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爱情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宋词爱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宋词爱情

宋词爱情范文1

一、感伤基调成因比较

(一)相同成因分析

阅读爱情词,总会体会到或浓或淡的哀愁溢于言表;聆听爱情歌曲,也总会发现各种失恋之痛与相思之苦。不同的时代,相似的感伤基调,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上。纵观中国文学的发展,就会发现感伤情怀早已有之,并已烙印在历代文人的头脑中世代相传。

首先,从感伤情怀心理建构基础来看。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主流地位和统治地位,即使对接受了现代文明的人们也有着本位文化的作用,它要求知识分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个人价值,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总会有个人理想化的评判标准与婚姻、家庭、社会的冲突,有个人无力改变现状造成的愁绪。“一切不受阻碍的活动都导致快乐,而一切受到阻碍的活动都导致痛苦。忧郁本身正是欲望受到阻碍或挫折的结果,所以一般都借以痛苦的情调。”[1]144于是文人悲秋,佳人伤春。

其次,从文学形式因素来看。词作为抒情文学样式,较少受“文以载道”观念的约束,常用来抒发个人化的幽约情愫。而爱情歌曲更没有正统文学在政治性、思想性方面的束缚,在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更便于自由抒感。感伤是情感体验的一个层面,往往是复杂、丰富而且深邃的,常与多愁善感相联系,情多所以感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藻。”[2]6沉郁“词之源也”。现代情歌是对宋代爱情词的继承与发展,是它的现代语言版,因而感伤情怀也有着相承性。此外,爱情词与爱情歌曲中的感伤情怀主要体现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中和之美。

(二)不同成因分析

中国文学史上的感伤主义传统“从总体上说,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失意知识分子对自身遭遇、现实人生和时代社会的伤感情绪。其中含有对现实黑暗的怨愤不满,对美好事物的伤悼流连,也含有消极悲观、沉溺于个人哀怨等消极质素。”[3]58首先,宋词生成的宋代社会是我国封建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两宋时期战乱频繁、内外交困,在不断被动挨打中逐渐走向了灭亡。在这种时代悲剧阴影下,文人为国家民族痛心疾首。其次,宋代科举制度大盛,应试几乎成了每个文人走上仕途的唯一道路。于是一旦科场失利,就产生与实现人生抱负的矛盾,造成了人生的失落感、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幻灭感以及出路难寻的迷茫感。此外,宋代都市经济繁荣,歌楼酒馆林立,文人们有了更多接触色艺俱佳、风情万种的歌妓的机会,可宋代又是一个理学空前强化的时代,于是有了人欲与礼教的矛盾,正统封建家庭不能接纳地位卑微的妓的矛盾,更有潦倒文人无法替所爱之人赎身的尴尬境地。除此之外,也有了以感伤为美的审美观念。于是仕途失意如柳永者唱出“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心伤”,超然如苏轼者也说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人生得意如晏殊者也沉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综合以上原因,宋代爱情词中的感伤基调甚至可视为是宋王朝的悲歌。

而透过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来看现代社会,则有另一番景象。都市里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潮涌动。人们享受着越来越丰富的物质条件时,心灵世界也有着更为激烈的变化。在快节奏的生活速度,让人们疲于奔波,没有时间去体会含情脉脉与刻骨铭心,魂牵梦绕与缠绵悱恻,甚至连爱情所必需的细节也被尽可能地简化了。可越是如此,人们越是渴望美好的爱情。另外,在这个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爱情虽没有像商品一样被买卖,却也难免沾染上世俗的气息,受到各种欲望的冲击,让向往单纯美好爱情的心灵更难堪重负。永恒的爱情恍如隔世,浪漫的故事成为童话中的经典。作为精神寄托的爱情让人忧心忡忡,甚至是危机四伏。渴望美丽的爱情却往往与失落交织,让人感伤,甚至痛彻肺腑。于是陈奕迅唱到:“我多么想和你见一面,看看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对你说一句,只是说一句,好久不见”;张学友也讲述着:“她来听我的演唱会,在二十五岁恋爱是风光明媚,男朋友背着她送人玫瑰,她不听电话夜夜听歌不睡,我唱得她心醉我唱得她心碎,成年人分手后都像无所谓,和朋友一起买醉卡拉ok,唱我的歌陪着画面流泪”;钟汉良也倾诉着:“这一场游戏,没有人犹豫,伤我绰绰有余,等待最后一眼最后一遍最后一天最后一点滴滴答答消失的时间,最后这场爱情,难逃浩劫,倒数幻灭,这咸咸的告别,沿海岸线终结。”

二、感伤基调具体内容比较

不同的社会现实造就着爱情词与情歌的感伤基调,这种感伤也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所以宋代爱情词在众多唱和之作中广为流传,而不同的情歌也在有相似经历的人们心中激起涟漪。但是也因为时代因素的不同,二者在表现感伤情怀的具体内容上虽都表现出相思离别之苦以及爱情的失落,但也有明显的差别。

宋代爱情词往往写的是不同个体或者相同个体不同的情感经历和体验,它是具体的、个性化的,并常把对人生短暂、仕途不顺的慨叹与爱情的失落相结合。如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夕阳”与“落花”象征着年华的流逝和爱情的失落,体现出作者对时光易逝、生命有限的沉思与体悟。而秦观积聚的满腹伤心失意更是用词来宣泄,以至于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他是“将身世之感,打并入”,入“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红妆”的哀怨,无疑是词人自己遭贬后孤独悲伤的投影。而晏几道的词则表现出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且有确指的思恋对象,“小莲风韵出瑶池”,“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记得小?O初见。” 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常表达的是一种社会共通的情感,言说的是社会较为普遍的情感问题,如林忆莲在她的歌中唱着:“这样深的夜下过雨的街,连星光就要熄灭你赴的是什么样的约”。这些歌曲中鲜有具体的叙事,即使有也是一种抽象化的雷同,这与其为了打动现实中的听者、追求商业价值的目的有关。另外现代情歌大都少了古代爱情词中的社会内涵,往往直接抒写爱情带来的内心悸动,更多地强调内心的感受与体验以及无法释怀的无奈,因此对爱情本身问题的思考更为细腻,同时议论性的表白之语也更多,如周杰伦的《红尘客栈》中就有“快马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跟利放不下,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我只求与你共华发,剑出鞘恩怨了谁笑,我只求今朝拥你入怀抱,红尘客栈风似刀骤雨落宿命敲,任武林谁领我却只为你折腰”,表现为了追求真爱的不悔之心。

三、感伤基调表现手法比较

宋代爱情词与现代流行音乐中的爱情歌曲在表现感伤之情的方式上也是有同有异。

宋代爱情词常借助于传统的比兴手法,以景写情,以物寄情,现代情歌对于这些传统文化积淀的特定意象也有继承和拓展,如以水写愁,词中有“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歌中有:“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以明月寄相思,词中有“明月不谙离恨苦”,歌中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间聚散,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以雨来喻愁绪浓密,词里有

宋词爱情范文2

关键词:柳永;慢词;贡献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039-01

柳永大量创作慢词,为宋词注入了新鲜血液,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柳永追求白居易的叙述详明,他改变过去的比兴手法,而较多地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柳词语言流畅中含顿挫,韵律和谐委婉,极富音乐性,又大胆大量引“俚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之气,而使词更通俗自然。致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咏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语》)

一、在题材上

柳词拓展了慢词的表现范围,扩大了慢词的词境。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慢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慢词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如“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这首慢词是写主人公虽身处明艳的春季但因爱人外出未归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期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慢词史上,柳永也许是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且看其《满江红》“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始终。独自个、蠃得不成眠,成憔悴。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在词的上片中“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写尽了女主人公失恋后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词的整个下片主要表达了女主人公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二、在艺术手法上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作词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代慢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妖・赤壁怀古》、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宋词爱情范文3

20xx年和20xx年在网络中被称为“穿越年”,这两年中层出不穷的穿越小说涌入人们的视线。而这些穿越的作者大都是80,90后的年轻人。穿越小说在网络上大行其道的现象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中国最早的穿越小说可以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中“刘阮遇仙”就是一例。此外,齐梁时期 吴均《续齐谐记》“刘阮洞记”、南朝.齐祖冲之《述异记》“王质烂柯”都是讲穿越的故事。近代此类小说有吴研人的《新石头记》和陈冷的《新西游记》也是穿越类型的小说。叙述古代人穿越到现代,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但是,现在网络流行的穿越小说大都是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引发的一连串悲喜交加的故事。

当代台湾作家席绢19xx年出版的《交错时光的爱恋》对当今网络穿越小说的创作影响极大。在她的启发下,穿越小说就如雨后春笋包围着我们。其中知名的如:《宫》、《步步惊心》、《绾青丝》、《跨越见年来爱你》、《若相惜》、《潇然梦》、《歌尽桃花》等。在文学研究中,穿越小说并不是热点,但也有不少研究问世。如:《网络穿越小说的流行及价值局限》、《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网络穿越小说热潮原因解析》、《欲望的伪装——架空历史小说欲望叙事》、《捧喝穿越小说:谁在扼杀历史写作》、《穿越时空编制现代女性白日梦》、《穿越小说及其社会文化心理》、《从穿越小说看网络类小说的传播动力要素》等。这些研究分别从网穿小说的流行价值、审美特色、热潮原因、作者欲望、模式特点、传播要素等发面对穿越小说蹿红原因、未来发展、社会心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提出了穿越小说在当代网络文学中是一朵奇葩,绽放着属于它自己的光辉。以独特的写作模式,大胆创新,满足了很多女性读者的理想爱情向往。同时,在网络上闯出一片天地的穿越小说,开始进军大荧幕,不断出现在电视和电影中等观点。为人们认识穿越小说作了很好的铺垫。对于穿越小说大量饮用诗词的现象也有研究,如《从古典诗词中看古代闺阁女性的娱乐活动》、《网络时代诗意如何栖居》,但集中针对唐诗宋词频现与穿越小说进行探讨的并不多见。

二、研究网络穿越小说引用古诗词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网络穿越小说引用古诗词的目的

电脑应用技术和网络的普及使许多人实现了作家梦,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在网络上传播。阅读并接受网络文学作品的人也越来越多,网络文学作品的写作也呈题材多样化。本论文以网络穿越小说中古典诗词的运用为研究中心,意在引导考察当今通过网络及电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转型写作模式中,大量古典诗词被引入作品,用来塑造人物或营造氛围的现象。引导人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文学现象,并得出对社会文化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

(二)研究网络穿越小说中古诗词的意义

1、关注文学创作中的热点现象。

21世纪的文学创作已从书本的写作演变到网络的敲打。因而网络文学作品逐渐被大众接受,尤其以独特新颖模式崭露头角的网络穿越小说更是成为了大家追捧的热点。各大小说网站上都相应出现网穿的身影,并以每天更新的速度吸引读者的阅读。还有很多经典的穿越小说被改编成为电视剧或电影,以此可以发现网穿的流行现象甚广。

2、揭示文学创作中“古为今用”的规律。

当代网络穿越小说在在相当多的作品中表现出频繁引用古代诗词的特点。其中,唐诗宋词的引用表现得极为突出。如:《山居秋暝》(《木槿花西月锦绣》);《春园即事》、《画》(《绾青丝》);《使至塞上》(《第一皇妃》)《秋兴八首》(《绾青丝》);《望岳》(《潇然梦》);[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心无垠》);[雨霖铃](寒蝉凄切)(《凤求凰》);[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穿越时空之错爱唐朝》)等。

3、展现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魅力。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唐诗吟诗蔚然成风,诞生了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等独具艺术风格、且成就卓著的诗坛大家,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妇幼皆知的名篇佳句,使唐诗在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中独领。宋词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辉煌灿烂的一笔,出现了很多有名的词手,如: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他们的词风格独特,都具有诗人鲜明的性格特点。直至21世纪的今天,唐诗宋词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在教育系统还是流行音乐中,我们都能看到唐诗宋词的身影。

宋词爱情范文4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从历代诗歌中汲取营养和精华。鲁教版特别采编了唐诗与宋词这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编写了《唐诗宋词选读》这一选修文本,让学生欣赏到了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领略到了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歌咏了北宋的旧曲新声,倾听了南宋的乱世词心。

不知不觉中,半个学期的授课已经完成,在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与精神的陶冶的同时,更给我们的授课者和听课者带来审美的体验和创新与反思的机会。

首先,《唐诗宋词选读》具有经纬交错,逐层推进的文本特点。

从初盛唐到中晚唐,从北宋到南宋,以时间为“经”。本套选读文本在初盛唐诗坛上选取了8位诗人18首诗歌,在中晚唐诗坛选取了12位诗人24首诗歌,在北宋词坛选取了11位词人24首词作,在南宋词坛选取了11位词人21首词作,目的在于撷取每一个时代的星辉,了解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写作特点,引导学生细微地感受研读名人名篇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由意象意境到格律节奏,从联想到诗眼词眼,以鉴赏为“纬”。本着〈〈语文课程标准〉〉应该“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征”的要求,本套选读文本,以“诗歌入门”系列为纬。以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和意境的理解开始,首先介绍了有关“意象与意境”的感性知识;然后从诵读出发,了解“格律与节奏”帮助学生深入地欣赏诗歌的音乐之美和谐之美;“联想与想象”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艺术魅力,既能够进行分析鉴赏,又能够学会应用;最后让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又一重要方法——寻找诗眼和词眼,理解用典,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这一纬度中,主要采用了小步轻迈,分层推进的方式,力求推动学生初读文本,然后深入研读文本,最后的得出自己的感受。

其次,《唐诗宋词选读》具有歌咏吟诵、多元解读的鉴赏特点。

当学生沉浸在琵琶曲《春江花月夜》的时候,诗中那皓月当空,幽美的景色顿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在美景离情之中,不由让人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当艺术家乔榛、丁建华用饱含深情朗诵《长恨歌》时,学生的情感也随之起伏不定,从杨贵妃得意的专宠,到马嵬坡杨妃的惨死以及蓬莱仙岛杨妃的不忘旧情,随着朗诵的情语出之,一个哀婉缠绵的爱情故事也流淌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当学生用《月亮代表我的心》《风中有朵雨作的云》《浪花一朵朵》等当代通俗曲调演唱柳永的《望海潮》时,我们不仅看到一幅幅西湖美景、钱塘江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人民的安详生活,更为孩子们突发奇想的音乐天赋所震撼,词字添配的丝丝相扣,旋律与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词作画面相得益彰,学生们精彩的演绎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欢呼声。

在歌咏吟诵中,学生不但读出了诗词的音韵之美,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同时学生发挥个性的独到见解,疑义相析对文本进行了多元的解读。

在解读辛弃疾《青玉案》一词时,对词中的“那人”,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是“情人”,有的说是“志同道合的知音”,有的说是“孤傲、不趋流士的志士”,也有的说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目标”等,不同的拆解,体现了学生对作品的个人体验,表现了不同人对诗歌内在情感的心领神会。

在学习《长恨歌》时对杨贵妃这一人物的评价是“讽刺”?是“同情”?还是“无辜”?学生们也议论纷纷,有的说“杨贵妃恃宠而娇,一人升天,仙及鸡犬”该唾弃;有的说“杨贵妃与李隆基生死相恋,梦魂萦绕”,此真情专一的爱情值得歌颂;有的说“杨贵妃只一女子无意于专权弄政好于武则天,是李隆基把持不住自己,荒于朝政,才导致国灭”杨妃何德何能能够挽回败局值得怜悯-------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非常的感兴趣,自己通过互联网找寻的相关资料也非常的多,介绍给其他的同学时都能侃侃而谈,而谈到自己的理解时也能按照自己的体味,有自由,有个性的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就可以不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有了自己的独立体验的自由和空间。

最后,《唐诗宋词选读》也给了老师授课更大的个性空间和创新的机会。

本套教材文本的编排分阅读和课外自读两个部分。阅读文本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必读内容,课外自读文本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课外自由诵读,教学中不作要求。因此文本的选用选讲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的选择空间。

在气势恢弘的初盛唐诗歌的第一单元,老师可以利用学案详讲《将进酒》《蜀道难》《登高》等,用多媒体详讲《春江花月夜》之后,我们将课外自读13首诗分成三类,其中李白诗二首,杜甫诗三首跟必修李白和杜甫专题同时教授,剩余8首归为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两类进行专题性质的提纲挈领式的讲读,这样既节省了课时,也达到了归纳总结方法的效果,不错!

在南宋的乱世词心的第四单元,我们用仿句的方式将《声声慢》写成以“愁”为主题的句子进行仿写“若有所失是愁,环境孤寂是愁,心情空虚是愁,乍暖还寒是愁---------”以此完成对全词的理解,用对比的方式和课外自读《一剪梅》比较“愁”的不同;用通俗歌曲填辛弃疾《水龙吟》词,通过吟唱体会词中写景、典故的深意,通过探究式去拆解辛弃疾《青玉案》中“那人”的不同理解,最后用一词一对应鉴赏题的方式完成课外自读诗词的学习。

总之,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文本时,无论是教学思路、教学设想还是教学步骤等方面都有着与必修文本不同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追求,文本的特点给教授者提供了选择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同时打破传统,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给老师们提供了创造性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也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徜徉领略唐诗宋词艺术魅力的平台。

总之,回味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我深深的体会到——

在吟诵中可以体味音韵之美,

在歌吟中可以唱出意境之味。

宋词爱情范文5

关键词:记梦词 类型 原因 艺术特色

一、宋代记梦词分类

(一)亡国饮恨梦

在这一类记梦词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当推宋徽宗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曾贵为天子的一国之君现如今已沦为金兵阶下囚。汴京的奢华熙攘、妃子的音容笑貌只好在梦中相见。这一首亡国之词读来如彻骨般寒凉。

此外还有李清照的《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表达词人对社会动荡这一现实的忧愁苦痛之情和忧国伤时的感慨之思。

(二)爱情思恋梦

不管是恋爱中两情相悦的情真意切还是两地分离深情怀念的痛苦酸楚都离不开“相思托梦”这一情怀。这一文学议题反映到记梦词中使其更显情深意长。如晏几道的《鹧鸪天》“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G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梦境迷离虚幻,实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词人将委婉的情感传达得感人肺腑。此外还有李清照的《诉衷情》“酒醒熏破春睡,梦里不成归”则抒发了女主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深切思念的情感。

(三)英雄豪情梦

梦总是将潜意识中残存的记忆痕迹展现出来,壮志未酬是英雄梦幻词中政治理想失落后心理补偿的特殊情境。由于壮志难酬,所以魂牵梦萦。在宋代记梦词中,辛弃疾是英雄豪情梦词作的典型代表词人。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和《清平乐》“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词中再现军旅生活,展现杀敌报国的人生豪情,梦中的凌云壮志与现实捉襟见肘相互映衬,这类具有英雄情结的梦幻词读来令人生发唏嘘怅叹之悲。

(四)人生感怀梦

人生就像一场梦,词人们历经世事艰难后看破名利、看淡生死,感叹人生无常、世事虚幻的梦便成为词人们的精神皈依。如苏轼的《念奴娇》“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以参悟人生百态的睿智冷静的哲理沉思书写失意人生,收获远离世俗尘埃的轻松和自由,还原原始的本真意趣生活。

还有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东坡由秋思联想到人生,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无奈感慨。表露出自己壮志难酬却无力回天的悲愤之情。

(五) 思乡怀人梦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通过梦境来思念远方家乡,表达思乡之情的方式比比皆是。如:陆游的《鹊桥仙》“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还有柳永的《梦还京》“酒力全轻,醉魂易醒,风揭帘栊,梦断披衣重起。悄无寐。”表达的是词人漂泊在外深切思念家乡亲人,想象亲人此时也在苦苦思念自己的情景。

二、宋代记梦词出现的成因

首先,词人自身丰厚沧桑的人生经历促成了记梦词的涌现,弗洛伊德指出“梦也是一种体验,人在梦中所体验的感情不亚于日常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感情,梦释放情感,也是人精神体验的一部分。”苏轼用亲身经历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注解,他自幼心怀家国天下,不幸一生宦海沉浮,在朝期间数次被贬,遍尝人生百味,这种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像纷繁复杂的梦境一般,形成了他“世事一场大梦”的人生感慨,梦是词人情感的寄托,梦作为宋词的特殊意象是词人现实不得志后的心理归宿。

其次,从心理学上讲,梦作为一种潜意识的表现方法,既是精妙细致,虚幻缥缈的幻影,又能引发无穷的创造灵感。人在梦中是最真实的,感情也是最深沉的。词人多借用梦幻进行独特的文学创作。如词人晏几道以梦的意象为核心构筑其词的整体框架,使词作具有梦一样的朦胧美。如《南乡子》“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梦醒皆空,道出孤枕难眠的悲哀。这一多愁善感的相思梦便是以梦入词的一大题材。

第三,词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也导致了记梦词的诞生。靖康之变以后宋人蒙受家国沦丧的屈辱,在这样一种剑拔弩张的背景下,文人远离儿女情长,爱国意识瞬间觉醒,于是极具时代特色的故国梦词大量涌现。靖康元年金兵围困汴京,张元干随主帅李纲一同出使金国,力坚死守。然而次年,因张元干反对秦桧力主和议之计而遭到排挤,且同年二圣被劫,悲切之极作了这首《水调歌头》,“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寂寞之夜,词人惊梦而起,不知不觉两鬓早已斑白。一腔悲愤的爱国热血只好与那奔涌的百川融为一体。这首故国词于豪放中不失悲壮。

最后,“以悲为美”的文学审美观在宋词里表现得最明显,记梦词所体现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则契合了“悲美”所要传达的情感意蕴。宋代爱情词大都饱含着男女双方酸楚的泪水,蕴含着恋人对悲惨命运的哀叹,曲折的人生、血泪的倾诉、执着的追求,构成了宋代爱情词的主旋律。如贺铸的《梦相亲》“此欢只许梦相亲,每向梦中还说梦。”由于宋代词人具有伤春悲秋、敏感细腻的性情,所以就算是出于两情相悦的甜蜜时刻也会哀叹好景难存。士大夫们在宋词之中找到情感的归宿,此处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极其私人化的情感,创造出怪诞奇异的梦境,将现实生活所经历的身世之痛、亡国之悲、思乡之情于词作之中随心安置。在梦中宣泄的情感以此得到释放。这是梦如此频繁地出现在宋词中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宋代记梦词的艺术特色

(一)宋代记梦词的表现手法

宋代记梦词常用比兴寄托、暗示象征等手法构建出梦幻美妙的文学版图。如陆游的《清商怨》“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用闺怨来表现抗金理想的破灭。暗示象征的手法多与用典相结合,如苏轼《南乡子》“蝴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明镜借红颜” 苏轼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以“庄生梦蝶”这一典故来暗示梦醒后浮生已老、生如梦境的虚幻之感。

(二)宋代记梦词的抒情方式

宋代记梦词的抒情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方式。当词人创作记梦词时,构建出不同于现世的梦境并增加了内心独白,可以说在梦词之中实现了情与境的无缝对接。譬如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这首词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词人的内心情感投射到梦境当中。这种梦幻情境在含蓄幽微的表达中生动传神地道出词人心中的深切爱意。

另外一种是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关河梦断何处”反映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却只能以“关河梦断”的痛彻心扉来了却余生的生命体验。感情浑厚悲壮。由于词人“身老沧洲”的感叹中包含了时代的印记,他的苍凉泪痕中饱蘸对祖国真挚爱意的汁液,所以,词的情境就显示出来一种开阔深沉的特点,比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震撼人心、催人泪下。

四、结语

梦是一种生理现象,也是人对于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在梦境中,人们感受到比现实世界更神奇怪诞的私人空间。宋代记梦词的文学价值在于借助梦具有的超越外界束缚和时空限制的特点,突破表层现象的限制,使读者获得特殊的审美感受。

宋代记梦词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境作为传达词人思想情感的手段,蕴含深厚的时代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宋代记梦词五种类型的划分,探讨了宋代记梦词形成的原因。进而从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记梦词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阐述了宋代记梦词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管窥特殊时代氛围下具有研究意义的宋代记梦词的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 唐圭璋.《词话从编》[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86.?

[3] 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4] 卓松盛.《中国梦文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宋词爱情范文6

关键词:柳永;慢词;贡献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235-01

柳永大量创制慢词,为宋词注入了新鲜血液,表现出积极的创新精神,柳永追求白居易的叙述详明,他改变过去的比兴手法,而较多地用赋的手法,层层铺叙,尽情渲染。柳词语言流畅中含顿挫,韵律和谐委婉,极富音乐性,又大胆大量引“俚语”入词,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之气,而使词更通俗自然。致使“凡有井水饮处,即能咏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语》)

一、题材上

柳词拓展了慢词的表现范围,扩大了慢词的词境。

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在其他文人慢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慢司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如“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麽。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柳永《定风波》)。这首慢词是写主人公虽身处明艳的春季但因爱人外出未归表现世俗女子的生活愿望。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直抒期情的写法,正符合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

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慢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且看其《满江红》“万恨千愁,将年少、衷肠牵系。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可惜许枕前多少意,到如今两总无始终。独自个、赢得不成眠,成憔悴。添伤感,将何计。空只恁,厌厌地。无人处思量,几度垂泪。不会得都来些子事,甚恁底死难拚弃权。待到头、终久问伊看,如何是。”在词的上片中“残梦断、酒醒孤馆,夜长无味。”写尽了女主人公失恋后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词的整个下片主要表达了女主人公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这类表现普通女性心声的词作,配合着哀婉动人的新声曲调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众情感的共鸣。

再次是表现下层的不幸和她们从良的愿望。柳永长期流连坊曲,与歌妓交往频繁。他虽然有时也不免狎戏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太度对待她们。常常替她们表白独立自尊的人格和脱离籍的愿望。柳永这类慢词词作,与晚唐五代以来的同类相比,不仅有内容风格的不同,更体现一格观念的变化。柳永词真切地表现她们的命运,也非常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

二、艺术手法上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不达意调最多的词人。他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代慢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