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冬至吗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立冬是冬至吗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立冬是冬至吗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1

芝麻植株收割回家后,通常是去掉叶子,放在太阳下晾晒近一个星期左右,再用木棒敲打,将芝麻籽粒与植株分离,然后用小孔筛将杂质与芝麻分离。这种处理方法耗时长、费工夫,而且品质难以保证。因为芝麻粒籽重量轻,易被风吹走造成损失,芝麻粒籽小,容易被踩碾造成破损,破损的籽粒容易受天气影响发生霉变产生黄曲霉菌,或与其他污物接触造成污染。如果将霉变或受污染的芝麻榨油,人们食用之后会生病,如果将其掺加到食品、医药等之中,同样对人的身体有害。

为减轻农民的劳动,提高芝麻这种绿色农产品的品质,我决定将上述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以绿色农业机械化的要求为指导,在自然阳光干燥的基础上,再利用风力来加工处理。利用重力学和蒸发原理相结合的方法,发明出一种高效的农业机具,将芝麻籽粒与它的壳碎物进行分离,得到干净的芝麻。

方案一:将等量的芝麻植株放在不同的晾晒架上,扎捆竖立晾晒与散把斜放在阳光下晾晒,进行比较观察。扎捆竖立晾晒要7天以上才能敲打分离出芝麻籽粒,散把斜放晾晒只需5天就可自动分离,不需人工敲打。

方案二:将等量的芝麻植株放在阴凉处,用不同的风向进行干燥。正面风与螺旋风向,8天才可晾干,不霉变,但不能一次性全部脱粒。

方案三:将等量的芝麻植株放在自然风与机械风下干燥对比。自然风的风干效果差,因受天气条件影响,风力不足或不均时,还有霉变;机械风的风干效果好,风力均匀,无霉变。

根据上述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后,决定将采用倒立放置和风动方法对芝麻植株的晾晒处理,这样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为什么不用电热烘干呢?因为电热烘干温度过高会影响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高温曝晒也不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通常采用常温“生态温度”37℃进行处理最佳。)

1. 设计整体思路

首先是从尝试的角度进行思考,其次从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方向出发,再次从环境保护的要求出发,再后从节省人工成本、劳动工时出发。

2. 设计的原理与技术

重力学原理、蒸发原理、空气动力原理、振动学原理、传感技术、微电脑控制技术、筛选法等。

3. 确定装置的功能

由敞口形圆锥桶和中心圆台柱组成芝麻植株容器,底部配有相适应的滤筛网,配加微电脑温湿度监控仪,实现温湿度的设定控制,再加风动机器附加螺旋导风口产生微振动,实现芝麻果实自动分离,采用220V交流电做动力。

4. 技术方案设计

将收割的芝麻植株放在桶内,顺着桶壁斜放,放在阳光下晾晒,能防止自然风力将芝麻果实吹散,又便于下雨天的收放。利用鼓风机吹风,采用螺旋导风口形成螺旋风,防止因久雨而霉变。通过观察发现扎捆方式与散株桶藏有很大的区别,以螺旋风式的桶藏芝麻植株更易干。

5. 制作材料

x用不锈钢材料做机体架,配上4个万向轮做机脚,再用1mm厚铝板做箱壳和敞口圆锥形容器,另外购买微电脑温湿度控制器和两台鼓风机。

6. 效果测试

在未下雨的天气里分别割 2kg 的绿叶树枝放在容器内进行风动吹干实验与放在自然环境下晾干进行对比实验,连续12小时后再进行称重,容器内2kg的树枝减轻了0.6kg,放在自然环境下的减少了0.3kg。通过对比实验证明,风动吹干效果更好。

我发明的螺旋风动式芝麻果实分离装置为农产品粗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农业机具。通过对比实验,风动吹干实验达到了预期目标,而且发现该装置可多方向延伸,可用于农家芝麻风动干燥分离,也可用于科研部门对种子的分离收集,还可将该装置扩大化,实现规模化生产。

我的本次创作设计是根据自己平时观察而进行的尝试性研究,不代表成熟的技术方案。我认为大规模的生产必须是大型的设备和宽敞的场地。如果根据本项目的创造设想,在芝麻出口处增加传送带和自动装袋设备,可实现自动化生产作业。

一个人在读书的同时,还必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多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次科技发明与创新活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知识如果不用是没有意义的,在遇到问题时要勤于探索,勇于坚持,而且注重方法,收获则能事半功倍。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2

论文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马克思;生产范式

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是被西方学术界批判最多,也是误解最深的一个理论。无论是“第二国际”理论家、苏联传统教科书体系对它的解读,还是西方者对其人本主义式或科学主义式的解读,抑或当代西方左派学者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等领域出发所做的解读,都存在着各种问题。根本而言,他们都没有理解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一种从客体维度人手的生产范式理论却彰显出了深刻的人文批判性,其独特性恰恰在于马克思深刻的社会历史逻辑。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的理解与批判是具有代表性的。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有二:其一,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与重建是否具有合法性?其二,哈贝马斯基于互动维度的交往行为理论比之马克思基于劳动维度的生产范式理论在解决当代危机、引领人类解放的道路上是否具有优越性?

一、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研究阶段出版了题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文集,他在《导论》中表示:“尽管交往理论决定了它所解决的问题首先带有哲学的性质,即这些问题涉及的是社会科学的基础,但我仍然注意到了交往理论同社会进化理论问题的密切联系。”哈贝马斯深感马克思及其继承者所坚持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传统中,哲学与社会科学——这天平的两端之平衡未能很好掌握。他期望在交往理论体系的哲学框架中重新梳理其社会理论,并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在1981年出版的《交往行为理论》的序言中,哈贝马斯扼要概括了交往行为理论的三个相关主题:交往理性(对应于认知工具理性)以及两个层次的社会概念,即生活世界与系统,并指出:“现代病就病在具有交往结构的生活领域听任具有形式结构的独立的系统的摆布。”

对“生活世界”的理论探讨要追溯到胡塞尔。在《论欧洲科学危机》中,胡塞尔引入了“生活世界”的概念。生活世界是一个被主体所体验的多元世界,面向无限的可能。胡塞尔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是要人们注意科学忘却了它的基础和根源。胡塞尔之后,他的学生爱尔弗雷德·舒茨将该词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加以发展。从此,“生活世界”被众多批判性的哲学家挪用为探讨问题的立足语境。哈贝马斯也以“生活世界”概念作为其理论的背景。当然,他对之进行了巧妙的改造。在胡塞尔那里,“生活世界”与狄尔泰解释学所坚持的“体验的自身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作为一个主体所能感知的最原始的、多义的、具有无限可能的世界。而在哈贝马斯这里,基于他的普遍语用学的形成,“生活世界”是语言性的,人们通过它来确立、维持和修复与他人的社会关系。对哈贝马斯来说,“生活世界”是互动参与者所共有的一个视域:“这个生活世界始终都是参与者的背景,这是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背景,参与者凭着直觉就可以把握住它。言说情境就是各个主题涉及到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过程而言,生活世界既构成了一个语境,又提供了资源。生活世界构成了一个视域,同时预先提供了文化自明性,由此,交往参与者在解释过程中可以获得共识的解释模式。价值共同体的团结以及社会化个体的能力,同文化上根深蒂固的背景假设一样,都属于生活世界的组成部分。”

在哈贝马斯看来,交往行为和生活世界是一对互为补充的概念:“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培育的结果,而交往行为反过来又依赖于生活世界的资源。”而根据言语行为提供的力量的不同(即陈述力量、以言行事力量和意向性力量),生活世界作为资源,分为三个不同的部分:文化、社会和个性。生活世界依靠交往行为而进行符号的再生产,以确保新出现的语境与现有世界状态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符号的再生产中,生活世界的结构会发生分化,构成高度专业化的亚系统,包括经济系统、管理国家系统等。在生活世界中,互动参与者所使用的常规语言作为一种协调机制,只具有有限的作用。在一定的复杂水平上,就必须用特殊语言来减轻日常语言的负担。货币媒介就是一种从常规语言中分离出来的特殊符码。货币这种特殊语言形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亚系统,这种亚系统通过货币与周围世界发生联系。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经济亚系统就以货币为手段调节人际交往以及与非经济领域之间的交换。随着这样的交换过程的不断运作,这种特殊的亚系统逐渐获得独立,并与生活世界分离。在系统中,人们奉行工具理性,系统的进化以社会控制能力的提高为衡量标准。而现代社会的危机则来自于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即系统中奉行的工具理性渗透到生活世界中。

哈贝马斯认为,在系统命令和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揭示了社会现代化的矛盾特征:“通过媒介而形成的互动性形式在侵人生活领域时,不会不带来病理性的负面后果,因为生活领域在功能上依赖于以沟通为取向的行为。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系统中,出现了一种妥协结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种妥协结构可以看作是生活世界对资本主义经济过程和垄断权力的国家及其所具有的系统意义和不断增长的复杂性的回应。

这样一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似乎对解决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问题提供了某种可能性。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危机,哈贝马斯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理性特征,而推崇“交往理性”:“变换视角,关注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就能从逻各斯中心主义中解脱出来。哲学揭示出了一种早就在日常交往实践中活动的理性。”

不同于经济行为、管理行为等奉行目的理性的亚系统,生活世界奉行的是交往理性。而所谓“交往行为”是以语言为中介的互动,参与者通过言语行为毫无保留地追求以言行事的目’的。在这样一种交往范式下,生活世界相当于主体哲学赋予一般意识的综合活动,具体的生活方式取代了同一性的先验意识,理性表现在交往行为中,并与各种自成总体性的传统、社会实践以及切身的复杂经验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生活世界的特殊结构使得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成为可能。而所谓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就是生活世界中的个人对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内容进行质疑,生活世界的合理化是社会进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哈贝马斯在《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飞速发展,使这个世界性的社会制度面临着一些问题;不能把这些问题理解成为这个制度所特有的危机现象,尽管排除这些危机的可能性,从制度的特殊性上讲受到了限制。”…当今社会的困境比比皆是,而“合法性”危机成为哈贝马斯研究关注的重点。哈贝马斯说:“合法性就是承认一个政治制度的尊严性。合法性要求用社会一体化力量来维护社会的由规范所决定的统一性相关联。”…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国家要表现出自己是社会国家,能够控制住经济过程中的破坏性的副作用,并在对各个人的利益不造成损害时,合法性所面临的威胁才能得以避免。除了保障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要保证将资本主义的成就表现为民众普遍利益的最大实现。以此避免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结构之特点所引发的阶级斗争而导致的合法性危机。因此,资本主义的福利国家才应运而生。

然而,这也导致了对市民社会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官僚化或行政化的干预。福利国家对社会全方面的干预,导致了对它自身及其活动的高度工具性的思考方式。这种福利国家的工具理性就压制了使用交往理性的可能性。与之相应,公民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满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干预,而这一切也代表着政府新的合法化危机。’

二、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的批判及评价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动机在于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超越。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诸多缺陷尤其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其生产范式的分析方法已经过时。哈贝马斯从很多方面对此提出批评,比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解释、马克思对阶级状况的分析等等具体段落。在哈氏看来,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缺乏反思的维度,充斥着工具理性的指向,具有实用主义的特征。劳动仅仅具有工具理性活动的意义,而以劳动为基础的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不能真正彰显批判的力量,最终只能沦为实证主义的经验科学。这一思路早在他1968年出版的《认识与兴趣》一书中就已经形成了。

在《认识与兴趣》中,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揭示了在黑格尔那里被掩盖在反思中的进步机制,即生产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反思本身,把反思纳入到工具活动的层次上,由此导致了哲学的实证主义倾向。按照马克思的构想,在生产劳动中,劳动过程逐步转化为科学过程,最终使人从必要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因此,马克思的“人的科学”完全奠基于劳动生产:“在这种观念下发展起来的人学,似乎必然把类的历史构想成为通过劳动(并且仅仅通过劳动)的综合。”哈贝马斯批判了这种仅仅将劳动作为人类历史基础而导致的“自然科学”对“人的科学”的僭越:“在劳动——作为创造和占有的过程——的范围内,反思知识变成生产知识。凝结为技术的对自然界的认识,迫使社会主体愈来愈深入地认识他自己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这种认识最终转化为对社会过程的控制,这种认识的转化,也就是自然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支配力量。

而后哈贝马斯笔锋一转,指出:“在《批判大纲》中,马克思正式表示,科学转变为机器的采用,当然绝不是自觉的、控制着生产过程的整个主体的自由和解放。类的自我产生不仅是在人对自然界的工具活动中完成的,同时也是在确定人们的相互作用的力量对比的范围内完成的。马克思十分精确地把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对社会生活过程的自觉控制同不依赖于这些个体的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加以区别。

哈贝马斯由此得出如下的结论:“在范畴的层面上,他把通过劳动的类的自我产生理解为生产过程;工具活动,即生产活动意义上的劳动,标志着自然史赖以发展的维度。相反,在具体研究的层面上,他始终考虑的是包括劳动和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

哈贝马斯显然不认同马克思理论中劳动与相互作用的含混关系,而表示应该将相互作用这一维度置于生产劳动的维度之外,成为一条独立的线索,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理论的反思维度。在他看来,前者表现为通过生产活动的自我产生,而后者表现为广泛的交往活动,包括批判的革命活动。而依靠后者,最终可以变革“制度框架”,以此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我们以为,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的批判,有一部分是源于一些刻意或无意的误解。他在论述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时,总是根据他本人的理论体系需要而断章取义、肆意挪用,甚至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对于马克思的同一个概念作了不同的解释,譬如对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和实践概念的理解就是如此。在很多地方,他也把马克思本人的思想与“第二国际”或前苏联模式的所谓正统的相关内容混淆在一起而不作区别。可以说,哈贝马斯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这种肢解式的解读,对于我们恰当地评价哈贝马斯对马克思思想的批判产生了难度。

撇开这些错误与偏狭,从两人的理论逻辑上看,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的批判也是有待商榷的。哈贝马斯在《认识与兴趣》一文中就认为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理论资源时放弃了反思性的维度,从而滑向实证主义。这可能是哈贝马斯混淆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第二国际”、前苏联的继承者们的所谓“正统”,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理论。事实上,马克思的思路正是建立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继承之基础上的。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并非为劳动而劳动的实证主义经验论述,而是要通过劳动过程中的矛盾运动,最终扬弃劳动,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马克思青年时代深受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形成了人本主义的逻辑,高扬着批判社会异化的旗帜。1845年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逐渐成熟以后,逐渐放弃了把这条人本主义线索作为其主要的批判逻辑,而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出发,为其批判理论寻找科学的依据。然而,必须看到的是,马克思又是扬弃了作为实证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他站在哲学的高度上从经验性的经济过程中抽象出“价值”,并从剩余价值的角度发现了具体经济过程中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关系,由此出发借助一系列逻辑层面最终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因此,哈贝马斯认为马克思的生产范式缺乏反思性是不能成立的。再进一步,如果撇开两者在理论观点上的不同,仅从两者的理论逻辑上来看,我们依然可以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范式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之问的关系作出评判。

从社会历史背景而言,哈贝马斯所处的环境与解决的问题与马克思的时代与具体任务是有所不同的。哈贝马斯直接面对的是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时代,工具理性的泛滥,科技理性也以“合法”的形式侵入人们的生活世界;非理性的消费和大众文化在控制和引导着人们的审美和价值情趣,这些问题的确是马克思所未能完全预见的。哈贝马斯的理论确实是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的。他所提出的对话、商谈的解决方式,以及摈弃工具理性的行为方式的观点,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还是可以借鉴的。

与面临的社会背景相对应,从理论资源上看,哈贝马斯接受了分析哲学、现象学、西方和结构主义等思潮的洗礼,经历了语言学的转向、现代性向后现代迈进等重要转折,其理论的资源与视域比马克思时代要丰富和开阔得多。组成他理论的重要概念,譬如“生活世界”、“系统”、“以言行事”、“合理化”等等都来自于不同理论传统。这些新的理论资源确实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推进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如果撇开这些形式上的推进,从根本逻辑上来看,交往范式与生产范式相比,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时究竟推进了什么?

让我们勾勒一个简要的逻辑图式。在马克思的生产范式思路中,劳动生产居于基础性地位,互动交往活动的深层根据与动力来源于劳动生产领域。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劳动领域内在的矛盾运动,才可以根本变革表层的互动交往领域。而在哈贝马斯的交往范式中,互动交往是独立于生产劳动的线索,两者同时作为社会进化的潜能。在他看来,在生活世界中摈除目的理性,奉行交往理性,则可以走向生活世界的合理化。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哈贝马斯的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因为涉及内容极为庞杂而使得各部分之间的衔接比较僵硬。他试图像马克思一样建立起一种哲学与社会科学融合的理论(实现理论逻辑上的具体化),但在方法论上却缺乏真正的反思性。事实上,他的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哈贝马斯早期就专注于政治学等社会科学),譬如社会进化理论,是相当经验实证的,而我们知道,仅从经验实证的层面是无法找到走出资本主义的道路的。啥贝马斯的思维逻辑无非是:危机——解决,然而事实是资本主义在一次次的危机之后更为趋于稳定。这也是当代很多学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因此,哈贝马斯转而构建其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其社会科学理论的支撑框架,并由此走出了一条以交往理性来实现生活世界合理化的道路,企图由此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但遗憾的是,哈贝马斯整个“交往理论阶段”(1990年代之前)都没能很好地实现交往理论与社会进化理论的融合。他的哲学批判也始终凌驾于社会分析之上。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3

《蚂蚁金服――科技金融独角兽的崛起》

推荐指数:

作者:由曦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作者简介:

曾供职于霍金路伟律师事务所驻北京代表处,以及《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财经》等多家国戎名财经媒体。2013年创办微信公众号“央行观察”, 2017年创办“央观智库”。

2004年1月,瑞士小镇达沃斯白雪皑皑,世界各地的政商显贵再次齐聚于此,出席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在匆匆忙忙的人群中,有一位个子不高的中国人,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到达沃斯。

这个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杭州人,是今天中国炙手可热的企业家。他在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营商环境。这家发誓要做102年的民营企业从B2B业务起家,逐步衍生出电商、金融服务、云计算等一系列业务。今天,它服务于千万小微商户和个体创业者,正在为中国和世界打造互联网领域的商业基础设施。

2001年,马云第一次来达沃斯,当时舟车劳顿了16个小时的他,曾在路上满腹抱怨,但是一进入论坛就被迷住了。后来他回忆道:“达沃斯虽然是一个说‘空话’与‘狂话’的地方,但是总能给我方向感。”

马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在年轻时,为了学外语,他曾经在西湖景区为外国人做免费导游。1995年,他在美国西雅图第一次接触互联网,这给了他巨大的触动。随后,这个既不懂商业,也不懂互联网技术的年轻人,回国开始了与互联网有关的创业。

2004年再次来达沃斯,马云的脑子里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使淘宝网上的用户更加活跃。当时创立不久的淘宝网虽然非常热闹,但是真正的交易并不多,因为很少有人愿意相信陌生人。当一个人思考时,周边的人和事总会对他有所启发,达沃斯论坛对马云来说也是如此。

在会场,马云发现所有人都在谈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话题最初令马云有些失望。表面上看,这种讨论无法解决淘宝网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但当深入思考后,他隐约感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这几个字的分量。

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在之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发展过程中,“使命”或者“解决具体问题”的初心,而非利润,成为公司前行的目标和驱动力。当企业完成了时代的使命,解决了当下的问题,或者尽到社会责任之后,公司的利润水平和市值便会自然而然地提升。

当时,在达沃斯的马云并未考虑这么多,但是他已经开始盘算,淘宝网之所以发展不起来,缺少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推而广之,中国的电子商务要想发展起来,也必须有一个公开、透明、公正的信用体系,如果支付宝不去做这件事情,总会有人去做。对淘宝网来说,这样做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绝对值得去尝试,因为若想在中国做电子商务,就必须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给社会带来实质性的进步,这正是淘宝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时,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在2004年,中国的金融行业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电子支付牌照也并没有放开,自己建立一个支付系统既面临法律的风险,也面临技术的难题。

为此,马云和淘宝网最初也曾尝试寻找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但都无功而返。靠别人不行,要构建“信任”,必须自己先去闯。

想到这里,他没再犹豫,当天晚上就从达沃斯给国内的同事打电话。

“立刻,现在,马上启动支付宝。”马云说。

末了,还不忘加一句:“如果要坐牢,我去。”

这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即便在今天,这个决定在马云的心中也很有分量。2016年5月,他在给新加坡荣誉国际研讨会的视频录像中说,这是他在阿里巴巴所做的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4

论文摘要: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基于我国目前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容的研究还没有最终的结果,本文试图从劳动价值理论的角度探讨和分析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图书馆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今天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复合型的图书馆,其历史悠久,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图书馆事业也发展越来越迅速。为什么图书馆会有如此悠久的历史,为什么图书馆能够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机构存在至今?显然,这是因为图书馆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必需的,也就是说图书馆具有全社会公认的价值。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国际图联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图书馆协会都已确立了自己的核心价值。而我国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国情的差异,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川。那么,我国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呢?从2006年12月,提前召开的中图学会2007“新年峰会”议程到中图学会2007年年会征文选题,到这一课题的申报,国内图书馆界许多专业人士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但所有的研究和调查都没有直接回答“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本文试图从价值理论的观点中关于价值的定义和属性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容。

一、的“价值”理论

马克思说:“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人类劳动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他同时指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他详细地分析了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提出了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两个不同的价值范畴,并且提出:“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从马克思价值理论中,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没有包含凝固劳动量的使用价值是不能形成价值形式的,没有形成使用价值的劳动不只是人们不承认它是劳动,但即使它能凝固在物质上,它也不能形成,价值卖体。前者比如空气等等,虽然它的使用价值对人来说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它不能成为价值形式。天然的空气能成为价值形式出现吗?不能,因为它不包含价值实体,即交换价值,所以,它没有价值;后者如一个人拿着大锤在土地上砸,它可以凝结在物质上,这种劳动凝结表现为土地面上出现一个被锤下去的土坑,但这个土坑不是为某种用途设计的,对人没有使用价值,因而缺少了价值形式,它就不能形成价值实体。所以,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具有价值。

二、运用马克思价值理论来研究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可行性分析

(一)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笔着认为要研究和探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有必要先研究“什么是价值”,“价值的内涵是什么?”中外哲学家从古代到现代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但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对于什么是价值还众说纷纭。基于价值的定义和内涵没有一致的说法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科学体系,因而对价值一词的推广和应用缺乏指导意义。但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对价值理论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刻的分析,也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并且这一定义成为研究商品经济学的基础。

虽然价值理论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条件下对价值所下的定义,它具有社会和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灵魂就是马克思在研究劳动价值论时所体现的方法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坚持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二)图书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1.图书馆具有使用价值

首先,图书馆的存在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人的劳动,讨论图书馆的价值也就是讨论图书馆事业的价值,图书馆之所以能存在能发展,是因为有人为的劳动成果,有人为的创造和服务。如果它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天然的事物,那么来研究它的核心价值就没有意义了。试想一下,如果一幢高楼里存放有几十万册图书文献资料,并且这些文献都是杂乱无章地堆放在那里,没有工作人员、没有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没有图书的借还手续、没有文献的有效保管、没有人提供参考咨询等等,这样的被命名为图书馆的高楼会有人去吗?它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吗?其次,图书馆工作人员创造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因为图书馆的点点滴滴都凝结有工作人员的劳动。从图书文献的购买到文献的整理、分编、上架;从无序到有序;从保管到利用;从空荡的图书馆建筑到充满文化氛围的生态的学习环境;从纸质的文献服务到电子的文献和网络信息服务;从显性的文献阅读到隐性的知识传播;从传统的落后的建筑设备到现代化、智能化的多功能的建筑设备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创造。因此,图书馆凝聚了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正是这些劳动创造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这就直接形成了图书馆会从古代的藏书楼一直发展到今天的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并存、有围墙的图书馆和无围墙的数字图书馆并存的复合型图书馆,并且图书馆事业也会因此而一直发展壮大下去,成为被社会肯定、受群众欢迎,为全社会服务的伟大事业。

2.图书馆具有交换价值

图书馆之所以有工作人员的劳动,有人愿意为图书馆事业奋斗,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是一种职业,是就业的机会,既然是职业就应该有所回报,也就是说图书馆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使用价值应该有交换价值,这种使用价值是社会所需要的,并且也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种交换是以国家为中介的交换,首先是国家给工作人员支付工资和福利,工作人员再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税收等方式支付给国家货币,然后再无偿享用图书馆的使用价值,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图书馆的交换价值。国家也正是通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政策使得社会上许多公益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3.深化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前面已提到,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因此,我们不能生搬硬套他的观点,但可以此为出发点,为研究方法,深化和推进,然后灵活运用。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图书馆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价值是通过工作人员的劳动创造使用价值,通过国家支付工资和福利为中介实现交换价值。这两者的结合就形成了图书馆的独特的价值。即图书馆工作人员以获得工资和福利为目的,以满足全社会文化、知识、娱乐、享受等为手段,付出自己的劳动,凝结自己的劳动于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因此而创造了图书馆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离不开三方的共同努力,即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全社会各界人士。

正因为图书馆具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自由阅读、知识享受、信息查询、休闲娱乐等的需要,人们才需要图书馆,社会才需要图书馆、国家才投人图书馆,图书馆才得以生存和发展,图书馆事业才越来越辉煌。而这种使用价值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创造的,这种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所以,要研究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就应以图书馆的使用价值为出发点,即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图书馆事业付出的劳动,凝结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无差别的劳动。这种劳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参与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和室内装修,美化图书馆环境,为读者提供生态的、文化的、舒适的、具有多功能的内外部环境;(2)对文献的选购、整理、分编、上架等,为读者提供阅读、查询方便的文献布局体系;(3)加强日常管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随时上架、整架,以现代化设备为读者提供超市式的借还文献系统和手续;(4)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将信息资源系统化、有序化,为读者提供无止尽的信息服务;(5)通过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为读者解难质疑;(6)通过宣传、讲座、报告等形式,为读者提供导读、导航、教育、引导、传播知识等;(7)开发和挖掘信息资源,进行文献加工和编制,为读者提供二次或三次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服务。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5

在3月18日举行的2016阿里妈妈行业媒体峰会上,阿里妈妈副总裁朱顺炎在演讲中提到,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根据淘宝联盟后台媒体数据,“我们认为导购市场在2016年将迎来新的爆发:垂直导购媒体将进入红利时代。”

这是阿里妈妈首次针对垂直媒体召开如此大规模的会议,足见这类群体在其新布局中的重要性。同时,阿里妈妈在现场了“阿里妈妈2016万有引力计划“,开放阿里的内容、能力、权益、数据及商业5大领域赋能媒体,第一期将提供10个行业运营能力的外延,帮助100万家媒体建立商业数据运营参谋,提供多元的流量商业解决方案。

垂直导购媒体红利期

从简单生产资讯,到纵深的生产垂直内容,这是2015年里导购类媒体的一种趋向,也成了红利期到来的一个前提。

这一方面是因为用户变得成熟理性,很难只为低价促销就去冲动购买,他们更渴望的是符合自己兴趣的优质内容。

另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媒体出现,也让竞争变得激烈,这时,有优质内容的导购媒体显然比简单粗暴式的生产促销资讯更有吸引力。

这两大因素促使垂直行业媒体有了快速增长。根据阿里妈妈提供的数据,这类垂直媒体从2014年不足5%的UV占比,增长到2015年的46%,其中新生力量新媒体超过12万,增长速度不容小觑。

同时,从数据和转化结果来看,垂直行业类的导购媒体具备更高的转化能力。朱顺炎透露,目前导购媒体每天为阿里系带来几千万的UV,其中垂直导购媒体带来的流量的转化率,是促销型导购媒体的2.5倍以上。垂直导购媒体的转化率均值都在5%以上,而如果在活动、营销的节点,优秀的垂直媒体转化率可达到10%以上。

以“什么值得买“为例,其在食品类目和天猫超市定向营销活动的转化率达到25%以上。

资本显然也敏感地嗅到了这丝商机,什么值得买在2016年1月11日获得了由华创资本注资1亿元人民币,而其融资也将继续用于增强用户回馈和内容激励机制,聚焦的还是内容。

什么值得买并不是个例,以年龄、兴趣、行业覆盖等不同维度出发,都可以挖掘不少好的垂直导购个体,例如针对80后消费者的FRESH、针对90后人群的礼物说,专注钓鱼领域的四海钓鱼,专注母婴亲子的小世界,专注家居生活的好物等。这些垂直媒体面对特定人群,用专业内容+社交圈子+便捷导购,其对于商家最终的营销价值不言而喻。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媒体也在主动寻求变革,从最初互联网创业时代大而全站点,到2014年起步、2015年爆发的垂直APP媒体,垂直行业导购成为一个热门创业方向,这股力量在2016年还将继续爆发。

垂直行业导购成为一个热门创业方向

开放再开放

因为优质内容的不断涌现,也让平台走向开放,而这也产生了一种垂直导购媒体与平台间的互生力量。

对于以导购的垂直媒体而言,它连接的是平台和消费者,其中平台的态度和政策至关重要。而阿里妈妈在近年来表现出来的态度越来越开放,不仅仅注重为站内商家引入更多优质流量,同时,也把导购类媒体的生长引入到生态发展的环节当中,寻求共同发展。

2015年4月,阿里妈妈公告称《淘宝客基础API权限包》将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条件是只要在阿里妈妈登记推广网址,即可拥有API基础权限包。

实际上,开放早就初见端倪。

2014年,在淘宝客推出的互动招商平台上,流露出了对导购媒体的支持,媒体可以通过工具一键生成“9.9包邮”“品牌特卖”等中间页推广物料。

在2015年初的武林大会上,开放的痕迹更加明显,阿里妈妈了“好望角”计划,淘宝联盟计划引入100家大型流量媒体、1000家中型流量媒体,以及10万小媒体、达人、自媒体。

同时,针对这些达人和自媒体的特点,淘宝联盟也考虑推出CPS之外的推广结算模式,如测试底薪+CPS的组合模式、曝光/CPC+CPS等模式等。

从政策落实到产品,阿里妈妈推出了淘宝联盟App产品,这个移动平台也在短时间内聚集了海量的达人和自媒体。

不得不提的是,在2015年6月和9月,分别出现了两次关于淘宝客结算的谣言,阿里妈妈官方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称不仅不会关闭淘宝客结算,还将向淘宝客会员全面开放天猫推广跨店结算权限;淘宝客的分成不会由佣金改为积分,现在及以后发的都是真金白银。

两次谣传也从侧面表明了阿里妈妈对导购类媒体流量变现的支持。

而在此次行业媒体峰会上的万有引力计划,阿里妈妈从生态的角度再次给予了支持。

朱顺炎认为,在垂直导购媒体的红利时代,70%的媒体将迎来消费者的重新选择,而这个市场也即将产生10000家以上的新兴媒体。

对此,阿里妈妈扶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将行业媒体纳入到阿里巴巴的内容生态中,接入阿里系拥有6亿消费者的活跃市场,UC头条、优酷土豆等排名资讯分发前列的组织也将为行业媒体提供支持,帮助其做消费者品牌认知。

立冬是冬至吗范文6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Matlab;自动控制;课程整合;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184-02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更新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我院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基于Matlab仿真技术的探究式教学法改革方案,培养学生的“探究知疑,合作创新”能力,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了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需要。

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际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理论性强,教学组织不当

本课程概念抽象,内容丰富,分析方法繁多,理论性很强,知识更新很快。它要求学生具有复变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囊括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等专业课程基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自动调速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但是,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诸如我院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层次较低,基础较差。同时,各个院校精简课时导致教学难度大,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等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不当或教学方法单一,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不少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难

本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很多院校由于教材、师资、实训实践场地、课时等方面的限制,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环节,这有悖于高职高专教育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初衷。传统的实验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理论与实践常常不符,缺乏实践指导价值,学生不了解课程的工程应用意义。例如,在建立数学模型上应用到一部分简单的系统或电路,从系统分析到综合到校正,传统教学都是从已知系统的动态结构开始,见不到原系统的影子,学生看到的是抽象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本课程分析方法多采用图解法,如系统响应、根轨迹、频率特性等,需要在黑板上画大量的曲线,有时很难用有限的颜色区分开,难以确保曲线的准确性,工作量大,绘图精度低,影响教学效果与效率。

二、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的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在理论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通过Matlab Notebook工具箱将Word文档中创建的Matlab语言编制的m文件传送到Matlab中运行,再将运算结果和图形数据插入到Word文档中,接着在PowerPoint中建立超级链接,形成了集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教学、系统分析与设计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效果非常好。

采用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在仿真环境下可极其方便地对系统性能进行分析,比如对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Matlab可方便的仿真出各种阻尼系数情况下系统的阶跃响应随参数的变化情况。利用SIMULINK功能模块或调用Matlab函数及编写S函数等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确定仿真输入和输出,设置仿真参数,如数值算法、仿真时间、步长、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等,进行动态仿真并输出结果,分析仿真结果并修改模型再进行仿真。

(二)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实训实践方面,应用Matlab软件可起到代替部分实验的作用,一些设计型实验比如系统校正极点配置等可通过仿真观察设计效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将一些枯燥的讲解变得轻松有趣,这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提高教学效果。

此方法还可用于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用Matlab可简洁方便建立系统仿真模型和进行实验,能直观得到各种要求的测量值和波形图反映各量的动态过程;利用Matlab各工具箱及图形用户接口GUI能构建所需系统仿真模型和开发各种控制界面,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兴趣,有利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实施建议

(一)精选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于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力求讲深讲透,省去先修课程内容,快速带过一般了解性的知识,把握以控制系统建模为前提、控制系统分析为基础、系统综合与设计为目的的主线,明确教学目的,精选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教学环节、解决相关课程之间存在的衔接不清、缺乏协调及内容重复等问题。

(二)理论联系实际,创设学习情景

在教学中强调工程背景、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引入诸如控制系统PID参数工程整定、系统建模的负载效应等具有工程实际应用指导价值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创设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

(三)创新教育,突出职业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趋势,贴近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证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实操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简单控制系统建模、分析、设计、校正等知识,锻炼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仿真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四、结语

实践证明,基于Matlab的探究式教学法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应用Matlab进行项目教学,教师坚持探究式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香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王建辉,顾树生.自动控制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杜永贵,等.“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太原立功大学学报,2009,27(1).

[4]张春.MATLAB在毕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5,24(3).

[5]宗晓萍,等.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C].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