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有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果还有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果还有梦范文1

拍梦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的功能很多,不但能拍,能录,能放,还有很多智能化的功能呢! ‘

人们做的梦有的是愉快的,有的是恐怖的,如果想留住它,那么就用拍梦机,拍梦机可以做到。它能把主人的梦如实的记录下来,想什么时候看都可以。可能恐怖的梦人们不想在看到,那么通过设定,拍梦机遇到此类的梦就会自动记录下来。

拍梦机不但能拍自己主人做的梦,还能把别人的梦记录下来。

如果主人不存留录下的梦,可以按下删除键删掉。

拍梦机还可以自动辨别“好人”“坏人”,假如有不怀好意的人想偷看别人做的梦,

拍梦机就会自动失灵,还会悄悄拍下偷看者的行为供主人查看。

如果还有梦范文2

其实,做梦并能回忆梦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标,也不能说做了梦就表示不曾睡好。梦其实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忆,或有没有梦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四五回梦。说整夜做梦是夸张,说没有做梦也不现实。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做梦这一现象。

有关研究表明,做梦其实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第一,解除疲劳,休整身体。

体力和脑力活动需要的葡萄糖很多,如果从血液供给的葡萄糖还满足不了需要,就会动用身体的储备。动用身体储备的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一种乳酸。这种乳酸积累多了,就会产生疲劳感。睡眠可以有效地解除这种疲劳。

人在睡眠的时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合成新的蛋白质。人体所需要的新蛋白质,多半是在睡觉的时候合成。所以,睡眠是解除疲劳与休整身体必不可少的过程。

梦是人睡眠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做梦说明人已经进入睡眠状态,身体已经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休整。

第二,整理信息,带来顿悟。

人们白天要经历很多事情,大脑要时时记录、时时监控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只要眼睛一扫,所有的刺激都会跑到大脑里面去,而且信息量特别大。睡眠的时候,人的大脑就会回放,一边回放,一边整理,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分别把信息放到不同功能的大脑回路里边。

另外,大脑在夜间还有顿悟的功能。据说,西方发生了一个奇案,侦探百思不得其解,想不出这个案子是怎么发生的,结果他晚间做梦,梦出来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他按照梦中的提示,破了这个案子。

像这个侦探一样,在梦中顿悟的例子还有不少。

第三,调节心理。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前一天晚上做了好梦,第二天会感到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但如果做了噩梦,第二天就会觉得没有睡好,甚至心情焦虑、烦躁,爱发脾气,做事静不下心来。可见,做梦与心态有很大的关联。

从心理学角度看,梦的意义就在于欲望的满足。不管是高尚的人,还是卑微的人,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收藏了太多能够说出口和不能说出口的欲望。这些几乎无穷无尽的欲望中,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及时得到满足或根本不能得到满足。现实生活中未能或不能获得满足的欲望,却可以在梦中实现,于是,人们从梦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调节心理平衡。

可见,如果没有梦,大大小小的欲望就会让很多人无法安睡。

如果还有梦范文3

2、中文歌词:

收集仅有的梦

去探讨搜寻的东西

ONE PIECE

指南针停滞在原位

迎着烈日掌舵前行

骄傲的琢磨着宝藏的地图

确实不再是传说

个人的雾

乘载着谁的旋律

如果想象得到的话就再好不过了!

收集仅有的梦去探讨搜寻的东西?

口袋里的硬币,还有

You wanna be my Friend?

We are, We are on the cruise!We are!

始终相信能经得起任何考验

一直并肩领导

如果这次相会,一定会秉烛夜谈

相会后的事情和将来的事情

无论何时,何人遇到困境

都是倾诉的好时机

自我意识过甚!

甩掉漆黑的夜!

然而对于宝箱的兴趣还不大

口袋里的硬币,还有

You wanna be my Friend?

We are, We are on thecruise!We are!

收集仅有的梦

去探讨搜寻的东西

口袋里的硬币,还有

You wanna be my Friend?

We are,We are on the cruise!We are!

如果还有梦范文4

来访者我最近总做了一个梦,有一个星期左右,我站在个无边无际的田野里,是一片平地,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像一片刚开垦的土地。我自己站在那里,有一点点害怕,看不到边际。我拼命跑,但是跑不出来。我平时做梦很少有害怕的感觉,但是我看不到人,也看不到边,觉得很害怕。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解析:首先是一个惧梦,这是显意。你一个人站在空旷当中,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我们首先界定是什么梦,这不是正梦、喜梦,是担心、焦虑的梦。显意看得很清楚的。用精神分析的方面梦有象征意义,这个梦是你生活的投射,是潜意识的释放。在你的生活当中有什么事情发生让你感到压力

岳博士:那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呢?

来访者:工作各方面的压力很大。

从梦表现,梦是孤独的,压力大,还是什么?梦是有象征意义的,做梦肯定有隐意。到底是工作上的压力,还是做事很孤独,大家不理解,或者是婚姻、友谊的状态使你感到被遗弃、被否定?白天是不安全的,感到气馁、无助,是一种焦虑、孤独的感觉。

来访者最近工作压力大,自己又在创业,我想是害怕的梦。我想知道我害怕什么7

岳博士释梦需要互动。你创业遇到压力,情感也遇到挫折,是人生某种低谷状态。这里有焦虑,现在想问你一个问题,人有各种各样焦虑,你为什么梦到荒郊野岭?

来访者:我也不知道。

岳博士:显意很明显。害怕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表现,可以是黑房子,可以是森林里面……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不是有空旷的体验?

来访者:我家里是乡下,家的后面有一个空地,但是没有那么大,梦中看不到边际。

岳博士在你家后院有没有迷路过,或者碰到让你紧张、焦虑的事情?

来访者很小的时候发生过一次。那时候上小学三年级,晚上自己一个人走那条路,本来只要十几分钟,后来走了二三个小时。山上有很多坟,还有鬼火。还有一个梦,我也希望能够解释下。有的人是不是潜意识特别强?我以前特别明显,现在年纪大了,做了什么梦就会发生什么事。我梦见亲人病了,结果打电话回家亲人确实在医院。有时候,做梦逛商场看到一些东西,白天去商场的时候确实看到这些东西。

第一次梦到在荒郊野岭跑,在以前的记忆中被忽略了,我觉得是对你小学经历的重新体验。这段经历被放在一个大的仓库当中,但是并没有被遗忘,当你遇到同样的经历以后,记忆会被重新找回来。这段经历有自我强化性。当你不断焦虑、紧张的时候,还会不断出现同样的场景,它会循环出现。

[点评]

如果还有梦范文5

你在哪里

我到处寻找

却不曾见到你的身影

梦的女孩

你是否还在?

请不要忘记

还有一个女孩的梦

未曾实现

梦的女孩

你是否愿意

捡起丢在路边的女孩

如果可以

请将她的梦实现

梦的女孩

你能否左转

旁边角落里有一个女孩

在期待你的到来

梦的女孩

请赶快

如果还有梦范文6

导演/编剧:Christopher Nolan

主演:Leonardo DiCaprio/Joseph Cordon-Levitt/Ellen Page/Tom Hardy/渡边谦/Manon Cotillard/Cillian Murphy/Michael Caine

官方网站:省略

又名:奠基/潜行凶间/心灵犯案

IMDb评分:9.1/10

Cobb(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与同伴在一次针对日本能源大亨Saito(渡边谦饰)的盗梦行动中失败,反被Saito利用。Saito威逼利诱因遭通缉而流亡海外的Cobb帮他拆分竞争对手的公司,采取极端措施在其唯一继承人Fisher(希瑞安・墨菲饰)的深层潜意识中种下放弃家族公司、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重返美国,Cobb求助于岳父Miles(迈克尔・凯恩饰),吸收了年轻的梦境设计师Ariadne(艾伦・佩基饰)等人加入行动。在一层层递进的梦境中,Cobb不仅要对付Fisher潜意识的本能反抗,还必须直面已逝妻子Mal(玛丽昂・歌迪亚饰)的破坏,实际情况远比预想危险得多……

《盗梦空间》的难懂,并不是因为导演的叙事方法,电影基本是直叙,因果关系也很直白。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从开始到Cobb及其同伴从高速列车上逃跑。主要讲Cobb在梦中盗取Saito想法的行动。这一段描述了两个问题:存在梦中梦结构;你可以利用梦中梦窃取一个人的想法。后面这个问题又带来一个新问题:如果存在着梦中梦,又如何知道醒来时是回到了现实中,而不是掉入另一个梦呢?

第二段是Saito请Cobb团队帮忙植梦改变Fisher的想法。其中重要的是通过Cobb及其团队向新人Ariadne展示了如何造梦、验梦。以及盗梦的原理。第三段的潜入梦的部分是故事的。

在结局时,Cobb最终醒没醒,似乎变得比任务更加重要。导演是在证明什么呢?如果观众都觉得说不清是梦还是醒,实际上导演已经证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点:存在着不可知性。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与《盗梦空间》的关系

在数学上有着三个重要的思想:

非欧几何和分形几何

公理体系

不可知论

我们可以以此来对《盗梦空间》进行一个数学角度的考察。

非欧式空间的迷宫

在第二段故事中,最令观众惊叹和称奇的部分就是Cobb向Ariadne演示迷宫的部分。在这里一共出现了3个迷宫。

Cobb的助手Arthur向Ariadne演示了一个无限的楼梯。Ariadne走了4段,一直感觉向上,实际上走了一个死圈,这其实便是画家埃舍尔(Escher)著名的旋转楼梯,它指出了梦中悖论(Paradox)的存在。在面试的时候,Cobb让Ariadne画迷宫以测其智商,她画的第3个迷宫困住了Cobb,这个迷宫是圆圈套来套去,也类似于一条著名的环形蛇迷宫。

Arthur的楼梯和Ariadne画的迷宫,并不复杂,但它们却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用数学上的语言来说,真实的世界是欧式空间(Euclidean Space,欧几里得空间),而梦中的迷宫则是建立在非欧式空间(Non-Euclidean space,非欧几里得空间)之中的。

而后Cobb教授Ariadne时,把世界折成了一个盒子状的结构。大地变成了盒子的内表面,天空位于盒子的中心,世界变得像万花筒一样颠来倒去,同样是一种非欧氏空间。

什么是非欧式空间?

如果我们为每一个空间都设置坐标系的话,欧氏空间的坐标系是直线,而非欧空间的坐标系会弯曲成一个圆圈。在一维上,欧式空间是直线,非欧空间可以是圆圈。在二维度上,欧式空间是平面,非欧式空间则可以有多种。

Cobb所展示的盒子世界,其实就是球形的非欧空间。如果我们要构造一个Ariadne所走的埃舍尔楼梯,在那个空间的高度方向一定是弯曲成了一个圆。这样楼梯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具同一高度,所以才能联接上。在这个空间中,依然有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但意义已不同。向上和向下不代表高度的增减,而是指从两个不同的方向画圈。

好比从一个方向上看,向上走是顺时针,向下走是逆时针。所以当你向上走和向下走时,一直都在不断重复。生活中这样的楼梯是没有的,但时钟等许多事物的工作方式却具有这样的性质。

怎样把敌人永远困在梦中

非欧式空间中的异常,为何会让人很难觉察呢?

这些非欧空间被称为流形(manifold),流形同欧氏空间相比是局部相似,全局不同。如果从欧氏空间中取出一部分,再从非欧氏流形中取出一部分来,这两者会非常相似。例如一维的欧氏空间是直线,非欧氏空间是圆。如果线段比较短,或是圆的半径比较大的话,这两者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如果只走一段楼梯,或是只是生活在盒子世界中的一个小部分,没人能发现问题。

全局性质有时被说成“拓扑”性质。可以把拓扑理解成一种联接。比如两个人从直线上的一点出发,各自朝一个方向走,永远不会碰头,但如果他们来到一个圆上,这样走肯定最终会碰面的。

在电影的迷宫设计中,造梦师如果想把一个人困住,就要给他一种无限的错觉。把被骗的人想成是一只小虫子,在二维世界里,如果是欧式空间,就是一个平面,你只能设计一个很大的圆,但小虫总有一天会还是跑出去。但如果这是一个非欧式空间,如球面,小虫怎么都跑不出去,这样,造梦者就可以将敌人永远困在自己设计的梦中。

非欧式空闻的历史

最开始思考非欧式空间的是德国数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当他发现在地面看的直线在塔楼上看不是直的,便开始追问究竟何为弯,何为直?由此,他给出了几何概念的解析定义,创立了微分几何。

而《盗梦空间》故事中迷宫的思想,则更多来源于高斯的学生黎曼(Georg Friedrich Riemann,1826~1866)。黎曼问了一系列更大胆的问题:空间如果是弯曲的会怎样?(读者可以想象一个坐标系是弯的。)如果坐标系是弯的,那长度、角度还有什么意义吗?在黎曼的时代,许多人认为这已不是数学,而是哲学。

黎曼为角度和弧度给出了一个新的定义,今天称黎曼度量,并给出了黎曼度量在不同空间中换算的规则。黎曼流形(manifold)便用来指称这种弯曲的空间。而且黎曼也思考过真实的宇宙是否是一个欧氏空间。他的观点我们不知道,因为我们只能看到宇宙的一部分。

在此后的100多年中,几乎无人正确理解黎曼的贡献。但这一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包括广义相对论在内的一系列伟大理论的

诞生。

何为真实?何为公理?

在《盗梦空间》中,Cobb一直在问:究竟什么是真实?标准是什么?

在数学上,人们考虑过类似的问题,即一个命题是否是正确的。并产生了一个很有启发的观点,即公理体系的观点。一套逻辑系统建立在几条公理之上,其他的规律可通过公理的推导得出。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公理体系。

当我们说一个定理是正确的时候,实际上是不严格的说法。更准确的说法应是一个定理可由公理推导出来。只有当你接受公理的假设时,定理才是真的。

问题在于公理本身常常也只是假设,真假是不可证明的。例如,非欧式空间与欧式空间之间一个最大的区别,在于平行公理:经过一条直线之外的点,有几条直线和已知的直线平行?如果假设只有一条的话,那就是平面几何,这时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度。如果一条也没有,便是球面几何,这时三角形内角合大于180度。在不同的假设中,几何规则完全不同。

通常我们对空间的逻辑认知和思考都基于欧氏空间,这些逻辑都是在假定空间没有弯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而在一个弯曲的空间中,如果还是用欧氏空间的逻辑进行思考,必定会推出不同的结果,产生悖论。

建立在“陀螺公理”之上

我们再回到电影,Cobb判断是梦是醒从来不用逻辑思考,只用陀螺验证。因为一些事可以从“在梦中”这一假设推导,也可以从“在现实中”这一假设推导。在两种假设前提下,用不同的逻辑可能推导出同样的结果。

“陀螺倒就是现实中,否则就是在梦中”是作为验梦的陀螺公理。Cobb只靠这一条分辨现实和梦境,不用逻辑推理。可以说Cobb对一切对梦和现实的分判,都是建立在陀螺公理之上的。

许多人会奇怪“陀螺公理”中。为何梦中的陀螺会转个不停。已有许多解答,非欧式空间可以给出一种可能的解答,弯曲的空间会产生几何上的逻辑悖论,同样会产生物理上的逻辑悖论。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在埃舍尔设计的楼梯上,当一个人向下走时,实际上就是在跑圈。同样的道理,如果你抛出一个物体,它会向下运动,实际上它也是在跑圈。

分形几何的迷宫

Cobb设计的迷宫,核心思想就是将敌人困在一个圈中。但故事的复杂性还远超于此。Ariadne展示了一种不同于Cobb设想的迷宫结构,那就是镜子中产生无穷多的人像。

Ariadne把Cobb带到一个地方,关上门,弄出两面镜子,两面镜子之中出现了数不清的人像。因为镜子可以在镜子中成像,于是就有了镜中镜中镜中镜……随着镜子层数的加深,镜中像会越来越小。但即使是极小的一个像,经过放大,里面还是有镜中镜中镜中镜……这便是几何上被称为分形(fractal)的结构。我们可以将镜中镜看成《盗梦空间》故事结构的一种比喻。因为镜中可以有镜,所以就有镜中镜中镜中镜……同样,因为梦中会产生梦,所以有梦中梦中梦中梦……

最早的分形结构却不是来源于几何,而是来源于对递推规则的研究,具体说是微分方程的研究。分形结构是微分方程中chaos现象的一种,最早认识到chaos的人是法国数学家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 é,1854―1912)。

打开不可知论的魔盒

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人的思想描述成一种几何结构。迷宫般的逻辑结构是存在的,它会导致“不可知性”。埃舍尔楼梯对应着逻辑上的循环悖论,最典型的便是“鸡生蛋,蛋生鸡”的例子,它们分开来看都是正确的,但是放在一起,便出现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分形结构对应着无穷的递归的逻辑。物理学上的观点“基本粒子可以再分”正是如此,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分解成电子、质子和中子,现代物理学在进一步分解电子、质子和中子。但每得到一种基本的粒子,就要将其分解成更基本的粒子,这种逻辑就决定了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是找不到的。

梦中梦也是这样一种分形似的逻辑,而电影的开篇和片尾,Cobb和Saito出现在同样的场景中,构成了一个循环,到这里,《盗梦空间》已经打开了不可知论的魔盒。

在哲学上“不可知论”是非常久远的。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巨匠们都有“不可知”的想法,这或许是为何一些绝顶聪明的家伙最后神经不正常的原因。例如牛顿在提出三大运动定律之后,跑去研究上帝。个中原因在于在牛顿的体系中有两个不可知的问题,一是第一推动力,二是如果万有引力存在,星星为什么没有掉下来。这是牛顿无法用他的三定律解答的。

爱因斯坦完全超越了牛顿诠释的经典力学世界,但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知道的很多,我不知道的更多。”而一个爱因斯坦的体系中“不可知”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宇宙没有整个被黑洞吸进去。

用“不可知论”的观点来看故事结局

在《盗梦空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整理出这样几个命题:

当进入一个梦的时候,究竟是谁的梦无法验证。

人在梦中也可以说谎。比如第一层梦中的火车,开始观众以为是Fisher的,后来通过Anadne的对话我们知道是Cobb造的。

如果不用陀螺进行验证,从一层梦中醒过来,可能是回到现实,也可能是在一个更大的梦里。

那么让我们从这几个命题出发,来推导一下《盗梦空间》的各种结局。

故事的情节线条

按多数观众的理解,故事是这样的。

A:Saito被Cobb盗梦,梦有二层。

B:Cobb被通缉,不能回家看孩子

c:Saito请Cobb植梦Fisher,如果Cobb成功,Saito可以帮Cobb回家。(只有在A、嗔实的情况下,C2能成立。)

D:Cobb请帮手帮忙盗梦。

E:众人植梦,在飞机上遇到Fisher。

F:梦一共有四层,我们记为F1,F2,F3,F4。

G:Cobb最后救出Saito,但无法确证任务有否成功。

H:Cobb回到家中。同样无法在电影中确证。

所以故事情节线条是:(A、B)CDEF1F2F3F4GH。

无数种可能的结局解释

在分析情节时,一个基本技巧是如果有一步不确定,情节就会出现真假两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用一个新逻辑换掉以前的逻辑,这样我们得到另一个故事。二是将基本假设,同样会得到一个新故事。

许多观众质疑为什么F3中Fisher死了掉入F4的梦中,而Saito掉入了limbo,一种理解是植梦行动没有真实发生,只是Cobb的一个梦。

如果我们的一个逻辑是将除了B、H之外的部分,都看成是梦,便可以理解这个故事:Cobb想回家了,在飞回家的路上做了一个大梦,A、B、c、D、E、F、G都只是梦中情节。最后他醒了,见到了自己的孩子。

现在让我们来考虑另外的一种结局。G是没有确证,那么存在着另一种可能。如

果G中任务没成功,Cobb拯救Saito失败,则G实际上是Cobb的一个梦。这样的话H不成立,Cobb的回家依然是梦。但还有可能,如G中任务成功了。Saito成功获救,但是Cobb自己未能逃出梦境,还是没能成功回家。

一部分观众怀疑Fisher有没有真上当,在梦中,Fisher似乎相信父亲。但我们没看见Fihser醒过来,也不知道他是否分解了公司。而在F2中Fisher就有所警觉,知道自己是在梦中,想要在梦中自杀醒过来。于是在F3就有另外一种可能:Fisher没有上当,他是为了逃脱假装出来的。

转回到F3中Fisher掉入F4,Saico掉入了limbo,还有一种解释是F4的梦是盗取Cobb想法的一个圈套,原因是Ariadne想知口道Mal究竟是怎么死的。于是叉一个故事的解释出现了。

实际上,因为分形的故事逻辑结构,可能存在着更多的,甚至数不清的结局。除结局之外“不可知”

在片末,我们知道,是Cobb害死了Mal,方法则是他在Mal的头脑中植入了想法。这时,在片中反复强调想法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又发现了第三个分形的逻辑结构――想法可以诱导想法。

如果一个人的想法是可以植入的,并且可以诱导一个人产生新的想法,那么我们的想法是自己的,是被植入的,还是被其他植入的想法所诱导的呢?

Cobb是最理解这一点的人,而且他也知道“想法”的杀伤力。因为他想知道是否能把想法植入别人的脑子中,而让他们锴认为是自己的想法而浑然不觉,所以他拿妻子做了一个实验。而他植入的想法就是“让一个人把现实当成梦,而把梦当成现实”。

令Cobb纠结的不只是对妻子的感情,还有对想法本身的恐惧。因为这个想法的力量如此之大,别人也可以用其杀死Cobb,而他对此却无能为力,何况他自己也不能断定自己的想法就是真实的,而非被植入的。

这个问题实际上正是一个在逻辑上找不到答案,“不可知”的问题。

映射着我们的现实

导演成功地用构造法证明了一个可悲的不可知论:“虽然想法对一个人重要,换掉一个人的想法就跟杀了一个人似的,但一个人的想法究竟是他自己的,还是被别人植入的,他可能永远不知道。”

在我们身边,无数的媒体、广告、电影、文学都是在编写故事,改变受众的想法,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造一个梦,然后在梦中改变人的想法。片名“Inception”直译为“开端”,也可理解为导演启发观众,质疑所有想法的缘由。

这样的思考是极有意义的,最伟大的创造都来源于对公理的质疑和挑战。《盗梦空间》在电影史上是一部具有突破性质的作品,它重新定义了电影表达能力的疆界,展现了复杂逻辑的魅力。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曾这样赞美数学:“数学不仅拥有真,而且拥有非凡的美,一种像雕像那样冷峻而严厉的美,一种不为我们软弱天性所动的美,一种不具备绘画或是音乐那种富丽堂皇的装饰的美。然而又是极其纯净的美,是唯有最伟大的艺术才具有的严格的完美。”

《盗梦空间》向我们展示的,正是这样的美。

与《盗梦空间》类似的高智商电影

除了高智商犯罪的警匪片、高智商吓人的恐怖片,还有这样一类“高智商世界观电影”,它们不站在“与人斗智”的通常角度,而是用严谨的逻辑作为支柱,展现人类认知的复杂与深奥,从某种程度上,它们也可以视为极佳的哲学片,但它们各自是如此独特,以至于统归于一类都有些勉强。可以肯定的是,和吃着爆米花看的片子不同,它们玄机深藏,都会让你的大脑急速运转、发热甚至宕机!

2008年

《纽约喻法》Synecdoche,New York

一个戏剧家在生命末期要打造一部惊天动地的戏剧来实现自己,但手笔太大了,要在剧院中真实地重建一个纽约城。如果人全无死亡或衰老,你会不会对过去还感到遗憾呢?这是一部颠覆庸常世界观的杰作。

2007年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The Man from Earth

有一个活了1.4万年的人向你侃侃而谈人类的全部历史,而且你发现人类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转折都与他有关,你向他提问质疑,却毫无能力将他驳倒,你会认为他是在欺骗你吗?这是一部完全依赖知识与智慧而成立的绝妙电影。

2005年

《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地球是一个宇宙大型计算机实验?毛巾是宇宙里最有用的东西并蕴含生命的精义?所有需要知道的一切都写在一本名叫《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书里?这不仅仅是一部恶搞的科幻片,别错过它对人世间饶有趣味的讽刺和颠覆。

1999,2003年

《黑客帝国三部曲》(包括Ⅱ重装上阵、Ⅲ矩阵革命)The Miatrix

自“母体”的概念被这部著名的三部曲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推向世间,论述Matrix的文字便汗牛充栋。人如果全都生活在梦境中怎么办?这三部片子堪称娱乐与哲思的完美结合。

1998年

《死亡密码》π

宇宙的模式可以用数字来表述,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崇拜神秘的数字?数字、生命与世界是怎样奇妙的关系?这部阿罗诺夫斯基的处女作罕为人知,黑白胶片却将影片的气氛渲染得极好。

1997年

《立方体(心慌方)》Cube

如果你与几个陌生人被困在一个完全超出大家认知的迷宫之中。该怎么办?是找出线索合力逃生,还是互相攻伐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此之后还有两部续集立方体电影。

1982年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当机器人与人类一模一样,会是什么样子?图灵测试该怎样进行以判断出人造人?甚至该怎样去判断人的记忆与爱?这部调子阴沉的经典科幻片让喜欢的人喜欢到死,不喜欢的人根本看不下去。

19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