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文1

一、创设情境,领会算理

一年级上册中,有关计算的问题只要学生理解了数的组成就应该能正确的算出来,不会算说明对数的组成的理解不够透彻或学生缺乏灵活变通的能力。再而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法”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法”的算理。例如“9加4”,出示共有10个格的学具盒,其中已经装了9个正方体,盒子的外面还有4个正方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正方体,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即10个,盒子外面的正方体由于拿出来1个,还剩下3个,即把4分成1和3。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3个就是13个,接着列出算式:9 + 4 = 13 (9+1=10 10+3=13)同样,教学“9+7”“9+8”,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凑成十,再相加。“9+3” “9+5”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摆铅笔,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二、多种感官,强化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形式活的特点。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如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

8+2+3 8+2+5 8+2+6

8+2+4 8+2+8 8+2+7

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将“算理”融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了基础。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如教学“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8+( )=12 8+( )=16

12-8= 16-8=

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想加做减法”的思考方法,接着出示下一组题:

13-8 16-8 15-8

14-8 11-8 12-8

要求学生看式子直接算得数,待算出得数后再整理成: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要求学生看以上一组算式找规律,这六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秘密多秘密大?老师的话音刚落,情绪高涨的各组同学已围在一起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等到大组交流时,小组长们都争着第一个发言,有的组长说组里的小朋友们发现了三个秘密,有的组长说发现了四个秘密,还有一个组长说发现了五个秘密。于是我从发现秘密少的组开始汇报:我们组发现的第一个秘密是减号前面的数从上往下看,一个比一个大1;第二个秘密是减号后面都是8;第三个秘密是算出来的得数从上往下看也是一个比一个大1.接着我请发现四个秘密的小组补充:有的说,我们发现减号后面的数和等于号后面的数合起来正好是减号前面的数;有的说我们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8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就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最后发现五个秘密的小组还补充道:我们发现把减号前面这个数的个位上加上2,就是得数。交流结束,我先肯定了各组的积极思维,更突出表扬了发现当减号后面的数都是8时,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减号前面的数越来越小,得数也越来越小这一秘密的小组。竞争的诱惑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活力,通过合作探秘,同学们从中了解了有趣的规律,同时也促进了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

在一年级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中”探究多种计算方法,运用多种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想加做减法”、“破十减”、“连续减”等。“破十减”的方法对于加法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易学,容易想出来。而“相加做减”一旦理解了,熟练了,算得快,还可以用一道加法算式计算两道减法算式。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且可以熟练计算。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时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思考,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理解其算理,达到计算熟练的程度。对于用加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要认真读题,认真分析题中提供的信息,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的意义列式计算。

三、开展比赛,巩固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一年级学生喜欢表扬,好胜、不甘落后的年龄特点,在竞赛中,通过比赛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常见的竞赛形式有:数学接力计算、夺红旗、抢答等。“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集体主义观念。

学期结束前,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2+1 8+6+2 5+7+3

5+4+5 7+4+6 2+5+8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文2

本学期我任教四(3)班和四(4)班。四(3)班现有43人,男女生比较平均,课堂纪律相对来说比较好。有十几个学生上课非常积极,每一个都会抢着回答,有个别学生还能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思维能还是比较不错的。当然也有几个比较调皮的,特别陈越同学不仅上课不认真听,而且很会捣乱,时不时地会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打乱了课堂教学,我是苦笑不得。四(4)班现有42人,由于我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跟他们接触的多,交流的也多,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这个班的学生也很给面子,上课都非常积极,动手操作能力,同学合作能力也相当不错。当然也有不和谐的因素。希望通过这学期的学习能够有所提高。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1、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三步计算文字叙述题的解答方法,理解连乘和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对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检验,会看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混合运算,能列综合算式解答文字叙述题,掌握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1]

>>更多同主题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2、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重点:学会小数的意义、单位,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性质,应用以前学的方法求近似数。

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小数性质的应用,正确按要求近似数。

3、小数的乘、除法。

重点:掌握计数方法,知道小数乘、除法同样可以用整数简算的方法进行简算。

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正确进行简算。

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难点:画三角形的垂线和平行线,各种图形特征的应用。

五、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和学生学习情况,这学期数学教学,我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

一、四则运算(6课时)

二、位置与方向(4课时)

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

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

3.简便计算………………………………………………4课时左右

营养午餐 …………………………………………… 1课时

四、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3课时左右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课时左右

3.生活中的小数 ……………………………………… 3课时左右

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课时左右

5.整理和复习 ………………………………………… 1课时

五、期中复习考试

六、三角形 (6课时)

1.三角形 …………………………………………………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 ……………………………………………2课时左右

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

八、统计(4课时)

九、数学广角(4课时)

管家 ………………………………………………………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2月9日—2月15日

四则运算

4

2

2月16日—2月22日

四则运算及单元复习测试

位置与方向

3

1

3

2月23日—3月1日

位置与方向

1

婚假3天

4

3月2日—3月8日

位置与方向及单元复习测试

乘法运算定律

3

1

5

3月9日—3月15日

乘法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

2

2

6

3月16日—3月22日

简便计算

营养午餐

3

1

7

3月23日—3月29日

第三单元复习及测试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3

8

3月30日—4月5日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清明节放假

9

4月6日—4月12日

生活中的小数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

1

10

4月13日—4月19日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

期中考试

11

4月20日—4月26日

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测试

3

12

4月27日—5月3日

三角形

4

五一放假1天

13

5月4日—5月10日

图形的拼组

第五单元复习测试

2

2

14

5月11日—5月17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

15

5月18日—5月24日

小数的加减法及单元复习测试

4

16

5月25日—5月31日

统计

4

端午节

17

6月1日—6月7日

数学广角

4

六一

18

6月8日—6月14日

总复习

4

19

6月15日—6月21日

总复习

4

20

6月22日—6月28日

知识梳理

期末考试

七、针对学生提出的措施

切实加强纪律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与学生的行为规范文明学生评比相结合,要求学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课堂。

2、 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相结合, 使学生觉得学习有用, 有趣, 易学, 富有成就感。

3、 课堂教学除上好新授课、练习课、复 习课外, 适当延伸。补充一些兴趣课内容, 尝试上专题课

4、 注意学生动手操作, 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统计等内容里适当地让学生作一些初步的社会调查汇报 展示实践结果。(尝试教学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其他学科相结合, 突破学科界限,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几个“训练”

5、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防止死记硬背, 尽量使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得出规律,然后进行强化规律。

6、 变式题的训练: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前提下, 加强变式题的练习,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 创新思维训练。将创新思维训练融入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力求每一课都有一至两个训练点。

8、抓好质量监控,从平时起密切注视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力求做到以下几个过关。

9、 当堂课当堂作业过关, 课堂作业量少精题,大部分力求在课堂内完成,最迟不能迟于中午。

【2】

>>更多同主题文章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文3

真的是孩子“太粗心”了吗?在粗心现象的背后,难道就没有其他更本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吗?我于是开始注意观察研究学生在做作业及测试的行为表现,在看似粗心的现象发生时,仔细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必要时找来孩子,请他们重新解答,并当面询问他们解题的理由。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初步探明了学生“粗心”的本源。

一、知识掌握不熟练造成“粗心”

数学教师都知道一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数的认识和一位数的加减法,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口算。它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学的好不好、扎不扎实,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

我在接二年级一个班时,惊讶的发现少部分孩子竟然养成依靠手指计算的习惯。这是很不正确的,因为数手指时比其他同学当然要慢许多、非常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看到别的同学比自己快,自己也想快,心里一慌,手上就容易出错。这说明他对部分知识掌握的很不熟练,方法应用也不得当。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了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随着学生年级段的升高,所学的知识日益复杂,数据越来越大,百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都是由多步的20以内加减法组成的。笔算乘除法同样离不开口算。对于计算不熟练的学生来说,尤其在需要赶时间时,错误率就会大大增加,于是类似“粗心”的现象就屡禁不止,所以我们的教师一定要引起警觉,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不是去埋怨孩子粗心,而应该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高度重视加强训练。如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的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采取不同形式视算、听算、对口令的竞赛练习,比正确率,比算度快。在教学中要发现学生的思维障碍,鼓励学生学习多种解题思路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定要长期不懈训练才会形成技能。那么学生随着口算能力提高,错题率降低,计算速度提高,“粗心”现象也随之减少。

二、对知识理解不透彻造成“粗心”

理解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只有理解运算的意义,也就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建立数学模型。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化,形式化的特点,学生不能真正理解学习的数学对象、答题时就会错误百出。例如,在用简便方法计算195-98时就有部分学生算成了195-98=195-100-2=93,这时我们不能轻易的放过去,反而把他们当成粗心来对待了。其实,学生很可能没有理解本题的含义。在教学时,注意换一种方法从他们熟知的生活购物中举例。例如,冬冬带195元钱买了一个书包用98元。问:冬冬该如何付款?他还剩多少元?学生有过类似的经验,他们大多会说出冬冬先付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他还剩95+2元。然后再将上述生活问题进行数学化,即195-98=195-100+2=97.于是对于195-98这类的简便算法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从而也就消除了“粗心”现象的发生。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粗心”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身心大发展,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正确计算率的前提。让学生养成抄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结合题意回头看的习惯等。这些都是提高计算质量及克服“粗心”的重要途径。

1、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写不规范也会造成计算上的错误。有的学生经常看错题、抄错题、看串行,还有的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此外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如把“0”写成“6”,把“11”写成“77”,所以书写算式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就有效的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对于书写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去练字,最终使他们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同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书写,无论是板书还是学生作业上的批语,书写要规范,尽可能以美得形式呈现给学生,促使其认真书写。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啊,题目要求从小到大排列,我排列反了”“题目要我们求面积,我算成周长了”这些话我在要求学生订正作业错题时常常会听学生感叹自己的“粗心”。其实不然,是学生没有养成审题的好习惯造成。我认为审题能力的培养,要求从低年级做起,一开始就要非常重视。审题说到底就是方法与习惯,我认为要做到“眼看”“手动”“脑思”。

“眼看”是前提。是从题目中获取信息最直接地方法,这一步一定要全面细心。在读题过程要求学生一字一句地读,读正确、不漏字、不读破句。

“手动”是方法。对特殊字句条件可以用着重号批注,必要时还可以画图加以理解。如清河水库原蓄水1.2亿立方米,连续两天下大雨,水库蓄水量增加到1.8亿立方米,比原来蓄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如果把关键字“到”“增加”圈起来,加深了自己的印象,解题时就不会出现认为是“增加了1.8亿立方米”或是“是原蓄水量的百分之几”的错误了。

“脑思”是关键。就是对题目中关键性的词语要多加思考,搞清含义、提倡咬文嚼字、快速联想。如“一个星期”是“7天”,“一个月”如果是大月就是“31天”,小月就是“30天”。

3、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训练题范文4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学;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在导入中渗透德育教育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能够恰到好处地为新课创设教学情境,引人入胜,自然流畅,使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卓有成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时,首先出示了“可爱的校园”图,再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最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观察自己美丽的校园,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集体的良好品德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我们今天美好的学习机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在美好的校园里努力学习,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我们家乡的建设做自己的贡献。

二、在新授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也不是少先队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够整节课对学生进行品德、说理教育,只能结合教学过程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一个数学故事、一个数学史料等进行渗透。

1.抓住数学史料是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素材。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爱国包括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献身祖国的建设等。苏教版数学教材中,教材富含了大量科学家的数学研究成果,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有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2.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亲自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又如:教学《24时计时法》的主题图――节目预报和一位小朋友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向学生介绍时间安排的合理性,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进一步增强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再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让学生知道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从而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爱护好人民币。通过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又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向学生介绍上海世博会,出示一些有关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用我国曾经光辉成就的材料,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图片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壮丽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激励他们参与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热情。通过让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德育内容做到和谐统一,恰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滋润万物。

三、在习题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材中的许多习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练中的利息问题时,通过练习题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纳税是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从小培养纳税意识。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年、月、日》第18页中的“想想做做”第二题时,我让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 “日”、“日”等,学生圈出来后,我相机渗透爱国主义精神,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四、利用数学课本中“你知道吗?”来充实德育素材

苏教版的数学课本中每一册都安排有“你知道吗?”,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内容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如苏教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7页的”你知道吗”,让学生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钦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就是我们教育学生不挑食的最好时机了。又如,教学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80页“你知道吗”,学生读完“1棵十年树的雪松,在夏季的中午大约可提供给人们8平方米的树阴。1棵十年的泡桐树,在夏季的中午可提供给人们15平方米的树阴”这一段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我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爱护校内外、公共场所的花草树木,教育学生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从小要懂得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既应掌握丰富的知识,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起点。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长期任务。它不仅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完善实施过程,全面地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新论。中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