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1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讲究审题;但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这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更有利于学生临场发挥,展示才华,但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审题难度加大了。很多同学在审题立意上会出现失误,导致作文跑题、偏题,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总分肯定高不了。因此,审题立意的准确尤为重要。下面,我就来谈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三种常见方法:
一、 由果析因法
事物是联系的,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材料后从原因切入立意,是一种把握材料主旨的有效方法。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我来谈谈如何运用由果析因法。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在这则材料中,蜗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也没做,死在野草丛中。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结果呢?一方面是因为它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它想干“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东游泰山和南下爬到长江边,对它来说目标都太遥远,无法实现。另一方面,蜗牛放弃了远大目标后感到“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由于它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所以最终一事无成。这就是材料的寓意,也是材料的主旨。
从蜗牛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确立如下立意:
⑴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不能好高骛远;
⑵目标明确后要勇于拼搏,永不放弃;
⑶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⑷心动不如行动。
二、 抓关键句法
所谓的关键语句包括:①材料中议论性的句子;②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③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④“但是”“然而”……之后的句子等等。在材料作文中,只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也就把握了材料的主旨。例如下面这则材料: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
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的结论,被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塞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然后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的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过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鞋匠的好奇》
在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好奇”这个词在标题和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所以“好奇”是最能体现材料主旨的关键,据此可提炼出最佳立意:
⑴、 好奇心往往是创新的起点。
⑵、 好奇心能带来意外的收获。
三、多角度立意法
当材料中出现多个人和物,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那么我们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观点,确定不同的立意。
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了解自从赐给了动物的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飞翔,在这个高度里,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也因此而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没派过用场,它背负在身上,已经成为了沉重负担。
企鹅说:我已经把翅膀变成了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在海洋的深处自由来往。……
在上述材料中,有上帝、鹰、鸵鸟、企鹅和人五个对象,根据材料,上赐给了动物翅膀,没有厚此薄彼。但动物们有的发挥了翅膀的作用,有的无用武之地,据此可提炼出材料主旨,确立不同的立意:
⑴从上帝的角度:对人、事、物要公平公正。
⑵从鹰的角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⑶从企鹅的角度:要善于根据环境改造条件。
⑷从人的角度:尽管生活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应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⑸从鹰、企鹅的角度:成功者善假于物也。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2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关键词句;中心
所谓新材料作文是指近年来高考出现的新的命题形式,早期材料作文限定文体,要求全面把握材料,选定最佳立意,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新材料作文没有这些限制。
新材料作文所给材料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含义多向,易于发现选择、思辨探究。新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1)高度的开放性――“四自”原则(自选角度、自己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2)严格的“三不”方针: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应把审题的注意力集中到对材料的解读上面。正确审读材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那么,如何审题立意呢?
一、抓关键词句法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句子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如:
例1.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
分析材料,我们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教授说的那句话:“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所以应该确立这样的观点:我们应该确立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心态,它是“敢为天下先”,它要求自己尽己所能,去争取尽可能好的成绩。
二、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如:
例2.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如:
例3.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读完材料,发现虽然99个铁链都好只有一个坏了,但是小狗跑了。可以这样立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四、理清材料关系法
有时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是两则甚至是多则,这时把握命题意图的关键在于首先弄清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作文多则材料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并列关系,二是对比关系。如:
例4.(1)姚明率领中国男篮的队友们,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姚明郑重承诺,一旦配型成功,立即放弃一切,回国捐献。姚明还表示:除了捐献骨髓,他还将抽出时间参与相关公益推广活动。
(2)成龙在上海组织慈善周末,又是演唱会,又是美女赛车,又是慈善拍卖晚会,但目的只有一个,慈善捐献。成龙表示将带领更多的好朋友参与慈善事业。
上述两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是名人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属于并列关系,共同点是“名人热心于慈善公益事业”。据此,可以形成下述若干观点:(1)慈善源于对生命的爱。(2)构建和谐社会,我们需要相信爱。(3)奉献点滴爱。(4)奉献爱心。(5)要有感恩和回馈之心。(6)拥有一颗慈善之心,生活将更丰盈。
例5.(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3
运用这种方法审题立意,可以按照以下思维流程进行:是什么(概括材料内容)――为什么(探究事件原因)――怎么样(提出观点看法)。如:
狼与羊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了加强信任,双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交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人质的牧羊狗因为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解析:运用以上思维流程进行分析,可以自问:是什么(羊和狼握手言和,羊最终落得被吃的下场)――为什么(羊认错了对象,被狼所谓诚意的假象所迷惑,错把敌人当朋友)――怎么办(不要轻信美丽的谎言;面对纷繁复杂的事物,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表象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平固然值得珍视,但对言而无信的人只能针锋相对,决不妥协)。
“金钥匙”之二:抓关键句
有的材料为了突出中心,往往会在字里行间设置关键句(如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等)。抓住这些关键句,我们就能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全面理解材料寓意,以便迅速、准确立意。如:
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石阶下暗藏35个大型风琴管,大海就是风箱。海水拍打和潮汐涨落会在风琴中自动形成气压变化,美妙的乐声也随之产生。海风琴建成于2005年,设计者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巴希奇生长在海边,小时候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海风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去年,海风琴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解析:通读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画横线的句子是材料叙事的关键句。抓住“小时候就喜欢”和“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这些关键词句,就可以立意为:兴趣和爱好使人成功。抓住“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就可以立意为:灵感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金钥匙”之三:明确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明辨材料中的这些关系,有利于准确立意。如:
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逃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解析: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是依存关系。如果没有了这个小小的“1”,那么“99”也就等于“0”。据此可以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金钥匙”之四:明辨是非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议论某个事物时,会显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是非好恶一目了然。这恰好给了我们一把审题立意的金钥匙。我们要善于从作者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如: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来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解析:这则材料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语,贬斥之情显而易见。很显然,作者对想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持讽刺否定态度,而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肯定态度。据此可以立意为:凡事应该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残缺之美。如果不注意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知难而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就难避偏题之嫌。
“金钥匙”之五:比较异同
有的材料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材料组合而成,这些子材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揭示某种内涵。剖析这种材料的最佳方法,就是居高临下,通盘兼顾,找出这些子材料之间的共性和差异,进而综合对比,准确立意;绝不可任意“肢解”,断章取义。如:
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列宁17岁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26岁主编《湘江评论》。徐特立43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解析:这则材料由五个子材料组成。这五个子材料都是叙述伟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显得片面,也缺乏深度。进一步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前四个还有一个共同点,即这些人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第五个是讲徐特立43岁苦学法语,学有所成,其年龄特点与其他四位伟人差异很大。综合以上异同,可以这样立论:青年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成功的关键在于具有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样的立意肯定是全面的、深刻的。
“金钥匙”之六:寻求互补
针对没有共同点甚至意思相反的几个材料,要考虑它们的互补性,否则就会顾此失彼。如: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4
关键词:高考作文;2011高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00-01
重视作文命题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作文复课。
一、高考作文的考查特点
(一)从2010年各省作文卷看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在18套试卷中,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七个,新材料作文十个;16个新课改省市共采用了12套课改试题,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五个,新材料作文六个。可见,命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继续占据优势,平分秋色。这对我们2011年作文备考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从陕西省近几年作文试题看
从2007年到2010年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充分说明一点,陕西高考作文的样式还相对稳定。2007年是图画场景型“摔了一跤”,2008年是现象事例型“汶川地震”,2009年是寓言故事型“兔子游泳”,2010年是引述评议型“狼、热带鱼”,恰巧在四年里考完了新材料作文的四种类型。
综合考察各省考卷和陕西卷,2011年陕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可能是新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
二、考纲变化
考纲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变为的“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它强调了审题的准确性,要求考生寻找最佳角度,作文立意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的考查中,能为高水平考生创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大了作文的区分度。考纲的细微变化,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三、从教学实际看,复课中的确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高考作文研究不到位,对新材料作文学习不深刻。2.训练上,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技巧,导致学生普遍不会分析材料,写作时容易偏题、跑题。3.指导上,有些评语操作性不强,空话、套话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除过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外,高三学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一些现象: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应试格式训练、轻写作能力培养。
2.认识上,一些同学认为:练不练都是四十七八分左右。
3.审题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忽略审题。
4.表达上,语言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较多,要么书写特潦草,卷面不整洁,而这些都是影响作文得高分的一些情形。
四、对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也想写好作文,只是苦于积淀少,阅历简单,素材不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美文、时文的积累,注重课本经典范文、古文名篇的积累。我们备课组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还发给学生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作文写作素材、精彩语段汇编等资料。
2.开展多种作文教学模式。高三年级,复课时间紧,怎样提高作文效率?首先,要注重思维的训练。有些训练题,我们开展学生口头作文、拟写作提纲、师生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式,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其次,学校要求语文老师每周面批一部分推进生的作文。
3.教师要明确五种意识:
A、计划意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B、审题意识。尽管新材料作文中有较明确的立意倾向,但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准确的论点或主题,往往很不容易。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也是如此。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作文前,利用五分钟时间,给学生一则材料或两三个题目,要求学生至少写一个立意点,老师抽样点评。
C、文体意识。2010年湖南卷、江西卷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山东卷出现了“文体特征鲜明”的字样,这就意味着那些“四不像”的文章即使语言再漂亮、审题再准确、立意再深刻也将不会获得高分。因此我们平时训练就强化文体意识,要求学生作文文体特征必须明显。
D、“亮点”(创新)意识。针对学生作文普遍脉络不清、语言缺乏文采,我们提出“段首句主旨化、精彩语段独立化”教学要求。段首句主旨化要求学生写好段首句,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分清脉络;精彩语段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5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材料作文,再一次把这个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比较起来,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的权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凸显了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要求。
首当其冲的是材料的审读问题。“新材料作文中,阅读(理解材料、把握材料,寻找写作切入点)是一道客观存在的‘门槛’”。[1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淡化了“审题”,但因过于宽泛而容易套做;“新材料作文”强调“全面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材料作文是一种资源型作文,试题中的‘材料’(含内容、思想、主题)就是给予写作者的第一份资源,是文章思维的起点,思想的火种。” [2 ]可见,正确审读材料,是立意的关键。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高考福建语文作文约有18%的考生不及格,其中多数作文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对材料审读不准确,偏离题意。
新材料作文之所以审题难度相对较大,原因在于:首先,材料多为叙事性,多没有明显的提示立意的词句;其次,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多呈现多向性;其三,中学生缺少作文思维训练,思维普遍呈现肤浅、单一和人云亦云状态,常常无法对材料做深入准确的分析,审题容易走偏。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进行有效的审题思维能力的训练。
下面,笔者尝试以具体的审题思维训练为例,来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抓关键句,把握主旨
即准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关键语句常常是议论性语句,或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或是反复出现的语句,或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示例一:(2006全国卷Ⅰ)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很羡慕,于是开始模仿,想学鹰抓羊。有一天,它看到牧羊人带着小孩在放一群羊,它也像鹰那样飞下来抓羊。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小孩说:它也很可爱。
审题训练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这则材料有多少个角度。生可能回答:鹰、羊、乌鸦、牧羊人、小孩等五个角度。教师可再引导学生思考:谁是材料中的主角?哪些属于关键词?从而确定乌鸦是材料中的主角,找出关键词:羡慕、模仿、抓。然后,再找与乌鸦结局有关的评价。学生确定了牧羊人和小孩的对话。接着,思考:乌鸦为什么被牧羊人抓到了?最后,确定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乌鸦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盲目模仿老鹰。作文立意:要正确评价自己,不要盲目模仿(属于最主要的角度和最稳妥的立意)。由此,可以归纳出快速审题“四字”要领:“抓”(主次方)、“圈”(关键词)、“划”(中心句)、“问”(为什么)。
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而言,这个审题训练运用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方法。“抽象”就是同志在《实践论》里所说的“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3 ]首先将材料通过找关键词句的方法,逐句分析,概括出中心意思;然后将具体含义通过全面考量,从同一类别的感性对象中抽取出它们的本质属性。2006年全国卷I所引用的材料虽是多元的,但很显然的,乌鸦是第一角度,也是最佳角度。“抓”、“圈”、“划”、“问”这四个审题步骤,可以分析并从中抽取乌鸦结局的本质是:不能清醒地认识自我。这样训练,一环接着一环,将思维一步一步地由具体引向抽象,拂去表层,深入本质,抓关键句、把握主旨,既切题又富有深度。这种方法可能使学生在处理比较感性的材料时更加有章可循。
二、由果溯因
世间万物之间关系复杂,其中有些事物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审题时可以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示例2:三国时,诸葛亮率蜀国大军北伐魏国,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门休战。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相持数月后,诸葛亮不幸病逝军中,蜀军群龙无首悄悄退兵,司马懿不战而胜。
审题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1.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2.通过材料中对司马懿的描写语句,可以分析出其不战而胜的原因有哪些?3.从“司马懿认定蜀军远道来袭,后援补给必定不足,故闭门休战”可以提炼出什么观点?4.从“诸葛亮多次设计引诱,甚至派人送去一件女人衣裳侮辱逼战,司马懿依然按兵不动,强压怒火稳住军心”中又能提炼出什么观点?5.从“相持数月”中可以提炼出什么观点?
这是多因对一果的因果关系型材料,在审题思维训练上,除了要具有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外,还需有发散性思维。在分析中,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过程,从果溯因,因为深入把握成因是对事物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必经途径。
通过以上思考题的设计,就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结果,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究出结果的本质原因,进行多角度立意。比如:由第3题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他具有知己知彼的能力,可提炼出“要获得成功,须做到知己知彼”的观点;由第4题中,可以分析出他自控能力强,在关键时刻能控制情绪,由此可提炼出“要获得成功,须有自制力、能忍辱负重”的观点;由第5题中,可以分析出他能准确把握时机,由此可提炼出“要获得成功,须学会等待时机、善于把握时机”的观点。
三、
遇到多则材料,首先必须先将各则材料进行对照分析,或者求同综合,即把几则材料共同的论题或共同的观点提炼出来;或者求异比较,即看这几则材料有哪些不同点,由此说明什么问题,从而提炼出观点。
示例3:(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审题思维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读材料:1.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将三则材料进行对照分析,试着找出共同点。虽都没有明显表现主题的词句,内容也完全不同,但三个材料都有一个过程:由现象问题之因,引起思考、探索之行,最后得出努力之果;都有一个不好的开始和一个好的结果——道尔顿把红色看成蓝色到研究出色盲症理论,安藤百福破产到发明方便面,乔利弄脏了衣服到研制出干洗剂;每个问题的产生,都具有其偶然性,问题最终有好的结果,又是主人公留心生活、努力探索的必然。3.综合三则材料,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主题——偶然的发现,若能够抓住不放,深入思考和探索,必将带来不一样的成功。当然,还可以多向思考。如:留心生活,抓住机遇,才能成功;发明创造,就在生活当中;勤于思考,是成功的保障;善于发现并努力思考探索,才容易成功;发明、成功,必须执著于事,努力付出;等等。
由于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立意角度的多向选择性,选取这个材料进行思维训练,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感悟新材料作文立意的多元化,体会如何理清材料的指向性,找到思维的聚合点,从而更快速而准确地审题立意。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又使学生思维在深刻性上有更深的认识。
学生要在分别读懂每则材料、把握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思考,才能提炼出具有共性的观点,绝不能仅凭其中一个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做出立意的选择。如:由“道尔顿给妈妈买袜子”,谈亲情、孝道;见到“安藤百福破产”的字样,就探讨起当今“失业和就业”的热门话题;从“乔利的油浸衣服,白干一年来赔偿”联想到社会待遇不公、奖惩制度等问题。
马克思十分重视思维的比较过程,他说:“极为相似的事情,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果把这些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很容易找到理解这现象的钥匙。” [4 ]在进行思维的广阔性训练时,我们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这样将各个角度或各个方位全面地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辩证地观察、分析、联想,广开思路。多角度思维的作用是拓宽思路,其目的是通过分析比较后,找出问题的实质或要害,选择一个最佳角度,从而写出见解深邃、令人信服的文章。
由具体到抽象、由单一到广阔、由肤浅到深刻是新材料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必由之路。清代黄宗羲说得好:“每一题,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绵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名言。”新材料作文审题时,单则材料可运用“抓关键句、把握主旨”、“由果溯因”等方法,多则材料可运用“”等方法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不断将一般人的认识“剥去一层”,其思维就逐步广阔、逐步深刻了。
以上是笔者在新材料作文审题思维能力训练上所进行的一些摸索。正如王立根老师所说的:“作文也应重视思维训练,只要我们不时地坚持做思维体操,我们也一定会学会分析,把思维引向深入。” [5 ]如何有效、有序地进行作文思维训练对于中学教师而言,始终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课题。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求索,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余发亮:《关于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思考》,福建省第二届“高中议论文教学”高级研修班专题讲座,福建省教育学院,2012年。
[2]余发亮:《关于议论文写作训练的思考》,福建省第二届“高中议论文教学”高级研修班专题讲座,福建省教育学院,2012年。
[3]:《实践论》,《全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范文6
在近些年的高考阅卷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考场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几点缺陷:
1.字迹潦草,书写不够规范 有的学生字迹潦草,难以辨认,阅卷老师只能上下文联系,连蒙带猜,才能勉强读懂句意;有的学生不懂书写格式,如开头不懂空格,文中不懂分段,段中不懂得正确书写和运用标点符号。
2.扩写材料,没有认真审题立意 近些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作文都是新材料作文——即讲一个故事(事件),让学生提出观点写作文。但有些学生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而不去挖掘作文材料背后的深意。如2014年的作文材料中说到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会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于是,又有各种喂食动物的作文出现,有的动物生病了,有的游客被教训了,有的……总之,形形,让人“眼花缭乱”。
3.缺乏生活常识,论据可笑 作文,不仅仅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考查着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文中的事例不仅仅是用来支撑文章的中心论点(中心思想)的,同时也反映着一个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是非的分辨和真实的思想感情。好多年前,曾考过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记得一位老师说过,那一年写父母在高考前意外身亡的学生很多,刚开始,老师觉得是一种感动,但后来发现,大多数实为矫情。
4.文章内容空洞,只有观点而没有论据和论证过程 有的学生拿到作文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也不会审题立意,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凑够字数。因此,他就盲目下笔,述写材料,空洞讲理,不着边际,直到文章最后似乎才有所感悟。终于提出了一个看似观点的话语,但又戛然而至。我常常戏称此类文章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论据材料陈旧,应用在文中显得牵强 学生阅读面过窄,积累的作文素材过于陈旧,离不开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霍金等。这些事例本身都很典型,也不乏教育意义和励志作用,但用得过多,就会没有新意和时代精神。
兼于上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我认为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很重要 高中毕业生已都是成年人,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基本常识:比如庄稼的种收季节;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的来源和意义;生活中的日常规范以及吃饭穿衣的基本礼仪,等等。
2.审题立意不可缺,提炼中心是关键 新材料作文和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传统材料作文在材料之后有一段阐明观点或发表议论的话,这无疑已经概括了作文材料的中心。而新材料作文中只有材料而没有总结性的语段。这就增加了审题立意的难度。可以训练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如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I中的作文(材料略)。
老切割师的话就是这段材料中的关键句,其中“经验”“技术”“勇气”就是关键词,可以任选一个立意,也可以立意为“经验+技术+勇气=成功”。
②材料中的叙述对象就是立意角度。上述材料中叙述的对象有商人、其他切割师、老切割师、徒弟,前两者的角度不好写,但后两个的角度就好写多了,老切割师的成功是“经验、技术、勇气”,而徒弟成功是不考虑其价值,心无杂念。
③从材料中找到辩证的关系进行立意。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II中的作文: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他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这段材料中有游客、动物和制度三个角度,可以从任意一个角度立意,也可以辩证地立意,从游客与动物的角度立意——爱与害,从游客与制度的角度立意——爱与法,情与理,理智地去爱等等。
④从两段材料的共同点来立意。因为篇幅有限,不一一举例,大意即从提供的素材里寻找共同点。
另外,还应该注意:一、任何材料都最终要立意到人上;二、材料中叙述对象有观点我们都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立意,但要选一个好写的来写。
3.文章结构要完整,内容丰富见真知 考场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阅卷老师是其唯一的读者,而且阅读时间很短。因此,考场作文最引人注目的应是结构完整,内容丰富。题目做到“慧眼传情”,开头做到“开门见山”,中间行文引用材料最好是古今中外,结尾联系现实和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