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狂人日记摘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狂人日记摘抄范文1
关键词: 教材 诵读 积累 导写 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没有现成的“作文指导”,老师的指导往往是三言两语、发张例文草草了事,学生亦如挤牙膏、榨芝麻,写出来的作文既没文采又无章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材”就是语文老师写作指导时下锅的“米”,就是学生写作时植根的“沃土”。
一、植根教材,扎实教学
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业界专家的精挑细选之作,它们文质俱美,形神兼备。但是部分语文老师由于受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影响,课堂过于施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自己讲得很少或根本不讲,课堂热闹的气氛是有了,但是由于学生知识经验不足,理解往往停留于表面,对文章要义的把握、结构的剖析很难到位。这就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立足文本,吃透教材,对文章美妙的语言、精巧的构思、独特的风格进行细致的研究,适时适势地点拨给学生,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吸收、积累、摹写,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诵读,培养语感
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而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又必须依靠诵读来实现。放声的、动情的、陶醉的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获得语感的最佳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并品味语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品味了语言,培养了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们不能只重讲练而忽视给学生读的时间。自读、齐读,美读、仔细研读……都是培养语感的有效形式,尤其是诵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能让学生增强语言的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背得多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自然就增强了
三、点滴积累,焕我文彩
于漪老师说过,语文课就得咬文嚼字,该教的语文知识就得让学生掌握,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应用就得扎扎实实地积累,提高语文能力。此言多么精辟。我的做法如下:
摘抄:把文中优美的词句摘在本子上,有条件的可用读书卡片,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并定期对摘抄的优美词句作一次归类,方便记忆。如写人类、写景类、抒怀类、名言警句类……
读后感:每过一个阶段,就对所学文章的选材、结构、立意的特点发表感言,作出评价。
交流: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定期进行组内及组际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学间相互交流心得,取长补短,完善知识体系,丰富素材知识库。
学生的积累一旦多起来,就会水到渠成,厚积薄发,写作时自然会得心应手,文采斐然。
四、迁移导写,事半功倍
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素材库,只要老师有心、学生用心,就可以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而学生感知文本与自我创作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衔接这个过程的桥梁则是教师的迁移导写。
1.拆分训练。吕叔湘说:“掌握任何技能,一要正确,二要熟练。”他特别强调拆分法。即把复杂的能力拆开来分解训练,小目标,高效率。如根据《劝学》、《师说》的议论特点重点练习议论文的写作,根据《十八岁和其他》、《我的四季》重点训练结构的安排,根据单元板块的特点重点训练多角度选材及切入等。
2.仿写。宋代大儒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古今中外一些文学大家也因仿写而名垂千秋。如李白仿崔颢的《黄鹤楼》而得《登金陵凤凰台》,鲁迅仿果戈理的《死魂灵》而得《狂人日记》等,指导学生仿写的形式多种多样:仿句、仿段、仿选材、仿构思等。如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对鲁迅用人物肖像的变化反映了人物命运的变化印象深刻,我就趁热打铁设计了片断练习:你能否通过肖像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学生热情高涨,有的描写老师,有的描写同学,异彩纷呈。学习《荷塘月色》时同学们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迷住了,我趁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向我们描述“梦里风荷”的呢?生答: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及形容词,让语言变得曼妙起来。我就顺势提出:你能否对咱们学校门前的广场来一个激情勾勒呢?学生一挥而就,个别学生居然连通感手法都用上了。还有的同学仿《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出了《我的最后24小时》,仿《我的四季》写出了《人生五色》。学生的习作一改以往的干枯乏味而变得五彩斑斓。
五、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夸美纽斯说过,教育者的最大责任在于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
在平常的教学及写作指导课上,让学生充分讨论,在听说训练课中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创设多元的切入空间,对语言活跃、才思敏捷、富有个人独到观点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针对某一个词(句、段)或某个名言警句、作家作品(创作风格)的理解,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狂人日记摘抄范文2
教师的转变是推行新课程标准的前提。要彻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首先要转换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善于合作的的探究者,良好探究氛围的创造者,学生探究活动的观察者和服务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打个比方,过去,学生手中都拿着待点燃的火把,等着老师给自己火种;当今的时代,应该是老师与学生都执有燃烧的火把,老师的任务是引导众多的火把一起放出光和热。学生对教材也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此应积极鼓励,多方引导,使课堂成为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唯有如此,才能创建和谐平等的氛围。为此,我们研究教学方法,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提高,创设出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走进学生心灵。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思考的价值,老师也感受到师生和谐交流的乐趣,这种和谐的氛围在我们的课堂上随时可见,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改变独立竞争,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活动,协调的合作,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发展。"自主"即主动学习,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质,主动接受外界刺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构建新知识的意义。探究性的学习,就是要求学生把人生、自然与社会作为研究的对象,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途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式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讲授的时间和内容大大减少,老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课堂上我们力求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课堂上可以畅所欲言,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赏析课文时,我们常常设计这么一个环节:本课中你喜欢哪一个段落,谈一谈为什么?无论学生从语言、修辞、写作方法哪个方面谈出自己的理解,我们都给予肯定。如在讲《行道树》一文时,出乎我的预料,学生大多喜欢第二、三、五自然段,有的喜欢语言的优美,有的欣赏行道树的无私,有的喜欢段落中富于哲理的句子。学生回答完了,我的教学目标也实现了。在学习每一课前,我们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搜集资料,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搜集的成果。如在讲《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时,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丰富的材料,有的从因特网上下载了精美的图片;有的从书籍中摘抄了有关的内容;有的同学将从网上下载的配有旁白介绍的各种恐龙资料,通过多媒体栩栩如生的介绍给同学们。这样一来,课文中提到的恐龙在学生的眼中就不再陌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的课堂形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探讨,是彼此增加了解、开拓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六人小组合作制”,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起探讨课内外难题,一起表演课本剧,成员之间互改文章等。小组和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评比,这种做法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又能培养学生与别人的合作能力。当学生们把自己动手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时,所洋溢出的兴奋与内心的喜悦,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三、拆掉语文学习的围墙,建设大语文学习环境
“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它涉及人生、自然与社会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开放学习语文的空间。从前的语文课学习只在课堂中进行,离开了课堂,学生仿佛就不再进行语文的学习了,而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教版的教材依据这一理念设置了一系列综合性的语文活动,就为我们拓展了学语文的空间,放飞学生回到大自然、到社会、到网络中去寻觅丰富的精神食粮,与自然对话,和自然交朋友,走进大社会,让学生感受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如举行的综合性学习“漫游语文世界”的活动。课前让学生分组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为主题,让学生们走上街头、深入屏幕、踏进网络,收集大量的方言、广告、错别字、精彩店名等,然后让学生在活动课上展示。我们还成功的组织了“探索月球的奥秘”的语文活动课。长于朗读的,课下准备了有关月亮的诗句;有一副好歌喉的,可以放歌一曲有关月亮的歌曲;善于绘画的,可以绘出你心中最美的月亮;有丰富天文知识的,可以参加"月球知识擂台赛"。这些活动,使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快乐中又掌握了很多知识,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建设语文学习的环境,在班级里由同学轮流在黑板抄一首古诗,并要求背诵。学完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我让同学们欣赏了《狂人日记》等。同学们在浏览课后,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读书笔记。围墙拆掉了,语文学习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也更浓厚了。很多时候,老师还没有提要求,学生已自发地在生活中去学习、感悟、搜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