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1

【关键词】小学课堂;高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如何解决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2

关键词:职校;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7-0057-01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课堂高效就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那么,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创建高效氛围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学生喜欢一个老师,自然而然也会喜欢他的课。教师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要多关心学生,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心理学家发现:人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在上课时应善于运用一些策略,比如精彩的导入、教唱英文歌曲、小游戏、师生快乐互动以及幽默等,还要多使用激励性语言,如Wonderful、Good、Well done、You are very clever、Would you please。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其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增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优化课前准备,明确目标任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而且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是要吃透两头,兼顾教材和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熟悉教材知识结构,准确把握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升华,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再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和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并且写出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和导学案等。除教材外,教师还应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英语资源,并把它们恰当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拉近英语与生活的距离。另外,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作为课堂的另一大主体,在课前最充分的准备就是自主预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态度,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并且在预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大胆设疑;其次,巧用导学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再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善于学习。这样,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激发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活化课堂教学。下面,介绍几种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方法。第一,直观教学法。实物、挂图、模型、幻灯片和简笔画等形象直观,可缩短不必要的解释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任务型教学法。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鼓励学生“在做中学”,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第三,情境教学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或文化背景,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使知识“易学”、学生“乐学”。第四,听说法。播放听力材料,内容可以是课文、小故事、情境对话甚至是英文歌曲等,听过之后再进行模仿训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第五,讲授法。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是必要的,但讲授法并不是死板、生硬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并和其他的教法相结合。第六,角色表演法。教材里的对话大多是很好的角色表演的范文,如果能够将其改编成小品、相声,或者把词语、句子放在生动的短篇戏剧中,让学生role-play,必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七,小组合作法。pair work、group work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提升课堂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一支粉笔加一块黑板。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往往要带上一堆教学挂图,还要写上几大黑板。结果往往是老师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率低下。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是提升课堂效率的福音。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动画于一体,可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等编写课件,为学生动态地展示所讲内容。而且,多媒体课件呈现信息的速度很快,可以随时调出所需的资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容易地理解某些较难用语言解释清楚的内容。所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高密度、大信息量地进行知识传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益。

五、结束语

教而无效,学而无获,在时间和精力上对职校师生来说都是一种浪费。开展有效教学,促进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完美结合,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还需要职校英语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管锡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综合材料;策略

一、初中综合美术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比较喜欢绘画课,对“综合美术”认识不够。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喜欢上绘画课,因为容易动手操作,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甚至有些学生不知何谓“综合美术”追其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不够,学生选择最多的就是卡纸、橡皮泥等,基本不考虑其他材料的应用。他们没有多元的思考问题;没有耐心去讨论问题。

第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为美术而美术,缺少学科的整合。有些美术教师在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学科内部没有尝试过整合,不敢尝试、不愿尝试,如在《唱脸谱》一课中,美术老师只讲如何画脸谱,音乐老师只教唱脸谱。知识重复出现。这种教法单一,手段陈旧,忽略学生情感、个性的培养,学生不能感受到京剧的魅力。

第三,综合材料的运用对老师要求比较高,教学中运用很多技巧,许多老师没有接触到综合材料这方面的内容,加上有些农村学校基础条件差,部分老师普遍认为绘画容易操作,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似乎成了习惯;加之对于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材料很难准备齐。一方面是学生学业太重,没时间去寻找材料,另一方面是思想上也不重视。教师自身投入精力也不够,认为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美术课上不上都行;部分老师提出需要的材料没有放置的固定场所,学生制作立体的作品不便储藏。

二、初中综合美术课堂教学应对策略分析

(一)创新艺术创作方式,充分调动创作潜能

所谓“综合美术”就是使用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是近年来艺术家进行创作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我们常见的废旧材料、低碳材料、现成品材料等等,这种综合美术的材料是综合性、广阔性和不受限制性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受传统美术课影响,只有少数同学选择喜欢综合美术课,但也只是一些简单的小模仿品。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材料观入手,对材料的灵活运用将会成为初中生创作新意的一条途径。一是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艺术创作形式,研究多材料多手段的综合创作方式,唤醒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艺术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潜能。二是利用乡土资源,开发综合美术教学。

(二)鼓励自主探究,强调亲自动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了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处理好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培育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系。艺术创作对于方向的把握需要智慧的,方向的选择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此时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共享、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地选择探究主题,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创造空间。例如在教民间艺术的时候,布置学生看看当地的文化遗产,学生会带着问题寻找有关知识,设置一个“中心问题”、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强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利用辅助工具,培养艺术思维

美术课不但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掌握最简单,最基本、最易操作的绘画造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形式进行自我表达的意识。其次,利用“过程性作品”手段,表达学生作品的思想情感。过程性作品是指收集学生学习及创作过程中所有作品,包括草稿、评论稿、计划,最后作品等。就是用美术的、视觉的方式进行的研究、解决种种问题,也具有相似的过程。最后,利用“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成功案例解决青少年心理危机。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多、能力强,观念上更接近现代,原来的绘画比较传统,技巧性高,反而不宜操作,作为一名美术老师就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现代的创作观念,让学生知道美术创作不仅仅是画画。

(四)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创新能力

综合美术教学是一种综合探索活动,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美术与其他学科间的互相渗透和融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整合多学科的知识,打破美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壁垒,突破学科界限,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统整。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与综合研究能力的培养,各科学习也需要美术的参与。美术已是视觉文化时代重要的语言形态,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可以与任何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发挥其独有的视觉感知、思维、表达和交流的作用。教师平时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通过研究,给教师提供了开发、创新课题的机会,在实践研究中,教师创造性教学得到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并且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废旧资源在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制作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为今后的废旧资源利用教学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表现艺术[J].《职业技术》2010年第3期.

[2]韩淑英.当代艺术背景下的综合材料教学实践[J].艺术教育,2011年6月。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4

我国高中教学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全面推广与传播,在高中化学中对教师的教法、手段、教材等元素进行相关调整与整改,把这些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行整改方案进行校园教学的推广与应用。化学教学在高中教学改革中是至关重要,因为化学课程在高中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关注,因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与成绩。我们高中化学课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影响下,怎么样才能走出一条完美的教学改革路线?怎们样做到创新性教学改革?既满足学生发展性需要,又能保证高考成绩的提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就现实化学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为化学教学提高作出贡献。

一、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环境的刺激,教师在课堂上设立好一定教学环境,利用教学问题环境与学生对学习问题的反映进行总结与反馈,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得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取得进步,对一些错误的学习方式进行总结与纠正。所以教师在化学教学课堂上进行教学,要时刻注意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喜欢与不喜欢,要通过课堂设计问题对这些因素进行改正,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刺激,例如在化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进行新的刺激与反应,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建立起新的思维。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主要是提倡学生学习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等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去研究和发现教学知识,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分析,能够让学生形成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的能力。同时也强调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内部动机,才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兴趣,才能够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不提供给学生现成教学答案,只是作出一定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设计

1.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情景创设的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课堂设计中利用设计好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有针对性化学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来,让学生自主探讨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化学教师要设计好的情景来教学,就要把化学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丰富多彩和接近现实生活。所涉化学知识就是要从生活中来挖掘学生爱学习的素材,因为化学知识是源于生活和社会,只有认真把书本中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贴近,才能够让学生学好化学知识。

2.科学探究的教学策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去参与教学内容,学生最主要是自己去探讨学习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上进行开放式教学,把学习的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一过程要求循序渐进,教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也是在一点一点的引导,通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对学生减少实施控制。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最主要的是教学素材的选择上,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可以是社会上热点问题与解决,让学生在学校时代就培养他们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是一种常用教学策略,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等因素进行分组,让各组之间成员的共性发挥到最大。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作教学设计时候,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要到达最优化。保证小组之间的差异性不要太大,让学生在同一起点开始学习。小组成员一般在5个左右,小组成员要进行学习任务的分工,设立好教学组长,要是在整个过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要进行一定的评价与考核。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5

关键词:学困生;教学策略;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4-035-2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多,他们常常被老师认为是不用功或头脑笨而受到轻视,甚至歧视。为了研究如何引导困难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策略,通过在大量实践工作中仔细观察、调查、分析、归纳,笔者把学习困难学生分为六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困难学生,采取不同教学策略。 智力迟钝型:智力较差,耐心地给予个别辅导;学习缓慢型: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较差,低起点、小步走、多活动;学习不得法型:学习方法不正确,事倍功半,个别进行学法指导;外因致差型:社会不良影响,家庭离异等导致学习成绩差;爱护、信任、提高期望值;缺少内驱力型:缺少发自内心的学习欲望,体验“成功”的快乐,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贪图玩乐型:贪玩,自制力差,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教学,必须落实以困难学生发展为本,优化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四教”,即:勤教、善教、巧教、乐教,设法消除学困生学习的恐惧心理,缓解他们厌烦的情绪,纠正他们学习的态度和不良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学困生成绩的目的。

一、教的策略

1.培养保持学困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彼得・克莱恩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就越学越爱学。因此,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首先注重诱发困难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师生情感的沟通是诱发直接兴趣的条件,爱是困难学生基本心理需求,因此教师必须和困难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用教师的爱来诱发困难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以及对学习的爱。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的魅力,困难学生往往由爱你而爱上学科,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困难学生兴趣也自然诱发起来。讲究授课艺术是直接兴趣保证。针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借助现代化电教设备、实物、图片,利用教室及困难学生具有的一切条件,动用困难学生眼、耳、口、手、脑各种器官,并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及手段。

2.创造机会,让他们由“失败者”转化为“成功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困难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知识技能的顺利掌握在一定条件下会促进困难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和渴求在学习上有新的突破的愿望。面对这些学习“失败者”,我放低了教学要求,小步走,多活动,快反馈,创设让他们有表现自己能力和知识的情境,让他们尝到过去不曾享受到的成功的愉悦,对他们的细微进步和成绩,即使在一般困难学生眼里是微不足道的,也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诸如当全班面进行表扬,发小奖品,评选“进步奖”困难学生,向家长写表扬信等方式,使他们看到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获得教师、同学、父母的承认,从而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和可能。 例如:2010年笔者接受五年级一个班,当时这个班里有个叫王许的学生是公认的差生,以前的老师基本是放弃了他,当笔者教这个班时特意找他谈话,告诉他老师很信任他,只要这次期末考及格了,本人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并送一本书给他。后来当他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他自己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3.爱护和信任,提高期望值。罗森塔尔效应表明:爱护、信任、期待能激发困难学生的智慧和潜力。教师如果在教育过程中带着“呆、笨、皮”的有色光环去看待学习困难学生,那么他们的自卑感日趋严重,久而就会形成抵触与对抗情绪。因此身为教育者,首先要在心中树立正确的困难学生观,树立平等的意识,确实认识到儿童智力基本无大差异(除超常与痴愚外)。在课余可以经常给学习特困生个别辅导,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并通过暗示的方法 表明对他们有较高的期望,让他们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真心信任,使他们的自信心得以恢复。教师对全体困难学生抱有积极期望,期望每个困难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使得期望成为促进困难学生学习的支点。批评与表扬困难学生要讲究策略。在教学艺术中,批评与表扬是极其重要的部分。恰当的批评与表扬是成功教学的重要机制。相反,不客观不公正的批评与表扬会造成不良后果。某些教师把表扬全部给予优等生,把批评全部给予后进生,这是造成“两极分化”的重要障碍,教师对每一个困难学生要一视同仁,后进生更需要关心和帮助。例如:五年级时带的班中有一个女孩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好,母亲用刀砍父亲,结果母亲入狱,父亲离家出走,女孩和奶奶生活,成绩很差,自己也很自卑,冬天的一天笔者看见她手长满了冻疮,就带她到办公室,用护手霜给她擦并把护手霜送给了她,叮嘱她每天洗手后擦,就是我的一个小小的关心却让她从此学习进步。后来才知因为这小小的关心让她想到了妈妈,也让她喜欢上了我,因此喜欢上了我的课。

4.让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的策略。我们知道,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调动困难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积极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是成为决定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困难学生积极参与的策略可以通过教学过程情景化来实现。情景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困难学生提供感知、操练,初步运用语言材料的社会语言背景。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模拟真实场景的场所,才能使困难学生知晓词汇、短语、句子或对话发生运用的特定场景,感受语言学习的贴切真实,使教学走向生活。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参差不齐的困难学生。这就需要对每个困难学生要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思想品德、性格特点、个人爱好等等。然后针对不同的困难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单纯的安慰和草率的批评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深入了解,找到合适的“钥匙”,才能打开这把“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特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困难学生的荣誉感。经常开展一些演讲、会话和猜谜语等活动,让有特长的学困生当评委,给其他学生打分,变照本宣科的背书形式为有趣的评分游戏。这样既可提高听说能力,也可以让困难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收获成就感和喜悦感。

6.融合师生感情,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气氛。教师对困难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说话的语气直接影响着困难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轻松的学习环境,有趣的语言环境能促使困难学生获得大量语言信息。有些困难学生胆子小,有羞涩感,不敢开口这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应该调动起积极性,善于利用表情、声调、手势等体态语,课堂上要经常投以赞许的目光。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困难学生的亲近与信任,让各类困难学生都有成就感。这样两极分化就会“消灭在萌芽之中”。

二、学习的策略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十分注重给困难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困难学生正确的学习的策略,并把对困难学生学习策略方法研究和学法指导,纳入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满怀热情,充满爱心地去减轻他们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1.目标制定。在充分了解困难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及困难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每位困难学生制定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长远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和努力方向。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困难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程确定每节课的小目标,这样一开始上课,就会受到目标的激励,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定向注意,专心致志地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启发困难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注意在课内提高困难学生的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困难学生成绩。困难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因此,课内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非常重要。笔者利用语文课的学科优势,多与困难学生交流,要求困难学生上课“坐姿端正,目光聚焦”,让困难学生看着老师,师生之间能进行眼神交流;有些困难学生在开始的十几分钟内坐得很好,但慢慢地就不行了。对此,笔者就在课内有意识地给予暗示,引导他们“一课三正”,调节好姿势,有利于困难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上课过程中启发他们 “倾听点头”,这样一来困难学生容易集中注意力,对老师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实际上形成师生互动;课内还要求困难学生“默想默念”“简要记录”;“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利用小组讨论、对话、小品等形式进行表演,巩固所学的知识。

上课是困难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教师应训练困难学生上课时高度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五到,即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培养瞬间记忆能力,强化“有意注意”,争取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句子及课文内涵。鼓励困难学生勤记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笔记,也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

3.帮助困难学生学会思维创新,找回自信。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地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困难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范文6

【关键词】化学 新课程 课堂教学 研究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一次全方位的变革。新课程呼唤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实践的变革,理念的更新是实践变革的前提,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教师只有深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才能有效地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变革。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吸收了大量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教学过程虽不能完全排除师生之间的授受关系,但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来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没有沟通、没有交流就没有教学。正如日本教育家木下百合子指出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分享智慧与情感的过程,在沟通中,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经验,交流情感与理念,求得新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能否在这个主战场拥有主动权、控制权,早已成为衡量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做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经过十多年的查阅资料和课堂教学的探究总结,认知到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是诸多重要因素之一,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组织的优化首先表现为教学模式的优化,现阐述如下:

1.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1 "先行组织者"策略。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由美国教育家奥苏伯尔提出并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策略。基本思想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个能把握所授知识本质,对知识具有引导性,起到纲举目张作用的知识构架-"组织者",因为"组织者"必须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呈现给学生,因此称为"先行组织者",设置"先行组织者"之后,围绕"先行组织者"展开教学活动。

下面以"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1.1.1 设计"乙醛的化学性质"教学内容的"先行组织者",建立新知识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乙醛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反应中可能发生的化学键断裂方式,引导学生得出乙醛化学性质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①乙醛中的碳氧双键可打开一个π键,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醛分子中的碳氢键在一定条件下可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③醛基上的碳元素化合价为+1价,在碳碳键不断裂的前提下,其最高价为+3价,最低价是-3价,因此,醛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1.2 围绕"乙醛的化学性质"的"先行组织者",展开对乙醛化学性质的探究。

"先行组织者"的提出,使学生思维有了明确的导向,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做"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并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归纳得出乙醛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乙醛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氢氰酸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②乙醛能被弱氧化剂、氧气等氧化。

③乙醛与氢气加成时表现出氧化性,与弱氧化剂或氧气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

1.1.3 总结乙醛化学性质规律,完善新知识结构。

本环节是在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后再重新审视"组织者",使之上升为学生必须掌握的新知识结构。在得出乙醛的主要性质后,便引导学生重新回到乙醛分子结构上,分析得出乙醛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①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易打开,能发生加成反应,但碳氧双键有极性,与氢氰酸加成是氰基加在碳原子上,氢原子加在氧原子上。

②乙醛的醛基上碳元素为+1价,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乙醛被氢气还原成乙醇,也能被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 、氧气等氧化成乙酸或乙酸盐。

③乙醛还有一些其他性质,如乙醛中的烃基在羰基影响下易发生取代反应。

上述讨论对"先行组织者"中的分析、推理作了进一步的升华、提高,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新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1.4 应用乙醛化学性质新知识结构,进行多种变式练习。

通过多种变式练习,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掌握规律的作用。如:

A识记、理解层次:

①试验室配制少量银氨溶液的方法是。写出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应用、分析层次:

②丙烯醛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它能不能与氢气、氧气、溴水、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写出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C综合层次:

③已知某些醛类之间可以缩合成羟醛,例如:

羟基受热很容易脱水生成不饱和醛。试写出以乙炔为原料,合成1-丁醇的化学方程式。

在上述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并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锻炼了分析推理能力,在课堂中始终处于积极探究状态。事实证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提高思想品质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优点。

1.2 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适当进入教师角色,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1.2.1 课的开始。

某些课的开始五分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去讲。如讲"上一节课学的内容",巩固和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也可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疑点、难点,讲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谈课本知识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及应用。这样不仅造就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还能使学生于课外刻苦钻研、收集信息,积极为讲课准备素材,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1.2.2 部分演示实验。

学生学习一段时间的化学后,掌握了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这时课堂上一些演示实验虽有些难度但无危险性,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的印象。然后教师做正确的引导、讲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3 某些习题。

教师在批改作业、阅卷时,总会发现有些题目,某个学生的解法新颖,而且有推广价值,那么讲评时,可以让该生上讲台讲授此题,这样既传播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无论是对他们今天的成长还是以后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2.4 课的总结。

要使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使学生记住所学化学知识的问题。一个人如果没有记忆,则无法进行正常的思维活动。要强化学生的记忆力,每节课讲完都要留给学生一个好看的、实用的板书,并结合板书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尝试记忆法、口诀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系记忆法等。留给学生一定记忆时间,在课的总结时,保留板书的题目和主线,擦掉板书上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让学生填写。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具有神奇效果,它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性和紧迫感,能较容易地记住所学知识内容。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随时提取自己记住的有价值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总之,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要适当、要适时,否则会影响教学,浪费时间。

2.教学信息的多通道创设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可看成是一种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教师是教学信息的输出者。学生是信息的输入者,并在大脑中重新加工储存起来。但学生的有效输入量,不完全等于教师的信息输出量。为了增大信息输入量,提高有效输入,采取以下措施创设多种信息通道。

2.1 信息输出的通道要多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的通道越多,输出的效果便越高。

2.1.1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适当选择利用实验、实物、模型、挂图、投影以及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去显示事物的信息。在输出教学信息时,教师语言常常需要从讲话的恣态和表情之中取得帮助,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情景,使教学信息和教学者融为一体,通过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在他们头脑里形成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理解和深刻印象。

2.1.2 教学内容的精讲巧练。

化学课堂教学精讲巧练模式如下:

可以看出,该模式的精髓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借助"练"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因而更加适应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等个性特征,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精心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因此,是一种科学实用的、针对性强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2.2 信息输入的通道要多样。

为了增大信息输入量,提高有效输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多看、多练、多做、勤总结等方式,创设多种信息通道。

2.2.1 多看。

首先学生多看教材,课前进行预习,课后抓好复习。在超前学习的时候,巩固知识的掌握,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链的主干,形成知识网络。另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适当看一些课外读物也是必要的,可以扩大知识面,增大信息量。通过多看,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2.2.2 多练。

练习的种类有多种:预习练习、随堂练习、课外作业、复习测验等。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适当多练,但不是搞题海战术,而应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练基本题、典型题,以开阔思路,掌握技巧,做到举一反三。

2.2.3 多做。

多做指多做化学实验。加强实验教学,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2.4 勤总结

学生要经常将已学的知识,按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当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进行概括总结。最终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新的知识网络。

用信息论来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渠道,拓宽信息频道,创设多种信息传递通道,增大信息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获得最多的化学知识信息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控制论"恰当应用

控制论认为:信息的输入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信息输入越多效果未必越好,只有当输入恰到好处时,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控制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3.1 教学速度的控制。

课堂教学的速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承受力,从整体节奏的速度上做到有效控制。教学速度应快慢交错,有张有弛,错落有致,环环相扣,形成有规律的变化。

3.2 教学内容的控制。

课堂教学的内容是教师讲授的核心。一堂课的内容应突出重点,如讲《水》这一节时,重点是水的组成和物性,并适当地介绍水是人数宝贵的自然财富。如果过多地讲水的分布和应用,就会变得本末倒置,学生感觉不是听化学课,而是听科普知识讲座。同时要注意控制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大纲为准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思维混乱,影响掌握的知识。

3.3 课堂气氛的控制。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学活动是受感情场制约的,而课堂气氛是构成感情场的重要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而不乱、静而不死。针对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教师控制好教学气氛,就要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或经常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沿着知识的脉络走。

3.4 课堂教学环节的控制。

课堂教学环节是连接课堂教学结构的纽带,必须按教学规律去组织衔接,正确处理"主导"、"主体"和"主线"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教师掌握教学环节时必须审时度势,在不削弱、不忽视双基的前提下,将课堂教学环节按轻重缓急设置好。

3.5 教师教学语言的控制。

为了使课本知识变得浅显易懂、易学,教师必须控制语言的速度。例如:对易懂的内容讲述时可略快些;提问时要慢,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叙述概念要咬文嚼字;讲授难点要注意停顿。语言要抑扬顿挫,常常是以高声强调重点,平缓引起回乙,用疑问或反问启发思考。还要用手势配合语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用点拨性的语言,使语言发挥其开拓丰富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层次作用。

3.6 学生思维的控制。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广泛运用和发展各种性质的思维,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由于学生思维的不自觉性,要达到使学生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教师必须事先设计好各种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情境,将学生思维导入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并控制好探索的深度。

3.7 直观教具的控制。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加强直观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发展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现代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直观教具由过去的实物、图表、模型,发展到磁性黑板、幻灯、录像、电影、电脑等,显然多种直观手段有一定互补性,但在某一堂课中的使用必须加以适当选择,道具不能太多,能够说明问题即可。

3.8 板书的控制。

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学语言的浓缩,是教学信息的纲要,它使知识系统化,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清晰完整呈现给学生。

3.9 课堂提问的控制。

如何对课堂提问进行控制,已成为日趋关注的问题。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师生间的教学双边活动,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同时也是教法的一个当堂检验,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效率。合理的提问还能加强教师与差生、优生与差生之间的感情联系,使差生觉得自己与优生在教师的心目中是等同的,有效地激发学习动力。因此,课堂提问有利于培优帮差,是促进双差生全面转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