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1
关键词:案例展示;语文教学;差异教学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差异显而易见。这种差异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体现在情感方面。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允许不同层次理解的存在,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共同享有语言能力出彩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下面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谈一谈差异教学策略(以下是第二课时浓缩后的简案)。
一、案例展示
教案一:
一、复习导入
理清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
二、新授部分
1.在游览双龙洞的过程当中,最惊险的是哪一部分?(引出穿孔隙部分)
2.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想,孔隙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句子感受窄小与低矮)
3.细读第5小节,划一划,品一品,哪些地方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品读、批注、理解、体会作为重点,用时最多)
4.略讲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及写法。
5.理清明暗两条线索。
三、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文中某一景点讲解,能体现导游词的特点。(约2-3人)
教案二: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春光明媚、和风醉人的三月,我们来到了金华一起游览双龙洞。
二、设计游戏,学习课文
学生皆为应聘导游者,老师为招聘主管。学生轮流(可以个人也可以合作)介绍双龙洞的景点,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既要结合课文介绍外洞的大、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又要能体现导游词的特点,能够做到讲述清楚、语言有感染力、吸引人。教师重点把握第五自然段的讲解,穿插多种形式的朗读。)
三、笔试
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
四、颁发“导游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小导游。
教学反思:
第一种课堂,教学中有亮点,但整体感觉学生练习的面还比较狭窄,反馈(口语交际训练)也只是局部,大部分同学只是作壁上观,而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上,因材施教、悦纳差异,体现不足。
第二种课堂,最突出的就是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几乎是人人参与,连学习困难生也能上台,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
1.学生课前准备,令人欣喜。孩子们做的模型漂亮极了,简单的有纸折的,有泡沫塑料做的,有的甚至拿了真正的模型船只来,两头都系着绳子,还用彩纸做了很形象的孔隙,他们对课堂充满期待。
2.课堂上,结合本班学生的特长,转换角色,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期间看到的小导游有的严谨有条理,有的幽默风趣,有的诗情画意,各具特色。孩子们能自己收集有关的资料,结合课文进行介绍,全员参与,加深了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感悟。
3.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学习目标制定者、情境创设者、讨论参与者、协调者、鼓励者和评价者。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成为班级授课制中的优势,互为补充、互相启发。
二、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1.实施差异教学前提: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差异的了解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前提。从师生接触的第一天,教师就要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
(1)观察法。关注学生成长,掌握学生在课堂、课下、家中的学习表现,及家庭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作息时间等对学生的影响,对于特殊学生及时记录,并与家长谈话沟通。
(2)测试法。通过课上提问、随堂监测、单元监测、单项监测、期末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原有水平,用记分册予以记录,为实验成果的数据对比提供第一手材料。
(3)实践活动法。通过书法、阅读、作文比赛,办手抄报、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
2.实施差异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流
实施差异教学的过程,注重师生交流,呼唤教师的真情。
(1)把尊重作为教学的基点。在课堂上的爱就是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分分秒秒受教育的权利。力求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及变化;让每一个学生在每天要有一次发言机会;每一个学生在一天中学业、情感方面要有点滴进步;每一个学生在一天中要得到一次适度的表扬或关注。
(2)把反思作为教学的突破。教师要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自觉拓展教育视野,既能聚焦课堂,又能放眼课外。学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测查和诊断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教学时提供科学的依据,促进其潜能最大发展。
3.实施差异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新的教学理念让我们认识到“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和学生之间积极地讨论、交流,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当然,也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这种场合下,也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合作学习使课堂教学不仅成为一个认识系统,也成为一个准社会系统。学生在这里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也体验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
在第二个课例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真正的合作学习。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也都能进行互补。英国作家塞・约翰逊说:“两个人在一起不出半小时就会显出差异,一个人会明显地超过另一个人。”但是,这并不妨碍学生之间的学习,反而能促进他们的成长,互为补充和发展。
4.实施差异教学反馈:体现评价策略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关于孔隙,作者用墨最多。没有华丽的辞藻,近乎白描的写实笔触,把孔隙狭小的特点描摹得十分传神,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教学中,老师要求学生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有感悟。对于能提出问题的孩子,老师表扬:“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对于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的,老师就说:“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继续思考,你一定还会有所发现。”,不断引导和点拨。对于理解朗读都充分的,老师就赞许:“你是作者的知己!读出了作者的心声。”在做小导游时,有同学语速太快,口齿不清晰,老师评价:“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接下来的同学就逐渐改正。通过不同的评价,使学生变得爱读、想说,带着情感和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了文章的味道,语感也便随之产生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作为审美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通过差异评价,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能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正视差异,增强信念,加强协调,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完善差异教学,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2
一、改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作业观
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赋予作业更深的内涵,把培养创造学习的习惯与能力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作业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语言,形成技能,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创造、综合等能力。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布置学生画一张双龙洞的浏览示意图,同时给示意图配上解说词,有兴趣的同学还会给双龙洞因地制宜地设计新景点、新设施,吸引更多的游客。也要确立发展的作业目标。如记忆生字,可以布置更有趣的作业,如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生字“日”以后,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拼音猜字谜:bua shi yuan ,xie shi fang ,dong shi duan ,xia shi chang.看这样的作业题,我们不得不被设计者的匠心独具所折服。它既让学生复习了汉语拼音,又让学生回忆了“日”的形状特点,渗透了自然知识和美术知识。理解词语,可以提供语言环境,选词填空,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后,不仅理解了词义,而且理解了词语的运用。又如让学生听一段话,回答问题。训练学生听的敏感性,发展有意识地听和有选择地记忆听话材料,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赋予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是这样的一种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幸福的经历。课堂中,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没有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不仅个性没有得到发挥。思维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要赋予单一的文本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
二、设计情趣味形作业,让学生“乐”中求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保存学习的持久。因此,作业设计首要有趣味性,要能“吊”起学生“胃口”。如学习《春天》时,就布置有关“看”的作业:一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去寻春绘春,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对联、谜语、俗语、诗歌、文章等等,经过去舍加工和改造,编成小报来描绘春天。二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观赏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甚至去沐浴一番那细细的甜甜的春雨;去野外放飞多姿多彩的风筝,或到草地上打几个跟斗,亲亲把柔柔的小草。并把这春景、春趣、春情、春乐拍成照片。三是创造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赏春。当学生陶醉在浓浓的春意时,不失时机地引导人们从此时此地景遥想大江南北的春色,并联想到为了祖国永恒春色而辛勤劳作的人们。此时,诗情画意油然而生,每个人的眼前就会涌现出一幅幅无限的图。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咏春颂春。或写文,或作诗。或绘画,或谱歌。这样,学生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魅力,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创造型作业
小学生的创造学习重要的是没有创新意识、能力和习惯。为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点燃创新的火花,教师力求在语文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提供创新的机会。如学习《新型玻璃》一课,在学生比较了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点,不同用途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还需要哪些新型玻璃,把我们希望出现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写下来。当然,作业形式的设计远不止以上几种,应根据教材设计不同形式作业。学生的作业可以用图画、照片、剪报、或互联网资料来表达,甚至可以用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了学生进行多方面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既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四、改变作业评价,保护创作热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3
【案例1】一位老师教学这道题,课前收集核潜艇图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核潜艇知识介绍》讲稿;课上板书听记要点,指导复述方法,详细介绍核潜艇有关知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即使指名优生复述,也只是皱皱眉头、眨眨眼睛,无从开口。什么核反应堆、核潜艇外壳、内壳、舵翼、方向舵,什么自给力、续航力,什么潜地导弹、反舰反潜导弹、鹦鹉螺号……学生们如堕烟海,他们说:“听不懂,记不住,说不出。”
【案例2】另一位老师面向学生,统筹安排,将此项练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神奇核潜艇,给我一个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条件、居住环境,自主、自由组合学习活动小组。课余假日,他们或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或走访专家。他们有的收集核潜艇图片,有的描摹核潜艇图形,有的摘编核潜艇知识,相互质疑研讨,还有的编辑班级墙报。”学生们的作品,有的描摹剪贴、仿影绘画、图片标注、小小知识角等刊于《核潜艇五彩池》《我的一个梦》专栏。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学生A说:“我有一个梦,长大要制造多功能核潜艇。” 学生B说:“我的核潜艇要有两只翅膀、四个轮子,海里能潜,空中能飞,陆上速度数第一!” 学生C说:“我要当一名核潜艇战士,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们动手、动口,自主吸收、快乐表达,变被动的课堂灌输,为开放的自主获取;变单一的独家介绍,为群体的互动交流;变刻板的机械复述,为多彩梦想的交流。
【反思】 第一,习练要放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仿”。一个模子、一条路子、一种答案,封闭孤立,扼杀天性。“练习”的“习”,甲骨文从羽,从日。意为鸟儿在晴日里练习飞翔。小鹰学飞,老鹰总是把小鹰引向窝外,任其习飞,搏击长空。“练习”,既要“练”,更要“习”,要打破以题做题的框框,顺应儿童的学习情趣,拓开一片天空,让他们自主发展。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激发;高年级聋生 ; 语文 ;兴趣
学习语文,终生受益。然而大多数聋生对语文学习都有畏难情绪, 随着语文学习的难度加大且越往高升就越“怕”学语文。常常表现为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不愿意看课外书,甚至拖拉作业。究其原因,一是高年级作文练习比较多,聋生由于积累不够语句匮乏表达不清就不太会写作文,久而久之惧怕语文学习。二是片面的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已经能满足生活的要求,应该多学习一些职业技术而忽视语文的学习。其实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于聋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以及继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聋生兴趣。”那么如何激发高年级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主动性呢?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1 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聋校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能力,指导聋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们教师首先要帮助聋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帮助聋生养成积极进取、严谨求实、合作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要利用各种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聋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进而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另外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教育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 展现人格魅力,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表明,由于受听力、生活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85%以上的聋生只会模仿。而对于寄宿在学校的聋生来说,教师则是他们唯一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聋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聋生的主要源泉。教师人格的魅力则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2.1 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语文教师应具有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应努力提升学习能力、现代化教学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聋校语文教师还必须抓住时机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过程,必须做到边问、边学、边教,否则就会江郎才尽。
2.2 讲究艺术,呈现精彩课堂。
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即看其讲授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师授课要讲究一定的课堂艺术。
(1)精彩导课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课,会像一股涓涓细流,渗进聋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如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借用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动画资料导入课题,让神话故事的神秘色彩把聋生带入课文学习,聋生则学得兴致盎然。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课始,组织学生先谈谈自己身边最可爱的人,然后学习课文。这样从生活实际入手,聋生能很快进入课文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教学巧妙设计
聋校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求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特教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教材特点和聋生实际,对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具体步骤及相关层面作预期的策划。我们要从聋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新课改精神,对现用语文教材进行梳理、删补、整合。用新课程理念,为聋生学习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地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这样,用精彩的课堂牢牢吸引聋生的注意力,聋生就能喜欢上语文课。
3 注重情感渗透,渲染温馨的学习氛围
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的接触又离不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保护聋生的个性化心理,尤其是保护聋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允许聋生发展的空间,使聋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保持良好的个体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民主、越平等,越和谐,聋生的学习意识就越强烈 。
3.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教师对聋生的热爱、信任的感情能使聋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是一种催化剂,它能充分调动聋生的积极性,激励聋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情感效应,去引发聋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诱导甚至感化聋生,用真诚的态度同每一个聋生交往,让聋生从内心里感到教师可亲、可近。比如有聋生生日到了,教师送一样小礼物表示祝贺,无疑让聋生心里暖洋洋的,自然就融洽了师生关系。
3.2 赏识激励每一位聋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充分寻找聋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聋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随之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让聋生有足够的自信参与学习活动。
3.3 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只有亲身经历和体验,聋生所得到的收获才是真实的,也是有效的。因此,要面向全体聋生,让每个聋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切手段促进聋生参与教学。如组织聋生课上讲故事、成语接龙、介绍收集的资料等等,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发挥,享受学习的无穷乐趣。
4 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趣味的学习空间
教育手段的新颖性、趣味性是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重要条件。聋教育学中提出:聋校语文教学必须依据聋生身理、心理特点及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探索。由于聋生生理的缺陷导致其形象思维相对占优势,教学中应努力开掘语文教学与聋生生活情景的联系,让聋生在生活情景中学语文,在语文中感悟情境,建立聋生“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桥梁,这样才能引导聋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4.1 媒体辅助激趣。
利用媒体设备创设情景,是聋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手段,也是聋校语文教学特殊需要的手段,它可以减少教师教的难度和聋童学的难度,克服当前教学中教师用语言反复解释、提问、启发,聋童仍不领悟的枯燥乏味的状态。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播放相关电视录像,让聋生跟着画面进入“外洞”,乘着“小船”沿着狭窄的“通道”进入“内洞”,欣赏到两洞奇妙的景色,仿佛真正游了一次浙江金华的双龙洞。这样,学生以直观形象的表象为基础,阅读也兴致盎然起来。
4.2 游戏活动促趣。
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组织游戏活动可使聋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理解,亲身感悟知识,满足聋生的需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教学《捏鸡蛋》一课时,教师组织聋生进行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到只要受力均匀,鸡蛋是捏不碎的事实,从而启发聋生探究原因,点燃强烈的探知热情。
4.3 竞赛活动增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聋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适当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以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之波,引起情感共鸣,使其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可以分组让聋生学习,然后汇报交流,点评优胜小组,充分让聋生在竞争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总之,在课堂上激发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多种多样,教师都要依据所教聋生的语文素质状况,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灵活的课堂活动,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使聋生的“兴趣之火”长燃,进入“好之”、“乐之”境界,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 《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
[2] 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比较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0082-02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需要学习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较阅读是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归纳了几种较易把握的比较阅读的方法。
一、沉入语言,细细推敲词语
1.替换比较中领略词语运用的适切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感受在同一个语境中不同词语所具有的不同表达效果,让学生通过替换比较,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比较“一根”与“一把”的表达效果。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之所以擦燃一整把火柴,是极度渴望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反映了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的心情,是表现绝望的绝佳描写。
2.增减比较中知晓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同一语句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和去掉某一词语后的比较阅读来品味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如有学生在读《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读成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可让学生讨论去掉“似乎”一词后意思有什么区别,让学生明白这只是作者的错觉,如果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3.褒贬比较中品味词语运用的独创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词语的褒贬等感彩上领会作者在课文语言运用中的妙处,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课文《珍珠鸟》中,“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本身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生气勃勃。
二、由内而外,潜心品读句子
1.从修辞比较中感受语句的意境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体会和感悟作者在语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句水平。如《我的战友》中“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一句,这里把比喻成“千斤巨石”,突出了战友对英雄的钦佩。
2.从句式比较的角度揣摩语句的情感
指导学生通过对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的理解,来体会语言运用的优美。如《忆江南》中的最后一句可让学生换成陈述句表达。讨论之后,学生觉得不要说诗人自己,就连欣赏佳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去江南一睹为快的想法,其作用不言自明。
3.从标点比较的角度斟酌语句的核心点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教师要将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让学生来解读,尤其是一些比较特殊的标点符号,更不能忽视。如《草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小学语文课时特训》上就有这么一问:句子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什么?建议学生先谈谈这里的标点有什么特殊之处。“河”的前面有破折号后面又有感叹号,作者想表达什么?学生思考后茅塞顿开,原来作者在表达他见到河之后的满心喜悦――草原的心脏就是河。
三、把握结构,用心研读段落
1.语段的内容对比中激发探究的兴趣
许多文章的前后段落存在很大的起伏穿插,这些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如《草船借箭》的首尾就存在着很好的可比性,对比可引发学生的兴趣。
2.语段的详略对比中把握文章的重点
作者在安排文章的详略时都有自己的考虑,其目的无非是突出文章的主题而又不落俗套。如《劳动的开端》,文章写了两次挑煤的经历,第一次没有成功但写了近三十个自然段,第二次成功了但只有短短一个自然段。其用意在于突出挑煤的艰辛。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6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本体性;思维;实践
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是什么?吴忠豪教授明确指出: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语文课应当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而不只是“教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来自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它的阅读材料,除文字外,多以图表、清单、符号等形式呈现,具有直观、简明、易于概括和比较等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非连续文本的特点,能提升课堂的“语文味”,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和方法技能上的长进,并有效推进语文本体性教学。
一、活用资源,渗透方法
在现行教材中,存在不少的非连续文本教学资源,如果教者在教学中能注意图文对照,借助表格、导览图、思维树等非连续性文本展现主要内容,有意识地运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指导学生快速获取核心信息,理清信息关联,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能力。
(一)图文互补,提取核心信息
课文插图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编者慧心独运地提供了六幅景点图片,其顺序和作者的游踪一致。巧妙利用这些图片,将图文进行对照阅读,挖掘图中的隐含信息,在想象中丰盈视像,丰富阅读感受,并在相应的位置上写明景点及特点,在对图片进行说明的同时,文章的核心信息也一目了然。表格、图解等非连续性文本,能使单调的文字简明化、形象化。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晰地理清课文层次,把握文章脉络、梗概。采取图解式板书能突出文章重点,化解难点。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文,就可以采用图解的方式呈现文本,简笔画和词语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火星上水的来源,更鲜明地感受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个核心信息。
(二)思前想后,整合关联信息
挖掘教材资源,在情境中获取、整合相关信息,初步学会判断分析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提供前置性表格,引导学生把握文脉。阅读一册书的目录部分,可以从单元的主题入手学习怎样分析、解释、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教师还可以围绕一定的目标,精选数个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本材料,组成表格式的非连续性文本,引导学生从词、句,或是题材、写法、立意等不同角度加以比较、分析、印证,从中整合相关信息,触类旁通。阅读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即能感知文本内容,又能揣摩体味言语形式,研究作者如何表情达意的涵泳过程,课堂的语文味儿就会在这样的涵泳中弥散。
二、沟通生活,锻炼思维
围绕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锻炼学生的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说明书、多格漫画、数据统计表……非连续文本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鼓励学生阅读这些资源,将语文课堂向社会生活合理拓展,借助非连续文本,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做到“里应外合”,学以致用。
(一)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题多解、一物多用等。说明书是生活中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中,笔者利用药品说明书设计“我是好医生”的活动:一个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可能有哪些?学生运用发散思维,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症状等信息,从用药量、用药方法、过敏史等多个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也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曾开展以“节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头脑风暴”,比谁的点子多、方法妙。经过发散思维的碰撞,他们确定了调查用水情况,拍摄图片资料,搜索节水成语、节水小窍门,编写节水宣传语等活动内容。诸多适切的非连续性文本,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发展辩证思维
信息化时代提供了纷繁的信息,要求受众不仅要有较高的“搜商”,还有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笔者曾就“要不要节俭”这个生活话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料,如一些数据、图片、文字资料等,并提炼观点论据进行辩论。主流观点是崇尚节俭,珍惜社会资源,打造低碳生活,也有学生认为:如果大家都节俭,生活需求减少,社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将会引起人们失业,社会缺乏活力,甚至倒退。此类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使学生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学会辨别信息真伪,辩证分析问题。
三、指向表达,侧重应用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具备很强的语用功能,非连续性文本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使得学生在运用中获得迥异于平常的表达体验。他们更容易参与也更乐于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对学生进行检测评价,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在实践中体悟,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最终指向表达应用,回归语文本体。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提供一些前置性表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梳理文本内容,完成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复习时,学生可以自行设计表格或枝形图,用直观简明的方式整理语文的重难点知识。教学说明文时,转换方式为说明对象设计名片,将提取到的有用信息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敏锐地抓住学生学习生活或社会中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阅读,完成简短的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