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的资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柳宗元的资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柳宗元的资料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1

但从学生的前置性作业反馈中,我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1.准备材料内容繁冗庞杂,低效阅读。部分学生前置学习兴趣高涨,为课堂准备生成了很多学习材料,涉及作家作品、背景知识、写作风格、同类题材等,不一而足。而这些打印材料卷帙浩繁,学生难有精力和耐性全部看完。

2.家长参与度过高,学生自主过度。部分不擅长自主搜集学习资料的学生会放弃查找资料,或由家长包办。如此一来,既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3.还有一部分学生或由于条件限制,或由于缺乏学习兴趣,放弃完成前置性作业。

第二天的新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而以上几种情况,对学生在生本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无甚帮助,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大有教师感叹,生本的自主学习还不如师本来得高效。

为此,我做出一种尝试,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前置性阅读资料,避免学生目标涣散的低效阅读。

【操作案例】

在教学《江雪》一课前,我设计了如下两个前置性问题:

1.老渔翁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你能想象老渔翁此时的心情吗?

2.《江雪》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你认为柳宗元是个怎样的人?

《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作品。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寄情山水,借描写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诗中充满了寒意,带有淡淡的孤独,别有意味,从而使读者受到感染。这首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那江上清冷孤傲的飞雪,那任凭飞雪狂舞,仍“独钓寒江”的渔翁,莫不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诗情较难感悟理解,所以课前应补充给学生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感悟诗人坚强不屈的精神,让课外的学习资料有机地与古诗融为一体,并为学生课堂学习古诗服务。

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尝试阅读鉴赏类的文字,存在一定难度,为了帮助他们抓住课外延伸阅读中的关键语句,从而联系新课的理解学习,我将重点句段加划横线,并提示“认真阅读资料,特别注意读读带下划线的重点词句”

在第二天的课前反馈中,我发现所有学生都完成了前置性的阅读,有一定的阅读质量,添加了标注,不再出现人手数张纸的未读资料。在课堂反馈中,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前置阅读中的话语构成自己的话语体系,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想法,既保留了个性化,也与文本本义不冲突,言之有理。课后,根据问卷反馈,大部分的学生对诗歌难点,有了主观感悟。

【分析评价】

课外延伸阅读的作用很多,本次教学尝试了其中一项:补充相关写作背景资料及诗歌鉴赏内容,来帮助学生学习古诗内容,体悟诗情。经过课题小组的讨论,我们认为还可以在课外延伸阅读的内容上加以突破,根据教材特点,把握本课教学目标,不光在“写什么”上补充背景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情感,还可以在“怎么写”上提供有关“文章结构”“写作技巧”“叙述方式”等同类文章,唤醒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更好地开展新课学习。

【课外延伸阅读】

1.查资料了解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认真阅读资料,读读带下划线的重点词句。

柳宗元关心人民疾苦,忠心报国,他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现有的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然而改革进展不顺,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被贬到永州当司马。

这是一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政治抱负不得舒展,这对他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柳宗元同去的有他67岁的老母,他们没有住的地方,只好借住在一间寺庙里。不到半年,老母病逝,住所连遭火灾。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

柳宗元虽然遭到许多人的排挤、冷眼,却不改变自己的做事原则和人生信仰。十年来,他除了继续坚持斗争,还撰文著书,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等作品。

2.《江雪》赏析。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郁郁不得志。他寄情于山水,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2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意义

人生中,总会遇到挫折。中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会遇到外在的或内在的障碍,欲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紧张状态,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挫折。学生生活道路较为平坦,生活经验不足,感情强烈而不稳定,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在遇到挫折时,往往心理承受能力差,如不及时引导,可能会犯错误,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意义重大。

二.柳宗元的曲折人生与《游黄溪记》中的挫折教育设计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永贞元年(805年)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游黄溪记》等文。元和十年(815年)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游黄溪记》开头说天下山水“永最善”,永州山水“黄溪最善”。然后作者到黄溪的东屯村,先在黄神祠欣赏黄溪山水全貌;再沿溪上山,一路指点领略奇丽景物,来到黄神当年隐身处。最后,作者介绍黄神来历和所受敬遇。文章艺术性地揭示人生哲理:山水不会因为偏僻而显得不奇丽,人也不会因在逆境中而显得无道。相反,偏僻的山水可以“最善”,在逆境中人也可以“有道”,有黄溪和黄神为证。

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定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应对挫折时乐观积极的心态。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呢?

在合作探究的教学环节中我先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一:

元和八年柳宗元在何地?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些什么事?(随着问题的出示,学生立刻从柳宗元相关背景资料中找寻答案。)。

在阅读完背景文字后,我随即向学生出示了问题二:

假如是你,在如此无情的命运面前,又将如何呢?(学生们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积极的言论,但更多的抱有消极悲观的思想。)。

我借此契机提出了问题三:

柳宗元当时如何应对消极悲观的情绪呢?(学生先重温课文,然后寻答案)。

我又出示了问题四:

既然这样,你曾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又是什么呢?学了本文,你联想到哪些主题类似的文章呢?你体会到哪些应对挫折的方式呢?(在进行这项调查时我让学生写出来,不将学生的隐私公之于众。大部分学生存在以下心理问题:中考压力大,前途渺茫,初三毕业上不了高中自己该何去何从;父母离异或去世成了没人管的孩子,身边缺少关爱;最近发现白头发又多了不少;没有真正的朋友,没有理解我的人等等。学生联想到的文章:柳宗元《永州八记》、欧阳修《醉翁亭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张岱《湖心亭看雪》等等。

最后,老师总结,从同学们举例的文章中可见:人生应对人生挫折的方式可从外部环境上增强抗挫的情境,帮助其合理确定目标,坚定追求合乎情理的理想;从内部则要注重自我调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最终提升其自信力,增强其自身应对挫折的心理机能。面对困难,人惟有迎接挑战才会有真正的成长。

三.尾语

语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学生心理问题也有多种,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隐形课程,灵活处理教材和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北京师范大学 《语文课程标准》 2011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3

按照教学进度,到时应该执教的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全文虽305个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以优美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备课时,我将《小石潭记》用心反复地朗读了几遍,细致揣摩字音、节奏、重音、语气以及情感。在进一步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又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渐渐地,教学思路清晰了起来,笔者确定通过初读、品读,带领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让他们跟我一起欣赏美景,从而走入柳宗元的内心世界。试讲时,笔者就顺着自己确定的教学思路,先介绍作家、作品以及创作背景,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节奏,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字词的梳理、理解文章的内容、赏景析情。课上得很流畅,学生也很配合。但仔细想想,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急于去展现老师的风采,在课堂上显得太过于强势,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一直配合着老师的教学,按部就班。课后的研讨,教研组老师向我提出了许多建议,指出老师“生本”意识不强,特别是进行字词的梳理、理解文章内容的这个环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少自己的思考,整堂课满堂灌的痕迹明显,而且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根本看不到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课后的研讨让我感触很多,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调整了思路,课堂上力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许多老师指出的字词梳理、理解文章内容这一环节,笔者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然后全班交流。翻译进行得很顺利,到最后一段时,我问:“谁来翻译这段呢?”郭子涵同学举起了手,我请了他来作答,他流利地翻译了最后一段:“一起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一起跟随的还有崔家的两个后生,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一。”他翻译的非常准确,我赞许的点了点头,看来学生是完全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己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内容的。但想不到的是,班长张颖举起了手。笔者很诧异地问她有什么问题,“我发现了课文里的一处矛盾。” 我顿时有点发愣,因为从笔者的教学设计来看并没有讨论问题的环节。可是,笔者看出学生们的眼睛正闪亮地盯着她呢,他们一定特别想知道矛盾所在吧。那就让她说下去,既尊重了她,又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同时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起来,于是在瞬间的思考后笔者示意她继续。“课文前面写寂寥无人,可最后又写同游者,这不矛盾吗?”笔者听后眼前一亮马上赞许地说,“张颖同学提的问题很有道理,有没有同学帮她解答一下呢?”没想到,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马上就有几个学生跃跃欲试地举起了手。

生1:我认为矛盾。因为那几个人和他是一起的,大家在一起游玩又怎么会有寂寥无人的感觉呢?

生2:我觉得这不矛盾。作者也许是像《湖心亭看雪》里的张岱一样清高孤傲,不屑与世人为伍,所以前面说“寂寥无人”。

学生的话让笔者震惊不已,他们能结合旧知识来看待新问题,真不错呀。于是笔者微笑着点了点头,刚想点评点什么,马上又有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3:我不这样认为。其实这并不矛盾。他说“寂寥无人”是说除了他们几人之外再没有其他人了,再说老师您介绍背景时也说他们的遭遇相似。那同是天涯沦落人,应该能互相理解的吧。

生4:我比较赞同生2的意见。虽然他们几人的遭遇相似,但柳宗元的才华最高,希望能有所作为,他的情绪是无法向外人言说的,即使是他的同伴也无法理解,所以我还是觉得文章不矛盾,作者就是感到寂寥无人,哪怕有几个朋友一起,还是觉得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打破了课堂的沉闷。讨论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不可思议地由孩子们的口中说出。甚至连成绩差点的也参与了进来。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兴奋不已,顺势要求学生回家后,通过各种途径查阅一下柳宗元在永州的经历及当时的心理状况,以便更好地了解写这篇文章时的柳宗元。

下了课,笔者还久久不能平静。语文课堂不就是应该这样吗?各执己见,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地参与了进来,而且敢于创新,敢于质疑,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吗?在一切为了考试的理念指导下,这个问题甚至从来没被我提到过。然而他们发现了。如果我当时为了课堂进度,断然阻止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思考,那将会极大地打击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以后的语文教学。而且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能使学生更靠近作者的思想,这无疑是给后面的析情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我不由想到了一位同行曾提到的一句“语文课堂就是要善于利用兴奋点,抓住关键点,制造讨论点。”课后,在和泾南学校的网络研讨中,许多老师也都认为今天正是制造好了这个讨论点,才点燃了学生的兴奋点,从而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来了。如果经常这样做,又何来语文课堂的死气沉沉,又何来教师讲得口沫悬飞,学生却昏昏欲睡的尴尬呢?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4

关键词:新殿记;王安中;灵泉寺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089-02

引言

石刻等特殊载体作为历史的补充资料,是研究地方性政治、经济、文化的实物证据,研究人员一般运用传拓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石刻载体的转换并编制地方石刻目录。作者在对柳州地区的石刻等载体的搜集整理过程中,从林半觉的《广西石刻志稿(八)》手抄本中看到王安中的《新殿记》(林半觉(1907―1983),原名林泉,字半觉,从事粤西石刻和广西地方史研究40余年,广泛收集、拓印、整理摩崖碑刻,编纂有《广西历代碑目》、《广西石刻志稿》、《广西历代平蛮碑纪要》等)。虽然所述的灵泉寺已经随着历史的沉浮灰飞烟灭,但此碑刻现仍完好保存于柳州灵泉寺东南隅的马鞍山西南麓崖壁上,真可谓是石壁上的史书,对研究当时人文风俗起着重要作用。

一、《新殿记》内容

根据广西桂林图书馆珍藏的林半觉《广西石刻志稿(八)》手稿原文,整理出全文为:元■三年始以柳州灵泉寺为十方崇宁中改曰天宁万寿禅寺柳治水北几五百年灵泉在水南立鱼山趾寺蔽■仙奕之腋唐刺史柳候记二山石洞穴鱼鸟草木最详寺独不■又不浔例大云见■它文问之父老昔益陋甚自变律为禅乃始大作门堂楼殿欲以冠冕南方未■者十一建炎初主持僧觉昕见■道人王安中■象郡且求记即应之曰昕赏从真如慕师居法云慧林智海诸禅能■乎吾将观焉后六年果至柳而殿适成先是丞相仪真吴公登后山面立鱼而笑有得■华亭离钓三寸之意昕为作钓轩山上安中从公与丞相新安汪公凭杆府见殿宇而壮之以为广右第一鸣呼佛法出西域而盛■东禅学出南而盛■中州今西域浮图氏至中国者无■腾蔺达磨之而岭南禅者益少塔■荒芜柳距京师六千里独能■空山野水之间■此伟杰■丽之观移人心目忘其去国之远撞钟出迎四方来■之士指以千计是则希有夫道法废■难若有致而■力之至为无不成道岂远人乎哉因大书其榜曰能仁之殿而屋椽上有碧井垂青莲玉城梵宫堕目前祥光夜烛■柯川楼钟横撞震大千伶者辍亦鹤驾翩石鱼立舞雷鼓阗我来时从两貂蝉父老惊叹相后先■佛稽首■力坚泰一下趣义和鞭往迎雨宫日驭旋百神呵■敢不虔尽岭南北际海■天河洗兵人晏眠摧伏飓毋扫瘴烟普雨万国常丰年绍兴二年四月十七日住持静悟大师觉昕刻石真书径二寸五分。

二、灵泉寺简介

现在的灵泉寺位于广西柳州市马鞍山西麓与小龙潭之间,1980年和1988年经过重建、修缮,如今游客如云。柳州地区是广西发现摩崖石刻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柳州目前发现摩崖石刻百余方,主要集中在马鞍山、驾鹤山、鱼峰山,多为古人游览的题字或题诗,这些留在山石间的“涂鸦”成为现在研究当时人文风情的珍贵史料。古时的人们喜欢在石壁上留下游记可能跟柳州当地多山石的喀斯特地貌有关系。马鞍山,古称仙奕山,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常游之地,山上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记录了当时古人游马鞍山时的情景。小龙潭古称灵泉,灵泉寺可能因此而得名。

宋徽宗时期曾任过丞相的王安中与同样当过丞相的吴敏、汪伯彦都曾在柳州居住过,并在此地留下过“三相会柳”的佳话。三人在柳州驾鹤山上建驾鹤书院、三相亭,并经常与当地文人雅士诗文唱和。如今,驾鹤山上仍留有王安中“驾鹤书院”、“竹里”等摩崖石刻。

三、从《新殿记》看灵泉寺

摩刻在马鞍山西麓中段的时任柳州知州丘允(宋代靖康元年(1126年))的《仙弈山新开游山路记》中“主僧昕师可人,逆余意,凿石填罅,芟除榛莽,循山诘曲,凡八九折,以通道乎其上,可见因金人进逼汴京时而离京南下来到柳州的天宁寺住持净悟大师觉昕修建了从寺院到山上的小路,有了路以后“由是每岁方春,卉木葱茜,景候容与,则都人士女,咸乐以道其巅,纵览徜徉,熙熙焉各适其适。”,从此开辟了一条拜佛兼顾游玩的线路,这无疑增加了灵泉寺的知名度,为以后的扩建打下了基础。

六年以后(1132年),可能由于游人如云、香火兴盛,住持和尚净悟大师觉昕大动土木,“门堂楼殿欲以冠冕南方”建成了新的大殿,并改灵泉寺为天宁万寿禅寺。由文中“住持僧觉昕见初寮道人王安中于象郡且求记”可以看出,王安中的《新殿记》并不是一时兴起之作。除此之外,净悟大师还邀请当时寓居柳州的吴敏前和前来柳州凭吊柳宗元的汪伯彦前来参观。于是,风云际会,在柳州留下了“三相会柳”的佳话。“三相”在净悟大师觉昕的向导下,同游仙弈山。三人“登后山面立鱼而笑”,“凭杆府见殿宇”,之后王安中欣然写下了《新殿记》。绍兴二年(1132年)四月十七日净悟大师把《新殿记》镌刻在马鞍山西南麓崖壁上。《新殿记》中提到天宁寺“以为广右第一”可接纳“四方来■之士指以千计”,“广右”可能指岭南地区,可见规模之大。

四、灵泉寺猜想

王安中在《新殿记》发出疑问:“柳治水北几五百年灵泉在水南立鱼山趾寺蔽■仙奕之腋唐刺史柳候记二山石洞穴鱼鸟草木最详寺独不■又不浔例大云见■它文”。柳宗元在《柳州近治山水可游者记》中详细描述了立鱼山与仙奕山(马鞍山),为什么没有提到灵泉寺呢?他又为什么在其他的文章中提到大云寺呢?根据史料记载,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期,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导致她受到很多反对和阻挠,武则天非常崇敬以女性为故事主题的《大云经》,并遣数千名僧人各地讲解《大云经》,以巩固地位,当时全国都有修建大云寺的记载。在武则天去世新皇帝登基之后,大部分大云寺都被下令烧毁了,有个别因为改名而得以保留。

柳宗元曾写过《柳州复大云寺记》,文中提到“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就是说柳宗元来到柳州的时候(元和十年(815年)),柳江南岸有只有一座寺庙,这就是大云寺。且“大云寺焚而不复且百年。三百室之人失其所依归,复立神而杀焉”。大云寺没有了很长时间,柳宗元写《柳州近治山水可游者记》的时候,可能大云寺还在重建当中,柳江南面还没寺庙。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又出现了灵泉寺,但它们很可能是在同一个位置,也有可能大云寺就是灵泉寺的前身。

在近年来的修缮和扩建当中,陆续出土了一些石碑残片和古建筑构件。柳州市考古工作者对柳州灵泉寺遗址做进一步考古挖掘,又发掘出不少宋至明清时期的瓷片和精美瓦当,一座古墓葬,一段宽5米、长20米的青砖路面,还有铜镜残片、铜牌、烟斗等物品,这些基本上都是宋代的遗迹遗物。工作人员又从考古探方内清理出一块石碑残件。那是一块长36厘米、宽24厘米左右的石碑残件,虽然碑面破损较严重,但上面残存有“……州……置寺……各赐寺……柳州”等字样,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块唐代的碑。到底这一切的证据是巧合还是大云寺就是灵泉寺的前身?也许,这些问题的答案要等到考古人员运用现代考古技术来获得。

五、结语

马鞍山下,柳州唯一由宰相作碑记的古刹――灵泉寺里香烟缭绕,梵音不断,游客们沿西麓盘山道漫步。灵泉寺历经八百年的历史涤荡,往日的壮观辉煌已不复存在,但黄墙黑瓦仍透露着唐宋风韵。“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在古人王安中所撰《新殿记》的指引下,想象着山脚下灵泉寺的历史变迁,《新殿记》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证据,更给了我们寻找灵泉寺前世今生的线索。

1.仙弈山新开游山路记

丘允(1078年-1162年)

唐柳子厚记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惟仙弈为尤详。曰:“山之西可上,其上有穴,穴有屏,有室,有宇。宇下有石,如肺、肝、茄房、人、禽、器物者甚众。”又曰:“北出其上,有石枰,黑肌而赤脉,十有八道,弈,故以云。”今其西侧,天宁寺枕其麓。寺之背,岩石■绝,莫可攀援,乌在其可上也,岂岁久湍驶,而凌谷非昔者耶?

余至治久之,每欲陟焉,以迹其实而未暇,盖亦病其路之莫通也。主僧昕师可人,逆余意,凿石填罅,芟除榛莽,循山诘曲,凡八九折,以通道乎其上。以步计之,一百九十有五,其广寻,又于其中间作小亭以憩焉,因以命之。由是每岁方春,卉木葱茜,景候容与,则都人士女,咸乐以道其巅,纵览徜徉,熙熙焉各适其适。环观子厚遗迹,历然在目,想见其人,犹畴昔焉。吁!足嘉也。故书之石壁,以识其岁月云。

靖康改元(1126年)三月望日福唐丘允记。

天宁住持传法净悟师觉昕立。

2.柳州复大云寺记

柳宗元(773年-819年)

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仁。病且忧,则聚巫师,用鸡卜。始则杀小牲;不可则杀中牲;又不可则杀大牲;而又不可,则诀亲戚饬死事,曰:“神不置我已矣。”因不食,蔽面死。以故户易耗,田易荒,而畜字不孳。董之礼则顽,束之刑则逃,唯浮图事神而语大,可因而入焉,有以佐教化。柳州始以邦命置四寺,其三在水北,而大云寺在水南。水北环治城六百室,水南三百室。俄而水南火,大云寺焚而不复且百年。三百室之人失其所依归,复立神而杀焉。元和十年(815年6月),刺史柳宗元始至,逐神于隐远而取其地。其傍有小僧舍,辟之广大,逵达横术,北属之江。告于大府,取寺之故名,作大门,以字揭之。立东西序,崇佛庙,为学者居。会其徒而委之食,使击磬鼓钟,以严其道而传其言。而人始复去鬼息杀,而务趣于仁爱。病且忧,其有告焉而顺之,庶乎教夷之宜也。凡立屋,大小若干楹;凡辟地,南北东西若干亩;凡树木若干本,竹三万竿,圃百畦,田若干塍。治事僧曰退思、曰令寰、曰道坚。后二年十月某日,寺皆复就。

参考文献

[1]潘晓军.柳州摩崖石刻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7):89-98.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课堂 管理者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管理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在经济建设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显然各行各业高素质的劳动者也应具备经营管理的必要知识和能力,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经济不断发展,管理问题可谓无时无处不存在,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按照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开设课程,培养具有中等职业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直接在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各类专业开设管理课程确有必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管理课要适应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要按学校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教材、教学。

管理课应当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各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而作为管理课教师应当努力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最喜爱、最有兴趣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管理课程中的运用就能很好地起到生动课堂分氛围,增强课堂效果在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学习,由真实案例所提供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内容与真实的生活连结,希望引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强化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行为,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协助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老师的角色是在讨论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困难度,避免学生因知识不足或缺乏人生经验而无法进行讨论。因此教师有两个最重要的工作,一是协助学生搜集数据,提供主要数据或至少要指出的资料方向;二是在学生讨论例题时,能引导学生回到案例的情境中。进行案例教学法重要的关键是希望学生能假想,当自己身处案例角色时,自己会如何做?因此,案例教学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教师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播新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及决策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

我在给学生讲到管理者的素质这一内容时,提到了政治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为了让学生理解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各方面素质在管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我在课堂中穿插了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一:曲突徒薪

1.老师导入:管理者的心理素质有: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性格应豁达、仔细、有自知之明并且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曲突徒薪”的故事。

2.故事陈述: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喝酒。

转贴于

3.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后,抽查一些学生,了解他们对此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4.教师总结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讨论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可见,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案例二:发挥自己的特长

1.老师导入:管理者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管理者要有魄力和独创精神,善于积极开拓新的活动领域;善于发现问题,大家都知道唐代诗人柳宗元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他生活中的小故事。

有一个木匠出身的人,连自己的床坏了都不会修而求助于他人,足见他斧凿锯刨的技能是何等的差。可别人说他却能够建造房屋,柳宗元对此将信将疑。后来,柳宗元在一个很大的造屋工地上又看到了这位木匠,只见他发号施令,操持若定,众多工匠在他的指挥下发挥各自奋力做事,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柳宗元大为惊叹。对这位木匠应当怎么看?如果看先前就说他不是一位好的木匠,而把他贬得一文不值,那无疑是埋没了一位出色的工程管理者。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五分钟后每小组学生派一名代表发言,围绕管理者的素质这一知识点,说出本组成员的结论和对故事的理解。

4.教师总结管理心得:从这个故事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若先看一个人的长处,就能使其充分施展才能,实现他的价值;若先看一个人的短处,长处和优势就容易被掩盖和忽视。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则说明领导并不需要事必躬亲,也不必事事精通,他的主要工作是协调统筹安排工作,让下属各得其所,各司其责,这样才能完成好总的企业目标。

通过对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讨论总结,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堂氛围也变得轻松了。

四、结语

教师在管理课教学中,应精简、重组、活用现用教材,抓住管理学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最主要、最本质的基础性知识,灵活处理教材,有所讲,有所不讲,力求管理课教学适应学生现状并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教法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学生素质不高、基础较差。在教学中需精心备课,注重以事论理,大量采用古今中外、说服力强的事例,旁征博引,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地讲解、启发。辅以问答式、讲座式,练习式、参观考察,现场教学等教法。屏弃从理论到理论、注入式、填鸭式教法。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以生动活泼的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轻松掌握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苗长川,杨爱花.现代企业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柳宗元的资料范文6

我们小组的活动在上周开始。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诗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排,还了解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最后,还制作了诗集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丰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家是: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人。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的别号特别有趣: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仙——李白……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课外有关诗歌的书籍,我明白了词又叫做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活动流程都是要通过小组相互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从中,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学在捣乱、嬉戏,搜集的资料不正确、不充足等。经过组长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决。希望今后有待改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未发挥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动,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