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治理

交通治理范文1

镇结合实际,根据省、市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布置。周密安排安排,有效组织力量,卓有效果地开展了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完善了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规范了交通秩序,让我镇交通秩序井然,市场面貌得到很大的改观,得到领导和百姓的一致认同。现将工作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有力到位

高度重视,镇党委、镇政府统一思想。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并及时召开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会,依照方案安排安排我镇的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为有效开展工作,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副镇长和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的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社区书记和相关部门的人员。专项治理工作由组长总部署安排,副组长组织设施(负责)督查工作落实情况(黄凯负责)各成员组织相关人员依照工作计划具体实施。

二、宣传动员有力

制定了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宣传工作方案。根据方案要求,镇根据工作布置。镇利用广播、黑板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浓厚的活动氛围。场镇范围悬挂固定标语6幅、张贴小标语20幅,社区的公开栏完善了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内容。

镇按照安排,交通秩序专项治理工作开始以来。每周报送工作开展情况,同时上报文字信息四条,门户网信息一条。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和整理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并完成立卷归档。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地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共发出督查通报一次。

三、因地制宜落实工作

镇结合本镇逢场天摩托车特别多的实际情况,根据要求。因地制宜,本着方便老百姓的原则,各个场口科学地规划设置停车点5个,规范了场镇的摩托车停放秩序。同时,为了方便群众,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场镇范围内有条件的地方设置了临时停车点,共划线3次,共划线3千余米,使得场镇范围内的停车秩序明显好转,交通疏通无阻。

很多村民仍然在场镇范围随意停放车辆,由于农民意识普遍还不强。为了造成声势和给不自觉的村民敲响警钟,镇联合派出所和工商所对场镇的乱停乱放进行了专项治理,共处理乱停乱放车辆44辆次。同时,日常管理中雇佣专门的交通秩序协管员10名,流动地在社区范围内监督车辆乱停乱放行为。通过行动的开展,百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自觉性普遍提高,从根本上改善了场镇的交通秩序。

交通治理范文2

黑车打击过程中需要把保护合法营运车辆作为主旋律,坚决不能因为打击黑车力度大,而动摇打击黑车的思想。打击重点需要明确,对于重点区域需要进行重点布网,加大对黑车的控制力度,不留一个市场漏洞,因此需要从源头上解决黑车猖獗的问题。对于火车站、农贸市场、长途车站进行集中打击,让黑车时刻在交通管理部门的监控之下,从而能够形成一套完善的黑车打击方案,实现多手段、多部门的打击局面。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让黑车无藏身之处。

二、黑车查处需要广泛调查摸底,发动群众举报,查列黑车名单

黑车市场当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城市规模,因此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需要通过开展座谈会等手段,征求打击意见,形成联网行动局面,为准确有效打击黑车行为创造有利的条件。黑车查处需要提前对情况进行摸清,形成准确判断思想,最终能够发动群众,让群众主动举报,从根本上查处黑车名单,营造良好交通安全行为。

三、黑车治理需要加强宣传交易,标本兼治

面对黑车泛滥的局面,光靠有限的执法队员打击显然力量是不足的,黑车综合治理需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从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需要通过媒体宣传等手段对黑车行为进行全面报道,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黑车的危害性,让人民从心理上抵制黑车,让黑车没有发展的市场,从而能够全面战胜黑车的危害性。

四、黑车治理需要采取联合执法策略,保持强劲打击势头

黑车治理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拦车不停、暴力抗法等现象,执法人员需要冷静面对此种情况,当前需要形成联合执法的机制,三家执法人员需要各司其职,按照相关条款要求进行分头处理,确保黑车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社会安定、交通秩序稳定创造良好的环境。交警需要对黑车车主的证照进行全面检查,针对一些闹事司机,治安警察需要上前进行制止,对于一些乘客不配合行为治安人员需要询问取证,从而能够收集到有效的证据,为制定现场法律文书提供极大的方便,形成对黑车综合管理的机制,保证黑车综合治理工作能够全面实施,为公共交通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规范行业管理,全面实现机制改革创新,实时调整政策

交通治理范文3

一、加强综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好责任制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县综治委有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一年来,我局一是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并落实责任制。根据人员变动及时调整充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主持工作的副局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负责专抓综治工作,各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的直接责任人。二是制定了综治工作计划,并将计划下发各部门贯彻执行。三是局与下属执法局、交管总站和地方公路站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四是为认真贯彻落实《县综治维稳工作问责办法》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明确了各领导班子成员对排查出来的纠纷进行包案挂点负责,对主管的局属部门、单位工作人员加强教育,支持、配合搞好综治维稳工作,稳妥处置非正常上访和。

二、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及时排查调处社会矛盾纠纷

我局坚持把维稳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常抓不懈。今年来,我局认真做好矛盾排查,化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由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原下属企业入户下访,及时发现问题,力争及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在今年省次党代会、处置董塘血铅事情以及黄金周等敏感时期,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及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百日防护期”间综治维稳工作预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针对水运公司转制、客运市场存在非法营运问题及突发事情等,包案领导多次走访当事人双方,核查实情,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对于打击非营问题,我局按县政府打击非法营运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方案步骤开展各项工作;水运公司转制工作经我局协调暂缓进行,群众情绪安定;对汽车站发生职工合同纠纷堵塞车辆出口的事情,我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使事情处置妥善,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同时,针对网络问政、群众以及上级交办的案件我局也能及时妥善在处理,真正做到“零上访”,同时也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牵涉到乡镇的交通方面纠纷,我局能够及时主动与乡镇、县综治部门协调,共同妥善处理。

三、抓好干部职工教育,防止违纪违法和责任事件发生

一年来,我局结合“三打两建”工作,把打击治理商业贿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并结合纪律学习教育月活动,邀请县检察部门领导对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警示教育,局主要领导亲自授课,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预防职务犯罪和不参加组织活动的意识。同时,我局也进一步加强了全局上下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想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认真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一年来,我局管辖范围内没有发生参与组织活动的政治案件,也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事件,单位没有发生交通责任事故、火灾事故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此外,我局还切实加强了普法学习宣传工作,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部署,并广泛开展工作。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考试,年度普法率达到100%。同时,认真落实依法治县措施。

四、抓好安全小区、无毒社区和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县交通宿舍区是我局大部分干部职工的住宿地方,治安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单位声誉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县综治委文件精神,我局把安全小区、无毒社区巩固提高摆上重要位置,作为搞好治安防范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来,我局继续加强安全小区管理,完善安全小区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巩固安全文明小区活动。继续完善《县交通局宿舍区安全文明小区文明公约》、《宿舍区住宅楼楼长工作职责》、《宿舍区住户职责》、《宿舍区门卫值班制度》等制度。为了营造人人积极参与巩固安全小区活动的良好氛围,我局将这些制度发放到每位住户手中,并张贴相关制度,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召集小区住户开会重点学习和宣传《文明公约》,提高了大家遵守公约的自觉性。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交通局宿舍区居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能主动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安全小区活动。同时还组织开展治安防范排查工作,如做好民事纠纷调解,做好本单位干部职工家属加强防范的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本单位有出租房干部职工抓好租房人员的管理,不得在住宿场所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搞好打击非营车工作,我局印制了四万多份宣传资料,发放到县城各中小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创造“平安校园”出一份力。

交通治理范文4

一年来,县交通局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纠风办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坚持以邓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执法力度,进一步落实中央、省、州、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我县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规范基础性工作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交通变化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确保公路无“三乱”,从而造就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执法队伍尤其重要。一直以来,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更加要求我们交通系统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要提高对公路“三乱”危害性的认识,深刻领会治理公路“三乱”的重大现实意义。结合交通工作实际,我局采取各种形式或利用各种机会对全体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以会代训或理论与业务、体质培训学习,加强法律法规和治理公路“三乱”文件精神学习,引导全体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大家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是落实到具体行动上。通过全体行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2009年我县未出现“三乱”违规现象,既维护了交通运输正常秩序,优化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又展示了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为建设法治交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注重执法质量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治理公路“三乱”领导小组,由肖美惠副局长任组长,白加祥、叶贵华任副组长,刘学文、刀加寿、林海、陈德云、王有芳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公路路政管理所,由叶贵华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安排。

2、制定了《××县交通局2009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了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3、强化监督检查,严查违纪违规行为。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定期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清理检查工作,尽早发现苗头,及时帮助处理。二是高度重视工作,做到及时调查、依法查处,对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三、加强队伍建议,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执法队伍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增强执法透明度的有效途径。我局在规范行为,注重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为建设法治交通,廉政交通强基固本。

1、加强“交通行政执法素质形象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满意”活动,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防止“把经念歪”。

2、严格执行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十条禁令”、“五不准”等职业道德,遏制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强化行政执法人员的廉洁自律、抵御诱惑的能力和水平。

3、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强化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真正服务于执法中,服务于管理中。

4、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防止以收抵支或座支挪用现象,确保执法公正,坚决制止执法趋利,徇私枉法的事件发生。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年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全体行政执法人员的齐心协力下,交通系统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交通执法人员素质不够高,不适应建设“法治交通”的素质要求。二是治理超限超载运输难度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治理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

五、下步工作计划

1、进一步提高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认识,保障公路、水路畅通与安全,维护正常的交通秩序,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方针,建立和完善治理公路“三乱”的责任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纳入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细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强化责任追究。

3、积极开展“服务创新年”活动。树立执法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加大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加强单位行政执法资格管理,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交通治理范文5

创造文明、畅通、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经济协调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切实解决城市道路交通堵和乱的突出问题,为建设小康、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作出不懈努力。

二、工作目标

使我市交通堵点、乱点和事故黑点得到有效治理,通过道路工程改造、完善交通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整治交通秩序、展开交通宣传。达到全市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好转、交通拥堵明显缓解、交通事故明显减少,遏制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杜绝一次死亡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的目标。

三、工作措施

㈠着力治理交通堵点、乱点。

市目前有突出的交通堵点、秩序乱点个,经调研。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选择个突出的交通堵点、个交通秩序乱点作为今年的治理重点。具体实施方式是由市公安交管局牵头,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参与开展调研论证,进行道路工程改造、路通渠化和优化交通组织,月日之前完成调研论证,分期分批进行改造。

㈡科学组织交通。

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借鉴港澳地区和国内先进城市管理经验。采取相应的措施。

1有效控制城市交通总量。将南隔堤(不含)元堤(不含)以北和行政区纳入白天大小货车禁行范围,实行晚间货运;扩大摩托车禁行范围,实行区域限时禁行,由市政府法制办、交管局进行调研、论证、听证,通告,力争月日实施。

2改造道路。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并,增加机动车行车道,同时将现有公交站台移到人行道,现有非机动车道改为公交专用道,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牵头,市规划局、城规院设计论证,做出预算,园林局、公交总公司、公安交管局配合,并由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作出施工计划,力争在月日前完成。

3组织交通微循环。为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拟择的三经路、二经路及其相关区域道路和阳明东路以南、福州路以北区域内支路组织微循环(实行单向行驶和禁左)对的中山路、民德路和孺子路及其相关道路区域内的道路组织微循环;对区的建设路、何坊西路和三店西路及其相关区域道路组织微循环;按照“因地制宜、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试点先行、广泛宣传、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工作原则和方法,由市公安交管局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调研论证,通告,并组织实施。

㈢加大设施投入。

有计划分步骤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进一步规范完善。

1年内对道路宽度在米以上的条主次干道施划次热熔交通标线;

2增设规范性的交通管理标志套、指路标志牌套;

3一些有条件的交通主要路口路段增设必要的中心和机非隔离护栏600米。

4建设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行绿波带协调控制;路口实行联动控制,更新信号灯具60组,增设语音提示人行信号灯,由市公安交管局调研论证、设计、预算,组织实施。

㈣加大交通科技投入。

选择符合安装条件的十字街路口等个路口新建套数码视频电子警察。同时在大楼高层安装路面电视监控设备,对市区部分路口的电子警察进行升级改造为数码视频电子警察套。加强对主要道路的立面监控;由公安交管局争取省交警总队支持,筹措经费为各执勤大队增配13台雷达测速车、13台交通诱导宣传车、50台酒精测试仪。

㈤治理交通事故黑点。

对今年新排查出的公路18km米处、省店公路制药厂南100m处、一级公路18km980m处、国道路段666km450m至667km700m处、国道段676km453m至677km577m316国道路段679km27m至680km170m处、国道学校段19km230至20km100m处等个事故故黑点开展治理,巩固去年全市道路交通事故黑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增设太阳能黄闪信号灯(3组)警告标志(22块)警示标志(17块)黄线振荡标线1千米等措施,由市安管局牵头组织,市公路局、市交通局组织实施,市公安交管局协助,力争于4月底前完成黑点的治理工作。

㈥加强静态交通管理。

必须加强静态交通管理,根据我市静态交通管理的实际情况。抓紧静态交通设施建设。

1按照洪府厅发[]124号《关于印发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规定(暂行)通知》文件规定。由市规划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监督管路以南、路以北区域内支路组织微循环(实行单向行驶和禁左)对的相关道路区域内的道路组织微循环;对区的相关区域道路组织微循环;按照“因地制宜、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试点先行、广泛宣传、严密组织、分步实施”工作原则和方法,由市公安交管局组织协调政府有关部门调研论证,通告,并组织实施。

交通治理范文6

一、交通拥堵形成的背景研究

研究交通拥堵问题,首先需要摸清交通拥堵形成的历史脉络。城市交通拥堵的前身是交通拥挤,总体表现为交通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1]。到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交通拥挤的形成有了新的解读。日本共同社专门为刊发《中国也存在着交通战争的苦恼》的报道,描绘北京汽车剧增、潮水般的自行车和步行者所带来的交通混杂与混乱。1977年的人民日报也以《关心群众生活,改进城市的交通工作》为题关注交通拥挤问题[2]。交通拥挤问题转变为交通拥堵问题并引起社会关注是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带来的城市规模的扩张、汽车产业政策转变带来的邻里社会向机动车社会转型、改革开放渐趋深入促进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和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是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背景[3]。根据所搜集到的文献,专门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和文献较少,反映出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学者研究更多的是就事论事,忽视了事件背后;其次是部分学者将事件的背景当成事件产生的原因,混淆了事件的因果关系。交通拥堵形成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分析可以辅助研究者理清其发展的历史阶段、变化的历史规律与演进方向等宏观性问题。本课题研究首先对我国交通拥堵形成的背景,尤其是历史、文化、社会背景进行深入剖析,理出交通拥堵的历史文化脉络。

二、交通拥堵引发的问题研究

交通拥堵给城市带来诸多问题。从交通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在绝对拥堵的环境下,交通法规无法发挥作用,而参与其中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也存在阶层感的对立,路权分配的不公平加剧了车、路、人之间的矛盾[4]。从城市景观的角度分析,认为交通拥堵破坏城市风貌和传统街道舒适的尺度,切割了邻里环境的步行联系,影响行人出行便利和安全[5]。从交通拥堵的外部性角度分析,交通拥堵造成许多负面问题,如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安排,浪费人们的宝贵时间;造成大量资源消耗,致使燃油消耗增加50%;增加因拓宽道路导致的土地使用,造成生活面积减小;增加交通管理成本;加重环境污染,影响生活质量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一半以上是交通拥堵造成的,汽车产生的噪声易于引起驾车人及乘客的烦躁[6]。

交通拥堵引发的问题之中,我们更不能忽视由此带来的文化层面的问题。交通拥堵治理对策的不当,实质上是在强化社会不公,是在扩大资源浪费,更是在延续和发扬文化的糟粕!遗憾的是,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三、交通拥堵成因研究

城市交通拥堵成因研究是制定对策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因此,研究学者非常注重成因分析。虽然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交通供给不足和需求过于旺盛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主要成因之一。这里的交通供给不足包含交通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因素,需求旺盛的典型表现就是我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长[7],但学者对交通供给不足多停留在定性描述,缺少定量分析。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失衡、静态交通不足是导致交通聚集的重要因素[8],但交通供给是绝对量不足还是相对量不足,是局部不足还是全面不足,是时段不足还是全天候不足,交通供需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相关研究成果不能准确表达。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对立观点。东京和首尔两个城市无论从人口数量还是机动车保有量都高于、人均道路面积大大低于我国城市,但交通拥堵现象除上下班高峰和周末等特定时间,道路畅通快捷[9],交通状况大大好于我国城市。这对交通供需矛盾造成交通拥堵的观点形成冲击。

于是,学者视角转向交通管理,转向公共交通,转向人们的交通意识,认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手段落后[10],公共交通发展滞后[11],交通意识淡薄[12]等是交通拥堵成因。应该看到,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法律法规日趋健全和严厉,《道路交通安全法》《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各城市出台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则》等法规为交通执法提供法律保障,雷达超速监测仪、公交车超速检测仪和无处不在的抓拍摄像头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市民对交通畅通的渴望为交通管理提供了舆论保障,就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现状而言,管理手段落后已不能成为交通拥堵的主要成因。

公共交通发展相对于我国城市化的速度相对滞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表现在投入不足[13]、公交优先战略落实不到位、科技水平低[14]、基础设施不足[15]等方面。然而,又是什么因素致使上述不足或不到位现象的存在呢,学者没有给出答案。交通意识淡薄是交通拥堵成因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反映出我国国情。同样的,是什么因素导致市民交通意识淡薄,没有学者深入研究。

四、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之上,学者提出治理交通拥堵的对策,为交通拥堵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理论基础。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保公交优先[16]成为众多策略中的首选。在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上,有学者更进一步指出应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多系统城市综合交通体系[17],在大城市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地铁,削减地面公共交通[18]。在技术层面,进行交通拥堵动态疏导[19],运用神经网络判别交通拥堵状态[20],加强交通拥堵理论和实践研究[21]和采用智能交通系统ITS[22]也为学者视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政策层面,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交站点建设[23],确保大众绿色出行优先[24],确保公交优先路权[25]等措施是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和解决交通拥堵的首要措施。2005年11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暨公交站场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的《郑州宣言》达成了“公交优先”的共识,这是我国地方政府和公交企业的共识,也是我国公交在城市交通中发展的方向。总理也多次就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出指示。2012年底,公交都市建设在全国15城市进行试点。方向有了,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也逐步得到落实,北京公交票价甚至只需几毛钱,公交出行的比例也有所提高,但小汽车出行所占比重也在提高,只有非机动车出行和步行所占比例降低了,这一现象的成因也值得探讨。

学者认为,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相对应,加强需求引导也是治理交通拥堵的有效对策。早在19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庇 古(Pigou)就提出交通拥堵的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杠杆调节小汽车使用频率进行交通需求引导成为“提高小汽车购置税,征收城市道路拥挤税、环保税,大幅提高停车费” [26]和“提高燃油税”[27]等政策出台的理论依据。单纯从理论看,以经济杠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此方法如同鲧治水一样,采取“堵”的方式,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拥堵问题,还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单纯依靠扩大交通投资规模无助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公共交通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必须与交通管理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理顺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体制,使交通管理以交通法规为准绳,以交通技术为支撑,以交通管理人员为主体,建立高效交通管理系统[28],加大交通违法监管处罚力度[29],加强城市道路监管力度[30]和加强绿色出行宣传、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意识[31],交通管理才能见到成效,交通拥堵才能得到缓解。

五、研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