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英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一年级英语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1

关键词:衔接教学;兴趣;信心;自觉性

初中英语教学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会比较全面地、系统地学到所有的基本语法,词汇量也在原有小学阶段的基础上有一个较大的扩展。因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尽快步入初中英语学习的轨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在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在潜心实践,并在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中进行了一番探索和思考,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重视中小学衔接教学

中小学英语无论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编排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严重脱节,跳跃性大,相当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后,会感到中学英语难学,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伤害。久而久之,成绩也会大不如小学。到头来,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阵,相互脱节,给中小学师生造成了不良的心理负担。好在上级教育部门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及时组织编写出版了《初中英语预备课程》(Starter),供中小学衔接教学之用。这本书让初中英语老师教学时对小学英语内容心中有底,也让初一学生对小学英语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

为保证初一上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我通常对初一新生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教授《初中英语预备课程》(Starter)。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前面几个单元适当用时少一点,对于后几个难度较大的单元则要多花点时间加以适当的训练。同时,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单词听写、句式背诵和课堂练习等,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有多么重要,尤其对于那些刚升入中学后对初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的初一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总是想尽办法,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单词“museum”时,我边写边说:你先从这扇门进去(前面写上mu),再从那扇门出来(后面写上um),里面的东西多得看不够(中间添上se),就成了“museum”,并且告知学生:藏品多得游人看不够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和词义,而且很久都不会遗忘。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随着学习的深入,初一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难度也逐步加深,如果缺乏适当的方法加以调整,他们的学习信心可能会随之减弱。为了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找回自信,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适度降低要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让自信者更自信,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背完课文的同时,却让一小部分学生分两次或三次来背诵课文;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听写20个单词的同时,却让一小部分学生一次听写10个单词;我还适时地在这些“后进生”的作业中写上“Good”“Wonderful”“Excellent”“work harder”之类的词,以示鼓励。

2.适当牵线搭桥,帮助学生创造条件。“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不敢问,尤其不敢问老师,他们担心一旦问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怕被老师“笑话”。为此,我在班中指定了几位英语成绩比较过硬的学生担任“小老师”,让其他同学有不懂的多向“小老师”请问,并且比一比看哪一位“小老师”帮教的同学多、帮教的效果好,以此作为评选班级学习标兵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后进生”敢问了,“小老师”辅导也更细致、更有耐心了。

3.适时扩展引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在学生学习了《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3中的Reading部分A lucky escape关于找路径的说法后,我就结合我们的居住地――同里镇的地理情况出了这样一个题目:How do you go to Tuisi Garden from Tongli Middle School?先让学生口述,再把它写到作业本上,以此来巩固本课中学到的几个关于走路的词语:go along,walk across,go over,turn right,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大多数初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教师应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促其完成。让他们逐渐“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叶圣陶语)。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和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英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借助英语可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如,《牛津教材7B》Unit1中的Reading部分Homes around the world讲述的是几个国家的房屋特点,我在讲授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复述,看谁说得准确、说得全面。久而久之,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增强了,逐渐由“要我学英语”变为了“我要学英语”。

几年来,我在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做了一点尝试,目的在于让初中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院孝.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8(4).

[2]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课程(Starter)前言[M],2004.

[3]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2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与能力是统一的,任何割裂和对立二者关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是知识发展的升化,二者相辅相成,可是在课改强调能力的呼声下,不少的老师不敢理直气壮地教知识了,似乎如果还要坚持讲知识,就违背了课改精神,就是搞应试教育。于是乎,老师在课堂上千方百计让学生搞活动——做游戏、搞表演。虽然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但课后学生做作业和考试时,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出现这样的偏颇,不能不说是矫枉过正,事与愿违。

2.以各种方式和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初中阶段的基础性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学重在让学生准确掌握语言知识,并对这些知识以听、读、写、说的形式加以操练和简单的运用实践。只要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达到了这一个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就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保证,随着他们知识的增加,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

二、听读与说写

1.听、说、读、写相辅相成;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一些老师却片面理解这一观念,认为初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抓听说。其负面影响就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就是英语学得好,其实则不然。我们许多老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的学生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

2.缺乏语言环境,过分注意说的能力,弊大于利。

在中国,英语的学习缺乏像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那样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集中和依赖于课堂教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听听、说说、演演,单词不记不写,句型不操练,其结果只能是捡些英语的“只鳞片爪”。相反,如果我们充分尊重我国国情,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加强读写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认知规律基础上,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笔头训练,如造句、翻译、作文等,教学效果定然更佳。英语在我国缺乏真正的听说环境,这是众所周知的,即使我们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一些口语,并能比较流利的交流,也会因为生活中缺乏应用的机会和环境,加之繁重的课业负担造成的锻炼机会缺少而钝化。当然,这种能力也可能因为大量的课堂操练而得到巩固和提高,但师生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却是巨大的,甚至可能因此而削弱了应有的笔头能力。这也正是目前我们许多老师对课改英语教学顾虑重重的症结所在,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三、教师与学生

1.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益。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张变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有位名人曾说:“真理是真理,可往前走一步,哪怕只一小步就成了谬误。”当今,人们在对待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正好犯了这个毛病。

初中阶段的学生尚处于不成熟的年龄阶段,自控力不强,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在老师的监控下学习(包括纪律和学习内容),而且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其学习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没有老师的科学安排、深入浅出的讲解,说他们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不过是痴人说梦而已。

2.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

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试想对于这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弄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吗,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吗?懂得英语学习的规律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课堂的主动权便毋庸置疑的属于外语教师,是外语教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但事实上教学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课堂上组织更多的活动,即任务,便是尊重了学生“主体”。于是不管是否需要,不管什么课,堂堂课都开展活动,热热闹闹,至于结果却不甚考究。结果我们发现许多课堂上,知识未得到落实,学习任务被压在了课后。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地位,实际却丧失了求知的权利和错过了学习机会。这既加重了学生负担,变相增加了学习难度,降低了学习效果,造成费力不讨好的局面。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同义语,尊重学生并不等于把课堂控制权交给学生,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其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归根结底要落实到课堂上学有所得,打牢“双基”,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厚实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就是对“以人为本”的理念的误解。

新一轮外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伟大而复杂的革命,既需要我们热情参与,也需要我们理性思考,既需要我们改革创新,也需要我们对好的东西发扬继承。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初中生;数学概念;问题;策略

记忆是任何阶段学生学习任何学科必不可少方式,特别是还处于认知层面和记忆启蒙阶段的初中生,更应当学会利用好各种记忆策略科学学习数学基础知识,为将来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根基。记忆是理解数学概念,推导数学公式,证明数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手段。目前,初中生虽然有着较好的记忆力,但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解、掌握数学概念还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因此,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究竟存在哪些困难,才能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强的有效策略,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记忆数学概念这一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一、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学习数学基本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入研究。

1.缺乏针对数学概念记忆的策略性知识。我国是一个教育历史悠久、教育经验丰富的国家,特别是在“记忆学”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较好的成就,这在“应试教育”教育阶段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数学“记忆型”教学突然在理论上被界定为“数学应试教育”的代名词。这样一来,向来受到重视的“数学三基”数学理论研究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同时,理解型学习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越成为当前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目标的内核与教育界理论研究的热点。这意味着前者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视阈的一个“真空地带”。可从我国数学教育教学规律可以看出,“记忆型”教学是初中数学学习必不可少且占有重要地位的方法论。因此,不能因为素质教育的倡导就彻底否定了记忆教学的价值,或者说割裂了记忆与创新教育的必然联系。

在如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片面理解创新教育理念,刻意讲求创新方法,无形中把必要的数学知识记忆完全抛给了还处于记忆懵懂阶段的初中生。而他们不但没有记忆的感性认识,而且在记忆策略层面完全是一片空白,更何况高难度的抽象性数学知识记忆呢?每个教育者想必都知道,初中生如果在这种完全没有指导性的碰壁式条件下记忆数学知识的话,最终结果只能是徘徊在记忆的原始阶段“机械记忆”。这对于依靠理解性学习的数学来说是一个致命性节点。那些基础好、主动性强的学生会在以后逐步的应用中,慢慢地“反刍”大脑中的数学知识;而那些基础不好、主动性差的学生则极有可能永远在数学的迷宫里徘徊不前。可见,在肯定和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探讨记忆与创新的结合策略,充分发挥记忆的强大优势,科学推进初中数学的创新教育是一个必要而紧迫性的课题。

2.缺乏权衡记忆与理解的关联意识。在"应试教育"阶段,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只顾及数学知识传授的量的积累与扩充,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质的积淀与提高;只强调向学生“填塞”数学知识,从而忽视了“填塞”的方法论要求。这一阶段实质上是记忆完全占据统治地位的阶段。而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作用下,许多数学研究者有这样一个共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有学生自己理解过程的参与。此观点后来不断被强化,以致于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走向了一个与前者完全相反的极端,即理解完全占据同志地位的阶段。但经过艰辛的理论探索后,一条数学教学科学规律终于得到广泛的认可: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动态化过程。记忆与理解的最佳结合点在于寻求恰好的“平衡支点”。初中生只有站在这个“平衡支点”上,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掌握数学概念,并逐步勾勒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网。现在,问题的主旨在于如何帮助初中生建立权衡记忆与理解的关联意识,寻找到这个最佳“平衡支点”。

3.缺乏系统性数学概念梳理意识。记忆学显示:有效的数学概念记忆的结果应该是使数学概念在大脑中以网络链接模式有机组合的。初中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只有也只能以这种模式存在,才能更加利于以后知识的择取与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样显示:只有学生自身经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形成的知识结构才具有基础性、可辨性、适用性的品质。数学理论的逻辑体系更是决定了数学概念应该是一系列概念环节互为相扣的链条有机体系。但是,初中生特别是那些在数学迷宫里徘徊不前的学生,长时记忆体系中的数学概念却是孤立的、散乱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没有有效地讲求记忆策略和没有处理好数学概念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外,主要是学生没有整体意识,没有从宏观上梳理所记住的数学概念,更没有理清数学概念间的联系。其实,即使在教改后的现在正在应用的数学教科书里,很多基础练习都是针对一个或几个具体的概念而设计的,并没有为学生提供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节、章,甚至是一册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关系的练习。

二、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的对策选择

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科技教学的广泛应用,解决上述问题具备了比较充足的应策选择的条件。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改善初中生记忆数学概念时存在的问题。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低年级学生;课堂教学;有效性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对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发挥了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推广应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鉴于此,对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以多媒体代替朗读、思考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环节是培养语感、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审美想象的基本途径,也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应用,部分教师逐渐以多媒体直接取代了朗读,课堂活动中响起的不再是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而是音频资料的朗读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不用动嘴,只需要静静地听,许多学生处于神游状态,教学效果无从保证。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一定意境的文章、段落,本需要学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独立思考,但由于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采用图片、动画的形式直接展示,无形之中将学生的思考环节直接省略,或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先入为主,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

2.以多姿多彩的课件代替实用

部分教师在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由于未能深刻解读新课标的真实内涵,导致在实验教学中盲目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评选课中,部分语文教师唯恐课件要素不够丰富,图片、音乐、动画、背景图片等一应俱全,花样百出,一堂课下来,学生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花哨的课件上,而未能获得实质内容。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在现代小学语文课堂中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3.以观赏代替互动

现代语文教师备课多采用PPT课件的形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寓于教学设计之中,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课堂教学中往往无暇顾及学生反馈。语文课堂不再是师生交流、合作探讨的乐园,而变成了“教师放、学生看”的“观影场”,在一屏一主题的模式下,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学习重点,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皆不能获得发挥,教师逐渐变成制作课件、展示课件的机器,学生变成了欣赏课件的观众,师生都无法真正参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师生间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二、加强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有效措施

1.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时机,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

通过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现状的分析,要想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时机,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考虑到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时间点入手:①吸引学生注意力时;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③创设教学情境时;④营造教学氛围、情感铺垫时。下面以《乌鸦喝水》教学为例,对如何把握多媒体运用时机展开详细阐述。

课堂导入部分,教师先口头给学生出了一道谜语:“身穿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打一种鸟。”

教师话音刚落,所有学生展开想象,迅速动脑思考谜底,很快,有学生猜出这种鸟是乌鸦。

2.加强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文学素养、技术水平对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师资队伍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师资队伍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首先应大力宣传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小学语文教师展开严格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并对其常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进行测验,及时查缺补漏,强化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效果。

三、结束语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用,必须充分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对传统教学方式批判性地传承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才能确保语文教学的实效,提高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毅华.低年级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5

关键词:英语教学两极分化对策

造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学生升到初中二年级后,增加了平面几何、物理等课,学习负担比初中一年级重,教材的内容也广泛、复杂得多,要求相应地有了提高。

二是学生的心理变化迅速。到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在性格上,儿童和成人的成分都有,极不稳定。他们不再唯老师之命是听,对老师的教育时违时从,对枯燥的说教和单一陈旧的训练方式都不感兴趣,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难于集中到学习上来。

三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特别是对新教材既缺乏教学方法,又缺乏教学经验,大部分教师把初中一年使用的听说领先的方法丢弃不用,而采取一味领读,叫学生背诵、默写、翻译等,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毫无兴趣可言。

根据分化原因的分析,在初中开始阶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防止两极分化的出现 :

一、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信心,而树立这种自信心的基础是无“忧”无“难”,其具体做法: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首先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对学生的认识,学生具有主动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做到每个学生都有提高,把起点、进度、训练量定在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身上,一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特别注意给原来不及格的学生多跳一跳的机会,也能摘到几个果子。尖子学生要从速度和分量上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也感到摘果子并不那么容易。

2、创造语言情景。一是继续借助实物、图片、简笔画等,让学生在语言和实物之间建立直接关系,学得轻松;二是以手势、表情、动作配合教学;三是发挥教师语言的直观作用,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四是组织对活表演,让学生在情景中使用语言;五是坚持少讲汉语,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以上几项可总的概括为:初中二年级的英语教学始终要做到“假戏真演”,学生“乐在其中”。

3、语言知识系统化。初中二年级一定要加强对语言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便于学生记忆。最常用的是图表法,把学过的知识用线条或者图表表示出来,让学生记忆深刻。

4、指点学习方法。如中等水平以下的学生总觉得单词难记,那么就要及时地教给他们“听懂―读准―辨形―归类”的记忆方法,经常不断地给学生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法,有了苦干的决心,加巧干的方法,就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5、要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作业最好放到课堂内完成,这样至少有四点好处:

(一)是学生精力集中;

(二)是可以对差生进行辅导;

(三)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四)是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努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学生开始接触英语,一般感到新奇有趣,其爱好程度往往超过其他学科。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如何因势利导,保持这种兴趣,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防止分化要解决好的第二个问题,在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察觉,学生的行动还是受自己情感的支配,因此,不间断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爱好,是激发初中二年级学生求知欲的主要途径,应当从得益感和创新感上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学生的得益感主要来自会运用英语。初中二年级学生要是能听懂老师和别人说的英语,自己能用几句英语来表达简单的思想,能看懂课外的几段简易英文,他们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盎然。要保证学生每节课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练功夫(包括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学生的语言技能才得以形成,得益感也就油然而生。

学生的创新感主要取决于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尖子学生由于基础比较扎实,智力发展水平也较高,教师要允许他们在教材所能达到的程度有独特的见解和新的运用,让这些人的兴趣不受到抑制。

2、爱护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要多鼓励,不要动辄批评,批评也要考虑场合,特别是要与事实相符。课堂提问要因人制宜,循循善诱。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知识主要是学会的,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如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来端正学生的动机。我们还让学生成立外语课外活动小组,发挥每个人外语方面的优势,对外语从不感到无味。

三、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保持言语技能的延续和发展

学生在初中一年级获得的十分薄弱的言语技能,能否在初中二年级得到延续和发展,是防止两极分化要解决的又一个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应抓住以下几点:

1、侧重听说训练。初中一、二年级同属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听说仍然是训练的侧重点。对词汇、句型和课文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应和初中一年级一样,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只是在内容上要有所增加,面要有所加宽。

2、继续开展会话活动。继续坚持在课内进行,每次三五分钟,费时不多却有较大收获。

3、听写训练。听写内容要源于教材,也要活于教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英语和写英语的能力。原原本本地照搬教材只能把学生引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

初中一年级英语范文6

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进一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实施意见》,三年后无锡市中考将迎来新变化。根据中考改革方案,从2022届初中毕业生(2019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升学考试科目增至8门,总分由原来的530分调整为750分,考试时间调整为三天(6月16-18日)。

■中考科目、时间、总分均有增加

新出台的中考方案继续实行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的办法,从2022届初中毕业生(2019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中考考试总分共计750分,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与化学、体育,调整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体育,共8门。其中,语文、数学、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6科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和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两种形式,体育考试采用现场技能测试方式进行。

考试科目的分值也有所变化。语文、数学试卷总分由现在的各130分调整为各150分。英语考试总分由110分调整为130分,其中闭卷笔试部分为100分,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部分为30分。物理与化学分卷考试,物理试卷总分为100分,化学试卷总分为8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总分各为50分。体育考试总分由30分调整为40分。

随着考试科目增加,文化科目考试时间也随之延长,考试日期由原先的6月16日、17日两天调整为6月16日、17日、18日三天。其中,语文(150分钟)、数学(120分钟)、英语(100分钟)、物理(100分钟)、化学(100分钟)各安排半天,道德与法治和历史两门科目安排半天同场分卷进行(共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