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新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新方法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1

1 激情导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独特的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在每节课的开始,恰当地提出问题,创设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能在趣味横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学”“乐学”的学习气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有趣的导入方法,创建生动的情景,以趣激学,以趣导学,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导入方法,以适当的问题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游戏导入法,故事感染法,动手操作法,形象直^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适合学生的心理,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对于学生来说,这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尝试知识形成过程,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创造能力。

2 以趣励学,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质疑问难不仅仅是让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深入思考,敢于发问。深入钻研的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根本无所激发学生的创新的意识,这样,既要影响学生独特的思维,又会影响学生对科学的审美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上,可以设计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努力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方法,积极挖掘教材本身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大胆想象,畅所欲言,把单一讲解法探究为体现学科特点和个人爱好的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手段与方法,开启他们的思维之源,寻找他们的创新之处。另外,还要给学生创造定的条件,教师启,要启在关键处;讲要在重点处,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独立思考,变老师注入式讲授为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

3 师生共处,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气氛源于教师,这种气氛是真诚关心和理解的倾听,是师与生之间愉快,和谐的合作,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发掘学生潜在智能的最件环境。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问题产生兴趣,就会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4 独立探索,大胆求异,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找一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我们所说明的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求异,提倡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让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和新颖的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对于某问题,如果一味地按常规的思维模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时候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找答案,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

5 整改课堂,优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新方法 应试技巧

现代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师生之间形成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优生与优生之间既是竞争的对手,又是合作的伙伴,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影响、相互欣赏。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小组合作的课堂,最大的受益者是后进生,因为这样的课堂真正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我们也看到许多后进生在超越自我,大胆展示。

(二)小组学习,既有组内的合作,又有组间的竞争,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都增强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在小组合作中,组员之间需要沟通、协调,需要讨论、交流,需要质疑辩论,学生的交际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人人积极参与,敢想,敢说,敢写,课课都有收获,每个学生都充满了安全感、成就感和快乐感。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复习、训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是一遇到不清楚的就立即翻书。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需的,只有多做题才能熟练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就往往在考试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步骤和环节

(一)反思成功之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

(二)反思失误之处。对疏漏失误之处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和剖析,能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反思教学机智。记课堂生成的资源,一些偶发事件和瞬间灵感,自己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处理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什么感触。

(四)反思学生见解。记学生的独到见解,好方法、好思路。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

(五)反思改进教学设计。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整体效果如何,对有遗憾之处进行重新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四、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压垮,谁也不能打击我的自信心。

其次,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最后,要认真纠正考卷中的错误。一是自我纠正、适当点拨。对于考卷中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仔细地分析其原因,并及时认真地将其纠正。要和同桌或前后桌同学讨论研究、取长补短、以正弥错。对于真正不会的错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指正。二是错题补考、错中求正。对于每次考试,教师必须全面、客观、认真地进行试卷分析,准确地把握哪些是学生已经握了的,哪些是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哪些是学生根本不会的。教师将那些失分多的带有普遍性的错题,重新编印成试题,组织某个分数段以下的学生进行补考,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补考前,要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补考时,要严肃考风考纪;补考后,教师要面批试卷。三是错题作业、因错施教。要求学生将自己考卷中的错题,作为一次特殊作业,认真地做在作业本上,由教师全批全改,对于错中之错,要明确地标注指正。四是错题竞答、拨“错”反正。教师让学生将各自的每道错题的原题分别写在数个小纸条上,由课代表收起来交于老师,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整理、筛选,将那些有代表性的错题作为竞答的内容。

总之,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方法和应试技巧,也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3

一个从来不想“偷懒”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变得聪明的。“偷懒”,其实是智力活动的强大动力。很多人做了一辈子教师,重复的只是一种了无生趣的教学模式,自己身心疲乏,教学质量平平淡淡――他们把智力劳动变成了体力劳动。而我所谓的“偷懒”式教学,不是简单地“偷工减料”,而是对本质和规律的把握,是专业的纯熟,是对教学真理的体悟和运用。为了争做一位好的数学老师,我追求“懒”课境界。“懒”课“懒”在哪里呢?核心就是备课“懒”和上课“懒”,在“懒”中追寻数学课堂的扎实高效。

1备课好比和面,关键是要和“透”

备课怎么“懒”呢?我懒得不写书面教案,但对教材却备熟备透,烂熟于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亲自做面的经历?做好手擀而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和面”,“和面”最关键的就是要和“透”。备课好比和面,和面不透,吃面不韧,口感不佳;同样,备课不精不透,上课效率就不高。

在备课前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数学课的备课质量。最主要的是要“吃透教材”。只要你心中有教材,“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居然不动”。课程改革,不管怎么改,知识点基本不变。现实中,许多老师却在为备课而备课,为检查而备课。他们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有的甚至是抄教案,这样要上出高效的数学课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可能会吃透教材,那么如何才能够吃透教材呢?

1.1熟背每一本数学教科书。最好是每一册教材都能背出来,这对我们梳理知识的帮助很大,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就不会出现“错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明确编者意图,明确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知识块在整个单元、整册教材、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来龙去脉。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做到心中有数。虽然我们的教材几经修订,但是我们也要反思这样安排是否最适合自己上课,足否最适合“我”的学生。特别是推行新课程以后,更应比较新旧教材的优缺点,抓住数学的本质去备课。

1.2熟做每一道习题。最好把练习中的全部题目熟透。因为练习中的每一道习题,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都是考察一定的知识点的。

2要吃透学生

孙武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要做好家访,与家长沟通,为孩子的学习共同出谋划策,就要多观察,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在校的种种情况;在教学中,针对哪些学生该提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提什么样的问题,他能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心里都要非常清楚。

熟背每一节教材,熟做每一道习题,熟记每一个学生,才是真的熟透了。备课备透了,我们才可以“懒”备课,为上“懒”课奠定基础。

教学要像播种玉米一样,踩得实实的才好。我上课偷懒的地方,是不带教材,没有浮华的多媒体,没有华丽的精彩语言,没有过多的作业,更不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凭的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还有心中一套完整系统的自我教材。我不断研究探索,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这一总体要求,我提出了“21181”时间结构模式:

2.1引出问题、接触重点要快(2分钟左右)。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2.2引导探索,感悟新知要慢(10分钟左右)。问题的解决要体现“探究”和“原创”。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

2.3实际运用,深化理解要透(10分钟左右)。所谓“透”就是不但要使学生知其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明白其道理。

2.4巩固新知,拓展练习要精(8分钟左右)。练习要及时,做到让学生边学、边练、边反馈;习题必须精心挑选,要有层次有针对性,练习内容的设计要紧紧抓住知识的本质、知识的要害。

2.510分钟的作业时间。这10分钟对我来说,也是一条底线,一般情况下不突破。

可以说,我的转差工作是在课堂内完成的,把补差工作分解到了每一堂课。所以,有老师说我的课是“课中补课”,当堂作业当堂完成。

3练习、复习要像穿裤子和用筷子那样简单灵巧

大家都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裤子:就是两个裤腿一条带。不论男女、胖瘦、年轻、年老都可以穿,是最简单、最实用也是最灵巧的,就是少了些时髦。还有中国传统的进食工具――筷子,两根小棒,简单实用,比那些复杂的刀叉灵巧多了。

我们在上练习课和复习课时,特别不能做啊做,考啊考。不仅要“实”,更要从简单出发,注重一个“巧”字。我提倡“一题一课,一课多题”――一节数学课做一道题目,以一道题为例子讲解、变式、延伸、拓展,通过师生互动、探讨、尝试、修正,最后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实际上就是系统的知识整理、归类、扩展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对于优秀生来说还能领悟到老师的逻辑和思维过程。

1997年,我教了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借此搞过一个小实验:一个班,课堂上以我讲为主,作业课外完成;另一个班,边讲边练,课内基本完成作业。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两个班的成绩有明显差别,边讲边练班的成绩高很多。我的结论是:作业课内完成比课外完成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从那以后,一般情况下,我就不布置家庭作业了。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家长那头咋交代啊?开始家长也不理解,但家长主要看结果,他们看到我教的学生考试成绩不差,还特别喜欢上数学课,也就没什么意见了。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2.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

4.穿插社会热点导入法。以社会热点导入,能引起学生注意,为新知识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如把近段时间从电视、报刊、网络上看到的社会热点内容导入课堂教学,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中,还应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要有“人本观念”。

“人本观念”应用在教学中,就是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由此可见,“人本观念”的要求就是要在一切教学管理中解决好人的问题,即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所以,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是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

四、要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

传统的教学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事实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俗语讲,“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严格来说,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思想品德课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助长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阻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探索师生互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也就是做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而培养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

笔者在教学中始终坚持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提高所产生的最实际的效应就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政治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的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5

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新课程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语教学的目的也越来越突出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我们看到外语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学生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说多用外语;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流思想,创造性地使用外语。 可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看到,并不是所有有此心愿的教师都能达到目的。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了一定的外语知识。但在真正要应用外语交际或创造性运用外语的阶段学生往往不如人意地表现了无话可说或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使能说一点也只停留在简单的句型操作阶段,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原因是课堂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初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①这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应实现哪些素质教育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说明,更为英语教学从片面追求升学率转变为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2、现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当前,传统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育模式仍在某种程度上稳固地占据着课堂,依然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严重干扰着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轻学生的全面培养;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苦学苦练,轻课堂教学的不断提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育的效率,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明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二、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说有别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有较强的实践性与交际性。

1、兴趣性与积极性。②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就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情况和教材内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提出一些启发性较强的问题,要注意相同形式的操练,应控制在一定时期内,一旦学生听课和操练过程中出现疲劳状况,教师应采取新的教学方式与新的内容和形式来保持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实践性与交际性。 实践性和交际性是英语学科的又一教学特点,具体做法是:注意四会能力和谐发展的同时,应特别重视交际应用课堂中大量地、经常地组织意义操练和交际操练,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巩固性和发展性 遗忘是外语教学中一个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贯彻巩固性原则,但是,单是消极的巩固往往不能达到满供意的效果,而应在教学中不断发展学生的外语实践能力,也就是在发展中达到巩固。

三、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目的和途径

1、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目的: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训练他们良好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为将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途径。

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

③ 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方法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则学得轻松有趣,学得灵活,学得好;教学不得当,学生则学得吃力,学得枯燥,甚至厌学,最终导致弃学。因此,优化教学关键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英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和符合时展的要求。 第一,英语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现代教育观念。以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教育手段,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过程,全面实现英语教育教学目标。 第二,英语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人们常说: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作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知识结构。

⑴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它是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必备条件。 ⑵英国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只有了解英语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禁忌习俗、词不达意语概念和体态语言等有关知供识,才能更好地帮助、指导学生与使用英语国家的人们沟通,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误解,以达到顺利使用英语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做到语言得体、理解正确。

如见面时根据场合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Hi! Hello! How are you! How do you do Nice to see you! Nice meeting you! 等,避免见面使用Have you had your lunch Are you married What do you want where are you going等中国习俗的问话。

总之,博学多能外语教师更加容易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全面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变为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对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看着顺眼,就可能不知不觉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使学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励后,激起对教师的更真诚的依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会产生教学所期望的效果。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自尊心特别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其行为往往受到他人期待的影响。又由于英语课是一门实践课,师生的接触频繁,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眼里总是带有褒贬奖惩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本论文由英语整理提供课堂上应处处尊重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尊敬,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要有兴趣,学英语更是如此。

⑤埃与斯利说过:凡是能激发学生喜爱英语的方法则是教英语最好的方法。只有保持学习兴趣,才能加速掌握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能力。的确,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兴趣,优化教学是十分重要的:

充分利用简笔画教学 简笔画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可以把抽象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新方法范文6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方法 创新

一、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

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学生形成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学风,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因此,教师对待学生要做到点头和微笑,专心听他们讲话,“微笑”表示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喜欢你”的表现;“点头”表示赞许与接纳,使学生倍增勇气,积极思考,“专心听他讲话”是指通过集中精神倾听不同的意见来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但体现了教师的友好态度,同时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意见的重视与尊重,鼓励了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使学生有足够的勇气去积极思考。在英语学习方面困难较大的学生,其主要困难还是由于兴趣、信心和策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学生一开始没有培养足够的兴趣和信心,就不会有一个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自然就会有困难。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有学者认为,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等方面都积极地参与,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比如,在介绍人物的相关课程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自制名片,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参与中学习知识,学生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自主的目的是张扬个性,个性是创新的前提。学生不但制作了一张张个性的名片,还都积极发言,进行自我介绍,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都能流利地根据名片上的内容说出自己的信息,如Name,Age,Telephone number等,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目的。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觉、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重视前者,忽视了情感,由此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使课堂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的学习是被迫的。

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探究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自己动手去实践,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深入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所以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教师在教学生英美国家人名和中国人名字在书写方面的区别时,可以出示给学生一组英美国家的人名和中国人名,要求学生去分别写出这些名字中的“Family name”和“Last name”,并从中找出两种国家人名在书写上的区别。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空间。另外,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动手做。一个创新的想法往往不是在思维的起始阶段,而是在思维的发展乃至最后阶段才产生出来的。创新需要时间,创新需要机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机会,足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足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

四、教师要设置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教师要将问题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Which teacher do you 1ike best? What did you do last night? What are your hobbies?等,让学生感觉到问题很熟悉,但大脑中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必须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学生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张开思维与想象的翅膀,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求的过程有常规的思考,也会有超常的想法,教师要及时吸引和发现学生独特、新颖的想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当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时,就会加强思维的深刻性。开放性的问题就是指问题的条件、结论、方法,或者过程开放。由于问题开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理解的方法去思考和想象可能的情况,在思考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得到培养。

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化技术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手段违背了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这一语言准则,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多层面地启发,诱导学生,拓宽学生的思维境界,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博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全面训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形成了“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促使学生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进入网络,查找相关的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利用所查资料编写故事,这便是信息的加工和创造。课外再让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自选研究专题项目,学会运用信息资源,重构新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和的目的。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