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杨柳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1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宋代:范仲淹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清诗纪事》 清代:钱仲联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在红罗襦。——唐张籍《节妇吟》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北宋苏轼《蝶恋花·春景》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宋代:苏轼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唐代:李商隐

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2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陆游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温如

离别忧伤狂风雨; 相思苦楚寒霜雪;往事点点繁星夜;续待明日彩霞天。

独自漂泊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秦观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君知否?雁字云沉,难写伤心句

沈鲸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虞美人》

纳兰性德

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

苏轼

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

叶梦得

望海潮?柳永(北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龄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曾几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杜牧

对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乡心

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3

2.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3.用一千年的时间去爱你,再用一万年的时间去忘记。

4.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5.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梦醒了无痕。

6.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7.蓦回首,已风住尘香花色尽飘零,清声扬,且陌上歌行。

8.时空颠,坤元载物破浑天转瞬灭,流光现,不恋登仙踏彩云琼楼间。

9.清风古竹,月筡苏,对酒当歌,丹青赋;莫失莫忘,相思苦,相濡以沫,忘江湖。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11.脚腕间璎珞如翡翠,飞天绘。院落中百花还挂着露水。客栈里将军已征战回,战马还未睡着佳人盼着月归盛唐城门内,智者狂,痴者悲,愚者酒一壶,依柳早就入睡。

12.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13.梦里的江湖,百花齐放,人来人往,繁华似锦。

14.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

1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16.琴声转起,离魂夜,花落满地,追忆,沾衣云霜薄衫去。

17.曾几何时,花前月下。明年今日,海角天涯。

1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1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2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21.是谁,从唐风宋韵里提笔,细细从金陵秦淮描绘到天明?是谁,在巴山秋池的夜雨里,婉约人世别离?是谁,在后世凄美的月色下,提笔写下三千辞海,寄予诗情?是谁,在等霜林染尽,月落乌啼,深藏了回忆?朦胧的烟雨,斑驳了诗意,焚一炉思绪,暖三尺深寒,又是谁,跟随着浮云浪迹,沧海觅尽,万世飘零,才续写下珍惜?

22.夜雨染成天水碧。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23.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24.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5.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26.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曹雪芹《红楼梦》

27.雨落红尘尘自扰,花开地狱比红尘。

28.那年似水长流,宛若白驹过隙,弹指一瞬般短暂。长歌一曲安好,弦断曲断一时,过去过往将终止。一头青丝变白,岁月此刻静好,莞尔一笑看世间。

29.得饶人处且饶人,德恩广被虎亦亲。叻君留得三分面,一朝用得自宽心。——今狐神逸《霹雳剑踪》

30.浮华一生,淡忘一季。空有回忆,打乱缠绵。笑容不见,落寞万千。弦,思华年。那些年华,恍然如梦。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离别,不诉终殇

31.她坐在水阁之上,一塘的荷叶,一塘的风,塘边有不知名的老树,苍翠中漫过晕黄,是熟透的颜彩,就像从画中走出来。——唐七公子《华胥引》

32.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如何一夕桃花雨下。——恨醉《上邪》

33.逐院凌青献月明思起,悲中故居空萧奇。若裁香茗子夜庭,笑客莫留黄叶莺。——泊冉

34.青落茶思之雨雾凉成花,边岸淳路聚结崖。明拦笛语瓷香阁,沁懂谁情断折发。——泊冉

35.当你的诺言成为遗言,我如何再风流。

36.长相思?七夕夜色浓,情思浓,汴梁桥下灯影重,彩女坐花丛。银汉朦,钩月朦,幽幽河上满漂笼,良人谁与同。

37.人成各,今非昨,秋如旧,人空瘦。

38.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39.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40.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41.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42.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街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脱骨香》

43.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天下归元《扶摇皇后》

44.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四看;短亭短,红尘碾,我把萧再叹。

45.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赛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诗》

46.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情我便休。——天衣有风《凤囚凰》

47.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48.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纳兰容若《虞美人》

4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诗经》

50.若君为我赠玉簪,我便为君绾长发。洗尽铅华,从此以后,日暮天涯。

51.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52.醉月迷花,深闺梦里,看春风乍起,池水凄凄。

53.独自倚栏,待得冷颜瘦。心依旧,泪沾衣袖,遥问伊知否?

54.看春花开又落,秋风吹着那夏月走,冬雪纷纷又是一年。她等到,人比黄花瘦。

55.清风湿润,茶烟轻扬。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56.红尘嚣浮华一世转瞬空。

57.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58.白莲开,净颜照月牙,弱水三千尽繁华。

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4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古诗词中所描写的融合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与物象。鉴赏古诗词,离不开对形象的把握。只有准确抓住诗词中艺术形象的特征,认真品味其间蕴含的深刻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高考诗词题型的命制中,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是常规题型,是非常重要的着眼点。因此,探究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古诗词形象的鉴赏能力,已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领会内涵丰富的情感要以意象为切入点

别林斯基说过:“诗的本质就在于给不具形的思想以生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意象,抓住了意象这个切入点,我们就能够与古诗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可见,意象是诗人主观情志的具象载体。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所选用的特定意象的含义,无疑是找到了一把解读诗词意蕴的金钥匙。

例如:古典诗词中的“柳”这一意象常常与离情相关联。柳者,留也,取其谐音;“柳枝依依”“条条有情”,取其形容。故古人离别时总爱折柳相送,寄表以柳相留,眷恋不舍之意,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洛城闻笛》中的“此曲声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读着这些诗句,不要什么诠释,我们就仿佛置身于无边的柳海,沉浸在溢满诗篇的离愁别绪之中。而当我们明白柳等意象的典型寓意时,几乎无须再做过多的解释,我们便可直接把握诗词的旨意了。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孔子用松树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用梅花寄托高洁的品格及凌雪傲霜坚强之意。“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用竹子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如坚守自我的气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用表现追求隐逸、不随流俗、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些诗句中的特定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化的物象,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因此,抓住这些“形象”是领会诗歌情感内涵的前提和关键。

二、把握神貌各异的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作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比如战乱时期,诗人反映的社会一般会涉及动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诗人对战争的态度等。因此,鉴赏古诗词中人物形象时,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环境,与他们心意相通,做到知人论世。例如: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值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统治阶级的各种赋税就像一张大网,人民根本无法逃避,这种残酷把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推向了更大的深渊。了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后,我们便不难分析诗中寡妇的形象:这首诗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被战乱夺走丈夫,孤苦一人逃进深山,在破茅屋中栖身度日,显得苍老枯槁的妇女形象。“山中寡妇”的形象把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使读者对当时的人民同情之至,对统治者产生巨大的怨愤。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作者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知道了诗作的写作背景后,便不难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三、体味景情并茂的意境要展开联想和想象

“意”,作者的情感;“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形象(意象)构成。“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曾这样评价过意境:“语言明白如话,而言外有无穷之意”,就告诉我们意境能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想象是理解的翅膀”,因此,教学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领略其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例如:

一直被人们所称道的王维《使至塞上》中的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如果仅就字面去解释,没有什么韵味。但只要你展开想象,十个字就会构成了四个景点:“大漠”“长河”“孤烟”“落日”,给人以北方旷远、荒凉的感觉。叶圣陶先生也说过:“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了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便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诗人就是通过这两句诗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仅选了秋天荒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九种事物就刻画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这幅萧瑟凄凉的秋景图渲染出了悲凉的气氛,学生一旦走进了这个意境,就能深深地体味到羁旅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另外,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乌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都是值得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进而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的。

总之,古诗词鉴赏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形象鉴赏是高考古诗词鉴赏中的常规题型。因此,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解读古诗词形象的方法,应是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关键。从高考出发,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应是现代高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孙圣梅.以意象为切入点把握诗歌情感.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09(5).

温庭筠的杨柳枝范文5

关键词:唐诗;女性服饰;妆饰美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76-02

唐代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兼容并蓄,充分吸收各民族的精华,呈现出开放、包容、博大的特质,因此有唐一代也是中国服饰尤其是妇女服饰发展的一个巅峰期。而其每个时期的服饰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及流行样式,唐诗作为当时最为广泛使用的文学样式,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表现。

一、初唐时期:“清水出芙蓉”――清新典雅

初唐诗歌是唐代诗歌走向兴盛的准备阶段。初唐大致是指从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时期(618-712)。初唐时期诗歌前期受南朝齐梁诗风的影响较大,创作宫廷化、贵族化,多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而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沿袭隋朝,妇女日穿戴大都上身着襦、袄、衫、帔,下身束裙子,体现出一种“清水出芙蓉”的清新自然之感。

初唐书法家及诗人虞世南奉隋炀帝命嘲司花女袁宝儿的诗: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拘涮憨生,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袁宝儿为长安所贡御车女,年方十五岁,娇憨多态。时洛阳献迎辇花,炀帝命袁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讲的是此小女孩学画鸦黄时没学到家,画的鸦黄让人看着忍俊不禁,露出一副娇憨之态,炀帝因此命虞世南嘲袁宝儿娇憨之状。虽然是宫廷题材、应制之作,倒是也写出了当时的一种有别于流俗的风致,极尽天真烂漫之态。而沈缙凇兑褂巍氛庋描写: “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管弦遥辨曲,罗绮暗闻香。”描写的是十五观花灯的情景,南边有一队队骑着马赏灯的,穿着飘逸的青丝衣。东边有一群群化着粉红妆的女孩,嘻嘻哈哈地边走边看着美丽的夜景。整体服饰描写典雅,虽清雅而不俗气,华丽而不显繁琐,犹如莺语带微芳。色彩浓烈中显着含蓄,行动中透露着淡淡的气味。另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长安古意》写到当时贵族妇女的妆饰之盛“:片片行云著蝉翼,纤纤初月上鸭黄。鸭黄粉白车上出,含娇含态情非一。此诗为卢照邻的代表作品,通过对心思的描写,从侧面反映出长安人们对于情爱的渴望。女子们个个在额上用黄色涂成弯弯的月牙形的样式,与女子本身显露出来的娇羞之态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二、盛唐时期:“艳丽而奔放”――华彩乐章

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大致相当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这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外交流频繁,社会充满自信,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涌现出以李白、杜甫、王维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他们共同开辟了一个气象恢宏的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变化较大,尤其是女裙,它不断由初唐的窄而短逐渐发展成既宽又长的样式,呈现出雍荣华贵、衣袂飘飘的美学效果。而其颜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女性多喜欢色彩浓艳的裙子,其中尤以红色受到女性的追崇,而红色裙子之中,以石榴裙在这一时期最为流行。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有这样的描写:“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里所写的血色罗裙就是石榴裙,以其色彩艳丽而受到当时女性的喜爱。万楚《五日观妓》有“红裙妒杀石榴花”名句,说明唐代年轻妇女很喜爱鲜艳的红裙。唐诗中对此述及较多,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无论是“一枝红艳露凝香”(李白《清平调》)的杨贵妃、“紫袖红弦月明中”(白居易《夜筝》)的抚琴者,还是“红绡带缓绿鬟低”(白居易《闺妇》)的闺妇,均是身着鲜艳的红色裙子。

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主要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红裙还有个艳名,叫“石榴裙”。张谓《赠赵使君美人》诗:“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武则天《如意娘》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又因红裙可用茜草浸染,故也称“茜裙”,李群玉《黄陵庙》诗:“黄陵庙前莎草春,黄陵女儿茜裙新。”石榴裙最大的特点,是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而裙长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和修长。

和红裙相对,绿色之裙也深受妇女的青睐,绿裙有多种异称,一谓“碧裙”,一谓翠裙。白居易《江岸梨花》诗:“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描写了裙子色彩碧如荷叶的状态。

另外,盛唐女子为了摆脱封建礼教而进行的大胆尝试和自我意识觉醒的萌芽,通过对美的追求从而追求自身存在的价值。由于其社会风气呈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其服装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开放。有诗为证:“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最后一句展示的服装面料极其薄而且透明。唐代女子在大胆地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形体美,薄薄的青纱下面蕴藏着女子动人的身姿。

三、中晚唐时期:“落日的余晖”――委婉凄凉

中晚唐指的是“安史之乱”后直到唐朝灭亡的一段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之祸,使得社会出现了极为动荡的局面,生灵凋敝。“安史之乱”后皇权更迭频繁,也间接地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有的抒发“不平之事”,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渴望中兴唐朝;有的则比较悲观和消极,华丽的服饰更成了聊以寄托的主题。

中晚唐的诗讲究修辞,字句优美,透过唐后期诗词作品中的有关女装的描写可以看出,这些诗词寄托着文人们的无限情思,其中又夹杂了些许凄凉的意味。李商隐诗《牡丹》有诗云:“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杜牧《送容州中丞赴镇》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郁金裙。”郁金裙是用郁金香草染制的金黄色裙。亦泛指黄裙。金黄色则体现出一种华丽的美,表明小李杜这一时期流行穿华丽的服饰,郁金裙是她们的首选。卢仝《感秋别怨》诗:“莫似湘妃泪,斑斑点翠裙。”又称“翡翠裙”,戎昱《送零陵妓》诗:“宝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这翡翠裙也展现出华丽、富贵的一面。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首花间词展示了女子所着服饰――绫罗裙襦(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既写出了女子懒于梳妆的愁怨,又展示了女子所着服饰“,上文之所以懒画眉、迟梳洗者,皆因有此一段怨情蕴蓄于中也”。“愁级梦难成,红妆流宿泪,不胜情。手裙带绕阶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薛昭蕴《小重山》)、“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我们从一首首晚唐词中已看不出“为君谈笑净胡沙”的唐人气派,华贵艳丽的服装成为唐人不问时世、沉湎于享受的见证。

四、小结

对于服饰的流行与美化,明末清初李渔的见解非常到位:“妇人之衣,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①追求裙子美不在富贵、奢华,只要人与服饰相宜,则可以体现出穿着者的风姿与气质。

唐代诗词中的这几个时期服饰的穿着变化,表明不同时期的服装风格体现着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唐诗词对女装的描绘可以看出:唐人的心灵、情感等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和震撼,唐代女子已经善于利用服饰的掩盖功能,注重服饰的装饰美,以展示女子的优美的曲线、曼妙的身姿,肌肤的细腻柔滑,神情的妩媚动人,身着这类服饰以尽显女子的万种风情,性感迷人之态。因此,女裙在唐代妇女中之流行之风也就不难解释了。

注释:

①【明】李渔.《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M].作家出版社,北京,1995年7月.

参考文献:

[1]全唐诗[M].中华书局,1996.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3]黄强.中国服饰画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