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餐礼仪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1
用餐场合注意事项
西方餐桌礼仪和中方餐桌礼仪是由很大不同的,西方人吃的是情调,中国人吃的是味道。所以说虚伪的西方人吃个饭都不好好吃。而西方用餐场合一般都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另一种是随意的,如果是高档场所用餐的话那么男士就要穿着整洁的着装,干净的皮鞋,女士则要穿套装和鞋子,如果是正规用餐的话男士还需要打领带。(不过一般中国地盘上很少这样,除非非常正式非常需要这样的礼仪的时候)
代表性场合用餐
一般西方餐桌礼仪都分场合的,而下面小编就列举三种场合分别是自助餐、鸡尾酒会、晚宴。
自助餐:自助餐和国内的自助餐差不多,自助餐都是有很多东西的,水果、甜点、肉食、东西随便拿但是不能带走,每次少拿吃完再拿。而自助餐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常优雅的环境他需要餐桌,而另一种是不需要餐桌,而且服务人员也非常的少,客人们自娱自乐,可以吧食物带到一个自己认为最舒服的地方食用。
鸡尾酒会:鸡尾酒会的形式活泼、简便,便于人们交谈。酒会当然是以酒会友,而食物也是以酒为重,也有一些小食品列入点心、面包、香肠等等,放在桌子上或者有服务员拿着托盘端给客人,客人可以随意走动,这种酒会一般要备上一张卫生纸,因为你会随时和人握手所以要准备用纸巾擦手或者嘴。
晚宴:西方晚宴一般邀请夫妇同时出席。如果你受到邀请,要仔细阅读你的邀请函,上面会说明是一个人还是先生或夫人陪同,或者携带伴侣。在回复邀请时,你最好能告诉主人他们的名字。
西方用餐注意事项
在西方用餐需要注意一下几点注意事项:
1、瓷杯热水,玻璃杯装冷水或者冰块。
2、就坐时,身体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要跷腿,和餐桌的距离以便于使用餐具为佳。
3、就餐期间,如果暂时离开座位,可以把餐巾放在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放在桌上,否则就意味着你不想再吃,让服务员不再给你上菜。
4、西餐菜单上有四或五大分类,其分别是开胃菜、汤、沙拉、海鲜、肉类、点心等。 (所以不要在开胃菜就直接吃饱,那样非常糗)
5、不要在餐桌上化妆,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时打嗝是大忌。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
6、用餐咀嚼食物的时候不要说话,不要豪气用餐(狼吞虎咽)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2
一、入座的礼仪(Seat etiquette)
我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各族人民有着自己的特色菜肴。相传我国从周代起,在饮食礼仪方面就已形成了一套较为严格的餐桌礼仪制度,这些礼仪从古到今都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餐桌礼仪与菜单用语变得更为优雅与精致。时至今日,餐桌礼仪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在欧美国家还保留了下来。西餐礼仪自清代起传入中国,从此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就一直相互影响和发展。
中西方都讲究正式的宴请活动的座次安排。中国人好客,只要遇上高兴的事都喜欢请客。中国人请客传统上用八仙桌,对门为上,两边为偏座。就餐时通常是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入座;或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其余客人依次入座。如果带孩子,在自己坐定后就把孩子安排在自己身旁。在中国,坐在左边为尊,右边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不过现在中国的很多家庭都用圆形餐桌,请客时大家可以围着桌子坐,完全不用理会那些规定的主宾位置,大家可以面对面坐,比较随意。但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不要从客人身边上菜,以免不小心把菜或者汤汁洒在客人身上,因为这是不礼貌的。
西方人如果在外就餐通常是服务生带位,入座,也没有什么主宾的说法,而且是Go Dutch即AA制;在家请客时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就餐入座时,每个人都会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以后身子要坐端正,不可左右摇晃,身体与餐桌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双手不可以撑在桌面上,腿不可翘着。餐桌上已摆好的餐具也不要随意摆弄。在西方,右为尊,左为次。西方国家讲究“女士优先”的原则,就餐时是男士为女士拉开椅子,女士入座后男士才入座,他们都会表现出对女士的殷勤。
二、进餐礼仪(Dining etiquette)
俗话说,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睡有睡相。这里说的吃相就是指进餐礼仪。要想吃相优雅,就必须懂得中西方进餐礼仪的区别,也有利于我国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弄清中西方的进餐礼仪,得先明白中西餐的上菜礼仪。
如教学生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一册Unit 6“ What’s for Dinner?”的话题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西方国家的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礼仪,如正规西餐的常规菜序大致分为开胃菜(starter)、汤(soup)、主菜(main course)、蔬菜沙拉或奶酪(vegetable salad or cheese)、甜品或水果(dessert or fruits)和饮料(drinks)等几道菜式。同时告诉学生中餐的菜序是“汤—菜—酒—水果”。中餐虽然没有西餐那么复杂,但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因为中国人请客是无酒不成席的。
学习了中西方上菜礼仪后教育学生注意进餐时的礼仪。中西方人使用的就餐餐具也不一样。首先,学习中餐进餐礼仪。据说从禹王时代筷子就成了中国人摄取食物的主要餐具。这时告诉学生进餐时千万不可用筷子敲击碗或桌子,也不可以用筷子指着别人,更不可把筷子含在嘴里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都是不合餐桌礼仪的。在中餐餐桌上,后辈应让长辈先动筷子,然后自己再动筷一起吃。吃饭时要把碗端起来,不可以不端碗把嘴凑近桌子对着碗吃。夹菜时,应从靠近自己的菜夹起,不要站起来到其他人眼前的盘中去夹菜,更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翻来倒去地“寻寻觅觅”,挑肥拣瘦,眼睛也不要老盯着菜盘子,一次夹菜也不要太多,遇到自己爱吃的菜,也不可猛吃,更不能把菜盘子端到自己面前。如果是在家请客,在吃饭过程中后辈要尽量主动照顾长辈,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夹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别人给自己添饭菜要说“谢谢”,自己吃完后要说“大家慢慢吃”,不可饭碗一推,什么也不说就离席而去,因为这样是失礼的。
其次,教给学生西餐进餐礼仪。西方人进餐同样讲究礼貌、讲究卫生、尊重长者。他们在进餐时会与左右客人交谈,但都避免高声谈笑。进餐过程中,不能解开纽扣或当众脱衣。西方人用刀叉就餐,使用刀叉的基本原则是左手拿叉,右手持刀或汤匙。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拿刀切成小块,用叉子往嘴里送。喝汤时不能吸着喝,应用汤匙舀起送入口中。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用餐完毕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除了以上的就餐礼仪外,还有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礼仪。如在学习中职英语教材(基础模块)第二册Unit 1“ Nice to Meet You!”时教育学生进餐时不要在餐桌上化妆(not to make up with rouge, powder),也不能用餐巾或用桌布擦鼻涕(not to wipe your nose on the napkin or table cloth);不能用汤或水清洗喉咙(not to clear your throat noisily in public);口含食物时不要说话(not to speak when your mouth is full of food)。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人进餐时都要尽量避免出现打嗝、打喷嚏等其他声音,不然的话,就得与在座的人说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以示歉意。鱼刺、骨头等不要吐在地上,应放到自己面前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桌面上。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当别人为你斟酒时,如果不需要,可以简单地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盖酒杯,表示谢绝。作为学生尽量不要喝酒,可以用饮料或茶来代替酒敬长辈,这样做,那些长辈们是不会怪罪的。吃饱后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就用餐巾挡住自己的嘴巴。同时教育学生在学校就餐时应注意谦让,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入餐厅,在规定的窗口自觉排队打饭,安静文明进餐,不挑食,不端着碗走来走去,注意吃相要文雅等。吃饱后,将餐具与剩饭菜一起放在指定的位置,保持餐厅卫生。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中西餐桌礼仪的异同,又学会了自己该如何注意餐桌礼仪。
三、离席礼仪(The absence etiquette)
中餐在宴会结束时,其他宾客应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才能散席。客人离开时,主人通常在家门口为宾客送行并邀请他们下次再来家里做客,这时客人也会向主人表示感谢,同时客人在离开时也会邀请主人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谢。西餐的离席礼仪则是客人先将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把餐巾放在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离席时,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告别时向主人致谢,更为慎重的还可再以电话或谢卡致谢。
学完了以上内容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中西餐就餐礼仪,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们自由组合,模拟中西餐的就餐仪式进行练习,并邀请英语组的老师作评委,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进行测评,给表现突出的学生一定的奖励。
其实,西餐与中餐一样,是一种饮食文化,是文化必然就会有传播和交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进行礼仪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努力做到礼仪文化教育与培养语言能力同步进行。我们应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用一种客观、尊重的态度对待西方饮食文化,不应该盲目地追随和模仿西方文化。
【参考文献】
[1]陈琳.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英语(基础模块)第一、二册[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王俊霞.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差异[J].学术交流.2007(2)
[3]中华文明与现代礼仪(中学版)[M].桂林:漓江出版社出版,2009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3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和雾霾的凸显,环境问题已成为最紧迫也最受大众关注的问题之一。低碳社区建设可以在绿色家居、绿色建筑、居民生活方式的低碳方面做出一定的贡献。我国在低碳社区建设中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公众认知方面仍存在着居民对低碳社区认知度低,居民的低碳能力低和低碳意识低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将以当代动机理论为视角,探寻目前我国低碳社区建设中如何提高公众认知度和参与度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低碳社区;动机理论;激励居民
近几年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一再证明:气候系统变暖是毋庸置疑的,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是明确的。如今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城市排放的CO2 占全国的90%,排放的SO2 占全国的98%。中国地级以上287 座城市排放的CO2约占全国排放总量的72%。城市发展与改善环境和向低碳发展转型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如何避免高碳化发展模式的各种挑战①。”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作为连接城市和个人平台的社区,尤其是以节能减排为目的的低碳社区,必然会推动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
一、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意义
低碳社区除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外,也具有“以人群聚居为主要特征的生活空间②”的社区共性。低碳社区的建设就是通过低碳理念的普及和相关激励机制的建立来引导社区内的人们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以及修建低碳建筑、低碳设施从而优化社区的整体环境,最终达到节能减排这一目的的社区建设活动。
在我国,建设低碳社区的重要性为:1.城市发展低碳化的要求
中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 年的17.9%快速增长到2014 年的54.77%,快速的城市化同工业化的进程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的发展必须摒弃发达国家在19世纪工业化初期采用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转而遵循环境友好型的低碳模式③。显然,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低碳社区符合环境友好型的低碳发展模式的要求。
2.城市环境亟待改善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人口的大量聚集,使城市内部自然生态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生活垃圾污染和处理问题,汽车尾气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低碳社区使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材料,要求居民把垃圾进行分类,鼓励居民绿色出行,所以建设低碳社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大有裨益。
3.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低碳社区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碳城市的发展为多数城市提供了赶超其他城市的机会④。很多城市政府认识到: 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不进行低碳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及早调整城市治理模式,通过城市居民低碳理念的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自身在全国各个城市,甚至是世界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凸现城市特点,提升经济盈余⑤。因此,建设低碳社区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低碳社区建设的成就
2010年政府就社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专门出台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城建〔2010〕61号)指出:“生活垃圾处理应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4]489号)》强调开展低碳社区试点是我国走新型低碳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探索,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探索,是控制居民生活领域温室气体排放过快增长的重要探索。
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社区试点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下面列出少部分有代表性的低碳社区试点:
上海低碳社区的主要措施是“红虹桥枢纽,临港新城和崇明岛建设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园区和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预计2040 年竣工的东滩生态城有望成为世界的一个碳中和(CO2 零排放)的区域。⑥
扬州社区传统建筑的现代节能改造项目由扬州市政府与GTE(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将节能建筑的理念与技术运用于扬州老城区的改造,对位于扬州市广陵区的传统建筑中地方修建的新办公楼采取了节能措施,将传统建筑与现代节能概念相结合。⑦
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及绩效指标的指导下,制定多用途社区概念规划,建立低碳、经济可行、社会包容、环境优化、资源有效的社区。⑧
三、我国低碳社区建设居民认知及参与调查
我国的低碳社区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还存在大量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了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现状。
调查研究说明:本调查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调查方法为自填式问卷法。问卷发放点主要包括:北京、重庆、南京,河南省开封市四地,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83.4%。在置信区间为95%的条件下,834 份有效问卷,呈标准正态分布,符合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规则。
1.样本的基本情况:
样本说明:
性别结构:男性占49%,女性占51%,被调查者女性稍多,但符合研究要求。
年龄结构:20 岁以下占16%,20~40岁占44%,40~60 岁占30%,60 岁以上占10%。
教育水平结构:初中占14%,高中占40%,大学占39%,研究生占4%,其他占3%。
职业结构:政府人员占6%,企事业单位人员占30%,自由职业者占30%,其他占34%。
2.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说明:60岁以上的人熟悉低碳生活的比例明显低于60岁以下的人,20~40岁的人熟悉低碳生活的比例最大。
总体上来说,各年龄段的人对绿色生活的熟悉度都明显高于低碳生活,可见大众对低碳生活的认知还处在较低层次,对低碳生活的相关宣传仍需加大力度。
表2说明:在听说过低碳社区的人中男性略高于女性,总体来说,听说过低碳社区的人比没听过的低六个百分点。
性别对低碳社区的认知影响不存在较大差异,没听过低碳社区的人还在半数以上。
表3说明:虽然有多数人没听过低碳社区,但是在调查者中有将近2/3的人表示有兴趣参与低碳社区建设;存在着23.7%人对低碳社区建设没有兴趣。
表4说明:学历越高的人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所占比例越高,学历越低的人大概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所占比例越高,在所调查的人中了解垃圾分类标准的人有1/3多一点。
当然我们必须要看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大概明白甚至是不明白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也就是低碳能力(低碳能力包括实际执行力和支撑执行力的相关知识储备两方面)较低。
表5说明:选择会关闭暂时不用的电器的人大约占一半,有大概44%的人偶尔会关闭暂时不用的电器,还有一部分人不会关闭暂不使用的电器。
可以看出,多数人会让家用电器时常处于待机状态,而不是主动切断电源,这反映出,人们的低碳意识还不够强烈,日常行为往往会与低碳生活背道而驰。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把我国居民参与低碳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总结如下:
(1)居民对于低碳社区的认知度普遍低下。
(2)居民关于如何过低碳生活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真正选择低碳生活模式的人也就不多。
(3)居民主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4)居民普遍忽视生活中节能减排的细节(如随手关灯、垃圾分类)。
四、动机理论视角下提高居民认知和参与低碳社区建设的对策
低碳社区的建设问题,也可看作是社区管理的问题。社区的管理者可以将社区看作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有效的管理者能够使员工尽最大的努力认真工作,了解员工如何受到奖励以及为什么会被激励,并且选择最合适的激励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求”⑨。文章将运用管理学当中的动机理论寻求解决居民对低碳社区认知度低、低碳能力低、低碳意识低(“三低”)的问题的对策。
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管理的目的就是解决“三低”,而社区内的居民可以看作是员工。从当代动机理论的整合图(图1)可以看出,在建设低碳社区过程当中,管理者应该注意到以下6个问题:
①要认清个体差异;②利用目标;③确保目标被“员工”认为是可实现的;④个人化的奖励;⑤奖励与绩效挂钩;⑥检查公平性。
因此,在动机理论视角下,可以提出提高低碳社区居民参与度的对策:
1.加大对低碳社区的宣传力度
因为居民间因年龄、学历等因素存在着对低碳社区的认知差异,所以相关部门要依据居民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借助与之相应的媒介(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社区宣传栏等)对低碳社区建设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的知识、节约用电的技巧、如何选择绿色建筑材料等等进行普及。
2.引导居民建立低碳生活目标
社区管理者应运用多种方式对居民进行宣传、引导,让居民知道自身的行为(如节约用电、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对优化社区环境以及节能减排和改善大气质量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从而引导居民自觉地把低碳生活作为他们的目标。
3.增加低碳社区建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社区管理问题说到底还是人的问题,要建设低碳社区就要让居民参与其中,让他们真正能感受到建设低碳社区的乐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管理者可以在社区内或社区间举办有关低碳知识的竞赛,要创新居民互动方式,比如创立社区低碳日,组织居民参观低碳示范社区等。
4.设立社区低碳生活评估标准、引入低碳生活竞争机制
社区管理者可以定下本社区的低碳生活衡量量表(衡量维度包括低碳出行、低碳建筑、低碳饮食等等)对个人和家庭的低碳情况予以记录评估,并适时在社区内予以公示(当然这需要得到被公示者的同意,毕竟选择低碳生活应当遵从自愿原则)以供社区居民交流讨论,营造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竞相“低碳”的社区低碳氛围。
5.建立低碳生活奖励制度
在低碳社区建设中,尤其是初期阶段,管理者要注意到奖励对居民选择低碳生活方式的激励作用。管理者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制度,对那些在低碳生活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家庭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一方面肯定其努力和激励其在低碳生活中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人或家庭参与到低碳社区建设中来。
6.建立有效的低碳纠错和监督机制
一个好的制度和好的社区建设活动在于它们是公开的,透明的,可以自我修正错误的。毫无疑问,有关低碳社区建设的活动和制度是需要监督和纠错机制的。这一点是管理者必须要注意的地方,因为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可以长久维持居民低碳生活的模式,纠正居民生活不低碳的行为,确保上述诸条措施能够公开、公正、透明地实施和低碳社区建设活动本身的正常运转。
总之,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的主力军,他们长期生活在社区内,随手关灯,选择爬楼梯上楼等一些小举动都会给社区整体环境带来影响,一旦社区内居民选择低碳生活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我们国家的整体环境和低碳排放都有可能因之得到巨大改善。所以说社区居民是低碳社区建设,或说是节能减排的不可小觑的力量。
社区管理者只有通过加大对低碳社区的宣传力度,建立低碳生活激励机制和自查制度等方式,才能将居民在节能减排中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引文注释
①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1):105.
②蒋慧琴,张丽丽.基于个体行为的低碳社区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5):045.
③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23.
④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生格局的新规则[J].世界环境,2008:2(2):17~20.
⑤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J].世界环境,2007(4):32~34.
⑥佚名.上海、保定入选WWF低碳城市试点—低碳城市发展项目正式启动[J].节能与环保,2008(2):37.
⑦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传统建筑中的建筑节能——扬州试点项目[z].2008.
⑧奥雅纳工程顾问.北京长辛店低碳社区概念规划[J].城市建筑,2010(02): 44-46.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4
实践单位: xx西餐服务有限公司
实践内容: 西餐厅服务与西方礼仪培训
实践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西餐厅的基本操作过程, 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平,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实践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西餐服务有限公司一个星期的实习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西餐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西餐知识,又懂得西方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习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西餐食品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还得分清它们的消费对象。还有那些我们中国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礼仪培训工作;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快乐的是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乐的是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习生活过程.其实实习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们不知道牛排还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练的在西餐厅铺台布.摆刀叉,给客人介绍菜单的种种场景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自己对西餐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厅看一看,一般都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比较好,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第一个是“menu”(菜单)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 第三个是“mood”(气氛),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第五个是“manner”(礼俗),第六个是“meal”(食品),这些都是西餐行业内必须具有而且重视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会特别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投资与开发研究。西餐礼仪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厅店,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西方礼仪的培训,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 在xxx实习最刻骨铭心的是西餐服务的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还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国西部音乐,韵味悠长的咖啡,以及闻名遐迩的菲力牛排。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厅的竞争之道,那么西餐服务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习的一个多月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
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有人说:“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从这点可以看出:英语教学不仅局限于语言教学更应该注重文化教学,提高英语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文化,提高英语文化的认知程度,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培养目标,把“文化意识”作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目标内容之一,通过文化教学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等。通过文化学习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正确表达思想和文化的语言能力,同时具备发现、分析、综合和概括的认知能力,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意义,学会理解、尊重,认同异族文化,培养对异族文化的情感,提高跨文化的意识。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教学呢?
一、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外国语言和文化
通过平时的英语教学实践了解英语国家社团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文化学习,体会并理解外国文化。在与外国人交往中,体会语言文化的价值。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比如,聘请外籍教师,可以说对学生有很大影响。通过学生与外国人面对面地接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与外国人交谈,进入英国文化协会e站等,在这些网站上学生不仅可以定时地与外国人交流,还可以真正领略到英国文化的风土人情,提高对英语文化的认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二、通过直接或间接体验进行教学,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
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关于外国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课文材料,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材料直接了解外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英语阅读材料“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的节日文化,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和感受文化的差异。另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外国的文化气息,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内容展示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通过国内外的节日对比,使学生了解和理解西方文化。
三、添加补充一些文化内容,作为文化教学内容的附加部分
在教材已有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表演、举办讲座、进行参观等附加的文化知识,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文化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而且还可以系统地掌握所学外语国家的基础文化知识。例如,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在许多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隆重也是最受欢迎的节日,学生平时只知道在圣诞节互相送礼物,递圣诞卡片,但却不知道在圣诞节时常用常青藤装饰房间、挂槲寄生等习惯,这样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举办模拟型圣诞节,把这些风俗习惯都加进去,我们就可以使圣诞节这一文化现象得以完善。
四、通过对比讨论某一文化现象,使学生在对比讨论中形成文化意识
英语学习如果在比较中进行,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交际文化的敏感性,而且对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是有裨益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英语和英语文化时,必然要与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对比―分析体验进而获得文化知识。讨论对比分析的文化现象不一定是外来文化,也可以是中西文化的对照。例如,随着我国人民对外交往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席西式宴会、款待外宾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对餐桌上的各式西式餐具该怎样使用?西餐上菜的程序又是怎样的?很多人还是无从知晓的。让学生了解西餐礼仪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一下中式餐桌礼仪是怎么样的,然后再进行讨论、对比,分析西餐礼仪,进而概括出西餐礼仪的风俗习惯。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学有着巨大的影响,英语教学增强了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理解,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的全过程中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在教学中研究文化教学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6.
西餐礼仪知识范文6
(一)宴会的基本礼仪
(1)座次安排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安排座位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二是要把主宾和夫人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三是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四是主人方面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2)宾主礼仪
主人的礼仪
应该说,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主人举办宴请,无论是中餐还是西餐,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主人都应提前对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并依照客人的习惯、特点安排好请客时间、地点等事宜。礼仪性宴请礼节更隆重讲究。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晚辈在前,长辈居后。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家庭便宴比较随便,主人不一定在门口迎客,可在客人到达时趋前握手招呼)。主人对宾客必须热诚恳切,一视同仁,不可只注意应酬一两个忽略了别的客人。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递烟倒茶。上菜后,主人要先向客人敬酒,说一些感谢光临的客气话。此后每一道菜上来,都要先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要照顾到客人的用餐方便,及时调换菜点或转动餐台。遇到有特殊口味的客人要及时调换菜点。席散后,主人要到门口,恭送客人离去。对那些在宴请中照顾不多的客人,应说几句抱歉和感谢之类的话。对走在后面的客人,可略为寒暄几句。
做客礼仪
作为应邀参加宴会的客人,如时赴约,举止得当,讲究礼节是对主人的尊重。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服饰。客人赴宴前应根据宴会的目的、规格、对象、风俗习惯或主人的要求考虑自己的着装,着装不得体会影响宾主的情绪,影响宴会的气氛。
(2)点菜。如果主人安排好了菜,客人就不要再点菜了。如果你参加一个尚未安排好菜的宴会,就要注意点菜的礼节。点菜时,不要选择太贵的菜,同时也不宜点太便宜的菜,太便宜了,主人反而不高兴,认为你看不起他,如果最便宜的菜恰是你真心喜欢的菜,那就要想点办法,尽量说得委婉一些。
(3)进餐。进餐时举止要文明礼貌,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嚼食物,不出声,嘴唇边,不留痕,骨与秽,莫乱扔。面对一桌子美味佳肴,不要急于动筷子,须等主人动筷说请之后你才能动筷。主人举杯示意开始,客人才能用餐。如果酒量还能够承受,对主人敬的第一杯酒应喝干。同席的客人可以相互劝酒,但不可以任何方式强迫对方喝酒,否则是失礼。自己不愿或不能喝酒时,可以谢绝。
(4)夹菜时,一是使用公筷;二是夹菜适量,不要取得过多,吃不了剩下不好。三是在自己跟前取菜,不要伸长胳膊去够远处的菜;四是不能用筷子随意翻动盘中的菜;五是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可很少地夹一点,放在盘中,不要吃掉,当这道菜再传到你面前时,你就可以借口盘中的菜还没有吃完,而不再夹这道菜,最后你应将盘中的菜全部吃净。进食时尽可能不咳嗽、打喷嚏、打呵欠、擤鼻涕,万一不能抑制,要用手帕、餐巾纸遮挡口鼻,转身,脸侧向一方,低头尽量压低声音。
(5)参加宴会最好不中途离去。万不得已时应向同桌的人说声对不起,同时还要郑重地向主人道歉,说明原委。吃完之后,应该等大家都放下筷子,主人示意可以散席,才能离座。宴会完毕,你可以依次走到主人面前,握手并说声谢谢,向主人告辞,但不要拉着主人的手不停地说话,以免妨碍主人送其他客人。
(3)其他礼仪
①筷子的用法。筷子虽然用起来简单、方便,但也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举着筷子和别人说话,说话时要把筷子放到筷架上,或将筷子并齐放在饭碗旁边。不能用筷子去推饭碗、菜碟,不要用筷子去叉馒头或别的食品。其它用筷忌讳还有:忌舔筷--不要用舌头去舔筷子上的附着物;忌迷筷--举着筷子却不知道夹什么,在菜碟间来回游移。更不能用筷子拨盘子里的菜。忌泪筷--夹菜时滴滴哒哒流着菜汁。应该拿着小碟,先把菜夹到小碟里再端过来。忌移筷--刚夹了这盘里的菜,又去夹那盘里的菜,应该吃完之后再夹另一盘菜。忌敲筷--敲筷子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外,筷子通常应摆放在碗的旁边,不能放在碗上。在用餐时如需临时离开,应把筷子轻轻放在桌子上碗的旁边,切不可插在饭碗里。现在有些宴席实行公筷母匙,那么,你就要记住不能用个人独用的筷子汤匙给别人夹菜舀汤。
②餐巾的用法。如今很多餐厅都为顾客准备了餐巾,通常,要等坐在上座的尊者拿起餐巾后,你才可以取出平铺在腿上,动作要小,不要像斗牛似的在空中抖开。餐巾很大时可以叠起来使用,不要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落在衣服上,所以只能用餐巾的一角来印一印嘴唇,不能拿整块餐巾擦脸、擤鼻涕,也不要用餐巾来擦餐具。如果你是暂时离开座位,请将餐巾叠放在椅背或椅子扶手上。用完餐,将餐巾叠一下放在桌子上,可千万别揉成一团 弃在那儿,好像一朵被你摧残过的花朵。
③一般餐桌上会为每位用餐者准备茶水饮料和酒水,通常茶水饮料酒水在右侧,饮用时尽量不要用错。
④作为主人(特别是陪同人员),宴会进行期间可能为客人斟酒上菜,应该从客人左侧上菜,从客人右侧斟酒。
服务顺序。服务人员侍应,要从女主宾开始,没有女主宾的,从男主宾开始,接着是女主人或男主人,由此向顺时针方向进行。规格高的,由两名服务员侍应,一个按顺序进行,另一个从第二主人右侧的第二主宾至男主宾前一位止
(4)自助餐礼仪
自助餐的特点是不设固定席位,可以任选座位,站着也行,形式活泼,很便于彼此的交流。菜肴、食品连同餐具都摆设在桌上,任由客人自取,喜欢什么,量的大小,完全自主。在这种场合也要注意礼仪。一次不宜取太多的食物,不够可以再添,以免让别人笑话自己没吃过东西,没见过世面,如果吃剩下一堆,就更失礼了。另外,要把骨头、鱼刺等拨到盘子一边。吃完自助餐,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如何上酒?
正确方式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满。
不论宴会是在住家或餐厅举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酿,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
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
宴会前请先把白酒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不过,不管你将它放在哪儿,千万别忘了取出来!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第一次上酒时,作主人的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记住,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
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每一种膳食都有菜单,中国菜当然也不例外。不过,中国菜不象西餐或日本料理那样,由特定的材料或调理法来决定出菜顺序。
其实,菜肴的选择与出菜顺序都有基本原则,只是不以菜肴的种类来限定顺序罢了。中国菜的大致出菜顺序是:开胃菜---主菜---点心。
开胃菜:通常是四种冷盆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有时冷盆多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盆,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盆多半被省略。
主菜: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与适当时机上桌。如果菜单上注明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