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文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笑的文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笑的文章

微笑的文章范文1

一、校长的眼界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

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管理,而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的选择和确立,则取决于校长的眼界。可以说,校长的眼界、思路不仅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校的出路和发展空间,而且会决定教师的眼界。校长的眼界有多高,思路有多阔,学校的出路就会有多远,发展的空间也就会有多大,教师的行走可能就会有多远。校长在北大所主张的“兼容包并”的办学理念,引领北大在辉煌的道路上发展了一百多年,这就是校长眼界决定学校发展的明证。一校之长,要摆脱行政化、官僚化的倾向,要有执著的教育追求,真正地定下心来,修炼成为一个教育家,并用教育家的眼界来办学。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校长要成为教育专家,就要有“求诸己”的意识,因为“求诸人”是靠不住的。靠不住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是特有的个人,适合他人的,可不一定适合自己。“求诸己”的关键在于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力、思考力。在信息、资讯高度发达的今天,校长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就会成为井底之蛙,摸象的盲人,就难免固步自封,以偏概全,或者人云亦云,其决策就会不切实际。要想带领学校走在兄弟学校的前面,校长就得不断地学习,认真地思考。学习,可以开阔眼界;思考,能够丰富思路。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决策就会科学了。

在素质教育呼声日高的今天,更需要校长具有宽广的眼界。校长眼界宽广了,才可能正确地把握教育形势,准确理解教育的价值,认真地探寻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地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师生员工才有可能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坚定目标,奋勇前行。

二、校长的胸襟影响着和谐环境的形成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这样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有一次,一个新生报到,在校园中遇到衣着朴素的季羡林先生,还以为他是学校的工人,就让他帮自己看行李,季先生一看就看了一个多小时。在第二天的开学典礼上,这个新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坐着的那个帮他看行李的“工人”,就是中国著名的东方学专家、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羡林教授。

季羡林先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校长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海可以纳百川,因为它处于下位。人也一样,当人自觉地处于下位时,他就不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就不会盛气凌人,就会有广阔胸怀去容他人之所不容。校长不是行政官员,校长是教育专家。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就在于他们时刻将自己摆在下位,没有架子,不以善小而不为。

校长必须认识到,校长只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什么职位;校长还应该是一个专业,有专门的学问。如果视校长为职位,校长就有可能脱离师生,脱离实际;如果将校长视为职业和专业,校长就可能以平常人的身份与师生对话,静下心来倾听他们的声音,努力从他们身上汲取“养料”。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善于倾听是校长管理学校的一种策略,多倾听同行、同事,尤其是教师的声音,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决策,还可以提升校长的个性修养。善于倾听,更是一种境界,它需要的是大海一样的宽广胸怀。校长心胸宽广,和谐学校的氛围就容易形成。

学校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用人的问题最能反映校长的胸襟。关于用人,还是《晏子春秋》说得好,“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因为人无完人,不可苛求。一个胸襟开阔的校长,更要有自知之明,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寻人之长,念人之功,扬人之德,甘当人梯。如果一个人能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来评价别人,就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是人才。没有不好,只有不同,校长手里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校长手里的人才多了,学校管理中的矛盾就会化解,就会减少。这一多一少,换来的就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融洽了,管理就会更轻松、更全面、更有效。

校长代表政府管理学校,集人、财、物于一身,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处理不好,校长就会拥有“绝对”的权力。没有一定的胸襟,校长这个职务,就可能成为葬送自己的工具。做校长的,一定要记住:心底无私天地宽。不谋私利,不图虚名,不计得失,不贪便宜。在日常生活中要慎独、慎微,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当校长在荣誉和金钱面前想到的是教工时,那么教工们就会想到同事;当教工人人都能为他人的荣誉和利益着想了,那么,学校和谐的目标也就不远了。

三、校长的素养关系着学校的文化积淀

校长的素养是一种综合的素养,它既包含着人的基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也包含着文化素质、行政管理经验所积淀的文化因素,这便是校长区别于其他领导者的特质,因为校长既是管理者,更是教育专家,其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对学校的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濡染力量。

学校行为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方面,是一所学校历史文化积淀在一定阶段的显露,是学校文化“动态”的部分,是需要维护和可以塑造的。在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中,校长不仅是设计者、指导者,更是塑造者、维护者和推进者。校长本人的文化素养和对学校行为文化的认识与评价,会不知不觉地演变成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标准和模式。校长文化素养的高低程度决定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当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处于进取状态时,学校事业的发展不仅强劲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校长文化素养的特点决定了学校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有的文化内容,校长的文化品位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占据突出的地位,甚至校长在文化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影响着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向。如果校长缺少文化素养,他就只能沿着学校固有的模式重复前人的经验,或干脆让其自生自灭。当校长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以及与这种素养相一致的文化眼界时,就可能超越个体经验的局限,不断地从相关的事物中寻找参照物,看到自己的不足,探寻改进的办法和出路。当学校在校长的带领下,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自己的行为方式时,这所学校特有

的文化传统就有可能慢慢地积淀和传承下去。

四、校长的践行改变着师生的行走方式

校长应当是一个思想者,但更应当成为思想的践行者。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做校长期间,每天早晨八点到学校走廊去迎接上学的学生们,整个白天都用来做班主任工作、上课或听课,晚上则忙于整理笔记。30年里,他对大约3700名学生做了观察记录,他始终亲自带着四五个最难教育的学生,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他时常捡起地上的废纸,换下坏灯泡,拧紧螺丝钉。苏霍姆林斯基正是通过这样的具体实践成就了一番事业,影响了世界教育。

作为校长,其每一点思考、每一步设计、每一个行动都应该能为师生所仿效。因此,校长要用自己的思考、设计和行动去影响师生员工的理念,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每一所学校都有它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氛围,这种传统和氛围,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学校一代代的教师、一代代的学生。这文化传统和行为方式,有健康进取的,也有颓废落后的,校长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引领班子成员和师生员工去甄别、去遴选,努力张扬那些健康进取的文化,摒弃颓废落后的文化,形成自己全新而丰富的校园文化特色,并以这样的文化改变师生的行为方式。

校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应当力求规范而潇洒,儒雅而灵动,端庄而活泼。日常管理上,校长应当致力于顺应学校发展方向的制度建设行为、与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建设行为、有利于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学组织行为、创设师生和谐发展关系的协调行为、为人师表的示范行为,以及不倦探索的创新行为,等等。校长的躬身践行、为人表率,必将影响着师生的日常行为和教学行为,促进全校上下步调一致,师生共同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

微笑的文章范文2

一、生活的鲜味透出来

生活处处是语文。当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时,语文课就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动力。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先“悟”后“练”出来的,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学生才能真正悟出文中蕴涵的深意。为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创设各种情境以再现文中、文外的生活情景。

如课文《搭石》的教学设计。从教学实效来看,本设计注重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既有语言的训练,又有情感的升华,张弛有度,节奏明快,进展有序,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巧妙而不露痕迹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味道。

(课件出示语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

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教师又引导学习了画面的美,将这段文字点击成诗歌的形式,和着轻轻的音乐和学生一起美美地朗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教学中,老师精心创设走搭石的情境,让学生与老师逐渐加快地交替轮读。师生之间默契地“引”与“接”,精妙地体现出“协调有序”。学生在轮读中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体会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的默契,更深入地理解了“协调有序”的意义。接着,让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诗一般的画面,在想象中丰富了“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在朗读中体会语言的美感;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在学生的眼前展开,达到语言与情感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

二、词句的真味品出来

词语是构成文本的基本单位。因此,品词析句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品出词句的真味就是在课堂上引领学生品出语言的张力、品出语言的穿透力、品出语言的表现力。其间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品出词句的真味,如还原情境、诵读体悟、联想触发、填充补足、潜心涵咏等,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请看课文《庐山云雾》中的一个句子教学。

师: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它的瞬息万变?

生:我从“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这句话中感受到庐山雾瞬息万变。

师:你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刚刚”和“转眼间”说明时间很快。

师:你能读出它的变化快吗?

生读。

师:呦,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你的心情,你感到很惊奇,是吗?

生:是。

师:同学们,你们能加一个感叹词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心情吗?

生:啊,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生:咦,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生:哇,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生:瞧,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师:庐山雾真是太神奇了,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变化可真快啊!

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以上多种的教学策略,还原情境给了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身处美丽的庐山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让学生通过感悟以自己的经历填充并补足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了浓浓的语文味,使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三、文章的情味读出来

读,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读得好,文意、文情、文势、文序、文趣,都可在铿锵的朗读声中还原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读是要有层次和目的的,需拾级而上,在读中内化言语表达之妙。在文本的含蕴处读,在重点内容处读,在内容的矛盾处读,在内容的变化处读,把文章蕴涵着的浓浓情味读出来。

如课文《我是您的儿子》中的教学,首先通过变式阅读和整体感知来读出图画。

师:你从哪句话里读出了一幅画?

生:焦裕禄迎着大风雪,向前迈着大步,棉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忽闪地抖动。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幅特别的画吧!

师: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生1:冒雪奔走图。

生2:感人的图。

然后进一步通过感受画面和感动人物来读懂画面。

师:你能看到这幅画的背景吗?

生:一片白茫茫。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脚印,一脚深一脚浅的。

师:茫茫雪海,留下了深深的脚印。你再用心听听,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听到“呼呼”的风声。

生2:仿佛听到艰难的喘气声。

生3:听到了耳巴抖动的声音。

生4:我听到了远处隐隐传来的哭声。

师:再读读课文,焦裕禄忍着什么?

生:他忍着肝痛。

师:肝痛是一种什么样的痛?

生1:我想是一种钻心的痛。

生2: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

生3:还有他忍着心痛。

师:心怎么会痛?

生:想着最困难的群众,他心里就会痛。

最后通过化抽象为形象来读活人物。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一个怎样的焦裕禄?

生:我看到一个不怕寒冷、关心群众的焦裕禄。

师:所以,兰考的父老乡亲忘不了那一场雪,更忘不了在雪中奔波的焦裕禄啊!

在这个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出画面、读懂画面、读活形象”三个层次,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转化成“一幅画”“一个人物形象”。从语文素养的角度看,教师把句子感悟、语言转化、思维想象、情感体验等诸多要素都

有机地融合在了这个教学中,既有“语言点”的突破,又有“内容面”的联系,还有“情感线”的贯通。

四、语言的韵味留下来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掌握语言规范与规律的关键时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注重语言的积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厚实的语言积累。在儿童的记忆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因此,我们尽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通过对典型“言语作品”的剖析、玩味,积累下一定数量的语言材料。

例如课文《花钟》从词语积累迁移到写话迁移有如下教学过程。

1.盘点词语

师:除了时间写得好,开花写得好,其实课文中还有很多词写得很好。让我们合拢课本,在脑中想想,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指一名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也来盘点一下这些词语(师出示词语要求齐读)。

争奇斗艳艳丽

芬芳迷人暮色

含笑一现苏醒

绽开笑脸左右

欣然怒放大致

舒展花瓣

2.老师根据课文第一节内容,已经做成了一个花钟,但要请大家帮一个忙,在从早到晚的每一个时间段旁给注上花名,能行吗?

学生罗列花名,师随机在一边点击花名)。师:凌晨四时。(学生接――牵牛花)

……

花钟真美,可是有一些遗憾,知道什么遗憾吗?(还有三个时间段旁没有花名)

老师在课外查找了一下资料,你们看(出示图片和花名):(蒲公英、茉莉、荷花)这些图片的下面有时间介绍。

3.小练笔

师:让我们也来过把作家瘾,让我们也来写一写什么花在什么时间开的。如果你能用上刚才我们盘点的词语来写写它的姿态、颜色,或者香味,甚至用上自己的词语更好。

师:哪位小作家愿意读给大家听,让我们也来欣赏一番。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

生1:上午8点(时间在前)左右(时间表达得准确),荷花欣然怒放(运用词语盘点上的词),向人们展开了美丽的笑脸(自己独特的句子)。

生2:婀娜多姿(自己独特的词)的荷花在上午8点(时间在中间)绽开了笑脸。

生3:心旷神怡(改为沁人心脾)。

这里,老师让学生在充分欣赏花钟的奇妙,感受课文第一段花名、花时、花开等各种美的同时,抓住了不齐全的遗憾,让学生补写,学生的兴趣就被极大地调动起来。而且老师提供的图片正是这三个时段缺的花卉,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填补的表现欲和成就感,写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总之,学生学习文本,并不是单纯地感动一番,了解一下内容,在学习了文章的言语技能,言语形式之后,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语言文学技能。

微笑的文章范文3

语文自身趣味无穷,深入挖掘,广泛运用,一定能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一、归类生趣

语文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封闭的过程,许多知识的学习要相互贯通,在不断的融通中慢慢掌握积累,并有所发现。在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某个知识点,我们可对这个知识点进行梳理,扩充和拓展。如在文言文教学中,讲到重点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要注意联类引申。例如学习到《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这一句,这是宾语前置中以“之”为标志的一种类型。由此就可以总结、回顾一下宾语前置的几种常见情况: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前置,“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沛公安在”(《鸿门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等等。以学过的句子为例分析它的具体情况,印象深刻。老师可以提出例句,让学生自己补充更多的例子,做到举一反三。再如讲解《琵琶行》中“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这一句,“左迁”是指贬官。文言文中经常遇到关于官职升迁及任免的情况,由此可以顺便将这一类词“拜、除、拔、擢、征、陟、谪、辟、迁”等,作一个介绍。并可由汉代的征辟制引出古代的官制,及开科取士等,适当讲讲。这样的迁移既积累了相关知识,又会激起学生探索更多知识的兴趣,而且在学习相关的传记文章时,也就不会出现盲点了。

二、联系增趣

中国文学史中的优秀篇目是非常多的,选入课本的毕竟有限。犹如四大名著,整个初中加高中阶段,也仅有数篇节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将与文本有关的知识有机的融于课堂,提高课堂的容量和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先介绍原著中一些人物的判词和其他词曲,加深对主题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讲解黛玉的性格,可以插入欣赏《葬花吟》以及《枉凝眉》,也可对宝黛的爱情悲剧有个初步理解;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时,插入讲解关于她的判词和《聪明累》,让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有更深的了解,并从其悲剧结局中找到性格原因,这对学生也很有教育意义。当然,再加入红学家的一些研究成果,《红楼梦》的故事等等,将会更有吸引力。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对其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分析,也可以采用此法。例如在讲解《短歌行》时,可以结合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等诗,了解曹操诗歌的风格。结合《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描写以及苏轼《赤壁赋》中“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论述的气势,补充当时的背景资料,那么这首诗的内涵就显而易见了。

长期进行这样有意识的穿插迁移,会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积累越来越丰厚,观点越来越深刻。

三、比较激趣

有益有趣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总是富有吸引力的,高中生也不例外,相机的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不仅会让学生觉得兴味盎然,而且还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增加储备,启迪心智。

比如学习庄子的《逍遥游》,可先插入“庄周家贫”及“楚王许以为相”的故事,了解庄子的志向。再结合“庄周梦蝶”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两个故事,了解庄子的特立独行。还可引入《秋水》等,明确其散文借寓言说理的特色。再如学习《窦娥冤》节选时,可迁移介绍明传记的《金锁记》,对两剧的不同结局做一比较,明确大团圆的结局固然人人盼望,但就主题的战斗性来说,还是《窦娥冤》的悲剧结局更胜一筹。

这样一来,举一反三,使积累更丰厚。写起作文来就不至于捉襟见肘了。

四、助读引趣

众所周知,诗词本就可入乐歌唱,只是古曲多已佚失。但有许多也还是能有关联的。例如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听一听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学清照词《一剪梅》、苏轼的《水调歌头》,都可以先教唱这两首歌,这样背诵就不成问题了。当然,还可联系歌曲,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听或唱中去体会感悟,从而获得启发和新知。例如在学习《琵琶行》时,伴着《霓裳羽衣曲》来朗读这首诗,让学生随着音乐去感受其中的悲剧气息,再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人形象,就比较容易了。而在欣赏《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时,那优美的二胡曲也许就是一把打开情感的金钥匙。

爱唱爱跳是青少年学生的天性,这样引入歌曲,使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加强了积累,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五、活动寓趣

王勃的《滕王阁序》,通篇“骈偶”。而对偶的修辞及其应用,在高考题中常常出现。可以介绍《声律启蒙》中的一些内容。当然这还是比较难懂。

最通俗易懂的,学生最熟悉的是近年来流行的短信祝福这一形式。例如中秋时“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夕阳。红花谢,绿林黄,莫忘添衣裳。欲惆怅,享阳光,天籁语铿锵。桂树茂,菊散香,徐风携清凉。多安康,中秋快乐!”母亲节时“风是爱的呼唤,雨是情的交融,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永远是你的母亲!”教师节时“绿意盎然,那是您无穷的活力;白云悠悠,那是您圣洁的心灵;浪花朵朵,那是您渊博的知识。教师节,祝愿您永远年轻!”这些都是运用整齐的句式表达的好例子,其中有对偶,有排比,还有比喻。

老师可以找一些优美的句子,让学生仿照续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些祝福短信,联系对偶修辞的使用,既增添了乐趣,又获得了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微笑的文章范文4

【关键词】语文 课堂氛围 激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78

课堂气氛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为了能够促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营造轻松以及活泼的教学氛围。轻松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得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相关的知识。

一、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提高教师本身素质和教学艺术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人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与生机,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

三、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其能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x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四、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必要活动

微笑的文章范文5

1.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核心是树立现代课程观

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帮助教师建立现代课程观是课改的核心任务。现代课程观至少包括下面五方面内涵:

(1)课程价值观:课程不仅是目的,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它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提供资源(包括时间与空间),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2)课程本质观:课程不只是学科体系,更是学科与活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过程与结果、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学校文化的主导与主流。

(3)课程改革观:课程改革是一个包含了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系统工程。学校课程改革过去存在三种错误倾向:在理论上忽视“实施”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在设计上轻视“实施”的制约,知与行脱节;在实践中蔑视“实施”的成果提炼、总结与推广,过程与结果脱节。

(4)课程内容观:要区分“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这三个不同层次与不同构成的概念。人们常常把教学内容等同于教材内容或课程内容,所以出现“教教材”的现象。课程内容只有经过教材处理、教学加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规律,才能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能做到“用教材教”。

(5)课程资源观:自上而下所提供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一种文本性的材料,是教学的一个“案例”,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并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收集更多的与课程目标相关、体现学科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社会的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2.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基本任务在于勾画符合新课程理念,体现学校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要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课程目标、完善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促进课程评价的关键环节。其目的与意义在于丰富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生活价值以及师生生命的成长、生存的意义,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创造适合于不同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多元的学习课程。这个多元的学习课程应该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学校课程的个性与特色以及学校文化的主流。

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基本任务就是设计与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富有个性特色、适合自己学生的多元的课程体系。校长作为课程领导,是学术的领导、文化的领导、精神的领导,具有一定权威性,把握课程改革的总体方向与目标,站在学校发展的关键点上,高瞻远瞩,勇立潮头,在指引学校课改方向、设计课改方案、组织实施课改过程中起到预测、指引、协调、决策、组织、评价等作用。这种课程的领导是思想的领导、精神的领导,通过价值引领和文化表达,实现领导目标。这种课程的领导完全是遵循一定规律、规则的自觉行动,而非彻底是行政强制性执行的“行政领导”。

3.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场所是校长作为课程领导的工作重点、难点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他首先应该是“课堂领导者”,领导学校课堂改革的潮流,努力实现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共同发展的场所,成为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带头人和领跑人。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场所,是当前课改的重点和难点。校长必须身先士卒,敢于亮相,不怕丢丑,要有“引火烧身”的勇气。通过开设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等方式,以实践诠释理念,以理念指导实践,加深教师对新课改的感性认识,指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前行;在实践中引导转变观念,加强教学反思与创新。

在实践中,校长还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指引教师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诸如我校历年举行阳光课堂节活动,活动分成阳光课堂教学观研究、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阳光课堂教学特性研究、阳光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等“小课题”,通过“七色光主题论坛”“三人行”团队合作研讨、组内教师同课异构研讨、一课多议反复磨课等有效形式进行深度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牵制与约束、灌输与替代少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多向互动与平等对话多了;教师无效、低效的提问少了,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方法的指导、人格的赏识、精神的激励多了;教师课堂分析、讲解时间少了,学生课堂实践、体验、探究、创造的机会多了。

二、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的行动策略

1.遵循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课程的设计与设置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寓有意义于有意思之中,让学习主动行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人的发展需要,各年级开设了固定的活动课程,如,一年级是广播操、纸艺(折纸、剪纸),二年级跳绳、数棋,三年级是踢毽、智力七巧板,四年级是腰鼓、篮球,五年级是垫上运动、器乐(琵琶或口琴),六年级是花样跳绳、科技模型制作,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地发展。

(2)多样性原则。课程的设计与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可选择性。通过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和特长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被发现与培养。如,我校的七色光少年宫活动,除上述固定课程外,还开设了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30多项自选课程,供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孩子选择,促进孩子特长发展、个性发展。

(3)个性化原则。课程的设计与设置要体现继承与创新的有机融合。通过课程设置与实施,不仅将学校精神文化以课程为载体传递给学生,还应在课程理念、内容、实施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我校组织人员认真编写了阳光教育系列校本课程教材,如文学类有低年级的《三字经》、中年级的《弟子规》、高年级的《论语一百则》,适合各年级的古诗文读本《杏花雨》,有体育类《快乐篮球》、《花样跳绳》,有德育类《文明礼仪读本》,有艺术类教材《口琴演奏10讲》、有综合实践类《神园葡萄》等。具有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学校个性、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落实,为教师活动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蓝本,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2.建构适合实际的多样的课堂教学范式

教学是有一定规律的,课堂教学必定有其固定或稳定的方式、模块或环节、节律,这个固定或稳定的方式、模块或环节、节律就是通常讲的教学范式(或称模式)。掌握一定的教学范式并灵活运用,便能遵循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如我校实践着的阳光课堂“五自”课堂教学范式―――创设氛围,自由开放;围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信沟通;总结归纳,自然生成;巩固延伸,自身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同时尝试其他适合本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范式。如,比较适合数学学科的“五环”问题教学范式―――自主学习,寻找问题;见解交流,解答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综合训练,考查问题;升华反思,拓展问题。教师选择课堂上不能解决而又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提炼成“小课题”,指导学生有序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范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课堂需要不同的范式,有时可能需要多种范式的整合与综合运用。教学的规律是一致的、基本不变的,基本范式也应是基本稳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这就是通常所言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推行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考试、评价机制

微笑的文章范文6

【关键词】开销账户 问题 建议

自2005年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推广上线以来,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简称《办法》)为核心,账户管理系统、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和联网核查系统作为主要载体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体系日益形成。该体系的运行有效规范银行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提高了金融机构服务水平,为维护稳定的经济金融秩序、实施稳健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促进有序的社会经济活动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但是由于《办法》不尽完善,部分条款规定宽泛,日渐暴露出现行管理制度与执行力存在相悖性,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频繁开销户,不利于基层央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开展,同时对现金管理、反洗钱、社会信用建设及账户系统管理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亟须给予重视。

一、原因分析

(一)银行机构间不正当竞争

根据《办法》第七条“存款人可以自主选择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令存款人到指定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允许自主选择开户银行是为方便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需要,选择合适的银行,而这一原则为商业银行增加存款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身业绩提供机会。部分商业银行为拉存款采取不正当手段,一是以承诺放贷为手段,部分商业银行为吸收存款,强制急需银行贷款的单位将其基本账户开立在本网点,使之成为与同行竞争的重要手段,许多单位因急需贷款不得不将在其他商业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撤销后转到发放贷款的银行,造成基本账户“大搬家”;二是以银行账户收费优惠或减免为手段,部分商业银行为吸收存款,争拉优质客户,以优惠或暂免各种开销户费用的形式吸引开户单位,造成商业银行收费标准不尽相同。

(二)企业缺乏诚信意识

根据《办法》第八条规定“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套取现金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部分企业为达拖欠或逃避其他单位债务目的,缺乏诚信意识,经常借更换基本账户开户行之名,行逃废债务之实,频繁开销账户。

(三)上级主管部门与银行关系的变化

部分商业银行为吸引机关、事业单位等有权部门开立基本账户,提供优惠条件给其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为与商业银行保持平衡“利益关系”就按照其意图操作。而下属单位按上级主管部门文件要求必须将账户开在指定银行,导致大量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账户大转移、在短时间内集中开销户发生。

(四)商业银行柜台人员操作不当

通过商业银行对销户原因的了解,发现柜台人员不清楚销户原因区别,只要是销户全部选择“转户”,忽略“关闭”、“其他”等销户原因。若类别有误、行政区划变更的账户重新开户时将不能开立正确的基本账户,只能“将错就错”开户后重新选择“其他”原因销户,再开立正确基本账户,致使一销一开现象频发。

二、造成的后果

(一)弱化现金管理

部分单位在频繁变更基本账户开户行时,有时因某些原因其基本账户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开立,造成单位在没有基本账户的前提下存在其他账户,若基本账户在商业银行核心系统中未能及时撤销,仍可作为基本账户进行结算并支取现金,账户管理系统数据与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数据不一致,使账户管理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现金管理。

(二)损害金融秩序

部分企业避责型开销户,是为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偷逃税或从事洗钱等违法活动提供方便,增加司法监督难度,不利于金融秩序稳定和商业银行、企业资金链顺畅流转,也不利于社会信用环境和良性金融秩序建设。

(三)账户管理系统资源繁冗

由于商业银行间无序竞争愈发激烈,账户行政许可又不收取任何费用,在同一地区变更基本账户开户行不需将该单位的其他账户先行撤销,手续过于简便,造成基本账户频繁开销,浪费《开户许可证》等文本资料及虚增人民银行账户审核工作量;且部分单位由于自身管理原因,很多账户长期不使用被设为“久悬”,抑或某些单位在其撤并、关闭等原因撤销基本账户时为图省事或银行出于考核开户数量,将销户原因选为“转户”,造成大量账户闲置,账户管理系统资源繁冗。

三、建议和措施

(一)完善账户管理系统功能,实现账户管理系统与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横向联网

建议总行完善账户管理系统,增加自动提示其他账户功能,在账户管理系统中撤销基本账户后,将商业银行核心系统的基本账户信息自动撤销,同时发送“基本账户已撤销”向同一存款人的其他账户开户银行,便于银行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对超过10日未重新开立基本账户的存款人其他账户自动锁定不能使用并提示“超过10日未重新开立基本账户”,避免其他账户长期空挂,确保账户管理系统与商业银行核心系统数据一致。

(二)强化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金融秩序

人民银行作为账户管理部门,可通过会议、媒体等多渠道,宣传国家账户管理政策、法规,加深对各项条款的理解,熟悉各类结算账户开立条件、使用范围,切实增强单位信用意识,营造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守信的社会氛围,引导金融机构和开户单位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严格执行账户管理的各项政策,对违反账户管理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切实维护金融结算秩序,强化金融行业自律性,培育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金融竞争环境,建设良好的金融秩序。

(三)维护基本账户开设的严肃性,保证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

基本账户作为账户“龙头”应保持相对稳定,对非正常销户做出限制性规定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审核销户资料及原因,遏制开户单位频繁开销户;实行账户行政许可收费制度,特别对二次开立及补发账户的收取工本费,有利于单位慎重考虑换行成本以提醒客户妥善保管开户许可证,同时引导银行机构端正营销理念,杜绝一切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良好的支付结算环境。

(四)加强业务人员的岗位培训,落实岗位责任制

商业银行应加强账户管理岗位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定期对在岗人员开展专业培训,时刻树立账户合规管理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理业务,同时对出差错的商业银行实行扣分累计制,并向其上级部门通报,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严肃账户管理纪律,避免制度不熟悉而造成业务差错。

上一篇交互设计分析

下一篇得失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