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范文1
一、单选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动物不是腔肠动物的是 ( )A、珊瑚虫 B、水螅 C、海葵 D、涡虫2蛔虫是寄生生活,那么它的什么器官和此相适应,比较发达的是 (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生殖器官 D、消化器官3 蝗虫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 )①用气管呼吸 ② 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③ 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 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 河蚌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5 下列几种常见的鱼属于海洋鱼的是 ( )A鲤鱼 B草鱼 C鲢鱼 D带鱼6 我国淡水鱼中,被称为“四大家鱼”的是 ( )A.草鱼、鲤鱼、鲫鱼、青鱼 B.鳙鱼、鲢鱼、草鱼、青鱼C鲢鱼、草鱼、鲫鱼、青鱼 D.草鱼、青鱼、鲤鱼、鳙鱼7鱼的呼吸器官是: ( ) A.鼻孔; B.鳃; C.口; D.鳔。8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 ( )A.干燥的皮鞋上;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潮湿的沙土地。9 保护青蛙的意义在于 ( )A、青蛙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 B、青蛙能大量捕食农业害虫C、青蛙皮肤具有斑纹,适于观赏 D、青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10. 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 ( )A、用肺呼吸 B、能在地上爬行 C、卵生 D、体内受精11 被称为“活化石”的爬行动物是 ( )A、蜥蜴 B、扬子鳄 C、马门溪龙 D、蛇12 家鸽是同学们熟悉的一种鸟,它适行的外形特点是: ( )A.扁圆形; B.流线型; C.长柱形; D.扇形;13哺乳动物一般具有发达的皮毛,其作用是 ( )A.伪装 B.保护 C.防御 D.保温14下列动物的犬齿发达的是 ( ) A家兔 B家猪 C牛 D虎15下列动物属于胎生哺乳的是 ( )A鲤鱼 B娃娃鱼 C鸡 D 猪16对动物“尝试与错误”的行为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动物学习行为 B. “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后天性行为C. “尝试与错误”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D. 动物越高等,“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17动物具有“学习行为”,有利于 ( )A、寻找食物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适应复杂的环境18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 ( )A、觅食行为 B、防御行为 C、迁徙行为 D、生殖行为19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的是: (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20麻雀曾被列为主要的害鸟,在我国开展过“剿灭麻雀”的运动,现在,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原因是 ( ) A、通过“剿灭麻雀”的运动,麻雀数量急剧减少,濒于灭绝B、因为麻雀数量减少,其它鸟也减少了C、麻雀是很多害虫的天敌D、农作物产量增加,能够提供足够的食物21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的原因是: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进入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亡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D.高温、密封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22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 ( ) A.分裂生殖 B.孢子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23在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作为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有可能 24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相同之处是 ( )A.两者都有果实 B.两者都有种子 C.两者都有花 D.两者都没有真正的根25鲸不属于鱼类的主要原因是 ( )A.鲸不是通过卵生,而是通过胎生来繁殖后代 B.鲸的体表光滑,没有鳞片C.鲸没有鳍辅助游泳 D.鲸没有鳃盖和鳃丝二、填空题:(本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26、蚯蚓:运动靠体壁发达的_________与__________配合完成;呼吸依靠____________来完成。 27、大多数的鱼的体型呈 型,体表覆盖 ,并且能分泌粘液,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28、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_______中,用_______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生活,用__________呼吸,兼用 呼吸。29、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30细菌真菌生存的基本条件是 、 ,还有有机物。31、生物多样性包括 、 、 。32、鱼适于水中生活的两大特点是 ; 。三、识图分析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20分)33、二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脚被炸弹炸掉的情况下,忍痛飞了回去,但在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信鸽的身体呈 ,这种体型可以减少飞行的 。前肢变成 。(2)信鸽的翅膀展开呈 ,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 (填 “正羽”或“绒羽”(3)观察信鸽的骨骼,可以发现 很突出,长骨 (填“中空”或“实心”)(4)信鸽 的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发达,体温 。(5)图中所指结构的名称:a是 ,b是,c是。(6)鸟的呼吸器官是 ,但是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原因是它还具有发达的 ,可以辅助呼吸。
34根据右图回答:(1)图中①是 ,④是 。(2)图中⑤是 。它的作用是减少运动时①和④接触面的 。(3)图中③是 ,内有少量的滑液,起着 作用。四、实验探究(35题每小题2分,36题每空2分,共10分)35、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①、②、③刚孵化出来就被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④、⑤、⑥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①、②、③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①、②、③模仿母鸭的行为并时刻跟随在气球左右。请选择: (1).小鸭①、②、③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 ( )A 先天行为 B条件反射 C 本能D学习行为(2).小鸭④、⑤、⑥被称为: ( )A 实验模型 B 对照组C 实验组D 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小鸭①、②、③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①、②、③可能会怎样 ( )A 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子 B 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C 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D 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36甲乙丙三瓶牛奶分别加入乳酸菌后,甲乙两瓶封闭,丙瓶敞开。甲瓶加热至100摄氏度后再冷却,然后均在室温下放置,可以变成酸奶的是 ,最不容易酸败的是 。
一单选题:1 D 2 C 3 C 4 B 5 D 6 B 7 B 8 C 9 B 10 D 11 B 12 B 13 D 14 D 15 D 16 C 17 D 18 C 19 C 20 C21 C 22 A 23 C 24 B 25 A二、填空题:26. 肌肉 刚毛 湿润的体壁 27. 流线型、鳞片 28. 水 鳃 肺 皮肤29. .数量,比例,相对稳定,生态平衡 30. 水分;适宜的温度 31. 种类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32.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三、识图分析题33(1)流线型,空气的阻力,翼(2)扇形,正羽(3)胸骨,中空(4),胸部,高而恒定(5)气管, 气囊, 肺,(6)肺, 气囊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范文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注: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
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适于生长的环境条件是:
A.阴暗干燥的B.阴暗潮湿的
C.向阳潮湿的D.向阳干燥的
2.水稻与芦苇都是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它们适应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是:
A.根发达,通气组织不发达B.根不发达,通气组织发达
C.根和通气组织都发达D.根和通气组织都不发达
3.下列哪项不是软体动物所具有的特征?
A.一般体外具有坚硬的贝壳B.身体都比较柔软
C.多数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D.它们都生活在水中
4.在下列动物类群中,属于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是:
A.两栖类B.鱼类C.甲壳类D.爬行类
5.下列关于家鸽与青蛙生殖与发育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殖方式都是卵生B.受精方式都是体外受精
C.它们都要亲代孵卵D.它们都有育雏过程
6.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不属于生物B.病毒能够独立生活
C.病毒对人类有害D.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
7.酵母菌、霉菌属于:
A.动物B.植物C.真菌D.细菌
8.利用野生水稻与栽培水稻进行杂交,培育出高产的优质水稻,这说明野生生物是:
A.发展经济作物的原材料B.保持草原植被的重要种类
C.改良现有植物品种的种源D.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9.下列哪种行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A.开垦草原B.植树造林C.过度捕捞D.围垦湿地
10.生命起源的第二阶段形成的物质有:
A.二氧化碳与氢气B.水蒸气与氧气
C.氨基酸与甲烷D.蛋白质与核酸
11.人类进化中关键的一个阶段是:
A.南方古猿B.能人C.直立人D.智人
1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A.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普遍存在
C.生物都在进行着生存斗争D.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下来
13.由原始生命进化而来的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关键区别是:
A.营养方式不同B.生活环境不同
C.细胞大小不同D.进化顺序不同
14.我们常常会看到一对菜粉蝶在花丛中追逐飞舞,这是为了:
A.觅食生存B.给植物传粉C.寻找栖息地D.交尾,繁殖后代
15.骨、关节、骨骼肌在运动中的作用分别是:
A.杠杆、支点、动力B.杠杆、连接、动力
C.保护、支点、动力D.动力、支点、杠杆
16.在下列几种动物的行为中,属于贮食行为的是:
A.乌贼释放墨汁B.老鼠将食物放入洞里
C.蜘蛛编织蛛网D.清晨公鸡打鸣报晓
17.下列现象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铃声响,狗分泌唾液B.鹦鹉模仿人的声音学说话
C.猴子经过训练会打篮球D.家鸽在繁殖期间孵卵育雏
18.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B.一块草地C.一群鸭子D.一个池塘
19.根据生态学原理要使能量流经食物链的总消耗量最少,人类应采取哪种食物结构?
A.以禽类、蛋类为主食B.以谷类和植物蛋白为主食
C.以淡水养殖的鱼虾为主食D.以家畜等动物的肉类为主食
20.下列哪一种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较少D.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繁多
21.草地上、树桩上有时会长出蘑菇,主要是因为草地和树桩可以为蘑菇生长提供:
A.二氧化碳B.无机盐C.有机物D.氧气
22.下列哪一种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有益的?
A.引入害虫天敌B.大量施用化肥
C.清除田间杂草D.使用农药灭虫
23.人类的下列活动,对生物圈产生有利影响的是:
A.“三北”防护林工程B.围湖造田工程
C.兴建小型造纸厂D.使用一次性筷子
24.酸牛奶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这主要是牛奶中加入了:
A.酵母菌B.乳酸菌C.醋酸杆菌D.棒状杆菌
2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低等到高等B.由简单到复杂
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体积小到体积大
第Ⅱ卷(综合题50分)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注:请按要求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8分)下面为某病毒的示意图,按要求回答问题:
(1)图中②是由构成的。
(2)图中①是,含有决定病毒性状的。
(3)病毒的结构,没有结构,只能
寄生在其他生物的里。
(4)病毒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制造出新病毒。
27.(9分)下图是米勒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
(1)米勒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的成分,
它与现在大气相比主要是不含。
(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3)加热产生沸水是为了获得,下部连
通的冷凝管让反应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凝形成液体,
又流回底部的烧瓶,这模拟了过程。
(4)B装置模拟了,实验后可检测到其
中含有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5)米勒的实验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
中的无机物形成是完全可能的。
28.(8分)下图为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互不相同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
(1)在分类学上,上述5种动物所属共同单位是。
(2)图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生殖方式为胎生的是。(填字母)
(3)B属于鱼类,是因为它具有两个适应水中生活的结构和。
(4)C和D的发育过程的共同特点是。A和D运动方式的共同特点是。A的身体内有发达的,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
29.(8分)将若干只家蝇按一定的雌雄比例分成A、B两组。A组家蝇用一定浓度的DDT处理,
B组家蝇不使用DDT。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发现A组家蝇的后代比B组家蝇的后代抗药性强。(实验证明,家蝇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
(1)A组家蝇抗药能力强的原因:由于A组使用DDT处理,使的家蝇被淘汰,
家蝇存活下来,并将这种有利的变异遗传给后代。
(2)家蝇群体中个体的抗药性存在着,这说明生物变异的方向一般是的。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对照组,实验组是。
(4)A组家蝇抗药性的增强,是由于家蝇与DDT之间的斗争,通过自然选择实现的。
30.(10分)下图是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鹰与狐之间属于关系,
鹰与鼠之间属于关系。
(2)从整体上看,在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
是,它处于食物链的第营养级。
(3)兔、鼠属于第营养级,图中第四营养级
的生物有。
(4)如果大量捕杀狐,则鹰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
是先后,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的能力。
(5)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
31.(7分)下图是某一湖泊的能量金字塔,共有3级,上一个等级与下一个等级的体积相比大约只有1/10至1/5。这说明能量在逐级流动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
请你看图分析后,回答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从一个营养级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
(2)图中的初级消费者是第营养级的生物,次级
消费者是第营养级的生物。
(3)图中生产者是水中的,它们能够通过
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并放出。
(4)没有传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约80%~90%的量,一部分
在呼吸作用中以的形式散失掉;一部分则
用于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01.B02.B03.D04.A05.A06.D07.C08.C09.B10.D11.C12.C13.A
14.D15.A16.B17.D18.C19.B20.D21.C22.A23.A24.B25.D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蛋白质外壳
(2)遗传物质(核酸)基因
(3)简单细胞活细胞
(4)遗传信息
27.(1)原始大气氧气
(2)闪电能量
(3)水蒸气降雨
(4)原始海洋氨基酸
(5)有机物(有机小分子)
28.(1)界
(2)DE
(3)鳃鳍
(4)变态发育飞行气囊
29.(1)无抗药性抗药性强
(2)差异不定向
(3)DDTB组A组
(4)生存
30.(1)竞争捕食
(2)草一
(3)二鹰
(4)增加减少自我(动)调节
(5)草兔狐(其他也可以)
31.(1)食物链
(2)二三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52-01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意识相对叛逆的时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再加之原有生物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中学生物教学水平大大下降。新时期,应积极响应素质教学的号召,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1],转变原有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烘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践参与的平台,在实践与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1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为了更高的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就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条件下,在初中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课本教材中知识点的设计来开展生物教学,甚至很多强调生物知识的理论灌输,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减弱,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主张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2实验教学力度不足
生物与物理、化学具有共同的特点,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如显微镜的使用、对植物细胞与人口上皮细胞的观察、种子萌发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来予以演示,方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但是,就目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经济方面相对紧张,缺乏足够的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原因。此外,生物实验教学还与教师的实验意识存在联系,教师对于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2],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实践能力未得以体现。
1.3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评价模式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凭借最终的成绩单来衡量学生生物水平,缺乏合理性与公平性。运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未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评价指标设定相对单一,会让学生产生为了成绩而学习的心思,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教学评价模式不够合理,未对学生的参与能力予以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2.1设置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满足此教学目标,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几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实施参与性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设置趣味性的生物情境,根据生物知识点的实际特点设计情境[3],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在耳濡目染中即可实现生物知识点的良好灌输。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时,针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如牛奶、蛋糕、叶片等,借助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浏览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教师设计相关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以植物的叶片为观察对象,对叶片中的细胞组织进行观察,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中感受生物界的强大魅力。
2.2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若想开展参与性教学,要让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式参与,应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对课程轻松、活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接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展现双方的亲和力,能让学生无心理阻碍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在参与过程中感悟知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修养,将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实际的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据说最早是由‘女娲造人’的传说所得来的。”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对其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多媒体图片、文本以及Flas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可以通过欣赏人类起源的纪录片来学习“人的由来”这一课,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进行知识点讨论。
2.3完善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的指标
新时期,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为了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应从教学评价方面着手,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予以完善,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将其纳入最终的成绩评价之中,将学生课堂的参与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学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可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实现参与性教学模式的深度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生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生物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为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将参与性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之中,运用趣味性的设计或巧妙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应适应教育的需求,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国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生物学杂志,2011,03:112-113+91.
[2]林廷柏.论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77-78.
[3]滕喜全.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5,07:160.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范文4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生态文明教育 现状 措施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着重强调人类在处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时所应达到的文明程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宗旨是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态善恶观,培养学生鲜明的生态正义感,勇于承担作为公民应该履行的生态义务,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
一、在中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一)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过度垦荒,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等一系列行为导致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仅给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更是严重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要想长久发展,就必须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需求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偏少,由于我国长期实行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增加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能源和其他资源依赖过度,造成能源消耗过快,生态环境恶化日渐突出。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的重要思想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实施手段之一就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实现“中国梦”之蓝图的重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理论,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最优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迫切需求。
(三)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生物学科发展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适合社会主义新形势的新型人才,生物学科的课程地位才能得以提高,生物学科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生物学科发展与时俱进。
(四)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
生态文明是适应新社会形势的观念。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继承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乎到祖国的未来。中学是学习知识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形成完整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中学生内心,融入中学生生活,不仅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利于他们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二、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现状
生态文明教育属于德育教育范畴,源自环境教育,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推行发展而来。我国环境教育自1972年提出,虽然历经多年,但受被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学校观念、教师素质等因素限制,中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尚不到位。
目前,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方式比较单一,内容比较局限,主要有生物课堂渗透和课外实践活动渗透两种形式。课堂渗透主要是通过生物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苔藓植物是检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植物的光合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空气污染,酸雨,赤潮、温室效应等。实践活动渗透是指在课堂之外,组织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开展植物挂牌、爱鸟周图片展示、影像播放和环境讲座等。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环境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在环境教育上的进一步发展,但其不仅仅是单纯的环境教育,而是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进一步升华,是以培养新世纪的“生态人”为根本目的的。目前,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仍主要以环境教育的形式呈现。
三、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与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相统一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在解决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等诸多问题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初中生物的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乐于探究生命奥秘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高中生物除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外,更注重学生唯物主义自然观即科学世界观的形成,除关注学生自身科学修养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此外,高中生物还帮助人类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
(二)中学生物课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中学生物学上存在许多内容与生态文明是息息相关的。初中生物内容上以生物和生物圈为主线,介绍了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及人体的相关知识,突出强调各种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调查身边的生物、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II号、赤潮、酸雨、温室效应等知识点的介绍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高中生物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模块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分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意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而选修选模块的设计着眼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拓展学生生物科技视野,加深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作为生态文明施教素材的主要有群落的演替、能量流动、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微生物的利用、生物技术安全性与伦理问题等等。
(三)中学生物课程课时安排相对充裕,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
初中学生的升学压力相对较小,且初中生物学知识内容相对较少,内容简单,课时安排相对充裕,这就给在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时间保证。高中学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的基础上,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虽然在课程内容上,无论是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是初中生物的进一步延伸,学习任务加重,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实践活动时间显著增加,为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四)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主观条件
中学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形成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的自我分辨能力虽尚不完善,易受周围环境影响,但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索,善于钻研,参与意识强,是形成良好意识形态、行为习惯和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物学科本身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是学生们喜欢的科目,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利于学生在欢乐与实践探索中形成生态文明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
四、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措施
(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以来,我国大力推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已然成为时代的热点词汇。学生或多或少的对生态文明有一定认识,但不全面,可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生物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因此具有丰富的可利用的生物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园内的生态资源,学校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及现在的社会环境可以用于教学,使之转变为学生学习实践的现实课程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与课程内容和生态文明相关的宣传讲座,组织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组织中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如在七年级上册学习“调查身边环境中的生物”一节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访谈等了解周围环境中生物的种类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并找出原因。还可以请当地老人讲解当地环境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参与,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二)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保障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有新的拓展。教学评价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也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评价方式上要遵循多元方法评价原则,善用评价结果。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归入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并探索多种切实的评价方式,例如在期末成绩评价标准中,加入环保实践和环保知识及技能的考查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教师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教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就是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师要以身作则,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内涵,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课堂上注重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授和对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尽可能地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加强学生践行生态文明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活动,培养生态文明思维
要让生态文明的理念真正融入学生的价值体系并转化为学生的习惯化实践,要有相关“知识”“能力”作基础,重要的还在于要有“生态思维方式”作保障,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思维方式是一个人生态文明素养的最高体现。生态思维的形成需要生态知识作为基础,通过不断的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思考,感悟,总结,不断强化,才能形成生态思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时,首先学生要通过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及概念,如酸雨为PH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的必经途径。鉴于中学生心理和意识形态发展特点,中学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黄金时期。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需要全体生物教师加强自身生态文明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以身作则,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加强生态文明践行,形成生态文明思维。
参考文献:
[1]郑世英.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索[J].教育探索,2009,(7):115-116.
[2]方创琳.论生态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1993.23-25.
[3]薛晓源.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良平.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把环境教育引向深入[J].广州师院学报,1998.81-85.
[5]常乌兰.牙克石地区初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6]陈秋莲.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以安顺开发区实验学校为例[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4.
[7]万义耀.重庆市教委直属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8]张宏涛.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9]葛长龙.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J].生物学教学,2010,(7):73-74.
[10]刘秀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J].科教文汇,2011.106-107.
[11]赖琼华.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林区教学,2015.96-97.
[12]刘倩.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D].长春:长春师范大学,2013.
[13]朱春香.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1.
[14]教育部.全日制普通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黎凤娴.初中与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研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0,(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