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征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征的诗歌范文1
论文摘要: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打都起看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解、领会歌唱时的三种状态对歌唱是最为重要的。
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钉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钉都起着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解、领会歌唱时的三种状态对歌唱是最为重要的。
一、歌唱时的呼吸状态
众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是发声的源泉。它是保持声音强弱、快慢、长短及各种表情技术的基础。所以开始学习声乐的初学者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说话时的呼吸,有时相同,有时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纯为天然的动作,歌唱时,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较难的段落时,呼吸则是高度技术性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也就是说歌唱时用的呼吸常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在声乐学习实践中,教师常做出各种呼吸训练的比喻,如象闻花那样、象喘气那样、象叹气伸懒腰那样等等。吐气象吹一支点燃的蜡烛火苗、呈一个角度不变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声乐学习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确的吸气和吐气方法。然而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使学生掌握到正确呼吸来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以上方法我们都尝试过,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总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无论是发声还是歌唱,唱1--2小节旋律就气息不够了,有的泄气放气,有时出现了漏气、气浅,有的凹胸憋气。这时无论教师怎么去提示学生要深呼吸,两肋扩张,舒展胸部等,还是无济于事,学生还是找不到要领。通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实践,我认识到产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气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气,吸多少气,不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把气储存好,一张嘴就把气放掉了,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正确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时的状态来歌唱呢?应该是当学生吸好气以后,提示学生要把整个吸气过程中的各个部位为展开状态即呼吸时的状态。立即控制好,控制时需提示学生调动起呼吸系统周围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别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来控制。准确的说,呼吸状态就是用两肋控制,并保持吸气时全身扩张状态。在发声时感觉气息是往嘴里吸进一样,含着气息唱,这时喉咙是打开的,声音是贯通的,气息不会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产生凹胸,挤喉咙的现象。在声乐学习中,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加强了对学生呼吸状态的强调与训练,从而使学生从理性转到感性的认识上,最后才能使学生一个个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习惯,形成正确的呼吸状态。
在声乐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视了掌握控制呼吸状态这一重要知识的学习,最终会事与愿违,无法使你筑起科学的发声大厦。教师只有不失时机重视到学生的呼吸状态的学习与掌握,才能使学生超过声乐学习中这一障碍,使学习的道路通畅顺利。
二、歇唱时的发声状态
歌唱时掌握好和呼吸状态是首要的,是发声的基础。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分析、理解、探讨呼吸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声的正确,唱出好的声音。因为声音才是歌唱中和声乐学习中最终的目的和结果。歌唱就是需要运用圆润、优美动听的声音来表达塑造艺术形象。所以在学习掌握呼吸状态的前提下,认识、理解、掌握好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关键。
在声乐学习中,许多学生喜欢用喉咙叫,发出一种干、直的喉音和白声。这种声音一个是没有良好的的呼吸支托,另一种是没有正确的发声状态。因此唱得很吃力,脸红脖子粗,唱几下声音就疲劳了,或者嘶哑,甚至连说话都变调了。还有的学生把声音灌在鼻子里,从而使声音暗淡、憋闷,给人以挤而不通的压抑感觉。特别是唱高音时,又尖又细,还难以唱上去,出现诸如此类的声音现象,这时如果教师还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呼吸或者反复加以不断的声音示范,而未能抓住产生不良声音的原因所在,恐怕学生难以理解和做到发出正确的声音要求,教师不断的停顿反复讲,学生会稀里糊涂,不知所措,久而久之,还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的提醒学生是由于未能掌握好正确的呼吸原因所导致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发声状态呢?应该是在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基础上,自然张开嘴,成半打哈欠状,舌部防平、放松、脸部保持微笑状态,摆正喉头的位置。在此状态下,控制喉咙开放的大小,用气用力的多少,声带闭合时放松的程度,以及上下共鸣调节的多少等。用气息冲击声带,得到共鸣腔体的反射,并且横隔膜及两肋支持住气息,发出松、圆润而又明亮的声音,在整个发声状态的过程中,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是共同协调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因为人体歌唱器官是一个整体,它们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学习中不可孤立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歌唱发声技能,而熟练自如的掌握了歌唱时的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发声状态,才能发出好的正确的声音,才能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找的喉咙开放正确的位置、共鸣调节的正确位置,才能发出既明亮又圆润又优美的声音。:
三、歌唱时的情绪状态
长征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竞争;分割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核心是通过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率或效益最高的部门或领域。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由于各种市场经济规律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自发调节资源合理分配的机理。这种机理突出表现在市场信号(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能够正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诱导资源由供给过剩向供给不足、由效益低向效益高的部门或领域流动。由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与重新配置,是以市场信号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劳动力流动为条件。唯有不息的流动才能不断地配置劳动力要素于社会生产率最高或劳动力边际产出最大的部门或领域。因此,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
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其配置对象不仅仅是生产资料,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在诸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居于首要地位,如果其他生产要素是由市场配置的,唯独劳动力这个活的、能动的要素,是由行政计划配置的,企业一定活不了,国民经济也一定活不了。如果把劳动力要素排除在市场机制配置之外,这种市场经济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迄今为止,不管是哪一个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都没有把劳动力排除在市场机制作用范围之外,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没有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经济。又要搞市场经济,又不承认存在着劳动力市场,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与传统经济体制下行政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方式相对而言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是伴随着政府的计划而确定的,而政府的计划又是跟着政府的决策转,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所依赖的客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计划和决策,不但不能破坏这个基础,还必须服从于市场的健康运行,有利于市场配置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用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才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所谓劳动力市场,概括地说,就是劳动力供求之间在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上达成一系列合约的总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是完全出于自愿而进行的劳动力交换活动,反映了以劳动力交换合约为基础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只有当这种关系成为一种普遍而非单个偶然的社会现象时,才成为劳动力市场。就其结果而言,社会上大量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过程,同时就是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过程。只不过这种分配是通过劳动力交换并由价格引导而自发实现的。可见,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乃是配置劳动力资源。进一步说,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形式上是劳动力供求双方一系列自由的劳动力交换活动,但这种交换活动实际完成的却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二、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运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早期雇佣工人起源的研究,撇开了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功能,劳动力市场反映的是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这一交换关系,这一交换关系是与雇佣工人的形成联系在一起,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物。马克思的分析表明,现代雇佣工人的前身是受土地束缚的农民,农民之所以成为雇佣工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农民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相分离而变得一无所有,转让劳动力使用权是唯一的谋生手段;二是农民摆脱封建宗法关系的束缚和人身依附而成为自由人,从而拥有对自己劳动力自由的转让权。马克思的上述分析,显然是从劳动力供给这个侧面阐述了早期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但对于劳动力市场分配劳动力资源的功能,以及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交易的行为规律及行为基础并未深入探讨。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形式上是劳动力供求双方一系列自由的交易活动,但这些交易活动实际完成的却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劳动力买卖当事人的行为及动机怎样,构成了劳动力市场运作最基本的规定。劳动力市场运作对劳动力供求双方行为及动机的基本的规定是:一、劳动力供给者只有通过劳动力的出售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他必须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自由人。所谓“理性行为”,即劳动力的供给者具有追求收入和福利最大化的动机。正是这种动机支配着劳动力供给者的行为。所谓“自由人”,即劳动力供给者对其劳动力具有自由的转让权,没有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也不存在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为,对于商品交换来说,除了它自己的性质所决定的交换者双方以契约形式表现的权利关系以外,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强制关系。货币所有者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劳动力,只是因为劳动力的所有者愿意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售。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是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能够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是劳动力需求者必须是独立自主的经济人。所谓“经济人”乃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动机,这个动机决定着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显而易见,只有劳动力供求双方作为“理性的自由人”和“独立的经济人”的身份出现时,才能发生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自由交易活动,而正是这些活动本身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作。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基本特征是:
(1)市场主体地位明确,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劳动者作为就业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价格的信号,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具有按照生产经营需要和工作岗位特点选择必要数量、相应素质劳动力的权利。这就是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这种双向选择权利的充分贯彻,需要有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不仅要消除所有制、职工身份的界限,还要冲破城乡隔离、地区封锁的格局。劳动力必须能够自由地在各个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流动,不存在任何行政规定和人身依附性而阻碍这种自由流动。劳动力的供给方能否自主决定劳动力使用权转让或是否为自由人这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规定之一,是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体现和印证,而劳动力的现实流动则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优化配置的充分条件,没有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调节资源分配的劳动力市场就失去了生命。(2)是价值规律、供求关系调节着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行为都接受价格信号(工资率)的引导,这一信号引导或调节着劳动力资源在社会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收入分配反映出来的,劳动者主要是根据劳动力价格信号来决定就业或转业;用人单位则主要根据社会平均劳动力价格信号及经营情况调节分配和用人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就业的劳动者或多或少,用人单位需要的用人数量也各有不同,这种供求关系也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变化。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着劳动力的配置和组合,推动着劳动者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合理流动。显而易见,价格(即工资率)作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一种比例,既是反映现有劳动力在各部门、各企业供求状况的显示信号,同时又给出了引导劳动力供求状况,以及进一步调整的指示信号;不仅引导劳动力供求行为调整,而且同时也受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左右,由劳动力供求双方利益的共同平衡点来决定工资率的水平或具置。因此,任何单个劳动力供给者和需求者都以这个社会决定的工资率为前提,按照各自利益最大化原则决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如果说,在劳动力市场上有谁来主持劳动力资源分配和保证劳动力供求双方行为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的话,那么,它决不是具体的人或者人格的代表(如政府),而是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这只“看不见的手”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劳动力需求之间以及劳动力供求之间的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竞争的规律会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恪守劳动力合约并在合约范围内行事强制地开辟道路。利益驱动和自由竞争是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分配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劳动力市场的灵魂。
从目前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来考察,也大都可以从排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程度低中找到根源,这些问题同样有待于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来解决。因此,提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确认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不仅是理论探索的必然,也是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转换,如何适应整个经济体制市场取向改革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长征的诗歌范文3
论文摘要: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商家常采用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两种策略。非价格竞争的研究和运用,越来越受到商家的重视 。本文从非价格竞争的涵义、非价格竞争的经济学分析和非价格竞争的主要策略,对现代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进行探讨。
兵家作战,或正面,或迂回。商家也是这样,其价格竞争属正面作战,而非价格竞争则是迂回战。这种迂 回战常常并非绕圈子,而是“问道兼程” ,是走捷径,经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各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中都非常重视对非价格竞争策略的研究,在市场营销中屡出新招、绝招和怪招,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 非价格竞争的涵义
非价格竞争是针对价格竞争而言的,顾名思义,非价格竞争就是指除了价格竞争以外的竞争。价格竞争是直接的正面竞争,一般以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为竞争手段 ,实行薄利多销策略。但降低产品的价格是有限的,产品的销售价格一般要保持在企业微利线以上,或者 以企业经营产品的成本价为最低线 。因此,价格竞争是有限度的。而非价格竞争一般是指企业在产品质量、功能、形状、包装、广告、公关、服务等非价格 冈素方面的竞争,通常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功能,改变产品形状和包装,加强广告宣传,开展公关活动,完善销售服务等为竞争手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常采用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全,你全我优的竞争策略。非价格竞争的内涵是丰富的,作用是间接的,策略是多样和多变的,其竞争是无限度的。
2 非价格竞争的经 济学分析
经济学家认为:同类产品之间的市场竞争 ,是由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决定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程度越大 ,产品之 间竞争的弹性就越大。同类产品之 间的差异性的本质 内容是指产品在质量、性能、形状 、包装 、服务等方面存在 的差别。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说:“差别性可能是根据产品本身 的某种特点,如独有的专利权、商标、名称、包装特点等的不同;或是品质、设计、颜色、式样等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根据环绕于售卖者周围的各种不同条件。”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各个企业正是根据上述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通过对各种影响产品差异性的非价格因素的控制和创新 ,来提高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企业所生产 的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别程度,使本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众不同,从而扩大和增强本企业拥有的产品市场垄断权,达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销售,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3 非价格 竞争的策略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非价格竞争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的产品或同一产品的不同营销阶段,采用不同的非价格竞争策略。根据影响和决定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差异因素的内在联系 ,可以把非价格竞争策略划分为质量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大类。本文重点探讨质量策略和促销策略。
3.1 质量竞争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活动的轴心,企业的整个市场营销活动都离不开产品。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 七是否有竞争力,主要靠的是产品过硬的质量。有关调查结果表明 ,产品质量的信誉度与产品市场 占有率大致成正比。没有质量信誉的产品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质量策略,自然成为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谋划和制订实施的策略。
(1)质量策略的关键是要抓住产品的质量创新。产品的质量是产品的性能和特征的集合 。产品质量的市场竞争是通过产品性能和特征的差别化、特色化,即产品的个性化体现的。产 品质量创新就是 同类产品不 同品牌产品在性能和特征方面的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差异 ,也就没有发展。
产品的性能和特征主要是通过产品的质量与功能、形色与包装、品牌与商标等表现出来。不 同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采用不同的商标和品牌,采用不同的形状设计和包装,具有不同的功能 和质量 ;同一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虽然商标和品牌相同,但往往在功能或形状、包装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就是依靠创新。如荷兰诺基亚公司生产的NOKIA牌手机,由于抓住产品质量的不断创新,即功能 由最初的单一拔打接听电话功能,逐渐增加游戏、计算、记事、上网、听音乐、拍摄照片等多种娱乐性附加功能,屏幕由纯黑到蓝屏再到彩屏,形状由厚到薄,体积由大到小的不断创新变化,从而使NOKIA牌手机不仅好用,而且还好看、好玩,成为经久不衰畅销世界,特别是雄霸中国手机消费市场的著名品牌。
(2)质量策略的核心是质量控制。没有科学的、严格的和标准化的质量控制,就没有稳定的、呵靠的产品质量。质量控制是质量策略的核心。产品的质量控制一般包括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产品的生产过程控制。目前,产品质量控制有向着遵守共同的规范和标准发展的趋势。如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发的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不同企业共同遵守的质量控制规范与标准。哪个企业生产的产品通过 了ISO9000系列标准的质量认定,这家企业生产的这类产品就获得了进入 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3)先进 的技术设备是质量策略的保障。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就无法生产先进 的产品。先进的技术设备是质量策略的保障。如武汉电阻一厂,正是由于先后两次贷款8007Y,从 日本引进了三条金属膜 电阻生产线 ,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进传统产业,才使 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达到 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占领了全国1/9强的电阻市场,并且成为多家国外世界一流电子企业相中的合作伙伴 ,从而打开了国际市场。
3.2 促销策略
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促销策略 ,一般有两种 ,即“推”的策略和 “拉”的策略。
3.2.1 “推”的策略
“推”的策略,主要通过推销人员把商品推向市场。实行“推”的策略 ,要求推销人员采用不同的推销方法。“推”的策略不一定以最终消费者为 目的,它可以从生产企业推向批发企业,也可以从批发企业推 向零售企业 ,还可以从零售企业最终推向消费者。
“推”的策略的核心是推销人员的选聘。有远见 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对推销人员的选聘,他们认为推销人员应具有以下素质 :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的思想,精力充沛 ,事业心强。
(2)有丰富的业务知识。这主要包括:① 企业知识。熟悉本企业的历史及其在 同行业中的地位,了解本仓业的经营方针和特点、产品种类和服务项 目、交货方式、付款条件和管理方法等;② 商品知识。要了解商品的性能、用途、价格、使用方法 、维修方法等。了解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优劣情况;③ 消费心理学知识 ,即用户知识。了解用户的购买动机和购买习惯,以及采购条件 、方式和时间等情况,了解由何人掌握购买的决定权等;④ 市场知识。要了解市场 的动 向,现实的和潜在的用户需求情况 ,以及有关政策法令的规定等。
(3)熟悉推销技巧。推销人员要准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要、爱好和购买习惯,善于选定适当的推销对象和推销时间,对不同的对象 ,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服他们购买。
(4)具有良好的气质和服务态度。推销人员应当举止文雅,仪表端正,态度谦逊,谈吐流利,平易近人,能在各种场合受到不同消费者的欢迎和信任。
3.2.2 “拉”的策略
“抟”的策略,主要是指企业运用广告宣传 、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非人员推销的多种手段,引起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 的需求和购买心理,诱导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拉”的策略就是企业将广告宣传、营销推广、公共关系等非人员推销手法加 以灵活选择 、巧妙组合和综合运用。
“拉”的策略的常用战术是广告宣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传统商贾 贸易观念上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定律,早已被市场竞争规律所打破。因此,“洒香也怕巷子深”已成为所有企业家的共同认识和感受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里特有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商品不做广告,就象姑娘在暗处向小伙子送秋波,脉脉之情只有她自己知道。”成功的广告策划和严密的组织实施,使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一种产品,一夜之间家喻户晓 ,老少皆知,从而成为知名企业或知名品牌、知名产品,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武汉红桃开集团生 产的红桃K口服液“出道”时的成功广告宣传,使其一炮打响,一夜走“红”。因而,企业应将广告宣传作为“拉”的策略营销手段中的一个最重要 的因素和最常用的战术,精心策划,认真实施 。
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 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往往不是某种单一非价格营销手段的孤立运用,而是集产品质量、广告宣传 、公共关系、营业推广等多种非价格营销手段的灵活选择、巧妙组合和综合运用。一个成功的非价格竞争策略的策划和周密的组织实施 ,会使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成为名牌产品,企业成为名牌企业 ,从而取得 比价格竞争策略更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曹金城 、苗维亚.市场营销学.成都: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 1992.
[2]谭昆智名牌略与企业家 的结构思维.中山大学学报,1997:(3).
[3]叶万青,韩前旭论发展名牌.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2)
长征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 四部 古籍整理 注释 辨误
分类号 G257
"Four Types": The Correction of a Common Mistake on the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Ge Zhiwei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ibliography, Xun Xu, who lived in Xi-Jin Dynasty, founded Four- parts Categorization, and now this has been known to academics. But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Xun Xu, "Four-parts" had appeared many times in the early literature, and were always together with "Five Classics", which formed a term of "Five Classics and four parts". The two "four" in the connotation is not consistent. Here the so-called "four" refers to the six arts of Han Dynasty, that is music, The Analects, The Sutra of Filial Piety, primary four books. However, now in the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scholars are accustomed to using four books of Xun Xu’s classification. This is actually a misunderstanding and need to be corrected.
Keywords Four parts.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Note. Correct.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引孔融《与诸卿书》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谓有所出也。证案大较,要在《五经》四部书。如非此文,近为妄矣。”[1]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予谓此必非孔文举之言,殆魏晋以后习王肃学者伪托耳。晋荀勖《中经簿》始有四部之分。文举汉人,安得称四部书?”[2]按图书四部分类法始于晋人荀勖,此已为学界所共知。但钱大昕将彼“四部书”等同于荀勖之四部,却是犯了个错误。盖在荀勖始创图书四部分类法之前,“四部”一词在早期文献中已出现过数次,并始终与“五经”连称,构成“五经四部”这一专有名词。除上引孔融《与诸卿书》外,还有曹丕《典论》、常璩《华阳国志》等文献中都曾提及。作为特定概念的“五经四部”,还曾在生平略晚于荀勖的东晋人葛洪《抱朴子》一书中出现过。“五经”指儒家经典《易》《书》《诗》《礼》《春秋》没有任何疑问,这很好理解。但“四部”究竟何指?当今学者们在注释孔融《与诸卿书》等文献中的“四部”时,往往都认为此“四部”是指荀勖所分定之四部书籍。兹列举几种常见的注本内容如下:
一、吴云先生《孔融集校注》“四部书”条注释称:“四部书:三国魏荀勖分书为四部……”[3];又韩格平先生《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四部书”条注释称:“四部书:所指不详。疑为郑玄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四种。”[4]66
二、《典论・自叙》云:“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傅亚庶先生《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四部”条注释称:“四部:指四部书。三国时荀勖分书为部:甲部……”[5];又魏宏灿先生《曹丕集校注》亦持此说[6]。
三、《华阳国志》云:“李字钦仲,仁子也。少受父业,又讲问尹。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技艺、计、卜数、医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刘琳先生《华阳国志校注》“四部”条注释称:“四部:魏秘书朗郑默、晋秘书监荀勖分群书为四部……”[7]
四、《抱朴子・祛惑》云:“五经四部,并已陈之刍狗,既往之糟粕。”顾久先生《抱朴子内篇全译》“四部”条注释称:“四部:中国传统图书的统称。三国魏荀勖将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8];又张松辉先生在译注《抱朴子内篇》时亦持此说[9]。无独有偶,台湾学者陈飞龙先生《抱朴子今译今注》[10]、何淑贞先生《新编抱朴子内篇》校注[11]等书也都作如是观。
在以上所举的八种注本中,诸家对“四部”的理解似乎非常统一,即指荀勖所分之四部书籍。惟有韩格平先生认为孔融所谓的“四部书”可能是指郑玄所著的四种书。但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兹申管见如下。
首先,从时间上看,曹丕、孔融、李三人生活的时代都在荀勖始创四分法之前。一书所记或可成疑,而三书同误则决无可能。考《隋书・经籍志》云:“(晋)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12]906故至荀勖《中经新簿》,始分图书为四部。《晋书・荀勖传》云:“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13]按汲冢书出土的时间,《晋书・武帝纪》称在咸宁五年(279)十月,而《晋书・束皙传》称在太康二年(281),略有分歧。然无论如何,荀勖撰《中经》的时间不得早于咸宁五年。据张可礼先生《三曹年谱》,曹丕生于东汉中平四年(187),卒于魏黄初七年(226)[14]。又据俞绍初先生《建安七子年谱》,孔融生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卒于建安十三年(208)[15]。又《三国志・蜀书・李传》称其“景耀中卒”[16],景耀(258~263)为蜀后主刘禅的第三个年号。由此可见,荀勖虽曾出仕于魏,但编撰《中经新簿》却已在晋世,故其所创的图书四分法自不能影响到曹丕、孔融、李诸人。
其次,从上引孔融《与诸卿书》等四则文献的叙述逻辑上看,所言之“四部”皆与“五经”连称成文,故其内涵与荀勖之四分法自当完全不同。按《隋书・经籍志》称荀勖四分法为:“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12]906此四分法虽未必十分完备,但各部分内容的区分尚较为明晰,即“四部”为一分类方法,其内容涵盖经书、子书、史书等。而曹丕《典论・自叙》中所谓之“四部”,却与五经、史书、子书并列,不存在任何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外,《华阳国志》中之“四部”亦是与五经、诸子、术数、技艺等并列。对此,余嘉锡先生认为:“以四部置之经史子之外,则非荀勖之四部矣。”[17]这一观点,应该说是完全正确的。故若用荀勖的四部分类法来解释上述四则文献中的“四部”,从逻辑上讲,显得颇为荒谬。
此外,韩格平先生认为孔融《与诸卿书》中所言之“四部书”可能是指郑玄所著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四部书,这一猜测也难以成立。韩氏译“证案大较,要在《五经》四部书”句云:“证考案察康成治学的大体情况,重点在于五经和四部书。”[4]67按郑玄为汉末大儒,生平所著书众多。考《后汉书・郑玄传》云:“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20]其中许多书籍至唐初尚存,如《隋书・经籍志》尚著录有“《周易九卷》,后汉大司农郑玄注”[12]909、“《尚书九卷》,郑玄注”[12]913等。孔融与郑玄生活年代相同,又卒于其后,生平颇有所交往(如举荐玄为“贤良”)。故其当日遍阅康成所著书并非难事,何故独对此四种书不满哉?事实上,孔融在《与诸卿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判断郑玄立论是否为臆说,即看其观点是否在“五经四部书”中,如超出此范围,则可视为荒诞妄说。综上所述,此处不能将“四部书”理解为郑玄所著的四种书。
那么,孔融《与诸卿书》等文献中的“四部”该如何理解呢?囊日细读余嘉锡先生《目录学发微》一书,方豁然开朗。余先生说:
(四部)所指何等书,无可考证。以意度之,七略中六艺凡九种,而《刘向传》但言“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盖举《易》《书》《诗》《礼》《春秋》立博士者言之,则曰五经;并举乐言之,则为六艺;更兼《论语》、《孝经》、小学言之,则为九种。汉末人以为于九种之中独举五经,嫌于不备,故括之曰五经四部。四部者,即指六艺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虽未有明证,而推测情事,或当如此[17]。
据《汉书・艺文志》,六艺共计103家、3123篇,而乐、《论语》、《孝经》、小学四类共计39家、498篇。如此比例,显然不能算少。又据王国维先生《汉魏博士考》,“且汉时但有受《论语》、《孝经》、小学而不受一经者,无受一经而不先受《论语》、《孝经》者”[19]180。故余先生将“四部”作如此解释,虽为推论之语,然于情理皆合,确是高见。尤其是“独举五经,嫌于不备”八字,与曹丕、常璩等书中暗含读书之多之全的内在语境若合一契,读之令人叹赏。笔者所可补论者,惟有如下两点:
一、何以认定“四部”亦为儒家典籍?余先生对此未作说明。笔者认为葛洪《抱朴子・祛惑》或许可为一旁证。《祛惑》云:“五经四部,并已陈之刍狗,既往之糟粕。所谓迹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万里负笈以寻其师。况长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问者哉?”葛洪此处依旧将“五经四部”当作一整体概念,并将其共同视为圣人所作之书,故能为儒者所宗。同时,葛洪又将“五经四部”视为“既往之糟粕”,而这种思想本源自庄子。《庄子・天道》云:“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20]庄子所要否定的“糟粕”,正是桓公所读的儒家圣贤之书。据此,似可认定“四部”所指当是儒家典籍。
二、汉人所称书籍惟以篇、卷,那么汉末人以“部”来归类书籍的思想从何而来?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皆以篇、卷为单位,且《汉书》《后汉书》中也未出现以“部”来作为图书归类标准的记载。笔者窃以为汉末人此种思想当与《说文解字》等字书的写成有关。许慎生活的时代早于孔融、曹丕等人,生前即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美誉。其所撰《说文解字》一书更是开创性的以五百四十部首统领正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许慎《说文解字・自叙》云:“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对此,清人段玉裁认为:
长征的诗歌范文5
5个月的胎儿腹围平均值为14.80士l.89cm,胎儿从头到臀长约有16.5cm。
孕5个月的胎宝宝在子宫里怡然自得,此时胎儿的头已占全身长的1/3,耳朵的入口张开,牙床开始形成,头发、眉毛齐备。手指脚趾长出指甲,并呈现出隆起,胎宝宝还会用口舔尝吸吮拇指。
(来源:文章屋网 )
长征的诗歌范文6
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登记管理制度。
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体框架的一个重要梁柱和支点,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出资者的所者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要分离;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制的单位将越来越多;企业财产构成组织形式将发生很大变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组织将有大的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相应改革企业登记管理制度,拓宽企业登记管理范围,规范和确认新的市场主体。要由政府主管部门审批转为登记注册机关依法核准注册i从注重明确企业经济性质转向明确企业产权关系;从注重明确企业经营范围转向明确企业的法律责任和组织形式;从注重审查审批机关提交的文件转向重点审査企业章程,本着既规范、又简便的原则,逐步推行一审一核的工作程序.最终实行和完善企业登记注册管理制度.使企业成为依法设立,依法终止,由政府进行间接管理,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
二、围绕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探索监督管理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办法。
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按照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匣则来培育和管理各类市场。随着《决定》的贯彻.以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为重点各类市场将有较大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将大量增加,市场交易行为也会有新的变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拓宽监督管理范围.从侧重监督管理农贸市场和工业品市场,转变为监督管理和参与监督管理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等各类市场上来;从侧重于培育市场“硬件”,搞好服务.特别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机制上来。把培育建设市场与监督管理市场有机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三个环节,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区、部门的分割.打破市场主体“成份论”,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与完善市场竞争规则.保护公平竞争,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三、围绕培胄多元化市场主体,积极鼓励发展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正确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允许不同地方、行业的所有制格局上有差舁。目前_个体私营经济认总体上讲还发展不足=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并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和新的増长点.积极鼓劻促进其有一个新的大发展=要支持它们与其他经济成份参股经营.发展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的经济。要加强对它们教育引导和监督管理,做到促进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
四、围绕加强社会主义市场法制建设.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力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监督管理市场.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工商行政管理的全部工作都要依法来进行,其地位与权威也要靠执法来确立,法制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现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还不完备,监督管理职能在许多方面还不到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把提髙执法地位和执法水平与加强法制建设结合起来,逐步配套建立既有规范市场主体资格的法律法规,又有配套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引导、推进和保障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力度和权威性。要广泛开展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制止垄断与不正当竞争,保护合法经营和消费者权益T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五、围绕建立健全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研究鼴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管理机构。
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建立健全经济宏观调控体系,必顼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没有健全的、有效的市场执法监督管理,没有一支精通业务、廉洁髙效、统一的行政执法队伍,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和良好有序的市场秩序就建立不起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为二句空话。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适应加强经济宏观调控的客观需要,按照建立有权威的市场执法和监督机构的要求,改革工商行政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实行分层决策,各司其职f增强执法权威-要从过去侧重查处投机倒把活动转变为依法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保护公平竞争;从侧重于具体业务管理转变为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监督管理。要执行统一办案程序,实行办案的垂直指导管理;调整加强内部执法职能机构的设置与分工,提髙执法力度!按经济区划合理调整基层工商所的设置,推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干部队伍的学习与培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