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生标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迎新生标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迎新生标语

迎新生标语范文1

往年新生入学的迎新标语,无非是“新学期新气象”等陈词滥调,毫无新意,令人感觉呆板。所以急需鼓励同学们发挥创意,创作出贴近新生并给新生以亲近感的迎新标语,激起新生的共鸣。

二、 活动目的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深化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形成丰富多彩的迎新标语文化和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挥洒创意的舞台。

三、 活动时间

20xx年5月28日—6月8日

四、 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五、 活动内容

参赛学生以“迎接新生入学”为主题设计迎新标语。

六、 大赛流程:

(一) 前期:1、将策划书发至宣传部邮箱,并通知各学院宣传部将比赛通知下载并下发到各班公邮,且进行短信通知;2、由本部门工作人员画两张宣传比赛的海报置于一饭、三饭门口。

(二) 中期:由各学院宣传部收集本学院学生的作品,再统一发送到校团委宣传部的部门邮箱。

(三) 后期:收集完参赛作品后,请团委老师进行评比,评选完毕后,颁发奖励。

七、 作品要求:

1、 突出表达主题内容,紧扣迎接新生入学这个主题;

2、 体现创新的理念,有独特的创意及构思;

3、 作品字数应在20字以内;

4、 作品必须为原创,不能侵犯他人著作权,其知识产权和使用权归校团委所有,优秀作品用于下学期迎新。

八、 作品上交时间及方式

参赛者请于6月8日22:30前将作品及报名表以Word文档形式(报名表与作品放在同一个文档,文档命名形式为“学院 班级 姓名)发送到本院宣传部邮箱,再由各学院宣传部将收集到的本院学生的作品统一于6月9日12:00前发送到校团委部门邮箱gdouxtwxcb@qiewO.cOm。

九、 评分标准

(一)主题(满分50分)

1、主题突出,寓意与比赛主题联系较密切,能引起共鸣;(40—50分)

2、能较清晰展现主题,但并不全面。(25—39分)

3、能大致表现主题,但在主题突出表现上有一定缺陷。(1—24分)

(二) 语言(满分25分)

1、语言规范、生动,简洁明了。(20—25分)

2、语言较为规范,但不够通顺。(10—19分)

3、语言不规范,为雷人标语。(0分)

(三)创新(满分50分)

1、有独特的创意及构思,让人耳目一新;(20—25分)

2、有创新的意识,但由于表现的手法等问题无法充分表达;(10—19分)

3、创新意识较弱,无法表达自己的创新理念。(1—9分)

十、奖项设置

创新奖 五名 校级证书

优秀奖 五名 校级证书

迎新生标语范文2

因此,为了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我在教学的整个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并利用“信息沟”,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利用“信息沟”引入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让学生主动发问的情境,这样会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重点话题或句型。如在讲“Who’s this?”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非常夸张的人物简笔画,学生看到后会按捺不住好奇心脱口而出:“这是谁呀?”这时,教师适时引出句型――这句话的英语应该是:“Who’s this?”或者,教师可以把学生小时候的照片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使用这个句型玩“猜一猜”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就抓住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中。

利用“信息沟”讲授新知识。如在讲交通方式时,教师可以先创设一个情境――学校为了方便管理,需要统计学生的出行方式,这样,“信息沟”自然就出现了,也就产生了交流的必要。教师提出问题:“Who comes to school by car/by bike/on foot/by bus?”或者,可以出示一张半遮掩的图片,让学生猜这个人是怎样上班或上学的,由于隐藏了部分信息,要想获取信息,当然要询问知情人――老师。又如,在进行阅读能力训练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拥有不同的信息,分别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创设出“信息沟”――学生只有通过询问对方才能得到答案。这样,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还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迎新生标语范文3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对它的定义是:“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这明白无疑地阐述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揭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特征,与我们现代教育十分吻合。我们的教育必须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强化学科课程中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以学生身边熟悉的活动,生活背景中选取与之相关的课程内容,这样课程内容就能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更能较易地掌握课程内容,且还能通过课程更深一步了解生活。传统英语教学中,教材里那抽象的知识与生活难连接,更谈不上溶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的这种教学不仅是一机械地灌输,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及其他品性。

在新《标准》英语课程中,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教材采用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一体,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目的就是让教学来自生活再走向生活。例如高一第一册下Unit13Healthyeating其实目标就是谈论身边的habits和healthy;Practiceseeingthedoctorandgivingadviceandmakingsuggestions;Learnsomeusefulcookingtermsetc.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生活。再如Unit14Festivals其目标为谈论些节日和风俗习惯;Practiceexpressing;learntousethemodalverbs;Writeaninvitationforafestivaletc.其他单元也如此,所有这些课程内容无一不是我们生活的呈现。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受教育,再走向生活使之更美好。从新课程教材里每单元设计的Warmingup到listening到speaking;再到pre-reading到reading,post-reading;还有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无一不是渗透着身边生活的影子。新课程里体现的语言点或语法点知识都是用我们学生身边的环境,熟悉的氛围,恰合我们学生心理特点来编制的。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拓宽生活方面的相关教学,尤其是些关于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只是限于课堂的教学,知识面相当狭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在教学前后进行课后延伸,让学生再把教学内容带出课堂,走向生活,有了来自生活的体验,学生还可挥笔流利地写下他们的真情感受,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动手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会自然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深信生活是教育的指南针,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就是要求我们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源泉,带领学生融进生活,通过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对生活中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二、教学做合一的体现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陶行知先生认为,“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就是教”。教学做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而不是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新课程教材中的教学目标就体现着这一思想。如前面说的Unit14Festivals里的各个教学目标,谈论节日和风俗习惯,锻炼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情态动词到最终学会节日方面的邀请函等等都一一体现着教学做合一思想。其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其实正和陶行知先生所坚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相一致,就是把生活的内容引入教科书,让学生在生活中任务中学会知识,培养能力,成就自我,再回归生活。

教学做合一中,做是中心,也即实际生活。为此,除教学时要体现新课程教材里生活教育思想外,我们更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代生活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新课程里虽体现了生活教育思想,但却不一定教学工作者都会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因为,新课程的教学中,同样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理念,教学与教材合理相配,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发展。

三、社会即学校的体现

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即学校”,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比教材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新课程教材里采用的每个内容,教学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其模式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个个任务中充分展现他们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再带着这任务能力走向社会,才能使课本知识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变得“活”起来。新课程教材里的一幅幅鲜活画面,一个个学习内容都是学生身边一个个生活环境的统一体,是社会的一个个部分。在这样课程教材学习中,就如同在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不同部分不同分工里劳作着,同样交织着各方面的能力和精神。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打好高中英语课程的共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特别强调让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在非英文为母语的社会中,尽管有点难度,但只要有这心,让学生主动自动去创建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学生不仅是获得教材内容的掌握,还是懂得了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激发起探究热情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践行社会即学校这样的理想中,我们可开展各种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以获得更广更深的财富。作为教师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搞好教改实践的理论宝库,是我们在各种教育思潮中站稳脚跟的强大思想武器。这对于我们的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及其他课程改革都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陶行知全集第2卷[M].

[3]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迎新生标语范文4

第一“材”,指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的新标准教材。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强调语言的交际性和使用性,强调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材各单元都有一个贴近生活,富于时代气息且实用性强的主题,使课堂活动更接近于日常生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明确地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更有效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第二“材”,“后进之材”,即“学困生”,是对那些在思想行为,学习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或缺陷的学生寄予厚望,希望其通过后来的努力,成为有用之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那些对英语不感兴趣、在英语方面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学生,对英语学习萌生兴趣,并使他们得到尽可能多的收获和最大限度的提升。

既然“后进之材”有潜力,教材更具吸引力,那么“施教”就该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才是。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困生仍需给予最大的关注:学困生的潜力能否通过学习新教材得以发挥,吸纳更多知识?新教材的灵活性能否为习惯于被动听讲的学困生所接受?这两者怎样才能相得益彰?不妨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课堂教学设计遵循由易到难,学困生优先的原则,让差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新教材的灵活性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也给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增加了难度。我们怎样才能化难为易,为学困生“减压”,培养其自信心?具体做法是低起点,低要求,低目标,逐渐改变学困生作为局外人的角色,改变他们自我封闭的性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惊喜,加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另外,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明白的、难度适宜的问题,叫他们到黑板上写有把握的句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练习,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提示,帮助他们轻轻松松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们可以面带笑容地说:"very good、great、fantastic",让他们因成功、表扬而兴奋、激动。同时为了延长学困生上课专注的时间,我们可以结合课文设计一些做些游戏,唱唱歌曲,听听录音,讲些有趣的小故事等,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学困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课堂活动中优、差生结对,师徒牵手共进。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以学生,活动,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常见的活动是小组练习,如pair work, group work, 要求学生高度参与,合作学习。但是,对于部分语言学习能力弱,基础较差,语言学习有障碍的学困生而言,有时不能做到“启而发,引而言”,教师不领读就不会说,或缺乏自信不愿尝试着说,或单词不熟不敢开口说,或不愿动脑筋表达自己的意愿,参与pair work, 等活动难度就更大,为了使他们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可使他们根据“优差搭配”的原则,把整个班分成若干师徒对,相互合作,荣辱与共。

为使师徒对发挥长久的战斗力,要发动全班参加每个周、每个月、每个学期举行的评选“优胜小组”活动,把学困生的进步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优胜的组与队进行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从而督促他们主动互相帮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团队意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尤其是学困生的能力与素质。

(三)在学困生之间结对竞赛,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竞争意识。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新教材的任务设计更灵活,方式多变。比如听力任务结合短文,图片,图表,文字信息,题型更广泛,有listen and circle,listen and number, listen and match, listen and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listen and check等,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这对我们教师激发学困生的竞争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帮助他们结成竞争的对手,这样在相同的起跑线上,他们之间的竞争就显得特别有可比性,学生也乐于接受。有了竞争的对手,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利用上文提到的各种任务进行比赛。例如,七年级下册 Review of units 7-12中2a,2b,2c,2d都是相同的听力材料,教材就涉及了4种不同的题型。我们可以利用这4个题,让4对竞争的对手来回答,其他学生当评委,看谁回答得准确,进行口头表扬,并累计得分,颁发奖品。其实学困生并非无进取之心,更不是甘心落后,只要我们提供给他们公平的竞争机会,正确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好胜心,让学困生也体会到成就感和竞争带来的喜悦感。

(四)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学困生个别辅导,重点照顾。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对于这类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母亲般的爱,多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有些学困生的头脑反应的慢点,有时一个简单的问题讲几遍还不理解,我就不厌其烦地再多讲几遍;有时想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直到他们听懂为止。无数事实证明,学困生有消极性,也有积极性;有逆反心理,也有求知欲;有违反纪律的行为,也有守纪律的愿望。他们毕竟是孩子,教师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都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新目标形势下,如何转变学困生,使他们跟上前进的步伐,防止两极分化,是一项长期而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我们在教学中,一定抓住学困生希望得到表扬的心理,需要尊重的心理,害怕受到伤害的心理;抓住他们有决心无恒心的矛盾,有理想但意志薄弱的矛盾,想学好但不愿付诸行动的矛盾,为他们设计难易适中的问题,给他们充分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用无私的爱心,独特的关怀,不倦的指导,来感化他们,相信所有的学困生都会有转变:课上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少了,作业不愿做的没有了,对自己没信心对英语没兴趣的学生不见了,所谓的学困生也就日渐消失了。当班上绝大部分的学生走上正确的学习外语的轨道,班级的学外语气氛越来越浓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禁不住会问:世上还有什么比转化学困生更快乐的事吗?毕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参考文献

迎新生标语范文5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综合性人才,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的是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可否认,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会由于生活中利用的比例多少而或多或少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也随正比的流失,那么现在“残留”在我们脑子的,还有什么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让大四文科生,回过来做高考的数学题,90%都不会做,理科(非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做代数可能没什么问题,做几何头就大了,三角函数公式估计都忘了,很显然,由于平常不接触数学,造成了大量的遗忘,那么,是否我们就可以只学加减乘除,而让那些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去学那些不经常用的数学理论知识呢?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在数学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这个问题上有些个人看法,归纳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新观念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报答社会,如果单纯的为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学习数学,那么我们大可不必花费精力去学习什么三角函数,平面几何等等,学习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解决一道难题,更不是为了去应付考试,而是要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做题,通过数学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创造自己新的思维角度!哪怕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但培养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思维就可以在各方面得到运用,就可以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的学生将成为新世纪的第一代人,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选择。弱者等待时机,强者赢得时机,在这个信息时代,人的智能知识作为社会主要资本不断的代替机器和厂房。而时代所需要的观念不是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可以解决的。必须在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的培养自己的新观念。

二、 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新的时代,而这个新时代充满着残酷的代替选择,新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没有创新能力的人来说,当旧的工作体系崩溃之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时代的脚步总是不断的在前进,这就必须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的创造,创新,从数学上来说就是把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用新的方法解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挑大梁,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担当就必须让学生们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勇往直前的打破逆境,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老师的指导,安排,让学生们从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中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然后反馈到现实当中去,这便是一种创新能力。学生有了创新能力,就等于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上可以自信很多。有了创新,便有了活力,便有了无形的资本。 转贴于

三、建立数学模型与现实的纽带

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目的就是为现实生活服务,而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工厂里的工人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企业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效益,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方案才能快速得到市场认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等等都可以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来得以模拟实现。换句话说:作为数学教育一定要拉近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的距离,让学生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本领,通过一些有趣的应用题,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有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要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度过,社会教育对每个人都显的尤为重要,而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尤其是数学教育就必须为社会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建立一个适当的纽带,使得学生们比较容易的过度到社会之中去。

迎新生标语范文6

一、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

首先要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进行理想教育,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要使他们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他们的自主自立意识,学好英语是自己的事,是“我要学”,而不是教师家长“要我学”。只有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成功者的脚步就是“奋斗”二字。另外,我们还要多施“爱心”,要善于引导、激励,要心平气和地与他交谈、沟通,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这类学生制订目标,要求要低一点,以激励他们的斗志,只要是他们自己能力水平所达到的都要表扬鼓励。要为“学困生”提供和创造能够取得成功的情境与机会,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具体措施如下:可与“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心理关系,创造愉快、平等的人际气氛,不歧视,不以消极语言刺激;要善于发现和诱导“学困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把这些品质转化为学习兴趣;要为“学困生”创设一些“特殊的成功情境”,鼓励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对其成功给予及时表扬,使之理解学习的意义。

二、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的自制能力还比较弱,学习上往往只凭兴趣。有些学生由于不了解学习英语的目的,在英语学习上投入精力不多,导致英语成绩较差,也因为成绩差,他们对英语便更加没有兴趣。如果老师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往往会形成对英语老师的反感甚至敌对情绪。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要多给予一份爱心,加强情感教育,耐心指导,不厌其烦。可课堂上要经常设计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让“学困生”来回答,从而使他们产生自豪感,也有助于他们重新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可在学习上给“学困生”买一些学习用品,进行感情投入,让他们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施爱心于学生,师生关系必然亲近,学生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以这门学科的优异成绩来报答老师。

三、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谈考色变”,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经常被突然的一张试卷“一盆冷水浇到心”。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他们安慰和鼓励,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到“英语难学,难于上青天”。因此,对于“学困生”不懂的、不会的问题,更要有耐心,一遍不懂讲两遍,不厌其烦,直到弄懂为止。在教学中,我采取“低起点,小步子”的办法,步步为营,层层递进。从浅显的知识开始,让“学困生”尝到一些甜头,使他们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愿望,形成一种不断运转的动机机制。平时的考试或测验,多采用“半开卷”的形式,给“学困生”提前发下卷子,这样他们就会照上面的题目去读、去背。每次考试练习卷多印几份,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在讲评后再做一次甚至两次。其外,在英语课外活动中,应充分激励“学困生”的参与。比如个别学生成绩虽差,却写得一手漂亮的英文字,就让他们参加书法比赛,制作手抄报,这些都有可能促进其努力学习,提高英语成绩。举办的英语晚会,Birthday Party,完全可以让成绩中下的同学做些如布置教室、表演小品、发放奖品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另外,要求所有同学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的有用的英语,像文具、服装、道路标志、家用电器、店铺等的英文名称,这些事情“学困生”也能做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给予学法指导,促其快速进步

课前,要求所有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认真预习,阅读《互动英浯》等英汉对照读物,对要学课到心中有数:本课有哪些重点单词和句型,哪些新词语与以前学过的意思相近,它们有无区别;摘录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句子。课堂,要认真听讲,记好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应重点记录预习时遇到的难点以及自己课堂上听不懂的地方课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还不懂的难点。

五、改善竞争制度,增强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