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流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流程

财会流程范文1

当前,各行各业对财会流程都有一定了解。首先财会工作面对的是外界客户,而这些客户不仅包括企业的内部人员还包括企业的外部人员,同时还需要面对不同部门或是不同单位开展工作。企业在开展工作过程中一般分为三块内容,分别是业务开展、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企业运行中会存在很多的业务流程和大量的业务数据,但是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时会应用到这些数据和信息,并会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处理,再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送到下一个处理的步骤;会计工作会对信息的各个流程充分结合,在开展管理时会对经营的步骤及时掌握。此外,影响企业管理活动质量和效率的还有会计流程的设计、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加工的有效性等。

2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会计模式有很多局限性,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极速变革,传统模式的产生是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对会计工作的开展顺序有要求,会计人员不可越级开展工作,因此很难使企业的各个体系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并会阻碍信息的传输,最常见的表现是信息传输的单一性,体系难以构成,因而使每一个体系彼此处于分隔状态。还有一方面,不能准确的体现企业实际运行情况,比如,在开展业务时,这种传统的体系只能把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局部信息反映出来,会导致信息的缺失。最后就是不能有效的实施控制。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有所反映,企业的流动资金会慢于物流信息,因此,财务部门就无法与其他的部门实现信息的共享。会计信息的收集是缓慢的过程,一般只能在工作开展以后,才会对后来采集来的信息进行处理,对数据进行排序、分类、对账等,财务报告的步骤是首先进行后台处理和加工,在完成了后台处理后才能交给使用者。

3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内容

首先,要提高数据标准化建设,在实施会计管理中要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统一的构建标准。信息化财会流程优化要对原来的信息进行保留,对原来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和处理,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会计凭证、会计账薄、会计报表的制作也可以用会计软件数据的接口来设置,数据的处理、信息的输出可以通过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实现,这样就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使会计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流程都能更加高效及时。其次,要适当的对会计核算的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复杂或是无用的环节可以省略,从而构建一个简单高效的会计操作流程。还可以应用会计流程的再造,对会计记账的凭证等一些环节简略处理,可借助网络平台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以使信息重复处理的现象消失。在对财务会计的流程实施优化以后,在开展经济业务时,企业的业务部门就可以对确定下来的财务票据收入到会计业务专门使用的数据库中,再运用财务会计一体化模型实现财务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并将信息自动转换为记账的凭证,并在记账凭证中保存好。但是企业如果需要会计报表,数据的获得就可以通过报表生成系统自动从数据文件中生成。可以应用具有动态效果的会计平台模型实现会计流程的优化,因为构建财务一体化需要这种模型把各项业务数据进行转换,一般都转换成记账的凭证,这样可以保证财务工作和业务开展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可以将控制方法纳入企业的经营中去。首先可以把会计控制的各项标准纳入到数据系统中。在设置的初始阶段,财务工作人员可将控制标准纳入数据库,在发生经济业务时,信息系统下的事件接受器会接收到信息,控制器就会依据数据库的控制标准对企业的经营合法性自动判断,从而对控制提供支持。

4结语

财会流程范文2

论文摘要:信息化时代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对财务会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企业应该以企业流程再造(bpr)的理念为指导,借助会计信息化的有利时机,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更好地提供决策及有用的会计信息。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正广泛而深入地在企业中得以应用,它彻底颠覆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思维,使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时代的cfo应该在掌握先进的it理论并深刻理解it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流程再造的方法和工具,思考优化或者重组会计流程,制定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制定实时控制策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正确和有效。 

一、财务会计流程的定位 

根据达文波特关于流程的定义,其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面向顾客,包括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顾客;二是跨越职能部门、分支机构或子单位的既有界限。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三大类: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和管理流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业务流程,产生了大量的业务信息;财务会计流程获取这些信息,经过加工后,将信息提供给管理流程;管理流程利用会计流程提供的信息进行管理活动,对经营过程进行计划、控制和评价。财务会计流程的设计思想、数据采集效率、加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缺陷分析 

第一,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理论基础落后。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塔底端-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成为彼此独立的“孤岛”。 

第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无法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当某项经营业务发生时,传统财务会计系统只将反映该经营活动的一小部分信息作为会计信息进行反映,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一致性、相关性和有用性。 

第三,传统财务会计流程不支持实时控制。传统财务会计核算流程所反映的资金流信息往往滞后于物流信息,财务与业务相分离。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而不是实时采集,信息的加工是将滞后采集的数据进行排序、过账、汇总和对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若干后台加工才能提交到使用者手中而非直接可用。 

三、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核心理念——企业流程再造(bpr) 

流程再造是企业管理从传统管理到信息化管理变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流程分析与诊断。在进行流程重组之前,需要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和诊断,以确定重组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流程分析与诊断是对企业现有流程进行描述,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做出诊断。 

第二,流程的再设计。在流程分析与诊断的基础上,需要重新设计或改进现有的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不是照搬手工流程,而是应该将信息技术、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融入流程设计,尽可能体现信息集成,支持实时控制和快速响应。 

第三,流程重组的实施。这一阶段是将重新设计的流程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这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涉及组织的调整、人员权力和地位的改变、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方方面面。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会带来业绩的巨大进步,但若实施不当,也会给企业带来极大危害。 

四、基于会计信息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优化 

第一,加强数据标准建设,建立、应用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完整统一的标准。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能将原始数据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根据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设置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数据结构,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模块正确地进行数据输入、处理和信息的输出,逐步实现了会计记录的电子化、无纸化和标准化。 

第二,简化会计核算流程,消除不增值环节,构建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应用流程再造,消除编制记账凭证等非增值环节,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和业务部门的信息实时传递和共享,减少数据的重复处理。在优化了的财务会计流程下,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业务部门将经过确认的单据保存在业务单据数据库中,通过财务会计一体化it模型将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记账凭证,并保存在记账凭证数据文件中;但企业需要生成相应报表时,通过报表生成系统从共享数据库文件中实时获取数据,自动生成报表。 

第三,打破顺序化业务流程,实施“事件驱动”。“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人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第四,应用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策略。构建财务一体化流程,需要借助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自动将业务单据转化为记账凭证,保证财务和业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动态会计平台it模型的基本要素包括事件接受器、凭证模板、生成器和实时凭证。 

第五,将控制机制嵌入到企业经营过程中,实施实时控制策略。一方面,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控制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系统)。在初始设置时,财会人员将支持会计控制的各项准则和标准嵌入数据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事件接受器接受事件信息,控制器根据数据库中的控制标准和控制准则,自动对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和合格性进行判断,从而支持实时控制。另一方面,将财会人员嵌入经营活动过程,使其发挥实时控制作用。当经济业务发生时,财会人员利用管理软件提供的信息判断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并对经济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以抵御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财会流程范文3

关键词:财务业务一体化 重组会计业务流程 优势与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财务信息系统的发展。财务业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充分实现数据共享的目的,能够对会计进行科学的管理。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时,要优化会计业务流程结构。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优势

1.财务业务一体化具备着高度的信息集成。首先是信息的高度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主要是将财务子系统和业务子系统进行有效的集成,在面对企业的业务时,可以共同完成处理。比如在企业的赊销业务上,销售部门可以将客户的订单进行有效的处理,生成的销售发票可以传递到财务部门作为应收款。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业务数据的共享,高度集成了业务的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其次是业务流程的集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在高度集成业务流程时,可以在其过程中将各种冗余和非增值活动进行消除,使得企业流程处在最佳状态当中。

2.财务业务一体化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和同步性。经济业务活动在财务业务一体化中进行处理时,主要是在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的。在处理经济业务时,需要进行一连串的、跨系统的业务处理行为。随着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发展,业务子系统可以将企业中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部的处理,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和同步性。

3.财务业务一体化增强了会计职能。首先,能够更好的体现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能够及时的对会计信息进行核算;第二能够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财务业务一体化可以及时的获取业务信息并将其保存在数据库中,从而生成实时、高效的会计信息。财务系统可以将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完整的体现,使得企业的各级管理者能够及时的获得有效的信息数据,从而对企业决策的进行有效的控制。

4.能够有效的实现会计的决策功能。财务业务一体化将财务与业务紧密连接在一起,使会计人员对实际业务过程进行直接有效的关注,能够为管理者提高有效的信息决策数据。

二、重组会计业务流程的必要性

1.现行会计流程所存在的问题。现在的会计流程主要还是利用手工处理方式,从而可以对手工处理方法进行重组。手工会计流程主要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有效的记录、汇总和报告,其核心内容就是会计科目。会计流程在使用电算化方式时,可以取代手工需要进行的大量信息的分类和存储工作,可以自动生成账薄和报表。但是,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按照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处理规范进行运作,不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进行改变。因此,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效果,必须要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重组。

2.企业业务流程变化带来的变革。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型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信息化的冲击。现代企业不仅要对内部增值活动进行增值,也要对各个企业之间的行业价值进行密切的关注。不仅要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运作,也要加强各个企业之间的外部协调运作,在电子信息化的冲击下,企业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势在必行。在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时,要保证新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业务和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也能够与企业外界所有相关的行业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处理工作。其次要建立动态性的会计信息系统。随着现代社会水平的快速发展,必须要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具备着一定的扩展性和开放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业务流程能够顺应时展。

三、重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流程要点

1.充分适应业务流程。对一个企业来说,会计只是作为一个辅助流程。财务业务一体化要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进行紧密的结合,并要将业务流程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也要对业务流程的需要进行满足。在构建新的会计业务流程后,主要是进行对企业数据的采集、维护和提取。

2.对会计业务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从根本上来说,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辅助管理的工作。在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管理时,必须要站在会计业务的特点上进行重组,确保会计信息有着足够的及时性、可靠性,保证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高有用的决策,能够对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工作进行科学恰当的控制。

3.对重组工作的规划保持极大的重视。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就是对企业传统的会计结构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同时也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企业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工作。有许多企业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并且也存在着相当多的失败案例。因此,在重组会计业务流程时,必须要变革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准备充足的数据,规划好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方案,进行有效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四、总结

财务业务一体化所具备的高度的信息集成、有效的实现信息处理的实时和同步性、增强会计职能以及实现会计的决策功能,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随着现代企业业务流程变化带来的深刻变革以及现行会计流程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强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技术,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时展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张毓婷.基于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信息化,2012,25(11):56-58.

财会流程范文4

一、会计信息化时代高校绩效财务会计目标的界定

一直以来,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一直没有定论。在现有财务管理的目标研究中,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逐步趋向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将企业资金使用的效用化即资本提供人所获得投入资本回报的最大化作为可衡量的目标。而高校由于“所有者缺位”这一本质区别于企业的特性使得对于高校财务目标的确立长期处于模糊缺位的状态,仅将“不以盈利为目标,精确预算,收支相抵”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基本准则。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自的进一步扩大,高校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校办学模式逐步呈现出灵活性、多样化的特征,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高校在满足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成为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指标,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由“预算―支出”向“预算―支出―业绩考核”的组织价值最大化转化为大势所趋。

从理论探究的角度,高校的财务管理范畴内的组织价值最大化将主要体现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下,各项资金的预算、下拨、执行和监督过程中,目标的量化由“决策有用”逐步取代单一的“财务信息汇报”功能,更多地体现出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资金的有效配置带动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进一步实现高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同时,由于高校是“非赢利单位”,高校财务“绩效”主要体现在经费预算是否准确合理,能否体现出高校战略发展的方向,是否依据做出有效决策等。基于以上分析,高校绩效预算的会计目标应当是准确预算、适当控制,将考核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真正实现“预算支出,计划支出、计划考核”绩效财务管理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业务模型

根据会计信息化下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的目标,高校财务应当以预算管理为核心。我国高校目前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分集管理。无论是集中管理还是分级管理,大都未将各级管理的非财务业绩考核指标纳入到财务管理指标中去,还单纯停留在利用财务数字考核财务数字的业务模式中。如上级财务主管部门仅将高校财务的预决算指标的一致性,控制各种经费(如专项经费、公用经费)的预算内外资金的支出比例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考核指标,预决算指标数字越趋同,各项经费的使用总额在要求范围之内,则完成了工作要求。高校财务工作的目标更多的停留在数字上,没有实际的非财务指标做支撑,这必然使得考核虚设,导致找票报账套取现金,有预算之名却无预算之实的不良现象屡屡出现。

为了契合会计信息化下新的财务目标,真正实现高校财务的决策有用化和组织效用最大化。由于涉及非财务的考核指标,这就需要在校内各个部门间形成即时信息互动,将原有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绩效性扩展,全面采用会计信息化工具。

由图1所示,高校财务的绩效管理模型将绩效考核模块纳入整个财务管理体系中,突出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考核的作用,将资金使用的绩效性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各二级单位在资金使用上的全局观念,可以提升二级单位的工作能效性,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控制。在下个年度开始前,高校内的各二级单位将未来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开展各项活动需要的资金使用预算和执行计划交财务处汇总,人员经费由人事部门核定后统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进行总盘决策后编制学校总体的预算方案,按照经费的使用性质依次分为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生经费和专项经费,并按照各经费的使用方案分次分别划拨入主管经费使用的各二级单位项目,预算年度开始后,各二级单位按照批复计划进行使用,使用情况将进行月度或季度汇总分析,分析数据进入绩效考核模块,按照不同单位的绩效实施情况,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总结后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的参考,提交学校最高决策部门,还可作为年终考核的财务依据。这一绩效流程模型的存在依据为信息化的系统架构,实现不同项目间、不同资金性质间的适时控制,如图2所示。

学校最高决策部门确定总的预算划拨方案后,按照高校的经费管理办法和部门设置的管理权限分配至不同部门的不同项目中,由学校所有单位根据开展活动的性质和要求在不同的项目中进行支出,支出资金的性质比例与预算的实施计划相契合,支出结果进入考核体系至年末与各二级单位的非财务指标结合后作为综合考核指标,综合考核结果作为下年度预算分配的基础,实现财务绩效化的目标。上述各个模块间通过系统勾稽关系结合在一起,并通过信息化的工具实现适时的监控,各模块数据随绩效的考核变化适时变化。

三、会计信息化下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实施流程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绩效管理流程应按照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调整与反馈及预算考核”为实施流程。具体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在年度预算开始之前,二级单位根据下年度的各项工作的安排向财务部门提交各项预算,由财务部门汇总后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根据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进行的调整和决策后交财务部门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学校经费和专项经费类别编制校级预算并依次划拨。划拨的方法可采取一次性划拨也可财务分次划拨的方法,划拨后进入核算模块,各经费使用单位根据预算计划进行经费的使用,财务部门根据各单位的预算计划进行预算控制,必要时进行预算调整,年终时将各单位资金执行情况的报告结合各单位的非财务指标提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核作为下年度预算各部门预算审议的基础资料,依次循环。其信息化的实现模块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高校财务绩效管理平台仍将遵循“收支相抵”的预算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平台包括收入管理模块、计划管理模块、部门预算模块、校内预算模块、校内核算模块,部门决算与校内考核模块七个部分。各个模块都集成了录入、审核、报表输出等基本功能。具体来说,

收入管理模块由收入中心进行录入、审核并提交报表;计划管理模块由各二级单位输入下一年度的执行计划,由人事部门导入在职和离退休人员信息,由国资处输入资产信息。计划管理模块由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中心进行汇总审核,并赋予修改权限,待将汇总表格交由校级决策部门决策后进行调整和修改。

收入管理模块和计划管理模块的报表输出功能为预算中心编制省级部门预算提供了基础数据,结合往年不同经费类别使用的具体情况,进入部门预算模块进行部门预算数据的编制和录入,并可进行报表输出。由于省级部门预算编制系统由省级部门选择,此模块为高校备份模块,为省级预算年中调整做信息化辅助工作。

部门预算确定以后,根据部门预算的收支情况,由财务部门的预算中心进行校内预算的编制和录入工作。校内预算模块涵盖了计划管理模块,可以直接通过计划管理模块生成数据,不同实施计划不同类别经费的总额直接进入账务系统项目下的子科目中,预算中心可根据输出报表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即预算划拨。

预算划拨工作结束以后,随着高校各项事务的开展,校内二级单位可在计划指引下通过报账核算模块进行资金的开支,若出现未预计资金使用情况,可向预算中心提出申请,经校决策部门决策后由预算中心在校内预算模块内进行调整后支出。每月或每季度轧账后预算中心可通过模块进行报表的输出,即为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进入考核模块控制,控制的方式主要有分期划拨、调增调减经费等。

年终,经费核算模块可直接生成报表,根据报表内容预算中心编制决算报表上报,各单位各项目的使用情况将作为财务考核指标进入综合绩效考核体系,由校决策部门对二级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经费控制的依据。

四、结论

综上所述,要满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对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要求,就要从高校绩效财务管理目标重塑入手,重建高校财务业务模块,通过立足于数据交换、数据挖掘和子系统重叠的会计信息化工具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平台重塑高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机制,进一步将学校内的各个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做到数出有因,数出一门,大幅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财会流程范文5

关键词 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操作流程;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S20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06-01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是把好蔬菜质量安全关的手段之一,2012年全国各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已经启动,农药残留速测仪可以快速检测蔬菜中的农药残留,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因此,采用快速检测农药残毒技术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全程跟踪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1-4]。

1 基本原理

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抑制昆虫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乙酰胆碱酶的活性,造成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积累,影响正常传导,使昆虫中毒致死的机制,用于对农药残留的检测中。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不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或残留量较低,酶的活性就不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被酶水解或少部分被水解,水解产物与加入的显色剂反应产生颜色。反之,如果蔬菜的提取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酶的活性就被抑制,试验中加入的底物就不能被酶水解,从而不显色或颜色变化很小,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值随时间的变化,计算出抑制率,就可以判断蔬菜中含有机磷或氨基甲酸类酯农药的残留情况[5-6]。

2 操作流程

现以上海瑞鑫农药残毒速测仪为例,详细讲解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操作流程。

2.1 试剂配制

提取液:将1袋提取液粉倒入500 mL的玻璃瓶内,加入510 mL的蒸馏水,摇匀后溶解备用。酶:加入3.1 mL的提取液。底物:每瓶底物粉加入3.1 mL的蒸馏水。

2.2 空白处理

校正:仪器每天开机后,应进行1次校正。“检测”确定,选择“校正”。校0:挡光块放入检测通道,盖好盖板,按“0”透光变为0.0分批校正,先校正1~6通道,取出再校正7~12通道。校100:校正好0以后,将挡光块取出,保证每个通道都没有东西的情况下,盖好盖板,按“100”,使每个通道的透光值显示在100±1范围即可,若按1次没有校正到位,可以再按1次。

2.3 样品处理

取表面干净的蔬菜或瓜果,将样品切成1 cm×1 cm大小置于小烧杯内,用天平准确称取1 g,用移液管提取5 mL提取液浸泡,用震荡箱震荡2~3 min或者在常温下放置10 min,期间晃动烧杯多次,使蔬菜中的农药能充分溶入液体内。用移液管吸取上清液2.5 mL移入比色皿,即为检液。

2.4 上机测定

在比色皿内加0.1 mL酶液及0.1 mL显色剂混匀后放置15 min,然后立即加入0.1 mL底物混匀,立即倒入比色皿中放入通道,盖好盖板,按启动键开始检测,时间到后显示结果,按“Y”键保存结果并自动打印记录。

3 注意事项

3.1 提前做检测空白

每次检测样品前都应对药品的活性和仪器的性能给予验证,做空白试验就是体现这个过程。初始吸光度A1的大小一般在0.1~0.3,3 min后吸光度A2在0.6~0.9,此时显色剂、底物是最好的,没有失效。若A1值超过0.5,若没有人为操作失误,首先看显色剂是否颜色异常,然后考虑底物失效的问题。Ac=A2-A1的值在0.3~0.8时,说明酶没有失去活性,可以使用;通常应在0.5~0.6(小于0.3的原因:一是酶的活性不够,二是温度太低)。

3.2 操作动作快速

加底物和上机的过程要尽可能地快速,最好2人共同操作。酶分解底物、分解物再与显色剂结合的过程是非常快,如操作不熟练就会产生人为误差[7]。

3.3 放置时间和温度

时间:在标准方法中规定的是30 min,由于药品质量的改进,现在可以是15~20 min(药品质量的提高,反应时间缩短)。样品放置时间与空白放置时间严格一致。

温度:37~38 ℃(恒温箱)。根据药品性质,25 ℃以上的室温就可以,实际上在温度超过10 ℃以上即可操做。

3.4 假阴性与假阳性问题

假阴性是因为某种农药对某种酶抑制作用很小或无作用而产生的,表现出无农药的假象。假阳性是由于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导致底物不能被水解,无法与显色剂结合显色造成的,其结果似乎与提取液中有农药残留类似。解决办法:选择有较好活性、较强敏感性的酶。

3.5 检测结果异常情况的处理

若一组样品抑制率都是负值,如果已加显色剂,则考虑药品在冰箱存放时间较长、温度太低的状态使用时经常产生这种情况。

检测结果为0.00%的数据,大部分是一个假值,当抑制率小于-10%时,仪器会显示为0.00%。因此,在使用移液枪时,应尽量与比色皿平行,离开比色皿口,不要把枪头伸到比色皿内,一次性将药品吹入比色皿。

3.6 仪器常见故障及处理

一是仪器打印不正常。确保有纸时,字迹重叠或者出现乱码,可能进纸歪或者自动走纸慢,需要调整纸或者打印时人为辅助。二是无样品时吸光值不为0。可能样池被卡住或者有液体洒漏,这时需要关机后手转几圈或者清洗,然后重新开机预热使用。处理后仍然不能使用的则报修。

3.7 检测结果合格率为100%的问题

在样品较少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性很大;样品较多时,就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除去抽样时过滤、上报结果时过滤的因素,检测过程中一些技术原因如假阴性、药品失活、检测细节的失误等。

4 参考文献

[1] 廖瑞红,刘新文,黄丽萍.蔬菜农药残留酶法快速检测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74,276.

[2] 梁晓文,丁运华,陈敏,等.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25-129.

[3] 赵富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J].生物学教学,2012(11):71-73.

[4] 黄雪梅.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探讨[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21(3):73-75.

[5] 姚家彪,赵颖,潘伟,等.蔬菜和食用菌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J].应用化学,2010,27(4):488-493.

[6] 吴迎春,聂峰.水果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3):73-76.

[7] 黑亮,胡月明,严会超,等.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技术及解决措施[J].广东农业科学,2007(8):63-66.

财会流程范文6

关键词:ERP(资源共享) 财务管理工作 机遇 方向

中图分类号:F23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56-01

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包括中石化在内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正在全面推行ERP(资源共享和利用系统)的管理,必将对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深刻变革。本文就企业实施ERP后,财会工作的结构和职能变化以及今后工作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和预测。

一、财会工作信息化在ERP中的地位

ERP要求企业对于所有资源施行按照业务流程的集成管理,打破部门分隔的计划管理。ERP管理涵盖了生产流程管理、供应链管理、销售链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于企业价值链的管理,减少每个环节的成本,增加每个环节的利润。因而,财会管理在ERP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ERP的目标是协调企业的全部业务,从供应商评价到客户订单。ERP应用一个中心化的数据库支持企业内的制造功能、销售功能、财务功能、后勤功能和人力资源功能之间的信息流动,进行业务流程的协调;并把企业的所有作业流程标准化、代码化、信息化、客户化,把供应链、销售链、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整合为一体;以此把与其有交易的供应商和客户与自己捆绑在一起,以自己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经济命运共同体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供应链、销售链、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整合是以价值的存在为基础的,如果在任何一个必要的环节上没有价值的生成,链条就要断裂,整合就不能完成。因而,计量价值、反映价值的财会工作信息化,是ERP工程的核心。ERP工程的实施必定会使得财会工作结构和职能发生彻底的变革。

二、实施ERP后财会工作结构和职能的变化

实施ERP工程后,财会部门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计记录功能的弱化,以及财务管理功能与企业其他方面管理功能的融合,都是十分明显的。财会部门结构压缩,中间层次变薄或消失,趋于扁平化。分散在供应链、销售链、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中的众多业务操作人员的数据采集录入劳动,取替了集中于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凭证审核、记录、汇总、分析和保存等大量繁琐的工作,使得一些岗位的存在没有必要。或者是成本会计、资金会计、资产会计、总账会计、预算会计和税务会计等岗位的具体事项大为减少,或者是原来独立分设的多个岗位合并在一起。同时,内部控制工作也变得技术化、在线化和实时化,所有这些变化保证了财会信息的真实和及时。

三、实施ERP后财会管理工作发展的机遇

1.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变得快捷高效。很显然,在实施ERP前,生产要素的流动、资金的流动、信息的流动以及由会计信息计量和反映的价值的流动,是相互分离的。会计信息的流动迟于资金的流动,资金的流动迟于生产要素的流动。实施ERP后,生产要素、资金、会计信息的流动变得实时同步。这样原来不能做到或不易做到的事中控制工作就变得轻易而举了,且能够实施在线控制、远程控制和实时控制。通过ERP信息系统,财会人员可以比较某个单位或某个项目资金实际使用情况与预算计划,了解资金使用进度,分析实际与计划差异的原因,进行实时控制。同时,由于数据库有共享功能和长期储存功能,根据以前年度资金使用情况和其他分公司子公司类似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财会人员可以方便地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进行事前控制。

2.实现财务管理与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在实施ERP前,由于会计记录、核算和应用笔墨的固态化,也由于科层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包括财会机构在内的所有管理机构之间的界线是清晰的,职责是相对明确的。但对于同一个业务项目或业务流程的管理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多部门之间的协调既耗时又费力。实施ERP后,一切工作皆按照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整合,由于业务流程和环节中的信息和数据能够做到实时共享,原本由多个部门分别进行的管理工作,变得可以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轻松地完成。多部门业务工作的融合,必定会使得居于各项管理工作中心的价值管理工作吸收其他有关管理技术和方法。而专业公司业务流程和环节中价值信息的记录、分析、应用和管理职能的财会部门,其工作范围必定会扩大,使原本由其他管理部门负责的价值管理工作归入财会部门,既节约时间和管理成本,又能同样做好。

四、财务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实施ERP后财会工作结构和职能的变化,开创了财会管理工作发展的机遇,决定了财会管理工作中心的转移和工作重点的改变。

1.财会管理要从对于部门的价值管理转移到对于业务流程和环节的价值管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实施ERP后,企业生产向精益化方向发展,所有生产环节不失时机地整合进入生产要素的采购、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的网状链条之中。信息的采集和业务的发生同步实时进行,企业的信息系统向社会开放。为适应这种开放精益化的生产管理方式,财会管理工作需要由按照部门和单位进行记录、核算和管理的粗放工作方式,向按照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记录、核算和管理的精细化工作方式转变和发展。

2.要做好财务信息数据采集和录入的监管。实施ERP后,财会管理工作的基础移到了生产一线。以前由财会人员完成的会计事项,现在绝大部分要由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来完成。因此,需要指导操作人员按照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录入数据,需要监督操作人员及时地集成会计核算凭证,以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和实时。

3.要做好信息系统维护,保证信息安全。实施ERP后,ERP信息系统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存在着由于ERP信息系统运行中的意外差错和瘫痪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可能性。为此,要防范数据库被篡改、信息系统被未经授权操作,便成为一项意义重大的信息安全工作。

4.要做好事前计划控制和事中实时控制。实施ERP后,在财会管理工作中实施事前计划控制和事中实时控制成为现时的选择。事前计划控制和事中实时控制比较事后控制而言,能够显著地缩短生产准备时间,节省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5.要做好业务流程再造和ERP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任何信息系统都是对于一个既定业务流程的描述,对于这个既定业务流程的固化,其开放性是在固定基础上的开放,开放是相对的,固定是绝对的。企业选择了某个公司设计的ERP信息系统,也就等于选择了这个公司设计的业务流程。随着企业内外环境和技术的变化,一些原来必要的业务流程可能变得冗余,一些原本没有的程序可能有必要设计整合到业务流程中。为了使企业保持活力,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适时地、不断地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进行ERP信息系统的二次开发。

6.要做好战略管理。ERP不但为财会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工具,而且把财会人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条件参与和进行企业战略层次的管理。ERP信息系统的集成、共享和开放的数据库,使得财会人员能够实时地获得信息数据,在短期内制定出财会管理战略规划,并根据变化的环境适时地进行修改。实施ERP后,财会管理工作有必要提升到战略层面,制定并实施企业价值增长和技术创新的财务战略、投资和融资战略、企业战略性业绩评价和财务预警管理,以及企业并购重组财务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