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1
尊敬的老师、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黄蕊妈妈,首先非常感谢刘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对辛勤工作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其实,说起家庭教育经验,与各位家长相比,我做得远远不够。刚知道要准备上网课时,作为家长的我,是非常抵触的,上网课需要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担心孩子的视力会急速下降,又担心孩子自控力差,借此机会偷偷上网(我们都要上班,没人监督)。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决定面对现实,从内心去接受网课这种新形式。
下面我就网课期间如何陪伴孩子学习,以及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做一个简短的分享。
首先,我上京东购买了上网课必备的耳麦、备用鼠标、护眼保护屏等,检查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有没问题。将网课搬到了客厅,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客厅安装了监控录像,当然这是事先跟孩子协商好的,尽管有抵触,但也接受了。同时我在电脑、平板、手机都安装了腾讯视频,以防电脑出问题,还有另两台可以备用,避免缺课。
第二,在家上网课,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秩序、氛围和环境等,孩子可能会出现散漫、注意力难以集中等各种问题,为了帮助孩子建立有序的学习秩序,营造课堂的仪式感,建议孩子穿戴整齐,最好穿上校服,让孩子严肃对待网课;同时让她自己规划好学习、作息、饮食时间,强调上网课应和在学校课堂一样,上课时间不能看电视、听音乐、吃零食等,学会自律。
第三,平时限制她手机使用时间(她自控力比较差),早上用电脑登录微信后,她的手机被我带去上班。晚上需要上传作业或读英语才给她手机,每周五周六给她一小时自由支配手机。
第四,利用早上和中午用餐时间听英语,晚上吃饭时间播放新闻,聊聊一天的学习情况,网课上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询问她有没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家长帮忙的问题。偶尔督促她(说多了会嫌烦)要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并做到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有时间多做一些课外练习,不懂的问题要及时消化,强调错题本的重要性,每天至少看一个小时课外书,对于她良好的学习态度给予表扬肯定。她有写学习计划的习惯,基本都按学习计划进行。
第五,在平时生活闲聊中,假装不经意提起一些优秀的孩子,让她汲取他们好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看到好的文章和新闻都会和她分享。
第六,体锻炼方面,自从上初中后,她不太喜欢运动,尤其是跑步,基本都不跑,这方面我只能督促、引导,不敢强迫,每天下班之后陪她一起跳绳,请她指导我跳绳的方法,有时还母女PK,调动她的运动积极性。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2
范文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新课程实验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课堂,创造和问题都推陈出新、层出无穷。必然教研活动的方式也跟随着发生变化。为了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网络教研应运而生。网络教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消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如今,利用网络上博客做教研成为教研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各自为政,交流少,开展教研活动特别困难,即使有有些零星的新课程培训,但有些学校由于受各种情况的束缚,往往只有少数人参加,并且由于培训时间短,很难达到教研为教育教学行为服务的效果和目的。而网络教研,充分利用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透明度、参与面和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能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服务。通过网络博客,还可以进行区域内或跨区域的教研活动,利用博客论坛、发贴等方式还能够解决众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时间不一致问题。
二、网络教研专家在线,民主讨论。传统的教研活动,往往由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等环节组成,由专家、领导或同行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这种交流是面对面进行的,不少人往往碍于面子,不提、少提或婉转地提反面意见,这样的形式很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虚假教研,而网络教研一般由专家或同行在线,因其隐蔽性,使大家不再有这些顾忌,肯定什么、不同意什么,都能真正做到有什么说什么,即使持基本否定的态度也会直说。这更有利于引起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无论是教师,还是专家、教研员,都有更大的收获,真正起到民主研讨的作用。从几个新课程网站的网络教研情况来看,的确能形成专家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甚至教育行政领导与教师、学生之间在线接触,开展更加民主化、真实化的教研活动,这对新课程的健康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三、网络教研延续研究,空间无限。传统的教研活动,一旦活动结束,研讨也就随之结束,即使活动中所渗透的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要再通过参加活动的教师转达,其效果往往也会大打折扣,如时间远久还可能会遗忘。而网络教研,可以把活动的内容或活动中所需体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通过网络传递给每一位所需的教师,教师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发表评论,甚至还可以把继续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发贴与同行交流,即使彼此不在同一地方。通过网络教研,技术教师还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己认为成功的教案、案例、课件、经验等发贴到论坛与专家、同行一起共同思考、讨论、吸收、分享,使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过程,贯穿在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等环节。
四、网络教研促人反思,催人上进。网络教研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发展,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状态、工作状态,极大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创生出崭新的学校博客教研文化。通过教育博客,教师发表自己的教育实践的教学感想、教案、案例等与同行交流,大家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另外,在发贴、回贴的过程中好的贴子会吸引更多人读贴跟进,教师有了“受重视”感,便会自觉地产生发表的欲望,积极发表话题。而要发表话题,便会更加关注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进行分析,进而使教师养成了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催人上进。也实现了网络教研的同伴互助。在教育博客聚合的环境中,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一起构建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质疑、批评、总结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规律的网络环境,一起够成丰富多彩的“社会大研讨”。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质疑和批评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也促进了教研行为的变革,更是一种创新的思维。
范文二
最近在暑期休息之余,我参加了扬州市远程校长理念网络提升研修班,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聆听和阅读各位专家的讲座和相关资料,使我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了吴甡校长《生命价值教育理念与学校科学发展》,我深刻认识到学校的科学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目前我们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还是强调教育质量,强调考试的分数,忽视学生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学习与发展,所以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会科学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学习了刘永胜校长《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我认识到学校的发展前提是教师的发展。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许多教师是老教师,存在着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教学方式落后、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加强校本培训,通过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教师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了王建宗老师的《优化教学管理基本要素的依据和策略》我收获最大,目前我是一名负责学校教学管理的副校长,由于比较年轻,经验不足,遇到一些教学管理问题不知道解决,学习了王老师的讲座,我学到了许多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有信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当然我还学习了好多专家的讲座,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获益很多,非常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让自己能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范文三
本次实习主要任务是学会局域网的设计与应用,网络互连技术,以及网络应用中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论知识。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我们跟老师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培训基地,老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不清楚我们会做那些工作,所以跟老师进行沟通是很必要的。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对我们有了大体了解,便有针对性的教我们一些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 让我们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在实训的课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如何进行网络的部线,路由器及交换机的配置,防火墙和网络检测器IDS的安装和配置等等。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我真正学到了计算机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此外,老师还特地带我们去参国家软件孵化器科技园。参观中我懂得了真实生活中,网络的部线原理和方式以及从硬件上是如何实现网络的互联和保证信息的安全的。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3
关键词:网络公开课,敬畏之心,关系情境
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教育部推出“中国高校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网络视频公开课的推出,体现了我国高校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根本旨趣,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我国高校在新时代的功能转换。
作为首批网络视频公开课的一名参与者与实践者,我主讲了“王阳明心学”。在这里我想主要从讲授者的角度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须存敬畏之心
讲授者以什么样的心态走上讲台,以什么样的态度展开演讲,我认为这一点至关重要。就一般意义而言,我们期望任何一名教师都会对他所讲授的知识本身心存敬畏,而对于一名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师来说,这一点的重要性则会显得尤其突出。因为教师一旦走进教室,同时即进入了某种独特的文化场域,他至少应当面临这样几种不同的关系情境:(1)讲授者与经典文本之间的关系;(2)讲授者与文本解释历史或传统之间的关系;(3)讲授者与当前听众也即学生之间的关系。讲授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当前的显性关系。而他与经典文本以及文本的解释历史之间的关系,则虽然是隐性的,却是至关重要的。讲授者的授课目的,实质上就是要在现场实现某种关系情境的转换,即将讲授者与经典文本的关系以及与文本解释历史的关系,在最大限度上呈现出来,并将其转换为听众(学生)与经典文本的关系及其与文本解释历史的关系。这一关系情境的转换,即意味着听众直接进入于经典文本的世界以及文本解释的历史世界。在这一意义上说,讲授者的真实角色即是一个“呈现者”,要把他所领会到的文本内涵以及关于文本诠释的历史呈现给听众。惟其如此,听众才可能真正切入于某种独特的关系情境并自觉地进入其中。如果这种关系情境的观点对于所有课堂讲授都是相同的,那么网络视频公开课则要求讲授者还必须面对第4种关系,即讲授者与非现场听众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层关系是可以为上述第3种关系所涵盖的,是第3种关系的扩展,而实际上这也正是视频公开课本身的特殊性。
从这种关系情境的角度来考虑,讲授者首先就需要切入一种面对文本、面对历史、面对听众的自觉意识,自觉地亲身进入“现场”这一独特的文化场域,这一历史与现实相互交汇的场所、古人思想与今人阐释相互交汇的场所,从而怀抱一种敬畏的心态。这种敬畏的心态,不仅源于讲授者对于古代文本及其所展示的思想世界的感受与了解,而且还直接源于进入这一“现场”的亲身感。因此,讲授者的敬畏之心,实质上就包括对于古典文本的敬畏、对于历史传统的敬畏、对于“现场”听众的敬畏。存有这种敬畏之心,就一般情况而言,讲授者就不会去嘲弄历史,不会去歪曲历史,不会去戏谑历史,从而引领“现场”听众真切而有效地进入讲授者所呈现的历史世界与思想世界,真切而有效地实现听众与文本、历史之关系情境的转换。存有敬畏之心的讲授者,在某种更为本质的意义上来说,他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历史世界、思想世界的现场“呈现者”。其呈现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完全是通过听众的“接收”来实现“传播”的,更是通过现场的听众因情境转换的实现而“感受”而自觉“切入”的。正因为如此,讲授者的敬畏之心,便是沟通与融会“现场”各种关系情境的纽带,是讲授者所讲内容得以呈现并收获其“现场”成效的基础。惟敬畏之心让我们富有历史感,而也只有富有历史感的人才会真正进入于历史。
讲“王阳明心学”的时候,我自以为是以这样一种敬畏之心进入“现场”的。我没有过多地涉及王阳明的生活事迹(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在央视“百家讲坛”已经讲述过相关内容),而是主要就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展开阐释。对每一个论题,我并没有一开始就取某种“批判”的态度,而是尽可能把王阳明本人的观点讲清楚,尽可能把思想本身的内涵显现出来,尽可能让听众自己去面对王阳明的思想世界。我本人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则贯穿于王阳明一些具体思想的阐释与呈现过程之中。怀有敬畏之心,我们就不会以一己之意去衡评古人,以今天的观点去古人的思想,而尽可能实现今人与古人在精神世界的对接与融洽。
二、须熟知所讲课程的内容
任何知识都应当有其自身的边界。所谓讲授者须熟知其所讲内容,首先便要求讲授者对其所讲内容的知识边界有足够清晰的了解,同时还须对所讲内容所涉及到的纵横交错的各种问题有足够清晰的了解。讲授者对其所讲内容及其所可能涉及的诸多问题愈是熟悉与清晰,其知识储备愈是充足,则其现场的表现就愈是从容不迫,其所呈现的内容就愈容易被现场听众所感受。就此而言,我本人提倡网络公开课的讲授者,对其所讲的内容必须要有相当程度的前期研究。只有深入并且广泛的学术研究,才可能对所讲内容的深层内涵有足够真切而又清晰的体会。只有对所讲内容能够熟知并融会贯通,才可能在现场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去呈现所讲内容的深刻。
就我所讲的“王阳明心学”来说,众所周知,王阳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宋明理学中的“心学”典范,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是至巨的。但就我国的现代教育传统来说,王阳明同时也是一位被批评的人物,他的思想则被说为“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毫无疑问,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本身是复杂的,要讲清他的学术思想,并且恰当地评价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讲授者必须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本身有深入研究,对他的思想的各主要方面有深入领会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对宋明理学的整体过程及各家学说所持的不同观点能够了解清晰,才有可能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进行体系化的梳理,从而做到脉络清楚,讲解从容。在很大程度上,我自己过去对王阳明的研究,对宋明理学之整体的研究,以及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全部知识,就成为我讲授“王阳明心学”的前期“预演”,成为讲好这门公开课所必要的前期知识预备。
熟知所讲课程的内容,实际上涉及到“讲什么”的问题。知识的门类极其多样,课程的时间总是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选题”,并且还必须考虑选题在有限时间中得以完整呈现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选题所呈现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民族精神的提升以及民众知识素质与文化素质的提升,则应当是更加需要考虑的。一些看似“有趣”的选题,却可能并不利于民众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甚或迎合了某种不健康的趣味。一些看似“新颖”的选题,却可能是“素隐行怪”,反而妨碍了真实文化价值的有效呈现,甚至对民众产生不良引导。“讲什么”体现了讲授者的自身素质。我个人认为,凡有意尝试网络公开课的教师,首先要考虑从自己所熟知的学术领域当中去进行选题,避免临时“拼凑”选题。临时“拼凑”的选题,虽可能题目相当吸引人,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因讲授者缺乏对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而导致讲述的浅表化,甚至出现某些知识点上的错误或偏差,从而无法真正实现网络公开课所预期的知识目的。要考虑选题的价值,总以有利于民众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为旨归,否则即便是有趣新颖,也仍有可能无法实现网络公开课所预期的价值目的。
三、须对听众的知识结构有良好预期
网络公开课的特殊性,实际上在于“现场”的多样性与可变性。如果通常的课堂只面对一种“现场”,并且只一次性地存在于特定的时间与空间,那么网络公开课的“现场”却是多样的与可变的,是可以重复性地转换而存在于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环境之中的。这种“现场”的多样性与可变性,同时也就造成了听众的多样性与可变性。不言而喻,课程本身信息传达与呈现的有效性,本质上并不完全取决于课程的当时“现场”,而更为明显地体现于不同时空环境中听众的“感受”。正因为如此,讲授者必须对听众的多样性及其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有足够的预期,这样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保证课程的知识目的与价值目的的恰当实现。
这里显然涉及到“如何讲”的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讲授者切须戒除“权威”心态,必须心中要有听众,对听众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态,切不能低估听众的知识水平及其对某些问题哪怕是艰深问题的理解能力。课程的讲授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同时也是讲授者自身知识素养与人格素养的呈现。要恰当地呈现自身,我觉得有两点是重要的。第一点,讲授者基于所讲内容的熟知,要尽可能完整而又有深度地把知识的核心点及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呈现出来,切忌流于浮泛。讲授者必须杜绝对听众“忽悠”的心态。如以此种心态开讲课程,哪怕是讲授者能言善道,甚至语词华丽,即使能收效于一时,也未必能持久,甚至终于师德有缺。第二点,讲课的语言应尽量平实而通俗。讲授者戒除“忽悠”心态,同时就要求尽可能把所讲知识内容的应有深度如实而有效地呈现出来。由于网络公开课的听众是多样的,听众的知识结构自然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讲述的语言要尽可能地通俗易懂。内容有深度与语言通俗,这两者并不矛盾。“通俗”的本来意思,就是“通达于普通大众”,原本只有所谓“高深”的东西才存在“通俗”的问题,所以“通俗”绝非“庸俗”,而是一种不易达到的工夫。大凡教书,总有四种境界:浅入浅出、浅入深出、深入深出、深入浅出,惟深入浅出为最难。它不仅要求讲授者对所讲内容要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要求对内容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能够融贯通达。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知识内容进行陶冶熔铸,出以己意,而真正做到深入浅出。这种深入浅出的“通俗”,不是没有多少内涵的“肤浅”,而是经过讲授者自身消化而又融入己意的重新阐释,是“高深”内容在一种更加普遍维度上的转换。内容的熟悉与融贯,是讲授者在讲课时自信而从容态度的来源,通俗的转换,则是课程内容实现其更加普遍的知识效用的基本途径。我想这或许正是网络公开课所预期的基本目的。
就“王阳明心学”来说,“心学”的内容尤其在今天是并不“通俗”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外无物”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包含着相当复杂而又深刻的理论内涵。我在讲述时,首先存了对阳明心学本身以及对听众的敬畏感,我既没有回避心学问题本身的抽象性与复杂性,也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尽可能把并不“通俗”的问题转换为“通俗”的话语。因为我完全相信,认真的听众是完全可以理解并领会那些深刻思想的。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不能把深刻的思想内容用“通俗”的方式来呈现,则公开课即失去其有效覆盖面的广度。如果回避思想的深刻而只讲所谓“通俗”的内容,则公开课便失去其知识有效呈现的深度。两者都会导致无法充分实现公开课本身的知识目的。
四、关于“演课”的想法
现在似乎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网络公开课并不是课堂讲授实况的呈现,而只是为了网络传播的目的而“排演”的,所以它与通常的课堂讲授不同。我本人并不十分赞同这一观点,甚至认为这一观点对网络公开课的讲授者可能会产生误导。所谓“演课”,那就是把讲授者的演讲、课堂以及课堂的听众都当作是“演员”,只不过他们所“演”的不是戏剧,而是“课程”而已。但实际上,在这一观点之中,“课程”本身便成了戏剧。我个人觉得,“演课”之说不是把网络课程导向健康发展
之途的良好观点,甚至会对网络课程本身产生相当严重的伤害。在“演课”的观点之下,恐怕很难避免讲授者把讲台当做舞台的心态,眉飞色舞的做作、口若悬河的夸夸其谈、把戏谑当做幽默,甚至故弄玄虚、愚弄听众的“抖包袱”,恐怕就很难避免了。而毫无疑问的是,所有这些不仅不会带来课程内容的深化,更不会真实提高课程讲授的质量,充其量只能带来课程貌似的“吸引力”而已。如我们上一点所说,网络公开课的受众面是相当广泛的,听众的知识结构也是相当多样与复杂的,讲授者切不可低估听众的理解能力,“演课”即便可以收效于一时,恐怕终究难以持久。在这一意义上说,我们仍然回到最初的观点:网络公开课的讲授者应当对所讲的知识本身、对听众都怀有敬畏之心。这就要求讲授者必须要戒除“演课”的心态,而回归到课程以呈现知识与思想为本的恰当定位。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4
通过第二次班主任集中培训,我体会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阵地,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交心的好机会,是实施教育的良机。让学生在开完班会后能够明理,思想认识加强,进而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才算取得初步成功。下面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 主题的确立。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教育的目的一定要明确。针对学生中近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应及时作出分析,并能够正确归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班会课主题的确立必须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了大量有关资料,制作成课件,结果班会课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
二、 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对主题班会的准备要像准备一堂教学课一样,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特别是思想状况,对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予以考虑。学生方面,需要学生发言的时候要作好布置,防止念稿子等流于形式的发言。一般在周末上完课后就告诉学生,下周班会的主题是什么,要求学生作出相应的准备。如需要主持人的,就做好主持人的选拔、培训等准备工作。主题班会对场地场景等有要求的,同样提前作好安排。
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什么内容,哪种形式的主题班会,都要发动全体班集体成员共同参与,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在主题班会课中可以是一个幕后工作者,一个编剧,一个导演。
四、 主题班会要入理入情。对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晓之以理”,而不是“施之以威”。把道理跟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要让他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要让他不仅知其然,还要让他知其所以然。先让他明理,这样他才能会做到知行统一。班会课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人。把班会课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 要有创新。班会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可以教师讲,可以学生讲,以歌、唱、演、游戏等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容量,使课堂变得直观可感,内容丰富、生动具体。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5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1:
微课是当前信息技术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在强势冲击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这次的培训,我感受到微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微课有了全面的认识。
一、微课形式、设计原则与框架搭建如何进行
微课是以短视频或H5等新媒体为媒介,按照内容分层可视化封装知识点或技能点(重点、难点、疑点、热点)的媒体元素,输出为一定微形式、微风格的互联网教学媒体。在微课制作时必须考虑:(1)精致化、碎片化;(2)快节奏、跳跃性;(3)去中心化、反说教;(4)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微课的实质就是把知识点以“短小精悍”的方式呈现出来。其中,短指的是视频长度短,小指的是主体小、容量小;精指的是精心设计、精致制作、精良讲解;悍指的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制作的流程
微课制作的流程包括制作准备、选题设计、素材收集、课件制作、视频录制五个步骤。尤其是选题设计,不宜选题目过大的内容,不然受到时间限制,老师会讲解不清。课件的设计也很重要,它是老师上课的主要媒体。所以,在课件里,既要制作生动而且还要设计相应的练习。
同时对微课的制作方法:录制法、拍摄法、混合式制作法等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微课录课视频软件进行剪切,加入音乐和片头片尾的制作。
三、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
微课制作中课件制作技巧主要用到思维导图软件,思维导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能够用图形表现各级主题的主次和隶属关系,它具有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等特征,因此,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经常被用作知识载体地呈现。学会了思维导图类工具Novamind 5的安装、以及主要功能的使用方法,那么制作微课会变得简单易行。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我学习了更多、更易应用的课件制作软件,尤其是思维导图的用法,也认识到了制作微课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就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知识的高效传播,我相信微课会让教育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接受;提高微课设计与制作能力,在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微课这一教学手段,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我也意识到,我这次所学的有关微课制作的知识还很肤浅,今后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继续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另外,我也深感一个问题,微课制作出来了,如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效地自学?这也是一个值得老师关注的一个问题。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2:
一、多看名微课,增长眼界
凡事多学多看,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微笑的《蒙娜丽莎的喜怒哀乐》500年多了,还是那么令人着迷;被遮挡的令人迷人的面纱;长胡子的《蒙娜丽莎》;微笑、边哭、龇牙。短短的微课深深的吸引着我,让我学到很多人生表情与生活世界的接轨,了解了达芬奇的内心世界和当时的人文素养。
二、博览群微,取长补短
不管是英语微课还是数学微课,不管是小学还是高中的知识微课,我都一一浏览,取杂家之精华,弃其糟粕。有的是用课件ppt加上配音;有的是背景家视频;有的是手写板加录屏软件;有的是三合一.......总之从设计到制作成功思考非常周密!
三、学习软件使用,为制作铺垫
要想做好微课,在原有电脑基础上录屏软件的使用要非常熟悉 。
首先要确定自己喜欢的软件,对自己来说使用非常方便的软件。有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屏幕录像、超级捕快、kkcapture、录像软件等等。
其次了解各种软件,确定最适合自己的。“鞋穿在自己的脚上,舒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会声会影camtasia studio 、两张软件比较容易接受,后者简单,前者有flash的共性,会flash的最好用会声会影,因为其功能比较全面和强大!
四、打好基础,开始行动
1.精心设计:5至10分钟的教学设计,要求完整连贯,学起来简单易懂,又非常吸引人的内容,简称“微设计”。
2.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不管你是用flsh还是用ppt,都要设计的寄简洁又大方,还要生动形象,要吸引学习者的眼球,又要让学习者过目不忘!
3.开始制作:打开录屏软件,调和桌面背景颜色,调好声音属性,清清嗓子,开始吧!最后还要对所录的进行编辑,处理出更靓的效果来:可以加上字幕,可以加上双影效果……
微课虽小,要是你制作出来,你会收获很大;微课虽小,但是很新颖,学起来又不累;微课虽小,可以帮助那些有困难只能在家的孩子和大人学习提供方面,提供同等的校园学习生活。您还在犹豫什么,赶快微课吧!
微课制作心得体会3:
后天就要开学了。刚才打开我的空间,把上学期学习翻转课堂后制作的几个微课看了看,觉得蛮有意思。我一共做了七个。原定的第八个打算寒假里录出来。为什么留下一个迟迟没有完成呢?除了有点技术问题需要改进外,还想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以便质量更好。
一、时间不能长,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习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二、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三、语速要比正常说话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四、录制前最好写脚本
本来想好的话,录制一开始,容易卡壳,还有,录制微课让我感觉到我怎么那么啰嗦呀,看来平时上课时讲话存在问题没有觉得,这一定得改。但录制时由于讲错过多,就会泄气重来,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录制前最好把要讲的话写下来,象刚参加工作写教案一样,一句一句,这样,在录的时候语速、语气才会拿捏的好,录出来效果也会好,学生才会爱看。
网课的心得体会范文6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我们组这次设计的程序是考勤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考勤,便于统计员工的出勤情况。
1.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进一步掌握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当中把所学到的用于实际的编程里面去。
2.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提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常用的知识和一些常规的错误都能够解决。
3.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和指导教师姜瑶老师的指导使我能够进一步对vb有了熟练的操作,并且在分析,编程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4.我认为实践周的程序设计是给我们学习的一个大好机会,使我们在这样的机会里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毕竟理论要通过实践来锻炼,也只有自己参与了这样的一个锻炼,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在这次的设计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我还认识到许多事情。这次设计使我的编程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使我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可贵。由于这次设计涉及到数据库,我也学到了不少数据库连接的知识,对数据库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设计对我的综合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但是我必须承认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还很肤浅。所以今后我的学习道路还是很漫长的。最后,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谢谢她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由于我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暂,故学习数据库系统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以后的制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在前两周中我们进行的VB课程设计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与完整的接触软件设计。我们组的题目是关于“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设计。我在组内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有许多体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自己第一次全面接触软件的制作过程。以前仅仅是对软件的开发有一个大体的印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切身的体会。软件并不像我原来所想的那样十分神秘,而是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流程,就能够比较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的制作。软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知识层次。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VB的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进步。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各种计算机语言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以前的 学习中,我只接触过C语言,这次在VB课程设计中,我发现C语言中的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VB中,两者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要贪多,而应耐心的学好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其他的语言,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编程是十分辛苦的。在课程设计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在不断的调试程序和修改代码中完成的。有时,这种生活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倦,但是在这种近似枯燥的生活中,我的编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以前学习计算机语言,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的看书。这次课程设计,为了顺利的完成编程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VB语言,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果。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的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软件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次课程设计也给了我们一次体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集体的智慧于力量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有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解决,大大节省了时间。互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以较好的完成。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但在课程设计的这些体会要应用到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新的学期,我觉得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课程设计已经已经完美解暑,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打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成绩有新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我们组的《20xx世界杯观战指南》终于完成了,现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注册及数据库维护方面的设计。
1.Delphi是一款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运用时要借助很多资料。要学会查找和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问题
2.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SQL语句,因此对SQL及程序语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期的软件制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认真、细致。
4.我们是三个人的小组,在设计过程要互相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net),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
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ado.net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