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学

地质学范文1

2.桐柏杂岩的中生代隆升机制及其与南阳盆地沉降的耦合关系许光,王二七,XuGuang,WangErchie

3.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晚新生代压扭性变形与隆起成山朱自虎,季建清,徐芹芹,王丽宁,孙东霞,龚俊峰,赵磊,ZhuZihu,JiJianqing,XuQinqin,WangLining,SunDongxia,GongJunfeng,ZhaoLei

4.柴达木西部地区新生代主控断裂演化过程及其意义李仕远,王亚东,张跃中,方小敏,王九一,刘栋梁,LiShiyuan,WangYadong,ZhangYuezhong,FangXiaomin,WangJiuyi,LiuDongliang

5.塔里木盆地中-上奥陶统浊积岩物源分析及大地构造意义赵宗举,潘懋,杨海军,俞广,徐云俊,ZhaoZongju,PanMao,YangHaijun,YuGuang,XuYunjun

6.塔里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何金有,邬光辉,徐备,屈泰来,李洪辉,曹颖辉,HeJinyou,WuGuanghui,XuBei,QuTailai,LiHonghui,CaoYinghui

7.中上扬子海相层系埋藏史与构造运动的关系袁玉松,孙冬胜,沃玉进,周雁,YuanYusong,SunDongsheng,WoYujin,ZhouYan

8.晚三叠世留山盆地沉积特征与构造环境分析曹高社,杨启浩,高立祥,林玉祥,邢娜娜,俎新许,徐光明,CaoGaoshe,YangQihao,GaoLixiang,LinYuxiang,XingNana,ZuXinxu,XuGuangming

9.从中下三叠统膏盐特征看中下扬子早印支运动胡光明,张亚金,周雁,HuGuangming,ZhangYajin,ZhouYan

10.鄂尔多斯盆地华庆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深水沉积组合特征邓秀芹,李文厚,李士祥,独育国,DengXiuqin,LiWenhou,LiShixiang,DuYuguo

11.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富铀凝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赖小东,杨晓勇,高鹏,吴柏林,刘池洋,孙卫东,LaiXiaodong,YangXiaoyong,GaoPeng,WuBolin,LiuChiyang,SunWeidong

12.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梁全胜,郝琦,张丽霞,任来义,刘震,李春霞,樊春梅,何小胡,LiangQuansheng,HaoQi,ZhangLixia,RenLaiyi,LiuZhen,LiChunxia,FanChunmei,HeXiaohu

13.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秦黎明,张枝焕,黄敏,黄志龙,高岗,刘宝鸿,李君,李佳,李艳梅,QinLiming,ZhangZhihuan,HuangMin,HuangZhilong,GaoGang,LiuBaohong,LiJun,LiJia,LiYanmei

14.松辽盆地晚中生代火山活动与天然气成藏孟凡超,刘嘉麒,MengFanchao,LiuJiaqi

15.东营凹陷陡坡带深层砂砾岩体次生孔隙成因机制探讨王勇,钟建华,WangYong,ZhongJianhua

16.古河道储层构型层次分析法——以孤岛油田馆陶组曲流河为例岳大力,王军,王延忠,吴胜和,刘建民,束青林,YueDali,WangJun,WangYanzhong,WuShenghe,LiuJianmin,ShuQinglin

17.埋藏方式控制储层压实效应的定量表征——以库车坳陷白垩系砂岩储层为例韩登林,李忠,刘嘉庆,李维锋,HanDenglin,LiZhong,LiuJiaqing,LiWeifeng

18.从钻井测温曲线看地下水流方向及油气储藏条件——以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为例龚浩,朱传庆,徐明,郭彤楼,袁玉松,卢庆治,胡圣标,GongHao,ZhuChuanqing,XuMing,GuoTonglou,YuanYusong,LuQingzhi,HuShengbiao

19.安徽峙门口铜-铁-金-硫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李红阳,王金芳,冯景志,侯增谦,杨竹森,蒙义峰,王聪颖,陈文韬,LiHongyang,WangJinfang,FengJingzhi,HouZengqian,YangZhusen,MengYifeng,WangCongying,ChenWentao

20.新疆西准包古图斑岩型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关维娜,董连慧,GuanWeina,DongLianhui

21.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GC粗面岩K和40Ar*含量及年龄的定值结果桑海清,王松山,王非,王英兰,SangHaiqing,WangSongshan,WangFei,WangYinglan

22.40Ar/39Ar热年代学现状与问题吴林,杨列坤,师文贝,王非,WuLin,YangLiekun,ShiWenbei,WangFei

1.塔中古溶洞见证晚奥陶世抬升幅度申银民,李越,赵乐元,刘永福,孙玉善,李猛,ShenYinmin,LiYue,ZhaoLeyuan,LiuYongfu,SunYushan,LiMeng

2.上扬子北部褶皱带的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胡召齐,朱光,张必龙,陈印,魏鑫,张力,HuZhaoqi,ZhuGuang,ZhangBilong,ChenYin,WeiXin,ZhangLi

3.逆序断裂的发育特征与地震反射识别陶涛,季建清,周立宏,王金铎,付立新,袁淑琴,包项,TaoTao,JiJianqing,ZhouLihong,WangJinduo,FuLixin,YuanShuqin,BaoXiang

4.渤海湾盆地沉积层中X型共轭断裂的发育特征与油气意义包项,季建清,陶涛,周立宏,王金铎,付立新,袁淑琴,BaoXiang,JiJianqing,TaoTao,ZhouLihong,WangJinduo,FuLixin,YuanShuqin

5.第四纪华容隆起构造活动、成因及动力机制柏道远,李长安,王先辉,周柯军,马铁球,彭云益,李纲,陈渡平,BaiDaoyuan,LiChang'an,WangXianhui,ZhouKejun,MaTieqiu,PengYunyi,LiGang,ChenDuping

6.色林错12ka以来的湖泊退缩过程——基于古湖岸线的OSL测年薛蕾,张振卿,,吕同艳,孙继敏,XueLei,ZhangZhenqing,LiuWeiming,LüTongyan,SunJimin

7.青藏高原东北缘寺口子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及其构造意义王伟涛,张培震,张广良,郑德文,郑文俊,蒋汉朝,WangWeitao,ZhangPeizhen,ZhangGuangliang,ZhengDewen,ZhengWenjun,JiangHanchao

8.松南西斜坡前缘带青山口组层序界面识别及特征研究张永旺,曾溅辉,邓宏文,王红亮,高霞,刘军,ZhangYongwang,ZengJianhui,DengHongwen,WangHongliang,GaoXia,LiuJun

9.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以吉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为例胡望水,程超,王炜,牛世忠,彭国红,王东辉,张宇焜,周萍,HuWangshui,ChengChao,WangWei,NiuShizhong,PengGuohong,WangDonghui,ZhangYukun,ZhouPing

10.陆相断陷咸化湖盆地层水化学场响应及与油气聚集关系——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为例陈中红,查明,ChenZhonghong,ZhaMing

11.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迁移演化与坳陷西翼油气成藏李相博,刘化清,陈启林,郭彦如,完颜容,魏立花,冯明,廖建波,马玉虎,LiXiangbo,LiuHuaqing,ChenQilin,GuoYanru,WanYanrong,WeiLihua,FengMing,LiaoJianbo,MaYuhu

12.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上三叠统长8砂岩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刘春燕,,胡宗全,鄢崎,许化政,尹伟,陈新军,王传刚,李松,LiuChunyan,WangYi,HuZongquan,YanQi,XuHuazheng,YinWei,ChenXinjun,WangChuangang,LiSong

13.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演化与邻区成矿作用——从年代学资料得到的启示花林宝,真允庆,曾朝伟,王磊,戴宝章,丁梅花,袁杰,杨伟,巫静,HuaLinbao,ZhenYunqing,ZengChaowei,WangLei,DaiBaozhang,DingMeihua,YuanJie,YangWei,WuJing

14.新疆哈密土屋铜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韩春明,肖文交,潘成泽,李月臣,颜启明,曲军峰,敖松坚,张继恩,郭谦谦,马冲,万博,HanChunming,XiaoWenjiao,PanChengze,LiYuechen,YanQiming,QuJunfeng,AoSongjian,ZhangJien,GuoQianqian,MaChong,WanBo

15.百岁老地质学家——"崔克信地质文选"出版张其永

16.新疆谢米斯台地区中段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含矿性研究孟磊,申萍,沈远超,刘铁兵,MengLei,ShenPing,ShenYuanchao,LiuTiebing

17.内蒙古中部毫义哈达岩体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苏捷,张宝林,徐永生,祁民,沈晓丽,郭志华,SuJie,ZhangBaolin,XuYongsheng,QiMin,ShenXiaoli,GuoZhihua

18.塔里木盆地塔北、塔中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中鞍形白云石胶结物特征,王旭,陈代钊,杨长春,HairuoQing,吴茂炳,邢秀娟,WangDan,WangXu,ChenDaizhao,YangChangchun,HairuoQing,WuMaobing,XingXiujuan

19.塔河油田下古生界溶洞充填巨晶方解石流体来源分析李开开,蔡春芳,蔡镠璐,姜磊,LiKaikai,CaiChunfang,CaiLiulu,JiangLei

20.辽西建昌盆地九佛堂组珍稀化石层的划分与对比段冶,张立君,张立军,胡东宇,DuanYe,ZhangLijun,ZhangLijun,HuDongyu

1.求索地质学50年李继亮,LiJiliang

2.阿尔泰喀纳斯早泥盆纪钾质富镁英安岩:俯冲沉积物熔体交代王毓婧,袁超,龙晓平,孙敏,肖文交,WangYujing,YuanChao,LongXiaoping,SunMin,XiaoWenjiao

3.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地壳增生和成矿作用潘成泽,李月臣,颜启明,敖松坚,PanChengze,LiYuechen,YanQiming,AoSongjian

4.东天山星星峡缝合带早古生代强过铝质花岗岩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毛启贵,肖文交,韩春明,方同辉,孙敏,袁超,MaoQigui,XiaoWenjiao,HanChunming,FangTonghui,SunMin,YuanChao

5.关于南天山碰撞造山时代的讨论李日俊,张洪安,钱一雄,孟庆龙,赵岩,刘亚雷,LiYuejun,ZhangHongan,QianYixiong,MengQinglong,ZhaoYan,LiuYalei

6.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早二叠世后碰撞花岗质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罗金海,张敬艺,王超,车自成,刘良,LuoJinhai,ZhangJingyi,WangChao,CheZicheng,LiuLiang

7.甘肃北山晚古生代花岗岩体内基性岩墙群弧形展布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孙蓓,单业华,乔彦波,SunBei,ShanYehua,QiaoYanbo

8.中国青藏高原特提斯的形成与演化潘裕生,方爱民,PanYusheng,FangAimin

9.帕米尔东北缘地区构造变形特征与盆山结构陈汉林,张芬芬,程晓敢,廖林,罗俊成,师骏,王步清,杨长福,陈立峰,ChenHanlin,ZhangFenfen,ChengXiaogan,LiaoLin,LuoJuncheng,ShiJun,WangBuqing,YangChangfu,ChenLifeng

10.西昆仑库地蛇绿岩中基性火山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方爱民,李继亮,储著银,FangAimin,LiJiliang,ChuZhuyin

11.东昆仑石榴石闪长玢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埃达克岩成因的制约袁超,孙敏,肖文交,刘小汉,李继亮,龙晓平,叶凯,YuanChao,SunMin,XiaoWenjiao,LiuXiaohan,LiJilian,LongXiaoping,YeKai

12.南祁连山前区中生代晚期古构造特征的研究肖安成,汪立群,杨树锋,马立协,沈中延,王亮,吴磊,陈元忠,XiaoAncheng,WangLiqun,YangShufeng,MaLixie,ShenZhongyan,WangLiang,WuLei,ChenYuanzhong

13.柴北缘大型基底断裂——马仙断裂的构造特征研究王亮,肖安成,杨树锋,巩庆霖,周苏平,沈中延,吴磊,楼谦谦,WangLiang,XiaoAncheng,YangShufeng,GongQinglin,ZhouSuping,ShenZhongyan,WuLei,LouQianqian

14.小秦岭文峪和娘娘山花岗岩体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意义王义天,叶会寿,叶安旺,帅云,李永革,张长青,WangYitian,YeHuishou,YeAnwang,ShuaiYun,LiYongge,ZhangChangqing

15.甘肃石包城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阿尔金断裂的关系研究冯志硕,张志诚,李建锋,郭召杰,FengZhishuo,ZhangZhicheng,LiJianfeng,GuoZhaojie

16.东北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时间上限的厘定:来自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年代学约束徐岩,陈汉林,章凤奇,董传万,余星,肖骏,庞彦明,舒萍,丁日新,XuYan,ChenHanlin,ZhangFengqi,DongChuanwan,YuXing,XiaoJun,PangYanming,ShuPing,DingRixin

17.青岛垭口-八仙墩变质海相碎屑岩的属性和构造意义付永涛,虞子冶,FuYongtao,YuZiye

18.雪峰山西侧贵州地区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刘丽萍,李三忠,戴黎明,王岳军,刘博,金宠,张国伟,LiuLiping,LiSanzhong,DaiLiming,WangYuejun,LiuBo,JinChong,ZhangGuowei

19.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地质特征及油气意义谭佳奕,王淑芳,张元元,吴润江,郭召杰,TanJiayi,WangShufang,ZhangYuanyuan,WuRunjiang,GuoZhaojie

20.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组烃源特征及成藏条件王兆明,罗晓容,张立强,卢学瀛,卢永强,WangZhaoming,LuoXiaorong,ZhangLiqiang,LuXueying,LuYongqiang

21.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陈石,张元元,郭召杰,张家震,ChenShi,ZhangYuanyuan,GuoZhaojie,ZhangJiazhen

22.塔河油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台地演化刘嘉庆,李忠,韩银学,彭守涛,韩登林,许承武,LiuJiaqing,LiZhong,HanYinxue,PengShoutao,HanDenglin,XuChengwu

23.断裂对碳酸盐岩地层储集空间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为例赵学钦,马青,王振宇,周成刚,杨海军,刘永福,ZhaoXueqin,MaQing,WangZhenyu,ZhouChenggang,YangHaijun,LiuYongfu

24.广安气田产能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兰朝利,王金秀,何顺利,杨明慧,张君峰,LanChaoli,WangJinxiu,HeShunli,YangMinghui,ZhangJunfeng

25.江汉盆地钻井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分布徐明,赵平,朱传庆,单竞男,胡圣标,XuMing,ZhaoPing,ZhuChuanqing,ShanJingnan,HuShengbiao

26.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井田童子岩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许福美,黄文辉,吴传始,郭玉森,吴志杰,敖卫华,XuFumei,HuangWenhui,WuChuanshi,GuoYusen,WuShijie,AoWeihua

27.基于ASTERVNIR-SWIR多光谱遥感数据识别与提取干旱地区岩性信息——以西南天山柯坪隆起东部为例时丕龙,付碧宏,二宫芳树,ShiPilong,FuBihong,NinomiyaY

1.固步自封之日就是走下坡路之时——铭记张文佑先生的教诲,受益颇丰马福臣

2.和老师在一起的日子钟嘉猷

3.断块大地构造与地震活动的构造物理研究马瑾

4.断块构造、活动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邓起东,高翔,杨虎

5.深部作用在华北中生代陆内造山过程中的主导性——对断块构造力源机制的讨论邵济安

6.断块构造说的形成和发展张抗

7.晶质岩石的地震波性质及其地质、地球物理意义嵇少丞,王茜,孙圣思

8.青藏高原东缘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张忠杰,陈赘,田小波

9.龙门山陆内复合造山带的四维结构构造特征刘树根,李智武,曹俊兴,刘顺,邓宾,王国芝,邓斌

10.东北印度洋两类主要的深水沉积序列及其对喜马拉雅隆升的响应方念乔,丁旋,张振国,刘豪,魏华玲

11.大陆边缘动力沉降及其深部构造作用控制刘少峰

地质学范文2

一、教学目标

与GIS专业相比,非GIS专业受其专业特点限制,其教学的基本定位是紧密结合专业需求u,教学的目的是面向GIS系统的应用,主要是让同学们掌握GIS基本概念、基本功能以及基本原理,熟悉常用GIS软件,学会用GIS的手段分析解决专业领域问题。对于地质工程专业GIS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掌握GIS的空间数据结构,掌握地图投影的基本原理,了解空间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掌握空间数据的分析方法,熟悉常用GIS软件,并能将GIS的原理与技术应用到地质工程领域当中。在具体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和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补充GIS在本专业中的作用和应用并对实践上机内容进行精选。

二、教学内容组织

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现代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学生学习本课程要求具备一定的地理学、测绘学(测量学、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图学、计算机制图等)、计算机(软件设计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数据结构、CAD等)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对于非GIS专业而言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并且学时相对也较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上好GIS课程,首先应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和专业的应用需求对课程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分析现有的GIS教材,主要有三大类:一类是面向GIS专业的,这类教材有的侧重于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图形和属性表达,有的侧重于数学和计算机,强调算法和程序,这些教材全面、系统,内容深入,并被GIS专业广泛使用,但不完全适合非GIS专业;一类是针对软件操作和应用的,在理论中穿插软件操作介绍,这类教材以软件应用为目的,内容相对浅显易懂,但缺乏地质工程专业应用实例;还有一类是针对GIS应用较广泛的领域,如人口、环境、城市等,这类教材中都介绍有大量的专业应用实例,内容结构各有千秋,深浅不一,而在这些面向专业应用的教材中较少涉及石油、地质等领域,另外有少量的数字油田方面的论著,但数字油田方面的论著主要是介绍各种油田相关的信息系统框架,往往并不系统介绍GIS原理与技术。综合考虑这些教材的优缺点和针对性,笔者认为对于地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设置应遵循基础性、系统性和面向应用的基本原则,采用以GIS基本概念、功能和原理为主线,将地质工程应用实例贯穿其中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对与学生专业背景无关以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内容进行适当压缩甚至删减,而对与专业应用直接相关部分内容应进行适当扩充,从而满足学时的要求。笔者参考了大量的GIS教材及数字油田随1叫方面的教材,并结合相关的科研项目,在充分考虑地质工程学生专业背景的基础上,面向专业应用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补充,如表1所示。对于理论部分的深入程度可根据具体的学时在授课中灵活掌握。

三、上机实践内容设置

上机实践对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GIS的基本功能及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GIS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GIS的实验教材虽然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大多针对GIS专业进行设置,对于非专业的GIS课程则无通用教材,往往需要自己编写。原因是这些针对GIS专业编写的教材无论从软件的选取,还是实验内容的侧重性,难易程度,实验数据与专业的贴切性等,都无法与本专业对于GIS课程的培养目标吻合,也不适合社会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对于非GIS专业首先应根据专业应用选择适合的软件,目前市面上流行的GIS软件,国外的有ArcGIS、Maplnfo等,国内的有MapGIS、SuperMap等,对于地质工程专业可选择ArcGIS和MapGIS作为上机实践软件,因为目前在油田上这两个软件应用得最广泛。上机实践的学时设在l0个学时比较合理,上机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是既要与课堂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要考虑与专业应用相结合。上机内容的选取以GIS的基本功能为主线,与专业应用的结合则体现在试验数据的选取及试验过程的设计上。另外,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实习指导书中所用的术语与教材中所用的术语往往不一致,这样会给学生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以及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所以在编写实验指导书的时候还应注意实习中出现的术语要尽量与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术语保持一致,或者要对学生明确。例如在数字高程模型中由离散点生成用规则格网表达的数字高程模型,在课堂理论的教学中把这个过程称为规则格网的生成,而在很多实习指导书中则把其叫做栅格表面的生成;再例如课堂教学中所说的栅格数据的叠加在软件中往往是通过栅格的统计和计算来完成的,而并不是直接有一个栅格叠加的工具,对于这一点在教学和上机实践中应向学生明确。针对地质工程的专业特点,以ArcGIS9.2为例,上机实践内容、实习目的、实习数据和要求设置如表2所示,实习数据的选用尽量面向专业应用。

地质学范文3

关键词:地质美学,地质环境,关系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地质美学是美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类别,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主要研究的是地质环境中的地质景观的美学价值、地质景观的类型和本质,以及审美对象与地质景观的关系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满足物质文化的需求,满足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乡村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休闲方式,利用山区丰富的地质景观、发展旅游成为部分山区脱贫致富、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思路。而人文景观毕竟有限,更多的是秀美峻峭的自然地质景观。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蓬莱三岛、昆仑山” 是古人追求至善至美的地方人间仙境。

1地质环境的功能

地质环境:geological environment 自然环境的一种,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环境系统。在长期的地质历史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组成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开放系统。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生存发展,同时,人类和其他生物又不断改变着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亿万年来,岩石圈和水圈之间,岩石圈和大气圈之间,大气圈和水圈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建立了地球化学物质的相对平衡关系。人类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在最近一次造山运动和最近一次冰期后形成的。地质美学是极具观赏性的科学美学、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

1.1 提供地质景观

重庆分布丰富的地质景观,一是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壮丽的长江三峡,大宁河小三峡、马岭河小小三峡,乌江画廊。二是岩溶景观,重庆是南方岩溶的重要组成部分,渝东南以及渝、东北平行峪谷区分布大量的可溶岩。形成了丰富的岩溶景观、有世界的地质公园-中国南方岩溶典型的一部分,武隆岩溶(仙女山、天生三桥以及芙蓉洞),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酉阳的桃源景区,有最美丽的洞穴,丰都雪玉洞,有神奇的地质奇观巫溪的夏冰洞,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奉节的天坑~地缝。其次地质灾害遗迹,黔江小南海地震遗迹国家地质公园,武隆鸡尾山崩滑地灾遗迹,以及非岩溶景观江津四面山丹霞地貌、都有特有的景观,闻名于实。还有更多的地质景观等待去开发认识,古代的古人开采盐矿遗址宁厂古镇以及郁山古镇,还有重庆的温泉(五方十泉)景观。以及古生物以及古人类化石遗址巫山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万州盐井沟古生物化石遗址、以及合川的马门溪龙。

1.2 维持环境平衡

重庆是座典型的山城,四周被高山围绕,西侧被华蓉山以及支脉云雾山、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奠定了重庆城的格局,而大重庆东侧巫山与湖北相连、北侧大巴山与陕西相接,东南武陵山与湖南接壤、南侧大娄山联系贵州、西侧华蓉山是与四川往来的必经之地。然后是长江从西侧永川朱沱入境,东侧从巫山培石出境,在辖区内汇入嘉陵江、乌江等大小河流上百条,因而不管是水路还是陆地交通,重庆都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大城市、大乡村山水相连得格局与重庆所处的构造部位息息相关。重庆构造部位位于扬子准地台重庆台坳,位于四川盆地的东缘,川东平行峪谷区,北侧接大巴山弧,东南侧为鄂湘黔,辖区内分布华蓉山基底断裂、长寿遵义基底断裂以及七曜山基底大断裂与沙市隐伏断裂,形成重庆地质构造骨架盆地与四周中低山相间,长江、嘉陵江、乌江等多条河流的外动力作用形成水运交通格局,东出夔门就是盆地与外界的关口。地层从东南、东北两翼分布早寒武系的南华群到古生代的寒武、奥陶系、志留系,大部分地区缺失泥盆、石炭系,然后便是分布较广的二叠系,在盆地区分布最多的是狭长山脉分布中生代的三叠系、以及宽缓丘陵分布侏罗系地层(红层)均有分布。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奠定了重庆城两江三地的格局,自然环境的险恶、交通不便奠定了积极乐观、血性以及略带野性、永不服输的秉性,才有了钓鱼城击毙蒙古大军蒙哥大汗的壮举,才有了抗战陪都、力挽狂澜的红色之城,由于受两江的切割,新时期机缘巧合有了架桥的壮举,在长江、嘉陵江上建设起几十座跨江大桥,各种桥型都有其身影、钢架桥、悬索桥、斜拉桥、有了桥都的称呼天堑变通途,重庆言子便是给长江,嘉陵江弄个盖盖。由于两江的切割,爬坡上坎,腿部锻炼是必修之课,这也给重庆出美女的是,爬坡上坎奠定了腿长得先天优势,身材修长、穿戴新潮的重庆美女比比兼是,到解放碑打望成了周末休闲活动之一,由于重庆的两江之利,湿汽重、云雾云绕、麻辣烫,重庆火锅闻名于世,其原创的铁山坪花椒鸡、歌乐山辣子鸡,南山泉水鸡,随着旅游逐渐打出了一片天地。山上有鸡,那码头有鱼、豆花鱼、酸菜鱼、青椒鱼,麻辣鱼以及水煮鱼,带着明显的地域特点进入重庆人的胃。华灯初谢、灯火阑珊、到一棵树、两江船欣赏重庆层层叠叠的夜景,可以与香港媲美。这些带着明显地域特点的美食、美女、美景与重庆的地形特点典型的盆地分不开。

特有的地质环境塑造出奇特的地质景观,特有的自然环境系统塑造了典型的重庆人,由于系统是指围绕人类的地球各种自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其概念的本质是把地球看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自然要素在其中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因此,地球环境系统具有整体性、相关性、有序性、动态性和开放性等基本属性。地质环境作为地球环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他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共同维持着整个地球环境系统的和谐统一。

2 地质环境是地质之美的承载基础

地质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姿多彩,千变万化的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塑造成形态万千的地质景观,每一种地质景观都向世人展现了其独特的地质美感。地质剖面,又称地质断面,是指沿某一方向,显示地表或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切面。长江以及嘉陵江、乌江两岸是天然的地质断面,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各种地质剖面都是地质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变化留下来的证据,因此这些地质剖面都是揭示地质历史时期地壳变迁和生物演化奥秘的一把钥匙,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的自然遗产。根据地壳上所保留的各种地质事件记录,来解释当前的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地质剖面以其科学精密的记录方式,向人们展现了自然界亿万年的浩变与沧桑。这种时空的变迁与延续,正是地质剖面所展示的独特的地质美一历史之美。古生物化石遗址,是指地球上的生物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变迁与进化,保留下来的化石遗址,它见证了地球上的生命体所经历的漫长又复杂的进化过程。孕育、产生、发展、强大、衰老、死亡……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这便是神秘又强大的生命之美。地质构造形迹,是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是指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千米,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山字形构造、“歹”字形构造以及重庆周边平行峪谷,紧凑的背斜组成狭长的山脉平行延伸几百公里,宽度仅数公里,间隔几十公里,高差两三百米,并且在山脉之间弯弯曲曲分布河流;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以及石英的晶簇以及滑面的擦痕等。不论是气势磅礴的大规模的构造运动,还是微妙的矿物晶粒变形,都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这种地质美学的展现,便是存在之美。

武隆~地心之旅,就是回到几亿年以前,在峡口,那红色钙质泥岩与灰色是一片经过19 亿年地质作用,由沙丘演变成的岩石结构。如果前往需要徒步穿越4.81km 崎岖不平的山地,翻越高达 350m 的岩石地带。当你攀登过一座岩石顶部,会看到一组新的岩石波纹,颜色较前者更深,结构更为宏大。波纹岩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其经过亿万年大自然的洗礼,将波浪岩表面刻画成凹陷的形状。波浪岩表面的线条是由于含有碳和氢的雨水冲刷,带走表面的化学物质,同时产生化学作用,在波浪岩表面形成黑色、灰色、红色、咖啡色和土黄色的条纹。波纹岩的附近还有原住民遗留下来的史前壁画,画中似鸟似兽的生物代表原住民传说里的人物还有守护神。巨型水晶洞拥有地球上最大的天然水晶,位于墨西哥南部奇瓦瓦沙漠,奈加山脉下 350m 处的银与锌矿内。洞内高耸着壮观的晶体,有如松树,长度超过 7m。晶体清澈,多面,由于含有硒元素,呈现出半透明的金黄和银白色,令人惊叹叫绝。由于淹没在矿物质丰富的水当中,水晶长得很快。这些水的温度稳定,通常保持在 58℃左右,在此温度下,无水石膏与水结合生成石膏,长期积累从而形成了洞穴中的水晶。景观遗迹,是地球表面最直观、最丰富多变的地质遗迹。其中高山之雄姿,江河之奔腾,溶洞之神秘,瀑布之飒爽,湖泊之柔美,溪水之欢畅……无不向人们展示了奇丽多姿的地质之美。地质灾害遗迹,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灾害过后,原有的地形地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支零破碎,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地质之美一残缺之美。如此繁多的地质之美,都体现在地质遗迹之中。而这些,都是由地质环境提供的,所以说,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

3 地质之美是地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地质美作为美学家族的一个特殊的种类,是由地质学与美学相耦合而生。美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以及可愉悦性。地质美具有其他形式的美的共同属性,但同时更多的表现在于它的多样性。地质美的千变万化,都基于地质环境的包容之中。

《地质美学》共8章:第1章介绍美学基础。第2章介绍地质美学的特征和基本类型,并对科学美学与地质美学的关系、地质美学的特征与基本类型、欣赏与审美机理、地质遗迹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论述。第3章和第4章论述地质环境、地质景观与地质美学的关系,认为地质环境是地质美的承载基础,地质景观是地质美的物质实体。第5~7章是对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实例研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秦岭及商南县的地质环境与地质景观特征,以及地质遗迹的形成条件和过程;第二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美学特征;第三部分论述商南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第8章介绍建立地质公园的条件和申报要求:

结语

无论是巍峨耸立的崇山峻岭,峰峰相连的延绵群山,还是川流不息的江河湖海,壮丽优美的峡谷瀑布,都是由亿万年的地质环境变迁和千百次的地质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而地质美,正是人们对于地质环境的直接感官认识。因此,我们可以说,地质美是地质环境的外在表现。

参考文献

[1] 周中民.一种新型峰林)))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J].热带地理,1995,15(3):258-262.

[2] 唐云松,陈文光,朱诚.张家界砂岩峰林景观成因机制[J].山地学报,2005,23(3):308-312.

[3]邢永强,冯进城,窦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4]邢永强,郭新华.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及对策〔J〕.河南国土资源,2006,46(6):26.

[5]林道辉,沈学优,刘亚儿.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24(2):120一123.

[6] 王孟本.“生态环境”概念的起源与内涵〔J].生态报.2003,23(9):1910~1914.

地质学范文4

英文名称: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383

国内刊号:42-1233/P

邮发代号:38-8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7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高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地质学范文5

2.大别—苏鲁区残余超高压构造及其动力学意义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

3.合成沸石分子筛处理有机物废水的应用前景熊宁

4.辉绿岩脆-塑性变形转化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金淑燕,孙天泽,徐实昆

5.大别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作用的地球化学约束凌文黎,张宏飞,高山

6.地球空间元数据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周成虎,李军

7.金沙江断裂带西段晚古生代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李勇,吴瑞忠,朱利东

8.古沙漠沉积及其层序单元——以鄂尔多斯白垩纪内陆古沙漠盆地为例程守田,刘星,郭秀蓉

9.东昆仑东端苦海—赛什塘地区晚古生代蛇绿岩的地质特征王秉璋,张智勇,张森琦

10.山东蓝宝石资源的特征及其开采利用方向韩美

11.论油气系统与油气系统动力学吴冲龙,王燮培,何光玉

12.论做好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邵学民

13.煤层气藏分析的参数与流程王生维,段连秀,张明

14.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同位素倒转现象研究黄海平

15.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的间接识别标志赵省民,吴必豪,王亚平

16.油井增产措施经济评价詹麒,段庆荣,杨子敏

17.地下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异常涨落和水量失调期徐恒力,支兵发

18.西安市城市地质环境与土地工程能力评价李显忠

19.识别所钻地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应用周劲辉,鄢泰宁,屠厚泽

20.钻头参数与其性能间的定量关系张绍和,杨凯华,鲁凡

21.应用改进的遗传算法反演多层密度界面陈军,王家林,吴健生

22.时间谱电阻率法的二维正演算法孟永良,罗延钟,昌彦君

1.东营凹陷生油岩中介形虫氧、碳同位素的古湖泊学意义刘传联,赵泉鸿,汪品先

2.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及重大事件童金南

3.滇西南昌宁-孟连带三叠纪牡音河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张振芳,冯庆来,方念乔,黄军义,李世雄,陈学方

4.我国地学界的一颗璀璨明珠:浙江长兴“金钉子”

5.大别山陆一陆点碰撞和构造超压的形成武红岭,董树文

6.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近东西向中生代右行走滑构造系统张长厚,宋鸿林,王根厚,颜丹平,孙卫华

7.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银山矿床成矿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凌其聪,刘丛强

8.伯特兰德定律和温伯格原理及推广曹玉清,胡宽瑢,于莉,李树林

9.结构分析理论在地球化学空间场不均匀性分析中的应用裴韬,周成虎,郝永萍,鲍征宇

10.庐山“星子变质核杂岩”中伟晶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李武显,周新民,李献华,谢国刚,李均辉

11.碱性花岗岩中稀土矿物微观地质异常及其意义孟大维,龚俊锋,于梅花

12.淮南二叠纪煤及其燃烧产物地球化学特征黄文辉,杨起,彭苏萍,唐修义,赵志根

13.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罗彦,刘勇胜,胡圣虹,高山

14.甘肃永靖县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1号点的最新发现李大庆,杜远生,彭冰霞,雷汝林,白仲才

15.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李星,吴冲龙,刘刚,毛小平

16.应用信息熵方法对区域地下水观测网的优化研究陈植华,丁国平

17.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在自控垂钻检测系统中的应用龚元明,萧德云,王俊杰

18.占优问题的通量校正运移解法徐绍辉,张佳宝,刘建立

19.井震联合地震道多尺度反演张玉芬,罗延钟,凌峰

20.用趋势面分析方法提高模拟退火法反演的效率詹麒,朱培民

21.复杂介质中地震多次反射波快速正演模拟顾汉明,王纬,陈国俊

22.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若干问题探讨李超岭,张克信

1.中下扬子区二叠系露头层序地层研究张克信,刘金华,何卫红,吴顺宝

2.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黄德林

3.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发现大型蜥脚类恐龙足迹杜远生,李大庆,彭冰霞,雷汝林,白仲才

4.黄河源区第三系贵德群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刘锋英,喻建新,王永标

5.造山带区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张智勇,张克信,于庆文,龚全胜,梁云海,严城民

6.萨迦三叠系修康群发现白垩纪箭石张雄华,李德威,肖兰斌,张金阳

7.西昆仑山普鲁新生代火山岩中包体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张招崇,肖序常,王军,王永

8.莺歌海盆地DF1-1底辟断裂系统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张启明,童传新

9.九岭地体东缘一次重大地质事件的发现及意义蔡雄飞,章泽军,顾延生,秦松贤,王德珲

10.北冰洋-欧亚大陆-太平洋地学断面东南段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袁炳强,YvetteHPoudjomDjomani,王平,袁学诚,左愚

11.环氧树脂/沸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陈艳玲,袁军华,范畴,叶立庭

12.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荧光粉Y4Al2O9:Eu3+的初步研究袁曦明,许永胜,于江波,田熙科

13.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和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毛景文,杨建民,韩春明,王志良

14.云南思茅-南坪盆地边缘造山带金(铜)成矿流体动力学曹志敏,郑建斌,徐则民,任建国,李保华,覃功炯

15.济阳坳陷孤南洼陷低熟油成藏特征陈建渝,牛瑞卿,李水福,田波,魏世平

16.天然气体水合物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变化的探讨陈萍,方念乔

17.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古气候定量重建初探童国榜,刘志明,郑绵平,袁鹤然,刘俊英,王伟铭,李月丛

18.湖北清江榨洞石笋中可溶硅的测定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胡超涌,黄俊华,杨冠青,唐璐,方念乔

19.黄河上游末次冰盛期古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李长安,黄俊华,张玉芬,郭广猛

20.新型锥体连接复合钎头暨G308,YJ2.1R凿岩合金童志伟,张汉斌,张国榉

21.黄土坡滑坡的离散元研究安关峰,殷坤龙,唐辉明

1.地幔置换作用:华北两类橄榄岩及其透辉石微量元素对比证据郑建平,路凤香,余淳梅,O'ReillySY

2.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岩石组合演化的地球化学约束杨启军,钟增球,周汉文

3.扬子克拉通后太古宙碎屑沉积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王选策,高山,刘勇胜

4.合成扩散星光刚玉的物理性质及成因探讨黄凤鸣,刘慧芳,李娅莉,毛晓飞HtTp://

5.扬子海盆奥陶纪末介壳动物群的分布及其古地理意义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何卫红,卜建军

6.DF1-1底辟区构造应力场及渗流场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殷秀兰,李思田,杨计海

7.伸展构造盆地的平衡剖面及其构造意义--以松辽盆地南部为例颜丹平,田崇鲁,孟令波,张建增,周美夫

8.生物降解作用对储层抽提物中多甲基取代萘分布的影响黄海平,杨杰,LarterSR

9.陆相断陷盆地超厚煤层异地堆积的新模式吴冲龙,李绍虎,王根发,罗映娟

10.前陆区盐层对盐上盐下层构造高点的控制及石油地质意义陈书平,汤良杰,贾承造

11.正构烷烃的成矿意义--以广西田林高龙卡林型金矿为例胡明安

12.近500年中国及邻区强震空间格局及迁移模式初步分析周成虎,裴韬,李全林,陈锦标,王鐯森

13.离散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本构问题於文辉,张丽琴,王家映,周玉琦

14.三维地电断面激发极化法有限元数值模拟黄俊革,阮百尧,鲍光淑

15.北京首钢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刘大锰,李运勇,蒋佰坤,王轲

16.城市化影响地下水水质的正负效应于开宁,万力,都沁军

17.Ni/Fe双金属对PCE脱氯影响因素研究何小娟,汤鸣皋,沈照理,崔卫华,徐鹏

18.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动力系统季节变化规律姜光辉,郭芳,曹建华,游省易,李恩香,邓艳

19.GIS支持下的盆地古构造再造--以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为例刘学锋,孟令奎,黄长青,赵春宇

20.基于进化策略的CHC遗传算法及岩性波谱识别张振飞,胡光道,杨明国

21.以定结地区为窗口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刘德民,谢德凡,李德威

22.电子探针微区紫外阴极荧光分析系统及在沉积碎屑岩分析中的应用杨勇,陈能松1.氧同位素第6期北印度洋的一次重大古海洋学事件方念乔,丁旋,胡超涌,宋成兵,张振芳

2.LL盆地DZZ构造气藏储层反演郭绍龙

3.西沙海槽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地球化学勘探孙春岩,王宏语,牛滨华,黄新武

4.中太平洋海山区富钴结壳的钙质超微化石地层学研究苏新,马维林,程振波

5.富钴结壳中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海洋意义史跃中,胡超涌,方念乔,黄俊华

6.印度尼西亚多岛海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穿越流活动丁旋,方念乔,F.Guichard,F.Bassinot,LLabeyrie

7.孟加拉湾东经90°海岭中上新世以来沉积记录及亚洲季风张振芳,方念乔,吴琳,王建乔,刘荣梅

8.海洋油气勘探中高灵敏度气态烃现场探测系统的研制王维熙,孙春岩,杨慧,王海,牛滨华

9.大别--苏鲁超高压地体中面理化含榴花岗岩的成因研究杨启军,钟增球

10.中国岩石风化作用所致的碳汇能力估算邱冬生,庄大方,胡云锋,姚锐

11.中国西部大陆岩石圈的有效弹性厚度研究赵俐红,姜效典,金煜,金翔龙

12.库车褶皱冲断带克拉苏三角带的位移转换构造杨明慧,金之钧,吕修祥,孙冬胜

13.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高熟海相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状态于炳松,HailiangDong,陈建强,陈晓林,梁世友,林畅松

14.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带热流体活动对天然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王振峰,何家雄,解习农

15.临南油田隔层类型划分及其分布规律研究朱东亚,胡文瑄,曹学伟,陈庆春

16.二元气体等温吸附实验及其对煤层甲烷开发的意义唐书恒,汤达祯,杨起

17.砂岩铀矿成矿过程与氧化还原分带:铀系不平衡证据孙占学,刘金辉,朱永刚,张文

18.杂多阴离子柱撑类水滑石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研究郑建华,庞海霞,王长杰,姜燕冬,赵军丽,贾云龙

19.水体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的固相微萃取-冷阱预富集GC-IRMS分析刘国卿,张干,彭先芝,祁士华,李军

20.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植物地境及物种地境稳定层徐恒力,孙自永,马瑞

21.非饱和土中溶质迁移参数反演的HISR方法崔凯,李兴斯,李宝元

1.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汪品先

2.南海晚渐新世滑塌沉积指示的地质构造事件李前裕,郑洪波,钟广法,汪品先

3.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方法在南海定量矿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以MD01-2393孔为例刘志飞,ChristopheColin,AlainTrentesaux

4.追溯北大西洋气候的千年周期--记综合大洋钻探303航次刘传联

5.南海ODP1143站上新世至更新世天文年代标尺的建立田军,汪品先,成鑫荣,李前裕

6.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童金南,赵来时,左景勋,HansJ.Hansen,YuriD.Zakharov

7.广西北海涠洲岛第四纪湖光岩组的风暴岩杜远生

8.东巧方辉橄榄岩的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流变学意义王永锋,郑有业,金振民

地质学范文6

关键词:GIS RS 地质地貌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79-02

地质地貌学是全国RS和GIS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必修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也是首都师范大学RS和GIS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学领域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后续各专业课打下必备的基础,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是否扎实,能否具备全面、良好的专业素质。随着RS和GIS学科以及相关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发展,地质地貌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作为RS和GIS专业的老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理论要点,又能根据使教学跟上RS和GIS专业的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和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学改革措施与体会

1.1 紧密结合专业特点,突出重点,优化教学内容

地学的基础知识、研究思路、逻辑思维方式对RS和GIS在地学方面的应用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如果GIS专业学生的地学知识不足,会导致在工作中面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1]。而不同专业对地质地貌知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要想面面俱到地讲授地质地貌学的所有内容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新梳理,重点讲授与RS和GIS有关的内容,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删去那些在高中地理中已经学过的,也与RS和GIS没有太大关联的内容,如:宇宙、地球的起源和演化等。对那些与RS和GIS有些关联,但内容易于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压缩和删减,提倡学生自学,如:地球的物理性质、地球三大圈层、板块运动等。对那些重点内容(如:构造地貌;流水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风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冰川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冻土的形成及其地貌特征;湖沼、海洋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等),在讲授其基本原理之后,应适当补充一些典型的遥感影像,并依据在老师在科研方面的相关实际工作,介绍RS和GIS技术在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评价等相关方面的应用实例。从而达到紧贴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

1.2 增加野外实习,强化实践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到北京天文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学习参观,通过认识矿物和岩石标本,增加了感性认识,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野外实习也能为学生学习RS和GIS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表达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地学基础[2]。2008年8月,GIS专业第一次组织了地质地貌实习,实习区域是位于秦皇岛国家地质公园内的中国北方地质实习基地和北戴河海滨。实习工区处于燕山山脉东支的柳江盆地。柳江盆地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带东段,山海关隆起东南缘,是由晚元古代到中生代的地层组成的向斜构造盆地。实习区地层属华北型,露头良好,地层、岩石类型齐全,地质构造清晰,发育河流地质作用、海洋地质作用、风化作用等地质现象丰富,是较理想的地质实习基地。在9天的野外实习中,为保证教学质量,31名学生分为两组,分别由两位老师带队进行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认知,并学习在野外使用地质罗盘进行地质要素测量,学习野外记录及地质地貌野外素描,并编写了区域实习报告。

野外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加强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各种地质地貌现象。同时,典型的遥感影像也让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了解到了RS和GIS在地学领域的应用。通过野外实习,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身体,也增强应付和解决各种困难的本领,同时还能培养起一种团队精神,也增强了老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1.3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图片、动画及电影等资源反映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多、更快地接受教学信息,并与RS和GIS专业特点紧密结合。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引入大量的图形图像资料,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中引入和制作大量的flas来描述自然事件的发生过程(如:火山湖的形成、断层的形成、水循环等)。从大量的多媒体影像资料中精选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部分(如:Discovery中的维苏威火山、大堡礁、黄石公园、撒哈拉沙漠等)。GIS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会大量使用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因此,收集了大量典型的地质地貌现象的卫星影像和航片等影像资料,和课堂教学相互配合。

通过教学手段改革,改变了以往文字课件呆板的形象,不依赖于单一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抽象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从总体上提高了教学效果。

2 未来拟实施的教学改革内容

通过教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今后的教学中,仍将深化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改革,使之更适合RS和GIS专业的需求。

2.1 发挥技术优势,将RS和GIS应用于实习教学

遥感(RS)是地貌研究的一个重要数据源,能提供各种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可以对各种地貌进行清晰的识别。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输入、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特征信息的计算机辅助系统。通过把各种相关的空间(地图、遥感影像、DEM等)或非空间信息(照片、视频、文字等)输入GIS进行管理,建立地质地貌实习信息系统,可以在遥感影像上设置实习路线,并在各个露头观察点,通过设置Hotlink,存入文本说明、照片或视频资料,通过鼠标点击就可以在室内了解各个观察点的地质地貌现象;也可将实习区域的遥感影像和DEM进行叠加,生成三维地形影像,并叠加道路、建筑物等三维模型,按一定的实习路线进行三维漫游,制作出三维地形实习路线图等。在实习前,通过计算机演示,能使学生初步建立对实习的感性认识,并提高他们对RS和GIS专业的学习兴趣。

2.2 缩短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的间隔

目前,地质地貌学课程教学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而野外实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教学和实习隔了一个学期,学时分散、课程不连贯、内容不系统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但冬天太冷,又不适于北方野外地质实习,一般学校都是将野外实习安排在暑假进行。因此,我们可以将课程调整到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在放假后马上安排野外实习。通过这样的调整,可以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 完善课程成绩评定方法

目前本课程的成绩评定分为课程成绩和野外实习成绩两部分。课程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占70%;野外实习成绩中,野外记录和回答问题占40%,实习报告占60%。通过实践发现,一些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期末死记硬背,不重视野外实习,且实习报告存在参考别人野外记录的现象,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成绩构成的方法,将课程成绩构成改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占50%;野外实习成绩中,野外记录和回答问题占60%,实习报告占40%,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学习和野外学习,激励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而且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灵活掌握程度。

教学改革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的,特别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RS和GIS专业来说,要使专业基础课更适合专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要做出改革。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有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只要多动脑子,从学科专业和实践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坚持不懈,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