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课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鸡兔同笼课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鸡兔同笼课件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1

一、在生活原型中建构概念型数学模型

课件依次呈现:平衡(空天平)――不平衡(天平的左边放入两瓶200克的牛奶)――平衡(天平的右边放入400克砝码)。学生边观察天平,边说出变化过程。当天平保持平衡,教师提问:如果从左边拿走一瓶牛奶,天平还平衡吗?当不知道具体是多少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随后,课件呈现:天平左边放入3个苹果,右边放1500克砝码。学生交流,列出算式:3X=1500。结合这些算式,教师提问:这些式子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容易想到两类:一类是等式;一类是不等式。教师追问: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学生总结出不含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的是已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的是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进而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一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方程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案例中,从生活中的天平这一生活原型出发,引导学生逐步体会和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通过天平一边放入物品导致两边不平衡到天平两边都放物品达到两边平衡,学生理解了等式的含义。从放入已知物品的重量后平衡到放入未知物品的重量后平衡,学生体会了方程的含义。直观的天平原型为抽象的方程概念提供了鲜活的学习载体。对学生来说,方程概念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这种基于生活原型建构概念模型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认识。

二、在符号表达中建构方法型数学模型

课始,课件呈现购物情境:一件短袖衫32元,一条裤子45元,一件夹克衫65克。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教师板书:(45+65)×5=45×5+65×5。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之间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你还能说一组这样的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设疑:这个规律一定对吗?在其他算式中还能成立吗?学生又通过举例来验证这个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让学生思考:从算理上来说明理由。有学生结合例题来解释:把45个5加上65个5,合起来就是110个5,所以左右两边相等。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提问:怎样才能把这些等式都概括起来?教师依次呈现学生的三幅作品:①(a+b)×c=a×c+b×c;②(+)×=×+×;③(爸+妈)×我=爸×我+妈×我。学生分别说出每道算式中表示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给这些规律取个名字,学生说出乘法分配律。最后,教师小结:字母、图形、文字都是一种符号,用符号来表示这些等式的规律,既简洁,又易记。

乘法分配律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运算定律。这种运算定律其实就是一种方法模型。“观其形,悟其神”。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这类算式的特征,就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但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这种方法模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案例中,从购物情境出发,引出两道不同的等式,进而大胆猜测规律,学生通过举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的角度阐述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抽象表示出乘法分配律这个数学模型。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字母、图形、文字,虽然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相同,都是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三、在多维变式中建构思想型数学模型

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鸡兔同笼”的题目特征、解题方法后,“龟鹤问题”、“人狗问题”、“鸡兔问题”都是同一个模型。接着,教师进一步拓展出人马问题、三轮车和小轿车的轮子问题等。随后,师生共同研究“一个信封里有10张纸币,有5元的和2元的,共38元。这个信封里5元和2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张?”教师引导学生与“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比较:2元的纸币相当于2只脚的鸡,5元的纸币相当于5只脚的怪兔。这几道题,其实都可以上升到一种模型。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有“模型”意识,这样才能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本质。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2

一、大敢转换情境,提高情境“知名度”

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的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思考发现并掌握知识,时刻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一个恰当的主题中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基于这一点,本节课的内容安排在“数学与生活” 当中,用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引入(幻灯出示:)

1.小明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2.12张乒乓球台上同时有34人正进行乒乓球比赛,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比赛的球台各有几张?

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祖先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了,再课件出示《孙子算经》及鸡兔同笼问题,但同时又聪明地把数改小了:今有鸡兔同笼,上有八头,下有二十二足,问鸡兔各几何?一石激起千层浪,鸡兔怎能同笼?学生的探究欲望马上调动起来,这时,又让学生了解“经典”,感受 “经典”。

二、鼓励参与,在合作中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我主要通过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体会到假设的数学思想的应用与解决数学问题的关系。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积极地合作,积极地探讨,充分地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兵教兵,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学会了,这是很让我感到激动的,因为毕竟鸡兔同笼问题比较难。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一问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不同。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逐一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及古人的砍足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这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又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与优化,也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总的来说,本节课从学的角度呈现学习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提供操作材料,拨动学生心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因此,在整堂课中,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但在教学时间的控制上还略显紧张,一些环节的处理还应该在从主次的角度更好地进行设计。

但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如何调控才能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时间的把握、学生合作过程的控制、合作学习的效果等;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3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鸡兔同笼

一、以学定教的概念

从我国教育发展变革而言,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科学发展观。其课堂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重组革新了新课标下的教学指导思想。尤其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近些年来小学数学教育者也不断深入研究“以学定教”的教学体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精心化的教案设计、趣味化的教学语言等,给予学生更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进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二、班级内部综合学情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强调“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以解决“学困生”的问题以及全面提升小学数学综合水平为教学目标,从而奠定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

基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关系,不难发现:小学生具有年龄偏小、数学个人素养差异性、个性身心健康不完善等特点,让教学变得较复杂与高难度。因此,教师应当结合班级内部学生的历史学习发展、课堂表现、学期测验、阶段综合成绩评估等方面,力求掌握班级内部个体学生的数学学情,以致平衡阶段性教学进程,围绕“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开展相关教学实践,从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三、实施“以学定教”,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笔者认为,实施“以学定教”应当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学生与教师。笔者就针对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探讨,众所周知,六年级小学生是学习数学关键的入门阶段后期,即将迎来中学的基础阶段。就教师而言,在贯彻与落实“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过程中,往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学习等,让学生通过多样式的教学参与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提升其数学综合知识水平。

以六年级上册《鸡兔同笼》教学为例,其教学方面与常规课堂教学略有区别:它更偏重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运用、整合等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现阶段新老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素养之一,有利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的导入,先解决儿歌中的数学问题:“鸡和兔是好朋友,站在一起数一数。四只鸡和六只兔,几个头来几条腿?”数学源于各种事物,其中在动物身上也发生了许多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即鸡兔同笼问题。再创设情境:农场里有许多鸡和兔,接下来就请跟老师一起到农场里去参观一下。出示:笼子里有鸡和兔共8只,一共26条腿。鸡和兔各有几只?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加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地学习,全面性地培养其数学综合素养,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为了让小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问题,教师应当设计“猜”,即让学生大胆地推断答案,如,有3只兔,5只鸡;亦或是兔和鸡各有5只等等,教师则在一旁引导与“质疑”,让学生发现“猜”的方式比较乱而不准,无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

要实现解决鸡兔同笼的教学问题,即完成其真正的教学目标:列表法、假设法与列方程灵活使用。强调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列表法

学生在猜的过程中教师可列出表,让学生踊跃说出自己的猜想。教师边板书边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验证。最后看谁猜得对。列表猜出结果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说说怎样可以更快地求出两种量。

2.画图法、假设法

若笼中全是鸡,探究实际情况与之变化多少?引导学生先画图,根据情况可用课件令所有兔收回两条腿变成鸡,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学生发现当兔变成鸡后,总腿数与原来的腿数少了:(26-8×2)只。再启发学生发现这个误差是因为每只兔变成鸡的时候都减少了(4-2)条腿,总的差数里面有几个两条腿就有几只兔,求兔的只数综合列式为:(26-8×2)÷(4-2)。假设笼中全是兔,可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3.列方程解题

小学没有学过二元一次方程,故可设其中一个量为x,另一个量用含x的等式去表示,再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解:设鸡x只,那么兔(8-x)只,根据总腿数26只,有方程2x+4(8-x)=26,得出x=3,即鸡三只,根据题意得兔5只。

4.教学后记

不管采用何种方法解题,教师都应给予肯定。不管是列表还是画图还是方程,其实所有方法的共同点都是假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开展教学,以学定教,灵活进行课堂教学。根据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教学经验,我发现学生真正比较喜欢的是假设法(上述方法二),其次学生较喜欢的是列表法,至于解方程,方程比较复杂,不好解,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进行拓展训练,如,龟鹤问题、大船小船乘客问题,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从而有效与准确地得出最终答案。

参考文献:

[1]黄丽质.浅议新课改下“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下,2012(06).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班班通设备;应用

应用班班通以及相关的应用资源,明显使老师的教学热情提升了。对于那些原本单一枯燥的知识,教师通过班班通所设置的不同情景立体地展现出来,在指导学生时更为形象,并且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班班通O备的应用优势

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交流平台,并且使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能更加充分地表达个人的意愿,并且展示自己,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技能和知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使学生更容易学习知识,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班班通设备,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利用班班通设备优化数学教学

(一)利用班班通设备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使学生感到教学内容也非常枯燥乏味,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集中精力去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班班通的设备,就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学生耳熟能详并且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故事情节。在讲解除法这一章节时,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加、减、乘的计算法则,由于没有接触过除法的运算,并且作为新知识,除法的运算相对之前加、减、乘都要困难,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新知识,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并且确保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

(二)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要想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老师就必须将班班通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利用、收集媒体和教学资源,并在学生观看该类资源时进行一定的讲解。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章节时,老师就要充分地将班班通这一辅助设备利用起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进行《鸡兔同笼》的全程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利用这一设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并且所掌握的知识也更为牢靠。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熟练运用“假设法”进行解决。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老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最后利用投影仪来对完成较为优秀或者问题较为突出学生的作业进行全班讲解和展示,让学生共同去学习和讨论,进而有效地促使大家共同进步。

(三)利用班班通设备创新教学

在当今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不断地改进教学。在应用该设备时,教师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打破以往传统的粉笔、黑板、学生、老师这种呆板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时,老师在课前要查阅有关该章节内容的一些小故事,并在课上进行讲解,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想要学生体验更为深刻的知识,还应对所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这时也可以通过班班通设备进一步使学生深入体验所学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综上所述,在当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地应用班班通设备可以给教学带来非常好的效果,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可以使学生更加快捷地掌握知识,并且教师通过该手段可以使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在课堂中真正地将学生作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5

【目标预设】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以旧引新

六(1)班40人去洪泽湖划船,一共租了8只大船和4只小船,每只小船坐的人数是每只大船的,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学生说想法。

师:板书课题: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索、运用策略

1、通过谈话,提出假设 刚才同学们运用替换的策略帮六(1)班的同学们解决了问题,六(2)班同学还想用“租船”问题来考考你们,大家愿意迎接这个挑战吗?(课件出示例题)六(2)班的42位同学去湖边划船,他们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指名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交流,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引导谈话:在帮六(1)班同学解决问题时大家是怎样想的?(学生可能说出用大船替换小船,或用小船替换大船)可是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大船和小船的只数,不好进行替换,因此,我们只能假设大船、小船的只数,那么,你们怎么进行假设呢?(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交流方案,教师板书: (1)假设10只都是大船;(2)假设10只都是小船;谈话:你们的想法都是把船假设成同一种船。还有其他的想法吗?(3)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如果假设其他不同的只数,也予以肯定)

2、借助画图,进行调整(将自己的思路说给小组的其他同学听)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假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假设。我们仍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思考。课件演示画示意图的过程。同时进行提问:(1)如果这10只船都是大船,那么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50人与42人比较,多出了几人?为什么会多出8人?

谈话:多出的8人是因为一部分小船被我们当成了大船,我们可以用替换的方法进行调整。

提问:那需要把几只大船调整为小船,才能使10只船正好坐42人呢?先想一想,然后在图上画一画。(学生在提供的图上画一画,教师巡视)

选一同学的画法上台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想法。

说明:用一只小船替换一只大船就会减少2人,多出的8人正好是4个2人,所以要把4只大船换成4只小船,这样就可以把多出的8人去掉,使船上正好坐42人。

提问:你现在知道大船、小船各租用几只了吗?会列式解答吗?(学生列式解答)

3、借助列表,再次感知 谈话:刚才我们借助画图找到了调整的策略,解决了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借助表格推算大船和小船的只数。(出示表格)(1)谈话:假设租用5只大船、5只小船(在表中填),这样乘船的总人数是多少?(在表中填算式:5×5+3×5=40)与实际人数42相比,会出现什么问题?(在表中填“少了2人”)(2)引导思考:少了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呢?(想一想,再在表中填一填,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想法。)(3)小组交流,学生展示方法。

谈话:少2人,需要把1只小船调整为1只大船,一只小船调整为1只大船可以多坐2人,这样10只船正好做42人。所以调整为小船4只,大船6只。

4、拓展第三种方法 提问:假设10只全是小船,问题怎样解决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边说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配合课件演示。相机追问:假设10只都是小船,为什么会剩下12人?剩下12人,说明有几只大船被当成了小船?(学生列式解答)

5、小结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乘船问题,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明确:这几种方法都运用了假设策略,然后再对假设后的船只进行调整。

三、反馈练习

谈话:下面就用这样的策略解决一些问题。

1、课件出示“练一练”第一题:鸡和兔一共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你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吗? 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答。学生解答后集体交流。提问:为什么要给其中3只动物添2条腿?给一个动物添2条腿后它成了什么动物?提问:如果假设都是兔,应该怎样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

2、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列表解答。指导学生观察表格。(1)表上是怎样假设两种展板块数的?(2)用哪种展板替换哪种展板?为什么?(3)为什么一下子就用3块大展板替换3块小展板?如果有学生提出与教材不一样的思路,也可以让他们按自己的思路解答问题。

四、归纳小结

谈话:今天,我们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你有哪些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如何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了解历史,提升兴趣

鸡兔同笼课件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即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而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和数量关系都要通过学生的思考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习方法的缺乏、学习目标确定不当,以及遇到难题时养成的思维的惰性等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我们学生的有效思维,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受阻。

一、转变教学思维

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维,革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学要循序渐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所以在新授课的开始,采用问题设疑的方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正如古人说的那样:“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对于数学课来说,很多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如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本来学生对这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都比较反感,学习的兴趣自然无法提起来,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巧妙设计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意识的提升。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组较为典型的问题设计就是鸡兔同笼的问题:现有鸡兔同笼,共有35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这样的设计既有趣味性又有探究性,学生自然会被牢牢的吸引。

二、设定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新课标,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实际相适应。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量关系,把握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之间的数理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变圆为方?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再通过课件演示,将圆分割拼成一近似长方形的物体,让学生分析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再通过推理、计算,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强化习题练习

要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必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需要在课堂上和练习中不断的提升。初中数学试题考察的内容非常的灵活,解答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问题可以采取传统的常规的有已知问题推导计算出待求量,有时候也可以倒换顺序,问题迁移、巧用整体思维等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逆向思维能力,顾名思义就是采取非常规的,逆程序化的思维方式,不是从问题和已知条件入手,而是从待求量或者是结果作为切入点进行问题解析。解题实践证明,对于一些问题,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可能会使得问题趋于简单化和直观化,有益于提升解题的效果。

四、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数学知识来说都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就初中数学而言,很多的数学知识就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识,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把知识升华了而已。教学实践已经证明,在初中数学课堂开展情境教学可以给学生创设一定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这样他们的数学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才能得到优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互助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在情境中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让数学知识为自己服务。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创设出来的情境才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的过程。

五、活跃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