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飞鸟尽良弓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1
蜚黄腾达: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蜚鸟尽,良弓藏:飞鸟射尽,弹弓也就藏起来不用了。比喻事成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蜚蓬之问:比喻无根据的传闻。
蜚瓦拔木:形容风力迅猛。
蜚语恶言:形容诽谤的言辞。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2
已晨,婢子伺候着女子更衣梳妆。一袭桃红并蒂莲纹大袖衣衬了同色曳地百褶裙,三千青丝高绾鸾凤髻,珠光宝翠满目璀璨映了女子娇润容颜。施粉黛,点绛唇,描黛眉,贴花钿。乌云懒顾,好一个美人儿。华美,何其华美。正衬了女子无上之地位,皇贵妃,二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千宠爱在一身。
“娘娘,皇上身边的安公公来了。”梳妆已毕,卷帘侍女尚开口。
“请他去正殿罢。”唇畔漾起弧度恰美,娇音糯糯染了几分慵懒。
“奴才给贵妃娘娘请安。”方见依仗忙行礼,然则如此荼毒之音却令女子眉头微蹙。
“免了吧。皇上遣你来,可有事?”女子敛群入正座,才见那紫檀案上摆了盘红果子。
“谢娘娘。今儿边国使者进贡,带来了些那儿的珍品,皇上特命奴才给娘娘送来点。若无事,奴才告退。”语毕,身退。
“娘娘,这东西是火龙果,听说那边国只有一株,一年只结几个果子,而且这次没给皇后送去,倒先给娘娘送来,可见……”
然那婢子语尚未完,却教女子接过:
“圣意,非我等能揣测。莫多言。”女子虽说如此,眸中欣喜尚不能掩。此无上之宠,历朝几人能得?
……
时过境迁,世事无常。旧是华美之殿,旧是无上之位。
“娘娘,此三样,您选一个吧。”
三尺白绫、肝肠寸断之毒、闪烁着寒光的匕首。静置于白玉盘中。
女子眸中氤氲着的点点雾气,终凝为红泪。簌簌梨花雨,染花伊人妆。
此间结局女子早已料到,日前家中传信,父意欲谋反,已于今日午时斩首。父亲一生为君尽心尽瘁,怎奈何落得如此下场!却只道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皇上,您,好狠的心……”
嘶声黯然,刀起刀落。红色染上了女子的衣襟,平添一抹说不出的绝望。须臾,华美的鎏金殿堂亦染上了点点血色,红,红得妖艳,正与落日残阳余晖相应,反倒像极了那……珍品。
旧人逝尚有新人笑。九重宫阙的那头,亦有佳人笑尝新物。
却道你君临天下览尽世间繁华,却断了我三千痴缠的残生。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3
在西双版纳的森林之中穿行,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远远望去,一棵树缠绕着另一棵树,相互偎依着,亲密无间,似热恋中的情侣;走近一看,中间的那棵树却被外面的那棵树死死缠住,有的已经早已枯死,有的还在垂死挣扎。
这就是热带雨林中植物的绞杀现象。这种靠绞杀母树而独立生长起来的树便叫做绞杀树。这种树是如何形成的呢?就是飞鸟在母树的枝丫间或疤痕处拉下一点带有榕树种子的稀屎,当遇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条件时,那粒种子便开始膨胀,依靠着母树的营养慢慢长出嫩芽,在生长的过程中,渐渐向地面垂下细小的藤蔓。藤蔓渐渐靠近地面,扎入地下,和母树的根系联到了一起。于是榕树就迅速茁壮成长,渐渐地枝繁叶茂起来。而母树也被它越缠越紧,最终被缠得密不透风,见不到阳光与雨露,终于被活活缠死。而榕树就独立出来了,独立成了参天大树。
这种现象,让我想起很多。
在那种“适者生存”的植物王国里,生存显然是第一位的。要么死掉,要么生存;如果需要生存,它就没有任何选择。只要能够存活,它就会抓住一切存活的机会,哪怕是一道裂缝。在它们的家族中,也肯定有一些种子因为没有抓住机会或者根本就没有存活的机会就默默地死掉了;而这些种子则能够充分地利用机会,生存下来,并且长成参天大树,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本事。
绞杀树“你死我活”的生存逻辑,让人不寒而栗。能够生存的方式有若干种:如果二者必死其一,完全可以选择献身精神,让母树存活下来,而默默地牺牲自己;如果心中有爱,就可以彼此呵护,永远做一只依人的小鸟,永远做一棵温柔的小树;如果志存高远,雄心勃勃,就可以与母树一起比翼齐飞,相映生辉,与母树一起成长为参天大树。但是,它却偏偏选择了“绞杀”,而且毫不手软,这就纯属典型的“过河拆桥”、“卸磨杀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了。
在绞杀树面前,由于母树的缺陷与懦弱,导致了母树的毁灭。我在森林里穿行,放眼一望,并不是所有的树都会被“绞杀”。而这些树之所以被绞杀,当然有更多的偶然性,但也有因自身的原因所带来的必然性。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些树倘若没有疤痕和缝隙,鸟屎可能就会直接滑落到地面上,这些树可能就不会被纠缠了;即使不滑落到地面上,而停留在光滑的枝丫表面,里面的种子因为没有母树提供的营养,这粒种子也不会生长。另外,倘若这些母树清醒一点,坚决一点,果断一点,在它们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就将它们消灭在摇篮里,也就不会有悲剧的发生。
邻居们眼看母树死死的挣扎,居然表现出了看惯一切的冷漠,让人心寒。它们在一旁默默地观看着,不提醒,不评价,不规劝,不抗议,不惩罚,完全成了标准的看客。这是什么态度呢?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是一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态度。它们自私着,麻木着,始终没有想到,要是有一天,自己身上的疤痕和缝隙里藏着一棵榕树的种子,那该怎么办呢?它们压根就没有换位思考过,更不用说体贴和照顾了。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4
刘邦少时嗜酒如命,经常喝酒不给人家酒钱,甚至在当了皇帝衣锦还乡时,还欠别人酒钱。有一次县令招待客人,他说大话,说送一份厚礼,结果是一分钱都没送。他生性狡黠,油猾,爱吹牛皮,如此一个市侩算得上君子吗?
项羽出身名门,少有大志,力能扛鼎,年轻时就带了一支由八千江东子弟兵组成的军队,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士兵有病时,常亲自持汤喂药,赏赐衣物、食品,但由于对有功的贵族封赏较少,所以他们纷纷倒戈,以至于项羽后来败给刘邦。如此一位体恤士兵的好将军,竟被刘邦及其部下嘲笑为“妇人之仁”。
人才方面,刘邦有萧何、曹参、张良、韩信、蒯越、英布、陈平、周勃、樊哙、灌婴等一大批文臣武将为其出谋划策,这些人皆当世之英豪,有如此强大的智囊团不胜就有悖天理了。
而项羽呢,仅范增一人而已。韩信、英布、蒯越等原为项羽部下,后投奔刘邦了。表面上看是项羽刚愎自用,不懂得礼贤下士,不懂得驭下之术,实则刘邦阴险狡诈、圆滑而已。当时韩信握有十万重兵,举足轻重,曾向刘邦提出封自己为假齐王,就帮助刘邦一同对付项羽。刘邦为了壮大抗击项羽部队的力量,勉强同意了,但心里一百八十个不愿意。得天下后,还不是随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栽赃韩信,把他送上了断头台,一首脍炙人口的临刑诗应运而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这不是韩信的真实写照吗?高祖皇帝还加强中央集权,先后消灭了英布等异性王,要知道他们曾是与高祖同生死、共患难的好兄弟啊!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5
曹操与许攸之情,始在年少。旧时二人为友。在官渡之战之时,许攸给袁绍献计,却因袁绍不听而至曹营投奔曹操。曹操闻听许攸前来,跣足出帐相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可谓求贤如渴,礼贤下士。并能屈尊降贵,谦虚低调。和袁绍狂妄自大、愚蠢昏庸、色厉胆薄、务虚弃实何异天渊之别?在两人对话之时,许攸真心实意而谈眼下军情,曹操却一再隐瞒军粮实情,这并非操之奸猾险恶,而是处于危墙之下的自保。正如操之所言兵不厌诈也。在许攸献计烧袁绍乌巢之粮时,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张辽谏曰:“恐许攸有诈”。而曹操却用人不疑,结果火烧乌巢军粮,大败袁绍。并在追杀袁绍路途中得书信一捆,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信件。此时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逐一调查收而治罪。可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可见曹操胸怀宽广远非大海可比,应是天空一样。容人雅量真是大道无极!
再说许攸在被曹操重用之后,又在曹操与袁尚争夺冀州时献计绝漳河之水来淹冀州。结果使曹操大胜。且说曹操率军进入冀州之时,将入城门,须有纵马近前,以鞭指城门而呼操曰:“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城门”?操大笑。众将闻言,俱怀不平。
我猜此时曹操已怀杀许攸之心。因为袁氏一灭,再无能和曹操抗衡之人。况且许攸又居功自傲,欺主慢下,令曹操所不喜。而且曹操手下谋士众多,哪一个不对曹操恭敬有加?唯独不缺许攸这样的。所以一天许褚走马入东门,正逢许攸。许攸张狂劲又来了。许攸唤许褚曰:“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褚怒曰:“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攸骂曰:“汝等匹夫耳,何足道哉”?褚大怒,拔剑杀攸,提头来见曹操,说:“许攸如此无礼,谋杀之矣”。试想如果许褚不在曹操处得知其不满许攸,为何敢杀许攸?许攸当众称他小名,侮辱曹操,又身犯众怒,得罪武将,而曹操身高位显,无比尊荣,怎还愿意受此侮辱?又得借力这些武将,所以杀许攸也在情理之中。此一时彼一时也。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所以他虽深责许褚,但我想皆在掩人耳目。此时已看出曹操已是有些居功自傲,要树立个人威信啦。
性格分析:求贤如渴,礼贤下士屈尊降贵,谦虚低调,知人善用且用人不疑。睿智聪明,胸怀宽广有容人雅量。但又骄矜自傲。
飞鸟尽良弓藏范文6
清朝学者赵翼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这番话可谓一语中的,明太祖朱元璋既是一个造反英雄,一代雄主,又是一个流氓无赖,一个偏执狂。
朱元璋不善于喝酒,但他深知“酒后吐真言”的道理,就用这个办法来对付徐达。徐达是朱元璋的铁哥们,从小放牛时的伙伴,他跟着朱元璋造反后,忠心耿耿,屡立战功,长期担任三军统帅,是明朝开国功臣之首。徐达也深知朱元璋的脾气,更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基本原则,处处小心翼翼。他每年春天出征,冬天应诏复命后,就将帅印上缴,已成惯例。可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有一次,朱元璋收下帅印后,拉住徐达喝酒畅饮,喝到,回忆起当年艰难困苦的战斗生涯。朱元璋和他手拉手、肩并肩,已经到了称兄道弟、无话不谈的地步。这时,朱元璋随口说了一句:“徐大哥啊,本朝建立,你的功劳最大,可是至今没有好的宅邸,小弟想把旧邸赐给大哥,大哥你拾掇拾掇,过几天搬进去吧。”一番话多贴心啊,换了谁,都会感恩涕零的。可是,别看徐达喝了好多酒,心里明白得很,听了此话,他冒出一身冷汗:旧邸就是朱元璋做吴王的住处,如果糊里糊涂地接受了,那么“越”之罪必不可免,立马脑袋搬家,株连九族。徐达拼命推辞,总算通过了“考验”。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心想,上次没把他灌醉,没套出真言,这次定叫他一醉方休,原形毕露。他把徐达请到旧邸,没完没了地赐酒,把徐达灌得烂醉,然后吩咐人把他抬到旧邸正房去睡觉。半夜时分,徐达酒醒,问内侍自己睡在什么地方,侍奉的太监说:“这是旧邸室。”徐达马上清醒过来,赶紧起身,快步跑到台阶下,朝着北面行大礼,拜倒在地连连磕头,口中念念有词,说自己犯了死罪,请陛下饶恕云云。朱元璋马上获得这一情报,心想这下算是试出点真意了,便放弃了对徐达的猜忌。当然,朱元璋还是没有完全放弃猜忌之念。徐达晚年患了发背的毛病,这种病是不能吃鹅的,朱元璋非常关心身患重病的老部下,就赐鹅给徐达。徐达立刻心领神会,自杀身死。朱元璋隆重地为他礼葬,树徐达为楷模,号召天下官员都向徐达学习,继承他的光荣传统,并厚待徐达的子孙。徐达真是个明白人,结束自己的一己残生,却换来子孙的百世安宁。
也许,和徐达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玩累了;也许,像徐达这样值得一玩的大老鼠并不多,朱元璋对中小型的老鼠就没那么有耐心了,干脆来个一锅端。当然,他利用的也是酒。
一天,朱元璋隆重宣布,为了表彰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老部下,特地建造了庆功楼,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请诸位到庆功楼赴宴,论功行赏。这帮久经考验的功臣勋将,一个个穿着整齐,奉旨赴宴。朱元璋先举杯,为牺牲的先烈祭奠,大伙儿感动极了,宴会在隆重而欢快的气氛中进行。大家正喝得晕晕糊糊,却发现陛下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