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1
关键词:教育;音乐;课后反思
一、反思先进的教育理念
随着音乐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音乐课改使音乐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生活,走出学科本位,实现了教与学的变革,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新课标倡导把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但过于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意境、活动氛围的创设上,学生们或编创、或律动、或探究,人浮于课,结果却没能很好地掌握教材上的歌曲。在这点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二、反思教学中对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认识和把握
音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过音乐的手段来实现。课堂上运用一种学科和领域的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时,却出现一些偏差: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现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成了喧宾夺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真正注意音乐并使用音乐,只是在营造一种积极踊跃的气氛,但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描述、表达和表现并没有围绕着音乐的要素,他们的语言更多的是文学,而不是音乐;课堂活动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这样的音乐课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本体功能和学科特性,到最后学生也没有准确地掌握一首歌曲和学会欣赏音乐。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音乐本体价值和教育功能认识模糊和体现不平衡的现象。教学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把握应贯穿在活动的始终,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直指音乐本身,不能舍本求末,这点也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三、反思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的独到见解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四、反思败笔之处
审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分析,把教学的败笔之处,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作用,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才能提高音乐审美目标的达成。
五、反思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自主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其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潜能。在自主学习与交流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文化与知识技能已不是学习的最终结果,而收集、实践、交流与探索这一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全球信息共享的逐步实现,国际化交流越来越多,英语早已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除了基础英语教育,专业英语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专业英语是英语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在专业领域的应用,即具有专业课的特征,同时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扩展专业知识、了解国外先进技术、提高英语应用水平重要途径。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并明确提出要优先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开展外语教学。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各种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1]。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受到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促进,学科体现出发展速度快、内容更新快的特点[2]。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因为信息技术的先进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时间较长,该专业的发展水平超过我国,其前沿理论、先进技术等最先以英文体现,学生只有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英语水平,才能追踪本学科的国际发展动态和专业前沿技术,提升专业能力。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必要性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在本科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就目前而言,其教学存在以下特点:
学科交叉性强,知识点诸多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性,融合了地理学、空间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最新科学理论与技术成就,交叉的学科间差距大,知识点分散,涉及课程多且繁杂。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中,也需要讲授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诸多,加大了授课难度。
课时有限
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较多,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大部分高校设置的是30-54课时[3]。如此有限的课时导致专业英语的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大部分内容只能浅尝辄止,完全只依靠教师在有限课时内的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是很困难的。
学生个体差异性明显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学习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4]。一方面,授课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存在差异。有些学生英语基础扎实,可以较为轻松地跟上教师授课节奏,与教师在课堂上自由交流;有些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欠缺英语听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难以在课堂上当堂理解消化教师授课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授课内容难度较难平衡。如果难度稍大,会打击基础薄弱同学的学习兴趣;如果难度稍小,会影响基础扎实同学英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涉及到了多学科领域知识,如遥感、GPS、测量、地理学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领域兴趣点,需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以上几个特点,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要解决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差异性大等问题是不可能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引导学生重视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专业英语。
自主学习模式是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5]。该学习模式需要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条件。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指由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自主学习的条件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在该教学模式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实施“自主学习模式”的策略
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课堂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学习情境,使专业英语的学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探究、分析、发现的积极性[6]。
课堂上培养学生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
尽管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英语教育,然而据英孚教育的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在亚洲1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在亚洲区域排名倒数第二。很多学生对英语有抵触情绪和排斥心理,认为自己连基础英语都没学好,更不用提学好专业英语了。学生学习兴趣索然会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严重抑制了教师的活跃思维和授课激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互动,提供不同难易程度、且与专业相关的话题(比如:My Hometown, GIS in My Daily Life, How I Arrived at the Campus in the First Day),让学生自主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头演讲,让其从开口说简单的英文开始,培养一种自己能学好专业英语的信心,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吸取相关信息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开设自主学习环节,创设自主学习活动的情境
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来组织教学内容上课,让学生分成小组集体参与备课,学会自我设计学习方法,再让同学来进行讲评。课程开始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专业相关的话题的资料,比如学习GIS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a GIS)相关章节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组成项目组自主搜集不同领域的GIS系统(包括文字、图片、程序等),制作英文PPT,让本组学生作为一个项目团队用英文来介绍与推销本组的GIS系统,讲述本系统的设计思路、应用功能等。同时,教师和其他组的学生作为相关行业的潜在客户,用英文咨询项目组,了解所推销的系统是否值得购买,对得到最多买家的项目团队进行表扬。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建立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环境,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一种在课堂导向下的自主学习环境。
在软件学习中自主学习英语
GIS主流软件中,如ArcGIS、ENVI等都是国外开发的,这些国外软件还有计算机编程语言都依赖于英语,其技术文档和资料都是英文的,其本身就是一种简化的英语形式。在课堂上利用案例式教学方法,给出多个实际案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引入每一个概念,要求学生自主通过软件帮助文档、软件技术支持网站等工具来学习软件使用与计算机编程,时刻跟踪GIS 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GIS软件的最新技术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课后主动学习专业英语。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组织课后学习任务
不同学习者的英语基础与感兴趣领域是不同的,自主学习模式要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因此,授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基于该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给出不同的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主选择课后学习任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与书本知识联系紧密的学习任务,重点是对课堂知识的消化与巩固,比如书本中材料的阅读;对于英语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延伸性的学习任务,重点是对课堂知识的拓展,比如《科学》、《自然》等权威杂志上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科技论文的解读。
借助网络平台丰富自主学习途径
网络平台上有着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专业英语的自主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网络学习资源,如GIS数据下载网站、GIS论坛、GIS教学网站等,学生可以课后自主查阅相关学习资源,与国外的GIS学习者开展交流。当学习GIS的数据(The data of a GIS)时,要求学生去国外的网站上下载GIS数据,能让学生课后主动去接触国外的GIS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学以致用。
结语
在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中,要克服其课时短、授课难度大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要改变以往教师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结合课堂和课后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营造了课堂上的自主学习环境,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改变了单纯教师讲解范文的单词术语及范文翻译的枯燥授课环境,丰富了课堂教学环节,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课后将专业软件学习与专业英语学习贯穿起来,并根据学生的个体性差异组织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地完成感兴趣的语言学习任务。通过在课堂教学环节和课后学习环境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能使教学模式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有效提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博,邵进达,李明峰.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矿山测量,2006,(4):70-72.
[2] 明冬萍. GIS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2,(3):105-108.
[3] 晁怡,郑贵洲,郭纪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英语的教学与改革研究[J].测绘通报,2007,(4): 75-77.
[4] 邹凤琼,黄秋文.GIS专业英语教学个体差异研究[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06):105-106.
[5] 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 1999,(9): 32-35&39.
[6] 孔祥梅.“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报,2011,(06):39-40.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3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微课程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是网络课程教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撑,微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结合能有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微课能有效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功能,有效与JiTT教学方法结合,有效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发展。
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方法与教学模式
(一)微课在课堂教学应用的方法――课前、课中、课后
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应该有课前、课中、课后应用三个教学环节,同时还应该包括评价与诊断两个过程。微课应用于课前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的学习包,向学生布置课程学习的任务单,学习资源,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微课应用于课中主要用于对课堂知识的内化,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营造课堂教学环境,形成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等学习模式。微课应用于课后主要用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反馈、强化、课后练习,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要求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等相关内容,实现学生技能的拓展。
(二)微课应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传统教学模式,“知识讲授”是由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工具完成的,“学生内化”是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的,课后则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训练,实现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学习。学生能否主动利用微视频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教师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控制,因此,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这样,要想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一定学习支持系统维持。
二、微课:JiTT教学模式相结合的翻转课堂
JiTT是“Just-in-Time Teaching”(及时教学模式)的简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它是基于学习者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任务的基础,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之间互动。在微课应用于课中教学时,采用PI(Peer-Instruction)教学方法,将微课与其他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实现JiTT模式中教学的实施讨论。PI教学方法主要是基于课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混合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微课与JiTT教学模式相结合,可有效对复杂概念整合成微视频进行教学,还有利于通过JiTT提高的反馈环在课前、课中、课后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三、微课与JiTT实施过程
(一)微课:课前JiTT的具体应用
JiTT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同时需要学生在师生之间进行互动,通过教师的反馈不断提高能力。JiTT的核心是“反馈链”(feedback loop)的建立,学生可以采用微信、微博、QQ等即时通讯工具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帮助,提供学习资源,为学生在任务时间与地点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课前学习中,在JiTT教学模式中形成“微视频+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过程,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将学生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讲解的知识,查看学习资源,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二)微课:课中PI教学方法的应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为学生课中交流提供学习资源与材料。微课在课中的学习应用主要功能是营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制作成微视频的知识学习与表征中,实现学生观看微课的同时进行测试,实现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作业的无缝对接。运用PI教法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和信息工具建立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形成交流、辩论的生动课堂。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结果进行解释与说明,并进行讨论。
(三)微课:课后JiTT的实施
翻转课堂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课后技能提高与知识运用,而JIiTT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展“难题探究”的主题内容,实现更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JiTT教学方法应用于翻转课堂中,能够促进翻转课堂发展。微课在课后学习运用“知识点”,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链接背景资料,学生通过查询与观看微视频之后,可继续进行深入学习,同时利用微课还能在“知识点”学习中嵌入交互式问题学习,实现多元化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可以检测自己在课前、课中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微课程与JiTT和PI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充分运用微课、JiTT、PI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学习资源,弥补原有JiTT教学模式的不足,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互动式学习,提高互动式教学与个别化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农村高中 生物教学 有效性 资源
现代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不再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当然,有效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教师指导过程中的授业解惑、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学生自身性塑造与智慧启迪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在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尝试将农村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进行整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一、课前生物资源的收集是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动力
课前生物资源的收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农村是一个广阔的生物学习天地,很多知识学习都可以进行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相关的生物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驱动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互生与共生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先走进大自然,拍摄一些相关的材料或采集一些动植物标本等,在课前将这些资源收集好。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这种结合农村实际,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资源整合的做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课前的资源收集过程不仅活化了教材,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二、课堂探究将已有的农村生物资源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科技的发展为当下的课堂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也冲击了农村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再完全是教师口若悬河的讲授,也不再是环环紧扣的对学生提问,除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具演示外,更多的是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可以将特殊的生物结构和生物现象制作成的视频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微观的客观事物和各种生物现象一并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其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
虽然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着诸多的优越性,但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手段。生物教学离不开现代教学手段,更离不开生产和生活。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因此,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时,可以让学生提前采集苔藓、蕨类植物,收集相关的学习材料;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对苔藓、蕨类植物进行观察,同时结合教材,指导观察。
三、课后研究性学习是农村生物教学的有效保障
生物科学中有大量的实验活动,是探究生物问题,获得生物新知的重要途径。生物的实验活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将教学向课后延伸。这样,研究性学习就成了生物大课堂的“翻转课堂”。
研究性学习是课后学习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方式。教育实践表明,课堂上从生活经验或生活现象出发来“谈”生物知识总能拨动学生求知的琴弦,使学生在情境中形成认知,在释疑中启迪智慧。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到田间,到地头,到森林深处,到小溪侧去发现,去调查,去研究,去收集,然后进行思考和交流,归纳与总结,提高农村学生的生物素养。
案例:学生的《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选题原因。贵港市因多种植荷花而别称荷城,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新城,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市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也是农村化的城市,环境很容易受外来入侵物种的直接破坏。
(二)小组分工。略。
(三)查阅资料。美洲商陆(Pokeberry Root)、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等。
(四)调研与结论。有对环保系统的访谈,也有为优化环境提出预防措施、治理方法等等。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5
【关键词】外来员工子女 听说 有效学习
【基金项目】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英语学习困难的成因与对策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14-532)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99-01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的公立学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外地。这些孩子多数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英语学习基础较差,所居住环境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一下子很难改进。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英语学习底子薄,学习英语单词的障碍大。很多学生不会根据音标拼读单词,甚至有学生用汉语给英语单词注音,课后回家,也没有养成读、背单词的习惯。家长更是没有时间去督促孩子教育,所以很多时候,就是放任自由这些孩子。
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在初一开始,就注重语音教学,提供他们大量原滋原味的外文材料,如色拉英语,迪士尼英语,画面形象生动,语音地道,学生学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我提供他们大量听音、模仿以及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给他们实践的机会,从一开始就训练他们良好的发音习惯。针对他们平时的不良习惯,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一些记忆单词的好方法,并且学会课前预习、课堂懂得做相应笔记,背诵一些相关音标的对应单词,举一反三。同时,让他们在课堂上学会做笔记、积极参与课堂各项活动,课后认真分析、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有了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充分利用材料,以听带读
新目标英语里听力活动,是有一定的语境,就某一特定话题进行交流。每个单元在Section A和B里面的听力材料都包含了该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语法项目,为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和获取新信息提供足够的输入。在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富有趣味性、实效性。在听说课里,经常采用竞赛、做游戏、唱英文歌等学生易于接受,增强自信心。如英语八年级上的第一课是听说课,一开始用抢答形式,学生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想要的职业,然后以游戏话题“I dream…”引入,诱猜图、抢答等形式,把学生带入相应的语境中,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整合教材,深入浅出
外来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学习英语的外部环境较差。他们学习英语尤其是听说方面,主要渠道还是在课堂,所以我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适当降低难度,有针对性的处理教材,是重要的备课环节。如七年级下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我把Section A教材进行整合,把学生要组织语言操练的三组对话整合在一起如A: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B:He is from… A:Where does he live? B:He lives in … A:What language does he speak? B:He speaks…然后学生work in pairs形式,谈谈笔友的国籍、居住城市以及所说的语言,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操练。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文字材料,用来加深学生对语言形式的体验,增强语感,提高辨音能力,促进口语能力。
四、开展小组合作,减少学困生
现在新目标英语教材,听力材料中生词量偏多、任务偏难。同时,听力材料往往存在个别学生又未曾接触过的词和少数口语化成份,背诵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新课标所倡导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体验集体成就感很适应外来员工子女的英语学习。一是分组,一个大组分成3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助,让他们明白这样对每一个人都是一种促进,同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二是开展以话题为中心的多种听说活动,如Pair work或Group work等,让他们每一节课都有任务,在组长的督促下完成任务。这样,每一节课都有所得,听说的困难相应减轻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总之,听说部分教学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结合课堂教学的语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同时,英语的听、说、读、写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日常教学中,英语听力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原则,听后练说,听说结合。科学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将听说的训练与、读、写的训练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课后学习教育交流材料范文6
关键词:创新活动设计;自主合作学习;presentation活动;班级语料库创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4
一、引言
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笔者尝试以“促进有效学习”的课堂创新活动为载体,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的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现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的教学活动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课堂变革中的创新活动
1.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以目标设计为导向,以小组活动为基本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共同目标。以团体方式竞争评价,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堂活动方式。
为了使班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获得相应的发展,笔者尝试在英语阅读课上开展在不同学习目标下的分组、分层次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分组。在分组中,小组的建立必须考虑成员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合理搭配,力求平衡,争取做到“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分组时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由组合,然后笔者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程度的差异,以及互补学习的原则进行适度调配。使学习小组在整体能力上相当,小组内部成员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互补互升,小组成员间能彼此协助合作,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
(2)设计导学案。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难度差别,分层次设计阅读目标。导学案中level 1是文章理解的基本问题;level 2 是文章深层的理解问题,同时level 2中还设计了语言知识学习;Level 3是合作挑战题,设计的是以语言输出为核心的学习任务。导学案任务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出具有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的任务,分层设计的目的是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是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的概念框架,使得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
(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学习。首先,学生个体按照导学案、教材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导学案上level的基本问题,组内交流讨论后,全班交流答案。然后学习level 2,组员就提高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共同解决。在合作挑战题上,学生充分讨论后,由教师结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引导提问,师生交流,共同解决,教师对学生存在的疑惑进行有效引导。预期上课流程如下:
自主合作学习活动中的核心要素是自学释疑、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和矫正迁移。其中,矫正迁移是检验学生是否学会的过程,也是巩固提高能力的过程。
(4)效果评价。学习效果的评价分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平等的互助者、学习伙伴,同时教师又在某些环节中充当了引领者的角色,体现了教师在课堂变革中的多元化身份。
2. 课上presentation活动
Presentation教学活动并非笔者的原创,但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对presentation 活动的主题、开展方式,以及预期效果做了长期的规划。现以Yes you can名人演讲模仿秀英语活动为例,实施设计如下:
(1)学生自主选择演讲的文章,限时3分钟,需脱稿演讲。
(2)前期准备:演讲者将演讲内容制作成PPT,并在疑难单词上备注中文。同时准备好所演讲的整个文本的电子稿。
(3)上课伊始,演讲者走上讲台进行演讲,笔者为学生录制演讲视频。演讲结束后,由特约评论员(班级学生)点评,因时间关系,点评限定一句话,集中点评学生演讲的优点,批评与建议课后由学生私下交流。
(4)当天的演讲者在课后负责将PPT、整个文本稿,以及演讲原视频或音频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5)笔者将学生演讲视频上传到班级语料库中。
课上presentation活动的初衷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来表达自己。在活动的参与实施中,班级学生人人都成为了教育者。为了一次成功的presentation,学生在课下要进行大量阅读、模仿、筛选,最后呈现。教师要求演讲学生准备的PPT是整个演讲文本的注释,也是基础薄弱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当然,演讲者本人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提升不用多述,演讲完成后,演讲者前期准备的成果供全班学生学习,这不正是人人皆是教育者,人人皆是学习者的最好体现吗?而特约评论员点评的环节更是促进了班级间的团结,当听到同学真诚的认可,演讲者和同学间的情谊也增进了。
3. 共建班级语料库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核心和标志的“互联网”使“世界是平的”、“教育是平的”的理想逐渐成为现实。笔者利用网络共建班级语料库,共享班级语料库活动也是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学科教学的尝试。具体操作如下:
(上接第84页)
(1)由班级课代表申请360云空间,作为班级语料库的存储点。云空间用户名和密码由笔者和学生们共享。
(2)班级语料库初步设计为电子文本资料、视频资料两大类,并在实践中逐步细化。
(3)语料库资源由笔者和学生以及志愿者家长共同创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实现了从班级授课制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走向个性化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创建者们积极上传在日常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好的语言材料,如英文专访、大学公共课、名人演讲等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或者学生们所写的优秀文章等。
(4)一周利用两次晚自习全班共享语料库中的视频,如一起学习米歇尔在北大的演讲视频,笔者还提供了九页的英文演讲稿、电子稿供学生学习。
共建、共享语料库,其实是通过网络扎扎实实地为教育发展服务,通过信息技术为教育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笔者通过这个活动,为学生的语言成长服务,学生通过共建共学,增进了彼此的认识,增强了团队的意识。
三、反思
课堂创新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促进其语言学习,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学力、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