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新生入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1
(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系统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大学、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高等专科学校)为分层标准,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475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213人,女生262人,文科系204人,理科系271人,平均年龄为18.33岁。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在Smith和Betz(2000)的成人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Black(1988)学业适应和人际适应量表以及Diener(1985)的SWLS测量主观幸福感认知成分的基础上,并结合对大一新生有关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访谈和开放式问卷,我们编制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调查问卷”。该问卷采用Likert五等级量表,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半信度为0.85。3.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录入、管理工作,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百分比、简单效应、因素分析等处理。
(二)研究结果1.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处于被动状态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对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对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入学教育要达到的效果等问题认识不到位。在入学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行事,并未充分考虑新生的发展要求、心理特征以及个体差异,不能有的放矢,以致偏离目标。这样极大阻碍了新生接受入学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从图1可以看出,在教育计划、内容、形式的选择上,教育者与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入学教育与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结合不紧密。在与大学新生的访谈中我们发现,新生接受入学教育时,并没有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往往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2.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内容脱离个性特征目前,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基本局限在校史发展、专业了解、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军训等项目中,对于学生今后将要面临的生活、学习等实际问题却很少涉及。而当前高校新生已经由“90”后群体组成,“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有着显著的区别,个性特点十分鲜明:自我意识强烈,主体意识突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坚持能力;心理素质弱,抵御挫折能力差。从表1可以看出,“90”后大学新生与“80后”大学新生在“自我认知”、“自尊自信”、“自控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现年龄主效应,在“坚持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现性别主效应,同时在“抗挫折力”因素上出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的交互作用。3.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现在,许多高校沿袭过去固有的入学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开学典礼、报告会、讲座等集体活动进行,教育形式枯燥乏味,不少学校在入学教育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以单一灌输为主,缺乏与新生的互动、沟通和交流。4.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间把握存在误区在长效机制的构建上,大学生入学教育缺少统筹规划,缺少短期教育和长期教育的系统计划和设计,忽视前延、后续教育,入学教育停留在“讲一讲”,“看一看”,“训一训”,“等一等”的局面,无法根本解决新生切实关心的学会生活、适应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调查中,发现仅有15%的学生认为入学教育对他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有较大帮助。
二、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策略
(一)以人为本,入学教育需理念先行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4]“以人为本”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育人理念。这既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学生收到院校通知书开始,就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首先,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人数、性别构成、学生生源地、家庭成员相关情况等基本信息,并且建立班级数据库,便于日后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准确评价。其次,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形成师生间积极良好的双向互动。大学新生上大学前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班主任的监督下学习,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并且对自己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和客观性。进入大学后,新生需要在辅导员的帮助下,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扬优点,改进不足。第三,关心扶持弱势群体,树立自信,走出阴霾。教师要特别注重对班级中弱势群体,如对来自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有服刑人员家庭、吸毒家庭的学生的关注,倾注满腔爱心,创造和谐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
(二)优化内容,入学教育需丰富多彩“教育的目的一旦隐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就会通过活动产生各种情感体验,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教育者预先设计的境地。”[5]面对“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加强学生对学校丰富生活的了解,鼓励学生参加适合自己的社团,乐于参与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我效能感。同时,高校可以将一些传统教育中没有涉及,但是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内容纳入入学教育体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高校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身在大学四年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认清恋爱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疏导、解决新生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开展必要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追求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注重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内容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早准备、早规划,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三)朋辈引导,入学教育需方式创新对学生示范作用最大的群体是他们的同辈群体。“传帮带”“小老师”的教育方式会效果较好。同辈群体年龄相同或相近,关注事物的兴趣点相同或相近,对彼此的心理世界也更加容易了解和理解。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朋辈教育开展帮扶活动是很有效的一种形式。高年级中的优秀生,其事迹和在学校良好的行为表现,对大学新生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新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影响,促进了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进了高年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心。但在朋辈教育时,应该注意教育和影响的典型性、方向性、全面性,比如为新生班级配备学习方面的引导员、配备生活方面的咨询员,既要关注新生的生活适应、学习适应,更要关注新生的心理适应,使新生愉快生活、勤奋学习,学有方向,赶有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2
【关键词】大学生;入学教育;使命教育;职业规划
一、入学教育现存不足
1.学生主体对所学专业的概况认识不足。新生通过填报高考志愿的途径,经历父母、高中教师、身边亲友等高中时期社会交往人员的推荐,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究其原因,一是入学前学生一直处于学校的象牙塔,处于“学习——考试——放假——开学”的循环,客观方面时间几乎全部放在了应对考试方面,注意力和精力几乎全部放在了应试。二是入学前,学生对各个行业或常见的社会行业领域了解欠缺,对各个行业对应的、大学设置的专业几乎没有参与和了解。2.学生主体缺乏对专业思想的理解。学生缺乏对行业的了解,进而缺乏对专业概况的了解,对专业思想的理解更加无从谈起。专业思想是学生在对行业、专业了解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的行业专业知识、认识构架,是对行业和专业的情感、知识、方法等一体化的内在素养。专业思想一方面包括纯粹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包括专业思想政治,这是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下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的社会属性。我国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学生主体入学之初无法在思想认识方面达到对专业思想的认识应有的高度。3.学生对专业、对未来就业的迷茫。学生在求学阶段,一直定位在考试、追求获得好成绩的状态之中,从小学甚至学前教育开始,直至大学入学,学生对未来从事何种工作、就职于何种岗位等问题,几乎没有过思考。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在大学仍然停留在入大学之前的纯粹课堂教学模式中,另一方面,隐约感受到大学的目标已经不是单纯的课堂学习,同时,缺乏必要的就业、职业规划的指导,导致学生目标模糊,状态迷茫。4.新生认知专业状态转变的工作缺乏规范和引导。大学教育仍以知识传授为主,有些教学型大学也以科研项目为评价教师绩效的指挥棒,导致大学在学生课堂中缺乏职业指导、学业规划必要元素。大学的教学工作很大程度上仍然传承了中学教学工作的方式,即知识传授、课堂讲授、考试考核,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都无法突破“学习理论——结课考试”式的学习模式,学生作为培养对象和教学工作的主体,缺少转变状态的外部推动,包括形式、内容、动力。
二、入学教育的分析和探索
1.入学前的升学压力,导致专注于应试。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社会各个行业,没有适当的平台和机会去了解行业状况。大学是学生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进行转变的过渡时期,同时,大学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成就自我的收尾时期,学生从大学开始,将正式进入职业规划时期。因此,大学除了课业之外,还需要担负对学生入学前了解行业的不足进行补课的任务。具体措施是,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补课。将行业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用人单位、特别是农牧业实体经济个体引入校园,邀请这些单位的中高层专业、管理人员进校园,向学生展示产业发展现状和行业状态。让学生在校园内的企业讲坛就能够领略到行业发行状况。通过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带领学生参观、访问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从直观上感受行业发展。2.学生缺乏对专业、行业思想的理解,是缺乏对专业、行业的认同感,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填写高考志愿按照学校报考,各专业志愿率参差不齐,调剂后的学生入校之前就存在抵触情绪。入学前不愿意去了解行业和专业,入学后如果通过转专业,进入原定第一志愿,可能会调整状态;如果未能如愿,同时不能调整状态,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会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入学后缺乏表明自己志愿诉求或了解专业、行业的通道。高校入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使用宣讲、讲座等单方向的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咨询类、座谈式的方式较为缺乏。三是学生、家长习惯于“大学毕业生依靠文凭就可以找到工作”的思维,对专业的看重程度低于对学历的看重程度。唯学历的思维大大影响了学生、家长们理解专业的主动性。3.就业是学生个体进入大学现实层面的直接目标,具体体现是获得某个单位的一个具体的岗位。大学生对就业的迷茫,直接的表现是不知道自己的能力适合何种工作单位的何种岗位。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不知道岗位职责的内容。学生一直在求学过程中,学书本知识,应对考试,很少参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只是模糊的知道每个社会人都对应着一个工作岗位,不知道工作岗位的内容和具体工作活动。二是不了解自己的能力状况。对自己过去学习和考试的状况很清楚,然而对自己在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之外的能力不了解,不知道自己未来适合从事何种工作。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性格、职业倾向均无认知。三是不清楚人职匹配对人才的要求。只是知道“从事喜欢的工作”,但是对于自己作为日后社会生产者的角色缺乏认知,不知道应当“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人应当和岗位匹配。人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要求匹配,专业素质为核心、兴趣为导向、人文素养为辅助的综合素质与岗位职责为核心、任务目标为导向、综合绩效为考核指标的岗位职责相匹配。4.新生认知专业是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分水岭时期的重要事件。大学和中学的任务均为培养人才,但是,阶段性目标各有侧重。中学的目标是适应该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状况,扩大学生的书本知识,为进入大学做准备。大学的目标是在中小学等前期教育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完成工作前的专业素质养成,为青年人最终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具备某一岗位基本要求做好准备,完成工作前的专业知识、人际交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必要准备。目标虽有不同,教育形式的差别却不为学生所觉察。大学的教学依然是课堂讲授多于专业实践。特别是在入学教育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的重要事件,形式多数是讲授、讲座,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学校对入学教育仅有定性的要求,没有定量的要求和必要的考核,工作弹性较大。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3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学生工作者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67-02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的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对于大学新生的四年大学生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普遍增加,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开始更多的引起各高校的重视,都加大力度对如何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展开研究,并得出较成体系而科学的理论经验。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我们从学生工作者的视角研究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与爱校教育、法纪与自律教育、专业与学习教育、生活与人格教育等,而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目的则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及方式,处理好各种关系,逐渐培养成高素质、守纪律、讲奉献、适应能力强的合格大学生。[1]
首先谈谈爱校教育,大学新生在入学前对即将踏入的大学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了解,但比较肤浅,对自己所在大学的认识还只是局限于一些物理上的信息储备,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升华为一种情感上的认可,甚至找到切身的归属感。现在各高校针对爱校教育都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方法,如让大学新生观看学校历史影音资料,邀请知名校友为大学新生做演讲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直观地向新生讲解学校的校园特色、人文气息等,还可以结合自身在学校里的生活、学习经历向大学新生校教育。
自律教育对大学新生来讲至关重要,而自律教育成效则直接反映到其自身生活、学习状况上。在上大学以前的学校生活相对约束性较强,给予学生的自主性远少于大学,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于大学里相对自由和独立的生活学习状态都没有经验储备。引导大学新生形成较高的自律意识,有效而充分的利用时间,妥善安排好生活,正确走上求知学识之路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我们应尽早将大学“自由”的生活学习模式告诉他们,并以老生中的成功或失败例子佐证说明,让大学新生全面地认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印发宣传册、举行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告之他们正确而科学的生活学习方法。
再谈专业教育,专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教育新生加强自强、自立和忧患意识,在思想上确立为社会服务而学习的观念;②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知识结构、课程结构,就业前景及胜任的工作领域;③向学生介绍学科发展情况、理论前沿和专业前景,并强调学好基础课对专业课的重要性;④请高年级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思想形成过程,交流学习专业的心得与体会。[2]我们除了紧扣以上几点以外还可以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展开更为实际的辅助教育方式,如化学、物理、生物类专业,可以在学院的支持下组织大学新生到实验室参观,而历史、哲学、文学、外文类专业,则可以开展书友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大学新生们对自身所学专业的了解微乎其微,而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又将对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态度、方法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做专业教育时绝不能有任何懈怠。我们还可以设立“学长服务平台”、“专业知识咨询频道”等比较灵活、可操作性强而更全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还可以为大学新生介绍“转专业”、“辅修”、“双学位”、“交换学习”等相关政策。
学习教育在做好自律教育与专业教育之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存在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①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差异;②考试方法上的差异;③教学课程设置与课任教师安排上的差异;④教学场所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的差异。[3]这些变化对于大学新生具有相当大的冲击,因而学习教育必不可少而且还必须有一定的时效性。我们应该针对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主要差异,帮助他们提高对这些差异的认识,并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做深入的解析。让他们从大学强调自主、发散、探究学习的根本机理出发,切实去感知并及时有效地适应大学学习,顺利地进入学习正轨。另外,我们还可以有目的性地启发他们对于新学习环境、方式、节奏的兴趣,从积极的层面上去促进大学新生对于大学学习的认同。并从侧面对他们进行引导,引导他们主动去掌握大学学习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规律,甚至主动去探索如何做好大学学习。
再看生活教育。在进入大学前,大学新生都处于“监管式”生活状态,进入大学后则是自由的生活模式。恰如厉以宁教授的“自行车理论”所说,自行车车速越快越难控制,越容易发生事故,因而生活越是自由,越是少了约束,大学新生们越易迷失,越易失去自我。而使大学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立精神,克服依赖思想,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精神,使他们相信自己,依靠自己的力量,尽快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风格和行为习惯,以适应新环境的需要。要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使他们逐步树立顽强拼搏、勇攀高峰、战胜困难,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质量。[4]大学新生自身经验的缺乏,导致在看待问题,辨别是非上有较大的欠缺,因而在入学后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应该进行多方位的引导,还可以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体系,由参与学生工作的老生们亲力亲为,密切地关注大学新生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大学新生点亮生活的航标灯。当然,一切问题应该从最根本出发,对大学新生生活教育,我们应侧重于对大学新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于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的提高。
最后再谈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多,但每一项都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做到系统科学,循序渐进且宁缺毋滥。我们可以从个人品德、思想素养、道德素质、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等方面入手。个人品德、思想素养及道德素质主要是指大学新生自身精神层面的内涵,强调对正确的道德观念、积极健康的思想素质、规范的个人操行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除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学习以外,我们还可用“楷模效应”、“名人效应”、“榜样效应”等方式来正确引导大学新生。而人生理想与人生目标,不仅对大学新生的近期进步有很大影响,甚至对其长远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可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对大学新生来说必不可少也极其重要。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青年大学生要有理想,同时还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国情,要有坚韧不拔的充分思想准备,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气馁悲观。创业维艰,奋斗以成。历史的胜利和成功,永远属于具有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人们”。[5]足见帮助大学新生尽早树立合适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的意义之深远。对于理想教育,我们可以选择简易例证来引导大学新生,也可用本专业杰出校友的经历来加以佐证,如邀请同专业的“翘楚”为大学新生做励志演讲,也可以深入地介绍专业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社会中的影响等。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学生工作者是大学新生接触最早也是接触最多的人,因此,学生工作者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以说其工作绩效直接影响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成败。学生工作者一定要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勇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三方面:
第一,明确自身职责,了解新生需要。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对在这项工作中所担当的角色以及对自身职责的知悉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上文中所提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与途径了解清楚,把任务与使命理解透彻,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所承担的职责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必须在开展工作前做足准备,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所涉及的各方各面都有较为全面而系统的掌握,不断强化我们的角色意识,加深对这项重要使命的认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与大学新生的角色进行交换,从大学新生的视觉出发去了解大学新生的需求,去把握大学新生的动向,切实保证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对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火候”拿捏得当,而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能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具备适宜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必须具备足够的能力与良好的素质。一个好的学生工作者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不辞劳苦的敬业精神。其次,必须对相应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对学生在校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事项比如课程安排、实习安排、毕业设计等清楚明了。第三,必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必要的知识,掌握与大学教育相应的教育方法。第四,必须明确自身地位,既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利益的维护者。[6]
我们的自身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新生教育的好坏。我们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与能力,如自身判断是非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容应对普遍发生的疑难杂症,能够承受来自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能够在大学新生面前树立起“活榜样”形象。
我们还应具备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相应的教育方法。我们必须具备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在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必须避免因为我们自身的交流、沟通能力差而影响全局,甚至给大学新生教育的施行增添障碍。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历史、地理知识,对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对少数民族的生活起居、风俗习惯都应知晓。我们必须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感,对于社会上的风气,社会中发生的事情有正确的辨别和合理的判断,对于社会中的悲喜之事给予适宜的反应。
第三,加强自我反思,主动探索创新。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为苍狗”,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难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我们首先必须重视现阶段大学新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现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从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单一,专业人员不足。②入学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片面注重和追求入学教育的表面形式。③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周期短,列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所占权重偏小,缺乏较为完善和合理的考核评定体系和指标,长效机制不健全。[7]
在正确地审视这些问题后我们发现在大学新生教育中能够去主动探索创新是一个极为迫切而切合实际的要求。首先强调的是主动,我们知道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第一,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地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第二,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第三,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8]
一个人的主动性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主动去摸索规律,主动去探清所遇到的问题,主动去了解所发生的案例,主动去研究、分析、解决在现阶段的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主动去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开展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技能,我们还必须秉持探索创新理念。当前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也越来越敏锐,这些问题的直接后果便是大学新生教育意义锐减,收效甚微,而带来的间接后果则是大学新生的抵触,社会的评判与职责。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地去探索问题存在的根源,并积极探索新方法来消除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坚持在解决存在的旧问题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去创造出更合适宜,更加有效的新方法。目前,我国已经有不少高校开始尝试新的方法,如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的成长训练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展的新生入学适应性辅导活动――“同心圆”项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等。总之,创新在当今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是应大力倡导的,作为学生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导向,贯穿整个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创出一片新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黄维秋.大学生入学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5(4):87~89
2 李荣光、王发棠.浅谈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问题[J].山东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1):147~151
3 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3):86~88
4 罗 莉.大学新生不适应性及对策浅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6~58.
5 .文选、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侯晓蕙.大学新生问卷调查及教育问题剖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59~61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4
【关键词】新生;入学适应;调查
一、引言
大学阶段在个体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个体从青年期向成人期过渡和准备的时期,是从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过渡和准备时期。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大学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周围环境都是全新的,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他们感到不适应,部分出现适应,即一般是因为环境改变,职务变迁或生活中某些不愉快的事件加上个体的不良个性而出现的一些情绪反应及生理功能障碍,并导致学习、工作、生活及交际能力的减退。大一新生对新学校生活的适应,既直接影响其当前的身心发展,也对其成年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并采取措施帮助新生掌握科学学习、生活及交际能力技巧,改善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状况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以2010级200名新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环境,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人文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期把握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为有效地对新生实施入学适应教育提供依据。
二、方法
(一)被试
从珠海某高校2010级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200名学生进行测试,共发出200份,回收185份,其中有效问卷182份,男生86名,女生96名。
(二)材料
本研究采用自编《大一新生入学适应性表》共包括自然环境,生活,学习,人际和学校人文5个内容维度,20个项目,要求初试采用三级水平选择自己的适应状况。
(三)数据分析
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一新生适应性的总体状况(见表1)表1
对200名新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其适应性总体分布为好,一般,不好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8.6%,63.7%,18.7%,被调查对象适应性总体水平较理想。
(二)男女适应状况比较
新生适应状况的两性差异:男生与女生在自然环境和人际关系两因子上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在生活和学校人文上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因子上差异极显著,在这三个差异因子上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究其原因,可能与男女性性别特征、兴趣爱好有关,也与学校家庭及社会对男女的关注不同有关。
(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适应状况比较
独生子女的适应状况与非独生子女只在学校人文上有显著差异,在其它因子分析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这也表明,随着独生子女的成长他们不再是人群中的特殊者而被给予太多关注,他们在更加宽松自由与良好的家庭教养中成长,父母交更多精力关注独生子女身上,更多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他们的学校人文素质总体相对较高。
(四)城市与非城市学生适应状况
我们将城市与非城市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在生活与自然环境方面城市与非城市学生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人际上学习与学校人文方面二者却有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在人际方面,非城市学生明显好于城市学生,究其原因,可能在于非城市子女在相对纯朴的自然,人文环境中成长其性格会较随和,为人处世不会过分张扬有关;在学习与学校人文方面,城市学生要明显好于非城市学生。由于城市子女一直以来就读的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等方面比非城市子女来说要好得多,而且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所以相对容易去适应。
四、讨论
新生的入学适应状况较为理想,但与目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的众多他人担忧的方面不相符的是,很多家长以及学校教育者一般认为独生子女的入学适应性会比较差,于是他们非常注重独生子女的适应性教育。这种教育确实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对非独生子女适应性教育有所误解和放松。由此可见学生的往常适应性教育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从城市与非城市城市的适应性状况来看,非城市学生在学习和学校人文方面的适应性问题突出,这可能与家庭“硬”环境中本身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有关。而在人际关系方面,城市学生的适应问题较突出,这是孩子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城市学生在家里是全家人关注的焦点,而到了学校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失落感,因此要注意改善城市学习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方晓义,沃建中,蔺秀云.《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的编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2):95-101.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5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又称高校新生辅导或始业教育,是指高校组织协助大学新生成功融入大学氛围、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制定学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教育活动。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高校通过制定详细的辅导方案,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使新生尽快实现学习定心、生活定位、目标定向、人生定轨、心理定型、行为定责,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科学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入学教育;培养模式
0引言
入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是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后必须上的第一课。入学教育的目的是引导新生了解并尽快适应校园文化环境,顺利实现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因此,了解当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切实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新时期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对高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转型逐步深入的过程中,现代高等教育在如何使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问题上也同样面临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文化思潮此起彼伏,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都表现出不适应性,为了帮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入学教育。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入学教育课程,有的院校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条件和发展环境的限制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因为缺少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导致内容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知识内容碎片化,这就大大降低了入学教育质量。鉴于此,如何根据院校实际健全入学教育体制,同时规避上述问题,获得预期的教育成果,是目前各所院校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2大学新生入学现状分析
新生在刚接触大学环境时所表现出的不适应性都是正常现象。教育工作者应该多与新生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个体情况和各项诉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90后”是我国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要组成群体。90年代初期我国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同时90年代也是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90后也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消费社会的宠儿。然而90后的成长历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过于自我,功利心较强,理想和信念缺失,生活懒散,行为叛逆,有的新生有很强的网瘾或暴力倾向,这不是某一个学生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在这个群体中的印迹已经不明显了,而且他们普遍没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十分匮乏。高校有必要对其开展感恩教育,帮助其建造一个以爱和尊重为主流的精神世界。目前,在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各方在利益边界的界定上会产生各种隔阂和对抗,各类社会思潮不断分化,充斥了整个社会空间。在转型期,一部分社会思潮逐步分化,上升为意识形态,一部分则形成社会普通心理,还有一部分则沉淀成社会潜意识。大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不断认知新事物,并做出本能性的选择。由于个体之间成长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向“内”发展,更乐于探索内在世界,有的学生则逐渐迷失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正确引导。总的来说,新形势下大学新生入学之处都会产生以下问题:
2.1难以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的学生大都在物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在生活上他们过分依赖家长的照顾。离开了原先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他们要面对的是新的学校、新的制度和新的环境,远离父母开始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大学校园中的一切都十分陌生,如果得不到必要的关怀,必然会产生孤独感。大学新生刚刚从紧张的高考中解脱出来,还没做好心理建设就要开始一段新的征程,在学习和生活上必然要经历一段迷茫期。在这期间,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可能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消费和休闲娱乐上,沉迷游戏甚至荒废学业。新生在大学中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取决于他们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性。如果能快速完成高考生到大学生之间的角色转化,那么他们的大学生活也将健康而有序的进行。
2.2难以适应人际交往环境
大学生步入新的学校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人际交往环境,面对的是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相对于之前的高中生活,大学的人际交往更全面也更复杂,新生要融入大学环境,就必须积极与其他师生交流、学习,利用自己的交际能力去妥善处理校园关系和各种冲突,进而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学生往往难以适应陌生的社交环境,有的是过于缺乏安全感而难以接纳他人,有的在处理宿舍关系时常常产生矛盾,还有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与导员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若是这样极易导致新生产生失落感,使其长时间处于焦虑自责的环境中,不仅会造成自闭、交往困难等的心理障碍和问题,更会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更多的不安定因素,很可能会出现厌学、弃学、混混度日的现象,也有可能因为错交损友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2.3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大学的课程安排、讲课内容、讲课方式等不同于高中课程。大学的课程打破了高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学习内容、课堂形式上更注重学生的需要,并且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性,这是很多学生不适应的一点。另外,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对专业课程设置的不了解,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与理想有较大出入,对本专业缺乏认同感,对前途感到渺茫,学习热情不高,久而久之就容易惧学、厌学。因此新生必须学会主动学习。尤其注意的是,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新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时代形势实时更新思维模式,而大学中学的恰恰是新的思维和学习方法。但是就目前来看,一些新生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高中阶段,而且学习状态还是像高中一样被动地学,缺少自主思维。
2.4难以适应发展方式
大学新生真正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全部的选择和困难,如何给自己合理的定位和确立目标是大学发展的重要一环。许多新生出现了自理能力差、自我中心主义、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上大学的比重逐年增加,这些问题越来越突出。大学是人格进一步完善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青年自我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新平台,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四年的时光,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和充实自己,为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大学生经过最初的适应后,需要进行自我定位和目标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做出规划。
3关于新生入学教育的意见建议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不应该成为摆设,应该突出解决大学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高校可以从充分重视,周密计划,充实内容,创新形式,持久开展这几方面来改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3.1充分重视,妥善安排
重视高校入学教育就是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好的入学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前的教育方式陈旧老套、墨守成规,台上老师的发言一用就是好多年,“入学教育就是在新生入学时讲讲话,做做报告”,这是对入学教育的重视不足。入学教育是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尽快适新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好的适应大学。除了要足够重视,还有妥善地安排好入学教育的工作问题,周密计划。首先要安排好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不少学校将入学教育的时间放在开学后的第一周,这其实是对入学教育的误解。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就是学校的一员了,新生入学教育也应该从此开始,并且此时在新生身边有家长配合,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时期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与入学后的应有所不同,应专门设计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内容。
3.2充实内容,创新形式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上,应该照顾新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入学教育,忌讳单一的灌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90后的大学新生所接触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老师和书本,而是更加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如何结合新生的特点和变化来改变入学教育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入学教育的内容变得丰富,可以分几部分进行:如进行常规教育、生活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和教育、专业知识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思想健康教育等等。不同的教育内容,有不同的教育形式,有的适合大型讲座,有的适合小型集体交流互动,有的适合参与游戏。在教育者方面,有的适合聘请德高望重的老专家来言传身教,有的适合邀请校友现身说法。不同的方式,效果自然截然不同。新生入学时,学校的环境、精神风貌对新生的影响都非常重要。校园环境要整洁有序,接待师生要文明有礼、接待热情,这些小的问题恰恰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素养,能够让新生拥有归属感。
3.3扎实基础性,突出长效性
在进行入学教育时,辅导员的选取极其重要,要选派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辅导员,选任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选出充满凝聚力的班委会和团支部。辅导员对新生尤其是有困难的学生要提前进行细致的了解。这些都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但是做好这些,无疑能让入学教育有充分的准备,具有显著的效果。集中入学教育时间不应该在第一周,教育内容应该贯穿第一学期甚至持续到整个的大学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班级团支部,密切掌握学生的生活心理的动向,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建立相关网页和咨询机构来保障入学教育在时间上的延伸。
参考文献:
[1]张爱平,等.欧美入学指导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示[J].求实,2011.
[2]陈亮,张波,等.社会思潮与青年成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
大学新生入学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入学 创新 实践 反馈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设计
笔者在安徽大学抽取了十个院系,分别向外语学院、社会政治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计算机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历史系、艺术学院的2013级本科生共发放200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调查问卷”,每个院系各发放20份问卷。问卷调查目标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大学新生在入学教育阶段最为关注的内容及期待视野;二是大学新生喜欢的入学教育方式;三是大学新生对入学教育的效果反馈。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2份。
2 研究结果
调查显示,安徽大学85%的新生在大一阶段的规划是积极学习、备考各种考试、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比赛;13%的新生认为刚经历完高考,放松放松。新生认为他们在大一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专业学习(占67%)和目标缺失(占51%)问题。
2.1 入学教育内容层面
新生入学教育中他们最想了解学习的内容分别是专业教育(占68%)、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48%)、职业生涯规划(占45%)、心理健康教育(占23%)。新生在入学教育阶段对大学专业教育的关注度非常高,同时对大学生活适应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这些现实和个人生涯发展的问题较为关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有个人差异性。有关学校方面的信息,他们最想了解的分别是专业教育及就业前景(占82%)、资助政策及评奖评优办法(占42%)。52%的大学新生认为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安排较为合适,35%的大学新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安排不太合适,11%的大学新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不能满足需求。新生希望学校完善入学教学教育内容以实现入学教育内容的多样化,其中社交礼仪(占61%)、投资理财(占48%)、国内国际时事讲座(占44%)、励志成才(占38%)、恋爱观(占28%)。
2.2 入学教育方式层面
新生认为更吸引他们的入学教育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素质拓展(占56%)、优秀校友面对面(占36%)、网络平台(占31%),说明学生更青睐于新生入学教育中素质拓展类、校友交流类、网络互动类这些新颖、生动的入学教育方式。在了解学校信息方面,新生通过学院通知的方式了解信息占55%,通过学校网站、微博的方式了解信息占51%,这说明新生入学教育的信息既要与学院联动,又要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结合。新生希望入学教育讲座由知名教授、专家(占44%)、 业界人士(占31%)、专业课老师(占23%)讲授,说明新生在入学教育阶段对讲座的期待很高,更希望从专家教授或者业界人士那里获得知识、智慧与经验。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时间,57%的学生认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应该提前,从发放入学通知书开始,以让学生提早了解大学学习与生活。比如面向新生的刊物、手册等等可以与发放通知书同时寄送,让新生早有大学学习、生活方面的了解与准备。
2.3 入学教育效果层面
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受益匪浅的模块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53%)、专业教育(51%)、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41%),这说明我校新生入学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育、大学生活适应性教育方面的工作扎实、系统、有特色,学生总体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较高。10%的大学新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非常有帮助,80%的大学新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较有帮助,6%的大学新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没有帮助。新生中有41%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最需要改善,33%的学生认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最需要改善。大学新生认为学校入学教育有待改进的主要问题分别是内容多元化(占41%)、紧密结合实际(占36%)、增加反馈机制(占36%)。
3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创新策略
3.1 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内容
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需求是多样化的,高校要优化新生入学教育内容的结构、新增新生关注度较高的与其学习、生活、心理、发展相关的入学教育内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可以由三个模块组成,入学教育基础模块、入学教育核心模块、入学教育实践模块。基础模块包含校史、校纪校规、助学体系、评奖评优体系、安全常识内容;核心模块包括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活适应教育、时事教育内容;实践模块包括励志成才、社交礼仪、生活理财知识、心理健康等内容。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需要加强对核心模块和实践模块的教育引导,应注重新生的心理健康、人文、成才等养成性教育,即更注意学生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成功的潜质。同时要培养新生自我心理诊断的技能、控制情绪的技能和人生规划的技能,让入学教育效果持久。
3.2 结合体验、项目、调研、实践等多形式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教育方式要灵活、多样化,充分发挥新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如美国的新生入学教育以项目和调查研究的多种形式开展,并让学生修得相应学分,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性,值得借鉴。美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形式包括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学术辅导和个人咨询服务;课堂外的课程和活动;以及社区服务学习、俱乐部或协会等团体活动。高校要精心设计新生入学教育的方式和系列活动,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知大学、自觉调整和实践自己的行为。
3.3 完善对新生入学教育学习质量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
新生在入学教育中欠缺主动性,他们处于接收入学教育中的各方面信息、知识的状态,缺少把入学教育学习的内容付诸到实践过程中。学校要完善有关新生入学教育学习质量的跟踪、监测、评估、反馈体系,注重规划设计、让学生“动起来”。比如新生入学教育中每个模块要设立相应的学分,提高新生参加入学教育的学习动力,同时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自行设计个人的实践途径。比如学生可以通过人物访谈的方式或者去社区参加志愿服务或者团体研讨的方式等实现对励志成才、社交礼仪、心理调适、生活理财、热点问题等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增强新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罗俊艳.中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比较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