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设计;词汇

一、教学内容

《冬天快要到了》是北京语言大学杨寄洲老师主编的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语言技能类)第二册上的第三课,主要适用于对外汉语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这一课中包含了40个生词,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讲解。

二、教学设计的原则

(一)直接联系的原则

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进行词汇教学呢?原则上我们是要用直接的、直观的方法,也就是说要使学生把所学的词语直接跟所指的事物联系起来。直接联系的原则除了指用直观的方法:实物、动作、表演等方法外,也包括直接用第二语言解释第二语言,也就是说直接用汉语去解释汉语的词汇。

(二)操练与讲解相结合的原则

讲解是对教师而言的,一定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对成年人习得第二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为学生提供可以理解的又稍稍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操练既是对教师说的又是对学生说的,对老师来说是让老师给学生留出练的时间,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各种形式的反复操练是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

(三)在Z境中教词语的原则

不要孤立地以词解词,要创设一定的语境便于学生理解。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依据交际的场合、交际对象的职业、性别、社会地位以及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选择恰切的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中要创设大量与真实生活相近的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开口率。

三、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手段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旨在让每一个词语和它表达的意义、代表的事物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不通过母语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用外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丢掉心译这个拐杖。一些意义比较具体的词,如滑冰、滑雪、树叶、红叶、捡、表、电池等均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

(二)定义法

我们所说的定义法是用已经学过的词语给新的词语下定义解释词义,而不是使用词典上的定义。本课采用定义法讲解的词语有:爱、有名、凉快、落。

(三)对立法

利用反义语义场中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解释词义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后,只要告诉他另外一个词与它相反,学生就知道另外一个词的意思了。讲解好事、坏事、结婚、离婚这四个词时就可以采用对立法。

(四)情景法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单单讲一个生词可能学生的感觉不会那么明显,如果把这个词放在一个句子里,那么这个词的用法会更明了,如果把句子扩展为一个场景,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所以在讲解生词时,最好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一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二则也有益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本课剩余的生词全部采用情景法进行讲授。

四、具体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大学一年级的外国留学生,大约学习了7个月的汉语。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45分钟)

(三)课型

初级汉语综合课

(四)教学内容

课后生词的词意及用法。

(五)教学目标

通过生词的讲解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PPT演示和现场演示的方法讲解生词。抓住课文中的范句,并精选学生容易理解的例句来讲解生词。每一个生词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环节和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师生互致问候。(3分钟)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三课《冬天快要到了》。首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PPT上有三十六个白色的方块,每一个方块后面都有一个本课的生词,我们来请同学读一下。(依次翻动大屏幕上的白色方块,请学生朗读。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老师要及时做示范朗读,对于学生读起来有困难的词语可以多领读几次。)

2.讲练新知(41分钟)

师:大家都预习得非常好。那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本课的生词。

(1)滑冰/滑雪/爱

师:哈尔滨的冬天很冷,那么冷你们喜欢到外面去吗?

生:不喜欢。

师:可是A说她喜欢到外面去,那我们看看她都到外面去做什么呢?(用PPT在大屏幕上出示滑雪和滑冰的图片便于同学们理解。)

生:她去滑冰/滑雪。

师:B,你喜欢滑雪吗?

生:我不喜欢滑雪,我喜欢打篮球。

师:“B爱打篮球”,爱就是非常喜欢、很喜欢,爱的程度要比喜欢多(在黑板上板书“爱≥喜欢”)。(随机提问)你爱吃中国菜吗?你爱睡觉吗?

(2)有名

师:C爱踢足球,那C你最喜欢的足球运动员是谁?

生:我喜欢贝克汉姆。

师:贝克汉姆很有名。有名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同学们都知道老师的名字,那老师有名吗?

生:老师有名。/老师没有名。

师:知道老师的人还不多,所以不能说老师有名。如果中国人或者哈尔滨人都知道老师,那就能说老师有名。中国的长城(出示图片)大家都知道,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中国的长城很有名。

师:哈尔滨冬天有很漂亮的冰灯(出示图片),哈尔滨人都知道,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哈尔滨的冰灯很有名。

(3)风景/区/旅游

师:周末大家都做什么了?D,你做什么了?E,你做什么了?我知道A出去玩了,A你可以告诉我们你去哪儿旅游了吗?去了哪个风景区呢?风景漂亮吗?

生:(A叙述了自己的旅行)。

师:风景区有树、有花,这些都是漂亮的风景,所以很多人去玩儿,去旅游。我们哈尔滨有太阳岛风景区,很有名,夏天大家也可以去玩儿。我们同学有去过其他地方旅游的吗?去过哪里?风景漂亮吗?给我们讲一讲。

生:(介绍自己的旅行)。

(4)尤其

师:我知道F爱旅游,他去过法国、英国、日本。那F你最喜欢哪里呢?

生:我最喜欢法国。

师:那么我们就可以说,F去过很多地方,这些地方他都很喜欢,他尤其喜欢法国。“尤其”就是更的意思,一般用在句子的后一部分(板书“A.尤其+形容词/动词”)。尤其除了这样的用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尤其”之后加“是”(板书“B.尤其+是”)。哈尔滨的风景也很漂亮,也有很多人来旅游,那么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来的人最多?

生:冬天/夏天。

师:对,一年四季都有来哈尔滨旅游的人,尤其是冬天/夏天,来旅游的人特别多。

(5)凉快/避暑/靠

师:一年四季,同学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生:(回答)。

师:老师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凉快。凉快就是不热,也不太冷。我们上次说“暑假”的“暑”字有两个太阳(板书“暑”字),两个太阳就太热了,是不是?太热了所以我们要到凉快的地方去旅游,这就是避暑。同学们暑假都到哪里去避暑?

生:挪威/英国。

师:夏天我们去风景区旅游,去凉快的地方避暑,都需要钱,那这些钱你们是靠自己打工挣的呢?还是爸爸妈妈给你们的呢?

生:是靠我自己打工挣的。/我爸爸妈妈给我的。

师:你们家靠什么来生活呢?

生:我们家靠爸爸妈妈工作来生活。

(6)经营/发财

师:风景区有很多人去旅游,所以风景区的家庭靠开旅馆、饭店挣了很多钱,开旅馆饭店也可以说经营旅馆饭店,挣很多钱就是发财,所以我们就可以说“风景区的很多人家都靠经营旅馆、饭店发了财。”发财的中间可以加“了”或者“大”,我们可以说“发大财”也可以说“发了财”。G开饭店挣了很多钱,我们就可以说“G开饭店发了财。”那H开工厂挣了很多钱,我们就可以怎么说?

生:H靠开工厂发了财。

(7)树叶/落/红叶/捡

师:老师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秋天?

生:因为秋天很凉快。

师:对,因为秋天很凉快。而且秋天树叶(出示图片)都会落,树叶从树上掉下来就是“落”。老师觉得树叶落下来很漂亮!秋天树叶落了,我们就可以捡到好看的红叶(出示红叶的图片)。你们看到漂亮的红叶会捡起来吗?

生:会捡起来。

师:那在教室里,我们看到地上的垃圾是不是也要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呢?(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扔到垃圾桶)。

(8)着急/迟到/坏/停/电池/表/该

师:老师今天早晨八点上课,可是七点四十才起床,你们说老师着急不着急?

生:老师很着急。

师:老师害怕来学校来晚了,来晚了是迟到了还是早到了?

生:迟到了。

师:老师为什么七点四十才起床?因为我的表不走了,它的电池(出示图片)没有电了,所以停了。那怎么办呢?老师就该换池了,该就是应该、需要,“你该……了”就是我觉得你需要做什么了。八点钟要上课C七点半还没起床,C的妈妈就会说“C,你该起床了”,那不起床就怎么了?

生:不起床C就迟到了。

(9)结婚/离婚/好事/坏事

师:(板书“好事坏事”,在中间画一条分割线)“李明迟到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迟到了是坏事。(把“李明迟到了是坏事”的卡片贴在写有“坏事”的一边。)

师:“李明结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结婚了是好事。(贴在“好事”一边。)

师:“李明离婚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李明离婚了是坏事。(贴在“坏事”一边。)

3.布置作业(1分钟)

师:好的,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回去预习第三课的课文,复习一下今天学过的生词。(下课铃响了)我们明天见。

五、教学设计的反思

我们在做《冬天快要到了》的词汇教学设计之前,查阅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参看了一些对外汉语一线教师们创作的优秀教学教案,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大胆尝试。本文在攥写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对于对外汉语综合课词汇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那么细致深入;同时,由于缺乏一定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经验,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能充分地考虑到课堂教学设计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些都为本文留下了一些遗憾。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为汉语的国际推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社.2000.

[2]蒋可心.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1999.

[3]杨寄洲.汉语教程第二册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08重印.

[4]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学示范教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2

一、问一问文本处理是否正确

文本是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情感体验的载体,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和内涵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对文本的处理,教师应该问一问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正确理解了文本的主旨。

一定要在准确把握训练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和创建性的教学设计。有时在教学设计预设上,教师的想法很多,追求形式,追求课堂的外显效果。教后反思时,才发现原来那些都不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纯粹是为图个“热闹”而已。

因此,教后反思时,务必要审视教学要点和重点是否准确掌握并落实到了教学中去;学生理解中的偏差是否得到有效纠正;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得到有效的引导。此外,还要审视教学环节是否围绕着教学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展开,务必认真审视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确定环节的设计。

二、问一问情境创设的是否合适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运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与融合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因此,教师要对情境创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情境创设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情境应该合适,否则适得其反。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时,应该着力反思教学情境是否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学习热情;是否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了问题意识而积极地参与了学习活动等等。

三、问一问环节安排是否科学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何时指导,何时参与,何时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汇报采用什么形式等都应做出具体安排。教学环节的安排应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把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作为课堂教学重点。教师的“导学”应努力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共学”之中,真正起到启发、点拨、调控的作用。

因此,教后反思时,应着力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进行。课堂上,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了什么,哪些知识是教师讲解的,哪些知识是教师指导的,学生学得怎样,课堂气氛如何,以及教学的其他环节是否科学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安排了如下环节:读题――自由读文――教师提问――再读文――小组讨论――汇报――小结。教后感觉教学环节不严谨,收效也不理想。于是反思后,重新设置教学环节为: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朗读课文――深化理解;阅读链接――拓展阅读。从而使教学环节设置趋于合理,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四、问一问合作学习是否有效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一起研究、一起建构、一起创生的目标。

如教学《太阳》一课时,一学生质疑:“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教师马上表扬了他会思考,爱提问题。然后教师对同学们说:“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可是,小组合作学习却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有的同学在读书,有的在东张西望,有的在一起谈笑风生。

一些教师错误地把小组学习视为语文课堂的必备环节,于是千方百计地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把本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强加于学生,失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学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我们的生活哪些地方离不开太阳?”这一问题太浅显,学生不感兴趣。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大大地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该做点什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教师需不需要关注全体学生是否都参与了合作?是不是需要了解合作的进展情况?是不是需要及时了解个别有代表性的意见?是否需要以平等的伙伴身份参与其中?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后进行一番反思。

五、问一问课堂评价是否恰当

教师的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决定着课堂的气氛和教学效果。

如教学《落花生》一课,小结后,教师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打算做什么样的人。一学生说:“我要做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老师情不自禁地评价道:“啊!非常正确。你真是太聪明了,居然和老师想得一模一样。其他同学呢?”

听老师这么一说,本来很多同学举手希望发言,突然间都不见了。后经过反思发现,教师对这样一个会有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了终结性的评价,一下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发言过早地下结论。教师要用变化的眼光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进行引导、点拨,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地放飞,从而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六、问一问是否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上。有时,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时教师的一个动作就会引起学生的不满等。

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在教生字“贵”时,找了几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的。一学生站起来说:“贵,上面是虫……”老师急忙止住,转向全班同学:“同学们,‘贵’字上面是‘虫’字吗?”同学们说不是“虫”字。老师告诉大家:“‘贵’,‘中一贝’。大家记住没有?”学生只好附和着说:“记住了!”其实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刚才话还没有说完,于是他坐下后小声嘀咕道:“‘贵’,就是‘虫’字去掉一点下面加个‘贝’字嘛”。显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挫伤。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3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精彩: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半开的、全开的和未开的荷花,读)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

生:(说得不好)

师:(临时改变教案)荷花池里的荷花远远不止这些姿势,大家看(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请大家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为开头练习写话。可以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写荷花的其他样子。

二、交流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边说边挺直着自己的腰杆,好像她就是那哨兵一样)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三、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应该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

在设计教案时,本来的意图是说到这部分时,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一段话,可在课上学生似乎无话可说,为此,我灵机一动,及时把文本内容加以整合,把第三段的内容提到前面来,把以“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为开头说话,改作“写话”。让学生看看图,说后大胆地去写,结果学生写得很好,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八字定位:“畅简、务本、求实、有度”。就畅简而言,从方法的角度看:

1.目标的整合,目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可分割的部分。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4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高中新课程的主渠道,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决不是某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设计越来越受到教育家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受系统科学、传播学、学习论、教学论等理论的启发,不断探索现代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摒弃无效教学,改善低效教学,进行有效教学,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实现,是教育实践问题的挑战,也是国际教育比较的启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发展的必然取向,有效性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有效性教学成为当前地理课程改革的热点。

二、对有效教学的初步认识

(一)国外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描述式定义,即为能够产生有效学习的教学。以美国默塞尔为代表,他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的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咨询、能在生活中运用,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另一种是流程式界定,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如Chris Kyryacon提出的“背景变量(教师、学生、班级、学科、学校、社区、时机)过程变量(教师观念、学生观念、学习的任务与活动的特点)产出变量(认知或情感方面的短期结果或长期结果)”。

(二)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

1基础性: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

2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

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三)有效教学的理论:

M·希尔伯曼--有效教学的量化理论:M·希尔伯曼的一项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

教师讲授:5% 学生阅读:10% 视听并用:20%

教师演示:30% 学生讨论:50% 学生实践:70%

学生教别人:90%

为什么我们讲课的效率那么低?由“教师讲授:5%”可窥一斑。

为什么洋思中学的“兵教兵”方法效果比较好?由“学生教别人:90%”深受启示。

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无论教育多么快速的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的宝贵思想还是不能少。

希望通过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达到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光辉使命。

(三)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从广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从狭义上来理解,有效教学指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既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行动。对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践与研究,所积累的经验,逐渐形成关于“有效教学”的体系,称之为“有效教学论”。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是“有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也是有效教学追求的目标。

三、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的认识

现在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以下一些共识:⑴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教师、学生、资源、学习方法、条件、情境等诸要素。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这样一个系统,并运用系统科学方法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⑵教学设计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确定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学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满足学习者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⑶教学设计需要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转变传统的备课观,体现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的相互作用。研究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强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也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在“有效教学理论”的引领下,我几年来积极在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方面进行研究和实践。

有效教学是指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提出至今历经“有效教学规模”、“有效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设计”三大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有效教学研究的重点,相同的是,任何一种方式和模式的有效教学都必须强化“有效备课”、“有效指导”和“有效激励”这三大环节。

我所进行的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是立足于“有效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着力于课前、课中、课后以及备课、指导、激励方面的设计,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达到构建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目的的思考和实践。

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一般策略

(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

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解决地理学的问题要通过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和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来实现。但是,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可能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可能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

“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成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让学生学习有方法、有可能、并有“完成”和“成功”的体验。运用“几何地图”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知识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用几何地图把区域知识丰富起来。

(二)追寻地理美学——引领地理学习的思想和行为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如是说。因此,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导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学科教师,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的体系,让他们了解学科的优势,也让他们洞悉学科的缺陷甚至弊病;但是,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更懂得要使我们的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必须先激发其求知的原动力——兴趣。所以,作为一名地理学的教师,我深知地理学很美,而美孕育着兴趣,因而在地理美学的追寻与体验中,着力的不仅仅是科学的正确性,而首先是十分有趣;在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中,我不能强求体系的完备无缺,却也努力在各方面多做追寻探求,在哲学中、在逻辑学中、在自然科学角度、在人文科学角度、在几何图形中等,最大的目的是恢复兴趣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师”地位,从而使读者进而产生一窥其知识领域的强烈愿望,并在以后一旦进入体系后,不仅能较容易地掌握它,而且能够重新审视它!对地理美学的追寻和体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⑴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哲学观点

⑵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方法论

⑶实用的、与学生学科学习和生活体验紧密相关的其他美学要点

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哲学观点还远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生活体验。但是高中地理必修1要描述和探究的是“自然地理”,直接面对的是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在这样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课程背景下,清晰地并且不做深入要求地提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并提示学生要认真记录,日后必是大有用处──当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时,老师重新提出这个哲学观点时,学生便有所警觉;当学生学习《大气运动》时,便对这个哲学观点进行有所讨论;当学生学习《水的运动》时,学生已经恍然大悟;当学生学习《地壳运动》时,学生已经对“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哲学观点深信不疑。在地理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更可贵的是,学生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的同时,运用了哲学观点,把“自然地理”的行星地球本身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这地球的四大圈层的知识体系通过这个哲学观点有机地串成了一条主线,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方法体系和世界观体系。

在高一年级,学生也没有正式地接触过方法论,而在教学正式进入“自然地理”体系之前,首先引导学生在回顾和总结相关生活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在“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这个专题上给学生提出“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并强化学生必须把这个方法论作为“自然地理”学习的主干线索,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明确当时所进行到主干线索的哪一个环节。当学生完成了《行星地球》──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局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整体,学生便完整地掌握了“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论,同时也深刻地掌握了自然地理的学习线索,成功构建了完整的“自然地理”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

例如在讲述“中国地貌”时,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多种多样,强化记忆不是最好的办法,也不能更好地完成高层次的课标要求——为祖国秀美河山而自豪。但是,地理美学,地理的几何美就能很好的解决基本的知识体系要求和高层次的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问题——中国地貌中,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构成了一个网格平面,网格平面的线条就是山脉、网格平面的每个小格不是高原就是平原、盆地、丘陵;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也能展现着美妙的地理几何美学。

(三)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强化地理细节——落实地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来落实,强调以下主要环节:

⑴学习思路(或本课时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⑵知识准备

⑶学习过程(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第二个问题、解决第三个问题……)

⑷课后疑问(“我的疑问”、“我想更多掌握的问题”……)

通过学案,落实地理学习的思路、核心问题、准备、过程、练习巩固和疑问等细节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双基落实上基本达到“节节清”的预期要求。

(四)把生活经验应用到地理教学中,让地理知识形象化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育。”因此,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例如在讲“地球和地图”时,利用学生切西瓜的经验,在学生中展开一次“经纬线和经纬度”讨论,经过讨论,学生切西瓜的方式大致归纳为两种切法:一种是先把瓜从中间切为两半;另一种是先用刀把瓜从瓜头向瓜尾切成两半。教师分析第一种切法:平行中间切面,再切无数刀,可以切出无数个圆,每个圆代表地球上一条纬线圈,中间切面代表赤道,地球表面就有无数条纬线。给每个纬线圈上标上度数,就可以用不同的纬度表示不同的纬线。纬度实质是线面关系,即从每条纬线圈上任一点向中间切面(赤道面)圆心连线,所连线与中间切面(赤道面)的夹角就是该纬线圈的纬度,纬度最大是90度。按第二种切法,并且每刀都切到瓜头和瓜尾也可以切出无数刀,每刀切出的曲线就代表一条经线,给经线标上度数就是经度。经度实质是面面关系,即两个切面的夹角,最大只能是180度。这样利用学生生活实际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生活内容,把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有用的地理,自然地开启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大门,并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

(五)把游戏活动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使抽象规律具体化

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在地理教学中就要通过各种手段使抽象内容具体化,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在讲“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一规律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每组选出两位学生,一位代表地球,一位代表太阳,在代表地球的同学腰间系一条有颜色细带子表示赤道,在代表太阳的同学相同高度的腰间绑一只发光的小手电简,表示太阳光。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侧着身体(模仿地球在宇宙空间的倾斜姿态),在事先画好的椭圆轨道上慢慢移动,让代表太阳的同学站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缓慢转动身体使手电光始终照到代表地球同学身上。这样其他同学就非常清楚的看到,代表地球的同学在椭圆轨道上移动一周回到原来的位置,手电光在表示赤道的细带两侧也移动了一个来回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另外,让代表地球的同学不要倾斜身体在同样的椭圆上再移动一周,这样同学们就会发现手电光始终照在代表赤道的细带上。这样通过游戏模拟活动,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原因及规律,进一步认识到黄赤交角的重要性。

(六)把小实验引入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探究兴趣

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也是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如果设计合理,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内容。

再比如讲热力环流这一规律时,我在课堂上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讲到这部分内容正好是秋末,上课时把门开了一条小缝,让学生把备好的火机打着,分别放到门的上沿和下沿观察火苗的方向,大家清楚的看到把打着的火机放到门的上沿时火苗向外,当放到门的下沿时火苗向内,接着让学生探讨原因并绘出简图,这一节的难点也就很容易的突破了。总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或亲自观察实验现象所得到的认识具体、深刻,设计一定的实验情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七)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活跃课堂气氛

地理学科学习中,文字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否能用地理学专业术语来表示、描述、解释地理现象及过程。另一方面描述的文字是否符合逻辑,前后是否一致等。把学生的生活观察应用到课堂,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比如在讲到我国气候和水资源的分布时,设计了一道讨论题,让学生观察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谈南北方的房屋结构差异,这时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最后让各组派代表分别从屋顶的形状、房屋的材料、房子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陈述,把各组的意见归纳总结,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通风避雨;北方的房屋特点体现了透光保暖。让学生在这一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推测南北方的气候和水资源的特点,这时学生很容易得出南方高温多雨而北方寒冷少雨。

贴近生活进行地理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给学生以生活的启迪,使新课标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八)经营有序课堂,构建有效教学

有序课堂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有效教学反过来更能促进有序课堂的建设和经营。在构建有序课堂方面,主要特别注重以下环节:

⑴认真对待每个班级的每一节地理课,负责任地上课,给学生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

⑵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用心上课,给学生传递学科教学和学科教师魅力

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体验学习任务可完成的感觉和成功感觉

⑷真诚热情地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你的正直、严肃、公平、真诚和热情

⑸不放任每一个必须干涉、纠正和教育的环节

主要参考文献

1.皮连生、刘杰主编:《现代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张昕、任奕奕主编:《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3.高慎英、刘良华主编:《有效教学论》,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5

精心设计,步步深入

1.第一份教学设计: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双基

本次活动是一次以小学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题目是上课前一天通知的。接到通知后,我马上积极准备起来。撰写教案,我有一个习惯,第一份教案一定是独立备课,细细地分析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品读第一份教学设计,我认为基本落实了教材的双基目标,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因特网,认识浏览器的界面。技能目标:学会启动、关闭浏览器,学会通过超级链接、“前进”、“后退”按钮来浏览信息。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利用浏览器查看网页信息。难点:网上信息的归纳整理。

(3)教学过程如下。

2.第二份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任务驱动

我反复阅读着自己撰写的教案,教学目标达成了,重点突出了,难点也被突破,但总觉得缺点儿什么。缺点儿什么呢?让我学习一下网上众位高手的教学设计吧!我赶紧百度一下……唉呀,原创教案不多!不过,细细品读,却也得到了许多启示。例如,“良犬家园”网站的版主在上课时变身为一位网络旅游的导游:“我们旅游公司地址是。怎么样才能进我们的旅游公司瞧瞧呢?小朋友有没有妙招?”“谢谢这位团友,他真棒,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不好?”“呀,虞导第一次带团,出错了,现在想带大家回到八达岭,怎么办?别急,虞导有法宝……”对照自己的教案,光记着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就是缺少一点趣味——如果把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趣的学习情境中、他们是不是会融于教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赶紧行动!

下面是我修改后的教案,主要针对一、二两个环节进行了修改。

3.第三份教学设计:体现思想方法,一课一得

时间过得好快,从下午3点接到课,经历教学设计的初稿、再稿,时间转瞬即逝,出了机房,恍若隔世,明晃晃的太阳不知何时已经悄悄地躲藏,天边只有零落的几颗星星俏皮地对我眨着眼。带着几份忐忑,含着几丝满意,把教案及课件发给师傅,期待得到名师的指点,也希翼得到师傅的几分肯定。

“……过程比较清楚。上一般的公开课也就这样,不过要上得出彩,恐怕要打一个问号?”——真实的回答、残酷的评价。

“对于城区三年级的孩子,上网应该不是难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可以基于教学内容,但又不局限于此,而在学习的方法上动动脑筋?”——一语道破、醍醐灌顶。

“比如,认识浏览器界面的时候,如果和以前学过的画图软件或记事本进行比较,学生通过迁移可以更快地明了界面的组成,还可以知道软件的操作有相通的地方。又如,文字、图片有无超级链接也可以让学生比较。自己再挖掘挖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特级教师就是“特”,看问题的眼光就是不同凡人,现在让名师的徒弟也开动马力吧。教材中包含比较思想的地方还有吗?访问超级链接前后文字的颜色可是不一样的,单击超级链接后窗口弹出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夜已经很深了,但是新的理念一洗我白天的疲劳,新的想法在心中萌动着!没来由地,我的脑子里钻出一个很可爱的形象——我班学生设计的吉祥物翔翔。让翔翔这个懂礼貌、爱学习、会发现的小可爱带领孩子学习,再加上师徒俩对教材的挖掘,相信明天的课堂——精彩!

师生共鸣,锦上添花

第二天,听课的教师好多,学生稍显紧张。但是随着翔翔的出现,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师生的距离由此拉近了好多。

1.学习铺垫

上课还未开始,我先让学生比较一下:你看,翔翔的三张照片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引导学生们要学会比较,像翔翔一样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本环节让学生先热身,为课堂学习中比较学习做铺垫。

2.导入环节

本环节设计时间五分钟,我告诉大家:翔翔刚学会打字、画画,希望同学们能担任小导师,教会他学习上网。三年级的孩子,一听做教师,学习的劲头一下子被激发。“我来,我来!”由此顺手推舟,出示翔翔的学习任务。

3.任务驱动

本环节设计时间为25分钟。整个学习活动以翔翔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共分三个环节:①认识浏览器;②访问网易旅游;③我们的旅行团出发啦!在访问网易旅游时,我安排了不同的学习要求:入门级(输入网址)和高手级(翔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们有吗?试着浏览网页,你发现了什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们通过浏览、比较从而发现:把鼠标指针移到有超级链接的文字和图片上,指针会变成小手;访问链接前后的文字的颜色常会发生变化;单击超级链接,窗口增多(有些页面会在新窗口中打开,为了方便浏览,可以有选择地关闭一些窗口);单击有的超级链接,导航栏(前进、后退按钮)发生变化。分组旅游环节,通过确定旅游地点—按计划浏览—分组汇报,培养学生有选择地利用网上信息,解决自己的问题。

4.课堂小结

本环节设计时间五分钟,通过三个问题:我们学会了什么?上网有什么收获?你还懂得了什么学习方法?不但再一次点明了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内容,还使学生知道了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可以从课本、他人,还可以从网络来寻求帮助。学生知道了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比较。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计算机联网,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比较,我们从画图界面认识了浏览器,触类旁通。

太阳是大家的教学设计范文6

一开始的失落很快就没有了踪影,每天我们几个人一起思考,共同交流,思想的交锋碰撞让我们充满了活力。有时,为了某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们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几位青年教师便已经有了工作的胜任感,我自己也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原来自己不仅能够上好课,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呢!

按照惯例,第二个月所有新教师都要上一节“亮相课”,我也不例外。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我的课出炉了。先后在两个班试讲,都让我兴奋不已。课堂上孩子们情绪高涨,已然融入了我所创设的情境中,辅之以精致的课件,孩子们与课文中的老树、鸟儿形成了对话,他们展开了充分的想象,自由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上,我仿佛真切地倾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听课的几位年轻教师拍手叫好,说不愧是教学能手,教学设计很独特。我也愉快地和他们分享着自己的教学设计,交流着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讲述着自己对教材的解读。

正式进行教学展示那天,偌大的多功能厅坐满了听课教师,对于一位新进校的教师,一位大家眼中的教学能手,老师们这种期待与审视的心理我完全理解。那天,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也来听课了,他还请来了区进修学校的语文教研员。

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开始执教这节意义非凡的课。与设想完全相同,这个班的孩子在我的引导下思维变得非常活跃,孩子们入情入境,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说话,都非常精彩。可就当这节课上到过半时,我突然瞥见会场后侧有人正悄悄地起身离开,副校长也与教研员悄悄地谈论着什么,随后,他看了我一眼,也离开了会场。

曾经多次参加赛教活动,我已经习惯了教师们专注的聆听,习惯了课后热烈的掌声,可眼下却有人离席,有人交谈。那时,我并不清楚个别老师离开的原因,也听不到副校长在议论着什么,但我却认定了是自己的课有问题,要么是讲错了话,要么是学生的错误自己没有发现……越是怀疑,自己的话越显得语无伦次,磕磕绊绊,紧接着,手心冒汗,眼睛不知道该看着哪里,手不知道该放在何处。就这样,课匆匆收尾,我匆忙地收拾课本,低着头走出了多功能厅。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极其沮丧,尽管同年级的老师们都说课开始上得非常好,只是后面有些遗憾,功底大家是看得到的,但我却很难走出失败的阴影。

不行,我必须证明自己的实力。我决定投稿,用发表文章来证明自己。那个周末,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认真整理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并在每个环节后注明了自己的教学意图。第二天一早,我就将这沉甸甸的教学设计装进信封,投进了邮筒中。

如同黑夜中的行人盼望一盏明灯一般,我急切却又耐心地期待着关于这封信的消息。

终于有了回音,大概是在一个多月后的一个午后,那天的天气真好,太阳暖暖地照着。经过传达室时,门口的大爷递给了我一封信。我急切地拆开信,“教学改革与实验报”几个红色的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就是在这份不算出名的报纸上,我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和教学设计。那一刻,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自己的第一次投稿,竟然没有石沉大海,这样的音讯带给我的不仅是喜悦,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从这天起,我开始尝试着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教学感悟,每一年都会有几篇文章见诸报端,我也成为了同事们眼中会写作的人。不过,要说起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写作,还得从2009年年末说起。

2007年参加省里的教学新秀大赛,我拿到了第一名;第二年代表陕西省参加了全国第七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顺利地拿到了一等奖及最佳教学设计奖;2009年参加省里的优质课大赛,我再次获得全省第一名。那时年轻气盛的我突然有了一种“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觉,接下来,该走向何方?我迷失了方向。

有位好朋友是省内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我向他倾诉自己专业成长中的困惑,让他评评我和早一批的那些教学能手们谁的课上得更好。朋友很睿智,他笑了笑说:“你们不在一个年代,课谁上得好实在不好比,也没有可比性。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她们几个人虽然已经是特级教师了,但是文章没有你写得好,几个人发表过的文章合起来还不及你一个人的多呢。在写作上,你有自己的特长。”

朋友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是啊,我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并充分发扬,就这样定了,教育写作将是我接下来的奋斗目标。从2010年开始,我一边研究教学,一边进行教育写作。以前,我只关注于课堂教学,只写关于语文教学的感悟,现在,我开始放宽视野,专业成长、班级管理、案例分析等等都成为了我的写作对象。

我习惯了有感受就动笔写,因为我非常清楚,灵感转瞬即逝,此刻不去写,过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就像《我想去桂林》那首歌里所唱的那样,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没时间,世界就是如此不圆满,当我们等来闲暇的时候却丢失了更为重要的那股写作冲动。于是,办公室里,别的老师闲暇聊天时,我在写作,静下心来,竟然可以完全不被外界的嘈杂干扰;午后休息,别的老师追剧或小憩时,我在写作,潜下心来,竟然完全没有睡意并且兴奋不已。慢慢地,我习惯了每天动动笔,要是哪天不写点儿东西,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