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货币银行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范文1

一 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二)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三)授课对象:会计学

(四)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五)课程总学时:七次课,约21学时

(六)主讲教师:

(七)指定教材:张尚学.货币银行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八)参考书目:1.戴国强.货币金融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富华.货币银行学: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5.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二 课程性质

《货币银行学》是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规划课程教材。全书系统、全面地讲解货币金融理论的结构和内容,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对金融理论和实践在当代最新发展动态的介绍和分析。本书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特点,不仅适应课堂教学需要,而且适应在职人员自学的要求。

三、教学目的及考核方式

教学目的:

本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金融及其相关专业工作所必备的金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原理,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

2、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

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货币银行学的原理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金融经济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

本课程分为理论考核与平时综合考核两部分,两部分考核独立记分。理论考核部分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平时综合考核主要看学生出勤及课堂表现。其中,理论考核部分占70%,平时综合考核部分占30%。

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总课时约为7节大课,其中授课约6.5节,复习0.5节。其中第一章到第九章属授课内容,第十章内容不要求,由学生自学,具体授课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约2.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货币产生的基本原理和货币形式的发展变化规律,分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介绍货币制度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成。

具体内容: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第五节 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

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准备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用

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等。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信用的本质特征及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具体内容:

第一节 信用及其产生

第二节 信用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四节 信用工具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信用的特点作用,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的斗争。

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现的泡沫经济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重点、难点

现代信用与现代经济的关系,各种信用形式等。

第三章 利率与利息率(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阐述利息的来源和本质,介绍利率的主要种类,分析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利率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利息的来源,了解中外经济学家对利息本质的理论;能从利息的来源揭示利息的本质。

2.掌握利率的划分标准及其主要分类,能应用单利法和复利法进行计算。

3.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了解西方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掌握影响利率

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理,能对我国影响利率的困素进行分析。

4.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与作用,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利率的复利计算法,理解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等。

第四章 金融机构(约1.5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商业银行、投资性金融机构、契约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功能、主要业务和管理方法等,目的是对现代经济中的金融机构体系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进而对金融业的主要活动主体及其活动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具体内容:

第一节 商业银行

第二节 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第三节 政策性金融机构

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经营管理的理论发展等。

2、了解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和风险资本投资,掌握投资银行的主要特点。

3、了解证券经营服务机构的特征,理解投资基金的种类。

4、了解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的主要环节。

5、理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掌握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征。

货币银行学范文2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业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掌握基础性的金融理论知识,而《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货币、信用、银行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为后续各专业课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此课程具有专业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尽快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确实不易。通过这五年的摸索与实践,得到一些经验和体会,诚与同龄人共勉。

一、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用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一定要合适,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教材内容应当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现状,对于经济学类教材更是如此。随着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银行学》教材应尽可能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将新的、先进的金融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教材内容体系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教材编写方面,一般是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分开编著。例如,《货币银行学》只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理论,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则介绍我国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及银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截然分开的教材体系显然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二者结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选择教材的标准之一。

(三) 、教材内容的难易性

教材内容一定要深浅结合,如果内容过易,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如果过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同样没有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意选择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

目前,《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学都出版了自编教材,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灵活性。根据两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编著的《货币银行学》,该书内容较新颖,重点突出,并在介绍各种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理论的同时,还讲述了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一些改革情况,从教材使用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区分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庞杂,主要包括: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理论,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经营,中央银行制度,通货膨胀理论,外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所需知识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由于内容丰富而课时又有所压缩,单一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必然会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知识点量大时,学生往往很难记住的现象。鉴于此,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 、重点、难点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

对于货币银行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宜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尽管这些年来,许多教育学者对这种传统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但是,就一些原理、概念、学证明等内容而言,采用此法是较适宜的。当然,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采取一些配套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注重课前提问环节。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逼”他们快速回忆起前一节课相关内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的思路。比如,在讲授凯恩斯的货币传导机制:Ms R I GNP 的时候,就要启发学生,如果货币供应量 Ms 上升,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吗?投资增加,GNP 如何变化? 通过这种集体提问方式,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作用原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较快理解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效果较教师单一传授要好得多。最后,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同时,通过分析经济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所以,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实例。例如,在讲完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后,结合我国目前通货紧缩、总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情况,向学生讲授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债券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再比如,在讲授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时,结合了中国商业银行现在新开展的各种消费信贷业务。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单纯讲授理论时的枯燥无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货币银行学中的有关理论,活学活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

( 二) 、学生已有所掌握的内容,采用教师、学生换位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以学生讲授为主。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于下课前将讲授内容列出,引导学生准备。(2)给予充分准备时间,学生上台讲课。(3)讲完后,其他同学提问。(4)教师总结,点评。并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给予正确解释。

教学实践中,我在讲述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后,布置了一道题目:凯恩斯理论和弗里德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规定下次上课时由学生主讲。一开始,没有人愿意上台,经过一番鼓励,一个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有了这个开头,随后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也更加积极了,主讲之后的课堂提问也非常精彩。显而易见,这一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认真备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换位法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应选择学生有一定掌握基础的内容,或在以前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或已有过必要的讲授;另外,教师最后的总结必不可少,避免主讲学生中一些不正确的内容误导其他同学。

货币银行学范文3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互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252-02

引言

《货币银行学》是学习并掌握金融学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学殿堂的启蒙课程,如何使该课程适应新的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目前,在《货币银行学》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六个突出的矛盾和问题:(1)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实践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2)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的规范性与金融理论进展的先进性之间的矛盾;(3)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与适应金融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4)教学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多与学生学习时间、精力有限之间的矛盾;(5)优化教师课堂教学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6)提高教师科研学术能力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之间的矛盾。

本文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实践,针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活动中存在多种矛盾和问题,探讨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体会与建议。

一、切实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在《货币银行学》这一金融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针对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知识”为主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主,这一思想不仅是货币银行学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主旨。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师生平等对话,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同振,感情共鸣。

二、根据形势和对象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并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的衔接

目前,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雷同;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与协调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形势变化动态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在“货币银行学”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引入金融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或动态,金融实践的最新发展,还要向学生介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譬如,在“货币的发展与类型”部分中,增加对“电子货币”的介绍;在“信用形式”部分,与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详细介绍消费信用形式;在商业银行部分,结合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国际化趋势以及网络银行的发展,有重点的加以讲解:在货币政策章节,结合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调控进行讲解。

2.区别不同专业,合理安排教学重点。《货币银行学》内容繁杂,几乎覆盖了金融学的所有方面。在教学要求方面,应该分不同专业区别对待,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案,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在给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时,应注重基本概念和货币基础理论的深入透彻的分析,深入讨论和学习与当前金融热点密切相关的话题。而对于非金融学专业的财经类、管理类学生来讲,就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更注意的是与本专业有关的内容。例如,对于会计学、工商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对于与企业、单位和个人分配关系较为密切的相关金融知识要重点讲授。在给那些非财经专业学生上选修课时,就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信用、货币创造、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问题。

3.注意理清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并强化课程间知识的联动性。金融理论课程作为经济类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和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课程间的这种天然联动关系,教师一方面应理清课程设置及其相互衔接的关系,对有关重叠内容的权衡取舍,提炼精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这种关系强化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比如在讲授货币银行学中的有关利率(或汇率)理论时,可以要求学生将利率(或汇率)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将投资(或贸易顺差)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构建回归方程,这样不仅可使得对金融理论的掌握更具直观性,而且可以巩固以至强化对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相关原理的掌握。

三、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不如专业实务课具有技术性、技能性和趣味性。目前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枯燥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建议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研究性,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

1.进行互动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二是教学方案实施中的师生互动,教师制定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随时接受和吸纳学生的意见与要求,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结合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特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可以从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问题,启发大家思考、发言,使他们参与到问题的认识与讨论之中,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要点。例如,讲到信用时,可以就当前中国社会的信用缺失问题,特别是中国大学校园里的诸如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2.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货币银行学的很多内容与现实结合紧密,引入恰当的案例进行分析,不仅使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且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各方面的能力。案例教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案例的选取以及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设计,从而增强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建立《货币银行学》的案例教学库,并根据国际和国内金融实践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丰富案例内容。譬如,当讲到金融危机时,近期的次贷危机就是很好的案例,而这一案例对于《货币银行学》教学中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分析金融市场、融资渠道、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都提供了恰当的、连贯的、生动的案例。

3.合理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改善教学效果。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创造性地利用符号、文字、图形、表格等多种不同信号,构成一系列教学图示软件,以辅助教学工作,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改善教学效果。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介绍货币形态时,将有关的货币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从古代的实物货币,包括贝类货币、各种金属铸币,直至现今主要国家的纸币,让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强化了学生对货币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有关货币理论的学习兴趣。类似的还有信用工具,可以将支票、本票、汇票等图片制作成课件。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不应是追求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简单堆砌,不应是“为用而用”,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心理及视觉等方面的需求采取相应的策略。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目前,很多学校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因此,考试结果难以客观全面、真实、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风。

应改革传统的期末考卷单一性考试方法,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以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检验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对于《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坚持平时和期末两条线,但更重视平时的考核,通过平时的考核,在过程控制中实现激励。平时的考核可以采取阶段性测试、课程论文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作业等形式,但不管哪一种形式,都必须给学生反馈一个考核结果,这里面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考核内容的设定;二是考核结果的呈现。比如,针对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布置课程论文或小型读书报告,在考核结果的呈现上,建议只要其独立完成、思路清晰、逻辑一致、自成一体,则以较高成绩等级对待,这样做的结果是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

结束语

总之,我们在《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在保证基础理论教学活动规范性的基础上,努力地进行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金融人才的最终目标。

当然,任何方法或理论都有其适用的前提和条件以上所有措施都是建立在任课教师执著敬业的职业态度、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以及流畅得体的语言表达等诸多前提之上的,离开了这些必要的基础,任何方法和措施都只能流于形式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方法的选取还要视学生群体的整体学习素质和专业要求来定,不分对象的全盘模仿可能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卞志村.因材施教术有专攻――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6).

[2]黄艳艳.《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2).

[3]卢亚娟.关于“货币银行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

货币银行学范文4

一、填空

1、存款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呈( )关系。

2、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 )成正比,与( )成反比。

3、货币供给中M1层次包括()。

4、增加初始存款100万元,在给定存款准备率为10%的情况下最多可创造出的派生存款为()。

5、若rc=30%,rd=20%re=2%,增加的初始存款为100万元,则大约可创造出的派生存款为( )。

6、现金漏损率越大,货币乘数则( )。

7、货币供给层次划分的标准为( )性。

8、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 )。

9、如果原始存款为20万,派生存款为60万,则货币乘数为( )。

10、如果法定准备金为13万,超额准备金为7万,则实际准备金为( )。

11、在存款总额一定的情况下,法定准备率越高,商业银行可用于放款的份额( )。

二、判断

1、 中央银行购买黄金和外汇,能使基础货币减少。

2、 按照西方的中央银行体系,政府持有通货将增加基础货币。

3、 基础货币量等于原始存款量。

4、 基础货币就是构成商业银行准备金的货币。

5、 一定时期货币供给量的大小由中央银行决定。

6、 基础货币量小于货币供给量。

货币银行学范文5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130-01

一、货币银行学的课程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的历史发展和金融运行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两个特点:

(一)理论性是指货币银行学概括了金融学的整体理论框架结构,揭示了宏微观层面的金融运行机制与规律,并且阐明了各金融变量、金融工具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了这些原理可以为学生在日后从事相关金融工作的时候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性是指货币银行学里涉及的很多内容都与现实相关,如信用工具,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风险管理等,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相关业务流程和操作方法后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二、货币银行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众多,且缺乏应用性

货币银行学可以说是一部金融领域的“小百科全书”,涉及的内容繁多。作为教师,要想在有限时间内帮助学生都掌握金融学的核心知识难度不小。

本人所在学院仅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课时量相对较少,很多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反映把握不住货币银行学课程的重点。再加上很少有好的教材内容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货币银行学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相比较其他实务课而言,它的内容含理论较多,缺乏一定的技能性和趣味性。再加上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讲课按照中学时期一样一味照本宣科、填鸭式地将知识不停地往学生脑袋里“灌”,一来学生这样被动接受知识的效率很低,二来这样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下降,反而会产生不想听课的厌恶感。因此,这种传统的“以教为主”教师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考核方式不够规范

由于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社会科学课程的内容比较困难,不像自然科学课程那样通过一次笔试或者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就可以评定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对现实中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因此,对于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较难把握。

但是实际上,很多高校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就是主要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坏,此方法难免过于偏颇。即使平时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的学生,可能会考试没发挥好,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抓住老师勾画的重点突击复习也有可能得高分,因此各高校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上普遍缺乏一个公平规范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式。

三、对货币银行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货币银行学包含金融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在很多高校课时量又有一定的压缩,因此为了达到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抓住货币银行学的重点内容着重讲解,而对于与其他金融专业课程相重复的内容简略概述即可,以免造成重复。

另一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应另外增加安排一定的实践教学部分。比如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或者直接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人员给学生授课。如果没有条件,亦可以利用实验室网络技术等进行实务模拟教学。比如在学习资本市场一章时,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模拟股票交易,使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兴起,高校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授课。兴建多媒体教室,教师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文字与图片、动画、视频等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直观演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比如在讲授货币形态时,可适当在课件中插入从古至今各个时期的货币图片,像殷周时代的铜币、贝币,春秋时代的刀币、布币等,将死气沉沉的文字变为活灵活现的图片演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最好是结合经济热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然后回答问题,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时候,该如何应对现实中物价上涨过快的状况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课堂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补充,使学生印象深刻,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规范考评制度,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

很多高校的考核手段单一,考评制度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当进行适当的改革。教师平时除了以基础知识为主来布置作业,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搜集、整理、分析资料才能写出来的小论文,让学生主动思考一些经济热点问题,同时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毕业论准备。此论文成绩应当作为最后总评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还是要以基本内容为主,可以适当增加拔高题型,其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如果有实验室课程,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给出最后的总评成绩。

综上所述,目前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及考核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加以改进提高,当然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各方面相互影响、密切配合,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地改善、提高,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白柳.“案例教学”在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8):127-129.

货币银行学范文6

本文旨在通过对历史的方法之含义及其重要作用的介绍,结合货币银行学课程主要知识内容及其显著特点,就如何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中运用历史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认识货币银行市场作出一些示范性的基础探索。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历史的方法;理论教学

1 历史的方法之含义及其重要作用

哲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一件事情的发展总有其来龙去脉的演变过程,如能对事情探本溯源,则对其今天之所以如此的现状也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史学界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民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第一句话即对什么是历史有如下定义:“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因此,所谓历史的方法就是从“这是一段历史”、“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的思想和思维认知角度,去看待我们所要学习与研究的那些事物。

根据历史的定义,我们可以明白,抱定历史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对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至少在这几方面,历史的方法其作用是明显的:一是帮助了解事物本身的由来及其演变;二是认识到有些事情的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性的,用于经济领域则极有助于明了诸如“货币金融是市场发育的产物”等等大量存在的类似的观点;三是可以在了解事物由来演变的过程中探知不同地区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所在;四是只有在更深入地认识了当前面临现状的古今中外渊源之后,才可以更好地把握现状、改善现状或预测发展方向。因此,历史的方法在学习和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无可替代和不容低估的。

2 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及其显著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大多数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核心课程,性质地位重要。虽然教材版本不同,编写体例和知识结构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根据笔者对一些比较常见、使用较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分析,该门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是明确的,大致都包括如下一些共同的基本部分:货币、信用、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通胀通缩、金融创新、开放金融等等。

纵观该门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发现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不管是货币、信用、金融市场,还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创新等,都涉及到它们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更涉及到中西方在货币银行市场产生、发展与演变方面的一些不同比照。这个显著的特点,为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中历史方法的运用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和存在空间。而历史的方法之巨大思想和思维认知价值,无疑将对学生有效地学好货币银行这一比较复杂的市场的知识产生重要的催化作用,使他们从货币银行市场的庞大体系、数量众多的名词概念、种类繁杂的专业术语等等表象中解脱出来,把握这一无形虚拟金融经济和有形实体产业经济的紧密联动,从而能更好的领会与掌握货币银行市场的特点和运行规律。

3 历史的方法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明了了历史的方法之含义,清楚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知识内容及其显著特点,现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事例,就历史的方法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作出一些示范性的基础探索。

3.1 运用历史的方法对货币信用的知识进行学习

货币的问题,主要涉及到货币及货币制度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经历,涉及各阶段的币材、货币形式、货币制度种类、优缺点等,这些都是可以从大量历史知识、事实、故事的角度去进行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的组织提炼的。如果丰富了这些教学素材,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无疑会对货币产生发展的客观性形成具体而微但又深刻的认识,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讨论或预测欧元、亚洲元、人民币国际化、500元乃至1000人民币的发行、未来货币等等一系列极具想象与拓展空间的话题。

信用的问题,主要涉及信用的产生,信用的形式种类发展,信用工具类型变化,对利息本质的古典、近代与现代学派观点等问题。这些知识的课堂理论教学,不仅很多内容本身是一个理论界定问题,并且由于教材的编写体例和规范性,使得其理论性更强,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抱以一个历史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思维去认识和分析,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 运用历史的方法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知识进行学习

金融市场的知识讲述中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成熟金融市场形成的基本条件。这是一个理论性相当强的问题,涉及到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金融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立法与金融机构的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管的适当等抽象性、宏观性和理论思辩性较强的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用历史的方法,对中西方金融市场的发展进行一个比照性的研究,而是泛泛的向学生介绍一下这些观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就会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与障碍。而通过对中西方金融市场发展运用历史的方法进行一个比对性分析,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生动、有形和可理解得多。

金融机构的学习中涉及到商业银行、非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三大类金融机构的知识,运用历史的方法,对中西方商业银行的起源、业务种类及收入占比变迁,非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具体种类、业务现状,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央行职能变迁、银行独立性、中西方金融机构历史与现状对比等进行学习和认识,就能够有效地避免理论说教与灌输,实现课程理论教学的生动、有形和具体化。

3.3 运用历史的方法对金融市场的特殊运行规律进行学习

上一篇陈小卉照片

下一篇走进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