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征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征的诗歌范文1
论文摘要: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打都起看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解、领会歌唱时的三种状态对歌唱是最为重要的。
人们在歌唱时的状态很多,有呼吸状态、发声状态、情绪状态等等。这些状态对歌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可以说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人体就好比是一部大机器,机器是由若干个主体、副件及螺丝钉所组成的一个整体。其中每个主副件及螺丝钉都起着它应有的作用。人体在歌唱时也一样,人体的各个器官在歌唱时的各种状态,都与歌唱有着直接关系,直接影响歌唱时声音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分析、理解、领会歌唱时的三种状态对歌唱是最为重要的。
一、歌唱时的呼吸状态
众所周知。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歌唱是发声的源泉。它是保持声音强弱、快慢、长短及各种表情技术的基础。所以开始学习声乐的初学者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呼吸。歌唱时的呼吸与生活中的呼吸或者说话时的呼吸,有时相同,有时截然不同。平常呼吸纯为天然的动作,歌唱时,尤其演唱高音或者较难的段落时,呼吸则是高度技术性的,是后天训练的结果,也就是说歌唱时用的呼吸常是一种有意识的强力呼吸。在声乐学习实践中,教师常做出各种呼吸训练的比喻,如象闻花那样、象喘气那样、象叹气伸懒腰那样等等。吐气象吹一支点燃的蜡烛火苗、呈一个角度不变等等。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声乐学习者掌握和揣摩到正确的吸气和吐气方法。然而这样一来。是不是就能使学生掌握到正确呼吸来歌唱呢,回答是否定的。在实际的学习实践中,以上方法我们都尝试过,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并不理想。部分学生总是缺乏良好的呼吸支持,无论是发声还是歌唱,唱1--2小节旋律就气息不够了,有的泄气放气,有时出现了漏气、气浅,有的凹胸憋气。这时无论教师怎么去提示学生要深呼吸,两肋扩张,舒展胸部等,还是无济于事,学生还是找不到要领。通过几年的声乐学习实践,我认识到产生和形成以上不良吸气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很好的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所形成的。不管你怎么吸气,吸多少气,不控制好呼吸时的状态,把气储存好,一张嘴就把气放掉了,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正确的呼吸。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较好的掌握控制呼吸时的状态来歌唱呢?应该是当学生吸好气以后,提示学生要把整个吸气过程中的各个部位为展开状态即呼吸时的状态。立即控制好,控制时需提示学生调动起呼吸系统周围的肌肉群的力量,特别是腰部,以及腹部的肌肉力量来控制。准确的说,呼吸状态就是用两肋控制,并保持吸气时全身扩张状态。在发声时感觉气息是往嘴里吸进一样,含着气息唱,这时喉咙是打开的,声音是贯通的,气息不会一下子泄掉,也不至于产生凹胸,挤喉咙的现象。在声乐学习中,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践的检验,加强了对学生呼吸状态的强调与训练,从而使学生从理性转到感性的认识上,最后才能使学生一个个逐步改正不良的呼吸习惯,形成正确的呼吸状态。
在声乐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呼吸的方法很多。但如忽视了掌握控制呼吸状态这一重要知识的学习,最终会事与愿违,无法使你筑起科学的发声大厦。教师只有不失时机重视到学生的呼吸状态的学习与掌握,才能使学生超过声乐学习中这一障碍,使学习的道路通畅顺利。
二、歇唱时的发声状态
歌唱时掌握好和呼吸状态是首要的,是发声的基础。无论我们怎么样去分析、理解、探讨呼吸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发声的正确,唱出好的声音。因为声音才是歌唱中和声乐学习中最终的目的和结果。歌唱就是需要运用圆润、优美动听的声音来表达塑造艺术形象。所以在学习掌握呼吸状态的前提下,认识、理解、掌握好正确的发声状态是关键。
在声乐学习中,许多学生喜欢用喉咙叫,发出一种干、直的喉音和白声。这种声音一个是没有良好的的呼吸支托,另一种是没有正确的发声状态。因此唱得很吃力,脸红脖子粗,唱几下声音就疲劳了,或者嘶哑,甚至连说话都变调了。还有的学生把声音灌在鼻子里,从而使声音暗淡、憋闷,给人以挤而不通的压抑感觉。特别是唱高音时,又尖又细,还难以唱上去,出现诸如此类的声音现象,这时如果教师还一味的强调学生的呼吸或者反复加以不断的声音示范,而未能抓住产生不良声音的原因所在,恐怕学生难以理解和做到发出正确的声音要求,教师不断的停顿反复讲,学生会稀里糊涂,不知所措,久而久之,还会丧失对声乐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的提醒学生是由于未能掌握好正确的呼吸原因所导致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发声状态呢?应该是在保持正确的呼吸状态基础上,自然张开嘴,成半打哈欠状,舌部防平、放松、脸部保持微笑状态,摆正喉头的位置。在此状态下,控制喉咙开放的大小,用气用力的多少,声带闭合时放松的程度,以及上下共鸣调节的多少等。用气息冲击声带,得到共鸣腔体的反射,并且横隔膜及两肋支持住气息,发出松、圆润而又明亮的声音,在整个发声状态的过程中,人体的呼吸器官与发声器官是共同协调来完成这一过程的。因为人体歌唱器官是一个整体,它们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学习中不可孤立的运用,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好歌唱发声技能,而熟练自如的掌握了歌唱时的呼吸状态与歌唱时的发声状态,才能发出好的正确的声音,才能自如的找到自己所需要找的喉咙开放正确的位置、共鸣调节的正确位置,才能发出既明亮又圆润又优美的声音。:
三、歌唱时的情绪状态
长征的诗歌范文2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竞争;分割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核心是通过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使社会有限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配置到效率或效益最高的部门或领域。市场机制之所以能够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由于各种市场经济规律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自发调节资源合理分配的机理。这种机理突出表现在市场信号(市场供求与市场价格)能够正确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并在市场竞争机制作用下,诱导资源由供给过剩向供给不足、由效益低向效益高的部门或领域流动。由于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使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与重新配置,是以市场信号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以劳动力流动为条件。唯有不息的流动才能不断地配置劳动力要素于社会生产率最高或劳动力边际产出最大的部门或领域。因此,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之一。
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一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其配置对象不仅仅是生产资料,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要素。在诸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要素居于首要地位,如果其他生产要素是由市场配置的,唯独劳动力这个活的、能动的要素,是由行政计划配置的,企业一定活不了,国民经济也一定活不了。如果把劳动力要素排除在市场机制配置之外,这种市场经济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迄今为止,不管是哪一个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都没有把劳动力排除在市场机制作用范围之外,世界上就根本不存在没有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经济。又要搞市场经济,又不承认存在着劳动力市场,这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劳动力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与传统经济体制下行政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方式相对而言的。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是伴随着政府的计划而确定的,而政府的计划又是跟着政府的决策转,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和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资源配置所依赖的客观经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作为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计划和决策,不但不能破坏这个基础,还必须服从于市场的健康运行,有利于市场配置基础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用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才能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所谓劳动力市场,概括地说,就是劳动力供求之间在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上达成一系列合约的总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是完全出于自愿而进行的劳动力交换活动,反映了以劳动力交换合约为基础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只有当这种关系成为一种普遍而非单个偶然的社会现象时,才成为劳动力市场。就其结果而言,社会上大量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过程,同时就是劳动力资源在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过程。只不过这种分配是通过劳动力交换并由价格引导而自发实现的。可见,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乃是配置劳动力资源。进一步说,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形式上是劳动力供求双方一系列自由的劳动力交换活动,但这种交换活动实际完成的却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二、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运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早期雇佣工人起源的研究,撇开了对劳动力资源的分配功能,劳动力市场反映的是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这一交换关系,这一交换关系是与雇佣工人的形成联系在一起,并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产物。马克思的分析表明,现代雇佣工人的前身是受土地束缚的农民,农民之所以成为雇佣工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农民与土地等生产资料相分离而变得一无所有,转让劳动力使用权是唯一的谋生手段;二是农民摆脱封建宗法关系的束缚和人身依附而成为自由人,从而拥有对自己劳动力自由的转让权。马克思的上述分析,显然是从劳动力供给这个侧面阐述了早期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历史条件,但对于劳动力市场分配劳动力资源的功能,以及劳动力市场实际运作过程中劳动力供求双方交易的行为规律及行为基础并未深入探讨。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形式上是劳动力供求双方一系列自由的交易活动,但这些交易活动实际完成的却是劳动力资源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劳动力买卖当事人的行为及动机怎样,构成了劳动力市场运作最基本的规定。劳动力市场运作对劳动力供求双方行为及动机的基本的规定是:一、劳动力供给者只有通过劳动力的出售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他必须是一个具有理性行为的自由人。所谓“理性行为”,即劳动力的供给者具有追求收入和福利最大化的动机。正是这种动机支配着劳动力供给者的行为。所谓“自由人”,即劳动力供给者对其劳动力具有自由的转让权,没有任何形式的人身依附关系,也不存在任何超经济的强制。因为,对于商品交换来说,除了它自己的性质所决定的交换者双方以契约形式表现的权利关系以外,不应带有任何形式的强制关系。货币所有者能够在市场上找到劳动力,只是因为劳动力的所有者愿意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售。而劳动力要成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力的所有者是自己人身的自由所有者,能够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其次是劳动力需求者必须是独立自主的经济人。所谓“经济人”乃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动机,这个动机决定着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显而易见,只有劳动力供求双方作为“理性的自由人”和“独立的经济人”的身份出现时,才能发生劳动力使用权转让与购买的自由交易活动,而正是这些活动本身构成了井然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运作。
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基本特征是:
(1)市场主体地位明确,通过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劳动者作为就业主体,具有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价格的信号,选择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作为用人主体,具有按照生产经营需要和工作岗位特点选择必要数量、相应素质劳动力的权利。这就是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这种双向选择权利的充分贯彻,需要有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不仅要消除所有制、职工身份的界限,还要冲破城乡隔离、地区封锁的格局。劳动力必须能够自由地在各个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流动,不存在任何行政规定和人身依附性而阻碍这种自由流动。劳动力的供给方能否自主决定劳动力使用权转让或是否为自由人这一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规定之一,是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来体现和印证,而劳动力的现实流动则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优化配置的充分条件,没有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调节资源分配的劳动力市场就失去了生命。(2)是价值规律、供求关系调节着劳动力的流动。劳动力供求双方的行为都接受价格信号(工资率)的引导,这一信号引导或调节着劳动力资源在社会各种用途之间的分配。在劳动力市场上,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收入分配反映出来的,劳动者主要是根据劳动力价格信号来决定就业或转业;用人单位则主要根据社会平均劳动力价格信号及经营情况调节分配和用人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需要就业的劳动者或多或少,用人单位需要的用人数量也各有不同,这种供求关系也直接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变化。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着劳动力的配置和组合,推动着劳动者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合理流动。显而易见,价格(即工资率)作为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一种比例,既是反映现有劳动力在各部门、各企业供求状况的显示信号,同时又给出了引导劳动力供求状况,以及进一步调整的指示信号;不仅引导劳动力供求行为调整,而且同时也受劳动力供求状况的左右,由劳动力供求双方利益的共同平衡点来决定工资率的水平或具置。因此,任何单个劳动力供给者和需求者都以这个社会决定的工资率为前提,按照各自利益最大化原则决定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如果说,在劳动力市场上有谁来主持劳动力资源分配和保证劳动力供求双方行为必须按照市场规则行事的话,那么,它决不是具体的人或者人格的代表(如政府),而是劳动力的价格即工资率这只“看不见的手”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劳动力需求之间以及劳动力供求之间的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竞争的规律会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恪守劳动力合约并在合约范围内行事强制地开辟道路。利益驱动和自由竞争是劳动力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分配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劳动力市场的灵魂。
从目前中国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来考察,也大都可以从排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程度低中找到根源,这些问题同样有待于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来解决。因此,提出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确认劳动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不仅是理论探索的必然,也是中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转换,如何适应整个经济体制市场取向改革客观要求的必然选择。
长征的诗歌范文3
[论文摘要] 论述 了我国现阶段建筑市场价格竞争的现状,并对如何赢得价格竞争的途径进行了分析。
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兴起只是近几年来的产物。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逐步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建筑市场的蓬勃兴起,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工程建设的步伐,尽快地培养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我们自己的施工设计队伍来。
参与建筑市场竞争的有业主即招标人 、承包商、中介组织三方。决定竞争激烈程度的因素是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平衡。供求关系就是指建筑市场的工程建设任务总量与承包商力量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差距越大,市场竞争程度就越激烈。在这对矛盾中,工程建设任务总量受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 ;同时又受到工程建设所需资源的制约。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建设任务总量决定着建筑市场的竞争程度。
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一方的承包商 ,如何面对众多的竞争者,不断获取市场份额,求得生存和发展怎样认识市场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价格的竞争
建筑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是遵循价值规律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工程建设的供求关系决定其工程承包的价格。由于建设行业目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工程建设任务少而施工力量多的矛盾始终存在,所以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将可能是长期的。目前存在的工程压价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这也说明我国长期沿用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定额价的做法与市场经济形成的波动状态的市场价之间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迅速的转变观念,以市场价为导向,沿着 “市场价 =成本 +税金 +管理费用”的思路去确定自己的工程投标价格。同时也应该看到,市场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价格,在不同的工程上或者在不同时期,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2 价格竞争的途径
2.1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尽可能的简化管理环节
通过实际测算和企业内部的上下沟通,明确项 目经济责任目标,运用 “压力传递法”,项 目管理者与施工企业订立责任 目标 ,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降低管理成本再者是将工程成本细化到每一个可实际操作的环节上,落实到人,人人身上都有成本核算的任务,与必要的奖罚挂钩。
2.2 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是项目降低成本的根本方法
其主要方法有:①严格控制施工工期 ,提高施工现场的平面场地以及有效空间的利用率;采用小步距流水安排施工 ,及时穿插辅助作业工序 ;组织好详细的材料、机械进场计划,不能因此耽误工期。利用合理的奖励措施鼓励工人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加快进度等。②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把质保措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上,不返工不浪费就能有效的降低成本。③尽可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的管理观念,对成本中人工、机械、材料等要素进行必要的价值分析,采用优化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努力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在自己的项 目管理上发挥作用。④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应该大力提倡使用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有比较好的软件和方法。供我们参考借鉴。
长征的诗歌范文4
关键词 四部 古籍整理 注释 辨误
分类号 G257
"Four Types": The Correction of a Common Mistake on the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Ge Zhiwei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bibliography, Xun Xu, who lived in Xi-Jin Dynasty, founded Four- parts Categorization, and now this has been known to academics. But before the invention of Xun Xu, "Four-parts" had appeared many times in the early literature, and were always together with "Five Classics", which formed a term of "Five Classics and four parts". The two "four" in the connotation is not consistent. Here the so-called "four" refers to the six arts of Han Dynasty, that is music, The Analects, The Sutra of Filial Piety, primary four books. However, now in the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scholars are accustomed to using four books of Xun Xu’s classification. This is actually a misunderstanding and need to be corrected.
Keywords Four parts. Ancient books’ arrangement. Note. Correct.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引孔融《与诸卿书》云:“康成多臆说,人见其名学,谓有所出也。证案大较,要在《五经》四部书。如非此文,近为妄矣。”[1]清人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云:“予谓此必非孔文举之言,殆魏晋以后习王肃学者伪托耳。晋荀勖《中经簿》始有四部之分。文举汉人,安得称四部书?”[2]按图书四部分类法始于晋人荀勖,此已为学界所共知。但钱大昕将彼“四部书”等同于荀勖之四部,却是犯了个错误。盖在荀勖始创图书四部分类法之前,“四部”一词在早期文献中已出现过数次,并始终与“五经”连称,构成“五经四部”这一专有名词。除上引孔融《与诸卿书》外,还有曹丕《典论》、常璩《华阳国志》等文献中都曾提及。作为特定概念的“五经四部”,还曾在生平略晚于荀勖的东晋人葛洪《抱朴子》一书中出现过。“五经”指儒家经典《易》《书》《诗》《礼》《春秋》没有任何疑问,这很好理解。但“四部”究竟何指?当今学者们在注释孔融《与诸卿书》等文献中的“四部”时,往往都认为此“四部”是指荀勖所分定之四部书籍。兹列举几种常见的注本内容如下:
一、吴云先生《孔融集校注》“四部书”条注释称:“四部书:三国魏荀勖分书为四部……”[3];又韩格平先生《建安七子诗文集校注译析》“四部书”条注释称:“四部书:所指不详。疑为郑玄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四种。”[4]66
二、《典论・自叙》云:“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傅亚庶先生《三曹诗文全集译注》“四部”条注释称:“四部:指四部书。三国时荀勖分书为部:甲部……”[5];又魏宏灿先生《曹丕集校注》亦持此说[6]。
三、《华阳国志》云:“李字钦仲,仁子也。少受父业,又讲问尹。自五经四部、百家诸子、技艺、计、卜数、医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刘琳先生《华阳国志校注》“四部”条注释称:“四部:魏秘书朗郑默、晋秘书监荀勖分群书为四部……”[7]
四、《抱朴子・祛惑》云:“五经四部,并已陈之刍狗,既往之糟粕。”顾久先生《抱朴子内篇全译》“四部”条注释称:“四部:中国传统图书的统称。三国魏荀勖将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8];又张松辉先生在译注《抱朴子内篇》时亦持此说[9]。无独有偶,台湾学者陈飞龙先生《抱朴子今译今注》[10]、何淑贞先生《新编抱朴子内篇》校注[11]等书也都作如是观。
在以上所举的八种注本中,诸家对“四部”的理解似乎非常统一,即指荀勖所分之四部书籍。惟有韩格平先生认为孔融所谓的“四部书”可能是指郑玄所著的四种书。但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值得商榷,兹申管见如下。
首先,从时间上看,曹丕、孔融、李三人生活的时代都在荀勖始创四分法之前。一书所记或可成疑,而三书同误则决无可能。考《隋书・经籍志》云:“(晋)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12]906故至荀勖《中经新簿》,始分图书为四部。《晋书・荀勖传》云:“仕魏,辟大将军曹爽掾……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书,诏勖撰次之,以为《中经》,列在秘书。”[13]按汲冢书出土的时间,《晋书・武帝纪》称在咸宁五年(279)十月,而《晋书・束皙传》称在太康二年(281),略有分歧。然无论如何,荀勖撰《中经》的时间不得早于咸宁五年。据张可礼先生《三曹年谱》,曹丕生于东汉中平四年(187),卒于魏黄初七年(226)[14]。又据俞绍初先生《建安七子年谱》,孔融生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卒于建安十三年(208)[15]。又《三国志・蜀书・李传》称其“景耀中卒”[16],景耀(258~263)为蜀后主刘禅的第三个年号。由此可见,荀勖虽曾出仕于魏,但编撰《中经新簿》却已在晋世,故其所创的图书四分法自不能影响到曹丕、孔融、李诸人。
其次,从上引孔融《与诸卿书》等四则文献的叙述逻辑上看,所言之“四部”皆与“五经”连称成文,故其内涵与荀勖之四分法自当完全不同。按《隋书・经籍志》称荀勖四分法为:“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12]906此四分法虽未必十分完备,但各部分内容的区分尚较为明晰,即“四部”为一分类方法,其内容涵盖经书、子书、史书等。而曹丕《典论・自叙》中所谓之“四部”,却与五经、史书、子书并列,不存在任何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另外,《华阳国志》中之“四部”亦是与五经、诸子、术数、技艺等并列。对此,余嘉锡先生认为:“以四部置之经史子之外,则非荀勖之四部矣。”[17]这一观点,应该说是完全正确的。故若用荀勖的四部分类法来解释上述四则文献中的“四部”,从逻辑上讲,显得颇为荒谬。
此外,韩格平先生认为孔融《与诸卿书》中所言之“四部书”可能是指郑玄所著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四部书,这一猜测也难以成立。韩氏译“证案大较,要在《五经》四部书”句云:“证考案察康成治学的大体情况,重点在于五经和四部书。”[4]67按郑玄为汉末大儒,生平所著书众多。考《后汉书・郑玄传》云:“凡玄所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乾象历》,又著《天文七政论》《鲁礼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凡百余万言。”[20]其中许多书籍至唐初尚存,如《隋书・经籍志》尚著录有“《周易九卷》,后汉大司农郑玄注”[12]909、“《尚书九卷》,郑玄注”[12]913等。孔融与郑玄生活年代相同,又卒于其后,生平颇有所交往(如举荐玄为“贤良”)。故其当日遍阅康成所著书并非难事,何故独对此四种书不满哉?事实上,孔融在《与诸卿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判断郑玄立论是否为臆说,即看其观点是否在“五经四部书”中,如超出此范围,则可视为荒诞妄说。综上所述,此处不能将“四部书”理解为郑玄所著的四种书。
那么,孔融《与诸卿书》等文献中的“四部”该如何理解呢?囊日细读余嘉锡先生《目录学发微》一书,方豁然开朗。余先生说:
(四部)所指何等书,无可考证。以意度之,七略中六艺凡九种,而《刘向传》但言“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盖举《易》《书》《诗》《礼》《春秋》立博士者言之,则曰五经;并举乐言之,则为六艺;更兼《论语》、《孝经》、小学言之,则为九种。汉末人以为于九种之中独举五经,嫌于不备,故括之曰五经四部。四部者,即指六艺中之乐、《论语》、《孝经》、小学也。此虽未有明证,而推测情事,或当如此[17]。
据《汉书・艺文志》,六艺共计103家、3123篇,而乐、《论语》、《孝经》、小学四类共计39家、498篇。如此比例,显然不能算少。又据王国维先生《汉魏博士考》,“且汉时但有受《论语》、《孝经》、小学而不受一经者,无受一经而不先受《论语》、《孝经》者”[19]180。故余先生将“四部”作如此解释,虽为推论之语,然于情理皆合,确是高见。尤其是“独举五经,嫌于不备”八字,与曹丕、常璩等书中暗含读书之多之全的内在语境若合一契,读之令人叹赏。笔者所可补论者,惟有如下两点:
一、何以认定“四部”亦为儒家典籍?余先生对此未作说明。笔者认为葛洪《抱朴子・祛惑》或许可为一旁证。《祛惑》云:“五经四部,并已陈之刍狗,既往之糟粕。所谓迹者,足之自出而非足也。书者,圣人之所作而非圣也,而儒者万里负笈以寻其师。况长生之道,真人所重,可不勤求足问者哉?”葛洪此处依旧将“五经四部”当作一整体概念,并将其共同视为圣人所作之书,故能为儒者所宗。同时,葛洪又将“五经四部”视为“既往之糟粕”,而这种思想本源自庄子。《庄子・天道》云:“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20]庄子所要否定的“糟粕”,正是桓公所读的儒家圣贤之书。据此,似可认定“四部”所指当是儒家典籍。
二、汉人所称书籍惟以篇、卷,那么汉末人以“部”来归类书籍的思想从何而来?凡《汉书・艺文志》著录图书,皆以篇、卷为单位,且《汉书》《后汉书》中也未出现以“部”来作为图书归类标准的记载。笔者窃以为汉末人此种思想当与《说文解字》等字书的写成有关。许慎生活的时代早于孔融、曹丕等人,生前即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美誉。其所撰《说文解字》一书更是开创性的以五百四十部首统领正文九千三百五十三字。许慎《说文解字・自叙》云:“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对此,清人段玉裁认为:
长征的诗歌范文5
5个月的胎儿腹围平均值为14.80士l.89cm,胎儿从头到臀长约有16.5cm。
孕5个月的胎宝宝在子宫里怡然自得,此时胎儿的头已占全身长的1/3,耳朵的入口张开,牙床开始形成,头发、眉毛齐备。手指脚趾长出指甲,并呈现出隆起,胎宝宝还会用口舔尝吸吮拇指。
(来源:文章屋网 )
长征的诗歌范文6
【关键词】 审计市场分割;降价竞争;良性市场;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中国的经济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时期,制度背景有其特殊性,政府对市场采取更多的干预措施。审计存在于这种制度背景的市场中,审计市场是专业服务市场的一部分,也存在市场分割。有些市场分割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交通等,而有些市场分割则是人为因素形成的,如地方保护形成的市场分割。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自然因素导致市场分割越来越少,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导致的人为市场分割。
审计的本质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为鉴证对象信息的合法和公允提供合理保证。同时审计是有偿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也是盈利机构。在存在分割的审计市场中,事务所怎样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审计市场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二、审计市场分割
(一)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
随着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了维护股东的利益,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受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审计,以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缓解问题,这是审计最原始的需求动因。在中国,市场化体制不健全,为了维护股东、债权人等众多相关者的利益,政府监管市场要求企业进行年报审计、工商年检、专项审计、验资等活动。企业的目的是盈利,审计是一项耗费企业资源的活动。但是企业存在于市场上就是要受到政府监管,所以又不得不耗费这项资源。大多数企业正是由于政府的强制产生对审计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场传递信息。
审计质量又具有不易直接观察的特征,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报告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导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审计报告是为了敷衍政府等监管部门,借助审计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获得政府的认可,进而得到相关经济利益。例如:政府制定规则,在沪深两市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都要在第二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年的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想要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本,就得要遵守规则。高新技术企业为了获得税收优惠,需要事务所进行高新技术专项认定审计,没有经过相关认定审计就没有税收优惠。这些导致审计的需求方可能更在乎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或者是审计收费,而不是审计质量。
(二)审计市场分割的研究
余玉苗(2001)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市场并不是充分竞争的,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作用下被严重地分割着。夏立军(2004)也指出大量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本地的事务所为其提供审计服务,发现在样本期间的IPO 审计市场上,存在着对管制便利、事务所规模和事务所地缘关系的需求,却缺乏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且在我国转型经济中,政府管制对IPO 公司选择事务所具有重要影响。郑丽(2009)列举了审计市场分割的表现形式:政府以“红头文件”的方式指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招投标中对本地事务所加以照顾、“打招呼”等非正式的无形限制、包庇本地事务所的违规行为。根据中国证监会首会办公布的《谁审计中国证券市场――2002 年证券期货相关审计市场分析》:2002年80%以上的事务所是在本地或周边地区承揽业务,异地客户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比大于本地客户。本文统计2008年沪深两市公布的数据,剔除一些数据不全的公司,在1 339家上市公司中也发现将近75%的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
(三)审计市场分割的原因
在审计市场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监管者,政府扮演的监管者的角色不独立。一方面由于我国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多为中小所,各所的审计质量良莠不齐,国家、政府制定各种规定、政策介入审计市场,对某类审计设立进入门槛,从业务的角度对审计市场分割;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考虑,地方政府也过多介入审计市场。当地政府与当地企业间有复杂的经济、政治关系,当地的经济需要当地的企业来拉动,经济发展得好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事务所发展得好带来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等好处。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当地政府更倾向于“保护”本地的事务所。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更熟悉本地事务所,并且如果聘请异地事务所审计,将会支付额外的差旅费等,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企业也更愿意聘请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公司的审计,本来审计费用就不高,再加上聘请异地事务所的差旅费,审计成本就会很高,加重企业的负担。
三、降价竞争
价格反映了供需双方的博弈均衡。我国的审计市场分散、进入壁垒低,会计师事务所呈现数量较多、规模小、地域分布较广等特点,审计市场存在过度竞争。而通常企业间的竞争很容易导致打价格战,事务所很难获得超额的利益补偿。为了规范审计市场收费,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从2002年开始披露审计费用。耿建新,郑聪,赵玮,冯惠江(2009)指出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标准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而对于国内的事务所而言,通常还要在此基础上打折,总体收费偏低。王玉梅,祁会萍(2007)指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环境不佳,不正当价格竞争现象严重,尤其是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相互压价、同行诋毁、争抢客户现象时有发生,并且我国审计市场的需求产生于政府的强制性需求,降价对于企业而言更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四、审计市场分割与降价竞争的关系
冯均科,郭梦岚(2010)指出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制度缺失和监管的不足,违规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决定审计定价时往往偏重于保留或争取客户,而忽视相关的风险因素。政府监管不足,审计风险降低,事务所更偏重保留或争取客户,降价竞争。李清丽(2007)得出结论: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的状况下,会计师事务所在异地执业时存在价格折扣。当存在审计市场分割时,事务所异地执业降价竞争激烈。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对审计成本的考虑,本地企业更多选择本地事务所审计,为异地事务所的进入设置了障碍,异地事务所就采取降价竞争的手段争取客户,异地事务所与本地事务所展开激烈竞争。近年来,事务所为了扩大规模,纷纷在各地建立分所,直接参与到当地审计市场的竞争中。
本地事务所相对于异地事务所而言,在价格竞争上略具优势,但是就当地审计的子市场而言,还是存在很多审计质量良莠不齐的事务所,竞争激烈,政府和企业审计还是有很多事务所可以选择。政府每年除要求年报审计以外,还要求开展很多的专项审计,比如所得税审计、专项资金使用的审计、高新技术认定审计等。政府为了保证审计质量,还会稍微考虑一下事务所的质量,比如事务所的规模、相应的资质等,当地事务所努力使自己的条件符合规定,竞争进入划定的圈内,部分事务所进入候选名单,获得相应的审计资格。由于是出于政府监管的要求,审计风险较低,客户更关注审计的价格,为了争取客户,只有采取降价竞争的策略。对于从政府那里取得相应审计资格的事务所,更偏重争取客户,有资格的事务所甚至通过转让资格来剥削没有资格却仍然想分一杯羹的事务所。对于地域上产生分割出来的本地市场而言,政府又从业务上将审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获得政府认可,审计风险低,内部降价竞争严重。
对于非上市的国有企业,近年来常采用审计招标的形式根据价格的高低来选择事务所。曹婷(2007)认为审计招投标制导致审计市场竞相压价,恶性竞争,审计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弥补没有考虑审计质量的缺陷,有的招标单位会设置一些进入条件,其实这也是审计市场分割的一种,各事务所会想方设法来满足这些条件进入门槛,一旦进入这个分割市场的内部,竞争也很激烈。委托人可能不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状况,是否中标就根据价格来判断,价低者中标。刘胜良(2009)指出,近年来指定审计或变相指定审计的情况不断出现。单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和门槛,进行不规范的比选、审计招标,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迎合招标人的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参与审计投标,招投标导致的市场分割也使得降价竞争越严重。会计师事务所是盈利性质的企业,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要有利润事务所才会承接业务,那就只有根据审计收费来控制成本,减少审计程序,导致审计质量低下。对于这类审计,政府是审计的需求者也是审计费用的支付者,如果国家没有要求这项审计,事务所根本就不能获得这项收入。因此,政府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就整个审计而言,由于本地政府的保护和企业出于审计成本的考虑,产生了地域市场分割,但异地事务所通过降价竞争的方式还是能争取部分业务,或者通过建立分所的形式使得事务所本地化。对由于政府监管产生的不同业务市场分割,进入门槛的事务所也不得不迎合要求,降低审计收费,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
五、结论
不合理的市场分割,导致降价竞争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质量降低。由于地域导致的市场分割,有异地事务所降价进入竞争的威胁;对于不同业务产生的市场分割,同样也有很多事务所竞争,并且进入被分割市场的事务所拥有的条件、保护等类似,出于政府监管对审计的需求,企业更关心价格,降价竞争也同样激烈。市场分割使得降价竞争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审计市场进入壁垒低,存在众多良莠不齐的事务所。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却监管乏力,政府在市场上充当多个角色存在冲突,我国需要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审计市场体制,降低审计市场分割,让事务所只有在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做审计时才有利可图,维护相关者的利益,使审计市场进入一个良性竞争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余玉苗.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结构的初步分析[J] .经济评论,2001(3):120-122.
[2] 朱,夏立军, 陈信元. 转型经济中审计市场的需求研究[J].审计研究,2005(5):53-62.
[3] 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债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2):28-36.
[4] 郑丽.中国审计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郭梦岚.我国审计定价研究述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1):34-39.
[6] 耿建新,郑聪 ,赵玮,等.注册会计师审计收费地区差异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4):39-42.
[7] 曹婷.“审计招投标制度”一把刺向审计市场的双刃剑――基于经济学的分析[J].山东商业会计,2007(4):45-48.
[8] 王玉梅,祁会萍.对审计收费中价格竞争现象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2):64.
[9] 冯均科,李清丽.基于审计风险的区域化审计定价的研究[ J ].当代经济科学,2007(1):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