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1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药价格行为,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促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
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经商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就
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通知如下:
一、明确价格管理权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医疗服务的具体定价权限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应符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审批。
二、实行多种收付费方式。社区卫生服务的收费可以实行按项目收费,也可以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按病种收费等方式。对
于一些个性化服务,可以通过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合同,按照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或服务人数等收取费用。对医疗保
险参保人员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可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签定协议的方式,协商确定付费方式及标准。
三、科学核定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要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社区卫
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定价参考的服务成本要按照扣除政府投入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折旧后的成本核定,按人员工资和业务经
费核定财政补助的地区,要扣除财政补助。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可根据其运行成本适当放宽
。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时,应广泛听取消费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劳动保障、中医药管理等有关部门意见。
四、降低药品加价率,严格控制政府定价药品实际零售价格。要逐步弱化药品收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偿作用,在研究采取
相关配套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药品的实际加价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政府定价的药品,其零售价格
在不高于政府规定的最高零售价格前提下,以药品生产企业实际出厂(口岸)价加规定流通差价率作价。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主动
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零售价格建议。对不提供零售价格建议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拒绝采购和使用。
五、鼓励廉价药品的生产、供应和使用。研究制定供应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廉价药品政策。鼓励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在保证
药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简化包装、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成本。对定点生产的廉价药品,制定药品价格时可适当放宽生产
企业销售利润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优先采购和使用廉价药品。
六、强化价格监督检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自觉执行相关医药价格政策,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和收费清
单制度。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对违反规定的,要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查处。
各地都要选择部分地区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药品和医药分开试点工作。价格主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人性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就医者 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237-01
1 人性化管理理念概述
人性化服务管理理念所强调的是医疗服务过程中就医者是主要的利益主体,其突出了以病人作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伴随着当前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健康方面的重视程度也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与之相对应的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有了更高要求。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区卫生服务要想实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人性化管理服务来实现医疗市场空间的拓展,以主动占领市场,显示出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人性化的服务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突出病人的中心地位,其以疾病痛苦的消除目的,确保身心健康得到恢复,对病人要求加以满足的新型服务理念。
在社区的卫生服务管理体系中,人性化服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要求社区卫生机构在服务态度、环境,管理水平、诊疗护理上都进行不断的改进,以满足就医人群的具体需求,提倡提供零缺陷的医疗服务,以确保技术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有机结合。近些年来,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经认识到人性化服务管理的优越性,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软实力和硬件条件从管理制度、管理理念方面进行改进,取得了一些的成就。
在当前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理念中,人性化管理已成为实践和理论的主要发展趋势,其突出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在健康服务的供需体系中充分实现就医者和管理者的主体利益,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做到尊重人、理解人,确保人的个性化思想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确保社区卫生服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进行人性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过程中应围绕人这一主体来开展活动,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2 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具体做法
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主体主要分为两种,即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所谓内部顾客主要是指医务人员,在对其进行开发和培植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应积极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效结合,最终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而所谓外部顾客则主要是指就医者或者是潜在的就医者,对于外部顾客应确保人性化服务理念得到充分发挥,满足外部顾客的医疗要求,提倡零缺陷的管理,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一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中内部顾客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基础,而外部顾客则是其发展的主要根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在社区卫生服务人性化服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1 在对待内部顾客方面。第一,对待内部顾客应做到尊之、爱之、惜之,将其作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发展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做的就是实现观念的转变,真正做到尊重人才和尊重知识,营造出能够促使员工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学习以及有效积累知识的良好环境。在管理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和组织发展的不同,如参与管理、情感沟通、人才管理、自主管理、社区文化管理、人才开发管理等。在管理方式对适合知识型员工发展和工作的方式进行探讨和实施,发现最为有利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应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把人视为发展的根本资源;二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应结合内部顾客的气质、个性、不同层次需求,来坚持采用合适的激励措施,对其内在潜力加以挖掘,使其创造性和独特性得到充分展现。
第二,是要加强自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拓宽,实现薪酬分配体系的优化,真正做到多劳多得。此外还应积极的引进人才,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在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政策优势,确保引进渠道得到拓宽,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引进,将那些技术高、医德好的人才吸收到社区卫生的服务队伍中。
第三,不断加强社区的卫生服务文化建设。根据职工的需要,来对其进行关注和满足。引导职工树立其主人翁意识,增加其归属感。
2.2 在对待外部顾客方面。在对待外部顾客的过程中更应坚持将“人”作为中心,将提供全程人性化的服务看做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在对待外部顾客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实现窗口的人性化服务和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有就诊量大的特点,所以收费室和挂号室的工作人员可以实行早班制,使其提前上班。此外还可以对挂号渠道进行拓宽,以对不同人群就医需求加以满足,通过电话预约和网上预约的方式,减少排队。设置专门针对老弱残的窗口,以为特殊人群提供方便。
第二,对信息系统进行及时更新,确保门诊取药流程得到优化,转变传统的“人等药”模式,使其发展为“药等人”模式,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就医者和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提倡服务态度的真诚性,确保就医者在诊疗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通过建设节约型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确保运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实现就医者费用支出的适当性,以及得到服务的良好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发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贯彻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展,形成科学的长效机制。此外还要求社区卫生机构的全体人员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努力将患者不放心、不方便、不满意的服务质量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参考文献
[1] 高爱萍,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管理效能的主要保障[J].中国卫生杂志,2002,(5):29
[2] 曹荣桂,等.医院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7—208
[3] 姚峥,等.人性化服务理念在门急诊管理中的具体应用[M].中国医院,2008,12(9):9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建议;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新形势下,人们不仅要求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更希望能够享受方便、快捷、优质、价廉的预防保健等医疗综合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对方便群众就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提高群众的健康素质,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1.1社区卫生服务是指政府主导、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人群为重点,以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性基层卫生服务。
1.2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内容
1.2.1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代替了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个体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发放健康处方、进行社区、家庭和个人行为的干预。
1.2.2健康档案建立 建立健康档案是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过程中的全程真实的记录,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如检验报告、超声报告等)的系统化记录文件,是居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体现形式。
1.2.3社区康复 慢性病患者或残疾人经过临床治疗后,由社区继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使他们从心理上和生理功能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2.4社区医疗 通过在服务中心诊治患者和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就医诊疗;慢性病的筛查、行为干预及管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2.1补偿机制不健全 从2007年开始,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随后国家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全覆盖做为了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为居民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而社区服务机构的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建立健康档案、慢性病随访管理等均为无偿服务,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偿。国家只考虑到居民得到实惠,享受卫生民生成果,却忽略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压力。
2.2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有的部门还没有意识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组织领导与推动力不够,群众认知度不高。造成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随访管理时,居民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拒绝接受服务,拒听电话、拒绝调查、冷言冷语对工作人员。
2.3社区卫生人才匮乏,是制约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 由于这是一个新兴的机构,相当多的社区服务机构管理者观念还有待转变,年龄偏大的、职称、学历偏低的都往这个部门送,而且大部分人都未经过全科医学的基础理论培训,不懂电脑操作,现在的工作都离不开数字化、现代化,都离不开网络。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满足不了社区公共卫生发展需求。加之绩效工资等福利待遇问题还未完善,不能吸引优秀人才。
3 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建议及对策[1]
3.1从实际出发,理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 目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职称偏低,仪器设备欠缺,造成服务质量不高,工作任务完成不好的现象。政府应加快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功能改造。尤其是我区正进行大规模的拆迁,可通过现有人口居住情况重新合理设置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择优招聘工作人员,或者将个体诊所转型。
3.2完善社区公共卫生人员配置[2]
3.2.1加强对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培训和定期考核,建立健全规范化培训制度 目前制度已日趋健全,政府财政投入逐年增大,比如我市重大公卫卫生项目培训含急诊急救、健康教育、康复医疗技术培训等社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及全科医师培训、岗前培训等能定期开展。
3.2.2转变各级管理者对社区工作的认识 一个合格的社区工作人员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必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拥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执著的科学精神。不能将一线上年龄大的,业务技能不好的职工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应通过竞聘上岗等形式,主动择优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人才。
3.2.3绩效考核机制合理化 职工所得的绩效工资应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考核分配,多劳多得,防止高职称、高级别、低能力的人高收入、大锅饭现象出现。
未来几年,随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将会一定程度的增长。因此,必须针对关键环节,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健全体制,逐步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完善机构、人员、技术等社区卫生服务要素的管理及技术规范。尤其是中医药进社区活动,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特色优势。
参考文献: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计划免疫;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
计划免疫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对我国传染病的消灭有非同小可的意义[1]。社区卫生服务是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的基础,它是实现社区人群保健卫生和医疗的基本途径,同时也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2]。目前,我国接受计划免疫的人群主要是儿童。如何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来增加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的力度,减少或杜绝社区传染病的发生,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同时也对儿童计划免疫有长远的意义[3]。根据本社区制定的社区属地管理方针,本文就本社区0-3岁儿童的计划免疫的开展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报道,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8月-2012年9月居住在本社区的0-3岁儿童及其家长均为调查的对象。分别为管理前(2010年8月-2011年8月)有儿童125人,管理后(2011年9月-2012年9月)有儿童136人。
1.2 调查方法
将社区儿童分为0-1岁、1-2岁、2-3岁三个年龄阶段进行调查,调查社区儿童的一般情况、0-3 岁“六苗”的接种情况等。
1.3 评价标准
调查结果记录社区儿童的及时接种率和全程接种率。及时接种率的判断标准“六苗”的具体情况如下:即婴儿应在出生1个月内完成卡介苗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在婴儿出生24 h内接种,在6个月内完成其他两针的接种;在出生后5个月内完成脊灰疫苗三剂的接种;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百白破三针的接种,婴儿出生9 个月内完成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的初种;在出生后 24 个月内完成乙脑、含麻疹成分疫苗、百白破疫苗加强为及时。全程接种是指按计划根据疫苗规定的剂量完成第1次预防接种(初种)之后,按免疫程序规定的间隔时间进行复种或复服[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管理前后的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社区儿童的“六苗”及时接种情况和全程接种情况
比较管理前后社区“六苗”接种情况的及时接种率,结果发现,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后,社区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脑的初种、加强,百白破的及时接种率均明显提高,与管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年龄阶段社区儿童管理前后“六苗”及时接种情况比较
比较管理前后各年龄阶段社区儿童的及时接种率,统计结果表明,与管理前相比,0-1岁,1-2岁年龄组进行社区服务管理后及时接种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3.讨论
本研究者所在社区于2011年9月实行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该管理模式主要成员的任务主要包括:(1)在社区领导的指导下,全面开展儿童计划免疫的宣传、健康知识的科普以及与疫苗相关知识的宣讲。(2)与居委会成员合作,及时了解本社区儿童的迁入迁出,婴儿出生,疫苗接种实行情况。(3)对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培训,将疫苗的最新情况报告,增强疫苗利用的可信度。(4)对社区儿童疫苗接种做一个详尽的计划表,安排好儿童预约接种疫苗的时间,使得疫苗接种有条不紊,并且全面到位[5]。(5)积极调动社区人员参与到该工作机制中,发挥社区联络员、社区志愿者等在计划免疫中的作用,借助社会的力量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宣传的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后,社区儿童的全程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与管理前相比均明显提高,这可能与社区医生与居委会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有关,同时也可能是因为合理有序的儿童接种预约时间的安排,减少了儿童接种的等待时间,使得医疗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时,调查也发现,管理后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及传染病预防的了解力度也大大加强,这是因为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后,极大限度的利用了社区成员的力量,加强了宣传力度,使得家长能够对计划免疫的知识了解全面[6]。种种调查结果表明,这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不仅能丰富儿童家长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切实有效的提高计划免疫的水平,从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吴映玫,谢满容,黄笑芳,等. 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属地管理对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传染病控制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 (21):3-5.
[2] 张艳霞,廖征,熊昌辉,等. 南昌市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10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的比较[J].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21-1023.
[3] 王永幸,朱燕文,何佳. 社区卫生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96-1106.
[4] 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 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5):19-20.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5
建筑管理的任务
*新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的不断增长,根据地区建设规划和区域卫生规划。在一个地区建设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扩建
扩建是指建筑自身的扩张和发展,或增加新的设施,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有建筑的基础上,扩大其服务能力,开辟新业务、完善功能及增加床位。扩建工程需要做好总体规划,使新老建筑紧密结合赶来。因此比新建要复杂一些。
*改建
改建是指现有的空间模式己经不适应新的医疗模式,或重新规划医疗流程以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或新的医疗设备要求在现有的面积和结构形式下改变或增大局部空间。改建主要是功能的调整、完善,不需要增加建筑面积或增加幅度较小,只是在原建筑物内改变房间的用途。
建筑的策划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策划是建设项目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和工作效率。中心建筑项目策划工作的不充分和失误易引起如盲目上马、选址错误、反复修改设计、施工返工及资金操作困难等建设项目全局或后期过程的诸多问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策划是项目正式开工之前的研究阶段,需要管理者、规划专家、财务管理专家、建筑设计和策划专家及施工建设专家等多方专家的参与论证。在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查政策信息、市场信息、设施使用状况信息及产品技术信息等,并对其进行整理、加工,最终得到项目后续工作中所需要的可利用、可更新的信息。
策划工作包括三个关键的环节: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制定项目任务书和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及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在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及建造能力等方面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论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评价,提出拟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为投资决策、编制项目任务书、确定项目建设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需求与项目提出的理由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是否先进适宜;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及解决渠道;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医疗服务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建设组织与周期是否合理,项目可行性通过后,才能进入下阶段的工作。
*建筑项目任务书的编制
项目任务书又被称为建设纲要,是指具体化和量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所确立的项目总体目标的过程,是在可行性研究基础上制订的、用于指导项目后续工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文件。
项目任务书不同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区别在于前者应用于指导建筑项目的全过程,而后者是建筑设计阶段开始前委托人交给建筑师的关于委托设计内容的说明,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延续和拓展了后者的内容和功能。
项目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分阶段与建筑设计工作交叉进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收集和功能规划,第二阶段是初步的空间规划,第三阶段是更详细的空间规划。
*建立项目工作机制
项目工作机制的建立是建筑项目策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项建设资源被引进、加工、组合和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团队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资金进度管理机制。
建筑的规划
*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
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人类的生、老、病、死以及情感上的大喜大悲大都发生在医疗场所,因此,医疗机构的设计不仅要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而且还要考虑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内容。
可持续发展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规划,全面改建或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土地等条件是不容易一次性得到解决的,在维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分批的改建,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兴建”的原则可满足发展的要求。
符合一般建筑设计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和其他建筑一样,要求达到 “适用、经济、美观、安全”的标准。
满足医疗、卫生功能需要的原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要根据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设计,达到既能有效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又能够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效果。
符合医学要求的原则。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的医学方面要求,注意医疗机构内部交通及流线设计原则,将不同性质的工作进行划分。而且,中心内外环境及整体布局的设计要为患者提供一个适合康复的安静、舒适、优美、清洁的环境。
*建筑选址及建设用地原则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首先,方便群众,交通便利。其次,周边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最后,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流程、管理、卫生、安全等方面要求,对建筑平面、道路、管线、绿化和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它还应符合下列要求:首先,布局合理、节约用地;其次,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再次,功能分区合理,建筑布局紧凑、管理方便,减少能耗,流程科学,洁污流线清楚,内部交通便捷,避免交叉感染,室内采光、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最后,根据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和工作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宜为相对独立的多层建筑,如设在其它建筑内,应为相对独立区域的首层或带有首层的连续楼层,且不宜超过四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绿化用地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
*建设项目构成及建筑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项目构成主要是房屋建筑。具体包括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科室用房和管理保障用房等。临床科室用房主要包括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等;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主要包括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等;医技科室用房主要包括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药房、消毒间;管理保障用房主要包括健康信息管理室、办公用房等。
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应自成一区,分设出入口。预防保健科室用房中的计划免疫、儿童保健用房应设置在首层。污物的运送宜设置单独出口。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室内净面积不宜低于下列规定:全科诊室10m2、中医诊室10m2、康复治疗室40m2、抢救室13m2、预防接种室65m2、儿童保健室10m2、妇女与计划生育指导室18m2、健康教育室40m2。检验室28m2、B超和心电图室12m2、西药房16m2、中药房16m2、治疗室8m2、健康信息管理室16m2、消毒间20m2。
设集中候诊区。利用走廊单侧候诊,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4m;两侧候诊净宽应不小于2.7m;不设候诊的走廊净宽应不小于2.1m。
室内净高不应低于下列规定:诊室2.6m,观察室2.8m,医技科室2.8m,或根据需要而定。如果设置病房,病房应为2.8m。
装修和环境设计应有利于患者生理、心理健康,体现简洁、温馨的特点。诊室和观察室,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用房层数为二层时宜设电梯,三层以上应设电梯。
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和医技科室用房的室内装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墙面、顶棚应易于清扫、不起尘、易维修。踢脚板、墙裙应与墙面平。有推车(床)通过的门和墙面应采取防撞措施。地面用材应采用防滑、宜清洗的材料;检验用房的地面材料还应防腐蚀,便于清洁、消毒,部分医疗设备用房应按其设备要求防尘、防静电。
装备规划管理
建筑装备规划是医疗机构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给水排水和消防系统、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电气系统、智能化系统、热力系统、医用气体供应系统、物流传输系统、医用电离防护设施。
*给水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作用是保证医疗机构正常运转所需用水,给水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将影响到医疗机构一线工作。排水系统是医疗机构的主要排污系统,完善的排污系统能够保障医疗机构空气质量好、无异味。医疗机构给水排水系统,是硬件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方便程度,以及系统的节能效果,因此,应该充分考虑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需求。
给水排水系统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规划室内外生活给水管网,消防给水管网和污水、雨水管网,污水和雨水管网应采用分流制。需要加压给水的生活和消防给水系统应集中设置、避免重复建设。医院污水处理站应设置在医院下风和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的入口处。
*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医院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舒适、健康室内环境的同时,有效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维持医疗服务中需要的最适宜的医疗卫生环境,确保采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并且防止环境污染的扩散。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范文6
1完善医保管理体系建设
1.1建立健全医保管理组织
为有效提高医保管理质量,中心成立了医保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建立了由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财务、收费、信息、全科服务团队等多个部门协作的组织机构,形成了“中心、科、员”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多个部门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医保管理工作的合力;明确岗位分工和强化岗位职责,有效结合医保质量管理与医疗质量管理,强化医保管理与环节控制,确保医保管理制度及政策的贯彻执行和落实,坚决杜绝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1.2领导重视支持医保管理
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医保管理工作,思想统一、目标清晰、责任明确,全面协调医保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保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医保相关政策。每季度召开医保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保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确保医保工作有序、规范开展。
2注重医保政策学习宣传
2.1有效开展医保政策培训
在新形势下,医保政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各类人群的关注,不断加强医保政策的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医护人员在医保管理环节控制上的整体素质[2]。中心每年组织多次医务人员学习医保政策,邀请区医保办的专家来中心辅导培训。通过专题讲座、院报、“三基”等形式,做好医保政策、防范医保欺诈等内容的培训及警示教育工作,不断规范中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每年对新进医务人员集中强化培训。为规范医疗保险服务、方便医师更好掌握适应证用药,中心将《宝山区医疗保险服务指南》和《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下发到每位医务人员。同时通过中心“职工书屋”QQ群、“科站联系桥”微信群等平台将有关内容挂在网上,医务人员可以随时查阅学习医保政策。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强的业务,医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管理和环节控制的主力军[2]。
2.2加强社区医保政策宣传
中心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医保政策、“反医保欺诈”等医保知识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区医保办下发的“医保欺诈案例汇编”宣传手册和光盘,在中心候诊大厅和中医楼候诊区滚动播放案例集锦,进一步强化参保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医保年度转换日,积极开展“反医保欺诈”主题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参保人员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的责任意识。同时,开辟社区联动宣传平台,与辖区内街道办事处、各居委会加强联动,利用宣传栏、电子滚动屏、社区健康报等渠道宣传医保政策,促进医保宣传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增强广大参保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诚信意识,提升了基层打击防范能力,切实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和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3贯彻落实药品管理制度
中心药品采购规范,形成由药剂科专人负责、药事管理委员会监督的管理机制。积极配合推进上海市医药采购服务与监管信息系统的启用,中心所有药品全部由市药采信息系统全量、直通采购,采购信息及时、准确、全面上传,确保药品采购平台正常运行。严格贯彻落实沪人社医监(2015)3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用药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中心用量前20位的药品外包装加盖印章并在药房窗口张贴温馨提示;做好药品外包装加盖印章的信息汇总统计、监测工作,有效防范骗保贩药、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4规范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4.1完善医保监管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督查临床科室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医保政策的落实情况;抽查审核门诊电子病历,审核内容主要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和准确收费情况;缺陷问题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动态跟踪,形成完善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4.2加强门诊委托配药管理
根据《关于保证参保人员医保用药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医保门诊委托代配药管理的通知》的要求,为保证参保患者用药安全,管好用好医保基金,中心加强了医保门诊委托代配药管理,完善门诊委托配药管理制度。增强预检、挂号收费、门诊医生等岗位人员对就诊对象身份识别的责任意识,做到责任明确、各环节严格控制。预检人员严守第一关,发现身份信息不匹配时认真做好解释宣传工作;临床医生在接诊时,须认真核对患者医保卡信息,坚决杜绝冒用他人医保卡就诊的现象发生;收费处再次核对就诊患者身份信息,杜绝因医生疏忽而发生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现象的发生。同时,借鉴兄弟单位经验,进一步加强代配药制度的管理,切实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4.3执行违规医师约谈制度
根据《宝山区执业医师违反医保有关规定约谈制度》的要求,每月对医保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对违反医保有关规定的执业医师发出约谈通知,由医保管理工作小组组织约谈,做好约谈笔录并存档,对约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并加强跟踪、监督,对部分医务人员不合理检查、不合理用药等行为起到了警示作用。
4.4落实医保定期自查制度
完善医保自查制度,坚持自查月报制度。医保管理工作小组每月对中心医保各项工作进行自查。处方点评小组每月开展门诊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药物处方、门诊电子病史、家庭病床病史的自查;医务科、信息科定期对性别相关检验项目医保结算情况、临时上门服务医保结算情况、限儿童用药、“四合理”等情况进行自查。自查结果按时上报区医保办监督科,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医务科及时反馈当事人、落实整改、跟踪监测并纳入考核。每季度召开医疗质量讲评会,通报自查,提高了医务人员安全意识及遵守医保相关制度的自觉性。同时不断提升自查人员的业务知识、强化医保自查小组职能、动态调整自查内容,切实提升自身医保政策水平。
4.5异常医保费用动态监控
医保管理工作小组加强门急诊日常管理,重点关注异常就诊频次、异常就诊费用、异常就诊行为,畅通、接受个人、组织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参保人员就诊和医疗费用异常情形。每月对药品消耗量排名,对排名居前、同比费用增长较快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控,切实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4.6未纳入医保联网服务站监管
为切实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制定、落实未纳入医保联网服务站的医保卡管理制度,定期督查执行情况,原则上做到卡不过夜。
5年度医保预算合理可行
根据历年的医保执行情况,年初制定科学、可行的医保年度预算报告。每月及时上报上月医保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和自查报告。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控制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并落实整改,使医保各项指标执行在可控范围。
6持续改进医保信息管理
6.1健全医保信息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医保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机房访问人员管理制度。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设置AB角,软件和硬件系统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并及时更新。严格按照规定,做到内外网物理隔断、机房环境温湿度的监控。严格落实机房每日二次的巡查登记制度。日对帐工作由专人负责,每日上传明细,并做好记录。每个工作站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保证中心业务系统及医保网络正常运行。
6.2完善医保网络安全管理
落实第三方服务商的监控与管理、员工的保密工作、数据导入导出的书面记录的督查工作,对涉及信息工作的所有医务人员均签订《信息安全工作协议》,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有效保障了网络信息安全。
6.3医保费用实时更新公开
中心所有的药品、开展的检查、诊疗项目的费用信息实行电子屏滚动播放、实时更新,方便患者查询和监督。
7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