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接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接种范文1
新生儿的先天免疫
先天免疫是抗感染的第一屏障,在诱导获得性免疫中起关键功能。新生儿骨髓储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趋化性及其酶活性低下,从而使任何局部感染有向全身扩散的危险。新生儿的单核/巨噬细胞、补体系统及自然杀伤(nK)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杀伤(lAK)细胞细胞毒性的水平有限,即使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2(iL-12)/IL-15诱导,其水平仍低于成人。脐血(cB)中的树突状细胞(dC)在支持t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应答中的功能不如成人的dC,这可能是细胞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共同刺激/粘附分子及活化标志的表达减少所致。如在培养物中增加有丝分裂原浓度或dC数量,或加入γ干扰素(iFN-γ),可使新生儿的dC功能得以部分恢复。
新生儿nK细胞功能低下,其细胞毒性仅为成人的50%,这和新生儿仅50%NK细胞为cD56+的事实相一致,而成人nK细胞几乎全是cD56+,只有cD56+细胞才具细胞毒性。此外,和成人不同,iFN对新生儿nK细胞细胞毒性的增强功能十分微弱。
上述资料表明,新生儿先天免疫的主要组成细胞的功能低下,但由于上述探究主要局限于dB标本,而非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细胞,因此难以区分上述结果是胎儿发育不全还是围产期应激所致。重要的是需弄清新生儿的先天免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达到成人样的功能,及这种有限的先天免疫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的潜在生理功能。
新生儿的T细胞应答
从新生儿易感的病毒谱中有力地提示,低弱的t细胞应答限制了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体外检测发现,大多数人的cBcD4+/CD8+T细胞中存在cD45RA+“幼稚”表型,和成熟的效应t细胞相比,幼稚型t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的激发需要更长的时间。新生儿t细胞激活时cD40配体活化标志也减少,cD28共同信号和tCR结合所产生的对同种抗原的正常应答、增殖应答的增强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提示,新生儿t细胞具有正常的能力,但应答阈值改变。虽从转录水平上见到对有丝分裂原刺激而产生的正常细胞因子应答,但cBt细胞中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iL-12和iL-15的mR-NA半衰期仅为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PBMC)的1/3。这种转录后调节受aUF-1等易变性调节蛋白的诱导,aUF-1能和mRNA的3′非翻译区的重复序列结合并逾期迅速降解,从而减低新生儿细胞因子的生物效应。因此需要增强对新生儿t细胞适当而持久的活化功能。
现已公认,新生儿t细胞具有免疫活性,但一般情况下其分化倾向th2型,这种倾向空间是妊娠时的th2细胞因子环境所致,还是抗原递呈细胞(aPC)和t细胞相互功能的改变引起,迄今仍不清楚。动物和人的t细胞体外试验表明,t细胞致敏时存在的iL-4,足以抑制幼稚型t细胞表达iL-12Rβ2链,因此即使存在iL-12,仍可使t细胞倾向th2应答。人γδt细胞、nK1.1+T细胞和碱性粒细胞能产生大量iL-4,而新生儿和成人的活化的幼稚型t细胞也可产生大量iL-4。然而在t细胞致敏时中和掉iL-4,可使幼稚型t细胞产生th1型细胞因子,并通过iL-12和iFN-α的刺激功能使iFN-γ水平大大提高,对不同趋化因子受体进行染色观察和对th1/Th2的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人cB细胞中的未成熟/Th2表型t细胞的极化现象。
体内t细胞探究主要依靠动物模型,诱导幼鼠产生th1和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需要非凡的免疫接种方法,即用驱动th1的佐剂或活的复制性抗原,但其主要的局限性是对新生儿的反应原性和潜在毒性。复制能力和th1/CTL诱导间的相关性提示,复制性抗原(如dNA疫苗)能增强aPC的活化水平。按照该观点,在去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的小鼠中,感染流感病毒的dC细胞仍可诱导cTL应答,无需任何cD4+T细胞。将抗体和dC上的cD40交联可模拟这种cTL诱导。dC细胞表现为3种状态摘要:(1)失活的;(2)活化且能刺激cD4+细胞的;(3)超活化的、即使在无cD4+T细胞时仍能刺激cD8+T细胞。这可能是新生儿和成人dC充分活化所需的阈值不同。
虽可测出婴儿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hIV)感染的cTL应答,但仍低于成人的应答水平。这一功能是重要的,因为抗不同表位的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的增加率和cD4+和cD8+细胞数较高有关,这可使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的体内病毒负荷降低,并延缓hIV感染的进程。因此,对特定的新型小儿疫苗,应评价其诱导新生儿强烈cTL应答的能力。
幼婴的抗体应答
新生儿和动物接触抗原可产生igM、igG和igA抗体,但只有具备抗体谱多样性才能使机体对全部抗原产生应答。2~6月龄婴儿可达到成人样igM抗体谱,igG抗体可能较晚。婴儿在2岁前对某些细菌的荚膜多糖(pS)不产生应答,因此在母体抗体消失后可出现一段对病原体易感的阶段,对荚膜pS应答减弱的基本原理现仅部分弄清。在成人,补体成分c3d和肺炎球菌荚膜pS相关,并能和b细胞上的cR21补体受体cD21结合。利用cD19作为信息传导组分,将cD21和b细胞受体交联,从而使b细胞发生协同活化。
新生儿cD21表达水平和补体活性的低下可使cD21/BCR失去协同功能,并使b细胞活化不完全。此外,荚膜pS抗原和载体蛋白偶联能使b细胞应答转化为t细胞依靠型,如此改良的流感杆菌菌苗高度有效,而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肺炎球菌菌苗是否同样有效,还有待评估。
母体或幼婴的免疫接种
幼婴在还未接受免疫接种前就可能发生严重感染。为使保护性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而对孕妇进行免疫接种具有许多优点摘要:孕妇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孕妇有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等灭活疫苗的长期平安记录;能有效地经胎盘传输igG。这种母胎传输是通过位于人胎盘合胞滋养层上的特异性fc受体而进行的,而带fcγrⅠa、fcγrⅡa和fcγrⅢa的基质巨噬细胞及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fcγrⅡ能有效地捕捉和清除大多数抗胎儿抗体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母体传输的igG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免疫接种范文2
经市级专家作快速评估调查,本次强化接种率达到了98.36%,县疾病控制中心快速评估抽查了火德红、龙树、小寨三乡9村270人,接种265人,接种率为98.15%。现简要总结如下:
县位于省东北部,牛栏江北岸,是市的西南门户,东北与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省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国土面积1487平方公里,辖9乡3镇84个村(居)民委员会,境内最高海拔3356米,最低海拔568米,立体气候突出,自然灾害频繁,返贫现象严重。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414244人,出生儿童6875人,出生率为16.59‰,其中,回、彝、苗、仲等少数民族9万余人,贫困人口15.2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36元,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群众不利于健康的生活陋习较多,文化素质不高,卫生意识淡薄,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外出务工人口流动较多。
全县有县医院1所,中医院1所,保健院1所;2003年成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定编制60人,现有在岗职工47人,占编制数的78.33%,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6人。设有免疫规划科,有专业技术人员7人;有乡镇卫生院13所,下设防保组14个,乡级专职疾病预防控制人员14人;村卫生所84个,乡村医生317人。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不仅关系到全县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县委、政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卫生、教育局长任副组长,宣传、财政、食药监、妇联、团委、广电、文化等部门领导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领导组。各单位、各乡镇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卫生局还成立了技术指导组、疑似异常反应诊断处理组、巡回督导组和宣传报道等相关组织。
二是年9月8日及时召开了全县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动员、培训会议,会议由县卫生局李兴旭副局长主持,卫生局王燕书记作了动员讲话,李副局长对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分别作了具体要求,县疾控中心就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领导、卫生院院长、防疫医生、保健医生、卫生局全体干部职工、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领导和抽调下乡人员参加了会议,参加培训会议人员约85人。9月10日前,各乡镇、各村(居)委会、卫生院相继召开二级培训会议,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职责。
三是制定了《县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处置预案》。
四是政府要求要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
五是全卫生系统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为中心,王书记、李副局长要求举全卫生系统之力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所有工作人员在接种期间禁止饮酒,严肃工作纪律,启动工作问责制。
六是疫苗接种期间所有村卫生所在做好通知村民事由的前提下,停诊全力开展麻疹组份疫苗的接种工作。
(二)组织有力宣传到位
全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了业务骨干40人分赴各乡镇指导,并以持钩到各乡作督导的县疾病控制中心专业工作人员为督导组长;各乡派出每村至少1名的乡级医务人员85人深入各村指导317名乡村医生工作;乡村社领导及学校校长、老师等106人参与了此次工作。县卫生局成立了3个以李副局长、纪检徐书记、吴副局长为组长的督导组负责全县巡回督导,各乡镇分管领导、中心校校长、卫生院院长负责辖区内的巡回督导和指导;县人民医院被指定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的定点医院。
各卫生院对全体职工、全体乡村医生进行了接种知识和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的业务培训,学校召开了“三个”会议,即领导班子和班主任会议、全体教职员工会议、学生家长座谈会,分别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召开了社长会议,村委会班子成员,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积极参与配合强化免疫接种工作。
县卫生局督导组、技术指导组重点帮助薄弱地区和容易引发的地区,对重点学校坚持守候在现场。做到了环环有人抓、步步有人盯、层层有落实,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为确保群体性接种的安全,县卫生局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使疫苗接种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做到家喻户晓。
二是实施告知,所有接种对象有家长签字。
三严格筛查禁忌症,首先由班主任筛查学生的慢性病如癫痫、精神病等;其次是医生再进行禁忌症把关筛查。
四是严格操作规范,确保安全注射。
为了确保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的质量,疫苗从县到乡镇,乡镇到各接种点,均保证了疫苗适宜的温度下运转,并按照要求在接种前对疫苗进行清理核查,对临时接种的人数进行摸底登记,计划疫苗需用量,疫苗进行用冷藏箱或冷藏背包、冰箱保存,确保疫苗的效价。接种人员严格按照预防接种操作规程和培训要求,开展了接种前预检,实施安全注射,观察儿童接种后的反应。在观察室准备了各项急救药品和器械。接种完成后,各乡镇卫生院均及时对放置针具的安全盒进行了集中统一焚烧深埋处理。本次接种工作由于各乡在开展接种工作中准备充分,至接种完毕后,全县只发生1例过敏性皮疹。
通过社长和乡村医生入户宣传,学校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宣传,医院利用群众候诊之机宣传和广播宣传、标语宣传、板报宣传、传单宣传、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方式并举,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深入村社、深入人心,受教育人员达30余万人,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年9月11日—20日,我县共出动宣传车31辆次负责流动宣传,张贴宣传标语587条、张贴宣传画102张、横幅107幅,发放宣传单4776张,发放家长告知书14400张,进行出黑板报、墙报96期次,赶集天利用广播宣传96次,有线电视每天晚间新闻播放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通知10天;手机短信宣传8万余户。采取了以上各种各样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运作规范成效明显
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前,各村民委员会、社区严格按照《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摸底与接种情况登记表》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至9月4日,全县摸底调查结束。各村派驻人员和疫苗分发于9月10日全部到位,年9月11日上午准时开展接种,9月20日全面结束。
根据上级方案的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经县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研究,本次接种工作采取固定接种和入户接种相结合,接种点的设置和接种人员的资质卫生局专门下文作了认定。共设立临时固定接种点534个,固定接种点98个,学校严格禁止设立接种点,凡涉及学校学生接种,一律由家长带到卫生院或卫生所指定的固定接种点开展接种,严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储存和运输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工作。启动时县乡指导组具体到现场组织实施,示范接种程序。
全县8月龄至6岁儿童(即2004年1月1日至年1月10日出生儿童)应种为41801人(其中本地儿童40992人,外地儿童809人),除有禁忌症的儿童未及时开展接种外,全县实际接种40839人(其中本地儿童接种40039人,外地儿童800人),接种率为97.70%,实现了上级要求的95%的目标
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县、乡两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动员、培训会都是由党委、政府组织召开,主要领导到会作动员讲话,逐级签订责任书,负责辖区内接种对象的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卫生局李副局长、王书记、纪检徐书记、吴副局长亲临各乡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乡镇政府分管领导自始致终参与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调集并保障工作所需的交通工具。
2、部门协调配合:各乡中心校校长全程参加每个学校的组织、发动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各班班主任参与接种禁忌症的筛查和接种后学生的观察。
3、卫生局组织有力:卫生局抽调了县直单位技术骨干40人、各乡卫生院医护人员85人和乡村医生317人组成接种组,并组织3个督导组巡回督导,接种期间全县84个村卫生所停诊关门,所有工作人员禁止饮酒,对98个固定接种点和534个临时接种点人员经培训后,以文件通知实行行政许可。
4、疾控中心技术指导有方:疾控中心被抽调的业务技术指导人员从业务培训、宣传、接种点的选择、组织接种、接种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处理及资料收集汇总、报告均按《实施细则》要求有序开展。
5、各级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参加本次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本着对人民高度负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较强责任心投入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许多工作同志白天参加紧张的接种活动,晚上打针输液,病人为健康人预防疾病,确保了本次接种不留死角。
6、规范操作,减少了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病例的出现:由于在接种前做好对接种禁忌症儿童的筛查和体检工作的培训,并做好各种反应药品的准备工作,县在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过程中只出现1例过敏性皮疹反应。
1、我县属“老、少、边、穷”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少数民族杂居县,财政基础薄弱,资金匮乏,无法配套工作经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预防接种单位缺乏必要疫苗运输车、工作督导车、冷链设备和必要的检查督导经费。
2、人民群众文化素质不高,卫生保健意识不强,主动接受力度不够。
3、县中心接到市中心下发麻疹疫苗40000人份;县级下发各接种点麻疹及麻疹组份疫苗42000人份(含8月常规运转接种2000人份麻腮风三联疫苗),其中2009年1月—年1月出生儿童未接种过麻疹组份疫苗的儿童一律使用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其余年龄组或已接种过麻疹组份疫苗的儿童一律使用麻疹疫苗接种;为保证本次疫苗接种能够充分对适龄儿童开展接种,县中心要求各乡应充分发挥宣传动员工作,调动各乡、村卫生所确保接种率达95%的目标,要求各乡调动所有乡、村库存麻疹组份疫苗,完成本次强化接种工作,全县除市级供给的40000人份麻疹疫苗外,调出麻疹组份疫苗2880人份(县、乡、村三级库存麻腮风三联疫苗),本次实际使用42661人份麻疹及麻疹组份疫苗。
本次强化免疫工作中,根据各乡报告的接种情况,翠屏、龙树两乡镇接种率未达95%以上,应加强对生病或暂缓接种的儿童的查漏补种工作,严防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生麻疹发病;其次,上述两乡今后应重视摸底工作。
4、对患病儿童或发热儿童,要求各乡在儿童病愈后及时开展查漏补种工作,降低未接种疫苗而引起麻疹发病。
5、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常规免疫工作,做好适龄儿童建卡、建证工作,确保每个儿童接受到两剂次的麻疹疫苗接种,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儿童。
6、严格执行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加强学校与卫生机构的相互协作配合,确保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未接种儿童补种工作的开展。
7、积极做好特殊人群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儿童和边远贫困地区、厂矿薄弱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采取多种预防接种措施相结合,提高适龄儿童扩大免疫工作的预防接种。
8、开展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积极开展出疹病例的血清学监测,对可疑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及时做好疫情的监测报告,加强疫情监测的敏感性。
9、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扩大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发病的宣传,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教育,使公众积极参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使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和疾病控制工作再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圆满实现到2012年中国消除麻疹的庄严承诺。
1、各级政府应将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改善基础设施和工作经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明确主体,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金,以保证出现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预防接种反应赔偿机制。
3、农村外出流动儿童比例较大,流动人口管理难,到了学龄期,流动儿童都要回乡入学,建议在幼儿园、托儿所、小学学前班或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开展每年一次的麻疹强化免疫或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查漏补种工作,以弥补常规免疫接种的不足。
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制作必要的宣传品,保证免疫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5、加强冷链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县所有的冷链设施、设备远远满足不了疫苗运转的需要,要保证疫苗效价的稳定,具备必要的冷藏设施这是先决条件。
6、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建立一支长效机制的乡村预防保健医疗队伍。
免疫接种范文3
【关键词】计划免疫 接种率 调查
为了了解我社区中心计划免疫工作,我们于2011年5月开展了大规模的接种率调查。杨园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管辖6个社区居委会,面积为3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数29005人。常住户10215户。2010年新出生儿童178人,现将2010年出生的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社区中心管辖的六个社区中。2010年1月-2010年12月出生的本地儿童(指本地常住儿童)和外地(指在本地连续居住≥3个月的外来及流动儿童)儿童共计120名。
1.2方法
到每个社区居委会现场随机调查20名适龄儿童,采取询问家长。查看接种证.卡和接种日期。现场调查完成以后再回到社区中心逐一核对接种簿的方法进行。
1.3标准:合格接种率判断:【1】
A 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
B 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C 接种针次间隔不缩短(≤28天)
D 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
E 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凡经核实符合免疫程序,全程全量接种为合格接种。
凡未建卡,证者,未接种者,接种起始月龄提前,间隔时间不足者,未全程全量或超龄接种以及卡,证记录不清,卡证不符者,均视为不合格接种或未接种。
2 调查结果
2.1建卡率,建证率
共调查适龄儿童120名,其中本地儿童86名,建卡率,建证率100%,外地儿童34名,建卡率,建证率88.23%。
2.2疫苗接种率
未建证、建卡人次4人
则上述结果显示:本地儿童和外地儿童的不合格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地儿童不合格接种率比外地儿童低。
3 讨论
本地儿童接种率基本合格,迟种原因都是因病推迟接种。
本次调查显示有一些流动儿童家长不了解预防接种知识,不知道孩子出生后都应该接种哪些疫苗,这些疫苗的作用及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更是一无所知。文化程度不高,预防保健意识低下。流动人口经济收入低,经济原因和自费疫苗收费的影响,部分家长不了解国家计划免疫免费政策和自费疫苗自愿接种的政策,怕费用太高而拒绝接种疫苗。家长对计划免疫接种的意义认识不足,需求意识较弱,认为预防接种的疫苗可种可不种。家长对预防接种缺乏积极性,缺乏信息,对接种缺乏信任。嫌接种地点太远,不知道要接种,或无人带小孩去接种,听信谣言。因此,就不能自觉带孩子到接种点接种疫苗,个别家长还拒绝为孩子接种疫苗。使基层计免工作人员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国家的政策法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及时为适龄儿童提供可靠的免疫服务,另一方面来自家长们的不配合。这一现象在超生儿童.流动儿童中表现突出。基层防保人员力量薄弱,一人身兼多项防保工作,对流动儿童无过多时间调查摸底和宣传工作,影响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质量。
儿童计划免疫的成功实施,有效的减少和控制了疾病的发生。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率是评价计免工作落实与否的客观指数。流动儿童由于流动性大,居住生活条件一般较差,接触传染病的机会相对较高,是相应传染病发病的潜在因素。因此。加强流儿童的管理,是目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流动儿童的家长多数是逃避计划生育政策在家里分娩又不敢来医院接种。我们要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进入社区办健康讲座,出板报,发宣传单,让每位家长都明白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对带孩子前来接种的家长进行详细、耐心的讲解有关计划免疫的知识,并给每一位家长发放下一次接种预约通知单,对到期不来的及时通知,并定期进行家访,定期下地段巡查,做好辖区内儿童尤其是外来,流动儿童的的查漏补种工作,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跟踪,查漏补漏,争取措施到位,跟查及时。加强预防接种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加强计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计免工作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这样,我们杨园街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计划免疫接种率必将提高,计免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
免疫接种范文4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儿童 计划免疫 接种率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04-0060-03
作为上海市临港新城开发区的主城镇之一,近年来芦潮港地区有大批外来人口成为建设的主力军。但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流动性、复杂性,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成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解芦潮港地区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加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提高免疫接种质量,我们于2011年12月在芦潮港地区开展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本社区7个村、3个居委,辖区内建筑工地和临港新城建设工地、年龄0~6岁、非沪籍户口,在本地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外来流动儿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由社区防保科医生会同各村、居委的公共卫生员对辖区内的适龄外来流动儿童进行上门调查,通过现场查阅卡册、入户查对儿童卡疤和家长回忆儿童免疫接种史等方法,同时填写《上海市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表》获得数据。
1.2.2 调查内容
1.2.3 判断标准
根据上海市预防接种指标(社区级)内容逐项进行核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分析,分类变量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儿童免疫接种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流动儿童563名,其中本地建卡517名,建卡率91.8%;建证531名,建证率94.3%。登记≥12月龄儿童367名,占流动儿童的65.2%。“五苗”免疫接种合格率分别为:卡介苗92.9%、乙肝疫苗94.8%、脊灰疫苗92.6%、百白破疫苗93.5%、麻疹疫苗94.0%,“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1.8%。本地区常住儿童计划免疫的“五苗”接种合格率分别是:卡介苗99.7%、乙肝疫苗99.5%,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99.8%、白白破混合制剂(DPT)99.8%、麻疹疫苗(MV)99.1%。
2.2 不同年龄组的卡、证情况
因年龄组越大,适龄对象逐渐减少(可能与入托入学有关),为提高各年龄组对象的可比性,分为0~1岁,1~3岁,3~6岁3个年龄组。表1中可见,各年龄组在建卡、建证和卡证符合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20.55、9.78、20.55,P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五苗”接种合格率及全程接种率比较
不同年龄组流动儿童在“五苗”接种合格率和全程接种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x2范围在4.18~4.89,P
2.4 不同暂居地流动儿童建卡、建证情况比较
建筑工地与村、居委流动儿童在建卡、建证率和卡证符合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14.95、15.45、14.95,P
2.5 不同暂居地流动儿童“五苗”接种情况
建筑工地聚居儿童与散居在村、居委的流动儿童在“五苗”接种合格率和全程接种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x2范围在3.97~5.90,P
3 讨论
调查显示,芦潮港地区流动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卡证符合率均>90.0%,BCG、HBV、OPV、DPT、MV接种合格率均>90.0%,说明本地区的计划免疫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
调查显示,3~6岁流动儿童在建卡、建证、卡证符合率和疫苗接种合格率均低于0~3岁的流动儿童,原因可能为:①3~6儿童因随年龄的增加、接种针次的减少、跟随家长频繁的流动,容易丢失接种卡和造成漏种或接种不及时;②该部分儿童进入本地区时已超过1岁而未完成五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可降低接种合格率和全程接种率;③家长对3~6岁儿童仍需接种或补种疫苗认识不清和不够重视,容易造成漏种和接种的不及时。而3~6岁儿童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不接种势必成为计划免疫相关疾病的高危人群,易传播疾病和造成群体性发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调查中了解到,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卡证符合率及疫苗的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区的常住儿童免疫接种水平,散居于各村、居委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现状明显好于聚居于各工地的流动儿童。原因概括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居住相对偏远、封闭,外来信息量少,不轻易接受外来的各种宣传和服务,加上自身的文化素质低、预防保健意识薄弱等,工程工期长短不一,工人流动性很大,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成为计划免疫管理的薄弱环节。
流动儿童因其流动性、复杂性成为计划免疫管理工作的一个难点。原因主要是:①流动儿童管理不到位,临港建筑新城工地由于未划分出明显的行政区域,未形成行政管理职责,无计划免疫的长效管理机制。②信息摸底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主动性,不深入进行调查了解,造成对流动儿童信息的漏摸和漏查,不能及时纳入管理。③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的工作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带儿童进行接种,造成这部分儿童漏卡、漏种现象较为突出。④计划外生育者的恐惧心理。计划外生育一般多见于外地农村。这些流动儿童家长一般存在多生子女现象,不顾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和规定,多在怀孕之后离家外出,经常更换居住地点,孩子出生后多不愿被外人知晓,普遍存在恐惧心理,隐匿性强,以致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底数难以调查清楚,宣传难见效,服务难到位。⑤流动性太大或宣传未到位。有相当一部分的流动儿童虽然已建卡并有一定的预防接种史,但由于流动儿童家长职业不稳定,大多无固定的住所,接种点医生无法及时通知这些流动儿童进行免疫接种,这部分儿童漏种、迟种较为普遍。这些家庭大多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收看电视或听广播,常规的宣传可能不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获得计划免疫的相关信息。建议在今后的计免工作中应进一步做好有关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及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工作,以提高流动人口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计免的主动性[1]。⑥家庭经济水平、文化素质影响人群对免疫接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外省市许多地区预防接种都收取一定的费用,有的贫困家庭,就不愿出钱进行接种。由于文化程度低,卫生意识淡薄,对于预防接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理想[2-3]。经济贫困的地区,很多家庭会在自己家中待产,而儿童接生地点与母亲预防接种知晓率有相关性。在国内一些文献报道中显示,在医院出生的儿童比在家中出生的儿童能更好地接受计划免疫服务[4]。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是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人群易感性是决定人群中发病情况的主要因素[5],流动儿童的流动频繁性,更使易感儿童不断积聚。为了提高本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一方面可以加强在流动儿童家长中开展免疫预防健康教育,探索一种浅显易懂,适合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宣传教育方式,比如同乡教育,举办讲座,提高广大流动人口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流动儿童家长防病意识、预防接种知晓率和自觉寻求计划免疫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应当完善流动人口信息摸底上报的网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与工商、公安、教育等部门协作,探讨有关部门间配合及约束机制,提高流动儿童的免疫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1] 陈玲. 扩大免疫规划后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依从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11): 86-87.
[2] 孙晓东, 赵丽丽, 胡家瑜, 等. 上海市儿童计划免疫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1, 7(5): 262-264.
[3] Deady J, Thornton L. Par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s the primary childhood immunizations[J]. Ir Med J, 2005, 98(1): 7-8.
[4] 何庚声, 李慧, 崔富强, 等. 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02, 8(1): 217-219.
免疫接种范文5
一、目标
构筑牢固免疫屏障,巩固我县麻疹防控成果,遏制麻疹高发态势,保障广大适龄儿童健康。
二、指标
1.MCV两剂次接种率维持在95%以上;
2.目标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95%以上,分年龄组免疫接种率95%以上;
3.数据报告完整率100%。
三、强化免疫范围及实施时间
(一)强化免疫地区。
本次甄别13个行政村做为麻疹疫情重点防控地区:。
(二)目标人群。
上述重点行政村所有8月龄~7岁儿童均进行强化免疫,无论以往免疫接种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所有无麻疹疫苗禁忌症者均接种1剂次(0.5ml)麻疹疫苗。
(二)实施时间。
2014年4月1日~4月20日。
四、前期组织和准备工作
(一)各部门职责。
我局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的制订,强化免疫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督导、评估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完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员培训、宣传动员、麻疹疫苗和注射器等物资的储运、分发、登记、报告,现场技术指导,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总结等工作。
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具体负责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应种儿童摸底调查登记、宣传,预防接种和资料汇总上报工作。
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和督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积极参与配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各小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在校、在托幼机构学生的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登记、报告、通知发放、提供接种场所、组织学生接种以及善后工作等。
(二)做好人员培训。
县疾控中心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免疫的目的、意义;强化免疫对象、时间、指标;组织实施;宣传动员方法;应种儿童摸底登记方法、要求和效果评价;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免疫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各种表格的填写和上报;督导、评价与总结要求。
(三)目标儿童摸底登记和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各接种点、村卫生室在开展摸底登记时,务必要向儿童监护人进行面对面宣传,告知接种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对学龄前儿童应告知家长接种时携带接种证。通过信息化系统结合托幼机构、学校学生名册和入户登记等各种方式,切实掌握所有应种儿童信息,并将应种儿童信息分自然村(居委会或街道、楼群)、年龄组登记到《201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摸底与接种登记表》(表2)。
(四)保障措施。
1.疫苗、注射器由自治区统一配送。
2.工作表格由各地自行印发。
3.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经费由自治区负责。
4.县、乡镇所需的培训、宣传、冷链运转、督导等经费由各级争取财政专项解决。本次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可以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中支出,用于补助参与预防接种有关工作的相关人员。
5.人员保障。各乡(镇)卫生院负责组织调配抽调充足的人员参加本次活动。
6.其他相关物资和保障。各地要准备充足的接种器械、消毒器械、体检器械、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械。
五、现场实施
(一)接种方式及要求。
为保证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质量和较高的接种率,接种方式应以定点接种为主,同时辅以巡回、入户接种等方式。
(二)接种点的设置。
1.常规固定接种点。
原则上常规免疫接种点地点及人员配置不变,为了满足强化接种需求,可适当增配有资质医务人员。
2.临时接种点。
在常规固定接种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时,经过县卫生局指定许可,可以在目标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如学校医务室、办公室、空教室等)设立临时接种点。临时接种点须有固定的房屋,具备与接种对象数量相适应的疫苗储存、疫苗接种基本条件,合理设置候种、登记、接种、观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功能分区,并有明显标识,张贴强化免疫宣传画、标语、接种禁忌、接种后注意事项等。配备消毒器材、体检器材、急救药品和器械、安全注射器材等。
3.确保安全接种。
每个接种点确保器材、药品、疫苗等齐全、管理规范,接种操作符合规程要求,每个接种点至少有1名以上熟练掌握急救技能的医生。
(三)接种实施。
1.接种前准备。
准备好疫苗、接种器材、急救药品、相关工作表格等。
2.核实接种对象。
应核对受种者确认是否为本次受种对象。对不属于本次强化免疫的受种者,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做好解释工作。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者,应当对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告知预防麻疹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对于应缓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交代补种的地点和时间。
3.接种前告知、健康状况询问。
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麻疹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4.接种技术要求。
(1)接种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接种0.5ml,接种操作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疫苗接种要求进行。
(2)麻疹疫苗接种禁忌症及缓种原则。
下列情况为麻疹疫苗接种禁忌: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如明胶、硫酸庆大霉素等)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及其它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下列情况考虑缓种麻疹疫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接种麻疹疫苗至少应间隔4周以上;强化免疫期间如遇有28天内注射过减毒活疫苗者,可暂缓接种,并在满足时间间隔要求后进行补种。
(3)接种注意事项。
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晾干后再注射,接种后不得用酒精棉球按压或涂擦注射部位。
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疫苗瓶开启后应立即使用,如需放置,应置2~8℃(严禁冻结),并于30分钟内用完,30分钟内未用完的应废弃,不得提前大量将疫苗溶解成液体等待接种。
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供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四)接种登记。
除统一登记外,应将本次接种记录登记到接种证上,供将来入托入学时查验。无证或未带接种证者,应做好记录,强化免疫结束后及时给与补证或补登。
对于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漏种的儿童,如本次强化免疫符合相应程序时间要求,可作为麻疹疫苗第1剂次或复种的剂次,记入常规免疫。如:18月龄以下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接种可记为第1剂次,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仍需接种,并在18月龄后常规接种第2剂次;18月龄及以上儿童既往0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1剂次,6个月后可安排第2剂次常规接种,既往1剂次者,强化免疫可记为第2剂次。
六、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与处理
在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过程中,一旦发现AEFI,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和《壮族自治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和我局相关文件进行报告、调查、诊断和鉴定。
七、督导评估
我局派出督导员对本次强化免疫进行督导。督导内容要覆盖当地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实施、社会宣传、人员培训、后勤保障、摸底调查以及现场接种质量等。评估疫苗接种率情况,对接种率不达标的,按要求按时完成查漏补种工作。
免疫接种范文6
流行性感冒主要是因流感病毒而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生于春冬两季,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点。该病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可引发高热、全身疼痛、乏力等症状。儿童由于自身免疫系统不成熟,抵抗力相对较低,是流行性感冒的易感人群,一旦罹患流行性感冒,将会给儿童带来身心痛苦,甚至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儿童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本文为探讨流感疫苗接种在儿童流感预防中的效果,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中心计划免疫门诊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98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取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97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儿童的流感发生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照组儿童97例,男51例,女4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7±2.3)岁;观察组儿童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4.5±2.2)岁。所有儿童的身体均健康,且免疫功能健全;此次接种疫苗之前均未接种流感疫苗;所有儿童的家长或者第一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相关禁忌症。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儿童不注射疫苗。
给予观察组儿童常规管理,在接种过程中务必要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主要询问、记录儿童禁忌症,同时做好相关信息核实等工作。严格检查流感疫苗的生产批号、日期、单位,以及药物是否存在浑浊等异常状态,确保接种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接种前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底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流感疫苗0.5ml。接种后对受种儿童进行30min观察,对出现的不适症状进行及时处理。
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追踪性调查,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进行随访调查,记录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就诊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儿童追踪调查期间,是否出现高热、浑身疼痛、乏力、流鼻涕、(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咽喉痛等流感症状,出现症状即认为患有流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的例数/总人数)×100%;流感发生率=(流感症状例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儿童流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儿童流感样疾病就诊率对比
观察组就诊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通过飞沫经空气传播,短暂潜伏期后,感染者会出现高热、寒战,体温可高达40℃左右,并伴有浑身乏力、疼痛、咽喉疼痛。儿童抵抗力差,在流感发病季节,接触病毒感染源都可导致儿童发生流行性感冒。儿童发生流感后具有自愈倾向,但一般清除体内的病毒大致需要3周,免疫功能相对较差的儿童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儿童流感病程较长,是引起儿童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的诱因,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在接种时间选择方面,应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此时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地发挥预防作用。一般来说,流感疫苗有0.25毫升的儿童剂量和0.5毫升的成人剂量。对于出生不满半岁的婴幼儿来说,不能进行流感疫苗接种。如果是半岁到三岁以下的儿童需要接种0.25毫升的疫苗,并且要接种两次,两次间隔的时间是一个月。如果儿童超过三岁就可以接种0.5毫升的成人剂量。儿童在接种后一定要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不可以沾水。在接种后一天里要多关注儿童的情况,有一小部分儿童会出现一些不适。如果儿童在接种后出现全身反应,体温在37-38℃,伴有全身不适,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口服1片扑热息痛,指导其多饮水,进行适当的休息,通常2d-3d左右就能恢复正常。儿童接种后,如果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反应,应该用热毛巾对注射部位进行热敷,每次持续30s-40s,每h热敷1次。如果接种后儿童的体温升高,超过38.5℃或有其他不适应情况出现要及时送医。在本文研究中,流感疫苗接种研究ο笾饕为3-9岁儿童,观察组流感样疾病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7.84%,且观察组流感样疾病就诊率为5.10%,低于对照组的26.8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