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1

关键词:现金流量;房地产;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35-02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别于一般的生产、贸易企业,在开发项目过程中具有现金投资数额大、现金占用风险大、项目周期长、对资金规模和流动性要求高等特点,是非常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在房地产经营管理中,现金的流动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提供对流动性及经营性风险的重要预警信息。

一、现金在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流动

根据房地产开发现金流入、流出的项目,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项目立项、科研、规划设计、市政配套等环节,现金流出包括可行性研究费、工程规划费、工程设计费、勘察设计、配套设计等各项在立项阶段发生的税费,现金流入主要是股东的投入;第二阶段项目拿地、拆迁安置阶段,现金流出包括土地出让金及拿地过程发生的各项税费、房屋拆迁补偿款及各种安置、补偿、清理、补助、服务、管理等前期费用,现金流入主要来自资本市场融资;第三阶段项目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安装施工以及预售阶段,现金流出主要包括建安费用及各项施工阶段发生的建设、维护、监理、补偿、管理等费用,现金流入包括达到预售条件后的预售回款;第四阶段项目经营、物业管理阶段,现金流出主要包括营业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等各项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税费及物业管理费,现金流入主要是销售回款。

二、现金流动的预警指标

当前,对于如何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现金流指标评价体系,没有权威的共识与证实。基于学术研究界比较认可的一些指标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的特点,笔者从房地产经营、投资、融资方面归纳了以下几类:

(一)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一般情况,维持和支撑公司运营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现金是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融资类现金对公司起到了辅或补充性作用。经营性流动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是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重要标志。在分析企业未来偿债能力时,需要更多考虑经营性现金获利能力能否覆盖其融资本息偿付。

(二)获利能力分析

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股本等之间的关系,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1、每股经营现金净额均值=经营现金净流量/股数。房地产整体行业的现金趋紧,上市公司中70%的经营现金都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负值的经营现金流量更需要警惕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很可能造成企业实现销售和资金回笼的困难加大,经营风险增加,现金流量继续恶化的恶性循环。

2、盈利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国外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0%多的企业是盈利情况不错的企业,例如美国W.T.Grant公司,破产有很大因素在于其净利润中存在大量未能实现现金的收入,最终破产清算。因此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可以反映利润中为实现现金收入的情况,当然进一步分析中还要结合企业的折旧政策和存货变动情况。

(三)偿债能力分析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房地产企业资金投入数额大,杠杆效果显著,但是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很高。

1、短期融资现金保障系数=货币资金/短期及一年到期借款。短期融资现金保障系数是最直接反应企业对偿还短期负债的能力。整个行业的保障能力较低,现金对短期负债的能力面临较大考验,特别需要警惕财务风险。

2、有效负债率=(总负债-预收账款)/总资产。剔除了预收账款后的负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的真实负债。从房地产整个行业来看,有效负债率保持在50%左右,随着房地产调控的深化,预计企业的融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三、房地产企业现金管理方式

企业现金管理战略,即是将资金预算与具体项目开发进度、企业的战略规划乃至企业生命周期营运发展相结合,寻求稳健的、低成本和可持续现金流动管理模式。当然,不同企业现金管理模式也是多样化的,笔者单独提出了以下几种模式,结合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及行业市场环境,希望对现金流分析提供多方位参考。

(一)房地产企业现金资金池管理

对于房地产集团企业,为了提高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和减少闲置成本,对于旗下同区域或跨区域的项目公司的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常用的模式包括设立内部结算中心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财务公司。采用集团资金池管理模式,一方面加强了集团的预算管理,提高了闲置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关联方交易能够减少操作成本,降低融资成本。然而,由于集团资金池管理,也容易出现对项目公司顾此失彼,照顾局部忽略集体利益,更因为关联交易不符合公允、信息披露等要求,容易遭到外部监管的审查或税务局的质疑。因此,在分析房地产集团企业的现金管理模式下,建议应该从集团层面项目安排及资金统筹等方面着手;集团公司是否建立规范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若一家项目公司不能履行还款义务,集团资金池管理能否可以做到事前防范,事后完善等操作;此外,还应该防范潜在税务风险及内部操作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生命周期与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管理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2012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百强房地产企业2010年及2011年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0.9%和71.8%,有息负债率分别为48.9%和48.1%。对于这种大的房地产企业,融资比例都将近50%,更别说相对小些的房地产企业,融资需求更为尤胜,投资资金高达80%来自外部融资也不足为奇。因此,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房地产企业突破现金困局,解决流动性问题的一大法宝。

在分析房地产企业融资模式时,可以借鉴对房地产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融资渠道的组合选择。比如下面展示的是融资与生命周期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力求企业经营稳定和风险可控的现金流运作:萌芽期,现金流量表现高流出,融资渠道一般是自由资金、风险投资与股权投资组合形式,现金管理主要为资本的原始积累与投资风险相结合;成长期,现金流量以流出为主,现金流入逐渐增加,融资渠道一般来自金融机构信贷,现金管理主要为解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成熟期,现金流量以流入为主,现金流出逐渐减少,融资渠道一般可来自非银机构信贷,现金管理主要充分发挥杠杆作用和寻求新的投资;衰退期,现金维持流入,并逐步收缩投资规模或吸收实力雄厚的开发企业,现金管理以资金撤回管理或在寻找新项目投入。将现金管理、融资需求与企业生命周期相结合,更准确判断企业未来偿债能力,较全面分析企业经营发展规划和风险承受能力。

(三)房地产业务模式管理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现金投资大、项目前期大量支出、到中后期才有回报的特点,使得这种现金流的大起大落无疑给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造成了极大的风险。而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多种业态的组合、开发项目错配等方式来平衡现金流管理。比如万达为代表的“租赁并举+自营”的商业地产模式,通过销售保证短期业绩,持有部分商业收租物业增值来保证取得长期回报,赢得稳定现金流,并且项目物业综合体化的特征,以“购物中心+住宅+酒店+写字楼+公寓”等业态组合,更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代表性的还有华润“万象城”、中粮置业“大悦城”、上海亿丰“亿丰时代广场”等。

除了对物业业态的组合,还可以推动产业链的组合。房地产一般2-3年的开发周期,资金占用成本较高,通过投资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业务,使得房地产企业负值现金流的风险大大降低。2001年后,新世界业务重组:基建、物业开发都是投资回报期长、利润高、资金投入大的行业;服务管理(设施管理、交通运输及金融保险)提供了稳定利润和现金流入;收纳的港口管理及新世界百货也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

综上,关于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分析是个庞大的管理体系,肯定的是现金流在房地产乃至所有行业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对房地产行业现金流量表介绍,房地产开发现金流量流动介绍,现金流量预警指标的分析和房地产现金管理模式浅析,希望能够使读者在业务分析的过程中多一份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惠娟.浅谈现金池在房地产行业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30).

[2]祝桂芳.基于现金流量的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预警研究[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1.

[3]谢家泉.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经济,2009,(03).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2

【关键词】负债经营;经营风险;负债弊端

一、引言

资金对于企业,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般重要。离开了充足的资金供应,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良好地生存,更谈不上稳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资金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负债经营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必然选择。负债经营指企业在拥有一定股权资本的基础上,通过银行信用或商业信用的形式,有偿利用债权人或他人资金, 通过财务杠杆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达到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经营能力和竞争力。负债经营这种方式将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生产经营最需要的地方上,最大限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其充分发挥增值功能,实现“借鸡生蛋”的目的。然而,企业负债经营也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现实情况下,一些企业管理者对负债经营可能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致使这些企业负债额过高,偿债压力过重,最终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产倒闭。因此,对企业负债经营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二、X化工企业负债经营情况

1.企业简介

X化工企业是国内著名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企业,该企业主要依靠其周边地区丰富的锰矿资源,进行二氧化锰、电解金属锰、电池材料及其它能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X化工企业于2014年投资约5亿元启动了新基地建设及整体搬迁项目,目前已全部竣工投产,新基地预计实现产能3万吨/年。企业于2014年2月向X市某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发行2212.5万股,募集资金1.77亿元购买其持有的X市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涉足污水处理行业。

2.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

X化工企业负债经营导致企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或将严重影响其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在分析X化工企业负债经营潜在的风险程度时,首先要分析报表中各个项目对公司财务的影响程度,确定X化工企业数据变动较大的项目和比率。本文分别列举了X化工企业近3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简表,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确定了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重要数据相关财务比率,将变化较大的几个项目列示了出来。

(1)X化工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表现不佳,出现大幅度减少,资产总额虽有增加,但主要是负债总额大幅增长所致,企业近三年发展状态呈下降趋势,获得的利润降低,从而减小了企业的自身利润率, 甚至造成了亏损(见表2)。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逐年下降且自2013年起远低于市场资本利率,企业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极低,资产运营效益很差, 负债经营并未实现其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更多收益的目的,相反,利息费用需要用企业的利润额进行弥补,引起了财务杠杆的负效用,存在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风险(见表1)。

(2)债务的本金及利息是企业必须按时偿还的法定责任。偿还短期债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流动资产,当企业整体资产的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如果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变现偿还到期债务,企业就只能宣布破产。从表3可知,X化工企业资产负债率几年来居高不下,2014年甚至高达79.68%,严重超出行业60%(见图1)的整体水平,债务偿还压力大,保护债权人利益(清算时)的程度较低。与此同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均呈下降趋势,企业的短期变现资产和现金资产偿债能力变差,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见表2)。

(3)如表2所示,X化工企业产权比率过高,资金结构不合理,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高负债额为企业带来沉重的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结构非常不稳定。

(4)负债期限结构是指企业不同期限的结构比例,企业长短期借款应处于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之中,不合理的负债结构会给企业的财务带来风险。通常认为,短期借款风险要比长期借款的风险大。短期借款一年内需要偿还,长期借款一年以上的时间需要偿还。但从长远来看,所有的长期负债随着年份的减少都会慢慢转化为短期负债,所以如果企业原本就有当期的短期负债需要偿还,再加上在当期需转化为短期债务的长期负债,这无形中就给企业增加了大量需要偿还的债务额。而针对于那些偿债能力本来就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因此而引发的财务风险也是必然的。X化工企业的资产负债中几年来所占比例最重的就是短期负债,与此同时,2014年长期负债出现巨额增长,负债总额的大幅度增长对于X化工企业来说,很可能引发企业的财务风险。X化工企业负债结构见表3。

(5)2014年为筹集新基地建设和搬迁所需资金,X化工企业接受控股股东X市电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化集团”)拆借总额不超过4亿元。同时,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接受控股股东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拆借资金不超过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大股东如此大手笔“输血”,确实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充沛的资金流,但大股东的支撑行为往往与隧道行为并行,支撑行为的目的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指标,而隧道行为的目的是实际资源向大股东转移,虽不影响当期业绩,但对公司价值和小股东利益将造成长期损害。图2为该企业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框架图。

X化工企业因企业改制不彻底,导致长期负债经营,对主要股东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不够,从而与大股东之间产生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同业竞争等一系列问题。对其他公司的过度依赖,让企业自身陷入极大的被动地位,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遭受到极大的质疑。公司与控股公司及其相关公司的关联交易见表4。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弊端

1.负债经营可能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

对于负债经营,企业负有到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法律责任。偿还短期债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流动资产,当企业整体资产的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若企业利用负债筹集到的资金进行的投资项目未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企业整体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出现恶化,或企业短期资金运作不当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企业利润额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资产。

2.经营失败引起财务杠杆的负效用

当经营失败时,企业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利息费用需要用企业的利润额进行弥补。此时,企业获得的利润降低,最终减小企业的自身利润率,降低盈利能力,甚至造成亏损,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负债经营使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大

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固定的利息支付和到期偿还本金的要求,使企业的现金流出量加大,因此加大了财务负担。

4.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5.负债经营会减少股东的财富

股东的红利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利润。当企业的负债越来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也相应增加,这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从而减少股东财富。并且债权人放贷时会考虑企业已有负债规模的大小,并要求对可能的破产风险进行补偿,这也会减少股东的回报。

四、结论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部分甚至超过了70%的警戒线,这与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环境和历史遗留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然而,现实中许多企业并不是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而是盲目地利用负债资金扩大企业规模。因此,能否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并且消化高负债所带来的额外风险,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课题。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积极而进取的经营风格。然而,具体的负债经营比例的确定,或者说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则没有通用的模式。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发展战略、所处行业环境以及自身条件,从宏观和微观上加以考虑,最终确定最合理的负债经营比例。

参考文献:

[1]陈兆江,王珊琦.论负债经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以万科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160,163.

[2]刘玫.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国外建材科技,2006,27(02):143-145.

[3]刘爱娇.企业适度负债经营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2,(32):184-186.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3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相对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模式。笔者认为此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现将其分析如下:

一、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承担方式

从风险种类来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承担

(一) 非商业性风险:政治风险

境外直接投资,是投资者面临国内投资通常所不具有的风险,它是由投资所在东道国及相关组织在政治,社会,法律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的作为或不作为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的风险,外国一些学者将其定义为:商业风险中,政治因素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私人企业的影响。其内容包括:征收险,东道国基于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外国投资企业实行征用,没收或国有化;转移险,东道国因国际收支陷于困境,实行外汇管制,禁止或限制外国投资者成本及利润汇回本国;战争和内乱险,因东道国发生战争,内乱等,使外国投资企业资产遭受重大损失以致不能经营;迟延支付险和违约险,前者指投资者资本增加所产生的到期债权,资本债权的贷款所产生的债权,应得利润所产生的到期债权的全部或一部,因东道国停止支付的后果,以致期望权不能受到保证或完全不能收益者。后者指东道国政府违约,而投资者无法求助或无法及时求助于司法或仲裁机关,后虽有仲裁,但无法申请执行。针对非商业性风险即政治风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对此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政策与法律措施。

1从国际法的层面上看:

目前中国已经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我国于1988年4月签署并批准参加《汉城公约》(《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是该公约的创始会员国之一。于1990年2月9日签署了《解决国家与他国国民间投资争端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我国加入WTO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协议)《服务总协定》(GATS)等将使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的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 从国内法的层面上看:

(1)中国最主要的保险公司,也是最早的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1979年下半年就举办投资保险,并于1984年制定和实施了《投资保险(非商业性风险)条款》,初步形成了中国的投资非商业性风险保险制度。

(2) 对外国投资者的财产权的保护:外商来华投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并将其及时汇出境外。《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十二条外国合作者在履行法律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的义务后分得的利润、其他合法收入和合作企业终止时分得的资金,可以依法汇往国外。合作企业的外籍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合法收入,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后,可以汇往国外。

(二)商业性风险

1 亏损:

对于经营不善引起的亏损风险:当企业每一年度的利润总额小于零时为亏损。对于亏损,中外合作者通过合同来约定。在合作合同中,可规定风险承担比例按利润分配比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 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

2 违约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合作企业解散情形的第三项规定: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致使合作企业无法继续经营,合作企业在出现此情形时合作企业解散。条文表明,在第三项所列情形下,不履行合作企业合同、章程规定的义务的中外合作者一方或者数方,应当对履行合同的他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履行合同的一方或者数方有权向审查批准机关提出申请,解散合作企业。

3 出资风险

转让出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十条中外合作者的一方转让其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权利、义务的,必须经他方同意,并报审查批准机关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未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缴纳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一方,应当向已按照合作企业合同约定缴纳投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的他方承担违约责任。

(三)外方先行回收投资

实践中,由于外国合作者一般以现金和设备投资,提供全部或大部分资金,中方往往以土地使用权、劳务、厂房、可利用的设备、设施,服务作为合作条件(有的也提供一定量的资金),外方的投资占有较大的比重,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兴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采用先行回收投资这一做法,可以解决国内企业缺乏投资来源问题。合作企业先行回收投资是一种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优惠措施,它对于许多急于回收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改变了传统利润的分配方式,采取时间序列上的跳跃,实现了投资的先行回收,减轻了外国投资者风险承担的心理压力。 为使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与《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外方先行回收投资的条件以及风险承担方式:(1)中外合作者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合作期满时,合作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国合作者所有的,可以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办法。(2)合作企业的亏损未弥补前,外国合作者不得先行回收投资。(3)外国合作者在合作期限内先行回收投资的,中外合作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和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

实践中要注意的是因约定由外方先行回收,当外方回收投资完毕或接近回收投资完毕的,外方的风险已大大降低,在剩余的合作年限中,外方仍可从合作企业分配利润,企业资产实际上已归中方所有,此时,对于企业的债务风险已直接转嫁给中方,中方应加强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同时要求外方提供必要的资金担保,防止风险责任全部转嫁给中方,这一切都应在企业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合作企业包括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企业。合作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就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法律问题是组织形式和投资者的责任形式问题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符合中国法律关于法人条件的规定,经中外合作各方申请并经审批机构批准,即可成为企业法人。当某一企业取得法人资格时,必然意味着该企业有独立支配的财产,股东以投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否则即认为不具备法人资格。对于非法人企业来讲,作为投资者通常要以其他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或无限连带责任。

(一)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1.法律规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合作企业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的,为有限责任公司。除合作企业合同另有约定外,合作各方以其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为限对合作企业承担责任。合作企业以其全部资产对合作企业的债务承担责任。这里的“全部资产”就成为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承担风险责任的财产范围。这一范围应当包括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提供的合作条件,合作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合法取得的财产以及应当由合作企业行使的其他财产权利。如果合作企业出现债务时,企业的"全部资产"大于中外双方合作者的投资,则应当按照企业合同所约定的办法来承担;如果企业的"全部资产"等于企业的"全部资产",则应当一合作各方认缴的出资额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为清偿企业债务的最低界限。

2.合同约定

各方可以不以出资额为限,而在合同中约定双方的债务承担问题,通过协议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承担问题。

如果合作企业出现债务,应当先以中外合作者的投资或者提供的合作条件作为合作企业的全部财产来清偿债务。当合作企业的全部财产不足清偿企业债务时,其不足的部分,由合作各方按照企业合同约定的办法承担,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合作一方如果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大于其依照企业合同应承担的责任份额时,有权向另一方合作者请求补偿。

(二)非法人型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

非法人企业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中外双方各自提供投资或合作条件,组建了中外合作的企业实体,但该实体没有法人资格,各方对企业债务不以投资额为限承担责任,而要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但合作各方可以在合同中约定承担债务责任的比例;( 2)是中方企业吸收外方的资金,技术或实物进入该中方企业的运营过程,扩大中方企业的生产规摸和服务规模,不另外组建任何实体,外方无管理权或双方组建松散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产品销售或商业服务仍可以原中方企业名义进行,也可以合作企业名义进行,各自的责任通过合作合同加以规定。非常类似于《民法通则》规定的非法人型联营,但比非法人型联营更加灵活。

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与国外合作企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问题上的不同之处

与国外合作企业之不同

合作经营企业的法律性质:国际上通行为无法人资格的合伙。在国际间典型的合作经营应是不设立法人实体的。

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之不同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最主要的区别是,合资经营企业是股权式合营企业,各方的投资物都要折价计算投资比例;而合作经营企业是契约式合营企业,各方的投资物一般不折价计算投资比例,或者虽然折算成股权,但收益分配、风险承担、债务分担及企业终止时剩余财产的分配等,可不按投资的股权状况来决定。投资回收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也可与合资企业不同,有更大的灵活性。合资企业按注册资本的比例分配利润和承担亏损与风险,合作企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分配利润或产品以及分担风险和亏损。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是依中国法律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资本是股权结构式。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即可以是法人企业,也可以是非法人企业(根据中外合作者的具体要求)。法人企业的标志是法人的财产与投资者形成法律界限,企业的资本金额较为固定化,投资人的法律责任不是合同约定而是由法律规定,法律的强制性规范要体现在企业章程中,非法人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不能独立地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存在多个投资主体时,非法人企业往往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无论是法人企业,还是非法人企业,投资者均可对投资和合作条件以及责任承担的方式与比例做出约定。

三、我国在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风险承担问题上的立法倾向

投资者意思自治原则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条 中外合作者举办合作企业,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在合作企业合同中约定投资或者合作条件、收益或者产品的分配、风险和亏损的分担、经营管理的方式和合作企业终止时财产的归属等事项。《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二十一条中外合作者依照合作企业合同的约定,分配收益或者产品,承担风险和亏损。

公平原则

如在合作企业经营中,针对实践中外方的投资往往占有较大的比重,承担的风险相对要大一些的特定,我国政府为了鼓励外商投资兴办中外合作经营企业而在立法上将先行回收投资的权利予以外方。同时在立法上也规定在合作企业经营时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归中方所有,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

四、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风险出现后的救济问题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4

【关键词】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出入,让钢铁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不管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发经营风险的产生。钢铁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来说主要有生产活动、投资活动、产品销售活动、客户服务活动、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活动等,在钢铁企业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指的是借入资金提高之后失去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投资回报率无法满足预期目标的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当钢材销售出去之后货币资金回收时间与回收金额具有不稳定性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因为收益分配而影响到钢铁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总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展开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收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努力做到精打细算、严格考核。现阶段,在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预算松弛,这就给预算的执行者提供了一个掩饰错误的漏洞,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业绩评价的客观性产生影响,无法达成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另外,因为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处于变化之中,常常会有很多情况与问题是无法事先预料的,因此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一成不变,在工作实践之中,我们必须要随机应变,以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全面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弹性与柔性。这对于钢铁企业面对经营风险非常重要。从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来看,钢铁市场已经产能过剩,但是部分钢铁企业依旧在盲目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必然会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这样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损失,还会给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二)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必须要建立完善钢铁企业财务信息评估机制,力求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评估科学。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控制,为了让钢铁企业中的全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应该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透明,钢铁企业应该对内部财务信息评估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比如说流程优化、控制点执行、岗位责任优化、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优化等,提高企业在面临资金风险时的判断力,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同时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收账制度,钢铁企业在制定收账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催收账款,同时要和客户保持较好的业务关系。最后是一些资信较好,付款及时并且资金雄厚的客户,企业销售人员应该进行集体决策审批,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适当的延长还款期限,而一些信用评价较低的客户则应该严格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避免产生烂账坏账。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构建全面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要着力于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证企业内控制度全面有效,构建控制和化解钢铁企业经营风险的首道防线。可以通过开展月份流动性分析、资产质量以及企业负债率分析、年度分析、审计报告等措施来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二是钢铁企业应该构建动态化、实时化的生产经营预警机制,对于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要进行实时的监控。风险预警工作应该贯穿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通过企业财会数据、资金情况分析、市场分析等措施,运用比例分析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来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判定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警示;三是钢铁企业客服部门应该做好客户管理工作,第一时间跟进客户的需求变化;企业物流部门应该对原材料市场动向进行实时的观察分析;生产组织部门应该要时刻监控企业产品合格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如果发现其中存在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四)坚持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进步,现阶段很多钢铁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人治大于法制,将人情放在了企业利益上。很多钢铁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是无法做到贯彻落实,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失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让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独立,坚持授权批准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仅仅保留了董事会,其权力在于确定企业兼并和重组决策,企业的董事会仅仅拥有聘用或者解聘总经理以及企业其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控制权利;而对于钢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内部管理权力授予了企业的经理层。这就是标准的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在股份制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说都属于实质性操作层与权力层。要对钢铁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就必须要让钢铁企业内部拥有清晰的层次管理,力求做到职责分明,按章办事。

三、结语

总之,在钢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失去稳定性,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措施能够让企业充分的了解自身所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时的采取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从而确保钢铁企业能够快速的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探讨钢铁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问题及对策[J].金属世界,2013(04):19.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5

[关键词] 金属期货 保值 经营风险

一、前言

所谓期货,一般指期货合约,就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这个标的物,又叫基础资产,对期货合约所对应的现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个金融工具,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数。

目前在世界期货市场上交易的金属主要分为:(1)贵金属。主要包括黄金、白银、白金、交易的主要场所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和纽约商业交易所。(2)一般金属。包括铜、铝、铅、锌、锡、镍等,交易的主要场所在伦敦金属交易所。

目前,我国金属期货交易的场所有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和上海金属交易所。有色金属只有铜.铝、锡和锌。

回顾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88年~1993年)、清理整顿阶段(1993年年底~2000年)、规范发展阶段(2001年~2006年)、稳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从2007年开始期货市场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重要特征表现在:一是期货市场的品种日益丰富,投资者交易的范围更加广泛。二是金融机构全面进入期货市场,期货公司的金融地位日益显现。三是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正在改变,机构投资者的比重正不断增加。四是股东背景发生变化,期货公司的业务定位开始明确分化。五是期货保证金剧增,期货公司的盈利水平会极大提高。六是交易所的竞争加剧,创新发展形成主流。七是期货市场的风险监控更加严格,市场的风险控制体制更加完备。八是期货市场的监管机制朝着跨市场的监管方向推进。

二、金融危机中的金属期货业机会

1.利用时机让期市更深入服务实体经济

当前许多企业既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又面临着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政策的机遇。在挑战和机遇下,企业利用期货的空间和期货业自身发展的空间被再次拓展。让企业更多地了解期货,更好地利用期货这一工具,成为目前期货行业需要关注的重点。“每次危机中都蕴含着机遇,期货行业应抓住机遇在更好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此次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很多企业确实始料不及。”据了解,在此轮商品价格暴跌中,许多企业没能及时反应过来,合约购买的原材料价格一落千丈,“比如石油,到货之后价格就已经跌了近一半。”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价格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央出台4万亿元的财政计划后,江苏省也推出了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涉及安居、路桥、地铁等大工程,但参与其中的有关企业在受惠的同时却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原材料和汇率问题上都亟需帮助。对于期货经纪业来说,庞大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就意味着未来的商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积极的财政政策给国内期货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有助于期货业进一步开拓市场。

2、金融危机后仍需继续防范风险

我国期货业之所以在这次危机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长期以来各种规范制度建设的成果,但这并不代表着国内期货业在此次危机中没有任何纰漏,须防患于未然。

对于一些对期货不了解的投资者来说,“暴涨暴跌的高风险游戏”可能是他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对期货的第一印象。然而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如果期货仅仅等同于赌博,那么好赌的人为什么不去赌场玩简单易懂的“掷骰子”,而是来参与这个相对复杂的期货市场呢?期货并不是简单等同于高风险游戏,除了杠杆效应带来的“高风险、高收益”之外,它还有着自身特有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独一无二的套期保值功能。

三、金属期货推动了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金属期货对我国企业经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货作为套期保值工具在金融市场中正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在一些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期货已经成为投资组合和理财资产组合中不可或缺的对冲资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随着期货品种的日益丰富,期货也必将成为重要资产进入到广大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中。特别是商业流通企业的物资采购中。

随着我国金融期货品种的逐步推出,它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企业生产经营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针对不同风险,就有不同的避险需求,需求不同,动机就不同,因而操作方式就不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会有不同的影响。概括起来,期货的动机及其财务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保险,也就是对商品或资产的不利价格波动风险进行转嫁规避,包括商品价格、利率、汇率的不利波动等。价格保险是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最主要动机。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既可以锁定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也可以防止不利价格波动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从多方面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通过套期保值规避不利价格波动的主要形式是在期货市场进行点价,通过期货头寸的盈利来弥补现货市场的损失。套期保值的意义在于通过期货头寸的盈利弥补现货头寸的损失,套期保值是锁定利润的好办法,而不是用来赚钱的工具。

(1)市场的规范性和高流动性,为企业购销商品提供了可靠的交流平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通过期货市场来购买原材料的。通过交割了结保值头寸,企业只需在最后交易日时筹足购货资金即可,之前的大部分时间,有少量保证金满足头寸需求即可,其余的大笔资金可自由用于其他投资。

(2)尽管引起价格波动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对企业而言,风险的源头是价格波动,这是所有企业在市场化经营中碰到的共性风险,都需要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但具体到不同企业,其面临的价格波动风险又有其特性,需要采取不同的套期保值策略。例如,对于上游敞口的企业,其要回避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在期货市场应进行买入套期保值;对于下游敞口企业,如何回避产品价格下跌导致的利润下降则是企业套保的目的,因此应进行卖出套期保值。

首先,套期保值能够较好地规避市场价格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改善企业的盈利能力。

从最简单的商品市场套期保值业务来说,套期保值可以锁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或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或提高了投资收益。近年原油价格暴涨导致航空公司生产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但多年来坚持参与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利润稳步上升。西南航空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保证了生产经营利润,套期保值收益在税前收益中的占比逐年增加,有效规避了现货市场燃料油价格暴涨的不利影响。

第二,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控制产品成本,提高资本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库存就是资金,如何有效控制或利用这笔资金,是对财务经理的一个考验。控制库存成本的有效工具,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库存价值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采购或销售商品时有更灵活的定价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库存数量,甚至实现无存货经营,大大降低企业投放于库存管理上的成本。

第三,可以对冲平仓,也可以交割了结,通过交割方式获得标的商品,企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库存成本,而且不用担心对方的违约风险。对于原材料生产商来说,注册仓单可以作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也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交割实现销售目标,一举两得。

第四,现金流量是近年来公司理财中愈加强调的概念,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期货合约的高流动性可以有效规避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可以有效规避交易对方违约的信用风险。现金流量保值战略考虑了公司的投资机会以及从外部筹集资金的能力,确保企业有能力满足在成长与财富分配中的现金流量约束,起到了规避现金流量波动性造成的投融资风险,增加公司价值的作用。

使企业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合约关系,这种关系在生产性企业中普遍存在,目前很多企业通过期货市场交割完成购销活动,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合约关系。这种长期合约关系的存在使企业节约了相当的交易成本,通过期货市场交割买卖商品也降低了企业之间的违约风险。一方面增强了企业市场定价的灵活性,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生产经营中的断货或滞销风险,从而提高了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1]期权、期货和特种衍生证券――财务与金融教材译 作者:布里斯等 著,史树中等 译

[2] 段文斌 王化栋:现代期货市场学(第三版)

[3] 李国华:期货市场简明教程

企业经营风险分析范文6

一、财务报表指标体系及其分析的方法

财务报表一是数字多,二是概念多。我们要想从中了解到什么,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纷繁复杂。企业管理者或者一般管理人员,尤其是非财务专业的工作人员有时候看起来,毫无头绪。报表不是空的,报表与企业的活动密切相关。

1.财务指标体系

每个指标都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所有的财务指标,构成了一个归集,也成为财务指标体系,这个体系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财务指标体系不是一直不变的,其一般分为几类,共计20多个指标。当然,企业可以自己设计自己需要的体系,自己能看懂能适应管理的指标体系。

2.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由资本与资产结构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组成。

(1)资本与资产结构分析

资本结构反映企业的资本情况,有多少资本,每个有多少比例。这个最主要的就是管理问题,重大问题的决策权问题。企业的资本情况和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全面,有没有漏洞都能看出来,企业资本大,合理了,抗风险能力就强。企业资本不健全,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就弱,有时候会难以承担不一样的风险。

(2)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其实质是资产运用并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我们知道,企业取得的资本,是以不同的形态体现在各类资产上的。营运能力主要是增值,资产结构有比例关系,同类的结构,也必须有个恰当的资金比例、资金分配,这样企业才能合理合情完善地使用资金,产生恰当的收益。

(3)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

债务是每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是必需的。因为资金有机会成本,在资金的不同时期,机会成本也不一样。企业资金不足,必须贷款、融资等,产生企业的债务。有时候,这种分析偿还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就会发现风险,发现是否合理的决策。有的导致风险和生存,有的是做出合理判断,是否决策贷款。债务人可以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的大小,进而为下步资金安排或资金筹措做出决策。

(4)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要生存,必须盈利,这种能力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必须产物,是企业的目标。我们对企业分析、对企业判断,看企业是否成功,最直接的就是盈利能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多大多小分析,有时候还是在一个区间,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内的分析,看看这个时期盈利能力是否持续。

(5)企业发展的能力分析

企业要生存,就必须发展,发展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企业未来获得利润的基础保障。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发展能力,是企业的命脉,企业是否长久地存在,是昙花一现还是百年老店,靠的都是发展的能力,不仅是现实投资者关心的重点,也是潜在投资者和企业员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企业销售增长能力、资产增长能力和资本扩张能力的计算分析,可以衡量和评价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

(6)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就有现金的流入和现金的流出。现金流量分析可以从3个方面来看:能流入的现金有多少,能流出的现金有多少,还有它们的差值即现金净流量。了解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主要来源、现金流出的主要去向、现金净增减的变化和现金紧缺状况,评价企业的经营质量,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变动趋势,衡量企业未来时期的偿债能力,防范和化解由负债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3.财务报表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指标体系分析,方法很多,如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比率分析是利用财务经济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算财务比率来分析、剖析、评价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一种方法。①财务比率分析的几个方面:盈利能力、资产使用效率、增长能力、资产流动性、负债能力、价值创造。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如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等;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如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②比较分析的几个方面:历史比较、行业比较、先进比较。③结构分析的几个方面:收入结构、成本结构。④因素分析的几个方面:盈利能力的分解、风险的分解、自我可持续增长能力的分解、成长性的分析。

二、怎么从财务报表分析看风险

企业总是在不同的风险环境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经营企业就离不开风险。风险是影响企业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风险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是通过风险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和风险对折现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起作用的。企业的总风险怎么计算,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总风险就是它们的乘积。

1.经营风险,用经营杠杆量化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这种风险是企业固有的,任何企业都必须承受这种风险。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看,产品的市场关系到很多方面,销售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引起企业的收益。市场供求关系的其他因素还有政治政策、经济政策、国家的宏观政策、新的对手、新的产品等等。有时候,劳动力、原材料的变化,也会引起企业的供求变化。从企业内部的条件来看,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开发能力、决策正确与否、生产设备是否先进均会影响到企业的收入和费用,进而引起企业息税前收益的变化。经营风险是企业客观存在的风险,分析者有必要揭示这种风险并将它定量化,以利于判断企业价值。在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诸因素中,固定成本比重的影响很重要。固定成本比重越大,息税前收益受销售变化影响的幅度就越大,即经营风险越大。经营风险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来加以表示。对经营杠杆的计量最常用的指标是经营杠杆系数或经营杠杆度。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在固定成本总额不变的前提下,产销量越大,经营杠杆系数就越小,经营风险也就相应越低;反之,产销量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

2.财务风险,用财务杠杆量化分析

财务风险又称为筹资风险或举债风险,是指由于筹集负债资金引起股东权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从负债筹资引起的股东权益的可变性来看,负债资金成本是固定的,当资产息税前收益率高于负债资金成本率时,负债资金所创造的一部分收益归股权资金所有,因此,负债资金占总资金的来源比重越大,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反之,当资产息税前收益率低于负债资金成本率时,必须利用一部分股权资金创造的利润去支付负债利息。因此,负债资金占总资金的来源比重越大,净资产的收益率就越低。从负债筹资引起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来看,这种不确定性主要由借入资金必须偿付本金和利息所引起,企业借入的资金越多,固定的利息支出就越多,企业丧失现金支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在企业资产息税前收益率低于负债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用股权资金创造的部分利润去支付负债利息,如果出现亏损,还要偿付全部负债的本息。所以,只要企业存在负债,就存在财务风险。息税前利润率的增长会带来资本利润率的成倍增长。息税前利润率增长引起资本利润率增长的幅度越大,财务杠杆效用就越强。为取得财务杠杆利益,如果企业加大举债比重,其财务杠杆系数也会相应提高,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引起财务风险相应增大。所以说,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产生好的效果,也可能产生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