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1

学科渗透不能超越地理课程标准。

新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学科对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如下:

①掌握地球与地图基本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②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③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④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目前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是简单的概括和总结,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而不是"为什么"的问题。可以这样说,初中地理教学是为学生了解掌握地理知识、地理环境、地理事物打开了一扇色彩斑斓的"窗户",提供了了解身边和外部世界的一把多功能的"钥匙"。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需要师生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来实现"学科渗透",或利用数、理知识对所涉及的地理现象加以探究性学习,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有些探究性内容和形式无法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有的甚至未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就出来了:哪些问题值得尝试,哪些问题点到为止?可以尝试探究的章节或某知识点又如何安排时间?是否会影响教学进度,浪费教学时间?

文科知识的适时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意义重大。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碰到诸如天气、气候、季风、降水、太阳高度、时区、区时等地理问题。在讲授以上知识点时,利用物理学、数学的思维和知识进行讲解,无疑对理解知识点有所帮助。然而,初中地理课堂上过多地涉及理科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一方面,初中学生是在理科知识相对滞后,充其量是在同步的情况下开始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即使是用刚刚学到的理科知识"现买现卖",这对于学生理解、解释地理现象,未必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内容讲得像几何课,把大气的水平运动讲得像物理的力学课,这对于地理知识刚刚入门的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我在教学中发现,文科知识(历史、文学、政治、宗教等)在地理课堂中的适量、适时渗透,能够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要求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同时丰富了地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地理学科知识更好地迁延和被吸收。

在地域辽阔的亚洲,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一是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古中国,二是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三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在讲述完亚洲位置、地形后,我适时地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四大文明古国的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区域人文、经济的影响。我引导学生从地形、纬度位置、河流等方面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性。课堂上学生们反应迅速,思维活跃。同时我补充位于非洲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通过精美图片展示,让学生形成相邻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也为讲述非洲打下了伏笔。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加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利用相近学科,尤其是文科知识来实现地理课堂的学科渗透,设计符合学生知识结构与特点的探究兴趣点来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落实好"知识点"并以此为铺垫,学科渗透才能锦上添花,探究性学习才会有的放矢。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地理学科;高考复习;核心能力构建

虽然在高考中,地理被划分为文科,但是地理中蕴含的知识是偏理科一点的,逻辑性非常强,其中也包含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也需要对数字进行计算。除了一部分的计算内容外,其余的知识都是需要思考理解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学习地理会变得很吃力。所以,想要学好地理,除了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

一、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制订知识结构框架

在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前,教师要把所有高中地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制订出一个完整的知识点框架,让学生通过对框架的梳理,理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高中地理的知识点非常多,但是有的知识点之间关系紧密,可能讲到这个知识点,会牵引出其他的知识点。例如,教师让学生思考“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都有哪些?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两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方面是由于“降水”,因为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迎风坡降水多,雪线就低;第二个方面是受“气温”因素所影响,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也就不同。在答案中涉及纬度知识,从而就牵引出“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学生在做地理习题时,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建立知识体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比较法;初中生物教学;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70-02

一、初中生物比较法教学的优势

1.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的生物知识,拓展了原有的知识面,此外,由于生物学知识之间有着其原本的关联,但是由于编写教材的需要,需要将它们分离开来,分到不同的章节中,应用比较法便可以使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对比,有效地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有利于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3.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现象,使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如,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物体,可以用棒球来形容线粒体,使学生对线粒体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用能量转换站来形容叶绿体的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叶绿体作用的理解与记忆。

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合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即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而比较法正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来分析和对比事物的表象和本质,所以,比较法的运用恰恰可以锻炼学生正确合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以上的阐述便是比较法教学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比较法教学的运用有着不容否认的必要性。但是,目前在比较法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不考虑实际情况,就盲目地运用比较法,造成比较法教学不能发挥出其较大的优势。

二、比较法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法生物教学是指采纳对立统一观点思考各种生物现象,来比较不同生物现象存在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和理解生物现象。此外,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庞大,知识分布比较分散,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这就恰恰十分需要比较法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

1.综合比较法。这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比较法,几乎学习完每个章节,都需要运用这种比较法来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创建其系统的知识架构。此外,这种比较法需要教师认真考查每一个知识点,积极寻求其突破点,努力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合理的知识架构。比如,在学习完细菌和真菌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综合各个方面来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分析和比较,那么就可以从生物类型的角度、从细胞结构的角度、从细胞大小的角度、从增殖方式的角度等等来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使学生多角度、更全面地看待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

2.类比法。所谓类比法同时也可以称作比较类推法,它是指由某个物质所具有的特性来得出另一相似物质也具有该种特性的结论。类比法可以由一熟悉的事物联系到另一与之相似的事物,不过需要强调一点:事物之间存在相似点是类比法进行的基础,如果两个事物之间不存在任何相似之处,那么也不可能进行类比。由于类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推理的过程,那么运用这种方法便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比如,在培育植物的时候,需要注意经常对植物进行松土,这样不仅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同时由于松土使土壤更加地疏松,也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不少学生会对此难以理解,那么教师可以向学生举出一个和此知识点具有相似点的例子:在打井的时候,往往是随着井的深度不断增加,钻井的难度会不断加大,原因是,由于地壳上部分是土壤,比较松软,容易打钻,但是地壳的下面部分是岩石,十分坚硬,不易打钻,所以随着深度的增加,钻井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同理,不经常松土的土壤比较坚硬,而经常松土的土壤比较松软,植物的根部又是比较软,那么肯定是植物会在经常松土的土壤里生长的更快。这一例子的举出便帮助了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这一知识点,同时,又将生活中的知识和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寡众比法。寡众比的具体含义是:在同一类事物中,将某一事物同总的事物来做比较,但是,事实上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是将这一事物和同一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分别进行比较,比如,将脱氧核糖核酸与同属于核酸的核糖核酸作比较,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不同点。

4.历比法。历比法具体含义是:像大家通常所说的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来分析比较一生物现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特征。比如在学习生物进化的历程中,教师可以分析和比较生物处在不同时间段的时候所表现出的特征,从而总结出其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从而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其进化过程,加深学生的记忆。

5.列比法。列比法具体是指把互相不存在关联的、而居于同一个层次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比如,将细胞器中的叶绿体同细胞器中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液、核糖体、内质网、液泡、中心体等等分别作比较,从而加深对叶绿体的理解与认识,也有利于认识和记忆细胞器中的其他结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比较法教学有着诸多的优势,是值得广大教学工作者的提倡的。此外,具体的比较法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综合法、类比法、寡众法、历比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联系的,反而是相互关联的,而具体应该采用哪种教学方式,则是由初中生物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并不是盲目地运用。希望广大教学者能合理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以达到帮助学生学好初中生物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4

在课程统整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让各学科借助备课组、教研组的力量,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其次是梳理本学期教学中可以统整的知识点,形成学科的“学期课程统整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这个指南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拓展探究,以及学科融合的统整点等方面。它是学科教师统整教学的依据,但并不会将其直接用到课堂中,因为它缺乏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因此,在实施阶段,除了要依托指南外,还需要借助一个完整的教案。因为教案能使指南具体化,能给指南的使用提供重要的案例和参考,同时也是落实统整的重要抓手。最后,每学期结束后,及时修订指南,让其常用、常改、常新。

二、在地理教学中进行课程统整的尝试和思考

在学校课程统整项目的引领下,地理备课组设计并更新了《地理学科课程统整指南》,并在此指导下,编制了部分统整教学案,对跨章节内容进行了统整教学的尝试。实践后发现,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统整教学有很多可取之处。

1.突出教材内容的关联性

初中地理新人教版的教材共4册,每册教材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内容联系紧密。由于学生不能熟练掌握教材,加上受常规教学的影响,很容易让学生的知识碎片化,使他们不会迁移运用知识。虽然教师也经常强调前后知识的连贯性,但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如果能将相关的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以统整教学案的方式呈现,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以八年级的土地资源和农业为例,分别属于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两部分,彼此学习的视角不同。对学生而言,他们与土地、农业生产的接触很有限,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但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两节课中“土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这两部分内容的相似度很高,因此教师就可尝试着对教材进行重组,把这两块内容编制成统整学案,让学生一并学习。教学案的版块设计可逐层递进: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填空,初步感受知识的相似度;其次进行图文转换,把重点内容落在空白的农业和土地的地区分布图上,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在各类图框中填出相应的农业部门、土地类型、农作物、重要分界线等,还要归纳出自然环境等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提炼浓缩统整点,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

2.提高建构知网的有效性

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能否被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如果学生的旧知掌握牢固,那么新知的吸纳就比较顺畅。但现实是,学生对地理课不够重视,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分析、总结能力薄弱,在融汇贯通、迁移运用方面更有所欠缺。因此,必要的统整教学能降低学生学习新课的难度,帮助他们更有效地理解新课、吸收新知。例如,在学习降水、河流的过程中可以统整水资源的内容,用概念图来体现和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知网建构模式,无论在新课还是复习课中,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体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通过各种循环系统经常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现象背后总有其原因。但对初中生而言,这一概念较难理解。如果所学内容在同一课中,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学生通过完整的学习尚能有所理解。但如果需要分析的问题分散于多个章节中,学生的理解难度就会倍增。而解决类似问题的良好对策,就是统整教学案。例如,分析我国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形成原因时,就牵涉到地形、气候、河湖、资源等多章节的内容。教学时,可通过统整教案,引导学生理解并知晓什么叫做整体性。再如要让学生认识到降水、河流、水资源之间的联系,理解水圈环境的整体性,也可以通过统整教学来实现。

4.增进学科学段的融合性

为了让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汲取其他教材、学科和学段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服务。比如,教师可以进行不同版本教材的统整,挖掘不同版本教材中值得借鉴的内容,以深厚教学的内涵,扩大教学的外延。也可以进行不同学科的统整,如在学习“长江”时,可以结合语文和历史中的相关内容;学习“俄罗斯”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三次更名,欣赏俄罗斯的油画和芭蕾,这便是与历史、美术和音乐的融合。另外,还可以进行初高中学段间的统整,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适当渗透高中学段的内容。比如,讲到“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季风气候”时,就会涉及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问题,初中只侧重于现象不会作过多的讲解,高中则要把原因讲透。其实,在初中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情作适当的深入讲解,为高中地理学习奠基。可见,课程统整教学的形式多样,它打破了教材、学科、学段间的知识壁垒,让各学科知识得到了更好的渗透,为学段间的知识交融做好了铺垫。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化学;微课;教学策略

一、前言

在以往的初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缺少化学实验教材,使学生不能有效理解化学实验现象,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渐渐地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化学课堂

现阶段教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学会运用微课传授化学知识,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化学课堂,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巩固和复习学生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播放大量的碱性和酸性的物质,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化学知识,充分体现运用微课的重要性,利用微课中大量的教学资料传授知识,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传授方式,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了解到酸碱物质的强弱,轻松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不同化学物质酸碱性有所不同,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用微课化解抽象概念,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用微课化解了抽象的化学概念,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时间为5到10分钟的微视频,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将一些化学反应和化学现象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使学生轻松掌握化学的重点知识,借助微课这一创新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化学知识,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化学微量元素的特征,快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时,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微课有效结合起来,制作短小的微视频,用动态的视频传授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记忆性质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化学基础,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化学物质的气体以及沉淀的现象放大播放出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化学物质的变化过程,比较和分析不同物质的性质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并认识到化学物质的不同现象和反应,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四、用微课创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当前,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微课创新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搜集化学知识,学生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中与不同地区的学生在线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使学生不断进步。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随时都能获取化学知识,实现网络化教学目的,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制作不同的微视频,改变了以往的讲解方式,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避免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教学中,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微课是一种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的含义,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力,有利于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结合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制作时间为5到15分钟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归纳出章节的重点知识,并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搜集与本章节有关的化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开放性的化学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章节知识,延伸更多的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使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知识,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帮助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牢记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五、用微课创新化学实验,补充实验材料

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创新了化学实验,将实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明确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加快了化学课堂的进程,有效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此外,可以根据不同的化学实验制作不同内容的微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和步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借助微课补充实验材料,将化学实验的每一步清楚地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铁和硫酸铜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实验步骤,实现创新化学实验的目的,并讲解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将铁和硫酸铜化学反应过程清楚地呈现出来,使学生快速学会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通过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了教师的讲解方式,补充了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出实验现象的原理,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印象,使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实验现象,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总结

综上所述,应用微课辅助教学进行化学教学,是一种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知识和概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微视频,并运用微视频讲解重点知识,使学生加深了对化学实验现象的理解,明确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创新了化学实验和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娟.基于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D].西南大学,2016.

[2]赵秀者.基于微课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创新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110+51.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总结范文6

一、做好写教案的准备工作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而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才可以获得成功。教师写教案是这样,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教案是备课的主要环节,那怎样写好教案呢?先要做好以下工作:

1.解析课标

无论哪一学科,上什么课,课前都要认真研究课标,它可以帮助教师正确地分析本节课的教材,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在整个章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合理地安排师生的活动,恰当地了解学生的情况。

2.深挖教材

教材是众多学术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提炼的,那我们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以课标为线索,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要有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创新结果。如何利用教材呢?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刚刚走上讲台,那你写教案之前,一定要通览整本地理书,甚至四本书都认真看上两三遍,写的那节课所在的章节认真读、分析。教材任何一部分知识,它总有个相应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整体的、联系的观点指导下,认清你要写的内容。如“多边的天气”一课就是整个第三章的基础课,它为我们以后讲述气温、降水、气候奠定基础。因为“多变的天气”是本章的第一节,所以你要认真钻研整个章节,等你在写以下几节时,就已经心中有数了,各节在本章、全书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胸有成竹了。

3.参考教参及相关资料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地理教材字少、图多,需要我们老师挖掘、填充的内容多,那我们如何填充呢?我们的主要依据就是教参,再就是现在是网络时代,我们可以上网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甚至网上有现成的教案,我们都可以拿来借鉴。但我们不能“拿来主义”,每个人对教材、对课标的理解程度不同,我们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把参考资料、现成的教案加工利用,变为自己的东西,整理到自己的教案中。

二、写教案

1.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备课标、备教材和教参,查阅资料,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案的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对于教学目标我们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分为三方面来写,即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部分在写的过程中注重实用,这是我们上课时要用到的部分,写的过程中要注重自己能看懂、用得上,还要写明对重难点是如何处理、化解的。根据我上课的环节又把它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1)组织教学。这部分包括我们进教室和学生打招呼,起立问好,包括检查学具,对学生课堂提出要求等内容。

(2)引入新课。这也是我们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重要环节,一节课引得好坏,直接决定着是否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是否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一旦学生开头就有了学习的愿望,这节课就会上得很轻松,学生接受新知也非常主动。

(3)感受新知。这一环节要写清楚本节课都有哪些知识点,针对每个知识点说明如何处理该知识点的,师生都做了哪些活动。如对“天气和气候”区别这个知识点要处理好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相应的说明师生的活动,主要是老师提供实例,学生根据实例进行分析,并能通过分析结果在生活中正确利用两个地理术语。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在写这一环节时一定要注意不用每个知识点都要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知识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根据教学目标对一些知识要一带而过。

(4)课堂小结。每节课上完,都要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提纲式总结,让学生明确你这节课都讲了哪些内容,对重点的地方要进行强调。这也是对新知的强化过程。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说,老师补充,根据本节课的难易程度,有时也可以老师总结。

(5)巩固练习。由于初中地理的课时有限,所以我们在上课时要既有讲,又有练。选的习题要有代表性。所以我们在备课写教案时一定要精选习题,尽量达到当堂的知识点让学生当堂就消化巩固的作用。

(6)布置作业。对于地理这门学科,不一定每节课都有作业,所以在备课写教案时根据自己的授课情况而定。

3.板书设计

板书是老师上课的提纲,也是学生能一目了然地明确本节课知识点的部分,所以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设计好板书。板书设计要注意直观精练,易归纳小结、易引导,纲领性强,板书使用合理。

4.教师反思

学会反思是每个教师职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在教师反思中,可以围绕以下具体问题进行:(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等等。一有所得,及时写下,但不用面面俱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收获。

以上是我对写教案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对大家今后写教案有所启迪、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