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S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116-03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本文从构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发,探求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状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植被带属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物种资源丰富,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湖州素有“山水清远”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家对发展绿化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农业资金的投入为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盆景植物资源是盆景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州市处于亚热带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可培植为盆景的植物种类有杜鹃花科、山茶科、槭树科、蔷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这些科中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2]。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为丰富。以形态而言,从挺拔高大、形态优美的乔木,到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灌木;从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岩石及树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应有尽有。
湖州盆景主要为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主要为松柏类盆景和杂木类盆景。树种材料丰富,按观赏特性主要可分为杂木盆景、叶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杂木盆景包括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柽柳、鸡爪槭等;这一类盆景以其姿态奇特古雅,枝秀为其观赏特色。叶木盆景包括鸡爪槭、三角枫、枫香、卫矛等;这一类盆景以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以突出观叶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丝海棠、山茶、杜鹃等,是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弹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观果效果的一类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络石、金银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的一类盆景。
杂木类盆景的树材繁多,近些年来,在数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树种将进一步拓展,盆景树材将越来越多。另外,新材料的产生,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钵的出现,将使盆景材料更加丰富。
2 盆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对盆景植物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 对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的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资源总量不相称。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资源方面,除松柏类之外,花果类、色叶类资源也非常多,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2.2 信息不通畅,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对于经营者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绝大多数为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的限制,对市场行情和有关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经营者常常感到经营树种方向不明,对市场行情心中无数,必然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销售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园艺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态农庄,以及一些盆景爱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无序乱挖野生树桩的现象,不仅对盆景植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资源的状况,再加上盆景植物资源一般在偏远山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盆景植物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3]。
2.3 专业技术缺乏,开发水平不高 湖州地区盆景生产主要以个体私营模式为主,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加之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生产。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资源、盆景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滞后。一些盆景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来制作盆景,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盆景产品往往缺乏艺术创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3 湖州盆景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对策
湖州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丰富的盆景植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湖州市盆景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盆景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湖州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之走上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1 加强立法监督,加大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力度 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资源保护机制,避免盲目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3]。建议在湖州的3县(安吉、长兴、德清)和两区(吴兴、南浔)的山区及林地建立一定数量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区。除立法监督外,应加强植被资源保护科普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态脆弱且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保护不同地区珍贵的盆景植物资源及其他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必须重点保护,并出台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
3.2 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深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研究工作 随着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专业科技队伍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盆景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盆景专业理论与技术队伍一定会日益壮大。盆景学学士、硕士、博士、高工、教授会越来越多,盆景制作与欣赏者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科技含量将会与日俱增,盆景科技的发展定会促进盆景艺术的飞跃。
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进行科研课题立项,以全面详细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区野生盆景植物资源,为以后有选择地引种驯化打下基础[4]。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对已知野生盆景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场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种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3.3 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合作交流 经营者可通过乡镇林业站传递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情况,各县区林业局可将各乡镇林业站上报的情况通过政府网、农网等相关网站对外供货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市林业局可以筹建湖州市盆景资源网站,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的意愿,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艺术协会。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地区内外市场的销售;可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可以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可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
3.4 把握盆景商品的生产趋势,深度发掘盆景植物资源价值 目前,盆景商品生产趋势有向苗圃育苗、盆景无土栽培、规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发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毁坏林木资源来换取树桩艺术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无土栽培可以让盆景出口顺利通过植物检疫,又可以为宾馆,酒家提供干净且有生命力的室内装饰,还能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
盆景是一种商品,通过交易产生经济效益。发展盆景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一是开发新品种,特别要多发展适宜室内摆放的常绿、耐阴,带花带果和管护简便的植物盆景;二是发展无土栽培,选择质轻、色好、无毒无异味的基质,研究固定植株技术和盆景专用肥及营养液;三是普及矮化技术,研究不同树种、不同盆钵使用矮壮素的剂量;四是植物检疫,逐步建立生产隔离区、土壤基质消毒、防治病虫害体系和制度,提高产品信誉度,争取成为免检企业。此外还要改进包装,做到质轻、坚固、易折叠、规范化、便于装卸和综合利用。
在发掘盆景资源价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增强盆景生产者的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盆景生产模式。适度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教育,对盆景创作和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湖州市农民学院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创业者、农民大学生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收获了很多盆景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盆景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同时只有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发掘盆景植物资源潜在的市场价值。
4 结语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区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盆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必将推动湖州盆景产业乃至浙北地区盆景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初.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6 (5):124-125.
[2]邓初钿.中国珍稀野生观赏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张庆,焦晋川.四川盆景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 488,4 500.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温州;城市;视觉形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温州城市视觉形象现状分析
收录日期:2013年3月3日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给人的整体印象和感受。城市的视觉形象则是人们通过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绿地、道路、导识标志等形成的最直观感受,是构建城市形象的基础。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很多城市在实施城市形象的更新与改造中都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都在积极创建各自鲜明特色的城市品牌。温州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重要城市,虽然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进,但其目前的城市形象远远与其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通过对温州生态环境、公园绿地建设、公共导识物的现状调查,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温州城市视觉形象分析
1、温州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温州山水相交,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温州市环保局十二五规划中提到温州市先后要建成3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县、21个全国生态乡镇、153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202个市级生态乡镇(街道)和1,018个市级生态村。生态效益是让普通的百姓获利,生态文明建设是具备更加浓厚的民意基础。以“敢为天下先”闻名于世的温州人,在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迎来“低碳时代”之前的2008年11月,温州市就筹资1,600万元,申请成立了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暨碳汇造林项目。温州在生态环境方面利用自然赋予的优越资源,进行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
问题点:温州的生态环境规划不到位,河道污染非常严重,穿插在城市中间的大小河流都污浊不清。温瑞塘河上漂浮着污物和绿苔,河道四周随意搭建着破旧房屋。随着城市房屋建筑的填河建楼,使得城区原有的小桥流水美丽景象荡然无存。随眼望去看到的是开挖的山体,随处可见堆放的垃圾。PM2.5值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偏高,空气质量较差,热岛效应明显。
2、温州市绿地建设。根据温州市相关统计材料显示,温州市目前人均绿地面积为7.8平方米,不包括社区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5.41平方米。这两个数据与我国城市绿化的定额指标9平方米和7平方米的标准还有差距。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主要指标考核:绿地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7%;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7平方米。温州市离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标准数字上距离不远,但温州的城区规模正以高速度扩张,按照新城建设的规模,目前的绿化状况就远远达不到标准了。
问题点:温州市的各城区间的绿地建设不平衡,绿地规划缺乏系统性;规划的绿地难以推进,造成目前的防护绿地规模有限、生产绿地数量偏少、附属绿地不成气候,人均绿地少且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温州对自然绿地的利用明显不足。绿地建设三分建、七分养,目前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很多绿地被人为损毁。公共绿地内埋有很多的城市公用管道线,这些管道线的检修口一般都设在绿带中,如电信井、电力井、煤气管井、自来水阀门井等,每年这些管线均需进行几次常规检修,日常还有突击抢修。每次作业完成后,绿带都被弄得一片狼藉,破坏严重,留在城市绿地上的伤疤,极大地影响着城市形象。
3、温州市建筑的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是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温州的建筑色彩集聚各家所有,独立成体。集中在老城区的温州古老建筑是一种典型的瓯越风格,这些老建筑也吸收了一些外来的建筑风格,夹杂带有一些海派风格。古老的温州建筑由于时代的久远色彩偏灰色。温州新型的建筑是一种现代化的新潮风格,即有高大的反光金属大厦,也有融合了西洋建筑的高柱圆顶,色彩各异。一些具有温州特色的典型的古建筑在五马街,城西街一带,而现代化的高大建筑主要在新城一带。古老与现代色彩的并存,成为温州城市市容的一大特色。
问题点:温州由于其旧居改造的难度,使其五光十色的现代化建筑中夹杂着破旧灰暗的低矮民居,整体给人的色彩落差较大。建筑色彩无统一规划,导致不同楼盘红绿相邻、青黄交替,彼此间缺乏联系,造成新落成的很多建筑的颜色和周边的环境颜色很不协调,由此给人造成不舒适感。整个城区建设没有主色调,视觉感受较差,缺乏美感。温州城市建设很容易融合外来信息,而对自己原有的古建筑风格缺乏保护。城区色彩不确定,新旧建筑交叉呈现,造成城市的无色彩感,整体城市的色彩感受较差。
4、温州市的传统标识物。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通过标识物的标识,能够使城市增添活力,让市民有自豪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城市的文化气息。城市的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视觉形象的直观表达。温州市在1985年7月,就确定市花为山茶花,市树为小叶榕,即大榕树。温州的城乡,上百年的大榕树到处可见,叶茂如华盖,根深而树壮,予以象征着温州经济的兴旺发达,根深蒂固。温州的山茶花是世界山茶花史上的名花。温州茶花品种上千,其枝叶四季常绿,冬春开花,花期较长,正可以寓意温州人不怕吃苦,商行天下的特性。
问题点:目前温州的城市标识系统整体缺少统一的规划,其维护和管理不到位;温州的城市标识系统比较混乱,没有规范统一的形象图像;标识系统自身形象缺乏新颖的设计,没有突出温州特色;标识设计缺少人性化、标识不规范等。温州的标识图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杂乱的。山茶花和榕树作为温州城市的象征,其形象的标识图形并不明确、也没有相关的节庆来进行宣传。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及公共场合市树、市花的图示标识很少见到。生活在温州多年的外地人并不知道榕树和茶花就是温州的市树和市花。很多游客只看到温州花开四季,确不知温州的市花是什么。通过调查问询,只有40%的温州人明确知道,很多外来人员及游客根本不知晓。
二、改善城市形象对策建议
1、治理生态环境。温州生态环境的治理重点在河流。温州多年来发展经济壮大了民营企业,同时企业的废水直接排进河道造成重大污染,治理的重点就是监控排污企业,尤其是制鞋制革的污染大户。生产废水不经处理不得直接排进河道,促其建立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治理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建立重点监管区,随时监测水质。温瑞塘河链接着白鹭洲公园、汇昌河水上公园、三洋湿地生态园等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的轴线和景观。温瑞塘河的治理尤为迫切。同样,生产废气直接排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生活在周围的居民苦不堪言。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力控制,实施监管,净化空气。
2、合理规划绿地建设。温州市应根据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绿线,也就是要建设绿化控制线,绿地的“安全控制线”既包括已建成绿地的范围线也包括规划预留绿地的控制线。应当划定为城市绿线的区域包括:已建成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已建成的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等附属绿地;山体、江河、湖泊等城市生态控制区域;城市行政区域内的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保护范围;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等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其他绿地。通过合理规划建设,使温州的绿地建设尽快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化标准。
3、协调城市建筑色彩。城市色彩是刺激人感官的敏感要素,应把美感放在第一位,是城市视觉形象建设的首要因素。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城市色彩,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的关键。结合温州的实际建筑特色,可划区域进行色彩规划。老城区以温州特色为主,为了和老建筑相协调,尽可能融合古朴典雅的色彩。新城区更多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确定一个明快的主色调,所有建筑的色彩相偕相应,形成错落有致的色彩景观,提升城市的美感。城市色彩现状、新建建筑色彩分布以及成型的温州城市色彩规划需要来自建筑、规划、美术、艺术等各方面的专家研究论证,确定出适合温州城市特色的色彩规划。
4、设计宣传城市标识物。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的鲜明特色,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印象。温州目前就缺乏明确的标识物。利用温州的茶花、榕树形象,抽象出具体的标识图形,利用这些图像展示温州的特有文化。在公共设施如报亭、栏杆、广告栏等处贴示,不仅能够美化市容,还能让市民提升荣誉感;公共交通、站牌贴士标识物,能够形成流动的风景;旅游景区、高速路口等地展示标识,就是城市的品牌宣传。城市的标识物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结合温州的商展活动,组织茶花节,以花为媒,促进交流,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城市魅力。利用图形标识赋予榕树茶花新的解读,让温州人更具凝聚力,让温州城市更有文化气息。
城市视觉形象通过规范的统一规划,可以避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偏差和盲点,创造出和谐、优美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增强外界对温州城市特色的了解,扩大对外影响,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志华.论城市CIS在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中的作用[J].重庆:包装工程,2009.6.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9-0035-02
生态林业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生态农业的提法出现的,生态林业建设工作在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原材料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发展生态林业,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国家先后投资实施了十大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六大重点林业工程等,为林业产业发展,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机遇。
坐落在白龙江畔的舟曲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长防林”建设工程实施区。近几年来,舟曲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建设“六大舟曲”战略,借助“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重点公益林”等各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的实施,以“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推进“绿色富民、绿色安民、绿色益民”,使舟曲县的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概况
舟曲县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邻武都区,北接宕昌县,西南与迭部县、文县和四川省九寨沟县接壤,地处南秦岭山区,东南至西北走向的岷山山系贯穿全境。气候属温暖带区,海拔高度在1 173~4 504 m之间,东西长99.40 km,南北宽88.80 k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沟壑纵横,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4.1 ℃,年均降水量400~800 mm左右,年日照时数1 842 h。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
全县土地总面积29.84万hm2,其中农业用地1.62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4 %,净耕地0.95万hm2,占农业用地面积的28.74 %,林业用地19.41万hm2(包括白龙江林管局所属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65.1 %,内有林地17.08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4.6 %,宜林荒山坡地2.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67 hm2,草地6.2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0.8 %,内有可利用天然草场5.49万hm2。全县农林牧用地及畜禽资源。
2 生态林业发展现状
为保证当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以林养林目标,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特大泥石流灾害以来,舟曲县围绕天然林保护、重点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补栽补植等工程,着重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较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等“三大效益”的协调发挥。
针对舟曲老城区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隐患多、环境承载能力低的实际,舟曲县严格执行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把生态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舟曲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资金安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总投资1.105亿元的舟曲灾后重建林业自建项目到2012年年底将基本完成,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项目已总体完成80 %。
截至2012年,生态修复大项中的荒山造林项目已经完成造林面积0.24万hm2,完成工程总量的90 %,封山育林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封山育林0.33万hm2,目前正在进行补植;林业产业大项中的优质林果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关、江盘两乡镇已实施126.67 hm2,其中,栽植核桃65.33 hm2,花椒61.33 hm2;林下药材种植项目在曲瓦、巴藏、大峪、东山等4个乡镇种植面积达200 hm2,已经实施完成;林业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大项中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工程量的80 %,林区防火公路硬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
同时,舟曲县践行“天保稳局、产业兴局、改革活局、党建促局、民生立局”的发展思路,依托林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后续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初步构建了集房地产、森林生态旅游、林区小水电、山野菜加工、油橄榄种植及橄榄油深加工、种苗培育、宾馆、餐饮、物业管理、养殖业和职工自营经济为一体的富有活力的特色产业体系,确保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快速发展。
以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林业发展效果明显。当地先后投入资金1 500多万元,大力推进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开发瑶池、仙人洞、药王石、森林浴场、八老谈笔峰、梅花鹿苑等旅游景点80多处,建成了民族风情园、人工湖逸仙亭、小木屋、民族包、风情阁等休闲度假景点和人工湖、石睛瀑布游览栈道等景点。开设花草坡、小草坡、人命池沟、苜蓿滩等观光旅游线路4条,完成了29.50 km供电线路改造工程,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通过参加有关旅游促销会议、编印旅游画册、制作旅游景观宣传光碟等多渠道开展宣传促销,大力打造“森林生态”特色品牌,不断提高沙滩国家森林公园的知名度。
3 对于舟曲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议
近年来,舟曲县发展生态林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林种、树种结构单一,林份密度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已发展的经济林由于经营管理技术、适地适树等原因,效益低下,发展生态林业的思想不完善、人才队伍不健全、林业治理与破坏相持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探索适合当地生态林业发展策略,对于促进当地林业资源的良性开发,森林资源的保护,及林业产业的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 要抓好生态工程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退耕还林、世行造林等林业重点工程
必须坚持按照中央提出的“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对此,我们应科学把握加快森林培植与强化资源培育的关系,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加大林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在发展速度上,加快推进由单纯追求数量向质量和数量并重,突出质量的转变,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提高绿化的成效,巩固绿化成果。二是在发展模式上,加快推进由单纯的绿化向建设生态功能型的转变,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三是在发展空间上,加快推进由单位辖区绿化向参与社会造林的转变。积极履行改善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法律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工程建设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加快推进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突出林业体制改革,创新林业经营机制,促进部门义务植树、机关庭院绿化美化、荒山荒地造林等方面的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3.2 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应是相互相承,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只是在林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因此,当前或今后一段时期,在实施林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宜实行在保护中开发和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方针,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毁了多年来的生态建设成果,同时也要避免单方面追求生态效益而降低了市场对促进林业建设的重要作用。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舟曲县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县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业产业。
3.3 注重生态林业的均衡性建设
生态林业是否能够适应各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需要,是否能够适应地区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利用。舟曲县生态林业的建设要能够起到良好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就需要按照经济的客观发展水平实施科学规划,符合当地的现有经济条件与客观自然条件,达到有着完备作用和良好效益的生态林业链。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增长林业资源,维护生态均衡,而这些内容都是随着环境条件是动态变化的,因此要在规划中科学考察其均衡性与适应性。
3.4 生态林业的一体化和多功能化建设
生态林业本身以及与外部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协调发挥每个结构部分的作用。建设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治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现象,而且可以明显的产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形成了两性的前后内外、上下左右彼此促进的良性循环。生态林业不但是有着明显的经济目的的人工工程,而且是生态环境的改善工程。生态林业在环境保护和林业资源的生产使用上都明显强国不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与原有自然森林等。
因此,生态林业要有着完备的作用,完善的生态林业系统里要把各个产业融汇在一起,如把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渔业等算到生态林业的建设规划里去。在管理经营上,生态林业能够为群众提供木材纸张等相关产品;在污染治理与环境改善上,生态林业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抵挡风沙、改良空气等效果。因此,建设者要在环境承载能力的合理考查基础上,科学的统筹设计、多管齐下建设有着各种功能的生态森林。
3.5 建立扎实的人才队伍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4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圆满完成各项市政工程建设任务和维养工作
1.抓好市政道路设施建设维养工作。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掌握道路路面信息,对工程建设施工落实专人现场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完成海滨牛桥改建工程验收工作,更换各类窨井38套,有效地保证了市政道路设施的完善。
2.加强市政设施审批管理工作。对所有报批的占用、开挖审批件进行实地勘查,针对排污管道、综合通信管道、燃气工程,工程量多、时间紧的情况,我们一方面采取简化审批环节,缩减办理时间,另一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范办理,使上述工程能有序进行。上半年,共审批开挖手续11件,计1040m2;占道手续5件,计320m2。
3.保证市政排污系统畅通。定期对每座泵站进行巡查,发现故障立即指派专人对其进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对我区的9座泵站按照计划进行了维护,疏通全区排污管网3000米,大大提升了我区地下管网的排污功能,保证排污系统正常运转。半年来,共排放污水628万吨。
4.确保线通灯明。在保证工作时间内巡查密度的基础上,加大夜间管理巡查力度,共出动管理人员200多人次,维修工作人员600多人次,路灯高空作业车120余次,修理路灯1192盏次,修复被盗电缆2000余米,使得我区路灯亮灯率都保持在95%以上,一些重要路段、特殊路段的亮灯率达到98%以上。
(二)加大园林建管力度,园林绿化水平明显提高
1.抓好城区绿化建设。及时将今年园林绿化建设任务分解到中心行政区建设指挥部、河泥荡公园建设指挥部和各镇街道。在绿化工程建设期间,积极参与绿化苗木等工程材料的把关、工程质量的控制、现场管理和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行政管理的作用。目前中心区的C、D地块、河泥荡文化公园三期绿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各镇街道的公园、绿地建设也正在建设中。
2.强化绿化管理养护。对直属管理的城市绿地开展了全线综合养护,做好整型修剪、清理杂草、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并针对缺死株明显的绿化带进行补植。投入资金对罗东新街、永强大道永中段、状元新街、镇标路、明珠广场等绿化带进行改造和补植,有效地提高了绿地的完整性和美观性。此外,我局还以植树节为契机,开展了全民义务植树爱绿护绿宣传活动,组织60多人到灵昆镇思南村开展义务植树,共种植大规格榕树200多棵。
3.加强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坚持每周上路巡查不少于两次,发现绿地被破坏、占用的违章及时处理或反馈到执法部门和各镇街道等管理部门。组织召开各镇(街道)绿化联络员工作会议,交流工作方法,总结工作经验;对全区绿地进行了全面现场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向各镇、街道通报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开展下步工作。
4.做好节日时令花卉的布置工作。对主要街道上的大理石花壶定期摆置时令花卉,保证季季有鲜花。在节假日期间,设置3组立体花坛园林小品,摆花10万多盆等,为老百姓打造一个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
(三)完善环卫设施,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努力改善城乡面貌
1.努力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事关我区省级文明城区的创建,事关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区形象的提升。自区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革命”以来,我们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作为我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立即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各项准备工作,起草了《*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六大工作任务,十项具体工作措施。组织力量,深入各镇(街道)对全区135条、约358万m2的主要道路进行调查摸底,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以镇(街道)为单位进行切块分包,分六个标段推向市场化运作。目前,三个标段七个镇(街道)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开始实行市场化清扫保洁,剩余三个标段也将进入招投标程序。同时,建立区、镇(街道)两级环境卫生综合考评机制,完善长效管理。制订了《*区城区道路保洁分类管理办法》、《*区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和《*区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考核办法》,牵头组建乡镇(街道)环境卫生考核组,组织考核组进行知识培训,完善通报制、排名制和奖惩制等长效管理机制,务求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推向深入,为全区人民创造一个卫生、健康、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
2.积极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为了全面落实好整治工作任务,我局专门成立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塘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市政园林系统塘河综合整治动员会,利用自身优势,设置户外公益宣传广告,营造“全民治河”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区温瑞塘河清脏治乱大会战启动仪式,派出环卫工人30人,垃圾清运车10辆,铲车1辆,清运垃圾100多吨。配合团区委做好青年志愿者温瑞塘河清脏治乱统一行动出行仪式,派出垃圾清运车3辆,清运垃圾200多吨。指导各镇(街道)做好沿河垃圾清运工作。同时,我局把塘河整治与文明创建相结合,组织人员、车辆,赴沙城镇八甲村开展沿河垃圾大清理活动。全区至今共清理沿河垃圾4850吨。
3.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根据我区生态区建设任务和温瑞塘河整治要求,年初制订了新建5座垃圾中转站,11座生态公厕建设、380座垃圾坞和改建2座垃圾中转站建设计划。截止到现在,农业示范区、沙城镇2座垃圾中转站完成立项工作,正在图纸设计中;剩余3座由于土地征用,规划手续不予以审批;2座改建垃圾中转站已完成设备考察工作,下月开始改建。11座生态公厕完成选址、立项、图纸方案设计,进入招投标程序。380座垃圾坞完成立项工作,工程图纸转交各镇(街道),由镇(街道)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村、社区。目前,大部分垃圾坞正在建设中。这些环卫设施的完善,为提高提升环卫管理水平,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提供了有力地硬件支撑。
4.抓好日常垃圾清扫及清运工作。以开展温瑞塘河整治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清洁工程。半年来,收集全区生活垃圾8.1万吨,收集工业垃圾、建筑垃圾5.2万吨,清运粪便3.8万吨,垃圾清运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四)严把审批关口,推进市容管理工作
根据《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温州市城市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和《城市车辆清洗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把好户外广告和洗车场(点)审批关。对于经现场勘查不符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对于设置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立即要求限期整改,努力提高我区户外广告的设置品位和档次。上半年,共办理审批手续94件:大型户外广告54件,计5671.55m2;店招广告11件,计187.01m2;永强大道灯箱27件,计122个;办理洗车场(点)审批2件,年审4件。同时,加强与行政执法分局的沟通联系。建立直线联系的批传制度,将审批后的档案及时传与执法分局,由执法分局根据审批档案加强我区户外广告的巡查、执法工作,防止并及时制止违章户外广告设置现象的发生。
(五)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和谐发展
按照建设“平安*”、“和谐*”战略任务,结合市政园林行业特点,突出重点,努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专门组织召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会议,与各科室(大队、处)和相关市政园林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开展外地进温市政园林工程施工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对全区范围内的12家市政、6家园林绿化备案企业人员到位情况、办公场所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努力做好防汛抗台准备工作。修改完善防汛预案,充实防汛抢险应急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灾前准备工作,确保安全度过台风期。认真组织开展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先后组织了多次安全生产检查。通过查找隐患,落实整改,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确保市政园林事业安全和谐发展。
(六)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
1.深入调查,扎实开展“创业创新专题调研月”活动。我局党组按照“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动创新、再破难题”的工作要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4月份,局领导班子率局办公室、环卫处负责人走访了全区10个乡镇(街道)环卫所和灵昆九村、王相村、沙城七二村、七五村等16个村,就如何改善我区环境卫生状况,与环卫管理人员、一线环卫工人和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了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区环境卫生现状分析和对策》创业创新建议书,为我区城乡环境卫生良性发展提出了解决办法。
2.认真谋划,精心实施“关爱基层大结对”和“服务基层大行动”活动。根据职能分工,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与永中街道、蒲江社区和温州市美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三结对”活动,帮助结对单位摸清制约创业创新的关键问题,制订和实施创业创新规划,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排解矛盾纠纷、举办民生实事。同时,精心实施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的“服务基层大行动”活动,研究制订了《关于开展“服务基层大行动”活动实施意见》,从完善相关服务制度,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开展系列服务活动着手,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困难。此外,我局还利用“周末文明创建日”、“优质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为社区、村(居)市政园林设施建设、管理、维护提供帮助,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管理体制运行不畅。在横向结构上,由于涉及我区城市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职责移交不清的情况,如市政园林部门与建设部门以及各指挥部之间的部分职责(燃气、公交、供水、排污管网建设)移交不清,导致与上级业务指导部门工作衔接不上,引起纵向管理的脱节。
2.城市管理中存在建管脱节的问题。在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公用事业工程的建设中,区市政园林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很少参与项目设计审定、工程报建、招标投标、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定额审查、竣工验收,造成了建设与管理的脱节。如在排污管网方面,由于在工程移交时,移交的资料不全,给后续管理、维护带来较多麻烦。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5
(二)全面强化生态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状况。全年完成造林任务8880万亩以上,义务植树25亿株。一是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天保一期工程要搞好总结,认真制定二期工程实施方案。退耕还林工程要巩固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任务,并与当地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退得下、稳得住、有收益。三北、长江、沿海等防护林工程要按照建设两大生态屏障的要求,落实规划、优化结构、完善体系、提升功能。同时,要加快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步伐,将造林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加快速丰林、碳汇林、能源林、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林等基地建设。二是大力推进身边增绿。结合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校园、森林厂矿、森林营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创新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努力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切实落实部门造林绿化责任制,大力推进铁路、公路等部门绿化。三是努力提高造林绿化质量。加强林木种子区划和良种基地管理,突出抓好区域性、示范性林木种苗基地建设,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督,全面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要增加混交林和乡土树种比重,注重封山育林,强化自然恢复。要强化造林质量监管,确保种一棵、活一棵、成材一棵。
同时,要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一是加强森林和林地管理。强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规范木材运输管理,深化采伐管理机制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方便林农群众。争取国务院批复《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抓紧制定“十二五”征占用林地定额,防止林地非法流失。二是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制度,研究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相关政策,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湿地生态补水试点工作。加强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做好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三是加强荒漠资源保护。抓紧编制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工程规划,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工程建设。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做好第四次荒漠化监测及沙尘暴灾害应急处置。四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拯救和保护,编制《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10—2020年)》,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的国内国际贸易监管,抓好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开展第二次全国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和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推进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和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三)继续加强“三防”工作,切实巩固建设成果。一是切实提升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以深入实施《森林防火条例》和《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为重点,全面推进依法治火、科学防火和群防群治,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扑火装备、消防队伍和应急机制建设。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重点加强森林航空消防,加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加强火灾隐患排查,严格管理野外火源。加强火险预警监测,及时处置森林火情,切实提高火灾当日扑灭率。二是狠抓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强化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防治责任。加大虫情监测和检疫执法力度。继续开展生物防治试点,扩大防治规模,提高防治效果。开展林业有害植物调查,认真研究制定防控措施。三是组织开展专项严打行动。及时查处涉林大案要案,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深化林区禁毒斗争。
(四)着力强化森林经营,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全年完成森林抚育7875万亩、低产林改造2500万亩。一是抓紧编制全国森林经营规划。确定全国森林经营工作的方向、布局、任务和重点。各地也要编制相应的实施规划,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森林经营投入,育林基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可用于森林经营。二是抓好森林经营试点。优先在森林资源相对集中、中幼林比重大、短期内易见成效的林区开展森林经营试点,实行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三是建立健全森林经营管理制度。建立森林经营年度计划制度,将森林经营面积指标纳入年度生产计划。研究建立森林经营绩效考核制度,将评价结果与林业项目和资金投入挂钩。认真总结森林认证试点经验,加强森林认证机构建设,逐步推进森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深入总结推广森林经营的科学模式,修改完善森林采伐抚育规程。四是积极参与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进程,引进和掌握可持续经营模式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国森林经营水平。
(五)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深入落实第二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精神,不断壮大木材加工、木浆造纸、林产化工、森林旅游、木本粮油、竹藤、花卉、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沙产业等十大林业支柱产业,力争林业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一是全面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认真实施林业产业振兴规划,积极筹措林业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林业生产经营者负担。积极争取野生动植物繁育利用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加强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为核心,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以提高生态服务价值为核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观光等第三产业。三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专利产业化,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重组,建立大型林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资金优势和林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加强联合开发。四是强化市场引导。加强林产品市场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准确掌握市场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林产品价格信息。建立重点出口林产品知识产权预警机制,提升林业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能力。
(六)加快发展生态文化,增强社会生态意识。一是鼓励生态文化产品的发掘和创作。积极推进林业大型典志编纂工作,组织创作一批文学、影视、动漫、戏剧、书画、音乐等人们喜闻乐见的生态文化产品,着力推出一批社会效益明显的生态文化精品。二是发展生态文化产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森林文化、竹文化、茶文化、花文化、湿地文化等生态文化产业。三是组织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办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森林旅游节、湿地文化节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节庆、会展活动。突出抓好青少年生态道德教育,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不断增强全社会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四是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强化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各种纪念林的保护,不断完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教育功能。
(七)继续推进科教兴林,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一是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优良品种培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抚育经营、生物资源开发等科技攻关,尽快破解林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力争在林业新品种研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启动“林业科技引领计划”,推进“林业科技富民示范工程”和“林业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强化林业生物安全管理,促进林业自主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适时召开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二是加快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信息共享和信息公开。编制全国林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做好“金林工程”立项工作。强化林业信息化统一管理,加强信息化标准建设,大力推进示范省建设。启动林业资源监管体系行动计划,强化林业卫星遥感数据应用。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推进先进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拓展林业信息化应用领域,提升林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三是全面改善林业装备水平。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措施,吸引多方资金进入林业机械制造领域。支持林业先进设备技术研发,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林业设备和技术,培育大型林业装备企业集团,提升我国林业装备制造水平。落实林业机具补贴政策,推动林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四是进一步完善林业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林业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着力加强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是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全国林业科技资源的优化整合,探索建立以提高科技效率为核心的科技体制,加快地方林业科技发展。加强与其他部门、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重点实验室、生态定位站、科技推广站建设。六是加强对林业院校的指导和共建工作,不断强化林业学科建设,为现代林业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八)大力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改善林区民生。坚持从规划项目政策等方面入手,为林业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全面增强林业自我发展能力。一是编制出台林业重大规划。编制完成《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十二五”规划》、《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11—2015)》等规划,科学谋划林业发展蓝图。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规划,全面改善林区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继续实施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着力加强林区道路、饮水、供电、通讯、资源监测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贯彻落实育林基金使用管理办法。降低育林基金征收比例,加快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进度,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四是加快发展林区社会事业。将林区就业、增收、医疗、教育等纳入当地发展规划,争取国有林场分离办社会政策,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解除林区干部职工后顾之忧。落实国有林区、林场职工购置家电等补贴政策。五是抓好重大政策争取和落实工作。协调落实天然林保护工程延续政策,完善林业补贴政策体系、生态补偿机制、金融支持体系,积极争取林业税收扶持政策和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全力做好2010年林业预算内基本建设、部门预算及各类财政专项投资争取工作,提早做好2011年林业项目储备。
乡镇生态绿化交流材料范文6
为切实做好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原《创模工作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版权所有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全国、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目标,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深化宣传教育,加强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改善城市面貌,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推进生态市建设,展示美好*新形象。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促进我市创模工作2007年上半年通过省级调研,年底前通过省级验收;2008年上半年通过国家调研,9月底前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年底前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标准,力争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二、主要任务和要求
1、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三年(2006—2008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环境安全防范,防止发生重特大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加大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拓宽环保资金筹措渠道,建立污染防治基金。确保上述三项基本条件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2、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使经济持续增长,人均gdp、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完成率、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五项社会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3、加大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控制新污染源产生,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水、气、声环境质量五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特别是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且市内无劣v类水体。
4、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厂、城市绿化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善城市功能,扎实开展清洁能源区建设,推广燃油、燃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巩固提高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并切实做好自然保护区建设,环境建设lo项指标全面达到考核要求。
5、加强环境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按期完成总量控制计划,强化环境保护教育,普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全面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确保环境管理7项指标全面实施到位。
6、积极开展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审核,确保两项参考指标达到考核要求。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06年8月一2006年10月)
1、进一步学习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的通知》、《“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等文件,对照新考核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我市存在的主要差距和不足。
2、组织考察调研南通、泰州、扬州、苏南等周边地区环保模范城市,学习创模成功经验。
3、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动,调整充实市创模领导小组成员。
4、召开市创模领导小组会议,讨论确定各相关部门、乡镇职责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案。
5、召开全市动员大会,对创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迅速在全市掀起创模的热潮。
(二)规划修订阶段(2006年10月一2006年11月)
1、市水务、建设、城管、经贸、环保等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分别对我市原创模《规划》中的市区河道整治工程(水务局)、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水务局)、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城管局、经贸委)、生态建设和绿化工程(建设局、农业局)、城市清洁美化工程(环保局、公安局、城管局、建管局)、城市安静工程(环保局、公安局、*镇)、绿色社区创建工程(*镇、环保局)、产业结构和工业污染防治工程(经贸委、环保局)、宣传教育工程(教育局、广电局、环保局)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环保局)等十大工程建设专项规划,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进行修订、完善,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
2、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修订的意见进行汇总后,将修订后的《规划》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确定。
3、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明确一名中层干部为联络员,精心制订本单位的创模实施计划,11月30日前报市创模领导小组。
(三)组织实施阶段(2006年1o月一2008年6月)
1、全面推进工程建设:
(1)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和输送管网的建设,确保2007年上半年建成。
市水务局督促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确保2006年底前开工,2007年底前建成,使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日以上(工业废水3万吨/日、生活污水4万吨/日)。
市水务局尽快规划并启动如泰运河以北地区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建设,并确保2007年底前全部建成。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市城管局会同相关部门加快垃圾处理方案的论证,并尽快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建成投运。
市城管局、*镇健全、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储运系统,实现日产日清。
市城管局对现有垃圾填埋点进行全面整治,确保无恶臭气体产生。
(3)城区河道整治工程
市水务局尽快编制《*市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同时统筹考虑城区水质改善、景观建设、防洪建设等规划,尽快组织实施,打造一个清水空间。
加快城区河道的活水工程建设,对内外城河等河道全面清淤,定期换水,提高河水水质,确保城考段面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市区范围内无劣v类水体。
(4)城区绿化工程
市建设局按照《城市绿化规划》,全面实施各项绿化工程,确保城区绿化覆盖率2007年超过35%。
组织创建一批园林式单位、居住区、道路,结合城市特点,建成几个高品位的工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
(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
市水务局、环保局切实加大第三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管理力度,按照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第三自来水厂水源水质和供水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的通知》要求,提请泰州市环保局、高港区人民政府加强三水厂水源保护区周边企业和开发区的环境管理力度,防止对水源水质造成影响。
市环保局加强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新超标污染源的产生,严禁在保护区内新建任何有污染项目。
市环保、水务等部门和各乡镇,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职责,将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推向深入,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06年超过90%,2007年底前达96%以上。
加快泰黄清水二期工程实施进度,使水源水质较差的乡镇尽快饮上长江水。
(6)城区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市环保局、*镇等部门进一步巩固城区烟尘控制区建设成果,按要求进行年度复核,完善各项措施,实施长效管理。加强交通干线两侧烟尘排放管理,严查省道、国道两侧冒黑烟现象。
市经贸、商物等部门清理整顿燃煤供应市场,禁止燃用含硫量大于0.8%的劣质高灰煤。淘汰污染严重的燃煤炉灶,加大燃油、液化气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市城管、建管等部门开展建筑工地和机动车辆运输中扬尘的整治活动,大力提倡文明施工。
市城管、环保、工商、水务等部门和*镇加大城区特别是鼓楼中心区苏利巷、鹰扬巷等区域的服务业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控制油烟、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市公安、环保等部门加大机动车尾气专项整治力度,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摩托车,鼓励使用环保型机动车。
市农业、环保等部门和各乡镇加大秸秆禁烧力度,有效遏制大面积燃烧秸秆对大气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
市环保局对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点位进行重新论证布点,尽快提请市政府落实专项经费,再建一个空气自动监测子站。
(7)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市城管、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和*镇以创建国家级、省级卫生城市为目标,开展大规模的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改变城区脏、乱、差状况。
市城管、建设等部门和*、大生、姚王、张桥等乡镇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强化环境管理,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管理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8)城市建设与改造工程
市建设、交通、规划等部门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快城市改造步伐,特别是对如泰运河以北地区、江平路加以改造和建设。
市建设、城管、规划等部门和*镇做好其他沿街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的门面房屋的改造及残墙断壁的清理工作。市城管、建设、规划、国土、水务等部门和*镇继续抓好沿街围墙的透空改造和沿街建筑出新工程,全面清埋、拆除城区违章建筑。
市城管、工商等部门清理道路两侧不规范、非法的灯箱、广告招牌,消除城市视觉污染。
2、继续抓好其他考核指标的达标:
(1)市环保局牵头制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施行,保证必要的投入,配备必需的装备,定期组织演练。
(2)市经贸、发改、供电等部门尽快制定全市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对耗电大户、耗能大户、耗电行业强化管理,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并对有关数据进行重新核算,使单位gdp能耗达到创模考核要求。
(3)市水务局采取措施,对耗水大户、耗水量大的行业强化管理,并对有关数据重新进行核算,使单位gdp用水量达到考核指标要求。
(4)市环保局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提高主要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积极制定削减计划,通过关停、改造、调整、治理等措施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5)市经贸、供电、发改、建设等部门积极加大城区清洁能源区建设力度,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6)市教育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普及环境渗透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
3、2006年11月,市创模领导小组组建创模资料组,从各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全面启动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组建本单位的创模资料组,积极开展资料收集整理。
4、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专题会议,检查创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相关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5、市创模领导小组定期组织督查,对各部门创模工作进行考核。
6、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总结交流阶段性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7、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模工作情况。
8、邀请国家环保总局和省厅领导、专家对我市创模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指导,并根据他们的意见及时整改。
9、2007年上半年,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调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0、2007年年底前,申请省环保厅对我市创模进行省级验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四)自查整改阶段(2008年1月一2008年6月)
1、各创建责任单位对承担的创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向市创模领导小组提交自查报告,向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有关资料和台帐。
2、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各责任单位组织全面检查,提出整改意见,各有关单位全力整改。
3、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基本完成创模软件资料建设和相关台帐、原始记录等材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写创模技术报告。
(五)迎接验收阶段(2008年7月一2008年12月)
1、市创模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责任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完善软件资料和各类台帐,进一步修改创模技术报告。
2、组织编写创模工作报告。
3、2008年9月底前,申请国家环保总局对我市创模进行技术评估,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4、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技术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年底前整改到位,力争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考核验收。
5、召开迎接验收动员大会,部署迎查准备工作。
四、工作措施
1、明确目标,强化领导。围绕全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总体目标,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创模的第一责任人,在市创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创模工作负总责,对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亲自抓落实。根据工作任务,拿出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序时进度和具体责任人,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模”氛围。通过召开各种会议深入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环保进社区活动,广泛宣传“创模”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提高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制观念,增强全市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和“创模”活动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创模”氛围。
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环境管理。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巩固达标排放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严格把好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控制新污染源。结合企业技术改造,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淘汰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产业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4、加大投入,着力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抓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全面整治城区河道,积极推进城市集中供热工程,提高城市环境建设总体水平。组织开展创建绿色人居环境社区活动,加强市区绿化美化建设,不断提高绿化覆盖率。加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和清洁能源区的建设和管理,切实改善市区环境质量。
5、建立责任制,齐抓共管。对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根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进行分解,签定创模责任书,建立责任制和定期工作进展情况考核制度,对逾期未完成目标任务的,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广大市民的监督。
附:
*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关部门、乡镇职责
为如期实现2008年将我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最新公布的《“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结合我市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市创模领导小组对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相关部门、乡镇职责进行修改和调整。调整后的各相关部门、乡镇创模职责如下:
一、环保局:负责全市创模规划的汇总编制、修订,并做好相关具体工作;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环评、三同时和规划环评综合执行率达到国家要求;组织开展市长环境保护目标责任状落实工作,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到位,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考核成绩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前列;加强金市工业污染源管理,工业企业排污申报登记执行率达100%,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100%;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确保每年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国家重点环保项目落实率≥80%,万元gdp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加强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物管理,确保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90%,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加强环境安全防范,确保全市三年内不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不发生重大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案件。牵头制定全市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提请市政府定期组织演练;积极开展城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复查扩建工作,负责全市有关水体、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监测及全市工业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确保城区全年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全年天数的85%以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小于60db(a);按照《*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确保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畅通“12369”环保举报热线,妥善处理环境污染案件;开展公众对城市环境状况满意率、创建工作知晓率民意调查工作,确保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85%;开展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国家is014000示范区等活动,各类创建数逐年增加;环境保护机构独立建制,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版权所有
二、市发改委:负责将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把好产业政策关,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严格控制新上有污染项目;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会同市环保局制定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并监督实施。
三、市财政局:负责将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国家和省统一要求,设立污染防治基金专用帐户;设立年度创模基金,安排和协调创模重点工程项目配套资金并监督使用;根据市发改委计划要求,协调解决各项环保建设资金,确保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
四、市建设局:加大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力度,负责城市广场、公园、景观、景点、观光带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城市面貌不断更新;编制《城市绿化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负责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报批工作,确保城区受保护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10%;加大城区道路建设与维护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城市环境卫生和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
五、市水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及输送管网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0%;负责编制城区河道综合整治、给排水管网和防洪工程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且城区无劣v类水体;加强市自来水公司水源保护,确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编制全市节水规划,并认真实施,确保全市单位gdp用水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负责全市江滩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报批工作。
六、市经贸委: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执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制,加大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确保全市单位gdp能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三年逐年下降;开展城区清洁能区建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使用率≥50%;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按国家规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七、市统计局:负责创模各项指标统计管理工作,确保统计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信。
八、市城管局:负责编制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2007年底前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组织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加大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使城市环境卫生工作落实到位;负责组织开展城乡结合部及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环境管理符合要求。
九、市计生委:组织全市计划生育工作,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保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年度计划完成率达100%。
十、市公安局:负责全市机动车年检、报废及抽检工作;加强市区机动车辆尾气检测和治理,确保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85%;负责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商业噪声管理;负责开展市区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在市区主干道设立禁鸣路段,确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70db(a)。
十一、*工商局:切实把好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环保前置审批关,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加强各农贸市场管理,开展农贸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确保环境良好;积极开展白色污染防治工作,对在城区销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以及超薄塑料袋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市交通局:负责城市出入口大道景观建设,保持本部门管养范围内的公路干线路面完好,做好公路用地内绿化维护工作;加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
十三、市农业局:组织开展省级生态农业市创建工作;负责全市森林公园的规划和报批工作;实施全市林业发展规划,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做好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十四、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环境保护专题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确保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85%。
十五、市卫生局:协助开展卫生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卫生镇、村创建活动,抓好农村集镇饮用水源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医疗废水处理、医疗垃圾处置监管工作,确保医疗废水排放达标率、医疗垃圾处置率达100%。
十六、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国土及矿产资源管理,做好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工作。
十七、市广电局:组织市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辟创模专题节目,开展创模宣传工作,定期播放创模公益广告,环境质量报告和空气环境质量日报、预报。
十八、市文化局:负责我市文物古迹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大城区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协助城管、环保部门加强对娱乐业噪声监管。
十九、市建管局:负责建筑施工管理,实行文明施工,防治扬尘和噪声污染。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将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烟气处理设施纳入锅炉日常运行管理中,确保烟气处理设施完好、运转正常。
二十一、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需求,优化城市区域功能。对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未编写环境保护篇章或说明的,不予审批。对工业、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的,不予审批。对城区建设项目规划的审批严格把关,确保预留的绿化面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加强各类管线、城市雕塑、小区景观、户外广告等项目的规划审批,提升城市容貌品位。
二十二、市委组织部:负责将环境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考核。
二十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加强经济开发区内工业污染源管理,确保各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加强对联合润通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和福昌固废处理中心的运行监管,确保尾水稳定达标排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100%。
二十四、*镇人民政府:负责镇属工业企业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工作,配合做好“三废”稳定达标排放工作;配合做好市区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的巩固提高工作;按照全市创模方案中绿色社区创建要求,敦促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部门等单位实施绿色、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和环保进社区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居民反映的难点热点环境问题;按要求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城郊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郊结合部面貌;组织镇属学校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