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文化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文化教育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重要性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和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企业文化教育显得愈加迫切和重要。但是,当前不少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仍然未重视将企业文化教育纳入教学之中,致使学生进入企业就业后存在诸多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件明确地指出了高职院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深厚的职业素养,要二者兼备。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应该提到重要的教学日程。如何选定企业文化教育内容、采取何种方法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如何将企业文化教育与职业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起来,是职业教育必须重视,也是势在必行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企业文化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却存在以下种种不良现象:有些毕业生嫌企业一线工作累,工作时消极应对,甚至迟到早退;有些毕业生刚进企业嫌工资低,频繁跳槽;有些毕业生工作时我行我素,缺乏与同事沟通合作的能力等。凡此种种,都说明这些学生职业道德较差,缺乏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遵纪守法意识。就本质而言,都反映了在校期间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从当前情况看,有些职业院校对企业文化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也对在校期间的学生开展了企业文化教育活动。综合起来,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是在学生入学后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嵌入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二是开设相关的企业文化选修课;三是请企业有关方面领导和技术骨干到学校通过讲座形式介绍企业文化;四是学生通过工学交替或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企业文化。

以上几种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对学生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文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几种形式有些耽于理论知识的介绍,有些只是对企业文化表象的解读,有些只能使学生对企业文化形成局部感悟,都存在各种不同的局限性。职业素养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如何有机地把企业文化教育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校期间始终把专业知识学习与企业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之达到水融的状态,从而使他们在毕业时对企业文化就能有全面地了解,具备企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职业院校还需要从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高度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把企业文化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企业文化的热潮。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企业文化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精神,二是价值观念,三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企业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把企业员工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的总和。

一般研究认为,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即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辐射功能。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来说,作用非常大。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和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根据研究数据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职业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的出发,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企业成员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灌输给学生,以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就业及适应企业、融入企业做好充分准备。所以,选择企业文化教育内容主要应该注重以下方面:

1、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绩效的指导思想,指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目标、生产条件、生产技术水平所制定的经营与管理企业的一种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这种指导思想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生产与管理方式,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教育,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运作方式和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

2、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提倡的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员工在生产、生活各方面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企业精神体现出企业内在的一种品质和追求。对学生进行企业精神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在校期间能自觉加强关于职业素养方面的修养。

3、价值观念。价值观念指企业对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定位和员工对自身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所起作用、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尺度和准则的观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念教育,能够增进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4、行为准则。行为准则是企业规定的员工必须遵循和服从的约束条件,主要指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与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行为准则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行为约束能力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意识。

5、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指社会成员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是非观念和对假恶丑的辨析能力,以利于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敬畏生命、关爱他人、崇尚真善美,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合格公民和职业人。

6、企业荣誉感。企业荣誉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名誉的爱护和为企业创造荣誉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企业荣誉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强化学生在校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后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责任意识。

通过以上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加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自觉增进职业素养。另外,引导和教育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强化专业化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以最前沿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学生,为学生毕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策略

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向度、多种方式进行。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建立我国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以及职业教育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的趋势,可以采取“三三三”教育策略,即通过三条途径、运用三种方法、形成三种模式。

1、通过三条途径。第一,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职业院校根据所设专业,从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出发,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组建的教学指导机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全面参与专业建设,负责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选、设计人才培养标准、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实习等。其目的是通过专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及时地了解企业、熟悉企业、感知企业文化,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以更好地实现校企零距离对接。除开展常规教学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还可以联谊会、教产合作研讨会、共育人才恳谈会、就业洽谈会等形式组织校企之间的研究和交流活动。

第二,开设企业文化教育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企业文化应该成为学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很有必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作为课程的企业文化教育要从企业文化中筛选出主要的内容,组织成为一定的知识体系,编写出企业文化教育教材,可以开设文化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系统的企业文化知识教育,对企业文化有比较系统的把握。囿于教学时数的限制,也可以将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相关课程中开展教育,以使职业院校将企业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积极组织策划具有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如在学院营造一种企业文化氛围,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活动,建立企业协会,以企业文化准则和企业精神来规范其活动内容。

通过以上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形式,可以使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得到充分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知。

2、运用三种方法。第一,创设企业环境,开展模拟实践。职业院校可以利用现有条件模拟企业环境,以老师为管理者,学生为员工,创设企业环境,并自行提炼企业文化,不断总结,建立起系统的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乃至精神文化,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真实的认知,产生自省与自我成长的动力。这些方式有:开展有关的模拟大赛,例如,网络营销大赛、物流技能能大赛、导游大赛等,将具体的工作过程置入活动中来。学校还可以创建模拟公司,例如,速运公司、物流公司、旅游公司、翻译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公司组建、模拟制定出各自公司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进行贯彻落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一个企业人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第二,请进企管人员,宣讲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可以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系列讲座,或邀请社会精英或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通过成功的企业家与青年学子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探讨,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企业家的成功之道和企业家的精神魅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提高个人修养,更好发展自我。与此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每周轮流为学生上课,通过学习,让学生在直接感受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企业文化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第三,开展工学交替,送进企业培养。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及参观考察等方式将学生送进企业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共育人才的一种途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素养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工学交替指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一个阶段的知识理论和学校的技能实训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一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使学生获得企业工作岗位的认知和初步操作技术,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另外,还可以采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完成在校的全部学习任务后到企业开展毕业实习的教学活动。在顶岗实习中,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工位的学生都有各自明确的任务,要恪守企业的工作规范,遵循企业规章制度,以准职业人的身份充分感受和践行企业文化。这样能促使学生感受到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能创造出更好的业绩。

3、形成三种模式。第一,引进企业开设车间或工作室。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化,职业学院可以引进企业与院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建设生产车间或工作室,职业院校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生产车间或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活动,真实地感受和体验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这样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的需要。

第二,实行学徒制。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式的职业教育制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师傅和徒弟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实行学徒制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特殊的功效。通过学徒制,学生可以从企业技术骨干的身上直接感受到企业人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师傅也可以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克服行为缺陷、提高企业文化认知水平,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推行,还能有效整合利用地方的优势资源,总之,是一举多得。

第三,成立教育集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新形势下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就业,促进职业院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途径和新模式。企业与高职院校融为一体,这样,学生的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未来员工。从入学到毕业全程随时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处处都要受企业文化的制约,这对学生提高职业素养、树立职业意识、明确培养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学生感知、体验、践行企业文化的最佳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怡.高职教育呼唤企业文化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2

关键词:企业职工;教育;企业文化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最基本的单元,也是最活跃的因子,是最主要的竞争主体。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文化软实力成为企业竞争的新焦点。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文化素质高低决定企业的竞争实力的强弱,强有力的企业文化才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和力量源泉。同时企业文化又是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的反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发达可靠的职工教育,它就就不可能有高层次、高质量的企业文化。可见,企业文化与职工教育二者的关系密切。

一 职工教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

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的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它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它也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它存在于企业职工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可以说企业文化与职工的教育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高层次地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能为企业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可见,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在职工教育。

1.企业文化建设旨在挖掘职工的潜能,职工教育是实现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多,对职工的素质要求也不断在提高。企业要丰富员工的知识,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这需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爱岗敬业,加强员工的科学知识教育,使其运用新技术,不断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2.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综合素质较高的职工,这需要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因此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职工进行教育。在对职工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提高职工的市场经济知识,转变落后观念,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和服务质量意识,形成和企业同存亡的发展意识。

3.企业文化建设要求职工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这就需要企业职工用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在此环境下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市场经济驱使人们去追去效益、追求利润,生产的自由度也在不断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形式,企业需要求职工诚实信用、讲究质量、文明经营,礼貌待客,要求职工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企业通过对职工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塑造职工的良好品质,进一步展示企业的良好道德风貌,最终树立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都离不开对职工的教育工作,教育是奠定企业文化的基石,是企业文化不断发展的可靠保证。

二 企业文化对职工教育的促进作用

1.企业的自身文化是职工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企业对职工进行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把企业文化发扬光大。这首先就需要职工了解、认识企业自身文化。只有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不断学习,职工才能形成带有自身企业文化特点的心理素质,把自身的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进步结合在一起。用企业文化教育职工,可以使企业职工树立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生价值观;用企业文化作为员工培训的内容,使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从而有效加快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对职工教育的成败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发达程度。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推进,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面临着新调整,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如果能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就能使企业职工较快较好地适应新形势,使职工不断去学习、不断去钻研新知识、新技能。例如市场经济的原则是平等竞争、优胜劣汰,这使得越来越多的职工认识到,在竞争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靠知识,靠技术,所以要不断努力获取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广大职工的这种执著追求从而为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也为职工教育增加了后劲力量。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企业职工教育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结合。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同时企业为了企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要为职工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企业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总之,脱离企业文化谈职工教育或脱离职工教育谈企业文化,都是不可取得。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要把职工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杨方.“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构建导向[J].飞天;2011年12期

[2] 张慧娴.构建适合企业的人本管理企业文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颜时启.企业信仰=企业文化[J].科技与企业;2010年03期

[4] 王瑶.浅析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A].全国中外近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基层工会;文化教育;工会教育;电力工会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事业不断扩大,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基层工会作为基层管理单位,对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工会要通过文化教育,提高员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岗位素质,调节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现状

1.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现状。

(1)畅通职工诉求渠道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工会干部配备精简,常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上,还没能做到完全及时掌握职工的心声,造成矛盾出现后才行使维权职能,工作体现滞后性。

(2)工会活动新鲜感不够。

企业的工会活动通常以娱乐活动为主,活动一般以球赛为主,或举办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如此循环往复,缺乏新意,使“职工之家”变成了“娱乐之家”。

(3)部分工会干部服务意识不够。

企业的一些工会干部,在工作中按部就班,沿袭工会传统的工作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根据领导布置,点一步就进一步,缺乏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意识。主动为职工服务的意识淡薄。

2.当前基层工会面临的新问题。

(1)电力企业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

随着国有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处级以上干部)。二是“技术型”员工群体。这主要是科技人员、中层职员。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四是打工者群体。主要是哪些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2) 工会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与企业改革和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创新与活力;工作习惯于上级部署,如果上级不部署,基层工会不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在工作方法上与职工的需求贴得不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方式上,仍偏重搞活动,活动方式也是墨守成规;工作内容也存在滞后,基层工会职能大而全,不管是否切合实际,是否有能力全面铺开,导致职工希望的工作没干好,又穷于应付。当前职工最迫切的要求是希望工会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而在实践中,工会往往为职工做不了主,显得软弱乏力,职工群众代言人作用发挥不够。

(3) 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要求更高。

工会最基本的工作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目前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得劳动关系出现复杂、多变的趋势,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和任务,就很容易引发劳动争议。作为基层工会有时感到束手无策,处于不能不维护和协调、又不知如何维护而和协调的两难境地.

三.通过基层工会的文化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意义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从电力行业实际出发,它的主要意义在于:

1.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顺应电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有一定技术能力、从事相关技术工种的熟练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从电力行业看,目前仍存在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结构失调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电力发展的瓶颈之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广大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组织、整合资源、合理推进的思路,大力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增强职工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

2. 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阵地作用。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满足职工文化需求,引导职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职工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会应积极争取企业行政的支持,妥善用好工会经费,不断加大对文化设施和文化阵地的投入,添置文体活动器材,努力搞好培训基地、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教育阵地、生活设施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和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需要,为职工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同时,依托这些设施,组织广大职工经常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开展形势任务、政策法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鼓舞和激励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发展。

3.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符合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求。当前,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整体素质有了一定提高。但仍存在专业知识方面缺乏自我学习的本领、关键核心技能上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加剧,职工群众重视个人发展、主动提高适应能力,学习文化知识、业务技术的热情不断提高。各级组织有义务帮助职工实现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愿,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职工提高素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努力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电力企业基层工会文化教育措施

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的。其一,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到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的整体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党政部门的安排,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电力企业基层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二,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职工中的先进经验,并以此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其三,切实抓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是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其四,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基层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的投入,经常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活跃生活,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加强;其五,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要协助党政组织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职工的道德情操。加强对职工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和小改革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职工的聪明才智,推动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其六,电力企业基层工会组织要把引导职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职工诚信友爱,爱岗敬业,做企业的主人。

五.结束语

电力企业基层工会通过文化教育,提高了职工的素质教育,同时也是维护职工基本权益,保障职工体面劳动的重要措施。通常来讲,教育层次高低决定了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基层工会通过提高职工素质,为职工提供学习教育环境,提高了职工劳动技能,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爱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工会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16期.

[2]汪枞华.加强思想文化教育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J].工会理论与实践,PKU CSSCI -2004年4期.

[3]左江亭,陈旭,刘亚光.搞好供电企业廉洁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16期.

[4]霍连利.创新基层文化活动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年16期.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4

关键词:融入;职业教育;企业文化;合作办学模式;规划纲要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026-02

一、职业教育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了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前所未有。《规划纲要》第六章第一条就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当然,《规划纲要》中也突出地体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的艰巨性,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七项任务。一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二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三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四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职业学校的基本办学标准;五是提出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六是职业教育投入的政府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规定;七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刚性法规进行了明确承诺。

《规划纲要》文本第六章(十五)明确提出:“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它不仅对于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意义深远重大,对于从根本制度层面解决长期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具有突破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经成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实施高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积极培养为社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的目标与定位说明了高职院校必须以特色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必须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强和改进特色人才的培养工作。因此,高职办学的特色只能来自高职院校服务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实践过程中,而这就是高职校园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建设高职特色校园文化的必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自己几年的高职教育实践,并从事多年校企合作办学沟通,发现将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吸收借鉴企业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内容,培养学生企业认知感与认同感,将更有利于学校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共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异同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通过物质、行为、制度等各种载体所表现出来的,对包括成员、管理层等所有企业成员、企业甚至股东都发生作用的价值观、信念等指导行为的意识形态。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哲学,其核心是价值观,表现在员工的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因此,企业文化体现在管理理念上,要求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有一致的认同,并通过行为规范对员工产生一定的约束力,使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服从企业的规范和需要。

以往我们在学校教育方面更多强调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各种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喜欢用怀疑的目光看世界、对待社会问题。处理个人生活问题,处处寻求独立。因为追求个性的发展,常常缺乏企业所提倡的团队精神。所以由于这种文化差异的存在,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高职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甚至对用人单位产生种种抱怨;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反映毕业生与企业氛围格格不入,难以融入企业环境。这样的案例在本校就有:由于新办专业,企业与学校沟通合作不是很默契,没有把企业文化很好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见习及实习阶段问题就暴露出来,学生从根本上抵触见习和实习等教学活动,把企业认为是劳动力的剥削者,甚至厌恶企业,导致学生在企业岗位流失率到达75.3%。由于吸取了经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强调对企业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感与认同感,使得学生把自己从入校就看做是企业的一分子,注重思想教育,就大大降低岗位流失率至6.2%。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企业文化灌输,使他们加深对企业的认识,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高职校园文化在许多方面与企业文化相融,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和管理文化,二者有大致相同的内容结构,都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次;二者对学校或企业内部各自所起的作用也是基本相同的,都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辐射作用、凝聚作用。特别是二者在对象与内容方面的相融性:针对对象方面,在学校接受高职校园文化熏陶的学生终究要走进社会,融入到各个企业中,并成为企业生产和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在文化内容方面,如遵纪守法、爱校(厂)如家的思想、团队协作精神、竞争参与意识,追求经济效益观念等都是相通的。要在职业教育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入,就应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企业文化教育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另外,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子文化,在追求目标、文化核心、辐射作用和竞争程度上都具有本质的区别,绝不能全盘互套。

三、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文化认同感就必须先培养授课教师对企业的文化认知及认同,长期任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之外,还要鼓励行业兼职教师到学校讲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行业人员以到学院当教师或兼课为荣,兼职教师可在晚上或双休日上课。行业的高水平专家也接受学院的邀请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进行专题技术讲座。同时在制度保障上要制定专门的进修奖励制度及措施,督促专业教师去企业,保障教师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相协调,促使企业愿意接受专业教师轮流每学期到企业工作,并吸收教师成为行业协会会员,建立“教师实践锻炼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并制定督察方式如、实地检查、目标考核等。这样的制度保障,使教师下企业活动真正取得了‘实效,从而确保学院教师的教学不脱离企业实际,能把最新行业知识与技能带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5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分析

一、引言

企业文化不仅使现阶段的管理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方式,所以在企业理论学术界已经得到相对来说比较多的重视。近些年,由于大部分高校为了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对接进行强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保证学生就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文化充分的引入到教学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敢于大胆尝试,希望能够把企业文化教育合理的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作用分析

1、保证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在教学过程中的目标

现阶段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渠道就是课堂教育,要想全面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应该把思想政治在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进行有效结合。而企业文化中的渗透性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过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有效避免出现泛泛而谈的现象,目前对大学生实施道德规范教育的前提体现,对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不断的强化,做到大学生走出校园能够和企业所需要的需求得到真正的对接,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的加强,作为教育目标的主要基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企业文化教育能够对学生自我的成长方向进行明确,为学生提供出相对来说比较准确的职业发展方向,赋予学生充足的动力,进一步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企业文化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具体理念,例如:团队精神、日事日毕等,对于这些口号一般都是较为形象的,易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阶段性目标进行合理的解读,只有这样才能对其教育的效果进行达到。

2、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能力,降低价值观落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刚刚进入到社会,自身由于阅历浅以及价值观出现过度理想化等现象。但是学生在学校接受教学的过程中,就赋予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就业能力,帮助并且讲解在日后社会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打造良好的技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性,避免学生心里存在较大的落差,保证学生职业生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中对企业文化作用进行积极发挥的措施

一是,要将企业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的衔接点进行准确找出,这是彼此之间进行互动的主要基础条件。对于企业文化而言,其中会存在相对来说比较多的内容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比如:企业文化一般都会强调奉献、创新、团队合作以及诚信等,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相互衔接的。高职思想政治进行教育中,可以对企业中的一些积极内容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遇到的问题看当成教育素材,这样做的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这两者得到合理的衔接。尤其是思想政治在实际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在定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处理他们由学生变成职业人的中存在的问题和难处,让他们能以最快的时间对新的工作环境进行适应,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对学生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给于解决。但是企业文化应该不断的引导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对企业环境进行适应,帮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加强。二是,应该在企业进行实习学生的自身合法权益进行有效的维护。相关的用人单位之所以会接受实习学生,主要是他们能够和学生以及学校之间得到共赢。所以学校应该将实习作为现阶段教育手段,对教育的目的进行充分的实现,学生在实习中,能够对专业技能进行加强。对于用人单位,可以对成本降低,培养出较多的后备人才,不断促进劳效率。但是其中不可否认的是,不是全部的企业都能做到遵纪守法,以人为本。有些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使用土方法制约员工,例如:把员工这个月的公司延期到下月底发,或者扣除员工的保证金,避免员工在工作中途期间出现辞职现象,还有部分企业不给员工进行法定保险,如果出现责任事故企业就会一推再推。学生在实习时,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并且还处于弱势,所以单个人不具备一定的能力和企业谈条件,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企业谈判好,并且签订合同,对学生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待遇进行约定,最大程度的为学生解决问题。在实际中,相关企业认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已经付出,所以不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保险,报酬也比较低,这种现象是违法的,进一步表现出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思想问题要想得到最终的解决主要还是依赖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只有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人民群众才能解决思想问题。学校应该对占据学生权益的行为进行匡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不然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就会很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现实和教育内容存在的大反差,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内容进行抗拒。三是,高职院校应该和企业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帮助企业能够打造出积极乐观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和企业的共赢。学生在企业中会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为自身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条件。企业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优秀文化,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优秀人才,进一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点提供动力。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后企业实习中适用环境,另外,企业应该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也能为自身的日后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蔡巍巍 单位: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13(07)145-147

企业文化教育范文6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培训过程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电力企业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内容也侧重于对员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宣贯认识不足。

一、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以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安庆培训基地”)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训任务64期,培训2570人次,65200人·天;学员对培训综合服务、培训质量平均满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质量满意率是学员对每期培训班综合评估后的平均数据,无法掌握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质量的控制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自身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员对企业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员能从主观上自觉地以公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延伸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信仰、人生观念和承载着这些的有形的文学、艺术著作、宗教仪轨、建筑等等,无形的(或者用联合国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等。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承载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理念。这个文化不仅由企业内员工共同构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所以,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培养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彼此的认同并形成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人”,还要使他们成为有企业认同感的人。这对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george eltonmyao)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企业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归属感。美国企业正是通过不断培育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具有一个大多数员工都认可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电力企业中尤其是这样,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要求很高,工作难度很大造成的,恰恰是简单的工作,出现了低级错误,出现了习惯性违章,而这些问题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

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是大力宣传、引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培训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催化剂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安庆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谈一点个人的拙见,供大家商榷。

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还是制度化管理方式,或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培训对象、时间、用法不同,实施的培训效果也不同。

譬如,对新入职的员工、退伍士兵的培训,就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学员的行为,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使学员自觉地把军训中养成的不怕吃苦、严于律己的顽强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安庆培训基地自2004年开始承担省公司退伍士兵的岗前培训工作,一直采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三次点名制度和请假制度,成立班级临时党支部,将学员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按7∶3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考核并作为优秀学员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报省人力资源部备案。严格的管理使学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规范,保证了培训高质量的完成。学员在培训中形成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为更好地适应电力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学员在制度约束下规范操作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员毕竟年龄和性格比较成熟,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朋友加兄弟的感情与学员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和实训质量达到较好的效果。无论培训期的长短,我们都在培训班里挑选两位班长,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生活,配合班主任了解并及时解决学员学习、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问题,给学员一种“家”感受,这样整个培训过程就会更自然、亲切、和谐。

总之,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将自己“教育者”的位置转为“服务者”的位置,将人文关怀和规范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在培训管理上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学形式

“企业文化”教学并不是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培训过程中可以在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沟通与合作方面开设专题讲座。比如安庆培训基地对2010年新进员工培训开设了《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电力企业》专题讲座引领了新员工努力的方向,针对农电培训师培训班开设的《培训师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广泛地激发了学员的兴趣,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其次,还可以开展宣传企业文化的主题演讲,让学员深层次地理解企业文化。2009年笔者在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承担第一期新进员工培训工作,学院就组织《弘扬国网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的主题演讲。学员们饱含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转化为巨大的动力。

组织学员进行技术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广泛交流工作经验,以增进学员的相互了解,加深学员的友谊。记得在一次全省用电检查员岗位技能培训班技术交流会上,在谈到工作中查处用户反窃电行为时,一位学员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全场对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加强文化思想培训、传播公司优秀文化是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时必须重视的环节。

四、优秀的培训师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排头兵

培训师是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正如一个大学与另一个大学的区别最终是教师水平的区别,一个培训机构与另一个培训机构的区别,最终也是培训师资教学能力的区别。通常培训机构都把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师资的培训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诚然,优秀的培训师首先应该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精英,并且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乃至技巧、窍门和前沿技术传授给学员。学员才会认同你,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优秀的培训师还要怀着一颗热爱和敬重培训事业的心,在传授学员技能的同时还用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着学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员以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不能遵守上课时间,学员就会很懒散;老师备课不充分,学员的学习态度就更不认真。因此培训师应该有意识地用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让学员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

除此之外,培训师在教学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对喜欢迟到的学员,可以诚恳地讲述企业对迟到职工的处罚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生涯的影响;对缺乏自信、基础较薄弱的学员,可以谆谆善诱地引导他们将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学员自觉向上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认真负责、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时候,学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你、尊重你。

上一篇休假制度

下一篇列宁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