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1

关键词:目的性颤抖;非受迫性失误;感受语境

一、避免目的性颤抖

所谓“目的性颤抖”,是说一个人做事的目的性,一旦超过一定程度,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在选择题上,考生往往这样想:如果这道题选错了,而我又不改成模棱两可的另一选项,将错失3分;如果我改对了,改成模棱两可的另一选项,就会多得3分,而且这又是高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这样特殊的时间段和强烈的目的驱使下,有的考生甚至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越看初次选的选项越觉得不对,越看准备要改的那个选项越觉得亲切,尽管自己也拿不出确切的理由。这就是“目的性颤抖”左右了自己的认知和实际行为。

因此,笔者告诫学生,对于选择题而言,相信第一感觉,改动需谨慎;一般情况下不改动选择题答案;有绝对把握才改动选择题答案;是审题错误才改动选择题答案;考试后半段时间不改动选择题答案。

二、减少非受迫性失误

非受迫性失误,泛指球员在比赛中,在正常的击球位,用正常的击球动作回球,而球出现挂网或者出界的失误。换句话说,就是因为发挥失常而出现的失误。

在考场实践中,非受迫性失误往往表现为题目本身并不难,只是稍微设置了一点小障碍,造成考生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只抓只言片语或只重局部不顾整体,由此产生的审题偏差而导致的答题失误。如果考题换一个问法,考生就可能避免这种失误,而考后讲评时,学生往往也对这种非受迫性失误最后悔。大都懊恼“不应该的失误”,这就是非受迫性失误的表现之一――因为考题设置了一点小障碍,导致自己的思维、答题节奏被打乱导致的答题失误,而这类非受迫性失误正是考生需要避免的。

三、用心感受语境

笔者为证明语境的重要性,在PPT投影上出现了下面这段文字。

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招聘又不是选美,为什么一定要女的长得人面若桃花,男的身高要到达一米七五。

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为了写这篇文章,刘教授查找文献,寻章摘句,做了上千张卡片,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阅读完这段文字之后,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笔者还没有开口说话,有的学生说选B,有的学生说选D,还有一部分学生犹豫不决,默不作声。而实际上笔者的初衷只是想检验一下学生对语境的掌握是否真的到了一定程度,于是选了4个成语使用都不恰当的句子。由于忽略了语境中的非语言因素,还是有过半数的学生作出了选择,甚至有一个学生还说他用的是排除法!这个例子,可以看作是学生对语境理解的一个典型。

四、提高核心竞争力

为了让学生明白“核心竞争力”这一词语,我给他们讲了下面这则小故事:

一次,福特汽车公司的一台马达坏了,公司所有的技术人员都束手无策,公司只好请来了在一家小公司就职的德国籍电机专家斯坦门茨。经过观察和计算,最后,斯坦门茨用粉笔在电机外壳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线,说:“这里面,线圈减少十六圈,就行了。”大家一开始还不太相信,你火眼金睛啊?怎么能从外面看到里边?但真的拆掉十六圈后,电机转起来了,一切技术指标均好。问他要多少报酬,他说:“一万美元。”经理吓了一跳,就说,你给我拉个明细表吧,把这一万美元的各项费用依据都写清楚,斯坦门茨想都没想就说:“不用写了――用粉笔画一条线,值一美元;但知道在哪里画线,值9999美元。”

然后告诉学生:会圈点勾画很重要,但是知道如何圈点勾画更重要,它是我们准确答题减少误判,快速回归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用准关键词的重要秘诀之一。

五、节约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其本义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生产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资金、材料而引起的应当支付费用”。在语文考试中可以理解为“在考试中你为了得到相应的分数,而花费的相应的时间”。

调查数据显示:选做题在难易的区分和分值的设置上会比较均衡和科学,从全级学生的最终成绩来看,无论选择哪道题,平均得分相差都极小。考生固然应该选择自己拿手的题进行作答,但完全没有必要在选择上纠结,以致时间成本花费过多。更不能因为前面某些题花费的时间过多,而导致作文不能基本保证50分钟以上,而作文分值是60分,草草收场的作文,也导致了整套语文题的得分不高。

参考文献: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2

如果没有学《经济学》的人,你问他“读大学的成本是什么?”,最常见的答案为“学费”、“生活费”等等。然而这些看得见的成本,却不是大学“经济学”意义上“成本”,它是“会计成本”,大学“经济学”所强调的“成本”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它是人们做某项选择,而因此放弃的做其他选择所能获得的最好的那个机会。《经济学》老师希望得到“读大学的成本是什么”的答案是“读大学占用时间等资源所能获得的其他最好的收益”。”因为拿这个时间等资源可去干其他事情,而这个其他事情就有收益,比如去工作,有工资,又如去创业,可能会成为大老板”。由于大学四年的时间,可以干的事情有很多,最后,经济学老师大体会把“读大学的机会成本概括为时间成本”。 当然这个机会成本还会因人因境因时而异,毕竟每个人会“时间观不同”,“时间效率”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他不同时间的效益也不一样的。归根揭底,机会成本是一个深奥的难懂的术语,这点也决定了经济学专业的地位以及它的壁垒。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可以读懂经济学的。

当然,我认为如果你没有读懂经济学的成本,倒不一定是坏事!为了使本文更学术一点,也为了使得没有学过经济学的朋友,能更深切理解经济学的成本,我决定引经据典。做下这个决定是“艰难”的,因为我感觉到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挺大的。我家里《经济学》教材颇多,仅国外的教材有“萨缪尔森”的,“斯蒂格利茨”的,“曼昆”的,还有“平迪克”的。选择哪本教材,找到哪本教材,找到教材上的内容,再打字上去,就要花好多时间,而花的这个时间所产生的成果,并不一定能有利于我评职称,最后因为文章在网络上发表,有可能直接被人剽窃,还有可能挨骂等等。看来机会成本很大!然而如题,不妨“忘掉”“机会成本”,所以我决定做这个事情。

其实,国外大牛,对机会成本也没有特别严谨的定义。“斯蒂格利茨”说“资源被用于某一种用途意味它不能被用于其他用途。因此、当我们考虑使用某一资源时,我们应当考虑它的第二种最好的用途。这一用途是机会成本的正式的度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版,P38)。平迪克说“经济学家(我们也希望企业的管理者)注意企业的前景。他们所关心的是将来成本预计是多少,以及企业如何通过重组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因此,他们必须关心机会成本,即未能使企业资源得以最高价值的利用而放弃的机会成本”(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版,P164)。在这里,我只引述两个了。不是在乎自己的机会成本,而是两个差不多了,还有为朋友们节约阅读的时间(所谓的机会成本)。

然而,即使用以上的定义,或者用“读大学的成本是什么”等启发式教学上课,就我教书的经历来看,一个学期,本科生能掌握这个概念的比例并不高,MPA研究生就更低。因此我还一度懊恼,病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理解率。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故事,用这个故事讲机会成本,学生对机会成本的理解、记忆都会增加。

一个小伙,同时喜欢上两个姑娘,这两个姑娘是的他的唯一最爱,是她的梦中情人,她们是“玉曼张”、“霞青林”。小伙通过不断努力,终于有天感到了上帝,上帝把二位姑娘送到了他面前。然而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小伙子只能娶一个。显然娶“玉曼张”的机会成本是“霞青林”,而娶“霞青林”的机会成本是“玉曼张”。然而,有次我给MPA上公共经济学,一个男士突然站起来说,“两个都娶没有机会成本”。经济学的魅力在这里就出现了,因为只要做选择,就有机会成本,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是“等着去坐牢”!

自此,我用上述故事讲机会成本,而看到《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相关内容,我对以前的教学也释然了。该书的作者用下面的话讲了西方教授机会成本的成功率。

至少听说过“机会成本”这个词吧。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举个例子,假设你赢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当然,你别的时候去看他的演出也行,但你的心理承受价格是5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菜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惟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一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按一般的看法,机会成本是经济学概论课上要介绍的两大(或三大)重点概念之一。但根据我们现在手边的可靠证据,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掌握这个概念。最近,经济学家保罗·费雷罗和劳拉·泰勒向几组学生提出了上述克莱普顿/迪伦问题,看看他们能否做出止确回答。他们出的是选择题,只有4个答案: A :O美元;B :10美元  C:40美元

D 50美元

如前所述,正确的答案是10美元,也就是你不去看迪伦演唱会所牺牲的价值。可是,费雷罗和泰勒向270名最近上了经济学课程的大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只有7.4%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

之后,费雷罗和泰勒又向88名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提出了同一个问题,这回的正确率是17.2%——比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高两倍,但仍比随机选择的正确率要低(随机选择有25%的成功率——作者加注)。

为什么上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没能表现更佳呢?窃以为,主要原因是,在典型的概论课(经济学概论——作者注)上,教授会给学生灌输几百个概念,机会成本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模模糊糊,一笔带过。倘若学生没花足够的时间在上面,没在不同的例子里反复演练,也就无法真正理解它。

但费雷罗和泰勒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教经济学的讲师自己也没有掌握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2005年美国经济学协会开年会的时候,他俩向199名专业经济学家提出了同一个同题,只有21.6%的人选择了正确答案,25.1%的人认为去看克莱普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0, 5.6%认为是40美元,还有27.6%认为是50美元。(费雷罗和泰勒.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版)。

商学院不懂机会成本的学生,如果看了上面的内容真的理解了“机会成本”,并牢固深化在“思维”中,这是好事吗?我不以为然。

有志于献身商业的商学院有志青年,请不妨在创业之初“忘掉”“机会成本”,抱着事业之心去创业,在一个方向上持续积累,一定会有结果的。在这里,虽不能给出象“经济学”那样的“成本——收益范式”帮你所谓选择“正确方向”,但你创业时抱着一个事业心,少分析机会成本,多分析这个选择是否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可能更有利于成功。

学过科技哲学的人应该知道,所有的人文社科理论都有假设前提的。机会成本理论真要实用,必须满足其假设前提,比如它要能精确计量。然而“机会成本”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假定的东西,它是未来导向的一个概念,做选择之时,它并没有发生。而所有未来的东西,都是不可以证明的,当然也不可以量化,而是一种估计、感知而已。从政可能要懂“机会成本”,不忘机会成本,然商学院学生从商,学了“机会成本”后,更好的是在创业初“忘掉”“机会成本”。商学院的学生如果不忘掉“机会成本”,书读得越多,越难成为企业家,因为知识越多,考虑越多,机会成本感知就越大,而且读书会强化这种思维,这样所有的“可能”都会分析成“不可能”,特别面临每一项重大的选择,感知的机会成本由于知识的增加而更大。

其实,人生重大选择,是基于价值观的,不基于科学分析。符合价值观,是选择之基。做事业,符合价值观,不分析“可不可能”,也不要问“喜不喜欢”,只问“应不应该”,做出决定,然后在这个方向上持续积累,大体也能取得成功。即使不成功,也不必后悔,因为所有的人结局一样,只是过程不一样。把你的创业当作事业来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心态平和,又认真执着,实现“平淡的执着”,这辈子也就有趣味了。 不妨忘掉机会成本吧!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3

《最后一只旅鸽》阅读原文1

1914年9月1日,美国所有的新闻电台都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玛莎于当日下午1时,在辛辛那提动物园去世。玛莎是地球上最后一只旅鸽。

当旅鸽灭绝之后,人们常常会怀着怨恨之情提起俄亥俄州派克镇的那个小男孩,是他在1900年3月24日这一天,射下了天空中最后那只野生的旅鸽。终于醒悟的人们,试图将幸存在动物园里的旅鸽进行培育。可是,失去了蓝天的旅鸽,已经失去了一切。1909年,剩下最后3只,1914年,剩下最后1只——人们守在鸟笼外,绝望地看着它死去。

谁又能相信,旅鸽,曾经是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呢。

仅仅100年,漫长,却又如此短暂。

那是1813年一个寻常的午后,天空中传来一阵巨大而杂乱的鸣叫,奥杜邦先生抬起头来:庞大的鸟群,慢慢地遮盖了北美森林的上空,阳光不见了,大地一片昏暗。16公里宽的鸽群,在奥杜邦先生的头顶,飞了3天。这位当时最有名的鸟类学家预言:“旅鸽,是绝不会被人类消灭的。”

这时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当时人类总数的5.5倍。

可是,欧洲人来了。

简直不能复述他们施之于旅鸽的酷刑。他们焚烧草地,或者在草根下焚烧硫磺,让飞过上空的鸽子窒息而死。他们甚至坐着火车去追赶鸽群。枪杀、炮轰、放毒、网捕、火药炸……他们采用丰富想象力所能想出的一切手段,他们无所不用其极。捕杀旅鸽不仅用来食用,还用来喂猪,甚至仅仅是为了取乐。曾经,一个射击俱乐部一周就射杀了5万只旅鸽,有人一天便射杀了500只。他们把这些罪恶一一记录下来——那是他们比赛的成绩。

甚至有人想出这样的方法——把一只旅鸽的眼睛缝上,绑在树枝上,张开罗网。它的同伴们闻讯赶来,于是一一落网。有时候,一次就能捉到上千只。这个方法一定传播得很广,因为他们甚至为那只不幸的旅鸽单独创造了一个名词——“媒鸽”(stool pigeon)。

“媒鸽”,就是“告密者”最初的称呼。人们这么称呼这些可怜的鸟儿,因为其总能招徕更多的落网者——这种毫无心肝的称呼,竟来自于最富情感的人类。

1878年,除了密歇根州,美洲已经看不到成群的旅鸽了。人们都清楚这一点,可是密歇根州的枪声从未停止。这一年,密歇根州人为了6万美元的利润,就在靠近佩托斯奇的旅鸽筑巢地,捕杀了300万只旅鸽。两年之后,曾经可以遮盖整个天空的鸟群,只剩数千只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人类忙于相互屠杀时,世界上最后的旅鸽死在了它的鸟笼里。灰色的后背,似乎还有些发蓝,鲜红的胸脯,像一团火在燃烧,绚丽迷人的玛莎,站在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根树枝上,长长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飞。可是,它再也不能动,不能吃,不能鸣叫了。

懊丧的美国人为旅鸽立起了纪念碑,上面写着:“旅鸽,是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自私而灭绝的。”

纪念碑只是一块冰冷的石头。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绝比自然速度快了1000倍。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描述就已经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在旅鸽纪念碑下,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摇动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

《最后一只旅鸽》阅读题目2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中画线的描写句有何作用?

3、醒悟后的人们为挽救旅鸽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4、旅鸽灭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文章结尾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的“哀伤叹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最后一只旅鸽》阅读答案3

1、叙述了旅鸽的灭绝过程及原因。

2、写出了旅鸽的数量巨大。

3、醒悟后的人们,试图将幸存的动物园里的旅鸽进行培育。没能成功,最后一只旅鸽死去。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4

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讯报(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在2009年3月17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后,转变成完全的电子报纸,这是美国第一家只拥有网络版的报纸,电子化造成了88%的编辑失业。然而金融危机下,也不只是西雅图邮讯报日子难过。据统计,目前美国有507家日报的发行量锐减,绝大多数报业公司只能勉强维持运营,知名出版集团时代公司率先裁减6%的员工,并把旗下24家杂志压缩为3个业务部门;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尼特公司在裁减近千名员工后继续裁员10%;纽约时报公司不得不出售房产,抵押总部大楼,并寻求2.25亿美元融资;另一以报业大国著称的日本,也面临着空前的“报纸生存危机”――世界第二大报朝日新闻正经受创办130年来的首次财政赤字,每日新闻则面临事实上的破产局面;欧洲报业同样如履薄冰。世界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法国每1000人平均只买154份日报,法国政府正在研究对策以化解本国报业危机……①

对于整个传媒业来说,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寻找挽救报业的方法才是正确路径,而不是报纸联合起来打败互联网。放弃了报纸的在线和数字服务业务,也就等于放弃了报纸的未来。如何让报纸网络版盈利,这是国内外学者和业界不断探讨,却又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国外报网的一些尝试,可以供国内参考。

一、国外报网盈利模式分析

美国《时代》杂志近期刊登文章,列出了当前美国10大“濒危”报纸。《时代》杂志这一名单的主要依据是这些报纸母公司的财务情况、在本地市场上面临的竞争,以及一些公开披露的亏损数据。根据这些因素分析,美国前50大日报中的8家有可能在未来18个月内停刊。但调研机构尼尔森在线(Nielsen Online)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12月访问美国10大报纸网站的用户数量同比增长16%。这一数据,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报业能否避免危机带来的冲击还存在变数,但是报纸网站的收入的确是报业的希望所在。对报业而言,谁拥有足够的网络读者,谁就将成为最后的赢家。就实际效果来说,网络广告与报纸广告相比,其传播效果还不理想,难以达到报纸广告那样的直接效果。因此,报纸网站需要借鉴传统报纸的盈利优势就成为关键。下面,我们看看国外最新的盈利模式:

1.以网为主,调整纸质出版周期

从2009年4月起停出印刷版的美国百年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转型中采用3项措施:停止出版纸质版的日报,着重建设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发行纸质版周刊,定价为3.5美元一册,全年定价89美元(之前订阅日报全年需219美元);通过用户订阅的方式,从周一到周五,每日电子版将会发送到读者的电子邮箱里,内容包括编辑的原文专栏以及每日宗教文章等。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编辑们希望将网站变成一个重要的国际新闻网站,5年内将浏览量提高到每月2000万到3000万。

以往我们能够想到的节约成本的方法无非就是减少版面,撤销记者站,缩减人员编制等等。但以上的做法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新的思路:纸质出版周期短,成本高。如果利用网络新闻新、奇、快的特点培养一批年轻读者,同时考虑周末读者才有可能花大量时间“深阅读”的实际情况出版纸质报纸,或许可以出现报、网两活的状态。

2.省略网站,将允许个人、学校、私房房主、协会、葡萄酒俱乐部以及类似组织制作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字杂志。

或许这些出版商已经看出调动网民积极性的利益所在,美国《时代》周刊也为读者量身定制了“自助”杂志。这本名为《我的》杂志隔周出版,可免费订阅,预计每期将发行23.1万份,仅订阅排在前3.省略/mine上从这些杂志中任选5种,“组装”出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杂志。除时代华纳公司外,美国媒体新闻集团也打算在今年夏天向旗下报纸读者提供“自助”定制报纸服务。通过以上方式,出版商可以把广告一起制成电子杂志或者电子报纸发给读者。

3.灵活经营,善打广告“组合拳”

我们再来看看报业的广告收入如何。2008年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下降到37.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 %,预计到2012年,报纸广告收入将下滑至28.4亿美元。②一方面,报纸业希望他们的网站能够帮助弥补正在蒸发的印刷版收入,但另一方面,网络广告通常远远不如印刷广告收入。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ContentNext称,对于美国普通新闻网站来说,只有每月页面浏览量达到2亿次才能维持生存;而对于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型网站而言,则每月流量至少需达到13亿次,才能获得较为充足的网络广告收入来源。

事实上,让客户在印刷版和网络版享有同样的推广宣传机会是可以借鉴的方式。纽约时报的网络广告和印刷广告实行联手经营,为吸引报纸客户上网,“凡购买印刷版广告位的客户都可以折扣购买网上广告位”。网络版的广告收入有25%来自印刷版分类广告。公司利用网络为传统业务作廉价有效的宣传,印刷版的销量因此也有所上升。③

再次,不可忽视的是分类广告。传统的报纸分类广告是指版面位置相对固定一组短小广告的集纳,它把广告按性质分门别类作有规则的排列,以便读者查找,而网络分类广告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广告服务形式,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类广告借助互联网这样一个载体的表现,它不仅可以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商户在报纸网站各类产品信息和服务信息,而且可以满足广大网民对消费和服务信息的需求。对于用户体验来说,网络分类广告更优于报纸,它可以更加细致、精准、快速地让用户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关注报网影响力 培养读者忠实度

以往,我们考察一份报纸是否为“大报”主要是看发行量。但是发行量只能统计有多少人看这份报纸,而对于看报纸的人是否了解这份报纸,对报纸的各个栏目是否喜欢,哪篇文章阅读率高等细节问题却无法得到答案。例如虽然报纸也逐步开设了“读者来信”等栏目增加互动,但是仍旧受到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关注报纸网络影响力,将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报纸“唯发行量”所带来的表面性和片面性等各种问题。新的导向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报业在发展新媒体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如何才能让报纸网络版“出彩”,获得网民的忠诚度?这是摆在报业人面前的棘手问题。读者忠诚度的培养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一是信息的质量,信息质量越高,忠诚度就越高;二是信息的时效,信息时效越快,忠诚度越高;三是信息的差异性,信息差异化程度越大,忠诚度越高;四是增值服务,增值服务越多,忠诚度越高。媒体的经营思维需要同步于技术。要实现报业网站的持续盈利,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最根本的任务是如何培养忠实网民。④

如何提高网络影响力,笔者提供3个方面的思路:

1.依托母报,扩大网报知名度

这与报纸本身的被知晓度有关,同时报网的新功能能为报纸吸引更多、参与度更高的用户,从而带来更多广告客户。例如,西雅图邮讯报网站新闻部将不仅仅是一个在线新闻,他们将要把网络办成一个“社区平台”,将以突发新闻、西雅图知名人士以及现任和前任官员的评论、社区数据库、照片库、150个市民博客以及与其他新闻窗口的链接为特色。

2.省略就推出了一个模特真人秀的视频节目,并希望以后加大视频制作来获得网络广告。

3.品牌化策略,提升美誉度

知名度是美誉度的基础,但美誉度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知名度。这可以说是一个网络品牌建设的过程,高质量的报道、评论、图片是关键,是否能够倾听网友的声音并及时给与回应也是必不可少的。据欧洲一家媒体调查机构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在欧洲商务精英阶层中,类似于金融时报等政经类报刊杂志的网络浏览率和网络媒体服务程度非常高。可以说,在传媒竞争日趋多元化和多层次化的今天,任何一份报纸都不能忽视关注品牌化战略。报纸业真正需要的是找到未来正确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吸纳更多的受众。降低成本和风险,提升传播效果。

三、结语

根据最新公布的《世界互联网项目报告2009》中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有70%的城市网民对网上信息的可信度抱有怀疑态度,是所有接受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比例最高的。同时,在全部接受调查的网民中,有超过45%的网民仍认为报纸是重要的或者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

事实上,报纸仍可以通过免费电子出版物、多媒体平台,网站以及专为出版物设计的电子读者器争取到新读者。试想,如果中国的报业因为商业模式问题而得不到充足运营资金,将导致不同声音和文化多样性的损失,这将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从网络发展的需求看,当前网络出现一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内容的缺失,报业应该而且能够用它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内容资源和内容生产优势占领网络媒体这一新阵地,使劣质内容无生存之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注释:

①《各国报业集团纷纷重整结构应对金融危机》,人民网,2009年1月12日。

②《受互联网广告冲击 美国报纸广告收入持续下滑》,艾瑞咨询,news.省略/charts/90868.shtml。

③曾凡斌、张玉敏、曾 妍,《国外大报报网互动探析》,《中国报业》,2007年5月。

④⑤《报纸网站持续盈利仍是难题须切实培养读者忠诚度》,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12月2日。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5

美国针灸资格考试开始于1985年,一年两次,4月在加州,10月在纽约。考试通过者由NCCAOM(全美针灸证书委员会)颁发合格证书及考试分数通知,该证书又称专业资格证书。凭证书和相关材料,候选人便可在所在州教委申请行医执照。应试者除美国国内3年制以上专业学历,国外5年制以上中医学院毕业和西医学历5年以上者也可参加。考试总共3部分,费用是洁针75美元、定穴300美元、理论和临床400美元。可一次报名参加,也可分次进行,一次考三门,收费优惠。这年我选择了在纽约一次全考。

申请材料寄出后,我开始了紧张的复习。但自大学毕业以来,我多从事西医临床。来美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做基础研究,与中医相差更远。办身份期间,维持生计为先,零散复习缺乏系统,针灸花时较少。那段时间我正在Bronx从事理疗工作,非常紧张,学习时间有限。面临从头开始的英文应试,对我的确是个挑战。为能充分利用时间,我打起了路途主意。从住处到单位,乘地铁一趟需一个半小时,来回三四个钟点。针灸穴位多,我便在乘车时记穴。午休1小时,过去饭后多在聊天或休息,我改用半小时看书。为提高效率,我先做常规复习,疲劳时做题,感到枯燥时阅读内容、默写标题。过去看书得过且过,这次自我施压,非过不可。“拿下来!”成为我心理的最强音。

我也得到朋友们的帮助。诊所上班分时段,下午5点至5点30由我和Mark值班。Mark家住附近,得知我复习迎考,没病人他便要我提前回家。原房东Wendy曾花2000美元参加针灸统考复习班,课程具针对性,含过去考题,她把资料给了我。重压之下,效率不错,我将针灸内容过了几遍,后来上班路上,基本可将14经多数穴位(约260个)在头脑全部默诵一遍,回来时再背一遍,当然复习本也磨损了不少。临考前夜,邻居朱君请我去法拉盛的日本餐馆,点了一桌菜,祝我好运。不知是紧张还是吃得太饱,那夜我失眠了。接下来三天早上,都是朱君开车送我到布鲁克林美瑞叶特酒店考场,参加考试。

头天洁针技能包括笔试和操作,内容有疾病传染、洁针技术理论和操作、安全针灸临床指南等。上午笔试30道问答和填空,规定时间完成,我一次通过。下午考操作,在自己身上扎针,向监考者解释和回答问题。开始我对这门不太在意,毕竟自己从事过骨外科10年,没有人比外科医生更重视无菌操作。然而偏偏考试出了纰漏,因没按次序答问,未获通过。有时自认有把握的项目反而出错,好在当场有次补考,我再不敢掉以轻心,向同行请教和探讨后,补考过了关。考完到家,为避免失眠,我到药店买了两片安眠药,晚上服下,这是我第一次在美国服药。

次日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笔试,5小时200道多选题,含中医基础、诊断、针灸技能和临床。考试在酒店大厅举行,参加者一千多人,80%以上是美国人,众多的西方人渴望从事中医令人吃惊。我在场外遇见一位我初到美国时认识的中国医生,他在石溪大学做完研究后,全家移民加拿大,本人则刚在佛罗里达找到工作。他是中国西医,此次坐飞机从佛州来应试,欲转行中医。我还认识了几位纽约的中国同行。丁雷是纽约执照复健西医,在法拉盛和曼哈顿开诊;天津中医学院针灸硕士袁杰在皇后区从事针灸……

进考场后,只见桌子全部连排,上面贴有应试者考号和照片。我座位左边是来自伊利诺州、原吉林中医学院毕业的医生。他早年来美就读整脊专业,已获伊州整脊医生执照,期待拿下针灸执照。右边是位新泽西州的中国医生。与我一样,两位均为首次参加。监考人员核对准考证后,考试开始。因题量大,做题不能慢,不清楚答案靠猜。美国学校教学独特,有些我们不重视的内容,它们非常强调。像补目泻子取穴国内教科书仅在参考资料简介,它们却是重点。考试更是迎合本土学生,范围远远超过中国教科书的内容,无准备很难通过。考完自估70分左右,结果要等职业考试服务中心(PES)的最后成绩。

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范文6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国际贸易》教学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介绍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企业真实发生过的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所首创,主要是在MBA教学中使用。[1]

案例教学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学生准备阶段

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周,教师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准备阶段

教师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若干个小组。各个小组独立讨论,相互间不互相干扰。小组成员内部可以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自由讨论。

3.小组集中讨论阶段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教师不应过多干预,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4.教师总结陈述阶段

在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公布案例的最佳解决方案。案例教学中并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它的解决方案会有很多,教师要从众多的解决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并阐述理由。最佳解决方案公布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提问,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案例讨论课的案例]

我国某公司同日本某公司签订出口羊绒衫合同,共计10000件,总货值100万美元。合同中规定羊绒含量为100%,产品商标上也标明“100%羊绒”。对方收到货物后进行检验,发现产品羊绒含量不符合合同规定而提出索赔,要求赔偿100万美元,最后我方公司赔偿数十万美元结案。

[案例讨论课的问题]

1.货物质量的表示方法都有哪些?

2.本案例中我方公司向外商赔偿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我方公司的外贸业务人员,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案例讨论课的目的]

通过本次案例课,使学生掌握货物质量的表示方法,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质量条款的基本内容和规定方法,学会科学、合理地订立进出口合同中的质量条款。

[案例讨论课的设备及器材]

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

[案例讨论课的规则]

学生可根据自己意愿自由组合成案例讨论小组,每组4人,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时间约30分钟。小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小组成员均可以回答提问。教师根据表现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分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时间约为50分钟。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公布最佳解决方案并针对讨论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时间约为20分钟。[2]

[课时安排]

2课时(共100分钟)

[案例分析与总结]

通过本案例我们了解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必须根据货物的特性、生产加工条件、运输条件和气候等因素,正确选择表示货物质量的方法,将科学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尤其是卖方,作为交货方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订立质量条款,以避免所交货物质量与合同稍有不符而造成违约和赔偿。规定货物品质机动幅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规定范围。例如,棉布幅阔35/36",而布的幅阔只要在35英寸到36英寸的范围内,都算符合要求。[3]

2、规定极限。对有些品质规格,标明上下极限的字样,如最大、最多、最高(Maximum或Max)和最小、最少、最低(Minimum或Min)。例如,白糯米:碎粒(最高)25%,杂质(最多)0.2%,水份(最高)15%。

3、规定上下差异。例如,C708中国灰鸭绒,含绒量为90%,允许±1%。

案例中我国某公司就是由于在订立质量指标时,合同与商标都标明“100%羊绒”很不科学,也缺乏灵活性,因而导致卖方交货质量违约,买方提出索赔,最终卖方赔偿对方数十万美元。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标的是货物,而货物的质量又是货物买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是进出口合同的主要交易条件,而且是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磋商时需要首先取得一致意见的事项。因此,买卖双方必须在洽商交易和订立合同时,正确的选择表示货物质量的方法,明确规定货物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订立质量条款。否则,买卖双方就失去了交接货物的依据,交易中就容易出现纠纷。[4]

[案例讨论课评分标准]

1.回答问题准确,能够用本章所学的理论来回答案例中的问题。(60分)

2.能够找出案例中隐藏的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问题。(30分)

3.能够准确的用专业知识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10分)

参考文献

[1]辛,刘琳. 国际贸易案例精选精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张鸿.国际贸易案例与习题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