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拣儿童多处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1

[关键词]语文教学 批注式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8

语文批注式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悟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中常用六类批注方式。

1.感受式批注

这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批注类型,即在阅读时针对某个词语或句子写下自己的理解感受。

2.注释式批注

指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通过查字典、利用工具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的一种方法。

3.评价式批注

指阅读时针对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及行文背景作出的评价。此种批注可以褒贬文中人物,可以评价作者的写作手法,也可品评好词佳句等。

4.质疑式批注

即阅读时随手写下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贵有疑。”阅读时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进行深入思考。

5.补白式批注

指阅读时顺着作者的思路,举一反三,针对阅读内容进行联想,或依照作者的写法,为作者补充,有时也称仿写或续写。

6.概括式批注

指边读边思考,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等,有概括段落大意之味。

以上批注方式在阅读教学中该如何合理运用呢?笔者尝试着“自主学习三步走”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以不同环节的不同批注形式来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现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为例阐述。

第一步,初读文本,注释为主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作个标记,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等,以注释式批注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步,再读文本,概括质疑

自学的第二步主要以概括式和质疑式批注为主。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找一找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文章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课文后,有哪些疑问。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精读品悟做好铺垫。

以上两步都要求在课前预习阶段完成。以下是一位学生完成预习批注的表格内容:

通过这样的表格式引导,学生很快就能掌握预习阶段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提高自主预习的效率。

第三步,课中阅读,感受评价

有了充分预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难点进行批注,对重点句进行赏析,这时的批注大多以感受式、评价式或补白式为主。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在精读品悟阶段,教师可用提问:“课题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引领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结束后再用另一个问题引领文章下半部分的学习:“作者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课堂上可利用同桌、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此环节的阅读批注在于促进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直接对话,调动已有经验,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2

一、依纲贴本,了解课后练习编排特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后练习,以读书为“经线”,以双基训练、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为“纬线”,“识、写、读、背、作、习”六大板块的设计,正体现了“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激趣,学会发现,积累语言,探究合作,实践创造,陶冶情操。

一年级教材,课文后练习的编排突出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二年级增加了词汇积累和词句训练的内容。到了中年级,课文后练习的设计,除了突出朗读、背诵、复述和字词句等训练外,造句练习以及模仿课文某一个局部的“小练笔”也在练习中交替出现。高年级教材的课文后练习中,还有意识地穿插了听说训练,安排了一些富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题目。

课文后练习编排的内容主要有积累、理解、运用、综合等。编排的形式主要有陈述式要求,也有不少练习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一个综合练习,课文后练习和综合练习共同构成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练习系统,为完成其训练功能相辅相成,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依据课后练习的编排特点,针对具体文本我们可以作些机动的设计:

如:《只拣儿童多处行》练习设计片断:

课文片断: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颐和园门口,就像散戏似的,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门内挤了出来。这几扇大红门,就像一只大魔术匣子,盖子敞开着,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关不住的小天使。/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 》,它是现代著名作家( )写的。

2.用“____”划出写孩子多的词。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3.作者想象极为丰富,比喻很奇特。用_____比喻_____,表现了作者____。

4.“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

5.选段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

二、立足文本,进行扎实的基础训练

《新课标》这样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训练还是要扎实到位的。

如:苏教版三年级练习5比喻句的训练:

1.变序教学练比喻

上本单元课文之前,先上《练习5》中《处处留心》

出示弯月图: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1:弯弯的月儿像小船,我要是能坐上去多好啊!

生2:弯弯的月儿像香蕉,黄的,香的,我真想咬一口呢!

生3:弯弯的月儿像金钩,要是放在教室里,让我们挂上书包,那多方便啊!

生4:弯弯的月儿镰刀,满天星斗的日子,就可以挥镰收获了,收获的收珍珠,收获的是浪漫。

……

师: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现在就请拿出你的彩笔,把你想象的画出来吧!

2.结合课文找比喻

如:上到本单元第16课《跟踪台风的卫星》时,讲到倒数第3自然段时,启发学生,你认为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生1:我认为“撑”用得好,好在写出了风大,写出树弯腰挡风的不易,写出抗击台风的顽强。

生2:我认为“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这一句把“台风”比作“巨兽”,说明它霸道、蛮横。

生3:《练习5》告诉我们:一样东西,可以用多样的其他东西来打比方,我想说,台风在森林和高城面前,像泄了气的皮球,全身都瘫软了。

……

扎实的基础训练并不等于那种繁琐、机械的“题海战术”,我们强调的基础训练是基本的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是活化的训练,它讲求应时、精当、高效,要求教师善于敏锐地把握文本的重点、难点,抓住关键之处来设计练习,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由文本的范例产生迁移,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才能事半而功倍。

三、紧扣文本,开展有度的拓展练习

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教学中,还是在练习设计中都应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回归文本、再次潜心涵咏、细心会文。文本中使用的语言艺术的“空白”给予补充,则有助于对文本中心、人物品质、作者感情的把握,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表达能力。

如:苏教版三年级《跟踪台风的卫星》练习片断:

师:你是怎么理解“卫星”的?

生1:我上网查了一下“卫星”是指围绕行星公转的星体,如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有人造卫星的。如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生2:我理解卫星的“卫”就像保卫人员一样的,如地球环卫着太阳转,地球就是太阳的卫星了。月亮绕着地球转,月球就是地球的卫星。

师:你知道哪些人造地球?选一个做交流。(见《跟踪台风的卫星》书后第5题)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3

[关键词]对话 语文课堂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03

语文教学中,课堂对话作为一种生命关怀的方式,应能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应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育的一种抚慰、一种启迪、一种赏识、一种引领。

一、对话,一种心灵的抚慰

一位教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安排了一次练习。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这个练习,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讲得也非常好。最后发言的是一个女孩,她说:“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

女孩说完后,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看着教师。只见教师走上前,把女孩搂在怀里说:“孩子,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个故事。我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子什么的跑进里面去,它会把它们包起来,最后变成一颗珍珠。孩子,不用难过,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挫折与困难。这样,你的内心就会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这番应对,既有肢体语言――搂在怀里的动作,又有自然的语言――关于“珍珠贝”的故事。这就是对话。显然,这番对话抚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它同时也抚慰着其他的孩子。人生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伤感。碰到这些不幸,我们该怎么办?人们相互之间言语的慰藉就是最好的疗伤药,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吧。

二、对话,一种智慧的启迪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对话的意义在它的每一个当下,这个观念相当重要。对话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师生本有的思想、激情、智慧的一种澄明。”

支玉恒先生上《地震中的父与子》,学完全文后,支老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归结成一句话,如果能写成格言、警句就更棒了。学生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说:“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一定要信任他。”这个学生的发言一下子让课堂陷入了窘境。碰到这种情况,支老师的应对却是气定神闲。

师:请你再读一遍刚才的话。

(该生还没有觉悟,又响响亮亮地说了一遍)

师:孩子,要是坏人对你说话,你也信任他?

(该生摇摇头)

师:不要紧,我知道你并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起码的信任,是吗?能不能修改一下你的话,让它更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生:(开窍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产生爱的力量。

师:(高兴)我没看错你,因为我充分信任你!

听听,前后之词简直判若两人!这就是对话的力量。这是支老师在充分倾听、充分理解学生的言说之后进行的一种艺术性、智慧性的对话。好的对话是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教师点拨与不点拨,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三、对话,一种生命的赏识

实际上,孩子成长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他们的伙伴,来自亲人与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欣赏和激励。因此,课堂当中的对话,就应该以赏识、激励为主。《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中,有一个交流读后感的环节,而交流开始后教师就变着法儿夸赞学生。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觉得“儿童”和“游人”换了一下,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心里有儿童,因为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眼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教师没有应对,点了点头。这是首肯。)

生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很好,请你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破折号,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

……

这个教学片断真是对话不息,赏识不断。有肢体语言式的,有认同强化式的,有提炼上升式的,有指点方法式的。不管这个式、那个式,来个九九归一,那就是“赏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赏识环境中学习,必定会健康、优秀地成长!

四、对话,一种价值的引领

对话能否做到步步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不能面对看似很普通的对话,把其中的价值一点一点挖掘出来。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之前有一段话:“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这段话时,让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对话,然后指名学生站起来跟教师一起分角色朗读。一个男孩在读刘备的话时,在“如此无礼”后停顿了一下。教师很敏感,马上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学情进行引导:“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个地方读的时候需不需要停顿?说说理由。”讨论结果是学生一致赞成停顿。

生1:这个地方停顿一下,是因为刘备心里想:“我后面的话到底该不该说呢?他毕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呀!”

师:是呀,一个是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另一个却是尚未见面的一介书生。刘备是犹豫了一下,但仅仅就是犹豫了这么一下,他马上就说出了下面的话。由此可见――

[见什么?见刘备的求贤若渴,见刘备的礼贤下士。教师这个跟进的过程,就是价值引领的过程。这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就出来了。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智大贤,就是该这样去求啊!]

生2:刘备一上来就骂得很凶,他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要停顿一下,好换口气。

师:为什么要斥责?为什么还要大声斥责?以致一口气都缓不过来呢?由此可见――

[可见什么?可见刘备实在是太需要诸葛亮了!太需要智囊人才了!这样的应对,对出的是故事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生3:这是一个反问句,为了加强斥责的语气,就需要停顿一下。

师:是啊,如果把反问句改成这样:“你真是太无礼了!”行吗?

生4:不行。

师:为什么?又是斥责,又是反问,又是停顿,刘备到底想告诉张飞什么?

[这就是文本全部的意蕴和价值:张飞啊,你这个蠢物,你懂大哥的心思吗?]

这个教学片断中的对话由就事论事上升到了就事论理。这个理,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这才是对话的终极关怀。所以,看一堂课本身有没有价值,就要看这堂课有没有把文本的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4

尊敬的冰心奶奶您好,我读了您的作品深深地感动了。

我从您写的《别踩了这朵花》这篇让我感受到了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生命仁慈。我从“你们头抬得高,脚下的重,小心在你不知不觉中,把小黄花的生机断送”这句话让我明白了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地球。尊敬的冰心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会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的。冰心奶奶您知道吗?我从您的作品《再寄小读者》中明白了您不仅爱护花草树木,还喜欢孩子。因为我从网上查了您的作品,知道了您的作品大多数是关于我们小孩子的。冰心奶奶我从《只拣儿童多处行》这课看到了春天和孩子的欢乐的笑声。

尊敬的冰心奶奶我从您的文章中知道了我们要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尽管只是小事。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5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语文老师生动地讲着课文,我们发言积极,回答准确,一切似乎显得波澜不惊。

接着,董贝以甜美的歌声赢得了台下听课老师们热烈的掌声,也许是受到感染,大家越来越兴奋,妙语连珠,气氛渐渐步入。

这时,语文老师提了一个高难度的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被孩子们撞了个满怀,却一点儿也不生气?”他见大家面露难色,便把绣球抛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小骥。谁知小骥正在开小差,他冷不防被叫起来,自然方寸大乱。他呆呆地站在座位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全然没有了平时的伶牙俐齿,课堂上出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冷场。

而大家心里只能干着急:你这家伙这不是成心让老师难堪吗?关键时刻,怎能“感冒”?果然,台下一片窃窃私语声,他们是在嘲笑我们吗?看看语文老师,他更着急,不断地擦拭着额上冒出的汗水。

只拣儿童多处行范文6

一场秋雨一场凉。在一个下过雨的上午,我们来到了阳澄湖畔的沙家浜。

在沙家浜附近,“阳澄湖大闸蟹”的招牌看见了好几块。在大门口,一堆堆的糖炒栗子堆成了一座座小山,香喷喷的,还夹杂着桂花的香味。叶片边静卧着纯美的水中女神,显示着她迷人的姿色。她忘记了时间,大概是舍不得沙家浜这不时,也可以听到几声吆喝声。原来,是小贩在叫卖沙家浜盛产的甜桫呢!

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烈士浮雕。一盆盆的簇拥在他们身旁。它们开的正旺。

接着,我们便来到了长廊。在长廊的一边,残败的荷叶像是一个步如晚年的老人,回味着自己的人生,回味着年轻时的美妙时光。而睡莲还盛开着。一池清水,涟漪微动。一方水土吧!长廊上也有许多孩子。他们追逐着,嬉戏着。

走过长廊,便是九曲桥了。宽阔的湖面,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船娘撑着船,载着爷爷奶奶泛舟湖上。船娘穿的衣服、裤子,甚至头上戴的头巾,都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蜡染布做的。轻轻摇着的撸伴着船娘甜美的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不过,沙家浜最迷人的,还是要属芦苇荡了。仍可见当年“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景象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了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芦苇开始抽穗了。一阵秋风吹来,繁茂的芦苇随着风儿摇曳,芦花浪滚滚。这里成了一个芦苇海。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出如雾如梦的苇絮来……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