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浒传手抄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传统的语文课堂,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网络进入语文课堂,能提供文本、图形、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大容量信息,甚至还能创设更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实验学习环境空间,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如教学课文《虎大王开会》时,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动物不是很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文中十多种动物的活动方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惊呆了,动物世界如此神奇,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班级的同学没有一个到过桂林,如果只通过朗读课文去体会,并不能更好地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于是,我将学生带入了网络世界。在课堂伊始,我播放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情景,并配乐朗读课文,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当学生看到桂林静静、清清、绿绿的水,看到江底的沙石,看到那水绿得像一块块无暇的翡翠,看到倒映在水中的蓝天白云,看到游客划着小船,在江面上尽情地玩耍,学生忍不住发出啧啧称赞;我再让学生欣赏桂林奇特、秀丽、险峻的山峰,各种各样的山,像巨象、像老人、像骆驼……孩子们流连于美丽的山水间,沉浸于桂林美如画的风景中,看完录像,孩子们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我再让学生读课文,谈感受。再来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语文课堂充满了人文气息。利用网络创设的优美情境,营造出了一种和谐的求知氛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真正做到了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后有自己的见解。
二、网络更新了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网络,让学生走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更新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网络具有大量储存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的阅读开辟了新的方式,并能使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是以往,老师要让学生查一下“长城”、“赵州桥”“鲸”的资料,那学生可以难上加难,要么到图书馆去查,要么问家长或是同学,可得到的资料十分有限,甚至不准确。现在有了电脑,学生想要得到类似的材料轻而易举,而且十分准确。因此教师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很多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课文,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教学《赵州桥》一文,我让学生先查阅“赵州桥”的有关资料,再查阅她的设计者李春的材料,再来学习课文就显得容易多了,学生对“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网络改变了评价手段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2
一、培养兴趣阅读
阅读既要注重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应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我采用各项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如设计班级的黑板报、墙报,成立班级图书角;订阅报刊、杂志,多进行演讲、朗读比赛;多听广播、看电视、看课外书…鼓励学生坚持不懈的阅读,学生的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语言组织能力也加强了。在班级我经常把一些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交流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同学们的读书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大家互相借书看,《三国演义》、《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等都是大家喜欢的书。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浏览、泛读、速读、精读四种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要,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尤其要注意速读能力的培养,快速高效获取有用信息。
二、诵读记忆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
诵读记忆。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诵些妙词佳句,精品文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不仅文章语言文字美不胜收,还安排了许多成语、格言、警句,熟读成诵,不仅是一种认识的积累,更是一种祖国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的时间。其中品读感悟语言文字,是有效背诵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句子与段落,要从反复出现的语言现象中感悟句子的表达形式和连句成段的方法,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课文之外,能激发声真情实感的语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累语言。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使得学生积累语言更主动健康。1.在读中品味,提高感受能力。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小组全班性的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学生,教师,书本三者之间产生共鸣。2.比较品析。通过增加或者减少词语,让学生比较前后的不同句子表达上的优缺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词语句子感悟的精确,培养他们字斟句酌的品析习惯。3.想象延伸,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边读边想,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联想的方法把它变成生动连贯的画面,把具体的场景活灵活想的再现眼前,把情景文字语言融为一体,在语言积累的同时提高其使用语言的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
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成功交流的方法如下。1.园地交流法。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录的优美词句。2.手抄报交流法。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3.读书笔记交流法。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五、在生活中积累观察
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有深刻影响。学习语言必须紧密结合生活,这样学到的语言才真正是活的语言,才会更有生命的活力。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要做有心人。鼓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去观察,去感受,去积累。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著名的景点去旅游,去阅读大自然这部无字书,还有像自办黑板报或读书手抄报、书签等,都是积累语言的途径。这样直接、间接的语言材料积累多了,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能力会不断增强。
六、重视阅读积累,提高语言表达
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语言,阅读中储备的语言要素、表达方式。让阅读积累与运用实现有效共生。⑴在书面表达方面。发掘教材的语言表达,让课文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让学生将所学课文的生动词汇,加上主题和内容,写成片段或小短文,然后挑选好的展示给学生,激励他们大胆运用所学的辞藻。长期坚持,学生文章的文采就可能得到提高。有时挑选课文中一些好片段,让学生去模仿,写成小短文,再组织学生自己去评价,同样选出好作品,展示给学生。通过练笔,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运用能力、习作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⑵在口头表达方面。注重学生的课堂发言。鼓励学生在上课发言时能旁征博引,多运用头脑中储备的语言,让自己的发言更加精彩。课堂上,学生如能运用上课外书的知识作答提问的,语言能模仿课外书中语气的,笔者就在班里给予热烈鼓励,并对考试评价栏中的“课堂表现”给予加分。这样的事,笔者每节课都在做,现在每节课都能听到一些学生的精彩发言,而且是逐渐增加。关注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会话。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与同学会话、与老师会话、与家长会话时也能有意识地运用在课内外阅读中所积累的语言,让学生、家长互相监督。
七、读写结合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3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影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加强和促进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阅读的现状
1.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我校六年级的学生均已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已经开始个性的发育,处于性格、兴趣、爱好等各类信息的渴求与日俱增。这是一个健康、良好的倾向。事实上农村学生占85%的是留守儿童,抓好学生课外阅读,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我今年寒假有幸参加了遵义师范学院初教系、道真自治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我针对如何《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这一课题进行了调研。对本校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统计中“有很多想看的书没有机会阅读”“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希望有更多可供选择的读物”“希望家长的支持”“有家长的辅导(监督)”等等。还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丰富知识”。而这些学生强烈的课外阅读愿望理应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支持。
2.学校方面的原因。在调查统计数据中发现,在教育评价、应试教育的禁锢下,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仍然以考试成绩论成败,使本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课外阅读被束之高阁。学校根本没有阅读课,学校对学生的作业、品德、纪律、卫生等列入考核范围,进行评比,唯独把课外阅读弃置一边,学校图书室藏书远远不够,已经多年没有更新。为了迎接大小的统考,各科老师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生大部分时间在费尽精力完成作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已所剩无几。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有教师真的想进行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是一句空话。
3.家长对课外阅读不理解。我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他们对于孩子的“课外阅读”根本不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把课外阅读看成“不务正业”,实属“多余”。家长教育观念的落后,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就是学校、教师的事了,孩子手中除了学校发的两本课本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可孩子手中有价值的图书几乎没有。原因是家长们认为那些课外对于学生学习无用,与考试无关,会影响孩子学习。
二、解决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问题的相应对策
1.学校要转变观念,积极营造课外阅读氛围。学校领导要彻底转变观念,摆脱以牺牲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而换来一时高分的做法。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与成绩提高并不矛盾。更要懂得阅读对培养人的重要意义,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增加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真正地把课外阅读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从时间、师资配备上来保证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顺利实施,不能让它流于形式,并可适当地配以监督、评估手段,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得到阅读指导。
2.提高家长认识、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读书氛围。学生大多数的课外阅读时间应该是在家中进行的,家庭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十分关键。要让家长知道,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进步的阶梯。绝大部分知识的获得是靠书本来的。而课内所学知识是有限的,必须靠课外来补充。那么就应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创设条件,鼓励孩子加强课外阅读。
3.由课内精讲向课外延伸拓展。(1)如教学《草船借箭》《景阳岗》《猴王出世》等课文,可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原著,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2)教给阅读的具体方法: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毕竟有限,语文教师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对材料精耕细作,所有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课外阅读的方法最主要是浏览、略读、选读、跳读、精度等。学生针对阅读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4.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随时检查。语文教师要把学生的课外阅读列入自己的教学计划中,抓好落实。当然,检查落实的手段与方式因人而异,只要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又能操作,就应该是好的方法。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1)制作读书卡:把所读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好词佳句、主要内容、体会等制成卡片,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手抄报活动: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语文课外活动,他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写字能力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同时他对条件的要求不严,在农村小学可以广泛地开展。手抄报虽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学生很喜欢,他们都能够完成。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4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推荐图书要注重方式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B、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的确,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
2.开展丰富多采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其中“见”、“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现,也是语感的初步生成。这样积累一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形成。
(3)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这学期,为了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我们班办了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学生为了办报,大量阅读了怎样读书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还真办出了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我都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互相学习比较中,又悟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活动每学期可组织多次,使学生在办报刊的过程中,提高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选择好课外读物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笔者认为选择课物要注意下面几点: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5
一、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源头
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故事激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跌宕,期待结局之际,教师戛然而止:“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内容会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学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去主动进行阅读,这比任何说教效果更佳。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教师应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教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能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将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则不仅眼前受益,而且将伴随整个人生。
3.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人物、内容梗概或精彩片断。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后,教师可介绍《水浒传》;教学《三顾茅庐》后,可介绍《三国演义》中部分精彩内容的梗概。学生会被兴趣推动,借阅有关书刊的要求更强烈,会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然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源头,但是学生只凭兴趣毫无目的地在茫茫课外书海中“走马观花”,其收效肯定甚微。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成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学生要有“三定”的习惯。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的。一是定量。要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一个读书计划。二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读完一本的习惯。三是定时。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几天不读。
2.学生要有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增强,可培养学生摘录好词好句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生动的,自己感觉比较美的词或句及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摘录在小本子上,并按门别类进行分类。隔一段时间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全班同学感受其中的美。若时间充足的话,还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美在哪里。
3.学生要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常用的方式是默读,教师要教会学生默读,告诉他们默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而且有利于理解思考阅读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画、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交流。例如:读不懂的地方画一个小问号,优美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自己认同的观点旁边画个感叹号,划出重点句段,对精彩的地方作出评价,写写读后感,等等。运用边读、边想、边动笔的阅读方法,既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学生要有交流心得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地广泛地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养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其意义更加深远。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
三、创设各种条件,促成学生的阅读
1.保证阅读时间。教师应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外,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又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两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和家长合作,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校时间之外,仍旧能保证一天的阅读时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课外书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效果很好。
2.推荐适合学生的课外书。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在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水浒传手抄报范文6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有效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悟出怎样去读,怎样去想,怎样去说,怎样去写,他们还能学到一些读书方法、表达方法,也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提笔画一画。针对小学生思维特点,对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据文绘画,以显化内容,使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如教学《美丽的丹顶鹤》一文,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画一画丹顶鹤。“全身洁白,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头顶鲜红鲜红的……”学生在学学画画的游戏中,对课文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丹顶鹤的喜爱之隋也油然而生。
2.合作演一演。学生喜欢表演,在课堂上让他们表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使他们在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美的情境、乐的氛围。在语言实践中,学生们人人是演员,人人参与,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教学完《半截蜡烛》,我设计了一项练习:排练课本剧。表演开始,教材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师生一下子又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只见聪明爱国的伯诺德夫人拿来了灯,勇敢从容的杰克搬回了木柴,机智可爱的杰奎琳端起烛台上了楼,还有德国军官……学生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文中的人物在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中变得有声有色。可见,生动活泼的表演,既是一次很好的言语交际训练,又是对课文内容的再消化、吸收、重组。同时,这种表演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创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享受了一种审美隋趣。
3.动手做―做。对蕴涵生活常识、科学道理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实验,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如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等课文,让学生动手尝试两种切苹果的方法,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既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提供理解的台阶,又能使他们获得思想启迪。
二、在课外阅读中实践有效学习
课外阅读是使学生拥有智慧与才华的良好途径,依据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进行读书指导。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开展阅读,化单一为多元,对节选课文阅读原著,或以课文背景、课文人物、课文中心、课文体裁、课文作者等为结合点,引导阅读相关书籍,丰富学生文学知识。如学习了课文《埃及的金字塔》、《莫高窟》后,可向学生推荐《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在播放《西游记》《水浒传》等电视剧的同时,可推荐原著进行阅读。
2.组织交流评价。小学生好胜心强,任何一种竞赛,都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他们阅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组织读书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开展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手抄报、剪贴簿展览等,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了阅读成果,又使学生自然体验到读书带来的无穷乐趣。
三、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有效学习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博物馆、纪念馆,以及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活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