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收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财收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财收益

理财收益范文1

上期的杂志中,我们对于2008年度到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进行了回顾,以实际实现的到期收益率为标准,评比出了不同类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明星”。

对于一款理财产品来说,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一方面离不开市场的支撑。比如在一些获得较高收益的明星产品中,产品的推出时机、运行期内产品的表现,都与当时产品所密切联系的标的物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产品能够获取较高的收益,与产品的条款设计同样密切相关。

就以挂钩股票市场的产品为例,观察期的设置就会对实际达到的收益有较大的影响。相对来说,观察期设置得越多,可以将挂钩标的的收益进行平均化,降低了在整个投资期内挂钩标的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一些收益的锁定条款,也有利于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之下,降低投资风险。

同时,高风险高收益,这一投资基本原理再次从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表现中得到了印证。加入了杠杆设计的产品,以承担较高风险为前提,为激进的投资者带来了2008年内意外的收获。

因此,尽管理财产品并不具备延续性,即使是相同类型的产品,在不同的运作时间,表现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但是通过对“明星产品”的回顾,对于我们今后在选择理财产品还是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之外,外币理财产品也一直受投资者的关注。与往年相比,外币理财产品受到海外市场急剧变化、汇率波动剧烈的影响,无论是产品的发行数量、规模都有显著的缩减。同时,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出现了较大的分化。那么,变动之中,哪些产品堪称2008年度的“收益明星”呢?

挂钩股市产品成主流

对2008年度到期的外币理财产品进行盘点,不难看到,与股市挂钩的外币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是占到了市场上的绝大份额。分析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来说,外币理财产品的期限略长,多为1年期或以上的产品。从2006年开始的全球牛市,股票市场自然成为了外币理财产品选择挂钩标的的主要选择。而以往外币理财产品中,较为偏好的挂钩汇率、利率的产品则发行量较少。尤其是2008年之后,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汇率变动剧烈、各国纷纷采用降息的货币政策,使得挂钩汇率、利率产品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

在与股市挂钩的外币理财产品中,有几款产品创下了不错的收益率。

光大银行“同升8号”港股挂钩美元理财产品

产品投资期:2007年6月~2008年6月

实际到期年化收益率:25.04%

光大所发行的“同升8号”挂钩港股理财产品,收益与香港上市的5只中资企业股票相挂钩,分别是:中国神华(1088HK)、中国石油(857HK)、中信银行(998HK)、中国平安(2318HK)和首都机场(694HK)。“同升8号”可用人民币和美元进行投资,其中美元产品的到期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5.04%;受到汇率因素的影响,人民币产品的年化到期收益率为17.53%。

这款产品能够获得较高的收益率,与产品的运行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光大提供的产品业绩说明显示,12个观察期挂钩篮子股票涨跌幅平均值分别为22.27%、13.21%、31.47%、73.94%、44.11%、47.48%、38.54%、6.84%、4.95%、-0.14%、10.38%和7.48%,正是产品运行前期挂钩港股出现的一波大幅上涨行情,为产品整体收益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产品收益的计算方式也利于收益率的提高。对于一款1年期的产品来说,“同升8号”以每个月作为一个观察期,通过12个观察期收益平均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收益。这一点有利于降低产品运行过程中,股价大幅波动对实际收益造成的侵蚀,增强了收益的稳定性。

另外,在“同升8号”的设计中,采用了部分保本的设计。这款产品的保本比例为投资金额的92%,换言之,投资者最大的亏损比例为8%,为能够承担一定风险的投资者提供了获得高收益回报的途径。

浦发银行“汇理财”F1计划2007年第四期(美元产品)

产品投资期:2007年4月~2008年4月

实际到期年化收益率:22.76%

浦发“汇理财”F1计划的这款产品与光大“同升8号”的收益挂钩标的非常地类似,也是挂钩于港股市场,五个标的H股分别是中石油、中海油、上石化、紫金矿业、神华能源。

这款产品收益获得的原理在于,把整个投资期(1年)分作四个观察期,也就是说每三个月设置一个观察日,观察日内得到的5只股票中表现最为逊色的收益率,即为该观察期内确定的收益率。事实上,由于各只股票的表现有一定的分化,对于投资者来说,收益率要由最为逊色的股票来决定,如在第一个观察日,表现最为逊色的“上石化”的期间收益为-1.4831%,这也就是该期间产品锁定的表现。

但是,这款产品对于投资者来说,最有利的设计在于,一旦出现高收益,之后几个观察日的收益将锁定在最高收益的水准。2007年7月~10月,受“港股直通车”等利好消息的影响,港股出现了一波大幅上涨的行情,由表我们也可以看到,产品的第二个观察期内,5只挂钩股票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紫金矿业甚至出现了超过100%的涨幅,而表现最为逊色的“上石化”股价也上涨了29.2473%。按照产品收益确定的原则,29.2473%不仅作为了当个观察日的锁定表现,也被作为了第三个、第四个观察日的锁定表现。虽然之后港股价格出现了较大的回调,但对这款产品的收益已经不会产生影响。

因此,产品到期时,收益率由四个观察日的锁定表现确定,最终实现的年化收益率达到了21.5647%。

固定收益澳元理财夺魁

外币理财产品的另外一大流派就当属固定收益的产品了。就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的稳健型产品一样,固定收益的外币理财产品为手中持有外汇的投资者,提供一种获得稳健收益的渠道。

在各币种的固定收益外汇理财产品中,毫无疑问,澳大利亚元产品能够获得的收益是最高的。如招行、光大的多款澳元理财产品均达到了9%的年化收益率。但是,投资此类型产品不可忽视的风险在于汇率风险。单以固定收益来看,投资澳元理财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2008年年中澳元汇率出现的大幅跳水,不仅抵消了这部分收益,还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损失。

因此,投资外汇理财产品,投资者还是需要在多重因素中进行全面的衡量。

招商银行“金葵花”安心回报澳元3号理财计划

产品投资期:2008年6月~2008年12月

实际到期年化收益率:9%

光大银行阳光理财A计划澳元产品

产品投资期:2008年6月~2008年12月

理财收益范文2

本是表外资产的银行理财突遭监管约束,央行打算将表外理财纳入MPA监管框架。一时间,不显山露水的银行理财直面市场的审视。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余额26.2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年末规模或突破30万亿元大关。目前,相对于100多万亿元贷款余额,理财占贷款的比重已达26%。

随着近年来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中国资金来源端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存款利率的不断走低使得居民不再满足于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转而依据自身风险偏好产生了个性化的投资诉求。为迎合资金来源端的需求和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趋势,银行等金融机构广泛开展相比于传统存贷款业务要求更少资本消耗的银行理财业务。

自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只理财产品以来,在过去的几年中,理财规模经历了迅猛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从2010年年末的2.8万亿元增长到2016年年中的26.28万亿元,2010-2015年的五年间同比增长率均在40%以上。截至2016年6月底,理财资金账面余额较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长11.83%,年末规模突破30万亿元几无悬念。

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相较于存款规模不断上升,已成为金融体系中重要的资金来源。根据中信建投的统计,16家上市银行2015年年末理财余额总计17.8万亿元,占全国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年底23.5万元存续理财资金账面余额的75.7%。2016年半年报中有15家银行披露了理财产品存续余额,总计18.5万亿元,若将华夏银行(中报未披露理财余额)的理财资金规模按照年初值计算,则16家上市银行占全部银行业机构理财账面余额的72.3%。

截至2016年6月,工商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居同业第一。上半年理财业务规模绝对数额和相对增幅较大的分别是:建设银行理财余额增加3304亿元,增长20.4%;民生银行理财余额增加2761亿元,增长26.1%;平安银行理财余额增加2172亿元,增长29.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4家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有所收缩。

在收入贡献方面,半数银行2015年理财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以上。大多数上市银行的理财资金余额占比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更是接近存款总额的一半。由此可见,银行理财已经在商业银行经营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收益率普遍走低

2016年8月,新成立的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接替中债登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上半年)》,对2016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新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从规模上看,尽管增速仍在两位数以上,但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总量大幅放缓。在2010-2015年间,银行理财产品存续金额的增速始终保持在40%以上,而2016年上半年存续规模增速明显放缓,较2016年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若保持这一增速,全年增速将达到25.06%。

截至2016年6月底,封闭式理财(包括净值型和非净值型)产品占比57.15%,在按照运作模式划分的产品中占比最大,增幅为13.96%。而开放式净值产品增长最快,尤其是在2015年,开放式净值产品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年内增速高达144.64%;在2015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16年上半年仍增长16.06%。

从客户来源看,一般个人客户仍为银行理财产品最大的资金来源,机构客户占比近30%,上半年各类投资者理财产品占比基本保持稳定。2016年6月,一般个人客户理财产品余额12.71亿元,占比48.36%;机构客户为第二大资金来源,占比29.26%;银行同业占比15.30%;私人银行占比7.08%。各项占比与2015年相比变化不大,一般个人客户、机构客户微降,私人银行微升,银行同业理财产品余额占比上升2.53%。

自2015年3月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余额首次超过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始终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截至2016年6月底,股份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余额10.89万亿元,国有大型银行9万亿元。在增速方面,国有大行增速明显放缓,上半年增幅为3.81%;股份制银行增幅为9.89%;城商行、农商行增速异军突起,分别为21.82%和58.24%。

从投资资产方向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是理财产品配置的主要资产,上半年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占比大幅提升,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回升。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在2014年、2015年、2016年上半年三者加总分别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91.2%、89.1%和90.3%。

在债券结构上,利率债配置比例不断增加,信用债以高评级为主体。2016年年中,利率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6.92%,信用债占28.96%。截至2016年6月底,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的规模增加,余额为16.03万亿元,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0.74%,与2015年年末相比,该占比继续下行。

上半年,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普遍走低。在兑付客户收益方面,近年来,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封闭式非净值型产品、开放式非净值型产品,而私人银行类产品高于一般个人类产品,银行同业类产品则高于机构专属类产品。而在2016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中,只有一般个人类的封闭式净值型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的年化收益率比2015年提升,其余收益率均较2015年的水平走低。

收益率下行的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中国整体的债务将逐步下降,从而需要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将逐步减少;其二,高收益流动性较高的资产相对缺乏,且短期内难以改变,资产荒将持续;此外,银行主动收缩理财发行规模、理财表外业务风险增加、对非标监管趋严等原因也不可忽视。

城商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较高。就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看,封闭式非净值产品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封闭式净值型产品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商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外资行;开放式净值型产品收益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大型银行、农商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外资行。

理财业务陷困境

无论从产品数量还是资产规模来看,近年来资管市场风起云涌,各机构的资产规模均大幅提升,给目前体量最大的银行理财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在去杠杆、去通道,监管引领机构回归资产管理本源的趋势下,面对主动管理能力较强的券商、基金等资管机构,银行资管面临转型,需要开发自身独特的竞争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对于10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目前银行理财与贷款的比重为26%,银行主动管理的客户资产规模已十分巨大,而主动管理资金规模越高,则越不利于风险把控。

根据中信建投统计的2015年年末和2016年年中,16家上市银行的理财业务余额和贷款总额情况,若以截至2016年6月底,15家银行(华夏银行未公布)加总的理财业务余额和贷款总额计算,整体的“理财与贷款比率”为29.02%;若以各银行的理财业务余额作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则理财-贷款比率的加权平均数为42.65%。纵向对比,这两个比率2015年年末分别为29.33%和42.60%,变化不大。国有大型银行“理财-贷款比率”较低,大多数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则有7家银行的理财规模达到了贷款总额的50%以上。

存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各银行在多年间经历了丰富的实践过程,形成了贷前、贷时和贷后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具备完整的前中后台管理部门。信贷的经营管理往往要经过贷款受理与调查、授信审查与审批、贷款发放、贷后监控和不良贷款管理等多个环节。相比于庞大的理财产品规模,理财业务事业部制创设不久,专业人员远少于信贷业务相关人员,主动管理资金规模已经非常高,这不利于银行对理财资金投向的风险把控。

银行理财产品按照收益表现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预期收益率型理财产品和净值型理财产品。在过去两年银行发售的各种理财产品中,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均下降明显。就2016年6月份的数据来看,城商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最高,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农商行次之,国有商业银行最低。

由于低迷的宏观经济状况、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加之信用风险频发,致使大量的资金面临优质资产难觅的资产荒现状。

而银行以往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对信贷资产的辨别能力上,对于其他投资方式投研和交易能力有限,在大量资金追逐少量优质资产时居于劣势。2015年,银行理财业务价差收益在70个BP左右,2016年原本预计价差收益在50个BP;若监管新规正式出台,则预计价差收益降为40个BP左右,降低20%。

由于金融产品具有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特征,在资产荒的背景下,企业乃至社会的投资回报率不断走低,在同等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以往的收益很难保持。因此,若要提高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需要放松对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然而,最近几个月监管部门多项监管法规,推动理财产品去杠杆和去通道。

2016年7月,证监会并实施了被称为升级版资管“八条底线”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严格控制了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基金子公司、期货公司、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等机关机构发行结构化产品的杠杆风险,要求股票类和混合类结构化资产管理杠杆不得超过1倍;固定收益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3倍,其他类结构化资产管理计划的杠杆倍数不得超过2倍。尽管安排了新老划断的过渡期,但是未来银行以优先资金投放的委外投资必将受到冲击。

在银监会2016年3月公布的《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风险监管工作的意见》(58号文)中,规定结构化股票信托产品的优先、劣后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最高不超过2:1,对于固定收益类等结构化产品的杠杆比例则未做明确规定。银行理财资金中的该部分需求将向对于结构化产品杠杆比例规定更为宽松的信托转移,这将导致信托通道费上涨,挤压盈利空间。

监管新规更严格

近期备受关注的是正处于内部论证和征求意见阶段的银行理财新规,其对银行理财产品做了进一步规范,监管重点在三个方面:分类管理、禁止发行理财产品、非标投资不得对接资管计划。新规若实施,则非标、权益资产的投资范围进一步受限。上述新规还将商业银行可以从事的理财业务分为基础类和综合类理财业务,划分门槛主要是50亿元的资本净额和3年的基础类理财业务开展经验,对于可以投资于非标和权益类资产的综合类理财业务进行了准入限制。

根据中信建投对Wind列示的98家银行的资本净额进行统计分析显示,16家上市银行和3家待上市的银行资本净额都远高于50亿元的分界线。在列示的20家农商行中,有5家的资本净额处于50亿元以下。监管新规对于理财业务的分类将对大部分农商行和少部分城商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影响较小。

按照公开的统计数据,2015年年末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的资金余额分别占存续的全部理财资金的15.73%和7.84%;2015年年末,城商行和农商行占理财产品资金余额的比例分别是13.06%和1.23%。因此,我们可以通过2015年年末的数据来测算监管新规一旦实施对于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该测算主要依据以下逻辑进行推断:1.假定绝大多数农商行不能同时满足资本净额50亿元以及从事3年理财业务的条件。2.假定有三分之一的城商行无法满足前述条件。3.假定城商行、农商行投资非标和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与银行业整体比例相同(实际上可能更为激进),据此计算,受到影响的非标投资和权益类投资分别在3000亿元和1500亿元左右。

此次理财新规中使用了“特定目的载体”的概念,并规定非标理财只能对接信托。信托在银监会一系列监管的限制下,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进行风险隔离。在2013年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8号文)中,规定理财资金投向非标资产不得超过理财总额的35%,亦不得超过银行总资产的4%。此次理财新规第三十八条非标债券投资要求中延续了此项要求。银监会此举意在降低监管难度,防范金融风险。对非标理财通道的限制,将使非标投资改道信托计划,信托通道费将上升,使得对应业务成本增加。

近期,银监会正在研究对表外业务计提风险资本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据悉,银行表外理财投资于非标资产和非上市公司股权,将分别按照20%和50%的信用转换系数转换为表内的信用风险,然后以100%的风险权重计算风险加权资产。此举与正在征求意见的理财新规相配合,旨在以对表外理财计提风险资本的方式进一步限制非标和权益类投资。银监会希望通过对表外业务风险资本的计提引导资产回表,从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准确性。

理财收益范文3

工具/原料理财通方法/步骤1先去打开微信,并且在里面找到理财通打开

2打开之后,在里面就可以在右上角最上方有一个奖杯标志

3点击一下打开,就可以直接获得一个收益特权卡了

理财收益范文4

理财揽储压力上升

作为表外利率市场化的产品,银行理财前几年一直火爆,并大规模分流银行存款。今年,在货币宽松政策持续出台的情况下,理财也遇到了众多难题,需要与股债一决高下,吸引居民资产配置。从2014年4季度起,在股指暴涨的环境下,银行理财的规模扩张受到冲击,为了揽储,银行理财在多次降息的背景下,依然维持着5%的年化较高利率。

“我们观察到,2014年上半年股票性基金的资产净值维持在1万亿左右,发行份额从1.2万亿下滑至1.05万亿。但是2014年4季度至今,随着股指屡创新高,股票性基金的资产净值上升至1.6万亿,发行份额又回到1.24万亿,基金个数也从680上涨至784。”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在报告中指出。

另一方面,股市交易结算资金规模也节节攀升,从2014年9月的8000亿元增长至2015年5月的2.37万亿元。股市火爆吸引居民不断将资金投入股市,对理财造成冲击。

“表外利率市场化和股市分流资金是来自负债端的压力,使得银行理财必须维持高收益。另外一方面,能够维持高收益的根本仍在于资产端有足够的高收益资产以支撑收益率。”海通证券分析指出。

去年,银行理财产品靠的是债市高收益率。根据海通证券统计,2014年末银行理财的资产配置中,43.75%的资产配置债券及货币市场,而2014年该比例仅为38.64%,意味着2014年理财通过横扫高收益债券的方式分享了债券牛市。然而进入2015年,债券收益率开始低于5%的理财收益率,理财配珞倾向股市,未来理财对债市的推动仍要看理财收益率是否进一步下降。

“类固收”产品成重点

在当前A股市场收益率节节升高背景下,金融市场的繁荣使得对接二级市场的非标债权产品日益繁荣,“类固收”产品成为银行理财重点配置对象。“类固收”产品泛指相对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资产,包括伞形信托优先级、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的优先级、两融收益权、打新基金、分级A等,主要对接股票二级市场。

“当前类固收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达7%-8%,预计资金参与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银行理财配置‘类固收’主要通过伞形、配资、专户打新等渠道。”海通证券分析认为,2014年末,理财配置非标资产的规模约3.3万亿,其中35%为受/收益权,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交易所债权等资产均有涉及。其认为,始于2014年4季度的这场股票牛市与理财资金密切相关,庞大的理财资金也成为一股重要的资金力量,如同一只隐形之手拨动股市和债市的走向。

“我们看到融资融券余额不断创新高,截至2015年5月,两融余额已达2万亿,而沪深两市日均成交额破万亿也呈常态。这意味着本轮牛市具有加杠杆和资金推动的特点,资金来源包括居民财富转移和央行货币宽松,而打通居民财富配置、银行低成本资金与股市的一个重要通道就是银行理财。”

与2013年相比,银行理财中非标债权占比有所下降。“这主要是2014年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地产和基建的回报率和融资需求不断萎缩,而监管层对非标严加控制,加之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范,非标供给也出现下降。供需双降下,理财对接实体经济的非标配置比例自然下降。”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

大额存单或抬升收益

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并未出现下降,来自各种渠道的分流压力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近日,国务院通知批转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适时推出面向机构及个人发行的大额存单,扩大金融机构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有序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央行的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探索发行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大额存单”。有市场消息称,本月央行将会针对部分银行开放政策试点,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个人门槛为30万元,企业门槛为1000万元。

与一般意义上的定期存款相比,大额存单具有面额大、期限短、可转让以及收益率高等优势。定期存款需持有到期,若提前支取会降低利息收益。大额存单虽也不能提前支取,但能够在二级市场转让,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有消息透露,大额存单利率在目前的试点方案中拟采用“Shibor加点”的方式确定。相比之下,即便存款利率上浮,Shibor仍然相对较高。

实际上,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金融产品的利率水平都已完全实现市场化,但绝大部分的理财产品、协议存款和同业存款不能流通,有市场人士分析指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也会分流银行理财和存款产品。

“如果大额存单的收益率有较高吸引力,那么预计部分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的需求也会受到影响。”有券商分析师认为,未来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余额或将减少,因为部分此类产品将被大额存单所取代。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也对媒体分析指出,大额可转让存单推出后,因其流动性和安全性特征,或对理财资金构成一定分流作用。

另一方面,大额存单的分流作用下,或会推动理财收益率的抬升。“由于理财产品与大额可转让存单均为短期投资工具,且收益率、流动性各具优势,可能会推动理财收益率的抬升。”宗良表示。

理财产品大爆发源于稳定、刚兑的高收益率。虽然存款利率自从2014年11月后经历了三次降息,并开始逐步扩大上浮空间,但表外理财的收益率依然是放养式的市场化竞争。出于竞争压力,银行有“天然”提高理财收益率、吸引更多资金的动力。海通证券研究报告中分析指出,按照国外经验,大额存单发行后,存款利率有了市场化基准,随后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利率会向大额存单靠拢。

理财收益率长期趋降

“我们认为,尽管当前理财收益率具有‘刚性’特点,但长期来看,理财收益率必然趋降――原因在于高收益资产是决定收益率刚性的根本,但市场上的高收益正在稀缺,而且理财还有投资非标35%的上限,不可能无限制对接股市,因此理财资产端的收益率下行必将倒逼负债端利率的下行。”姜超分析指出。

与海外利率市场化后的存款利率类似,理财收益率最终仍将回归到与经济基本面相匹配的水平,而我国已进入低利率时代,这意味着理财收益率和存款利率长期趋降。

除去对股市和债市的作用外,理财收益率的高低还会影响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给市场带来的冲击程度。由于当前存款利率的主要参考对象是货币市场利率(影响同业存单利率和货币基金利率)和理财收益率(表外市场化利率)。

理财收益范文5

在眼花缭乱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屡创新低之际,传统银行老兵纷纷打着“收益率超X%”重整河山。但这可能是虚张声势:因为他们的实际收益率能否达标,还是个未知数。而这对于消费者选择理财产品而言,却至关重要。

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仅2014年上半年到期的24748个理财产品,就有10519个未公布实际收益率,占比42%。而银监会近期出台的35号文,再又一次提到了信息披露这个话题,却依然没能击中银行理财产品的痛点。

到期信披:浦发最公开招行最隐瞒

每到季末,各大媒体都会津津乐道理财产品黑榜:即到期后未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理财产品。据本刊记者统计,2014年上半年,广发以22支产品荣居黑榜榜首。平安、招行和农行也榜上有名。许多消费者以此作为理财指南,尽量远离被点名的产品系列。

但黑榜背后,我们大都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计入统计的都是已公开实际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却有近一半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不得而知。

普益财富2013年以及2014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中,浦发银行稳居“到期信息披露比例”第一的宝座,民生银行紧随其后。而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一季度的信披排名中垫底。此外,工商银行表现也不尽人意。

当《消费者报道》记者向招商银行客服代表咨询到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时,该客服表示招商银行暂不会对外公布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但事实上,招行的官网每天亦会更新理财到期兑付公告。平安银行的刘姓理财经理则对记者表达了他的质疑,在他看来,平安银行的信息相对来说是很公开透明的,“没道理会得分这么低”。

普益财富相关人士向记者解释称,他们的到期信息排名衡量的是银行对于产品实际到期收益率公布的完整性与及时性。因此,排名靠后可能有两种情况:公布实际收益率的产品比例低或者公布不及时。

运行期:55家银行零披露

除了神秘的到期收益率,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期和运行期的信披程度也不容乐观。

这其中对消费者最重要,却常常被忽视的信息是:你的风险等级与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是否匹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在实际的销售中,很少有客户会询问产品的风险等级,都只会比较收益率。因此如果有保守型的客户想要投资中低或者高风险的产品,我们也不会主动去提风险不匹配的问题。”

风险不匹配就意味着未来发生收益纠纷的可能性越大。但不管投资者赚钱还是亏钱,银行都会收取中间手续费。这一点,也鲜有银行能坦白告知投资者。

更糟糕的是,理财产品运行期的信息披露情况。据普益财富机构统计,2014年一季度110家银行中的55家,在理财产品运行期中的信息披露状况得分为0。这意味着,这55家银行不公布或者延迟公布旗下理财产品在运行期间的收益率等信息。

本刊记者以投资者的名义询问了得分 为0的汉口银行,该客服人员表示不会对客户披露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只会在到期时出示兑付公告。当记者表示希望能了解该产品现在的净值时,该客服亦表示无能为力。

而据业内人士透露,银行之所以遮掩理财产品的运行情况,除了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外,理财产品复杂的资金运作模式也是一大障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告诉记者,与基金配置的基础资产是标准产品,易于进行市值评估不同,银行理财有相当一部分并不属于标准产品,市值评估的困难形成了外界对其信息披露的诟病。如果资产证券化能够正常化,存在一定规模的信贷交易市场,这一问题可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而遗憾的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法律障碍至今仍然未从根本上解决,所以目前仍停留在规模有限的试点状态。“有些不是银行不想公布,是根本公布不了。”

外资银行信披最差

而综合比较后发现:一向高大上的外资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比例这一环上,却“意外地”输给了所有国内银行。

以到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例:城商行公开比例相对较高,达83.2%。五大“土豪”工农中建交的信披比例紧随其后,为78%。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一般,信披率只有75.1%。而表现最差的是外资银行,在2013年到期的1256个理财产品中,已公布实际收益率的仅490个,占比39%。这一比例,仅为中资银行信披率的一半。

在一片哀鸿中,渣打银行表现相对良好,其官网“历史产品表现”一栏即有部分已到期产品的实际收益报告。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和星展银行等官网都未能找到相关产品到期公告。

记者致电渣打银行客服时,客服先是询问记者是否在该银行开过户,随后婉拒了记者的查询申请,要求记者到银行网点与理财经理面谈。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的理财经理则都告诉记者:只有购买过相关产品的客户才能查询到产品信息,可以登录网银了解,也可以通过客户号或身份证号码查询。

但这却对部分潜在投资者造成了困扰。“之前汇丰银行为我推荐了一款预期收益率很高的产品”,广州的投资者王坊告诉记者。在准备买入之际,她意外看到了一则“炮轰汇丰银行理财产品亏本”的微博。王坊上网查了查,“汇丰都没有公布以往的实际收益率,肯定也是有鬼。”最后,虽然理财经理一再解释,但王坊还是选择了放弃。

王坊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理财产品发行策略上,外资银行一向醉心于发行预期收益较高的结构性产品。在相关数据机构统计的产品预期收益率排行榜上,其也一直高居榜首。因此,不少高端客户都抱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想法把自己的资产全权托付给外资银行打理。但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通过近些年来媒体曝光、投资者投诉等渠道,可大致判断,结构型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概率应低于五成。而信披的不透明,更加剧了其中的风险。

外资银行为何没能延续公开透明的好作风,有业内人士猜测可能与大环境有关。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银行系副教授李宏表示:不管是39号文,还是近期发行的35号文,其都是为了解决银行的理财产品风险问题,不是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角度出发。而反观美国,也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才对自身金融监管模式和监管理念进行了反思,从防范商业银行风险向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方向转变。

模糊的法规

2014年7月11日,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35号文)。其中第四条明确指出:银行需及时、准确地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上进行信息报送,并对所报送理财信息的准确性承担相应责任;同时要做到理财产品全流程的信息充分披露,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持续性披露。

这并不是银监会第一次针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情况下文。4月,银监会就曾《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2014年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39号文),要求银行“做好理财产品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披露”。

但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所披露的产品信息仅包括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募集期间等简单信息,并没有涉及产品运行情况和到期实际收益率。这意味着:要想了解更多信息,我们仍然只能依靠银行网点或者银行官网。

事实上,银监会屡次发声,银行表现仍不尽人意的原因在于:39号文和35号文对于信息披露的概念都显得有些模糊。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监会的规定中,并未说明信息的公开对象与方式。投资者与银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关系,即购买了该产品的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交易,是一种“约定”的信息披露。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银行理财产品信披不利,也有成本上的限制。而对于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的信披程度的差异,他表示还未做过相关的比较和研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阶段,不能“拿来主义”直接借鉴,但随着未来金融市场整体环境的改善,不管是外资还是中资,都会逐步完善其理财产品的信披制度。因为,“提高理财市场的透明度和增强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是一种趋势;一方面对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有好处,另一方面也利于保护投资者。”

理财收益范文6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j=Rf+βj(Km-Rf)”,资产的期望收益率Kj随着风险系数βj的增大而提高,随着风险系数βj的减小而降低,即收益与风险价值具有对称性,风险越小,收益越低,风险越大,收益越高,这就是风险收益均衡原则。企业要获得超额收益,就必须敢于挑战风险。需要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由于高风险,其不确定性提高,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也提高,有时甚至造成致命的损失。所以,企业要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一方面要敢于冒险,另一方面要善于冒险。

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系数越大,筹资风险越大,杠杆收益亦越大;反之,系数越小,筹资风险越小,杠杆收益亦越小。在具体运用风险收益均衡原则时,可依据资产利润率的大小来操作:当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筹资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当调低负债筹资比率,虽然财务杠杆效益降低,但可以有效防范筹资风险;当资产利润率下降到债务利息率以下时,尽可能少举债甚至不举债,以减少财务杠杆的负面影响。不同的筹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资本结构中负债所占的比重亦不同,承担的风险不同,最终获得的收益亦不同。企业财务实力较强、信用好,而且驾驭环境能力较好的理财者,可以适度提高筹资中的负债比率,从而提高财务杠杆系数,以获取较多的风险收益;在资产占用和资金来源上可以采取相对激进的策略,用短期债务资金来满足长期资产占用需要,降低成本,提高现金性筹资风险,从而提高风险收益。需要注意的是,利率、汇率等是经常变动的,当利率提高、借入外币升值等都会使筹资成本增大,当超过资产利润率时,负债筹资越多,杠杆的负面效应越大,所以,理财者要关注利率、汇率的变动趋势。另外,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资本结构中负债比重偏高,超出了企业所能承受的负荷,面临的风险很大,极需调整。

在投资管理中,要权衡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不同,选择投资项目或组合的风险大小也不一样,取得的收益也不同。投资项目或组合的选择,一定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对于市场信息反映灵敏并能精确加工应用于投资项目和组合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之中,而且财务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选择风险相对较高的投资项目或组合,以期获得较高的收益。相反,信息管理水平低下、财务实力薄弱的企业,应选择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项目或组合。需要强调的是,风险虽然可恶,但驾驭得好,可以使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迅速地富有、强大起来。美国经济之所以如此快速发展,与风险投资密不可分。美国一大批优秀企业如英特尔、微软、思科、雅虎等的崛起都得益于风险投资的支持,硅谷的成功就是风险投资创造高科技的典范。近年来我国也加快了风险投资的发展,但要搞好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投资,从宏观上看,需要加强立法和制度建设,建立信用担保制度和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从企业自身看,需要培养风险投资人才,提高理财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降低或控制风险的同时,取得高额收益。转贴于

在营运管理中,营运资金的数量控制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企业营运资金越多,风险越小,收益率亦越低;反之,营运资金越少,风险越大,收益率亦越高。合理使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果,是营运资金的管理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于现金管理,要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间作出合理选择,即在保证企业正常业务经营、偿债和纳税需要的同时,降低现金的占用量,提高闲置现金的投资收益;对于应收账款管理,要在发挥其强化竞争、扩大销售功能效应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坏账损失与管理成本,从而降低其投资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投资收益;对于存货管理,要权衡存货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利弊,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目前企业普遍存在营运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入比率。从盈利性来看,营运资金投资减少,则意味着企业投资到盈利能力较高的固定资产上的份额较大,从而使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提高;但从风险性来看,企业营运资金减少,则意味着流动资产投资少,到期无力偿债的风险增大。这样,极易引起流动资金紧张,无力进货,拖欠工资和借款,导致经营混乱。所以,营运资金要加强预算,科学确定现金最佳持有量,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收现保证率,计算和控制存货的经济进货批量等,从而使营运资金既能满足日常营运需要,又能在减小或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营运资金的盈利水平。

分配不仅涉及各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企业的现金流出,影响企业财务的安全和稳定以及潜在的收益能力。所以,企业分配要合理确定利润的留分比率以及分配方式,把握好再投资风险和再投资收益的变动趋势。具体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正确认识股利理论。由于股利无关论是建立在“完美且完全的资本市场”这一严格假设前提基础上,而现实的资本市场未能达到强有效市场的标准,所以分不分股利和分多分少对企业的价值是有影响的,即股利重要论;另外,国家对股利和资本利得征收的税率不同,分不分股利和分多分少都将影响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所以,要用好税差理论。二是正确选择股利政策。企业在确定利润分配政策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财务状况、投资机会和投资者的态度等,权衡利弊得失,从优选择。选择得当,可以增强企业的再筹资能力,提高股票价格,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而风险却较小。三是合理确定股利是否支付以及支付的比率和形式。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成长周期、投资机会、再筹资能力和筹资成本、控制权结构、顾客效应、股利信息传递功能等综合考虑和确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和市场形象,从而降低和控制分配风险,提高企业的潜在获利能力。总之,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当收益确定的会计方法、分配的形式和时间及金额、留存收益再投资项目的选择等得当时,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相适应,收益分配的风险就小;反之,则发生收益分配的风险较大。

笔者变,风险收益均衡原则在具体运用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杜绝侥幸心理。股票交易的行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值得借鉴。在企业理财的各个环节中,风险与收益始终同在,对待风险要谨慎。不少理财者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往往忽视风险的存在或轻视风险的威胁,致使盲目冒进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理财一定要从企业的财务实力和理财水平出发,杜绝一切不顾实际的贪大、图快、搏一把,不顾企业长远利益的理财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