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动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二维动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二维动画

二维动画范文1

关键词:二维动画 三维动画 视觉特征

一、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发展的背景

1906年,布莱克顿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终于完成《滑稽脸上的幽默相》这部接近动画的短片,自此以后,动画开始走入了人们的世界。至今,动画这门视觉艺术已经具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动画片从新生到发展涌现出了大量卓越的动画作品。例如迪士尼《米老鼠》《白雪公主》,1994年迪斯尼公司推出的《狮子王》更是享誉世界,该片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和地区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动画艺术的飞快发展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以动画电影为代表的高端动画艺术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体现出技术因素的重要性。在90年代的动画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二维动画的背景开始使用三维技术制作。这种尝试为动画片本身带来了更加神奇的效果,导演更喜欢拥有丰富,色彩绚丽的三维背景,电影《人猿泰山》中的丛林背景就是选用的三维效果,这种结合的方式是动画制作史上的一大创新,因此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随后《玩具总动员》第一部全三维动画片的出现创造了三维动画的最高票房,标志着动画进入三维时代。

二、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视觉特征

(一)二维动画的平面感与三维动画的立体感

二维动画是在只有水平、垂直两个维度的平面空间中创作的动画,这种动画具有平面的装饰感。早期的二维动画是动画师进行手绘创作,一帧帧绘出运动过程,动画师将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背景绘制在不同的透明胶片上,然后按顺序叠放在一起进行拍摄。电脑图像技术发展起来以后,制作者可以直接在二维设计软件中将动画形象绘制在不同的“层”上,这些二维的“层”在电脑中叠加更为方便,并能满足创作者调整和修改的需要。《千与千寻》就是使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比起传统制作方法效率大大的提高。

三维动画的创作则是使用三维电脑软件,在具有水平、垂直、纵深三个维度的虚拟空间中,创建具有立体感、透视感的形象和场景。在三维电脑软件中进行动画形象的建模过程,更像是打造一件立体雕塑作品的过程。当一个三维模型创建完成之后,它就具备了各个角度和侧面的空间信息,通过摄像机的调度就可以呈现模型的各个角度和局部的细节。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模型、驴模型。

(二)二维动画的绘画性与三维动画的真实性

由于二维动画都是由动画师手绘或通过电脑绘制而成,必然会向绘画的一端更加接近。二维动画在创作中吸取了漫画、速写、等绘画艺术的特点,速写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提炼为简洁的线条,漫画用夸张、幽默、诙谐的手法来描绘生活,二维动画吸取了这些特点,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概括和提炼,并进行夸张变形处理,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和轮廓来绘制艺术形象。《千与千寻》的导演宫崎骏有其独特的画法,画面淡淡的水彩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三维动画虽然没有二维动画的绘画艺术效果,但三维技术由于其天生的仿真能力,使得三维动画的角色造型、场景空间等都能够最大限度的贴近真实。《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搭档驴、王后,做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影片不仅在视觉造型上有三维立体的仿真效果,几乎乱真的表面光泽、凹凸等质感效果。

(三)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后期特效

二维动画本身就属于特效的一部分,制作二维动画也就是进行特效的制作。二维动画中的特效是指相对特殊画面效果,有别于一般的常规角色或场景动态表现,主要分为镜头特效、角色特效、场景特效。镜头特效包括景深变化、景别转换、色调变化等。《千与千寻》中白龙呵斥着千寻,让她在天黑之前快点离开这里的镜头,体现了色调的变化。角色特效一般体现在角色的动态表现方式方面,如动态节奏的变换,运动模糊和体现速度感的辅助线条。场景特效表现为光影的变化,大规模场景动画特效,如房屋的倒塌,断裂,碰撞等,自然天气特效,风、雨、雷、电等。

三维动画的后期与二维动画的后期有相同点也存在不同点,三维动画的后期也用到AE软件,但不同的是三维动画的后期特效做的比较逼真,有如真实世界一样,其中软件Digital Fusion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它是一款基于节点的后期处理软件,与三维软件的节点有很大的相似,它的存在使三维特效做的如同现实世界一般。 《怪物史莱克》中的驴子毛发的质感、影片中的场景,真的如同现实世界一样。

三、二维动画三维动画的发展方向

目前,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既意争又相互依存,没有二维绘画造型的基础三维动画将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而没有三维技术的革新,动画产业还会停滞不前。我们应该更好地运用这两种技术,做到即不抛弃绘画基础,又要不断去钻研新的数字技术,将作品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去,制作出更加精良的优秀作品。优势互补是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的一个好的发展方向。在铺天盖地的三维动画大行其道的同时,观众,也会有想返璞归真的心理。而二维动画的手绘画的美感将观众带进另一个美妙的动画世界。所以说,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只有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才是动画界的今后发展的方向,相信在动画从业者不停的努力下,动画界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孙艳.手绘动画VS 数字动画[M].中国电视,2005.11.

[2]孙艳.卡通化“偏执狂”——浅析皮克斯三维动画电影风格[M].电影文学,2009.11.

二维动画范文2

动画的逐格拍摄及电影技术的发明都是以这一原理为指导的,从静态摄影到活动摄影的技术演进过程,就是利用视觉暂留原理来使静态影像产生运动效果的过程。但是随后的研究逐渐证明,这种静态图像的叠加并不能够直接形成运动幻觉,仅靠视觉暂留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电影中的画面运动。2电影认知学派:视知觉积极寻求含义的结果“视觉暂留”概念在电影技术和艺术领域具有最核心的地位,因为人们历来认为,电影之所以是“运动”的,正是由于利用了这种视觉暂留效应,因为事实存在的只是胶片上一幅一幅静止的画面。然而,电影认知学派对此提出了质疑,并以事实了由“视觉暂留”形成运动幻觉的错误认识。电影认知学派认为,电影中的连续运动绝不能依靠“视觉暂留”来解释,其作用只是保证画面的稳定和不闪烁,而与观众感觉到的电影运动并没有太多关系。电影本身不是用来描述某种视觉现象,不是一个被动的视觉接收器,而是一个刻画视觉经验的过程。因此更重要的是电影与观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人类视觉的“寻求含义的努力”。美国心理学家杰姆斯•J•吉布森(JamesJGibson,1904~1979)从技术问题而非艺术问题来研究视觉感知。认为视觉感知本身就是在选择,它不是在记录世界,而是在根据自己的目的寻找环境的“含义”。当代认知科学在视觉感知问题上更进一步,强调视知觉依赖于两个因素:现实的视觉刺激和过去的知识经验。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它的作用过程是人们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来理解电影叙事的“视觉推理行为”过程。这种预设的视觉推理行为就是视知觉积极寻求含义的结果。因此,导致我们看到电影中的运动影像的并非由于视觉暂留现象,而是视知觉复杂加工的结果。有关这个概念的理解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单线平涂二维动画的“运动”本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单线平涂图像动态效果的产生

(1)逐格拍摄对于动画的意义什么是逐格拍摄?逐格拍摄也称作定格摄影,《辞海》对“定格摄影”的解释是:采用机械或电子控制装置开动电影摄影机,每次只摄取一格画面的摄影方法。能使形态渐次变化的图画或静物产生栩栩如生的活动效果。动画、木偶、剪纸影片及影片中的活动字幕等,都用这种方法摄制。然而,这一解释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却没有特殊意义,因为传统的真人电影在拍摄时实际上也是逐格将影像记录在胶片上的。那么动画电影(相比较真人电影而言)逐格拍摄的特殊意义在哪里呢?真人电影创作时使用的艺术材料是现实生活,这些材料本身在时间上就具有延续性。背景与演员表演相结合,在导演的选择安排下,用摄影机对这些在时间上有延续性的动作进行连续记录,并在放映时“还原”运动。动画电影则不同,它所使用的艺术材料是静态的美术形式,比如绘画、泥偶、剪纸等。这些材料本身是空间的艺术形式,没有时间性,或者说在时间上是没有延续性。而“运动”是动画作为电影(时间+空间)的一支而存在的必要元素,因此动画创作人员必须创造出“运动”进行电影化叙事。这种创造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运动分解,用美术形态一一表现,并将这些静态的美术形态按时间顺序(不受自然规律制约)分格表现,然后再用摄影机依次记录,最后按照每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确切的说,逐格拍摄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更是一种逐格制作。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渗入到动画电影每一格的画面设计中,并在无时间延续性的材料基础上人为的赋予时间性,控制运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极自由的表现效果,这一点是真人电影所远不能及的。

(2)单线平涂图像的变化一个由轮廓线、色块所组成的单线平涂图像在进行变形或位移(或同时进行变形和位移)后形成一系列新的关联性单线平涂图像,这是对图像进行逐格拍摄并使图像最终产生动态效果的前提。而单线平涂图像的变形、位移都是针对形而做出的变化,形是由轮廓线来控制的,因此,形的变化是通过轮廓线的局部位移来完成的,我们可以说,单线平涂二维动画的“运动”条件是轮廓线的简单位移。

单线平涂图像的“运动”

(1)轮廓线的控制与形的认知在一系列动态关联性的单线平涂图像中,轮廓线依靠局部位移对呈现出运动的形同时具有控制力和破坏力。轮廓线的控制力体现在对形的本质定义不变,也就是在线的变形和位移过程中,只能发生量变,不能发生质变。我们之所以强调“一系列”的单线平涂图像,原因就在于保证产生动态的形的恒定性。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们所看到的动态则是杂乱无章的图像更迭,它可以具有抽象性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一般不会具有叙事能力。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我们就不具备对形的认知能力,我们也就无法感知画面真正运动的是什么,因为毫无逻辑性的图像叠加是无法令视知觉进行信息加工的,此时的画面是真正意义上“视觉暂留”的结果——只有“动态”而没有“运动”。我们在建立“运动”概念之前必须建立承载该“运动”的对象,也可以说,在电影艺术中“对象的运动”是一种叙事因果,在丧失了“对象”之后也就丧失了“运动”。因此,轮廓线的控制力,即对形的可认知性,是单线平涂图像“运动”的必要前提。

(2)轮廓线的破坏与形的“运动”上文讨论了轮廓线对形的控制力,但是在逐格拍摄的动画中,如果一系列单线平涂图像中的轮廓线都是保持完全一致,那么形的变化就不存在,也就无法产生图像的动态效果。反之,形之所以能够产生动态效果,根本原因是每一幅图像中的轮廓线都被不同程度的破坏了。这种破坏度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如上文所述,因这种破坏程度超越了轮廓线的控制范畴而丧失了对形的认知可能,这里不再赘述;另一种破坏虽然被控制在轮廓线控制范畴中,但是因破坏程度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我们知道在视觉暂留理论中提出的一个事实概念:当一系列轻微差别的图像在人眼前快速更迭,在图像之间的短暂间歇中,前一个图像仍然在视网膜上留存约0.1秒的时间,与下一个图像进行顺畅的融合,从而形成连续的动态效果。在电影中,通常采用每秒24格的速率来播放影片,也就是说一秒钟含有24个画面镜头,在单线平涂二维动画中就意味着24张包含分格动作的绘画。针对一个一秒钟的动作,如果我们将轮廓线的破坏程度减小,即将该动作分格得比较细致,使得24张画面每张都不同,那么每张画面在人眼中的停留速度就为1/24秒,大约0.0417秒。显然这个时间远远小于0.1秒,因此两张相连画面的图像能够因视觉暂留而进行顺畅的融合。这就是“一拍一”的制作方法,但是这样的工作量特别巨大,一部90分钟的影片,需要90x60x24=129600张绘画稿。如果我们将轮廓线的破坏程度加大,动作分格得稍微粗略些,采用12张不同的绘画对该动作进行分格,每张动作重复拍摄两次,那么每张画面在人眼中的停留时间为1/12秒,大约0.083秒,这个数值虽然接近0.1秒,但是仍然在视觉暂留的范畴内,因此,连续播放时图像的动态效果仍然是连贯的。这就是“一拍二”的制作方法,这种拍摄方法使画稿的数量减少了一半(90x60x12=64800),同时保证了画面的连续性。我们尝试将轮廓线破坏得更严重,即动作分格再粗略些,每张重复拍摄三次,也就是一秒钟的动作使用8张不同的动作分格来完成,每张画面在人眼中的停留时间就为1/8秒,大约0.125秒。这时问题出现了,这个数值超越了视觉暂留0.1秒的极限,这个动态效果在我们的视觉中会出现“抖动”或者“跳”的结果,原因就在于静止画面多出来的0.025秒无法与下一个画面进行顺畅融合,人眼能够感受到前后图像不一致的突然变化。因此,这种“一拍三”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避免使用的。(两种情况除外,一是为了追求抖动或艰涩的特殊视觉效果;二是在画面中采用模糊方法处理,避免清晰边界或者清晰色块,将模糊后的图像进行衔接,线条和色块的突然变化因此得到缓和,视觉上会有连贯的错觉。这种方法在日本商业动画中使用频繁,极大的降低了制作成本。但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快速动作镜头表现,对于节奏缓慢的镜头很难处理。)#p#分页标题#e#

上文论述了轮廓线和破坏和形的动态效果之间的关系,但是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动态效果不等于“运动”。在本文第二部分论述了电影认知学派对电影中“运动”概念形成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单线平涂二维动画中的“运动”。在观者对单线平涂图像进行认知之后,如何能进一步对其运动产生认知?其本质原因仍然是人类视知觉“寻求含义的努力”。当图像与生活经验中的客观事物相匹配之后,观者会提前预知与该事物相关联的运动方式,例如,人——双腿行走或者奔跑;鸟——展翅飞翔或者枝头休憩。如果我们不具备对这些事物的基本认知,我们无法从单线平涂的图像中判断出任何“运动”的现实意义。例如,无背景的画面中一只熊猫挥舞双臂,没有观众会理解为它在飞翔,而只会疑惑它是否在驱赶蚊虫。在这个过程中,对“运动”的理解实际上是对图像意义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在适龄0~3岁婴儿观看的《天线宝宝》中,反复出现的在成人看来枯燥无聊的几个有限动作却能够长时间吸引婴儿注意力的原因。事实上,复杂多样的超出婴儿生活经验的运动在他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最多是一种新奇的“动态”。因此,通过叠加和位移效应产生动态的形,需要通过含义的推断才能够产生图形变化以外的叙事意义,从而产生对形的“运动”的理解。

二维动画范文3

1.1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性处理手法

人类天生具备对光影的联想能力和察觉能力,这样便有了相应的心理联想的特性,能唤起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生活中,人们各种不同的情感包括愉悦、兴奋、愤怒、恐惧、惊讶、嫉妒等,都可以在光影关系中找到相应的触动点。不同的光影关系对于人们不同的情感色彩,所带来的心理暗示和感受是不尽相同的。光影在动画短片中的运用给观众带来心里的联想,可以引感体验,这也正是光影在动画短片中的艺术魅力所在。例如明亮的光线给人来带愉悦的心情,雨天会使人忧郁。逆光给人带来恐惧,顶光给人带来神圣的感觉。动画影片《秒速五厘米》中的场景中图(1),远处山脉和云朵的光影交错,两个主角的背影被围绕在这个蓝紫色基调的画面中,画面右边射入的光线映衬在麦田上,反射出暖色调的黄色光影,给观众带来一种温馨的画面感受。

1.2强调装饰性的平面化处理手法

在动画短片中,光影的存在常常可以形成富有独特效果的构图。由于光影本身没有确定的空间和轮廓这样的特性,这样对整个动画短片画面的构图就起到了十分灵活随意的作用,从而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相同。动画短片《凯尔经的秘密》中一个森林全景场景图(2),整体统一的树木排列有序,富有强烈的层次感,虚实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在这基础上,加上几缕光影可谓画龙点睛。这几道光影以斜线排列穿插在树林中,丰富了场景的画面,营造出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1.3强调氛围和基调的烘托处理手法

所谓动画短片的氛围,就是观众观看影片的镜头画面后,光影关系可以给观众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心理暗示。创作者用过具有极其表现力的光影关系来拉拢观众的心,从而吸引观众观看动画短片。可以使动画短片的镜头画面更加富有意境,突出了整个故事的主题。不同的故事运用的光影也各自不同。轻松欢快的故事可以运用鲜亮明快的光影,沉重悲伤的故事可以运用深沉凝重的光影,梦幻的童话故事则可以运用斑斓朦胧的光影。动画短片《鬼妈妈》中图(3),罗琳要通过一个隧道逃离回家的场景中,光影随着罗琳的脚步而逐步向前变化着,以蓝紫色的冷调光影营造了一种神秘的氛围和诡秘的基调。

2、二维动画短片《猫咪树》中的光影运用特色

2.1光影设计可以很好的体现场景设计的空间感

所谓“虚实相生就是在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②虚实相生的光影使得画面效果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并且突出中心,可以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让观众回味无穷。二维动画短片《猫咪树》场景之一图(4),运用了浅景深的光影效果,用雾气环绕着森林来虚化前景,阳光投在森林中,投射在小男孩身上,穿插在树木中,这样的画面就更为丰富,显得饱满富有活力。在进行动画场景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光影对于场景设计层次感的营造。一幅画面中,具有一定的透视关系后加上合理的光影关系可以使得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同时,光照所产生的阴影可以辅助场景画面的构图的不足之处,所产生的强烈明暗关系使得画面更加富有立体感。在二维动画短片《猫咪树》场景之二图(5)中,整个树林靠黑白的光影关系表现,从上往下射入顶光的光影关系,整个画面由远及近、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层次感。再加上大树的周围运用环绕的朦胧光影,使得整个场景画面达到了统一,给观众以神秘的感觉。

2.2光影设计可以很好的产生特定的情绪语言

利用光影关系去刻画角色的精神状态是很微妙的,恰当的运用可以增强角色性格的表现力,深入刻画角色心里活动的变化。二维动画短片《猫咪树》中图(6),一方面,光线从左下方向上打在小男孩脸上形成的光影,可以突出造型的塑造感,强化点、线、面的结合,使得角色造型更显得有体积感。另一方面,采用明亮的光影关系大面积的投射在小男孩的脸部,让观众感受到小男孩阳光活泼的性格。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采用夸张的光照、夸大光影的照射角度,可以使角色显得更加的生动,让角色富有人性化,以便来展示性格以及心理活动。二维动画短片《猫咪树》中图(7),小男孩作为主角,围绕他的光影不会少于两个。一是来自画面左侧柔和平铺的主光,将小男孩的斜正面照亮。二是来自画面右侧后方的辅助光,这个光很硬很冷,富有层次感和体积感。小男孩斜正面的白亮光影塑造了一个机智勇敢的性格。同时与后方的辅助光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他对下面要发生的事物感到惊讶和有些恐慌的心理活动。

2.3光影设计可以很好的体现剧情发展张力及连贯性

二维动画范文4

关键词:动画创作;FLASH;原理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动画创作,无论使用什么动画制作软件,其实原理都是相通的,怎样把动画创作的吸引人,那就需要一定的创作技巧了,今天我们主要以FLASH软件为主,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动画的创作方法。

动画的概念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人的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从概念中可以分析出,动画其实就是图画,什么样的图画呢?是连续的一系列图画,当我们把这些图画按顺序快速播放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原理,在一幅画面还没有消失前播放下一幅画面,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那么如何创作出一部动画短片呢,我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 总体设计阶段

总体设计阶段包括策划主题和确定剧本。

任何一部动画的创作,无论是30秒钟,还是30分钟的动画,都必须先要策划主题,如动画短片的视觉效果要什么样的风格,是Q版的卡通动画,还是传统的水墨动画等,需要的舞台尺寸是多少,帧频是多少,舞台场景怎样布置和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影片输出等等。这时离不开一个书面文稿—剧本。任何短片生产的第一步都是创作剧本,但动画影片的剧本与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剧本有很大不同。动画剧本是根据之前设计好的主题来设定故事情节,然后再根据故事情节的细节来设计分镜头剧本,分镜头剧本中包括整个动画所需几个场景来完成,每个场景中使用什么样的镜头设计,场景中出现的动画角色,在当前场景中的要有哪些动作、行为,整个场景历时多长时间等等。

动画剧本要求要有创意。同样的主题内容,如果剧本设计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想法很有创意,那么你的动画就成功了一半了,因为动画剧本是由视觉创作激发人们的想象,往往观看到你的动画的人会很容易记住你的动画中的与众不同,这个与众不同就是你的创意。

2 设计制作阶段

设计制作阶段主要包括角色造型的设计和动画场景的设计。

角色造型设计包括动画中主角形象设计和动作设计,配角的形象设计和动作设计,角色的设计要符合整个动画之前确定的风格,在设计角色中,要求把角色的三视图都设计出来。动画中的需要动的部分要根据运动原理来制作,在动画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如何让画动起来,如何动得合理、动得好看、动的吸引人。所以做为动画设计人员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动画的基础理论。

动画场景设计包括动画背景和前景的设计,根据剧本来设计动画背景、前景。动画场景设计中通常也要有部分独立元素,独立出来的部分可以单独做些动画效果,比如蓝天中的白云,大地中的小草等元素。完成场景设计后,还要为短片准备需要背景音乐或者音效。一部动画短片的声音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整个动画短片增强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具体创作阶段

具体创作阶段主要指着手制作动画。

制作动画的部分主要就是在动画制作软件中来完成了,在FLASH中,制作动画的步骤可以分为简单的四个步骤:新建文件制作元件编排动画保存文件。

3.1 新建文件

Flash在启动时会自动创建一个空白的影片编辑文件。在编辑时,根据动画主题和剧本来设置舞台大小和动画帧频。

3.2 制作元件

根据剧本来制作元件,元件可以是动画场景,动画角色和其它动画元素,通常场景以图形元件的方式完成,场景中需要动态呈现的部分元素也可以独立出来,做成图形元件或者影片剪辑元件,其实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在动画短片中区别并不大,有时完全可以互用。动画角色的动作通常设计成影片剪辑元件,在设计角色动作时记得要遵循运动规律来制作,例如角色的走路动画,在元件中我们只要把角色走路的几个关键状态绘制出来后,影片剪辑元件是可以循环播放动作的。有时,在有些短片中还要使用按钮元件来控制短片的播放。

动画中的各种场景、角色造型以及它们的动画过程制作成元件的优点在于可以存在库中反复使用,而且修改也十分方便。还可以在动画中套用动画,达到特殊的动画效果。

3.3 编排动画

根据分镜头剧本,将制作好的各个元件放入对应的场景中,不同对象的前后关系可以通过上下的图层关系来建立,按剧本的顺序编排动画。编排过程中要通过不断测试来观看动画效果,不符合剧本要求的还可以修改。

3.4 保存文件

确定每一个编辑操作正确无误后,应该及时保存,以避免因出现误操作、死机甚至突然断电等情况造成损失。

3.5 测试

在生成和制作特技效果时,可以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演示一下动画效果,检查动画过程中的动画和时间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改。Ctrl+Enter键查看舞台场景中目前编辑完成的动画效果,对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修改。在复杂的互动影片编辑中测试则更为重要。

3.6

将编辑完成的动画文件输出成可完整播放的影片文件或其他需要的文件格式。

其实一部动画短片的创作并不复杂,无论你使用什么动画创作软件,也无论动画是二维的还是三维的,我们基本都是按照此方法来完成的,所以今天我们以FLASH软件为例,给大家把动画制作的方法,也可以说是将制作流程简单的介绍一下,希望能够为动画初学者点亮一盏通往动画创作之路的明灯。

参考文献:

[1]洪光.FlashCS3动画制作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二维动画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二维动画艺术设计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体的表现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其中,动画已经成为最具影响力、最为大众化的媒体表现形式之一。从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到好莱坞创作的动画大片,动画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今,动画的主要制作手法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动画技术的发展。

二、 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内容

传统的动画片是利用一张张不动的、逐渐变化的连续画面,经过摄影机进行逐格拍摄或利用扫描仪扫描到电脑上以后,以每秒24帧或25帧的速度连续放映,从而使原本静止的画面在银幕上或荧屏里活动起来。而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结合二维动画艺术设计规律和艺术设计软件,利用模拟拍摄的方式完成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与传统二维动画制作方法相比,计算机技术更方便和快捷。但是,要想制作出生动的、活灵活现的、令观众满意的动画,除了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软件外,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是必不可缺的.

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物动画、动物动画、景物动画、拟人动画、文字动画、按钮动画等。利用计算机在进行二维动画设计时,必须掌握不同类型动画设计的要点和技巧。

1. 二维人物动画艺术设计

二维人物动画的艺术设计,关键是要做好人物面部表情、头发飘动和肢体等动画。在人物动画中,通常用一种称为动画式反应的极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表情。尤其是在人物角色无语言表白时,动画要想传达出所需要表达的感情,就要从其面部表情来实现。人物角色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比如说笑,有尴尬的笑、邪恶的笑、幸福的笑、忧郁的笑等。但是不管是哪种表情,无论反应程度如何,都由预备动作、反应动作及定格停顿三部分组成。

人物动画中,人物角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的效果,往往会给人以优美的韵律感。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人物头发飘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类似逐帧绘制的方法;另一种是形状变形补间方法。其中后者可以创造出奇特的效果,在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中经常用到。

人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在走路时两替向前,同时带动身躯前进,两只手交替前后摆动,使得动作得到平衡。人物走动的动画往往都是规律性循环往复的,因此没有必要把人物角色行走的整个过程都一一做出来,只需利用相关软件,做出一个循环动画,之后进行补间动画创作就可以了。

2.二维动物动画艺术设计

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很多,只有了解和掌握动物的运动规律,才能刻画出个性丰满、真实可爱的动物形象。例如,对于四肢类动物,其腿型和脚的构造对其奔跑速度有很大影响。狗、豹子、老虎奔跑的快是因为它们利用趾部站立行走,熊奔跑的慢主要是因为它是用脚板触地行走。爬行类动物在爬行过程中,四肢是按对角线方式进行交替运动的。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此类型的二维动画艺术设计时,要注意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3.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

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包括场景、环境、景观和建筑等的设计。贴切的环境设计,真实生动的光影变化,亮丽的色彩可以打动观众的心;完美的动画景物和场景可以给动画影片增添真实感和魅力。动画角色在这样的环境中表演,可与场景环境形成一个统一体。因此,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景物动画设计极为关键。在进行二维景物动画艺术设计时,设计者应努力探求影片的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形成影片造型的整体风格。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模拟摄像机的摇、拉、推、甩、跟、移等运动拍摄手法效果。

4.二维拟人动画艺术设计

动画制作中的拟人化表达方式举不胜举。创作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让动画影片中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物质活动起来,而且还可以让它们充满活力、个性鲜明,让观众感到无限的快乐和亲切。为达到这样的效果,进行拟人动画艺术创作时,要根据动画片所规定艺术风格在动作和节奏上加以夸张。另外,一些将动物拟人化的动画制作,要把人和动物的特征结合起来塑造形象,动作设计上也不必受自然现象的约束。

5.二维文字动画艺术设计

文字的动画设计在计算机二维动画艺术设计中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利用动画制作的广告语、网页中动态的文字标题、动画片中片头的字幕等都属于文字的动画。常见的文字动画效果有文字扫光、放大镜中的文字、手写字、滚动文字、淡入淡出文字等,它们的运用使得动画显得更为逼真与真实。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二维动画艺术设计,可以使得文字动画的制作变得简单、方便、快捷和更加多样化。

6.二维按钮动画艺术设计

按钮是一个元件,它包含四个动画状态,在观众和动画影片交互时使用的,它会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亲切感,使得观众与动画之间的交互十分方便与灵活。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按钮,像动态按钮 ,响铃按钮都是比较常见的按钮。在动画设计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习掌握动画制作软件技术尤为重要。我们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二维动画艺术设计的技法,还要注重提高二维动画作品的艺术品质和层次,尤其要从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中汲取精粹。国画、皮影及中国戏曲元素的成功作品,至今仍在商业热潮的动画片中独树一帜。二维动画工作者都要发扬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民族文化,不断创造出二维动画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金辅棠: 计算机动画的现状与发展[J]. 影视技术, 1995(9)

[2] 张建淳:计算机动画应用现状及前景[J]. 美术大观, 1995(2)

二维动画范文6

【关键词】皮影;元素;二维动画;制作

中图分类号:J52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90-01

一、结合带来的耳目一新

(一)造型语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在人物造型上,不仅保留了二维动画外轮廓清晰线条的制作方式,而且加入了皮影戏艺术中常用的镂空技术,使得人物在外形表现力上更加清晰,也方便对人物进行上色。加入皮影艺术的镂空技术,可以将内部约线条镂空,综合使用阴刻法和阳刻发,例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妹妹的角色,便采用了中国戏曲中旦角的发饰着装造型,使得角色更加体现出传统文化。

(二)动作表演――机械性与灵活性的结合。皮影人物在制作的时候就是拆分成一个个零部件,如:头、上身、下身、两腿、两手等,这些部件的组合主要靠关节点,所以皮影艺术家通过控制关节点控制角色的运动。采用皮影人物的接合方式,将二维动画的人物制成元件,并建立元件库,这样就可以随意拼贴各种形态。根据运动规律以及动作的技巧和趣味性,先设计动作原画草图,将绘制的原画草图扫描到电脑里,将元件按照草图进行拼贴,从而组成一套序列帧。

(三)音效对白――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当代二维动画的配乐已经十分成熟,既有各种情绪渲染的背景音乐,又有包罗万象的音效。中国二维动画应该将我们传统的民族乐器运用到二维动画中,使动画背景音乐更具民族性、地方性特征。这样才能让观众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耳目一新,同时让“中国特色化”更为深刻。例如《钟馗嫁妹》主要采用鼓和擦。

皮影戏在演唱时可采用“假声”和“捏嗓”,这也是戏曲的主要特点之一。将戏曲语言的方式运用到二维动画中可以拓展出配音的一种新模式,同时让观众熟悉中国的各种戏剧。

皮影戏在表演的时候通常使用方言来演唱。在动画片中也经常看到方言的使用,例如《钟馗嫁妹》也是采用的河北方言来演唱。由此可见,方言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增强影片的趣味性,使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使动画更具地方特色,让世界知道中国多彩的语言文化。

(四)故事来源――古老与现代的结合民风民俗。从古至今,在各类庆典或节日中我们都能看到皮影戏的踪影,可以说皮影戏的产生与人们的风俗文化活动脱不了关系。二维动画也可以做一些有关节日题材的动画,不仅能增添传统节日气氛、保护非物质文化,同时还能拓展二维动画的发展空间。皮影戏中许多剧目都来自于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是一种口头传播的故事,汇聚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力,情节夸张充满幻想。这些多样化的故事为二维动画的剧本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

二、皮影元素在当代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一)造型轮廓。在动画作品的设计中,角色形象一向简单明快,并且带有活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鲜活的形象。皮影的重要特点就是外形简洁,线条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其外形特征与动画有着相同之处。皮影是用灯光打在幕布上体现外形轮廓的,显得非常有表现力,这种夸张的特点非常适合用在动画中,以很少的造型表现出更多的形态情感等。与皮影艺术相结合的动画比以往的动画更具有特点,也更具感染力。

(二)面部表情。情感的表达,一般依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动画人物的面部表情更为重要。西府皮影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极为夸张。将这种表情元素融入动画作品中,对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等方面的表达会更加生动。

(三)动画色彩。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感受,动画设计中,人物的色彩总是从侧面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等问题。以往的动画颜色相对比较单调,而西府皮影虽然只有五种颜色,但是颜色的叠加创造除了更多的色彩。动画设计中,也可以利用皮影的这个特点,在主色上用不同的颜色叠加,以达到丰富人物色彩的目的。同时也能展现出民族艺术的特色。而二维动画制作,主要运用到的软件有Animo,Adobe Flash Professional,Adobe Photoshop,TBS(Toon Boom Studio)等。

三、传统皮影戏的文化意义给动画的启示

皮影戏是文化和道德等精神文明的传播媒介之一。皮影戏的故事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及忠孝等精神,在观看皮影戏的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达到了每个观众,潜移默化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了一定的好影响。动画也同样具有这种传达理念和精神的作用,它传承的是前人的思想和艺术,表达着某种感情与主题。在内容表现上,一把皮影可以唱尽千年兴衰,然而动画的创作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内容上也应具有时代性。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