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爱尔克的灯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爱尔克的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1

世间万物都充满了灵性,有时虽形异却神似。人们常借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或通过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象征手法。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行文,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如我国伟大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雪》中就借助“雪”这一物象,为我们含蓄地表达了多种思想情感。具体来说,鲁迅笔下的“雪”主要有以下象征意义:

一、暖国的雨――安逸保守的象征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种雨既没有经历过严寒,又处在暖国,安于现状,作者以此象征那些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现状的人们。

二、江南的雪――理想境界的象征,崭新春天的象征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句话明显突出了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在这里,作者用回忆、向往中的江南美景和富有情趣的童年趣事,与丑恶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的、理想的世界的愿望。

三、雪罗汉――脆弱被束缚,没有自我的象征

“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雪罗汉是极美的,但它毕竟不能长存,所以只能在世间留下短暂的身影。这里,作者用雪罗汉象征不主动革命的人,如果总是任人摆布,那他们的存在价值也将转瞬即逝。

四、朔方的雪――孤独斗士的象征

“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顶风冒寒、凌空飞腾,给人力量、激人斗志的朔方的雪又何尝不是那茫茫荒原中勇猛前行的战士的象征呢?只有它,有着对“江南的雪”的美好境界的追求,是抛弃暂时短暂的美好――是死掉的雨;是追求更加长远的更彻底的幸福――是雨的精魂。作者用它来象征真正的革命勇士,表达了对革命勇士的崇高品质的赞扬。

以上这些象征物,是作者分析当时的形势,用以表达自己情感的产物。

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同学们也要联系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灵活地总结作者在特定环境下赋予外物的象征意义。

【延伸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悬崖边的树

曾 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写出了悬崖边的树对幸福、自由的向往和憧憬。

B.“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一句说明这棵树历尽磨难和痛苦,体现了它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C.“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一句表现了这棵树身处逆境仍然坚贞不屈地抗争与追求的精神。

D.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修辞,成功地塑造了一棵顽强不屈、乐观向上、不断抗争的树的形象。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灯光》中的一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A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B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1.文中的两处画线部分分别象征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2

新疆阿图什素有"无花果之乡"的美称.无花果树有2米高吧!树干碧绿碧绿的,叶子像张开的手掌一样一片挨着一片,在威风吹拂下 沙沙作响好象在欢笑似的.闪着银亮的小珠似的绿叶,充满生机.果子刚结上时和树干叶子一样碧绿泛着点点银光,就像喷溅的小花,大小像鹌鹑蛋一般.

无花果异名天生子,性味甘甜,擅长清热解毒,消肿且健胃消毒的功效.据说还有抗癌作用呢!无花果刚成熟时果实绿中泛黄渐渐地就全发黄了.果实软烂,味甘甜如柿,无核,营养丰富而全面.

石榴树是一种一到春天就发芽了,渐渐地长出一个个像扶手瓜一样的,花蕊它头上有四个硬的花瓣,着四个花瓣渐渐地长开,花朵是酒红色的,被风一吹漂着淡淡的清香,连蝴蝶和蜜蜂都招来了,小石榴渐渐长大,花瓣凋谢,样子像个小灯笼,有个小坛子的口子,一个圆的大肚子.果实成熟时,漫漫的张开口,里面就会露出像红宝石一样的果实,果实密密麻麻的像蜜蜂窝一粒一粒非常紧凑,掰开放进嘴里味道非常好,石榴无籽,汁又多,老少皆宜,有酸,甜,酸甜三种味道,它有调节内分泌,降血糖,降血脂,促睡眠也具有抗癌作用.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3

雨,是天穹落下的泪;泪是人间眼底的雨。雨,潇潇洒洒,千丝万缕,滴滴情韵沁人心脾。万物披着夜色,溶进雨雾中,汇成一脉清纯的诗意。我久久伫立于窗前,心中充满喜悦和静谧,好像正渐渐地走进清丽的诗行,迈入“雾里看花”的梦境中!此时此刻真想飞出窗外去,如仙般地与“沙沙”的雨儿一起跳跃,一起飞舞!轻轻地,轻轻地合上双眼;慢慢地,慢慢地张开双臂,让一切都在湿润的空气中凝住吧!踮起双脚,哦!我飘起来了,哦!我没有任何负担,飞吧!尽情飞吧!就让我勇敢地飞上夜空,抚摩那哭泣的天空,拥抱那满含泪水的云!我高高地飞着,穿梭在雨中。整个城市沐 浴着细雨,静静地伏在大地上,甜甜地坠入了梦乡。我笑了, 我终于可以同雨一起舞动,一起飞翔!

雨大了,激荡不已,斜斜拐过来,贴在我焦渴的肌肤上,凉润润的,将我装扮得浑身晶莹。平时所有的追寻都化为一缕青烟,散去了。如神话般,我是一个小精灵,是雨之精灵,尽情地高飞。我举起一捧清凉的雨水,它象征着幸福快乐,它可以实现所有的梦想。我要带着它远行,我要带着它远走高飞!

我历尽千辛万苦,飞到善良的快乐王子身边,哦,他为什么不再光彩夺目?他迷人的双眼,为何不再闪着蓝宝石的光芒?他宝剑上的那颗红宝石那里去了?那只忠实的小燕子,为什么静静地躺在他脚边?他们都睡着了吗?于是,我将手中的雨,分出一些,洒在他们身上,我静静地祝福着,祝福着,啊!快乐王子又张开了他那迷人的双眼,小燕子又飞了起来,我是多么高兴啊!可我要赶快飞走。

这是一个飘雪的城市,雪纷纷扬扬,无声无息。墙角中,蜷缩着一个金发小姑娘,通红的手中握着一把燃尽的火柴,脸上还挂着甜美的微笑。卖火柴的小女孩啊,我终于可以实现儿时的梦想、给你温暖,给你爱。于是,我将手中的雨,又分出一些,撒向她。

我飞向大海,把雨撒向美丽善良的海的女儿,撒向哈里希岛上的爱尔克姐弟,撒向希洛和安德尔……我越过广阔的撒哈拉大沙漠,飞过无垠的浩瀚的大海,掠过碧波万顷的大草原。我追逐着风,与鸟儿一起翻转翱翔。

手中,只剩下一滴雨了,该把它送给谁呢?我疲倦地慢慢飞着。我呆呆地凝视着它.雨珠晶莹剔透,闪着五彩的光。

茫茫的夜色中,我飞着。这时的雨已停了,这个安静的世界,仿佛正迎接我的到来。我擦亮满天的星光,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那些正经受痛苦和磨难的人和他们哭泣痛心的亲人们。

我捧着那颗珍贯无比的雨珠,让它吸收日月之精华。闭上眼,朦胧中又想起那些善良人痛苦的表情。是的,我一定要让全世界所有经受痛苦的善良的人们,都摆脱痛苦!祝福吧!祝福所有饱受痛苦的人吧!我用尽一切力量,把那五彩的雨儿撒向大地。

忽然,一滴湿湿的东西从我脸上滑落下来,又一滴,再一滴,渐渐地,连成一片……

下雨了……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饮酒》是一首( )

A.五言律诗 B.乐府诗 C.五言绝句 D.五言古诗

2.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作品是( )

A.《张中丞传后序》 B.《李将军列传》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3.小说《苦恼》的作者是( )

A.契柯夫 B.莫泊桑 C.巴尔扎克 D.都德

4.“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

A.《韩非子》 B.《墨子》 C.《论语》 D.《诗经》

5.曹操《短歌行》诗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格是( )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6.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

A.《陌上桑》 B.《氓》 C.《短歌行》 D.《杜陵叟》

7.“青海长云暗雪山”中的“暗”从语法角度看是( )

A.意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为动用法 D.一般用法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一句诗出自( )

A.《行路难》 B.《杜陵叟》 C.《蜀相》 D.《泊秦淮》

9.诗集《死水》的作者是( )

A.鲁迅 B.郭沫若 C.艾青 D.闻一多

10.我国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岑参

11.《论快乐》一文提出精神的炼金术能( )

A.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 B.教人学会休息

C.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D.洗涤灵魂

12.下列四句中,有宾语前置这一语法现象的一句是( )

A.姜氏何厌之有?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C.姜氏欲之,焉辟害?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13.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14.《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王实甫 C.汤显祖 D.马致远

15.“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句中的“暂”字的意义是( )

A.暂时 B.突然 C.新颖 D.姑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镇在题中横线上)

16.“填然鼓之”中的“鼓”的词性是_____________。

17.所谓“四书”指的是《论语》、《_________》、《大学》和《中庸》。

18.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19.王维《山居秋暝》:“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

20.杜甫《蜀相》:“三顾频繁天下计,________________。”

21.《论毅力》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2.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_____。”

23.《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__________。”

2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和___________。

25.《战国策》是一部__________体史书。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首身离兮心不惩

惩:

27.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28.麦苗不秀多黄死。

秀:

29.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

30.拘于虚也。

虚:

31.然而不王者,未知有也。

王:

3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其宫者。

宫:

33.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

绝:

34.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无论:

35.冬雷震震,夏雨雪。

雨: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名我固当:

37.坐客乃四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马伶传》)

坐客乃四顾而叹:

38.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藉寇兵而赍盗粮:

39.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答李翊书》)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40.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则修文德以来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推理论证方法?

42.《秋水》记叙了哪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43.《论毅力》的写作动机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44.《沙滩上的脚迹》一文中的“他”指的是什么?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

45.谈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46.这段话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47.各部分的论证角度有何不同?

48.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阅读《短歌行》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9.“乌鹊”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喻义分别是什么?

50.“周公吐哺”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51.由此可见全诗表达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断魂枪》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炮声压下去马来与印度野林中的虎啸。半醒的人们,揉着眼,祷告着祖先与神灵;不大会,失去了国土、自由与权利。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他们的长矛毒弩,花蛇斑彩的厚盾,都有什么用呢?连祖宗与祖先信的神明全不灵了啊!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有了火车呀,穿坟过墓的破坏风水。枣红色多穗的镖旗,绿鲨皮鞘的钢刀,响着串铃的口马,江湖上的智慧和黑话,义气与声句,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全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听说,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52.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样的时代?

53.这段文字对描写沙子龙起什么作用?

(四)阅读《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长宜子孙’这四个字的年龄比我的不知大了多少。这也该是我祖父留下的东西罢。最近在家里我还读到他的遗嘱。他用空空的两手造就了一份家业。到临死还周到地为儿孙安排了舒适的生活。他叮嘱后人保留他修建的房屋和他辛苦地搜集起来的字画。但是儿孙们回答他还是同样的字:分和卖。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聪明的一个老人还不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同时不使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许多有为的年轻心灵被囚禁了。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面憔悴地捱着日子。这就是“家”!“甜蜜的家”!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54.“长宜子孙”的含义是什么?

55.巴金为什么要批判“长宜子孙”的思想?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小议“嗟来之食”是否可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A 7.B

8.A 9.D 10.D 11.C 12.A 13.D 14.D

15.B

二、填空题

16.动词 17.孟子 18.飞鸟相与还

19.空山新雨后 20.两朝开济老臣心 21.梁启超

22.无韵之《离骚》 23.总是离人泪 24.环境 25.国别

三、词语解释题

26.恐惧 27.通“馐”,佳肴 28.开花

29.凶年,年成不好 30.通“墟”,居住的地方 31.做王,称王

32.居室 33.丝绳断开 34.大概,大略 35.下,下雪

四、翻译题

36.这样称呼我本来就合适。

37.观众于是都向西看并赞叹。

38.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结盗贼。

39.把它通过文章传递下去,并为后代人所取法。

40.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五、简答题

41.连锁推理的方法:以前面几句得出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再以新的结论为前提推出更新的结论。

42.本文记叙了河伯与海若(海神)的对话。文章的主旨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它启迪我们学无止境,应努力进取。

43.本文是作者在“”失败后不久写的。其动机是借此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仁,不要因一时的受挫而灰心,应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中心思想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44.“他”指寻路者,即一代进步的知识分子。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45.最后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把抽象的愁思比做满江春水,使其物化,形象可感;而且以一江春水喻愁,表明其愁既多且深;江水东流,永不停息,以此喻愁,使人感到这愁绪连绵不断无尽时。

六、分析题

46.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证不却众庶、广罗人才方能取得事业成功的道理;第二部分论证驱逐客卿就是损害自己帮助敌国的道理。

47.第一部分是正面论证,第二部分是反面论证。

48.主要采用排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49.“乌鹊”喻指贤才,“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明主不厌贤才之多,求贤若渴。

50.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是以周公自比,以周公礼贤下士的精神自励。

51.表达了曹操急于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心情。

52.作品所描写的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此时,古老的传统文明已被西方现代物质文明所冲击,帝国主义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而封建传统却并未消失。

53.这段文字写出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对于描写沙子龙这样一个昔日的武术界的悲剧现状,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5

关键词:杰拉尔德;人物形象;横纵层面;塑造

《飘》是美国女性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南北战争为背景花费了10年时间才完成了鸿篇巨制。在这部作品中,大小姐斯嘉丽・奥哈拉的命运沉浮是整个故事的发展主线,围绕着她的人物除了男主角瑞得・巴特勒和主要配角阿什礼・威尔克斯、梅拉尼・汉密尔顿还有许多其他刻画得很经典的人物。杰拉尔德・奥哈拉作为女主角的父亲直接描写和出场的次数都不多,但他极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从故事本身的横向层面来看,他既是一个自身性格鲜明,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美国移民,也是在社会关系网中作为为父亲、丈夫及朋友等有着很多可贵的品质与个性的瑕疵的社会角色;从时间的纵向层面来看作为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南方种植园主,他又有着局限性与历史赋予的悲凉。

一、从横向层面分析

(一)自身性格鲜明,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美国移民

杰拉尔德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在家乡杀害了一个“不在地方的收租人”躲避政治迫害才跑到美国投奔自己的哥哥,从他移民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叛逆和有反抗精神的人。对于他的外貌的描写文章里也一直反复提到是矮小而壮实。虽然身材矮小,但杰拉尔德却并不因此自卑,他认为只要能吃苦就能能活得像个人样。这种乐观积极的态度作者还用了诙谐地手法来表现,说他“既好斗又好吵,在高大的奥哈拉兄弟中间大摇大摆,活像院子里大交趾鸡中的一只矮脚鸡。”除了活灵活现的外貌加性格的直接描写之外,小说还通过杰拉尔德获得的自己三样宝贝来展现他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

杰拉尔德热爱土地,欣赏有钱的稻谷与棉花种植园主的优雅,所以他打定主意要成为种植园主。他的目标清晰,果断有胆识地实施着自己的计划,通过打牌拥有了自己第一名奴隶和农场。在这个过程里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酒量和牌技很自信,并且很精明地认识和利用了自己的优点,这是他能白手起家很重要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能看出他骨子里的不安分和冒险精神。最后一样助他在美国扎根被视为宝贝的则是他的妻子埃伦。杰拉尔德比埃伦大二十八岁,而埃伦出身望族,是个真正的有教养的千金小姐。不论从哪一点看他都配不上埃伦更不可能娶到她,但杰拉尔德完全不气馁,依旧持着乐观热情的态度。最后埃伦因心爱之人去世想离开家乡就嫁给了他。从他丝毫不为自己出身自卑,去寻觅意中人追求埃伦,他身上的自信和乐观又一次得体现,不知不觉中为人物的塑造又添精彩一笔。

(二)社会关系网中的各个角色

小说把杰拉尔德作为父亲、丈夫和朋友等社会形象也刻画得深入人心,并且这种刻画不是生硬的,是通过其他人物形象的感受和观察在无声无息中自然地展现给读者的。首先,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角色――父亲,在女主角斯嘉丽看来,杰拉尔德比她的筛雒妹酶像同龄人。,哪怕因此之前摔过跤膝盖还留了伤,他还是会得意洋洋地骑着猎马偷偷跳篱笆,然后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在回家之前整理好衣衫。小说把杰拉尔德描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让人一下就感受到骨子里有些像顽劣小男孩的父亲的可爱。这也说明通过描写比较具体的事件,哪怕是一件小趣事,对小说塑造人物也是非常有效的。小说里另一个可以展现人物性格的时间就是杰拉尔德到亚德兰大带斯嘉丽回家那一章节。斯嘉丽在服丧期间和男主角巴特勒船长在舞会上跳舞犯了忌讳,杰拉尔德要把女儿带回去。他在开始聊天时就尽量克制要表现得像上等人,但谈话时还是不自觉流露真性情,直言不讳地指出了斯嘉丽的私心和占有欲。他了解他的女儿,知道她耐不住寂寞,同时他也很关心她,怕她把自己的名声毁了。他去见巴特勒想要解决那件事,结果他喝醉了,不仅打牌输光了带来买物资的钱,还在被送回来的路上大声唱歌丢了脸,这些事都被斯嘉丽当成把柄,得以继续留在亚特兰大。这一章既体现了男主角的精明狡猾,也又一次展现了杰拉尔德的性格和个性。而父女之间最后的妥协也是因为他们关系似朋友般平等,互相了解的结果,这样一个父亲的形象无疑是比较讨人喜爱的。相对于父亲的角色,丈夫的角色虽然着墨不多,但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小说在开始不久便交代妻子埃伦嫁给杰拉尔德并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离开伤心地。对于妻子,杰拉尔德像女儿斯嘉丽一样其实是尊敬又带着深深依恋的,哪怕他没有走进过妻子心里,甚至从来没了解她内心想法,但是他还是深深地爱着妻子。小到怕妻子不开心偷偷跳篱笆,大到为了不伤她的心向斯嘉丽妥协,这些都足以看得出他对妻子爱,这种爱甚至变成了一种精神支柱,所以在妻子埃伦去世后他也垮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失去妻子变得精神奔溃,神志有些不清的杰拉尔德。这种颓废而毫无生气的形象和他之前充满自信生机勃勃的样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他对埃伦深沉的爱。作者还用了一段比喻来形容:

“埃伦死了,杰拉尔德的生命的动力也随之而去。他的狂妄自信,冒失莽撞,无穷活力也随之而去。埃伦就是他的观众,杰拉尔德红红火火的一生都是演给她看的。如今大幕降下,灯光熄灭,观众骤然消失,呆若木鸡的老演员仍然待在空荡荡的舞台上,等着人家提示。”

这段融合着情景的描写也更能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回味无穷。

二、从纵向层面分析

每个人都生活在历史的洪流中,逃脱不了历史的巨网。杰拉尔德很幸运地搭上了美国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列车得以发家致富,但最终也因自己支持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没落。美国独立以后,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迅速发展,但矛盾也日益显露和不断激化。南方种植园主为追求高额利润把80%的棉花销往英国,美国北方新兴纺织业对棉花的需求却得不到满足。此外为了有更多劳动力种植棉花,南方种植园主拼命扩大黑奴人数,北方的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都受到了限制,南北矛盾加深。身为南方种植园主,杰拉尔德自然会拥护奴隶制,他注定无法背离自己的利益集团。另一方面,他自身学识的短缺让他无法高瞻远瞩,对战争和未来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最终走向了没落。他对南北战争是抱着激进而盲目乐观和自大的态度,认为北方不堪一击,狂热地希望战争早点开始。但从战前南北双方力量的对比和人心向背来看,形势有利于北方。最终南方战败,奴隶制被废除,杰拉尔德一生的心血――塔拉庄园没落了,他也随之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

三、结语

杰拉尔德・奥哈拉的性格和特征被作者以自然的笔触展现在他的一生中,使人物形象鲜明统一,故事也更融合。横纵两个层面的描写把人物塑造的更立体的同时也无形中为整个小说铺开了更好的背景巨网,为整部小说的成功垫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爱尔克的灯光范文6

关键词:憩园 凄园 弃园 祈圆

《憩园》是巴金小说中意象丰沛的中篇,是“充满感伤气息的牧歌式作品”。[1]笔者试从小说的意象入手,力图以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咀嚼这部小说的意蕴与内涵,期望能有所发现。

从“憩园”说起――堕落的渊薮

提及“憩园”,似乎与小说的主题并无关联,事实上绝非如此,“憩园”是这部小说的核心意象,整部书都是围绕着“憩园”意象及其延伸意象等深刻意义来展开的,同时也是我们探究作品的切入口。憩园指的是小说中姚家所居住的公馆,而这所公馆的前主人是杨梦痴一家,他过着骄奢逸、纸醉金迷的生活,并将杨老太爷留下的钱财挥霍一空,活生生的一个纨绔子弟的做派,堕落至极。在他亲人的逼迫利诱下,强行卖掉了祖上留下的公馆,然后又被大儿子赶出了家门,最后死在牢狱中。也许这是他自食恶果,罪有应得,但这一切一切的始作俑者,导致杨梦痴的悲剧命运却是憩园里的封建势力的大家长――杨老太爷。是他亲手为儿子种下这棵苦楝树,并且对杨梦痴溺爱之极,任他恣意妄为,使他在这种封建地主家庭的环境中养成了寄生虫式的性格,失去了自我谋生,独立于社会的技能本领。憩园中的腐化生活与寄生方式随着杨梦痴的成长而不断蚕食着他的生命意志,最终使其人性沦丧,堕落到无底的深渊。

作为杨梦痴的翻版――姚家少爷小虎,他在憩园中也过着与杨梦痴曾经一样锦衣玉食、奢侈腐朽的生活,他的亲生母亲早逝,因此受到外婆的娇宠、父亲的溺爱。他蛮横无理,不思进取,逃学旷课而且还被留级。然而这一切却得到了他父亲姚诵诗的默许,姚诵诗不顾妻子的苦苦相劝,也不听朋友黎先生的箴言相告,认为这些无关紧要,任小虎堕落沉沦下去,最终小虎命丧于无情的河水中,尸首无踪。

再说说憩园的新主人姚诵诗,他当过几年的教授,也做过几年的官,以前还有过一番人生理想,但自从搬进憩园以后,他便依靠父亲留下来的七八百亩田地过着安闲的日子,无所事事。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有志青年,他本应该凭借着自己殷实的家境和才华孜孜不倦地去开拓进取。与之相反,他却过着守财奴一样的生活,寄生其中,他放弃了自己的追求,将那些理想永世搁浅。幽深静谧的憩园,安逸无忧的生活使他内心中产生一种优越感,不断膨胀,并一点一点地销蚀掉他的灵魂外衣,使其精神内核处开始颓败,腐烂。

杨、姚两家的悲剧不尽相同,但他们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却很相似。杨家为代表的旧家庭的败落和姚家为代表的新家庭的建立并没有阻止憩园里悲剧的重演,尽管憩园改门易主,但旧伦理、旧道德规范的完全沿袭,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地主阶级对金钱的膜拜,这些弊害宛如游弋在憩园中的幽灵一般,不断地啮咬着他们的灵魂,蚕食着他们生存的意志,使其逐渐堕落至极,行将就木。巴金在其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说:“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接着说“凄园”――诉不尽的离殇

读过《憩园》后,它留给人的印象不再是以往“家”的存在意义,而早已变成一座芳华落尽雨打萍,人去园空,往事不堪回首的“凄园”。著名的法国巴金研究学者明兴礼指出:“家”这个概念在巴金作品里不尽是相同的。在《激流》中是一个被威胁着的家,在《憩园》里是一个分裂的家,在《寒夜》里是一个动摇的家,最后在《火》第三部里,我们找到了一个“团圆的家”。[2]的确如此,正如其所述,《憩园》里的家不再是一个个完整的家而存在,有的已四分五裂、支离破碎,有的已开始摇摇欲坠、凄凉不堪。憩园承载着四个“家”的故事:杨家、姚家、“我”笔下所写的那个家以及“我”眼中底层大众的家。

杨家本是一个家大业大的封建大家庭,当杨老太爷、大老爷的相继离世,除杨梦痴以外其他几个兄弟因为钱而打算卖馆分家,兄弟间阋墙反目,最终在杨梦痴大儿子的强行签字下卖掉公馆,杨家彻底四分五裂。虽然杨梦痴搬进自己的新家,但他身上的纨绔之气,不务正业,曾经的劣迹斑斑遭到了妻子及大儿子的冷眼相待,他与大儿子素来以久的隔膜却愈积愈深,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遭致大儿子的詈骂,杨老三自尊受挫,最终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如果不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兄弟间阋墙反目;小家庭的詈骂唾弃与冷眼排挤,杨梦痴怎能放弃人生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不顾,走上流浪的路途,以致倒毙于狱中呢?因为整个大家庭的分裂将其抛弃不顾而无法实现其归属,小家庭中亲情的凉薄、夫妻间爱情的罅隙,这些都阻止他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再说说姚家,笔者认为姚家也是一个“分裂的家”,充满凄凉哀楚。在万昭华还没嫁到姚家时,小虎的亲生母亲早早地就离开人世,姚诵诗只身一人带着小虎,这也是姚家和赵老太太过分溺爱小虎的一个原因。小虎依仗着外婆与父亲的骄纵,目中无人,他学会了纨绔子弟身上应有尽有的戾气,最终溺水而死、命赴黄泉。因此,从开始前妻的离世,到后来的儿子意外身亡,两个挚爱相继离开,对于姚诵诗而言,憩园是不完满的,分裂的,凄凄惨惨戚戚,如一曲诉不尽离殇的挽歌,绕梁不止,哀恸不已。

除了上述两家,我们也应该敏锐地观察到小说中“我”笔下所写的那个“家”,还有“我”眼中的底层大众的“家”。文中的“我”,也是黎先生,他的小说结局本打算这样安排:“让善良的瞎眼女人投江,让正直的老车夫发疯,两人天各一方,最后曲终人散。”实则为一出悲剧。作者还在小说里借黎先生之眼描述了两处凄凉哀楚之笔,昭示了底层穷苦家庭的生活状态,一处是黎先生看见两个瞎眼男人和一个瞎眼女人弹唱《唐明皇惊梦》;另一处是在小说的结尾处叙述了一个寡妇因为自己的独生子被淹死而伤心痛哭的场景。这两处故事都是黎先生的所见所感,它们虽没有共通之处,但把两则故事糅合在一起,我们会发现恰好与黎先生笔下的小说里的故事情节相吻合。作者透过底层贫苦大众的生活概况,直逼每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的个体,以一个个不断受到外界戕害、蚕食而孱弱的小家来揭示整个苍凉无力、腐朽、毫无生机的社会大家的悲剧。因此凄美的故事,悲凉哀恸的结局,让人深思、惋惜不已。

再说“弃园”与“祈圆”――灵魂的救赎

杨梦痴并非是一个罪不可赦的纨绔子弟,他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杨梦痴在大仙祠留下一张字条后便离开,告诉自己的儿子不要再去找他,字条的内容已表达出一个人的心灵,一个慈爱父亲的愿望。他的这次主动离家出走,不希望家人找寻自己,可见他心中已充满懊悔之情,逐渐正视自己曾经种下的累累恶果。尽管他在寄生式的生活中一点一点沦丧自己,但是从他的思想意识中,还有和寒儿的对话里都流露出一种自我谴责、自我忏悔之情。“这是我的报应,我对不起你妈,对不起你们。”“我到现在才明白,不留德行,留财产给子孙,是靠不住的。这么多年我真糊涂!你爷爷的确说过这样的话。我今天才懂得他的意思。可是已经迟了。”杨梦痴通过自我放逐、流浪,以一种自生自灭、自我牺牲的方式救赎自己渐行渐远的灵魂,审视被遮蔽的过去,抚慰被扭曲、压抑的人生,以此延续残缺不规则的生命直至倒毙于狱中。

万昭华是一位善良、充满博爱之情,有思想的新知识女性,来到憩园成为新女主人后,她渴望替丈夫打理好家务,教育好小虎,并且和小虎的外婆赵家搞好关系。事与愿违,她在扮演妻子、继母、女主人三者角色中处处碰壁,努力与希望付诸东流,换来的却是赵家的嫉恨,小虎的轻蔑,丈夫的不理解。她不得不面对自己家庭身份的缺失,这些难以启齿的痛楚与无奈,使得她郁郁寡欢,默默地承受。当谈论黎先生小说的结局以及得知杨家小孩的故事时,这些都促使她感同身受,使她内心郁积的复杂情感愈发愈烈,她恳求黎先生给小说里的老车夫与瞎眼女人一个幸福团圆的结局,她还愿意竭尽全力地去帮助杨家小孩找寻父亲,希望他们一家早日团圆。万昭华将其所有压抑已久的无奈和委屈深埋在心底,她只能将美好的希冀寄托于沧海月明之中,她同情弱者,博爱世人,为自己和他人祈福天佑。在小说中她曾对黎先生虔诚地说出:“给人间多添一点温暖,揩干每只流泪的眼睛,让每个人欢笑。”她对黎先生也敞开心扉的表达自己的心愿:“帮助人,把自己的东西拿给人家,让哭的发笑,饿的饱足,冷的温暖……搀这个一把,给那个拿点东西,拿药来减轻第三个人的痛苦,用安慰的话驱散第四个人的寂寞。”这一切与其说是单纯的源于万昭华的怜悯之情与恻隐之心,毋宁说是她对自身不完满生活的喟叹,试图将其情感转移到他人身上,通过体恤坎坷多舛的弱者,抚慰他人被蹂躏的的心灵以实现自我解脱,达到物我的释怀,救赎快要干涸风化的灵魂。

注释:

[1][法]明兴礼:《巴金的生活和著作》,转引自马佳《十字架下的徘徊》,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2][法]明兴礼《巴金的生活和著作》上海文风出版社 1950年版 第174页

参考文献:

[1]陈思和、李辉 巴金研究论稿 [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2]汪应果 巴金论 [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