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科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科专业范文1
一、教学内容
《创新创业专业教育选修课》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各教学环节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教学基础平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以及创业实战综合平台三个平台的搭建,对每一部分的专题进行详细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切实提升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学体系:确立“一个中心、两条主线”基本理念及“134”教学体系
按照石河子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要求,并且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基本教学体系,“一个中心”是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心,“两条主线”是指以创新思维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线,两条主线交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基本理念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上述教学理念,课程标准按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即以多种实践形式为基础,构建“134”教学体系。“1”指一个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3”指三种渠道,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仿真模拟教学;“4”指四大教学模式,即创新思维理论知识、小组讨论实践、实验操作和创新创业类比赛技术指导。“134”教学体系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体现了将做中学与学中做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思维为方法、化激情为动力、化目标为行动”,重在促进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政策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体验相结合、经验传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把知识传授和实践体验有机统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1.课程体系规范化,课程设置体现“范型过渡”的原则,设计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运用模拟、现场教学等方式,努力将相关教学过程情境化,把通识类创业课程和专业化创业课程结合,采取分层次设置,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知识、了解原理、掌握规律,同时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整合优化专业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并把创新创业课程纳入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在各专业学科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专业特点,注重创新创业人格教育,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中适时安排,形成特定的教学方式。2.开展创新创业模拟教学,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以单元专题式模拟训练以及综合模拟训练的方式,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获取创新创业的直接经验,认识创新创业的规律,把握创新创业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学生在创新创业模拟教学中,深入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通过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锻炼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评价的能力。学生还能以小组的形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类比赛等等。3.因为工科类创新创业课程多为学院老师的科研项目,学院老师将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等相结合,搭建开放式、多途径的实践课程。实践课程是工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课程的主要形式有个体性质的项目活动(石河子大学设立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RP)、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等)和集体性质的专题实验活动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认识实习等)。通过这两种形式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另外,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训项目。以科研训练项目为载体,吸引学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和欢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磨炼意志、毅力,培养开拓精神,积累经营管理的经验。实践课程较少受到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统一起来,边理论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4.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体悟”活动,创立创新创业协会或创业俱乐部等大学生社团。以“社团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组织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研讨”、“创业模拟”等活动,锤炼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在创新创业课程之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相关知识,建立形式多样的创业团队,成立创业协会和创业俱乐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包括意志力、创新力、坚韧性、责任心、诚实守信、冒险、挫折承受力等特质。5.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比如微课、第二课堂、雨课堂等。并且不定期举办创意交流分享、“创客周”、创新成果展示、创业政策宣讲、成功案例分析、创业榜样座谈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个性心理特征的独特群体,又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的普遍群体。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雨课堂,与学生交流体会,启迪学生思想,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创新创业能力。6.强化常态化的引导和指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在鼓励辅导员自我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培训,强化辅导员在学生创新性学习、创新创业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指导、咨询、服务能力,让辅导员成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领路人。因此项目课程组成成员中引入辅导员,在课程之外,可以随时和辅导员及老师交流沟通。
工科专业范文2
文章以部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为对象,开展详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创业热情高,有意识但不盲从,创业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创业与学业具有矛盾性,大部分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无关。文章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制定帮扶政策,建立创业实践平台,分类分专业教育,提出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相融合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工科;创业教育
0引言
自中央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业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倡导创新创业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在经济增长放缓和毕业生连年增长情况下,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策略。由于创业教育起步晚,关于创业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创业实践研究较少,有关创业的扶持政策,创业的载体和平台不健全。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各校都在开展创业教育探索。高职工科专业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较深。一般认为,基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自雇专业型创业较受好评,它能把专业和创业结合起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依托专业进行创业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对工科类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必然存在很多难题。为此,本研究专门设置对高职工科专业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收集已创业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反馈,为进一步做好创业教育做铺垫。
1调查方法与过程
1.1调查对象与内容
调查以南京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在校学生和部分已创业学生为主,主要涉及船舶工程、机械工程、汽车维修等专业;对于已创业的学生,走访了各院校及其周边区域,以访谈形式进行调研。调查采用问卷星,学生扫描二维码参加调查,问卷共设计38道题,除1道主观题外,其余全为选择题。内容主要包括对创业的认识、创业意愿、对创业教育的看法、创业需求和可能存在的障碍四大类。对已创业学生,主要了解其创业的类型、现状、困难、对在校创业教育的建议等。
1.2调查情况
本次调研共有816名学生参与,问卷全部有效,其中1~3年级各占18.1%,48.4%,33.5%;实地走访正在创业的学生19名,其中在校生创业12人,毕业后仍在创业的7人。
2调查结果分析
2.1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全部为工科专业学生,调查前做了说明,学生参与热情高,调查相对客观,基本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想法。(1)在对创业的认识和创业意愿上,10.4%的学生认为创办公司才是创业,27.6%的学生认为开发前沿的科技产品或项目才是创业,52.9%的学生认为只要是开创了一份事业都可以称为创业;有高达91%的学生比较认同和积极参与创业活动,更有高达83.8%的学生考虑过创业,2.1%的学生曾经创过业;在毕业后选择创业还是就业选项上,50.7%的学生选择先就业,12.5%的学生选择创业,36.7%的学生选视发展而定。(2)在对创业教育的看法上,有48%的学生参与过创业课程,了解扶持政策,38%的学生参加过创业大赛;80.6%的学生认为开设创业课程对发展有促进作用,19.4%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进一步调查显示,认为在1~3年级开设创业课程比较好的分别占11.5%、35.3%和15.6%;有37.6%的学生认为每学期都有比较好;有56.5%的学生认为创业课应该由具有创业经验的人来授课比较好,70.6%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应开展创业实践课,51%的学生认为要经常组织创业观摩和研讨;有75%的学生认为应提供创业扶持资金或配套服务,16.3%的学生认为不应该鼓励学生盲目创业。(3)在创业需求和障碍上,70.1%的学生选择资金不足,81.4%的学生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20.1%的学生选择家人反对,50.3%的学生选择心理承受能力不足,29.4%的学生选择知识和能力不够;46.5%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条件非常重要,76%的学生认为个人经验和能力非常重要,32.4%的学生认为政策和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在创业最需要什么选项中,55.4%的学生选择个人或团队研究成果,59.9%的学生选择强烈的价值观和志向,57.6%的学生选择创业基金支持和其他帮扶政策;在创业形式上,46%的学生选择合伙创业,11.2%的学生选择与家庭业务相近的项目,18.9%的选择自主创业,其余选择视已有基础而定;在合作创业上,41.3%的学生选择与同龄人一起创业,83.2%的人选择与有经验的人一起创业,25.7%的学生选择与有项目的人一起创业,57.8%的学生选择与有资金的人一起创业,25%的学生选择与亲戚或朋友一起创业;创业领域上,选择与所学专业相近的领域、感兴趣的领域、热门发展方向、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的行业各占19.7%,41.2%,17.3%和21.8%。
2.2实地走访结果分析
在实地走访的12名在校创业学生中,1名开设旅游店,2名开设物流店,1名开设美甲店,1名开设干洗店,1名开设自行车修理店,1名开设电脑修理与系统维护店,1名加盟零食店,使用微信在校内销售零食,1名开设船舶模型、建筑模型加工制作与销售店,1名开设照相馆,1名开设打印复印店。这些正在创业的学生都有店面,全部在校内创业,一般雇有1~2名学生帮忙,部分入驻创业街或创业中心,各创业项目基本收支平衡。在走访的7名毕业生创业项目中,2名加盟餐饮店,1名开设旅馆,1名与他人合伙开展培训教育,1名工作4年后创办船舶技术公司,1名在电商平台开店销售家乡特产,1名开设汽车修理铺;其中4人已创业3年,2人创业2年,1人刚创业不久。7个创业项目中,平均每个雇佣3~5人,最多的一个雇佣15人,当前,各创业项目基本收支平衡,个别有盈利。在与正在创业的学生交流中,他们普遍反映,在校期间创业教育少,且凌乱和松散,对创业帮助很小;创业过程中,缺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缺少与成功创业者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3调查结果思考与探讨
从调研结果看,高职学生对什么是创业,创业有什么风险,需要哪些创业技能和知识,能在哪些方面进行创业,具有一定的认识,反映出前期教育有了一些积极效果。总结调研情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3.1学生有创业的热情,但很理性
绝大多数学生认同并愿意投身到创业学习和实践中来,但在毕业后先就业还是先创业中,有51%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其余选择视情况而定,可见学生创业热情高,但不盲目追从,具有自己的想法。
3.2学生创业或就业选择受家庭环境影响比较突出
在“你的家庭或亲戚朋友是否有创业的事例”选项中,73.5%的人选择有;在创业影响和创业形式上,有46.5%的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对创业非常重要。在后续访谈中,了解到这些学生一般家庭经济条件较好,部分家里开办企业,能拿出资金来供他们开展创业尝试,且许多学生明确表示不打算从事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在与选择先就业的学生交流中,了解到他们一般来自不发达地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且父母希望孩子在所学专业领域内先就业,由此可见,学生创业意向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大。
3.3学生创业经验缺乏,资金不足
在“你认为创业过程中的障碍有哪些”选项中,70.1%的学生选择资金不足,81.4%的学生选择经验不够,缺乏社会关系,29.4%的学生选择专业知识不够。在对正在创业和曾经创业过的学生访谈中,他们普遍提到没有资金启动,经营管理困难,平时忙于课业,没有时间打理生意。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对各个行业的动态及商业信息变化难以及时把握,缺乏经验和资金。
3.4创业教育薄弱,创业实践机会少
随着近两年在全民创业号召下,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业教育活动,但对什么是创业,怎样开展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形成创业教育的体系,也缺乏创业教育指导教师。其次,创业教育需要实践,但能给在校生提供创业实践的平台太少,学业与创业都会消耗精力,难以兼顾,学生只能在校内做一些以学生为服务群体的创业实践,如开设照相馆等小型创业项目,这些项目投资少,易经营,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但一所院校只能容纳1~2家,能参与到创业实践的学生就非常少。
3.5学业与创业具有矛盾性
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平时课业较重,且工科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应对课业上要花费大量的精力,难以抽出时间来进行创业实践。真正的带有经营性质的创业需要全身心投入,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时间上的冲突,给身心带来压力。从调查情况来看,19个学生创业项目中,只有4个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绝大多数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无关,这一现象易造成学业与创业的矛盾,不但起不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还可能造成双重消耗。
4创业教育对策与建议
创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学生认知和学习规律等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创业教育也应有其教育模式和体系,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实践基地和扶持政策,也应该把创业与专业联系起来,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创业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创业,人人都愿意和有能力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应把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经常教育与重点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全员全过程教育,需要创造创新和创业的气氛。
4.1转变创业教育观念,熏陶校园创业教育氛围
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阵地,高等院校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创业教育首先应当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而不是过多地关注教育成果。可通过邀请创业者、企业家、培训师开展创业培训课程、校内开展创业必修课、选修课、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等,熏陶创业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改变以往把升本,报考企事业单位作为职业第一选择的固有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与时展相吻合的创业与择业观。
4.2建立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各院校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一些创业教育活动,如参加挑战杯和各类创业大赛等,但参与的人数极少,比赛结束教育也即结束。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和反馈与评价体系,要制定帮扶政策,把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经常教育与重点教育,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创业教育中,必须要有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由专职教师,创业者、企业家等组成的创业教育团队,积极鼓励教师先创业,以教师科研成果和学生发明专利为依托,进行项目转化创业,开展教师带动学生创业,教师学生合伙创业,教师指导学生创业等多种形式的探索。
4.3制定创业扶持政策,创建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本身就带有实践性,要具有创业实践的平台,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需要制定政策帮扶学生进行创业,如学分认定政策,资金扶持政策,提供创业场地,办公设备,甚至提供大型仪器设备供学生使用。良好的帮扶政策为学生解决后顾之忧,使得他们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中来。
4.4区别创业教育对象,把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
创业教育在推行之初,常以开课,开讲座等形式进行,随着国家要求高等学校对所有学生开设创业课程,创业就成了普遍教育。创业教育一般止于学生毕业,毕业后进行创业,学校就鞭长莫及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及学生难以离开学校进行创业的特点,决定了校内能给学生提供的创业条件和创业项目的选择具有很大局限性。校园创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其群体具有作息、消费观念等诸多类似性,因此在校内进行的创业实践必定是少数的,那么创业教育在实践上就变成了个别的、特殊的教育。创业教育要解决好普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关系,对于需要普遍教育的学生,进行通识性的教育,分年级逐步加深教育内容;对筛选出来的具有强烈创业意愿,有资金、项目的学生,开展特殊教育,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场地和学分认可等政策扶持。从调研情况看,长三角地区不少学生家庭开厂或经商,他们是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开展特殊教育。
4.5分专业类型开展教育,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管理类的专业,其课程涵盖会计、财务管理等创业教育的主要课程,最易于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大量的工科类专业,没有开设这些课程,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要求较高,一般来说,机械工程技术、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易于创业。因此,创业教育应该分专业来开展,不同专业应当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工科类专业的学生要学量的专业和实践课程,难以空出时间去开展创业实践,因此,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开展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教育,兼顾了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的学习,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把基于专业知识的创新和专利项目市场化,既成为创业项目,建立了由创新到创业,循序渐进逐渐加深的途径,专业教师也能给学生创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更高水平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霞,孙汉中.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1999—2009[J].高教高职研究,2010(4):194-195.
[2]申天恩,张宏,孙晓峰,等.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理念创新与介入视角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7-50.
[3]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江苏科技信息•科教研究合[J].教育研究,2013(12):59-67.
[4]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克斯研究院.2016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5]刘银红,成建,姚晓芳,等.背景差异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影响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7-144.
[6]周宏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1):55-56.
[7]马健,王丽娟,庞映平.在高职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职教论坛,2013(3):77-79.
[8]任一波.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评价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5(5):67-69.
工科专业范文3
目前,高校毕业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毕业设计与择业时间冲突。各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制度逐年改革,高学历的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找工作成了学生毕业前的最重要的事情。一般在第7个学期后期,各地的各类人才招聘会的举行以及企业到校的宣讲会召开,学生就要开始找工作。各高校的毕业设计大部分都是在第8个学期开始进行,因而毕业设计与择业时间就常发生冲突。为了找到好的、合适的工作,学生们不得不利用时间去找工作,导致自己的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必然会导致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障。(2)师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问题。大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甚至部分指导教师,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图纸和论文即可,没有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学生认为学习一门课程,最后达到及格成绩或更好成绩就可以,而是以消极的、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毕业设计,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严重下降。(3)由于毕业设计选题大部分与实际脱轨、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到位、部分学校政策制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造成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整体下降。
2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市场在不断调整,人才资源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变化。为适应社会需求,必须扩展毕业设计的内涵,在现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改进,将毕业设计与就业充分联系到一起,以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这涉及到学校、企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毕业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实施的计划、完成的内容结构、辅导的方法和手段、最终的效果以及评定等,协调好毕业设计与就业的关系,反对闭门造车,应探索出一种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2]。
3毕业设计与就业的衔接途径
3.1毕业设计题目选择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
毕业设计的题目要具有工程实际意义。指导教师与企业及科研院所的高级工程师要经常交流,指导教师要对相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机械工程设计和机械加工的主要工程类型、主要加工方法,设计与加工过程中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分析软件,掌握最新信息,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时时结合工程实际,把最新的知识和最先进的技术方法传授给学生。
3.2指导教师队伍组建
实行“双管制”,即从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高级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同时每个毕业生还要配备学校的专任教师,使每个毕业生都由两个指导教师同时进行管理。两位指导教师要分工明确,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责,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接触到生产实际中的一些东西,初步了解参加工作时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基本技能[3]。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题目的选择和调研,首先带领学生在自己单位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以及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学习,然后在每个部门都要实习一周左右,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介绍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经过初步的接触和认识,让学生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与指导教师进行探讨,最后确定与生产实践相统一的毕业设计题目;学校所配备的指导教师,主要配合企业和科研院所聘请的老师,完成学校所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使学生的论文符合本专业的毕业要求。并负责管理学生的日常出勤、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编写等工作。同时,督促学生在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内容,在毕业论文答辩后,组织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装订、毕业论文相关表格的填写。
3.3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明确双方责、权、利,制度上保障双赢的前提下,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协议规定:①校方按照企业要求培养高技能人才,承担培训任务,共享教学资源和提供技术服务等;②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共建实训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参与课程建设和提供就业岗位等。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3.4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学生就业前自身能力的培养很重要,目前的设计院和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商业软件进行工程结构的设计计算和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所以学生要掌握国内外流行的专业分析软件,综合对比分析、比较各种软件的优缺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熟练掌握几种软件,提高自身的软件操作能力和开发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前提条件。
3.5顶岗实习的中间过渡
工科专业范文4
[关键词]工业设计 手绘表现 课程教学
[作者简介]宁芳(1981- ),女,江苏沛县人,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研究与开发。(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6-0139-02
手绘表现是设计师设计思维的外壳,不仅是设计师与人交流的有效途径,更是设计师自身设计创意过程中的有效载体。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解决了许多仿真设计表现的问题,但手绘表现仍以其快速性、灵活性、启发性等特点,成为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现在设计界对手绘表现的重要性逐渐达成了共识,但在手绘表现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工科工业设计专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一、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
1.学生方面。首先,工科学生绘画基础差,有的甚至是零基础,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与表达能力差。很多学生学习有畏难情绪,误以为只要学好计算机软件,手绘学好学不好无所谓。其次,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存在会画几个产品,别的产品不会画;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了。最后,工科学生往往不能将基础课,如素描、色彩等课程中学到的关于构图、透视、色彩归纳等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表现出知识和能力上的脱节。而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在后期设计课程中又不会使用。
2.教学方面。首先,教学内容杂乱,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手绘表现方法种类繁多,如水粉技法、喷绘技法、钢笔淡彩技法、马克笔技法、色粉技法、有色卡纸技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技法有的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混乱,缺乏系统的总结分析,未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适合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手绘表现知识体系。其次,教学方法守旧。多年来,手绘表现课程大多沿袭类似绘画的教学方式,教师在理论讲述后进行课堂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课堂临摹为主的练习。由于教育扩招等原因,现在每个教学班级的人数都在三十人左右,甚至更多,而且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教学学时数不断减少,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最后,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欠缺整体宏观性思考。另外,教学没能认识到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不是单单靠一门设计表现课程就可以到达的,而是需要从基础的素描、色彩到后期设计初步、快题设计、专题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中,从不同层面和高度进行系统、整体地训练与培养。
二、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1.调整教学内容。现在的设计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设计师无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复杂的产品效果图精细表现,在方案展开的过程中可以部分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表现。加上设计周期的缩短,设计任务繁多,许多传统的以湿性媒介为主的设计表现技法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现在主流的手绘表现技法是以马克笔、彩铅、色粉等工具为主的快速表现技法,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应适时进行调整,帮助学生与市场接轨。
2.突出程式化教学,加强逻辑分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教授绘画基础和图形表现能力差的工科学生的有效途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程式化教学,加强逻辑分析性内容的比例,使学生尽快掌握设计表现的方法,真正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实践应用能力。所谓程式化教学就是根据手绘表现技法概括性、程序化、可学性的特点,帮助学生将产品的表现技法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归纳,如按照产品形态、材质、色彩以及光源位置等因素,进行表现技法的分类归纳与总结。用程式化概括的手法,使复杂的技法学习变得条理清晰、简单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启发和激发学生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锈钢保温杯在不同光源环境下的光影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对亮金属器物的表现方法。
3.遵循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的教学规律。学习的过程应该遵循从简单、容易到复杂、综合的规律。应该按照产品类型从基本的简单几何形体开始训练,到由基本形体组合型的产品,再到复杂自由形态的产品,最后到成组放置的产品;从一般简单材质的产品,到特殊材质的产品;从一般光源环境下的产品,到特殊光源环境下的产品。开始阶段放慢速度,提高形体透视的准确性和构图的合理性,随着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逐渐加快绘制速度,在保证形体透视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线条流畅自如,富有对比和变化。
4.产品写生、临摹、默写、创意表现相结合。为真正提高学生图解思考和图示表达交流的能力,在教学环节中设置学习初级阶段、巩固阶段、强化阶段、提高阶段四个层阶,将产品写生、临摹、默写、创意表现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般每种表现技法学习初期都会以产品写生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帮助他们归纳总结表现技巧;然后在技法巩固阶段,选择优秀的图例供学生临摹学习;为强化学习效果,在技法强化阶段,要求学生对典型产品效果表现技法案例和经典产品进行默写;为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技法提高阶段,鼓励学生针对身边日用产品存在的设计缺陷,展开改良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表现技法进行设计表现和交流。这样缩短了单纯的技法训练课程和后期专业课程之间的差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较为成熟的设计成果,还要积极帮助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收获颇丰。
5.强调学生整体艺术性的培养。工科学生整体艺术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构图比例、位置,线条流畅性,作业整洁度,色彩搭配,作业完整性,装饰元素等问题的粗枝大叶。因此,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这些看似细枝末节的方面,要求学生无论何时,必须注意以上因素,同时还要经常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借鉴,养成良好的自律性,培养与提高整体艺术性。
6.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手绘表现课程大多是教师在理论讲述后进行课堂示范,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现在学时减少,学生数量大大增多,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很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将教师示范过程用录像剪辑的方式,配以说明性文字和声音讲解,这样有利于突出程式化教学的特点,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供师生相互交流、借鉴、学习。此外,在临摹训练过程中,利用复印初稿、大量反复练习等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7.加强教学阶段性控制与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个不同表现技法间的学习看似相互平行、独立,但其中却包含着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为更好地控制教学进度和效果,可以将教学过程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合理的构图、形体透视准确表达、线条准确流畅等内容;中级阶段要求学生精益求精,注意作业整体性的体现,如虚实对比、主次对比、详略对比、大关系的把握、整体完整性等;高级阶段鼓励学生实验发掘各种绘画工具的表现特质,总结并发展各类表现技法,逐渐形成个人绘画风格,和设计创意紧密结合。
三、结语
新形势下,只有充分研究学科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特点,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才能实现教学与设计实践工作的接轨。
[参考文献]
工科专业范文5
关键词: 工科专业 统计思想 教学研究
笔者在工科院校从事若干年的概率统计课的教学,发现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的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概率轻统计的倾向。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是前面的概率论部分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统计部分就草草收场。这样,间接地造成了重概率轻统计的现象。学生往往对概率论部分印象深刻,而对后面的数理统计就是记住了几个不甚重要的公式,随着考试的结束旋即抛到九霄云外。从中小学传过来的应试教育的传统习惯,在统计学的教学中也是根深蒂固的,学生只想着记住那些繁杂的公式并会套用,以迎接那对他们更重要的闭卷形式的期末考试。统计怎么不难学呢?上述现象的根源是统计学的教学中偏重了统计方法的教育,由此可见教学中轻视统计思想的培养。
统计(Statistics),包括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其他各种应用统计,是关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它系统地研究有关统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地运用到社会、生产实际中去。或者可以更简练地概括为,统计学是一门信息收集与分析处理的科学。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社会里,它发挥着巨大的功效。近几十年来,一方面,数学特别是概率论的发展,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另一方面,生产和科学技术飞速进步,对统计学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成为统计学前进的强大推动力,使得统计学理论不断完善,方法不断发展更新,逐渐成为社会经济领域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力的以至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统计资料的收集、传输、存贮和数据处理、分析计算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难以想象的大规模的数据处理现在也变得轻而易举了,从而延展地拓深了统计的应用范围。据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预计,到2020年,全球数字信息总量将增长44倍,IBM技术创新全球副总裁Meyerson宣称,“大数据”的到来将开启了信息技术的新时代,而基于大数据的业务分析洞察则将成为趋势。国民经济中的工业统计、农业试验、教育和心理统计、医学与生物统计、抽样调查设计、质量检验与控制、人口统计、金融市场、趋势预测,等等,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几乎都离不开统计。在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也涵盖了一些概率统计学的内容,有的地区高考中会涉及统计学的知识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统计学将是21世纪里能适应全球化环境的人才所必备的技能。
但统计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很多大学毕业生可能还无法准确地区分“平均值”与“中位数”两个概念的差异,对统计的理解和运用都比较浅。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受到教学计划和教学时数所限。以笔者所知道的情形,工科专业本科生概率统计课程学一个学期共计51个学时。概率论是数理统计的基础,总不能不讲概率而直接讲统计吧?概率论讲起来是那样地有滋有味,总不能把那一部分砍掉不讲吧?这是一种传统的思想,也是一种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案:一是在学时限制的情况下,把随机事件与概率部分尽量压缩,特别是古典概率部分应略讲,几何概率可不讲,比较繁杂的多维随机变量函数计算也可以简练一些。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后面统计部分的讲授。讲的过程中着重讲方法,讲思想,讲典型例题,不讲过多的细节。讲授内容应包括: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二是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面增设一门《应用统计分析》的课程,而且可以进行一些统计实践活动和上机实验。三是可以考虑在前面增加一些描述性统计的内容,先让学生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可以让理论与实践合理地衔接起来。
在统计学的发展过程中,统计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统计思想,是这门学问的精髓和灵魂,积累了前人的心血、经验和智慧,闪烁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光芒。统计学思想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们在几千年生产生活中总结思考所得。所以,在统计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统计思想的教学。首先在概率论教学中穿插、渗透统计思想。例如在讲解独立事件概率时引入小概率事件和小概率原理:一方面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几乎不可能发生,另一方面小概率事件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几乎必然发生。在讲贝叶斯公式时可介绍贝叶斯思想及学派,在讲蒲丰投针时可介绍蒙特卡罗方法,在讲中心极限定理时可介绍大样本统计方法,在讲大数定律时可渗透参数点估计的矩法估计的思想——“替换原则”,等等。
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加强统计思想的教学。每一种统计方法,它是针对什么实际问题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源于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能否用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思想?能否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来概括这种思想?例如在讲假设检验的时候,笔者首先提出了实际中许多需要用假设检验解决的问题,然后问学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要证明一个问题从正面证很难,怎么办?学生回答:反证法。反证法的基本思路:假定—论证—得出矛盾,与什么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理、题设等矛盾。我们现在要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用样本的数据与信息来检验我们的假设,我们也可以遵循这么一个思路,先假定假设正确,然后推出一个矛盾,什么矛盾?与小概率原理矛盾。什么是小概率原理?除了在讲概率时加以渗透外,此时也可举一些例子说,比如,乘飞机会不会失事啊?当然会,那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担心生命安全还要去乘坐飞机?因为乘客其实已经认同了小概率原理,即概率小的事件在一次实验中几乎不会发生。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就是带有概率性质的反证法。它既类似于数学中的反证法,又不同于数学中的反证法。因为它所依据的小概率原理,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所以假设检验也可能犯错误。还比如讲几大似然估计的时候,笔者会举例说,随机抽查学生考勤的时候,往往会找之前旷课或者不交作业的学生,因为以前多次缺勤或者不交作业,这一次也极有可能这样做,这就是所谓“极大似然”。这样讲后,学生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
统计是一门强调应用的学科,当然,统计思想的教学离不开统计实践。只有把某种统计思想、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才能达到深化、巩固、提高的目的。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运用各种机会,创造适当条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提供与现实生活紧密,容易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针对具体问题收集整理数据,撰写报告。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小型的调研活动,设计整个调查过程,从问卷设计、抽样的方法到调查数据的科学分析,整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统计软件有MINITAB、SPSS、Eviews、SAS等,微软的Excel中的统计函数也可以解决大部分统计问题。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受到国际学术界和业界的普遍青睐。不论对大学生日后的就业或是进一步深造,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本身也是一门可以助益终身的技能。但这些知识专业性很强,需要系统地学习。在教学过程可以适当对统计软件的应用作简要介绍,并有机灵活地穿教学活动中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魏宗舒等学者所译的《统计学》一书中曾这样写道:“虽然细节是繁复的,思想却是简单的。”取法乎上,乃得其中。取法乎中,乃得其下。统计思想领会到了,统计方法和技能也水到渠成,统计也就不难学了。一言以蔽之,统计思想教育重于统计方法教育。
参考文献:
[1]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工科专业范文6
工程是综合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地为人类服务的专门领域,同时包含技术方法和科学理论问题,相对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其任务是改造客观世界并取得实际的结果。工程教育是以技术科学为基础的,在工科高等学校以培养工程师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这个目标并不是狭义地限制工科高校仅培养工程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工科学校培养的学生只是准工程师,其工程实践能力还需在其职业环境中继续积累和锻炼。近年来,作为我国工程教育主要承担者的工科高校,在很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饱受诟病。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完善,教育体系延承前苏联模式,强调以研究为导向的工程教育,工科趋向理科;重视科学教育,而轻视技术实践,把工程实践作为科学的附庸,导致人才培养趋同化、单一化。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工程实践和训练不足,实践教学远远滞后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设置缺少自主性和创新性,实践教学趋于理论化、形式单一,方法和手段落后。此外,工科高校缺乏与行业内外企业公司的广泛对接,不甚了解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求,所以高校难以根据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工程实训,导致人才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因此,以完善教育体系为根本、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中心、以与社会和市场对接为导向,积极推进面向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是工科高校未来发展与改革的必然方向。
2工科专业工程教学改革
工科是指以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基础科学为工具,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学科。工科的目标是面向实践能力,培养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面向工科专业的工程教学,在工程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生未来实践中所需的基本方法、理论、技能都需要通过教学过程获得。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一直以来,工科专业过多地注重课程本身体系完整性、统一性和规范性,在所谓重要知识点的传授上“面面俱到”,忽视了吸收新兴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交叉、将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据统计,当前70%的课程主要内容没有更新,30%的课程更新较慢甚至对社会发展和需求并无关联。这致使学生毫无兴趣地记忆分立的知识点、无法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当前多数工科高校课程改革往往不能摆脱传统大纲的限制,基本上集中于课程学期调整、更换个别理论课程和实验章节、削减学时数、变换考核方式等,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角度考虑设置课程,更没有把内容生动的实践内容考虑进去。而工科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依然过度依赖教科书和大纲,实验多是验证性实验,依照现成的指导书和讲义完成规定的内容。加之大容量的课堂讲授,客观上使得学生无暇了解课外知识,更对如何实践和应用无从下手。尽管目前很多高校与大公司、企业(如ALTERA,TI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可是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践环节仍与工程、生产和实践严重脱节。很多学生能够完成课程实验和设计,仍然无法独立从事工程实践和实际项目,教师普遍反映研究生阶段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能力下降。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看重经历而并非实践能力本身,而企业往往也需要廉价劳动力做一些非技能实践类的琐事。一些高校定位过于学术化,追求科研项目、论文层次和数量,使得高校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气氛,从而使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被大大削弱。可以看到,仅仅以教学为主的高校,其实践教学成果和学生实践能力往往也不够优秀。由此可见,高等工科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合格工程专业人才,需要花大力气,从高校科研教学定位、多元化教学、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工程实践与行业对接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改革。
2.1对于高校科研与教学定位,应该本着立足校情、实事求是、科教相辅的基本原则,让科研对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指导作用。
近年来,国内高校几乎同时加大了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做项目、写科研论文、申请专利成了各大学、特别是重点高校的“重头戏”,教师绩效、学科排名、晋升职称等无一不与科研直接挂钩。这种重科研的导向使得教师用在教学上的时间和精力大大减少,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学生、家长、社会也颇有微词。因此,高校应回归以学生和教学为主体教育上,这也是培养工程人才的基本前提。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和办学层次,确定是以科研为主、教学为主或者是二者兼有。以科研为主的高校,应该在政策上适当奖励教学,引导教师回归课堂与实践教学。以教学为主的高校,也不应固守老旧,通过内引外联,拓展实践教学基地。摆正科研和教学二者关系,有利于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水平提升,让学生从实际工程项目中领悟如何学以致用。
2.2针对传统课程内容老旧、缺乏新技术融合、工科教学刻板乏味等问题,应吸收新科技发展中与课程相关的成果,特别是与应用、实践相关的成果
同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让课程内容新鲜起来,让学生心动起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与国内多数教材饱受诟病相比,对国外经典教材,学生大呼看得懂。这主要归因于国外教材不吝惜大量篇幅给出背景、原理和具体应用,例如电子类专业基础教材“PracticalElectronicsforInventors”不仅包括电路理论部分,还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电路部分,每一部分涉及的电路元件、实际器件、都给出实物图和具体应用,各部分之间过渡都毫无突兀感,通过教师提纲挈领地讲解,学生通过自学很容易厘清从电路、模电到数电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工科高校普遍缺乏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在哲学、文学、历史、政治以及艺术等方面的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的积淀,对其形成正确的三观,进而成为行为指导规范,最终树立正确的科学实践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工科高校开设了人文类选修课,但是一来学生不够重视,二来工科高校普遍对人文相关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教师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因此,课程内容上推陈出新,重视工程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是面向工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2.3对于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应该以科学范式为基础,以工程范式为导向,构建工程科学范式。
从学生的角度,学生厌倦于几年如一日的课堂式教学,困惑于过度科学化的课程体系,痛苦于教材中复杂的理论和公式。特别是对于大四学生,在被各种基础和专业课程“折磨”后,还要经受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水平的苛责,因而他们对课程设置“回归工程实践”的呼声最高,这种呼声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从教师的角度,几年如一日给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也会大大削弱教师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过度科学化,是阻碍培养工程人才的桎梏。以工程为导向,需要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减少理论课程容量,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例如网络上很受学生推崇的郭天祥“十天学会单片机”,就是先从实际案例开始,先让学生有直观认识,预留问题,再有重点地讲解相关知识点及运用,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讲单片机本身让学生云里雾里。当然,也不能把高校办成技校,因为科学范式是工程范式的基石,二者不是彼此孤立的关系。对高校课程体系建设来说,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回归工程实践为目标,将科学范式与工程范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工程科学范式。
2.4对创新实验与实践课程改革,可以在课程体系与设置改革的基础上,增加自主设计和实践环节
广泛借鉴实际项目设置专业类课程设计,积极拓宽学生校外实习和实践渠道,与行业内单位广泛联系共建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实验、实践、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与社会需求尽量对接。当前,国家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瞄准社会和行业需求,利用这种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组织和精心安排各种创业、实习、调研,并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此类创新与实践活动。课内科学知识与课外创新实践有机结合,工程教育才会更富有生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人才。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