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入学教育;“95后”大学生;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051-02

入学教育是学生迈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做好新生入W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在“互联网+”、深化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95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只有掌握其时代特性,才能更好的解决“95后”从“中学”到“大学”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新的情境与挑战。

一、“95后”大学生特征

1.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95后”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群体,接触到新事物的途径更加方便与快捷,获取资讯娱乐信息来源不断丰富,语言、情感表达“碎片化”自身便具有其时代特性。“95后”大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注重思维的多面性,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氛围的营造,社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强烈需求,政府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支持与鼓励,进一步的激发了“95后”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2.追求个性,价值观多元化。“95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家长溺爱、文化多样化以及新鲜事物的不断涌现等因素的影响,刺激着“95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进而导致其思维方式常以自我个体意识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同时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欧美国家的个性化思潮恰恰迎合了当代大学生这种自我意识膨胀的需要,最终促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出了个性多样化的特点。

3.人际交往呈现“OAO”模式。网络的进步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知识面,也使得学生们获取消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与快捷,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当下“95后”大学生的交往模式呈现“OAO”(On line and out line)的模式,即“线上和线下”模式。网络是学生原生态情绪表达、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手机党、低头族、网虫、宅客等新词汇不断涌现,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沉迷于“线上”网络虚拟世界的状态,同时学生群体“线上”的活跃使其忽略了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线下”的腼腆与不善言辞、交际能力差,也逐渐使得他们的思维孤僻化,最终导致了“95后”大学生呈现出“情感都在网络上,语言表达微片化”的现象。

4.理想信念缺失,其主流思潮积极向上。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目前“95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是受新鲜事物的不断出现、外来媒体的冲击、高校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的缺失、教育碎片化特点等原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的缺失的现象,少数大学生任然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

1.心理引导。新生入学伊始,资环学院通过以“心”创“新”、用“心”迎“新”的工作总基调开展迎新工作。通过“一杯水、一份情”感恩亲情教育、“学霸来了”学业励志区、“创新创业产品展销”创业教育区等新形势、新思路使新生在心理上对学院产生认同感。注重新生入学的心理引导,在保证学生轻松、顺利入学的同时,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道“有花样”、“有嚼头”、“有营养”的入学教育大餐。

2.专业引领。为使新生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培养新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资环学院发挥好专业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专业教育系列活动。首先,联合外国语学院专业教师对新生进行大学英语学习的指导,为新生们讲述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学习方式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备考方向,帮助新生做好英语学习的规划。其次,通过专业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考试等方式让新生对本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专业特色、考研与就业前景、课程及学分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有了多角度、多层次的了解,为学生树立起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信心,为新生今后的学业规划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激发学习热情具有积极作用。

3.占领新媒体阵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向人们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载体,它具有信息及时性、内容海量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95后”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能够熟练运用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软件,因此,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对“95后”大学生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功效。资环学院以新媒体为载体,在新生入学前期通过微信、微博、QQ空间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学校学院简介、新生攻略、开学第一天的日常信息等为新生的报到做好铺垫工作,从暑期开始对学生进行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真正的大学生活,提前规划,合理安排,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快速平稳过渡。新生报到之后,学院运用新媒体微信平台设置学院风采、生活指南、资环推荐三个板块方便新生对学院工作相关情况的了解与学习。除此之外,资环学院结合当下人们网络生活的特点组建了班级QQ群、资环学院2015级学生家长交流QQ群、资环学院2015级学生家长交流微信群,在满足学院及时相关通知的基础上为学院教师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学生家长的需求创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

三、“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的实践与创新

资环学院2015级新生共计487名,其中男生210人,女生276人,97%为“95后”大学生。

1.注重思想引领,加强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5后”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个性多样化的特点,利用QQ、微博、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工作,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有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学生的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r值观为核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2.创新专业培养模式,做好学业规划。帮助新生树立目标,做好学业规划是助力新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人生的最佳时期。针对“95后”新生的特点,坚持以生为本,开展分类指导。学院教师深入课堂、班级、宿舍,帮助学生走出宿舍、走出网络、走进课堂,及时解决学生疑难问题,做好新生生活学习的“勤务员”。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更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专业知识结构,与时俱进地转变学生工作理念,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切实做好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

3.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氛围。学风建设是高校根据学风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治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考核等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如何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决定性意义。学院应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学风建设精品活动的形式,发挥好“95后”新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让其真正参与进活动之中,激发每一名学生自身发展动力,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好“95后”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新生知校、爱校、荣校,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提高大学生活学习的自主性,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大学生活中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入学教育问题,牢固树立“以生为本、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在研究大学生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发现其适应性教育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和方法,使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瑶.“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我见[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2):92-93.

[2]张希.“90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0-103.

[3]周爽.“95后”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方法的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206-207.

[4]赵争,杨亚鸣.“95后”大学生入学适应教育问题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14,(05):100-102.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110-03

一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首要影响因素

1 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特定社会的运行规则和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心悦诚服地接受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理想信念,进而“外化”为学生合乎社会要求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行动来实现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满足于理论的演绎、逻辑的推理,就会陷于远离社会生活的抽象教条,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丧失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做到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还要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际,做到兴趣广泛,广闻博览。教师渊博的知识面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才能引导学生用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用的立场、方法、观点,分辨真善美、假恶丑;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我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社会价值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社会的转型带来的诸多问题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实用主义明显,价值观模糊,理想信念缺失。作为思政课教师,应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旗帜鲜明地坚持的指导地位,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舆论引导学生,用高尚精神塑造学生,用先进文化培育学生,引导学生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志存高远的“新人”。

2 思政课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

思政课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不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指导能力、协调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对大学生产生能力吸引,促进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对具体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结果的评价等几个方面。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思政课指导教师能否选准题目,设计出有思想、有意义的实践方案;能否采用恰当的形式组织、管理并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能否制定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成为决定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指导能力包括对学生实践前的理论指导、实践中的问题指导及实践后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更需要联系行为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自然科学指导学生实践,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协调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场地的落实、学生安全的保证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这就需要指导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责任感,更需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以确保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然而,高校很多教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的经历,高校也缺乏相应的对教师的培训机制。因此,提高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3 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的责任感

教师责任心是取得良好实践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教师在前期做繁杂的准备工作,还需要在开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在遇到不同问题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环节最为复杂,教师的任务最为艰巨,这需要高度的责任心与极大的耐心。如果指导教师消极对待,应付了事,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既没有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收获,自身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度。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最直接的参与者、组织者、管理者、服务者和责任人,而且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必须本着强烈的责任意识进行实践教学,才能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培养运用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热情,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坚定的信仰,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4 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建立在一定情感基础之上。作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感情与需要,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要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学习诉求,在学生出现质疑实践教学内容或怀疑实践教的作用时,教师不是急于批评学生,而是应该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疑问,真诚细致与学生沟通,加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要求,虚心听取学生的教学建议,肯定其合理之处,激发其学习兴趣,保护并鼓励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意识。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探讨中得到肯定,更能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习意愿,更乐于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教师也在与学生沟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改进教学,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二 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决定实践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1 做好实践教学的前期准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实践内容及方案的选定、设计,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师生的动员和培训。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实践内容及方案的选择与设计非常关键,要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要把思想正治教育建立在研究变化了的时代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由单一的“教育”与“服务”并重,力求做到教育人与关心人、塑造人与服务人的统一。因此,教师在选题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各门课程,从中选择那些需要和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去运用、体验、践行和深化理解的理论内容来设计课题,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避免教学内容和实践活动相互脱节的现象,突出思政课自身特点。

同时,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没有学生的参与,实践教学就成为一句空话。而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观念上不重视,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主题、意义方面的宣传动员,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认识上首先重视起来。然后,再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提出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学生只有掌握了社会实践的基本技能方法,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 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基本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开展,便于组织和实施。各班根据要求制定出本班的活动策划方案,报指导教师审核批准。指导教师要对策划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可行性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最后确定活动方案。活动策划方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大纲和指南,是实践教学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条件。活动策划方案包括具体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各环节负责人、经费预算等多项内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进行,指导教师可以实行“三级管理制”。即把行政班分成若干小组,并且规定一定的人数,一般小组3至6人较为合适。在小组中推选出组长作为负责人,并对班长、团支书负责,班长团支书对指导教师负责,及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各小组实践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等。如此,指导教师就能够全程、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及监督,确保实践活动有效运行。指导教师要随时对学生的调研过程、调研进度进行抽查,及时纠偏,及时给予指导。

3 认真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教学报告

作为实践教学的最后结果――实践调研报告,是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实践调研报告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成为考核的重要尺度。指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训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实践调研报告写作的具体指导,如实践调查报告的形式、内容构成、写作方法、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为学生有针对性地、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调研报告奠定基础。

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后期完成初稿,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指导教师。教师要对调研报告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审核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发给学生,学生按意见修改完后再次提交给指导教师,如此反复几遍。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实践活动,避免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简单应付或者从期刊“抄袭”或从网上下载、复制的现象,让学生真正实现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转化与升华,更能让学生在指导教师身上学习到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转变了学生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 科学考评实践教学成绩

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要进行总结、评价、考核,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活动的最后环节。我国长期以硇纬傻囊岳砺垩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体系也一直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往往把活动的总结重点放在实践报告的撰写及考核、评比和表彰等工作上,一张试卷定高低,考核内容单一,仅限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知”的考察,或是简单机械地给学生的基地参观心得、实践总结、实践报告打个分,而不是认真总结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也没有评估实践结果与原来设计的方案是否吻合及吻合程度。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走过场,使得他们不重视实践过程而只是应付实践报告,结果使得实践效果大打折扣。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创新成果和创新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很难调动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因此,各高校在实践教学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并在整个成绩评定中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结合最终的调查报告给出实践成绩。在成绩评定中,对于调研成果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或调研活动得到有关方面关注,并予以报道的,或调研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的(以上均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直接给予优秀等级的评定;对于经查实,抄袭他人成果的,或弄虚作假的,或调查内容与项目设计不符的,直接给予不及格的成绩评定,按要求重新参加下一年度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于拒不参加实践教学或实践教学不合格的,也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不得毕业,不得授予学位。

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生命力。实践教学持续有效的运行,离不开学校制定的切实可行的评价考核体系,离不开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测。学校可以组建一支由学校主管部门领导和专业教师组成的评估专家小组,教师和学生进行两方面的审核检查、监督监测、考核评价。尤其是要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对他们实践选题的科学性、组织的严密性、过程的参与性、成绩评定的客观性、教学效果的成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经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这在以前往往是被忽视的,以前的考核评价往往侧重对学生实践教学进行考核,结果使得许多教师不认真指导学生,不积极参与实践过程。这种对教师的放纵也是影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学校保障监督机制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条件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3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牢固树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以职业性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适应专业所对接行业或者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方法,适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建构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电力行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3-0061-04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以能源电力类专业为主体的高职院校,电力类专业所对应的电力行业包括发电、输电、配电、送电、电力建设、电力勘探、电力规划设计、电力信息、电力文化、电力管理等。以学校近5年的招生为例,2007~2011年电力类专业招生人数分别为1314人、1280人、1378人、1477人和1410人,几乎都占当年学校招生总数的60%~70%。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电力行业需要,学校应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大力推行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作为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中有机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亦应体现职业能力主线、工作过程导向。

一、确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关于导向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鉴于高职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成型期,思想活跃但不稳定且容易受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影响,政治信仰意识淡薄,价值观功利化,需要加强引导,因此,开展思政课特色教学,必须坚持导向性。

关于职业性。高职思政课教学不仅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更要表现出职业性。思政课教学要与高职院校实际、与学生就业岗位结合起来,重视和加强思政课中立足社会、诚信品质、敬业精神、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

关于服务性。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教书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理念,以“精而管用”为标准,实现由“供给者本位”向“需求者本位”转换[1],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服务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职教育语境中,导向性要与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通过思政课的导向性,促使学生初步掌握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而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安排适应行业或职业岗位要求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安排原则

概而精原则。即应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当代中国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法制规范。该原则可以很好地解决教育目标与课程设置不配套、课程目标与学制短、人才培养要求与生源状况之间的矛盾。

职业化原则。即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思政课教学要把课程理论、政策与学生政治素养、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点讲解职业大环境,包括对行业产业政策、就业创业形势、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软实力等问题进行诠释。

与行业、岗位对接原则。即坚持就业导向,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将思政课教学与专业对接的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结合起来。

(二)主要教学内容

1.职业环境

社会主义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这就是职业环境。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第一线的特点、要求和发展趋势,选择并突出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

一是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中。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大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比例,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知识,如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健全知识、技术、管理、信息等参与分配的制度,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强化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使学生牢记在任何行业、企业、职业岗位上,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要求、规则和规律。在这部分适当增加电力行业有关内容,使学生掌握电力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该行业产业政策、其自身发展等,并能用市场经济规律等知识诠释电力行业进行的厂网分离、电网主副分离等重大改革。

二是法治理论教育。思政课教学中应加大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教学比重,尤其是与学生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的法律知识,如电力法、劳动法、税法、合同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使学生树立依法办事、遵章守纪意识,突出高职生守法习惯养成的准职业人特性。

2.职业理想信念

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与人的价值观、职业期待、职业目标密切相关,与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职业信念是指个体认为可以确信并愿意作为自身行动指南的认识或看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融入职业理想信念培育中,既发挥其理论指导作用,又使学生认识到理想并非高不可攀,并且正确认识将要从事的职业以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树立成才的理想信念。

3.职业道德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职业道德教育包括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要在巩固一般的基本职业道德教育基础上,加强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构建行业职业道德的全方位培养体系[3]。具体教学中,基本职业道德教育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理解基本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要求;要以敬业意识、诚信意识为培养重点。行业职业道德教育方面,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对应行业,把一般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进一步细化到行业层面,不同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结合其行业特点而有所侧重。

4.职业品质

高职生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能力素质和专业能力素质,基本能力素质是职业技能的基础。基本能力素质包括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在培养基本能力素质的基础上,提升高职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使其最终成为高素质人才。基本能力素质主要通过各门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思政课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注重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运用实践化教学方法

(一)实践化教学方法的概念

思政课实践化教学方法,就是学生作为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在真实的现实生活场景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的总和。

实践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认识社会,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强化高职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实践化教学方法的形式

1.讨论

讨论的实施步骤如下[4]:第一, 题目拟定。任课教师事先拟定讨论题目,例如:在讲解价值观这一主题前,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何看待高校包括高职院校中的“考证”、“考级”现象,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功利化倾向,等等。第二,题目公布与准备。提前一周公布,并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充分准备。学生根据讨论题目,利用图书、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第三,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第四,引导与评析。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评析。

2.辩论

辩论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论题公布。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向学生公布论题。例如,在讲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时,围绕是否推行居民生活用电价梯式递增电价改革展开辩论,正方:应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反方:不应推行居民生活用电阶梯式电价制度。第二,准备。为参加辩论双方指定指导教师,学生查询资料,组织辩论的思路和论点、论据。第三,辩论。参加辩论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专业辩论,未参加辩论学生旁听。第四,点评。辩论结束后教师点评,重在评价辩论的技巧以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技巧。

3.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案例介绍。选择案例应坚持以下标准:案例的教育性、鲜活性、典型性和开放性。例如,在讲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中国华西村”为案例。第二,案例思考。华西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哪些特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华西村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三,案例引导。第四,案例讨论。第五,案例总结。

4.基地实训

基地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包括专业实习、课程实训基地。实训的实施步骤如下:第一,准备。包括实训基地的选择,实训师资的确定,实训学生的选拔等。第二,实施。包括实训项目的安排、指导和交流等。第三,总结评估。包括提交实训报告,对学生进行考核等。

5.角色扮演[5]

由思政课教师指导,让学生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并讲解某些知识,让学生编排小品、情景剧或设立道德法庭、模拟法庭等,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让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

6.社会实践活动

由思政课教师指导,鼓励学生深入社区、农村、工厂、企业,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研、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参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文化建设等,让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认知社会,融入社会。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一)时间多元化

改变思政课考核时间,变一次性考核为全程考核,包括学习考核、期末考核、年度考核、顶岗实习考核、毕业前考核等,直至毕业前再给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成绩。

(二)主体多元化

尝试引进第三方评价,将实习单位和社会的第三方评价引入教学评价[6],如由实习所在单位的专家或师傅考核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职场礼仪规范、行业法律知识,并给出成绩。

(三)标准多元化

思政课教学评价应设立新的标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日常操行考核和社会实践考核。其中,理论考核对学生就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考核,日常操行考核对学生文明礼貌、遵章守纪、参与集体活动等方面进行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对学生的实际运用即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对于这三部分的分值权重,按照3∶3∶4的结构模式进行划分。

(四)方式多元化

上述三部分考核,分别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对于日常操行的评价,采取学生自我测评、班委团支部集体测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评价包括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评价;对于理论考核可采用开卷考试、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等形式;对于实践考核,可通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职业道德训导报告等形式进行。

参考文献:

[1]如何凸显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特色与实效?[EB/OL].[2012-05-26].http:///show_more.php?doc_id=481120.

[2]刘绍斌.探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特色之路[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7(12):63-65.

[3]龚卢芳,林涛.电力高职职业道德综合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4):60-62.

[4]张继钢.增强高职刑法课教学实践性的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15-119.

[5]张先状.高职视角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 2010(3):62-65.

[6]付海龙.“211”课程体系下高职思政课教改实证研究——以《思想首先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2-85.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each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he Case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ZHANG Chun-hua1, ZHANG Ji-gang2, XU Xiu-qun1, LI Pu1

(1.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2. Guangxi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Nanning Guangxi 530023, China)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4

1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从字面意思看是指重视个人实践,从个人亲身经历中来体会和认识周围的事物。通过体验得来的认识往往是比较深刻的,对一个人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体验式教学就是要重视学生自己亲身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通过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如角色扮演、互动活动、观看视频材料等,从而调动学生的感悟、想象、同情等多种心理活动,让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并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享与讨论,在思维上产生碰撞,形成共鸣,慢慢地转化成自身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1]因此,体验式教学可以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走,只需要专心听讲,认真记笔记即可。这种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往往得不到发挥,如果学生基础稍差或自律性稍差的话,很难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体验式教学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注重让他们自己去不断反思,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1.2注重师生间的和谐互动在体验式教学中,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实现各种观点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去反省、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也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触动,产生深刻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理论的传教者,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当中。[2]

1.3注重学用结合如何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一直是很多教育者在探讨的话题,德育课的教学更是如此。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感觉就是空洞无用。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的意义,他们才会愿意去学。体验式教学则通过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亲身的体验,形成正确的选择和态度,并实现内化,把这种经过整理的经验转移到生活和学习当中,从而指导他们的行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构建体验式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我校为医学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务人员的重要责任。近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增多,考验着医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而这也给医学院校提出一个艰巨的任务,即要能够给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医学生,不仅专业技能要好,医德更要高尚。因此,这也就要求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能够收到积极的效果,切实增强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实是很注重实用性的一些课程,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

2.1仍然固守传统教学方式,欠缺“以学生为主”的观念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们在教学中常常把教师当作教学的中心,在课堂上,总是让学生的思路得跟着教师走,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跟着听或记笔记。这种方式有它的优点,可以让学生接受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但我们必须看到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略了,学生到底在想什么,对教学内容理解了多少,我们不得而知。尤其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中,这种方式更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让我们把那些道德教条传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对这些道德品质有深刻的体验,懂得为什么要具备这些道德素质。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更要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做人,这样才能使他们终身受益。我校是一所医学专科院校,比起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相对不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稍差一些。因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一些学生课堂表现不佳,他们不愿意听教师的道德理论说教,但也没有发言的机会,因而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或去干别的事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而体验式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2.2重理论,轻实践,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偏重课堂上理论教条的说教,对于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一定程度上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导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离开实践,就等于无果之木。另外我们在教学中也缺乏对学生专业实际和学生内心的了解,使得在教学中就是阐述课本中的内容,而这些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是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却关心的很少。因此,这也就使得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失去了兴趣,即使觉得有兴趣,也只是课堂上听听而已,课下不再去做深入地思考。这样让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思政课就是无用的,自己是来接受专业训练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的,学习这种课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看到要增强教学实效性,必须要进行改变。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要能够多了解专业,多了解学生,重视学生内心的体验,让学生自身有深刻地感受,才能有助于他们自身品质的形成。

3体验式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尝试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正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尝试,发现教学效果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提高。

3.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及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思政课教材的内容其实是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每个学校有自身的情况,学生也各不相同,因此要讲好这些课程,必须首先从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以及专业实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作为医学院校,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接近医学,贴近学生专业。如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案例尽量选取与医学相关的例子。如在进行爱国教育时可以给学生列举著名医生裘法祖,虽身在国外却心系祖国及著名医生钟南山在英国留学期间努力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感受到要做一个圣洁的白衣天使,做一个能为祖国做出贡献的白衣天使。同时,在教学过程上,要多采用互动和参与式教学,师生、生生之间要能够互动起来,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如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让学生大胆地谈自己的理想,不管学生说什么,教师始终要尊重并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信心。也可让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表达看法,如“‘我爸是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等等,通过讨论深刻体会如何做一个当代的大学生及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或结合学生专业实际,让学生讨论现在争论热烈的医生收红包问题,在讨论中,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收红包是和医德相违背的,是不能够支持的。

3.2引入情景教学,加深学生体验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图片、音乐、视频等创设一定的情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或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可以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形成感情上的共鸣。如在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时,教师让学生朗诵《有的人》,使学生在进行感官体验的同时,深入思考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讲到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时,请同学们一起背诵《沁园春•雪》,使学生体会我国山河的壮美。同时也可以利用图片展示各地的美好风光,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此外,音乐、视频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它们的渲染效果要比教师干巴巴的语言强的多。如在进行人生态度教育时,给学生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给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给学生播放有关著名医生华益慰、王忠诚、王玲等人先进事迹的视频或影片,让学生无形中受到教育,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3]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概论》课;现实性困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87-02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大学本科教育阶段课时最多、学分最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的基本原理,能够使其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使其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而《概论》课如何实现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目标,是每一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近年来,专题教学、录像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启发教学颇受学生欢迎,但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受众也已普遍“95后”,应在坚持这些且合理运用已有教学法的基础上探索更新更合适的教学法。因此,对于《概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应该是常讲常新的。

一、《概论》课教学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概论》课的目标是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但《概论》课不易上,更不易上好,却已是共识。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教材理论性。目前全国高校均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编教材。教材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在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实现的两次历史飞跃和产生的理论成果。教材整体上内容全面、结构清晰、论述严谨有力,体现出了很高的理论水准,但与此同时,冗长的理论语言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发展并逐渐完善的,教材选取的史料合理有力,解决了学生“为什么”的困惑。但大学生是一个受良好教育,已基本形成世界观的群体,他们既关注过去,也关注现在和未来。特别是对于快速发展,正经历社会转型的中国,他们既想知道过去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也想知道现在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教材对于现阶段现时期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关注较少,未能有效化解大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道途中的困惑,不易引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共鸣。

2.目标现实性。当代大学生身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不断变革的时代,他们的使命是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终身奋斗的意识,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同时,他们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甚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这个时期的特征是经济全球化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大学生的目光从更多的关注民族和国家的“大利益”,逐渐转变为既包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的“大利益”,也包括个人价值实现的“小利益”。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市场经济意识的熏陶,民众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部分人仍然秉承并发扬着老一辈“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无私品质,也有一部分人将“成功”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上的成功,把成功的程度与财富积累的程度划等号。大学生群体是一个“一只脚踏入社会,一只脚不在社会”的群体,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多是“道听途说”,模糊不清,难免受各类思潮的影响。致使学生多考虑的是“我”会从社会得到什么,鲜有人会思考“我”能为社会做些什么。

3.学习被动性。在目标追求现实化的影响下,高校通过建设研究型大学提升影响力和生源吸引力,学生在校期间的一切活动首要目标是就业,高校就业率也一度成为高校“GDP”。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扩招至今,毕业生连续增加,每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数以百万计,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社会热点问题。在供需失衡的就业市场,毕业生身处“卖方市场”,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的录取条件“随行就市”,“水涨船高”,普遍奉行“择优录取”原则,看名校看名牌专业看专业成绩已是普遍现象。因此,为了在就业市场赢得竞争优势,大学生认为专业课更“有用”。由于专业课成绩和就业质量关系密切,所以比较重视对专业课的学习,学习上也较主动。而作为公共课的《概论》课,被认为是“无害也无用”,只要考试过关,不拖后腿,则万事大吉。由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学习上比较被动。“占座一律向后靠,眼睛一律向下看”是教学初期的普遍现象。

4.考核单一性。《概论》课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中国化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三个自信”和投身现代化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最终需通过考核来认定。以X大学为例,最终成绩来自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部分,比例构成是“二二六”。结构虽基本合理,但仍存不足,以占比最大的期末考试为例,考题的理论性较强,联系实际不足,实际上更多的是记忆能力的考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思想“共鸣”,这种考核方式太多地考查理论本身,却忽视了理论来自实践,又要指导实践这一基本的观点。

二、对教学方法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作者在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略作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新闻案例式教学法。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爆炸,加之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普及,相比过去,信息量的规模急剧膨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特别是近年来,电视广播、纸媒、网媒等,为了保证收视收听率、发行量、点击量,竞争日益激烈。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为迎合“市场需求”,部分媒体将广告价格与广电节目收视收听率、报刊发行量、网络点击量挂钩,新闻报道有所取舍,“假丑恶”的“爆炸性新闻”常上头条,“真善美”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却无栖身之地。媒体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正能量的传播。而大学生面对海量信息,在信息涉取上缺乏选择性和深入思考。新闻案例式教学则通过解读各类信息,合理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并将新闻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每周的新鲜信息预习或复习了教学内容,可谓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问题教学法。《概论》课涉及时期、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改革开放等较长历史时期内的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但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以及大学阶段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概论》课的部分内容已经有所涉及。为避免学生“审美疲劳”,教师就要设计新的兴趣点来引导“再学习”。因为尽管存在形式上的“再学习”内容,但不同阶段不同课程对相同内容的学习要求不尽相同,所以对“再学习”内容,如何切入和如何深入,是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问题式教学是根据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出若干个存在逻辑关联的问题,以第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到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基本完成一个章节的学习。问题的设计需要环环相扣,逻辑合理,过渡巧妙,再配以恰当的案例,既能一气呵成地完成教学内容,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我国的每一项制度安排都是在尊重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通盘考虑的设计结果,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运用。

3.参与式教学法。大学生入学之前大多都经历过长时间的“填鸭式”、“灌输式”教授和学习活动,入学后政治理论课教学如若仍然大量采用这类教学方式,效果可想而知。随着年龄增长,环境的替换,大学生的心智更加成熟,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主性、主体意识普遍增强。教学活动也应适应变化,尝试着让学生角色转换,走上讲台,给同学和老师授课。但对于动辄受众达一二百人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是不同于小班专业课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学生的人均参与机会少,时间短,总有学生“被忽视”、“被冷落”,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经过探索,作者逐渐摸索出比较适合大班政治理论课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体会到了备课授课的不易,且很好地掌握了所授章节的内容,教师体会到了学生听课的口味,也感受到了教学创新的可贵和必要。

三、对考核方式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报告范文6

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而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提升又有赖于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积极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不断加强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将激励和约束、教育和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知,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群体凝聚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D141062)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其群体凝聚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不断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群体成员在情感上融合,在思想和行动上一致,从而发挥整体的功能,为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现状

凝聚力的原意是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又叫内聚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认为,群体凝聚力是“使群体成员留在群体内施加影响的全部力量的总和”。笔者认为,凝聚力是群体对其成员吸引的向心力,即群体成员愿意为群体出力的一种倾向。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是大学生群体共同意志和行为的结果与表现,是一种促进大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团结互助,自觉维护整个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力量。大学生群体由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背景的青年人组成,他们性格迥异,兴趣多样,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大学生独立个体在向社会化角色转化时,有着强烈的被集体认同的需求,他们希望获得来自群体的肯定。然而,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应试教育的现状,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往往被教师及班集体所忽略,造成个人的自信心不足、集体归属感缺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另外,大学阶段的管理比较自由,加上同学之间地域文化不同,家庭背景不同,部分大学生常常陷入深深的孤独感,从而脱离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往,造成大学生集体意识薄弱、团队协作能力差、缺乏沟通能力等现象。此外,大学生个人面临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就业等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时,往往也容易削弱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强度还不高,应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二、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各种能力的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情感归属,减少在校生活和学习的孤独感,使大学生融入群体,获得自信心和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凝聚力有助于大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重视学生的需求,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既能自觉自愿地学好专业知识,又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己在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

2.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建设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群体是高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加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建设,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大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鼓励和共同进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具有凝聚力的群体还能够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大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的困难。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遇到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一些学生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压力,就会对身心造成伤害。有凝聚力的群体可以使他们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消除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此外,形成导向正确、富有凝聚力的大学生群体还有助于学生个人借助群体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对学校而言,增强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便于学校与学生的沟通、协调,有利于提高学校管理服务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3.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般而言,社会和谐程度取决于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以及各群体内部的和谐。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凝聚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在思想上一致,情感上融洽,行动上协作,实现整个群体的和谐发展,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稳定发展。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三、加强积极职业道德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有效途径

1.通过积极职业态度教育强化群体目标。

加强大学生积极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以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职业态度教育。职业态度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踏实肯干、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和工作作风。形成群体凝聚力的基础是群体目标,它对群体凝聚力的质和量都有着重要影响,明确并能广泛被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群体目标会使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例如,通过职业态度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理性制定职业规划,有助于强化就业这一大学生群体目标。

2.通过积极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谐人际关系。

群体凝聚力取决于群体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好坏,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群体更加具有吸引力,使群体凝聚力增强;紧张的人际关系会使群体成员感受到来自群体的人际压力,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削弱群体的吸引力,使群体凝聚力下降。积极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诚实做事、不说大话空话、注重承诺、守时守信的职业品质,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这些都为群体成员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激发群体成员对群体工作强烈的义务感和责任感,使群体成员保持一致,诚实守信,通力合作,从而具有高度的群体凝聚力。大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相关的职业活动,接受以诚实守信、团结合作为核心的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自觉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降低社会生活中的风险因素。

3.通过积极职业操守教育提高管理绩效。

加强以遵纪守法、知荣明耻为核心的积极职业操守教育,有利于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有利于管理绩效的提高,从而增强群体凝聚力。遵纪守法、知荣明耻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大学生职业道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就要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使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筑起职业道德的防线,有效防范职业犯罪。培养遵纪守法、忠于职守的大学生成员,有利于保障群体组织的有效运行,组织成员的组织纪律性和忠于职守、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保障了群体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使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从而使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得到提升。较高的管理绩效反过来又会激发群体成员工作的热情,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群体凝聚力。

4.通过积极职业责任教育增强责任感。

积极职业责任教育的核心是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责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职业责任教育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因而更加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的教育,使他们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责任。职业责任教育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其履行职业义务,规范职业活动,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群体成员责任感的增加可以使群体成员感受到公平,有利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群体成员在良性竞争中实现更好的合作,在团体合作中提升群体的凝聚力。大学生个体责任感的增加可以促进群体责任感的增加,使个体获得在群体中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这种荣誉感像磁石一样吸引着群体成员,增强群体成员的凝聚力。

四、加强积极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群体的凝聚力。

职业道德教育不应只是用人单位的责任,应在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就结合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需求提前开展。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基础。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指引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个社会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大学生群体只有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才能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才能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从而表现出较高的群体凝聚力。因此,高校应提高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确立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应有地位,使职业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团结奋进、全面发展的建设型人才。

2.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建设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显性教育,也要注重隐性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社团活动、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使职业道德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并自觉践行。其次,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校园中各种社团、组织应积极开展文明班集体、文明宿舍的创建评比活动,广泛开展以礼仪、礼节、礼貌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通过团体评比等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要积极借助现代化教育手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途径。将校园广播、院报学报、学生自办刊物等传统手段与学校学院微博、微信平台、QQ群等现代化传播手段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职业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

3.教管结合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认知。

第一,要采取激励措施,发挥群体内部的榜样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要广泛开展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十佳青年、三好学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树立优秀典范,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领广大学生;开展优秀毕业生讲座,请有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对在校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加切合实际,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第二,要强化制度管理,用外在的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人,同时要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生违纪处分条例,把职业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公德教育结合起来,抑制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强化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成绩纳入量化管理和各项考评之中,通过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巩固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在学校管理上,要建立专门负责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相关部门或工作小组,以保证职业道德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并长期稳定地进行下去。部门或小组的成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和较高的职业道德声望,并且善于教育管理,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4.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强化职业道德行为。

通过实践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可以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人的智力、能力的提高与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相互促进的,在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发掘大学生各方面的潜力,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学习、就业的目标,增加其喜悦感、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高校应不断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将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检验大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认知是否正确,还可以促进大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鼓励学生参加勤工俭学,使其树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群体凝聚力。让大学生顶岗实习,在实习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提高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职业技能,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作者:何新生 尹如海 张丽丽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出版管理中心 华北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

[参考文献]

[1]高洁.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6).

上一篇冬季施工规范

下一篇孤独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