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随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随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1

一、初中语文写作训练现状分析 

1.教育环境问题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老师在训练设置和题目拟定方面大多以迎合中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应试教学的思想不仅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写作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使语文教学失去了人文教学的意义,这也就间接的为语文综合性教学发展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2.写作训练内容不符合实际 

对于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老师在题目或者是训练设置上过于注重开放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符,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第二,脱离文本。一部分的语文教师在进行题目拟定的时候往往会脱离日常教学内容,对文本外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的引入,这样脱离文本的行为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但是却使一部分学生不能真正的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大范围的拓展会直接导致学生的课业量增加,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写作学习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第三,题目的创设不具有创新性,枯燥无聊的作文题目很难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不能是学生真正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写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很多的教师在语文设置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偏离了这一目标,只注重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写作课堂的教学内容,这就会使得学生不能够掌握和学习到应当了解的写作知识,所以,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不要偏离原有的语文教学目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方面。 

二、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 

1.打破应试教育的怪圈 

语文学习应当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因此应当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意识,那就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服务于自己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如何使写作教学更加具有生活性,首先老师应做到不完全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写作教学很容易走向古板或者是老套的误区,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些新颖的作文题目能够用全新的方式或者是思路进行进一步的讲解。 

2.正确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鼓励 

想要真正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适当的写作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对学生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能够随时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的改正。同时,对学生适当的鼓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学生的鼓励不能是盲目的鼓励,对学生适当适时的鼓励应当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老师应当首先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优点所在和薄弱方面,对于学生的优势方面应当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对于薄弱项目,尽量不要采取批评教学的方式,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薄弱项目更应当进行鼓励,这样才能督促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写作学习。 

3.写作教学中趣味情景的创设 

趣味情景的创设也是语文写作的一个重点,情景教学已经被多个教学领域所引用,写作的情景模式教学无疑对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帮助。简单来说,情景教学在写作学习中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第一,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更加生动化、具体化。第二,它能使教师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第三,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的接受。第四,使所学知识有所应用,下面我们要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一个细致的分析和整合。 

4.遵循目的性原则 

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不仅仅依靠的是其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性。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时刻遵循目的性原则,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应当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老师在题目拟定,课堂讲解方面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更好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2

现代教育中,每位父母都想把孩子培养成高素质的人才,我们知道的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读书获得知识。但是,仅此是远远不够的,既有知识又有见识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有识之士即人才,所以说更重要的是见识和能力。而后者又不是仅靠读书就可以获得的,如何才能具备见识和能力呢?那就是在读书的同时,给孩子获得经历的机会。

游历,就是获得生活经历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世界历史给了我们经验:翻开古希腊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史学家都有过丰富的游历经验。西方历史文化传统中这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后世的西方乃至于世界的文化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而在中国,自古就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就是古今中外最知名的壮游之一;李白的诗篇、徐霞客的游记也是其游历的产物;而明清时代的儒将辈出,他们对于中国军事地理的了解,也与其年轻时代的游历有关。

所谓游历,即“到远地游览、考察。”对于今天的小学生而言,和父母一起旅行就是他们成为人才的极佳途径。

旅行是一种了解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可是带孩子旅行不是随便的走走玩玩,作为爱旅行的妈妈,有几点特别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1、除了游览大好河山,欣赏美妙的风景以外,还有更值得去的地方,那就是各地具有特色的博物馆。

洁洁喜欢恐龙,看了好多关于恐龙的书,图画本上也都是恐龙的画,但她对书里的多数知识感到抽象而又得不到证实,总是围着妈妈问“为什么”。于是我们在云南的时候,特地去了楚雄禄丰恐龙博物馆,孩子近距离观察到距今一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体验了恐龙灭绝的情景再现,探访了恐龙挖掘现场,还亲手用泥捏了一只恐龙宝宝……参观恐龙博物馆使洁洁圆了恐龙梦,她从此对生物知识更加感兴趣,更加自主的探索此类问题,现在每次作文只要涉及动物题材,她都写得活灵活现,都能得到“优”。

后来,我们旅游每到一地,一定要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每次都受益匪浅。

2、尽可能地和当地人相处,并了解当地的文化。

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导游固然能够讲解知识,可始终是接不到地气的。要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当地人在一起。我们去北京的时候,开车的司机小王叔叔是一位家住卢沟桥的小伙子,我们请他详细的介绍老北京的历史知识名人轶事,尝遍北京的各种风味小吃,找到了大名鼎鼎的郭德纲的“德云社”,竟然蜗居那般狭小简陋的胡同中——其实这就是老北京天桥文化的特色。

经过一周的游玩,洁洁和小王叔叔混的很熟,居然也学得了满口京片子,她由此也知道了我们的祖国不仅有很多民族和地区,而且语言也各不相同,这样孩子眼界和心胸自然得到扩展。

3、父母要先学习,当孩子的好老师,还要有童心,成为孩子的好同学。

出发前,父母应该事先学习一些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也给孩子当好称职的老师,孩子从导游口中与从你的口中听到讲解,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如果孩子足够大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除了游玩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习认知和分析事物的一些方法。当发现孩子对某些事物发生兴趣,要能充满童心的和他们一起研究探索,解决困难,像好朋友好伙伴一样。

4、在旅行中,善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心得 改变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如《再见了,亲人》一课,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不但能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理解第二段课文时学生在理解小金花失去妈妈的心情过程中,总倾向于小金花对敌人的恨,而忽略了她失去妈妈的悲痛。因此朗读这段课文时,要先让学生通过自由找出最能表现刚强的词语“脚一跺”、“抽动两下”,而又引导理解这些词语中流露出的情感。通过分析,学生体会到小金花是把失去妈妈的悲痛深埋在心底,更把满腔的仇恨对准了敌人,化悲痛为力量,发誓要为妈妈报仇。学生理解了课文,也就把握了朗读的情感基调,进一步体会情感。

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及情感体验传导给学生。如我在教《长城》一课时,先让学生说出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致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笔者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丰富的美感和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4

近期,我布置了六年级学生调查我们村镇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的水源情况;收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先进事例。

上课伊始,我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出乎我意料的是,以往我布置的作业学生不是马马虎虎,就是敷衍了事。可这次却截然不同,同学们了解到村镇居民们还是很节约用水的,平时除了做饭、洗衣服之类的必用水之外,很少有浪费水的现象。在农业用水上,人们更是省了又省。只有当农田大面积干旱时,人们才会引水灌溉。但是在工业用水方面,可就大不相同了。孩子们都做了详细的调查,还写了很多资料给我,真让我又惊又喜。原来,孩子们了解到:在我们小镇西南方3000米远的一个村子附近建立了一个糠醛厂,糠醛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废水严重污染了我们的水源,甚至威胁到附近村民的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糠醛厂已经在此地驻扎了五、六年之久,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甚至更大面积的水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威胁与烦恼。孩子们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家园能有一片纯净的水源,为了能向社会呼吁,让人们知道水的重要,孩子们还特意编排了小话剧,表演了《水的自诉》。其中一个孩子这样表演到:

我是海河,发源于太行山和燕山,流入渤海,我的流域面积31.82万平方公里,在我的流域中,有许多重要的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等一共有25座!可是今天,在我的整个流域中,只有3.1%是洁净的一类水,10.7%是二类水,7.7%是三类水――这样的水还可以做人类用水的水源。可是,这三类水加起来才是我总水量的21.5%!还不到1/4。其余的呢,有12.3%是五类水。要知道,这些水不仅不能喝,连游泳都不行。更可怕的是,六类的劣质水已经占到53.9%!同学们,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就是说,我海河50%以上的水已经属于没有任何用途的臭水!我曾经养育了多少代的人,养育了这么多繁华的城市,难道人类就要让我的水全部变成臭水,让我变成一条没有用处的河流吗?我真的很伤心,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你们人类,你们那些城市,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有声有色的表演,让我感到了心酸,同时也深深地触动了纯真的孩子们。我在观看表演之余,不时偷偷看看孩子们的表情,还真的是感慨万分。孩子们个个听得认真,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就连平时最淘气的王同学都不错眼珠地看着表演、听着讲述。趁孩子们听得入神的机会,在孩子们表演结束后,我赶紧联系实际,延伸导航:我们中国正走在工业化的大路上,正在成为世界工厂,在享受工业化之福,也在品尝工业化之祸。大家刚才已经了解到了,今天中国的水系也像海河这样的千疮百孔,岌岌可危。水之危机不是孤立的,由水危机就可能带来的更多的环境危机,带来的人、动物、植物,包括所有的生命的生存危机,进而扩展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危机。而这些,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听完,立刻动起手来,有的开始写标语;有的开始画宣传画;还有的小组合作,发倡议书。多么天真的孩子,多么热情的孩子,多么懂事的孩子。看到他们的行动,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未来世界。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文明的产生离不开水,人类文明的持续发展也离不开水。失去了清洁充足的水,人类文明终将毁灭。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让我们珍惜生命之源,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做水资源的保护者。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5

把眼睛眯成“线段”。

关键词:捕捉、孩子们眼睛里稍纵即逝的讯息

无论是讲新课还是习题讲解,我要求学生把眼睛瞪成“椭圆”甚至是“圆”,眼睛要追随老师,不要把眼睛眯成“线段”。我也同样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孩子们眼睛里稍纵即逝的讯息:去读他们眼里那一点一滴的欣喜,一闪而过的灵感,一丝一缕的迷茫或转瞬即逝的困惑,这是因为一个故事在时刻鞭策我。那是在初三的一次数学习题课上,我正在领同学一起处理课后作业卷。我知道上初三之后,班级有几个理科基础比较薄弱的女同学学习数学非常困难,所以当讲到一个比较简单的题时,我清楚的记得那道题是:如图,在Rt ABC 中,∠ C = 90°,tanA 等于( )我叫了这几个女同学中的一个来回答,其实我认为这道题太容易了,就是想鼓励她一下。

可是谁知,她站起来后说:“老师我不会!”当时我的火一下子就窜了上来,严厉的问:“这样的题我讲没讲过?”“讲过!”她怯生生的回答,“你听没听懂?”“听懂了。”她小声的说。我顿时提高了声音:“那你回家后,肯定没有做这道题,课上不注意听讲,课后没有认真复习,基础弱,还不肯下工夫!” 我越说越生气,“老师,我回家真的做了,可是没做上!”她小声的辩解着“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读过我的眼睛吗?” 她怯生生的问。

我当时真的是火冒三丈“读你的眼睛?你眼睛会说话呀?我哪有那样的闲工夫?我要给你们不厌其烦的讲题,批改,帮你们进步,为你们的学习操心,你懂不懂?莫名其妙!”我气冲冲的让她坐下,又找了别的同学很轻松的答这道题,然后继续讲课。

我是一个爱跟学生真生气的人,回到宿舍我还是气呼呼的认为这个学生不争气,不用心,可是,突然她的那句“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读过我的眼睛吗?一下子回响在我的耳朵边,她为什么让我读她的眼睛?我一下子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于是我决定弄个清楚。

第二天中午,我和她做了一次长谈。

真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说话的表情。她说:老师,你知道吗?班级或者说全校或者是全体中学生当中有多少人向我一样天生对数学等理科有着本能的恐惧,老师,也许象我这样不起眼的学生,您大多数时候会认为是我们不努力,不用功,其实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注意过我的眼睛吗?我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生怕漏掉了重要的东西,你走到哪里,我的眼睛就追随到那里,可是,好多题就是不知道怎样做。老师,你又注意过我的眼神吗?我眼睛里有困惑,迷茫和痛苦,甚至还有绝望,我承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不用心不努力才学习不好,可是,老师我不是。老师你不知道,我回家之后,每一道大家认为简单的题目,我要反复的做多少遍?可是又有什么用?再出现这样的题目我就是不会!当我象个傻瓜一样的面对数学题,老师,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会,也能做的很好!象我们这样的学生,我们付出同样的努力,结果却很糟糕。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理解我们、安慰我们?同学会嘲笑我们,家长会认为我们不争气,老师也会认为我们不用功…… 转贴于

说实话,我被这个女同学的一番话深深的震撼了!是啊,我聆听过他们的心声吗?我读过他们的眼睛吗?我相信过他们的努力吗?我是否真正的在课堂上关注过他们?我是否经常把他们的成绩不好归结为基础不好,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数学思维不好等诸多的原因,我考虑过我自身的原因吗?

我亲身经历的这个所谓的故事里的情景,相信很多数学老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说实话,对这样的学生,对于他们糟糕的数学成绩,我们都曾经非常的不理解,怎么就能不会?怎么就能这么差?怎么就不能用点心?怎么就不能努努力?时间久了,就由恨铁不成钢慢慢变成顺其自然,甚至最后对他们的成绩差默认了。但是我们就真的一点责任都没有吗?

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出色的还是平凡的。我开始真正的关注过他们,耐心的讲解,对于理解慢,勤勤恳恳却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我不再单纯的认为是由于他们不用功,不努力造成的成绩差,而是帮他们细致的分析原因,从最基础的部分帮助他们,甚至课后再“回访”他们是否听懂。慢慢的,“数学学困生”减少了!

教育教学随笔范文6

关键词:随笔训练;日常积累;初中语文

一、随笔训练以及作文教学现状研究

一些教育工作者已经对初中语文随笔练习和作文教学做出了很多探索,并且还获得一些成就。探究随笔练习方面,总结出了很多理论知识,关键表现在随笔的定义、规则和作用力上面,然而表现出实施引导方面上存在缺陷。通过对初中生做了问卷调查发觉出学生不喜欢随笔写作,同时学生也不喜欢古板的随笔练习方法,再加上老师在给学生提供指导建议方面也表现出不足,所以让随笔练习呈现出很多不满。

目前最普遍的语文作文练习模式就是老师出题,学生根据题目进行写作,接着老师批改作文。在写作要求方面,老师普遍都是要求突出作文的中心点,语句要通顺,没有错别字,笔迹要整洁,但是很少重视写作素材的观点,以及学生写作技能、陈述方法。所以,学生的写作不新颖,想要有进展就比较难。一直都是规规矩矩地写作,这样就会让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从而让学生的语文成绩提不上去,也不利于学生的内涵、知识面等发展。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营造随笔氛围

一旦制定好随笔练习的方向之后,教师就需要马上执行随笔练习。对于这个随笔练习的实施,首先需要让学生对它产生兴趣,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随笔练习环境。随笔练习的开始时期,因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少,思考能力不高,这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些选录、评论类的练习作业,让学生独自去完成。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报刊之类的浏览,扩展一下课文知识。例如,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里面有一段描述在雪地里捕鸟的经过,教师可以让学生效仿它去写一个相似的片段,比如蚂蚁挪窝等。当学生拥有了一些随笔练习的材料之后,教师这时就可以加大随笔练习的复杂度了,挑选一些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的主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去练习。例如,写电影观后感,在影片《少年派》取得很大成绩之时,让学生周末跟父母共同在家里欣赏这部影片,然后写一些自己对该部影片的评价。实际上,这个电影的寓意有一定的广度,让处于初中的学生去看懂它还是有些难度的。然而影片中含有一些美妙的环节以及华丽的情境,学生都非常喜欢,所以他们写出的评语也是独有见解的。利用这样的方法,能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技能,让写作练习取得一定效果。

2.培养学生能力,累积写作素材

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来说,大部分主要是害怕写作部分。导致出现这个心理的根源在于学生很少去积累生活,写作材料方面欠缺,不能井井有条地去构造作文。所以,只要把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解决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从根本上得到改进。

对于积攒写作材料,起初,学生从课文着手,不但对课本里面的课文要了解,还需要好好使用阅读资料;其次,学生还可以挑选一些课外章篇去浏览,并且老师在恰当的时间给学生提示一些指引,像美好的语句、名人名句之类的,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指引学生做一些效仿或者扩展,就这样去积累写作素材;最后,最关键的是学生训练随笔时需要时刻留意现实生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身边周围的事物去留意,如自己的家庭、校园生活等,全方位去观察,从而得出不同凡响的资料;与此同时,老师需要教导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例如要全方位、要仔细等,找出事物特质及本质,观察的过程中,先简单后繁琐的次序。所以当学生积攒的写作材料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非常顺手地把自身积累的、生活观察中得到的素材运用起来形成作文。

3.随笔能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

作文的写作本来是去陈述真实情感的,但是大部分的命题作文都有局限性,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个领域或某个方向上,然而这些点都不是学生擅长的,没有什么情感和想象的空间,所以就会出现学生不知道如何下笔的想象,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瞎编,这种情况写的作文里面不会带有真实感情的,作文的内容也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老师教作文写作时,要注意锻炼学生的真实感情流露,然而随笔练习正适合,因为它与生活大自然贴近,让学生变得有内容可写,触景生情,所以老师利用随笔练习,有利于学生的情感抒发,从而让学生的写作变得有个性,有内涵。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的写作强调学生对生活、大自然的真情流露。然而随笔练习就是让学生抒写情感的最佳方法。所以在随笔练习时,老师无论利用什么方法,都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乐趣,锻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技能以及筛选素材的技巧,从而让学生的写作技能得到改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