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排序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排序教案范文1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创新的教育,中小学教师必须树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必须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中勇于创新……否则将无法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及全国及省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省市县有关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专业知识、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方法、科研能力、管理能力。
二、主要工作
1、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职工要认真学习《中小学职业道德修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礼仪规范》、“教师七要七不准”、学校制定的“教师师德修养十六条”、“实验中学教师十不准”等,并于期末举行有关以上内容的闭卷考试;组织教师观看《师表风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专辑》、《职业道德启思录》和省教育厅组织的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报告录像。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2、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
遵照学校制定的“40岁以下的任课教师在3年内必须取得专科学历,6年内必须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继续教育目标。要继续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提高培训,争取到20xx年,我校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将达到100%,具备本科学历者占到专任教师的70%以上。
3、今年,要按上级要求,继续组织好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要为参训教师提供经费保障,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到20xx年,争取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自制课件,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现有设备辅助教学。
5、继续搞好校本培训。一要狠抓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学艺术,包括: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组织班级教育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定的技能、普通话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板书的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的技能等等。并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技能训练:①、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或才艺展示,规范教学基本功标准;②、指导教师总结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③、开展说课活动和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课题研讨课、示范课的评课活动。二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双控闭路电视设备操作培训和计算机课件制作培训。三要认真抓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专任教师中本科学历者比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及全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四要制定"名师"和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多给他们提供锻炼学习的机会,以"名师"培养带动"名校"建设;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落实好"拜师带徒"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新调入和新分配教师进行必要的入校教育,以使他们尽快融入实验中学这个大家庭,尽快跟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6、学校还将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继续支持干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或邀请名家名师来校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制和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要组织老师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优质教育,适应未来发展,培养身心两健、学创俱能、知能双全、五育并举的合格人才。
三、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为进一步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学校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
2、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因此要引导教师充分认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参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违反规定,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在岗位聘任时给予低聘或缓聘。
排序教案范文2
一 列写作提纲
《游陵西湖》提纲(空间顺序)
中心:通过介绍家乡的陵西湖各个景点的特点,表现其优美风光与人文精神,抒发喜爱之情。
1.开篇点明游览的时间,交代游玩地点――陵西湖。(略写)
2.介绍去往途中的风光见闻,渲染心情。(略写)
3.摹写湖心岛千姿百态的怪石。再写湖心亭,说明整体印象。(最详)
4.湖心岛北岸风光,只见鱼儿欢快,人影荡漾。(较详)
5.攀登北岸的小山,从山顶俯视湖面,一派好景致! (详写)
6.回家,内心留恋。(略写)
《颍南植物园》提纲(逻辑顺序)
中心:按照逻辑顺序,说明颍南植物园的位置、建设缘起和各个组成部分,让读者领略其特色,突出其社会意义。
1.概括说明植物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以及人们的总体印象。(略写)
2.介绍建设生态园的缘起,给人们呈现一个绮丽的自然风貌,开创界首旅游业发展新篇章。(略写)
3.由主到次,依次介绍植物园的布局和组成。
(1)介绍主要景区,即东部的果树种植示范区和名树区,让徜徉其间的人们,能领略到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详写)
(2)介绍北部的盆景园,介绍花的品种、岩石景观,中西方环境艺术巧妙结合,匠心独具。(较详)
(3)介绍南部的休闲中心――垂钓,介绍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略写)
4.总结风景区特色,凸显给人们的感受,点明主题。(略写)
【李老师评】
排序教案范文3
【关键词】学案导学 主动性 坚持性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55-01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教案”与“学案”的关系
1.“教案”与“学案”的联系
学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它最大的优点是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知识的构建,通过自我检测达到每节课知识的掌握与落实,不留死角。
2.“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学案在目标要求、课堂角色、教学方式等方面不同于教案。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经过分析、加工、整理而写出的教学过程案例,它着眼于教师讲什么、如何讲,侧重使学生“学会”。而学案则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案例,它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它侧重使学生“会学”。主要区别在于:①在教学目的方面,“教案”是为了教师上好课,预设教学方案,而“学案”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学习方案;②在性质方面,“教案”是着眼于如何“教”,侧重于使学生“学会”,而“学案”是着眼于“学”,侧重于使学生“会学”;③角色方面“教案”侧重教师主导,而“学案”是侧重学生主体,主动地“学”;④表达方面“教案”是界面规整,表达严整,多用书面,而“学案”是界面亲切,表达生动,多用口语。
二、信息技术“导学案”的设计的原则
1.学案以任务为导线进行,每个任务的设定应直观便于理解。
2.任务的设定要有层次性,应由易到难,技能的应用应层层递进。由开始的一两步的操作就可以完成的任务过渡到多步操作才能完成。
3.每个任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应各有侧重点,有的任务偏重于技能训练;有的任务偏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的任务偏重情感教育,有的认为侧重学习方法的体验,尽量不要让一个任务包含太多的教学目标,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降低了目标的达成度。
4.每个任务的侧重点应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强调,如文字修饰和段落修饰的关键;Flas中引导线能否有断点;引导动画中开始帧和结束帧中运动对象的位置在哪里;Excel排序操作中如何打开排序对话框等。
5.教学建议点到为止,如可让学生参考教材,与旧知识对比或同位交流、小组交流等。
6.不要把学案做成测试卷和教材,过多的题目设计会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到这些填空上,而信息技术教学更多的是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不同应用软件学习的共通性,而非纸上谈兵。
三、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使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中,应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引导者和评价者。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鼓励为主,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要做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
4.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手段。一方面,它能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当堂巩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四、信息技术“学案导学”的意义
1.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
2.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平时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我在课上不再一一列举操作方法,而是通过提前发的学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操作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尽可能养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显然,要想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必须踏实,肯干,并持之以恒的去探索。在把自己摸索到的知识与别人交流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通过这种模式,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据理力争,敢于质疑。
3.学案导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而学习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所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只要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学生表现出的创新潜质一般都会超出老师的预料,教师要做的就是努力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造就条件。对于学生提出某些不同意见教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质疑才能调动思维,只有思维活跃才能产生创新的意识。教师给予必要指点的同时,尽量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张扬个性,勇于探究。
4.学案导学的使用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排序教案范文4
关键词:高职高专教育;数据结构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
1 问题的引入
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已走过十几年的历程。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对高职高专学生主要强调实践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就是要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和深度,缩短理论知识的学时,增加实验课时和实践动手环节,从而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实践的能力。
在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等IT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教师需要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特点,缩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数据结构的理论知识授课课时,而增加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实验和实训课时。但是现在绝大部分高职高专的数据结构教材,在内容的章节编排上基本还是沿用了传统教材的组织结构,包括绪论、线性表、栈和队列、其他线性结构、树和二叉树、图形结构、查找、排序。由于高职高专的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缩短,从事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教师都明显地感觉到如果按教材照本宣科,一般是讲不完这些章节的,特别是后两章:查找和排序。而这两章恰恰是比较重要和应用较广的知识和技术,特别是排序技术,前面一些章节的部分程序需要用到此技术,即先将数据进行排序,再继续进行其他操作。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定位于培养软件开发中的“蓝领”。数据结构课程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技术能力,主要课程内容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及程序具体实现技术等,因此,教师对理论知识不用讲太深。但是,数据结构是一门将理论、技术及工程紧密结合的课程,学生如果对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那么也很难掌握程序设计的技术和方法,只能设计出功能有限的简单程序,而此种程序的应用范围也是有限的。
同时,相当多出身于高职高专的“蓝领”,在从事一段时间的软件开发工作后,就不只是满足于“编码”,而是希望往软件设计师发展。有些实力有限的软件开发公司则更希望员工既是编码员又是软件设计师。这就给高职高专数据结构课程的授课教师提出了挑战,既要给学生讲授编码技能,又要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兼顾到这两方面?这是摆在高职高专数据结构授课教师面前首先需要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问题。
仔细探究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发现优化和整合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主要途径。在高职高专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更高的全局视野,剖析该课程中各章节的核心知识内容,探索各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进而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而不再沿袭以往的内容组织模式和授课进程,从而达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2 问题的解决
针对前面剖析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化模式。
2.1提炼学科知识的核心与精华
2.1.1以定位限定教学内容和范围
高职高专教育对学生的培养定位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高职高专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和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在学科知识与内容的选择上,必须有所界定,不能太宽,也不能太深,要以程序员的编程技能需求确定数据结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围。
从程序员的编程技能需求来看,软件开发领域中的“蓝领”程序员对数据结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主要是能理解软件设计师所做的设计图,特别是能读懂设计图中的数据存储和算法设计,进而实现高质量的编码;能将编程中碰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师,进而让设计师改进或优化设计。因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教师应将数据结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范围界定在基本理论和技能上。高职高专学生掌握数据结构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后,既能胜任程序员的角色,又能在工作几年积累经验后,逐步往软件设计师层次发展。
2,1,2以基本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深度
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要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因此,教师要适度裁剪数据结构课程内容的重点,降低知识内容的难度,只要能给学生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应用知识即可。教师在讲解与介绍理论知识时,对辅的知识简单带过,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点讲解关键性的理论原理与技术上;在选择实践案例时,要选择既能揭示数据结构学科知识作用,又有趣味性的案例,以激起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尽量不要选用算法思想及实现起来很复杂的案例。有些案例的算法可能是通过总结实践得到,这种案例晦涩难懂,对于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来讲,是不易于理解与掌握的。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到高职高专学生接受理解知识的能力,案例若选择不当,反倒会影响和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1.3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媒体不但能传送语言、文字和图片,而且能传送活动图像,增强了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直观性,将教学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地传达给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数据结构课程教案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技术,在制作PPT教案时融入多媒体技术,如使用图形辅助讲解数据在内存条中的存储结构,使用动画展示算法思想等。这些图形与动画直观和生动,既利于学生产生兴趣,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可以帮助教师加快教学进程,一举多得。
2.2优化及整合课程内容
仔细探究数据结构课程内容,是完全可以将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整合的,特别是可以将数据结构课程中最后两个章节(查找技术、排序技术)的内容整合到前面的章节中,因为这两个章节的知识都建立在前面章节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对于前面章节知识的课后习题,特别是线性表这一章的部分课后习题,学生只有在理解与掌握数据排序的知识及技术后才能练习。因此,可以将这两个章节的内容作为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应用,并替换前面章节中实际应用意义不强的案例,也就解决了因整合内容而需要增加课时的问题。
经过仔细研究与分析,我们将数据结构的课程内容进行如下整合。
1)将查找中的二分查找算法、散列查找算法以及排序中的希尔排序算法、快速排序算法优化整合到顺序表中,替换顺序表中实际应用意义不强的程序,如顺序表基本操作程序和一元多项式相加程序;而对于查找的顺序查找算法,排序中的冒泡排序算法、选择排序算法,思想与实现比较简单,教师一般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都会介绍到,因此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可以省略不讲,也就不用对其进行整合。
2)将排序中的基数排序算法和插入排序算法优化整合到链表中,替换链表基本操作程序;
3)将查找中的二叉排序树算法以及排序中的堆排序算法优化整合到树与二叉树这一章中,作为这一章的延伸应用来讲解。
至此,优化与整合就完成了,在我们的实践应用中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既保证教学进度又可以给学生讲授比较完整的数据结构学科知识。以下是一个优化整合的例子,这段程序整合了顺序表、插入排序算法、二分查找算法等知识与技术,在编辑集成开发环境中调试运行成功。
上述程序集成顺序表存储技术、顺序表建立技术、顺序表输出技术、数据排序技术、数据查找技术,能够缩短授课时间,从而解决了高职高专教学特点所带来的理论知识教学难题。
排序教案范文5
关键词 教案;教学设计;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6-0133-02
1 问题的提出
教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教学思路的显性化过程,有利于教师对课程设计的梳理。在阅读中学教案设计大赛的教案过程中发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所编写的教案普遍存在有悖于教学设计理论的设计点,对这些错误点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进一步对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集和网络中所出现的教案进行检索分析后发现,这种普遍性存在于中学各个学科的教案中。对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索,并相应地提出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整个中小学教师编写的教案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2 中学教案编写的现状及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教师会坚持每次课前编写教案以此来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显性化。教师会编教案的情况主要有三种:公开课、教师技能大赛和学期教案审核时。鉴于对教案本身对课堂教学的作用持有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和教案编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等种种原因,多数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会将其视为备课的必须步骤。缺少教案引导的教学可能会使教学过程发生种种意外,教师偏离教学目标,同时不利于后期教师的自审,阻碍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同时,由于平常缺少教案编写的锻炼,关键场合(公开课、技能大赛)下,所编写的教案存在很多的教学设计理论上的错误点。
中学教师的受教育水平比较统一,多为大学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接受过教学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师比例较高。但从收集的具体教案上来看,中学教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本身的掌握情况不是很乐观,具体体现在教案中的是设计的不合理和描述性的错误。
3 中学教案常见问题分析
教案中涉及的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较多,从分析的结果来看,当前教案里出现的概念性错误比较多,并且呈现出知识点上的聚集效应。教案在形式上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从收集的教案来看其形式呈现多样化,但教案所涉及的本质内容是固定的,主要是对教材、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方法等进行分析。本文把常见的问题汇总为教学设计知识错误点和整体设计不合理两大方面,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举例和说明。
教学设计知识点错误
1)教材分析环节。在对教材的分析中,有些教案不指明所使用的教材名称和所要讲解的章节,只对所要讲解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更多的是只说明教材名和课程的章节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做分析和解释。
2)教学目标分析环节。
片段一:教案《写秋抒情――制作模仿写字效果的动画》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学会对文字进行分离;学生能够对选定的帧进行翻转,并理解其原理;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
②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Flash的其他功能,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任务去探究学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体会Flash的作用,用该软件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述片段一的教学目标阐述中出现几种常见的概念性错误。教学目标的主语是学习者[1],“使学生认识‘橡皮擦工具’,并能灵活地使用”,此教学目标的主语却是教师。“过程与方法”阐述的应该是过程方法类的教学目标,但在很多教案中,编写中不能明确区分过程和结果,易将结果表述为过程。上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第三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结果而非过程。
此外,对各教学目标的排序混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很多教案在对教学目标阐述过程中缺少层次性,没有遵循教学目标由简到难、层层递进的原则[1]。片段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帧翻转”比“认识和使用橡皮擦工具”这一教学目标更具有难度,且对帧翻转的教学应该是建立在会用橡皮擦工具的前提上的,而片段一对这两个教学目标的表述违反了递进原则。
3)学情分析环节。
片段二:教案《我要做策划――数据的简单计算、统计和直观表达》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具有学会和掌握Excel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对学情的分析中,由于对学情分析的理解不够,常会出现着重阐述同一年龄或群体的共有特征,而忽视具体对象所具有的特殊性,并忽视对教学前学生所拥有的与当前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及环境的分析,即忽视入门技能和从属技能的分析。上述片段二对学情的分析看似是说出学习者的特征,但并不符合学情分析所要真正阐述的含义,只是对七年级学生进行了特征的概括,没有具体说明教学班级的学生特征,同时对该教学对象没有进行教学前的从属技能分析,即没有分析这些七年级学生对Excel这个软件在教学前是否接触和学习过,以及该学校学生所处的计算机环境如何。
4)教学方法分析环节。
片段三:教案《用数据来说话》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示范模仿、小组合作。
混淆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是教案中常见的错误点,在具体的教案编写中经常出现两者互相取代。如上述片段三所示,对教学方法的概括中所提到的示范模仿就是一个教学策略而非教学方法。
有些教案的教学设计中会脱离教学内容,对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做术语解释。如下片段四所示,对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做了一个简明的解释。教学策略只是一个框架,具体的应用过程会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教案编写时应着重解释具体教学时对策略的采用和设计,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术语解释。
5)教学策略分析环节。
片段四:教案《故乡》
教学策略:采用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实行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三步曲,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放松的情境中学习。
教案中概括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应用的教学策略不相同也是教案中常出现的问题。最易混淆的是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和抛锚式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是一个重难点,很多教师在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其本质和区别,导致在教案中发生相互混淆,影响教案的科学性。
以上几种教案编写中常见的错误点的本质原因都是对教学设计中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提高中学教师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水平是提高中学教案质量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
整体设计思想不合理
1)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只提出课时所用时间,不对时间进行过程细分;对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前准备和教学后总结所分配的时间过长;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时间不好分配,给不是教学重点的教学难点分配时间过多,给简单的教学重点分配时间过少,不易强调出教学重点;分配的时间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
2)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导入新课时,缺少引导学生将案例与所教新课内容进行联想的关键引导语,使得整个课前引导案例与课程脱离,从而没有实际性的引导用途;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没有连贯性,各个环节所使用的案例单独存在、没有联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完整连贯,教学缺少层次感;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常见情况没有做估计和提出解决的方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阐述过于理想化,增加了实际教学时的难度;教学任务和教学的次序没有遵循由易到难的次序,使得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所教学的内容完全一样,没有相应地增加新知识,单纯性地巩固知识,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教学过程中,对教师引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设置解答的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构建。
3)教学总结缺少科学性。教师自己做总结,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性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只让学生做总结,教师没有进行总括性的归纳,使得知识的传授缺少聚焦点。
4 总结
教案中出现问题群聚的现象反映的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提高教案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分析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对象、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用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评价的能力[2]。学校在教师正式入职前应加强教学设计能力的统一培训,并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评价和审核教案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43-46.
排序教案范文6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针对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发放,包括市、县、乡级共7所中学。在样本选择时,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按学校类型将本市中学分为重点校和一般校,并根据重点校和一般校教师人数比例3∶17,在重点校发放问卷45份,一般校发放问卷255份,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73份,有效问卷252份。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率为92.3%。[1]
2.研究方法
本问卷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主要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及课后辅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课前准备主要从三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问题三);课程实施主要从以下四个问题来调查,即教师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七);对课后辅导主要从以下两个问题调查,即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问题八)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问题九)。为方便读者阅读,下文图表中对于问卷涉及到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行为”的问题均以上述问题代号代替。
问卷每一个题目都采用Likert式五等分计分方式,教师在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选项中选择适合自己想法的答案,非常同意记为5分,同意记为4分,不确定记为3分,不同意记为2分,非常不同意记为1分。
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分析
据调查,目前呼伦贝尔地区中学教师已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教学中,包括课前准备、课程实施以及课后辅导,我们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行为进行加权平均数统计,并对其重要程度做了简单排序,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是课前准备,其中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问题二)排在前两位,其次是课程实施过程中,最后是课后辅导(问题八和问题九排在第八和第九位)。
具体应用情况如下:教师在备课时,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占被调查者的77.8%(问题一),在准备教案时常使用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资料的教师占80.6%(问题二),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提供的资源进行备课的占69%(问题三);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占71%(问题四),常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如PPT或其他工具软件)来展示教学内容的占75.4%(问题五),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的占65.5%(问题六),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的占75%(问题七)。教师在课后辅导中应用信息技术较少,如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教师占被调查对象的37.3%(问题八),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教师占44%(问题九)。如图1所示。
三、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行为差异性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我们探索分析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学校类型的不同对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判断。根据前期对样本的分析,各个样本均是随机抽取并相互独立,来自服从正态分布的整体并根据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等,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各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即ANOVA检验),并以P<0.05为标准。
1.性别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3<0.05)在性别方面差异显著,根据均值比较,女教师(均值为4.32)在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方面较男教师(均值为3.92)更多一些。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2.年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年龄主要分为20—30岁、31—40岁、41—50岁、51岁及以上四个年龄段,对各个年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问题一即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sig.=0.00<0.05)在年龄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比较,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的行为越来越少,20—30岁教师的均值为4.46,31—40岁教师的均值为4.17,41—50岁教师的均值为4.00,51岁及以上教师的均值为3.36。在其他问题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3.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学历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对不同学历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所示,教师的学历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有三项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问题一(sig.=0.01<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根据均值比较,在教师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4.21)、专科(均值为4.04)、研究生(均值为3.43)。在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这一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专科(均值为3.23)、本科(均值为3.17)、研究生(均值为2.00)。在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方面,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本科(均值为3.37)、专科(均值为3.34)、研究生(均值为1.93)。从整 个均值比较可以看出,本科和专科教师差异不大,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面稍差一些。
4.教龄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教师的教龄主要分为5年以下、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四个阶段,对各个教龄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根据表5所示,教师的教龄主要在问题四(sig.=0.01<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即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常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根据均值显示,其使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6—1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4.20)、小于等于5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93)、11—2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84)、大于20年教龄的教师(均值为3.63)。经进一步分析,创设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以学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教龄较短的新教师绝大部分都在学校或在培训中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因此较老教师相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更多。其他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5.学科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按照中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学科性质,将学科分为数理化、语外政、史地生、音体美、信息技术和其他六个方面。对各科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行为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表6显示,各学科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差异。我们进一步对各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均值加以分析,发现以下几点:
(1)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各种行为活动中,均值最大的绝大部分都出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除问题三和问题八),这是因为就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而言,信息技术既作为教学手段又作为教学内容而存在,故应用较多。问题三和问题八分别是教师常使用信息资源库中的资源和常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较迅速,而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能及时更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教师在这方面的应用较少;同时,信息技术在中学课程体系中还没有像其他课程纳入中考或高考的范畴,往往很少有留作业的情况,因此对于学生的辅导也较少。
(2)对于数理化这些理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比较多,而且从网络和资源库中搜集资料相差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理科课程知识点比较固定而决定的。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以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然后依次为创设情境、补充或深入说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3)对于语外政这些文科性质的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补充和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依次是展示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4)对于史地生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展示教学内容,然后依次为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拓展学习。
(5)对于音体美这些课程,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应用Internet搜集资料的情况比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更多一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创设情境和补充或深入说明教材内容,然后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最后为展示教学内容。
6.年级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将中学教师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年级组,对两个年级组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7所示。
根据表7所示,初中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并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均值分析,在准备教学资料方面,初中教师比高中教师利用Internet搜集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情况要多,而使用资源库中资源的情况,初中教师却不及高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教学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基本持平;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方面高中教师较初中教师更多一些;而在利用网络资源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这一项,初中教师应用相对多一些,但不明显。在课后初中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情况要多于高中教师,而指导学生展示其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情况相对高中教师要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由于高中生较初中生有更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此高中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方面比初中教师更多一些。
7.学校性质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差异性分析
我们根据呼伦贝尔地区实际情况,将呼伦贝尔地区中学分为市重点中学、区/县重点中学和一般校三种类型,对三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进行ANOVA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表8所示,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在问题一(sig.=0.00<0.05)、问题六(sig.=0.02<0.05)、问题七(sig.=0.00<0.05)、问题八(sig.=0.00<0.05)和问题九(sig.=0.00<0.05)存在显著差异,在问题二(sig.=0.05=0.05)处于临界值。即教师在常通过Internet搜集能运用在教学中的教学资料和教案、为培养学生能力常引导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拓展学习内容、常利用网上资源来做教学补充或说明教材内容、常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常指导学生利用PPT或其他工具软件展示学习成果和作品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均值判断,在这几个方面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区/县重点学校、一般校和市重点学校。经过进一步分析得知,由于影响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因素不单单是硬件及软件的建设问题,最重要的还要衡量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往往学业成绩较好,利用新型教学媒体和改变教学方式势必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冲击,故使得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反而受制。而一般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相对较差,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主要是对教学中教师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和学校类型,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从上述数据分析中我 们可以进一步推断:学校类型的差异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学历的差异,其他性别、年龄、教龄只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个别方面有影响,而任教的学科和任教年级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学校的基础设施状况、领导及环境的支持仍是影响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尽心教学的最大因素,需要高度重视。其次对教师本身的学历、年龄、教龄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态度与能力也需要进行关注,而对于任教的学科和年级则根据其不同的性质进行合理使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