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返程高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一返程高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一返程高峰范文1

关键词: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问题;对策

引 言:路客运高峰期运输组织是指在某一时段内,由于客流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无法按正常运输组织方法和手段组织旅客运输,而采用特殊运输组织方法以满足旅客出行需要的运输组织。为了在客运高峰期能安全、高效地组织旅客运输,研究客运高峰期常态化运输组织方法十分必要。

1 客流高峰期旅客运输的特点

1.1 客流高峰期的构成

(1)学生客流

春运期间正值学校放寒假,学生客流与其他客流交织构成客流高峰。

(2)旅游客流

旅游客流包括分散型的群体和个人客流,以及由旅游公司等部门承包开行的旅游专列客流。

(3)探亲客流

探亲客流是构成春运高峰期客流的重要部分。

1.2 高峰期客流独有的特性

(1)地域性

随着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这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极大富余造就了强大的民工流。节假日期间旅游客流涌向著名的旅游胜地,客流的发源地和聚集地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2)时间性

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春运期间和 "十一"黄金周期间,并且有其固定的规律性。如春节前一个星期和春节后的三四天,黄金周的首末几天等都是产生客流高峰期的主要时段。

(3)方向性

高峰期客流的地域特性,使客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方向性。如春运期间,节前是北京、广州、上海去往成都、重庆、武昌、郑州、南昌方向的客流,节后主要是返程方向的客流。

(4)复杂性

客流高峰期受旅客运输设备能力严重不足、旅客在车站大量聚集,特别是遇到不良气候条件时,极易造成秩序混乱,甚至会出现骚乱等严重治安问题,影响旅客安全。同时,在客流大量集散的车站,旅客办理票务、行包、乘降、候车和进出车站,需由铁路与地方、公安与武警及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增加了运输组织工作的复杂性。

(5)全天候性

由于客流高峰期,特别是春运期间运能与需求的矛盾突出,大多数旅客不得不长时间排队购票、等待进站,在车站的停留时间少则1 天,多则2~3 天。

(6)可诱导性

由于运输能力的不可储存性和高峰期客流的动态性,造成阶段性的运输能力短缺。运输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给旅客带来了不便。为此,一方面可通过政府行为引导旅客错时出行,缓解高峰期紧张状况; 另一方面可通过新闻报道、电视、广播等手段引导旅客均衡选择交通工具和出行时机。

2 铁路在高峰期旅客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

2.1 前期工作不到位

一些地方的铁路客运站在高峰期前期的准备工作存在不足,存在着对旅客流量数据分析预测的不够深入仔细、没有把具体的工作职责落实到各部门、设施的投入和调度没有提前协调好等问题,当高峰期来临时,给运输组织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2 售票工作的漏洞

票贩子大量购买火车票,以高价兜售黄牛票的现象十分突出,虽然我国铁路售票开始实行实名制,有效的规范了铁路售票,但是还是有一些不法份子利用高峰期车票紧张的情况倒卖黄牛票。加之代售网点的售票管理不规范,售票点的选择要看周围人流是否够大,交通是否方便,是否有宽带接入条件,治安是否可控,票款是否安全等特点进行选设,如未能根据高峰期的旅客特点增加临时代售点,也同样造成铁路售票的工作压力。

2.3 导向工作的不足

价格和舆论这两个因素是影响旅客选择出行交通工具的主要因素,能够避免因旅客盲目的选择交通工具而导致的客流高峰。同时,引导旅客适时出行,把旅客出行的时间错开,例如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媒介将铁路客流量高峰期的时间等情况告知广大旅客,以便于旅客选择适合的时间出行,这样能有效的减轻高峰期的运输压力。但是一些铁路客运站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两种方法,造成客流高峰期的出现,影响整个铁路部门的运输工作。

3 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对策和措施

3.1 增强预售、订票组织工作

组织好售票网点的预售票工作,减轻车站售票工作压力就必须做好民工、学生团体票预售工作,按照"错开高峰、路企协作、均衡运输"的原则发售团体票,减轻售票窗口的压力。由于运输能力的不可储存性,只有通过这种科学的组织措施,平抑高峰客流,才能充分发挥其客运能力。

3.2 增加售票渠道

充分发挥计算机联网售票的优势,发挥代售点的作用,提高售票效率。还可采取扩大售票面积、延长售票时间、增设售票窗口等措施,增加售票能力。通过售票控制,实现调控旅客发送人数,减轻车站客流压力。

3.3 科学安排运力资源

(1)停短开长

由于客流高峰期客流的构成、流量及流向具有显著的特点,造成主要干线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运载工具能力)严重短缺。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流高峰期运能的需要,可停运短途旅客列车,加开临时旅客列车。对停运的短途旅客列车,停运前票务中心要严格控制其客票预售期,以免影响停短计划的实施。

(2)充分利用通过能力

客流高峰期间,特别是春运高峰期间,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流需要,需大量开行临时旅客列车,可对进出客流集散地的主要通道采取铺画客车平行运行图的方法。

(3)做好车站能力与区间能力的协调

枢纽地区客运站到发线能力不足时,可组织临时旅客列车经编组站运行,在编组站指定车场进行换挂机车和车辆技术检查作业,以便减轻客运站到发线能力和咽喉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客运站到发线及咽喉的通过能力,实现车站能力与区间能力的协调。

(4)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对客流高峰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确保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顺利地进行。

3.4 利用客流规律缓和运能紧张

及时、准确地掌握直通客流信息,利用旅客出行特性形成的规律性波动和直通临客一般运行时间跨两天的特点,如在始发站逢单日开行的临客 (上车人数可能较少),运行至接运局时可能为逢双日,可组织利用直通临客捎带部分管内客流,以充分利用运能。并可组织开行一站或两至三站直达临时旅客列车,减轻沿途客运站压力,提高临时旅客列车旅行速度,加速机车车辆周转。对客流有明显出行时间特性的地区,可在 "吉祥"出行日加开临客,在其他出行日减少临客列车开行的方法,达到提高运能利用率的目的。

3.5 回空车底运行方案

针对单方向客流特点,采取客流方向开行重车,回程方向开行临空车次,按照空客车底办理。这一方面可减轻技术站股道运用紧张压力,另一方面增加了调度日常运行调整的灵活性,可加速临客车底的移动。

4 结束语

总之,高峰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工作涉及到的不可预测因素有很多,情况比较复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主要的旅客构成、特点、出行等方面的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组织方法,解决高峰期铁路运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提高车站的办理旅客和行包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高峰期铁路的旅客运输组织。

参考文献:

[1]李雪婷. 客流高峰期铁路运输组织的思考[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5(01).

十一返程高峰范文2

如果,还有7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会和最爱的人一起做什么?要多轰烈,多浪漫,才不至于心存遗憾?

无聊,是本期体验者关迪对自己婚姻的评论。结婚10年的她,有一个“标准工科三无丈夫”:无聊、无趣、无婚姻不良记录。不善表达,不肯浪漫,没有甜言蜜语。关迪搞不明白:“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就不肯花点心思让我高兴。”接受这个体验,关迪带着点怨气:就7天可活了,你还不对我好点?

假如他们只能再活7天,假如他们只能再爱7天,他们会做什么?亲密和浪漫的感觉,会在这7天里回到他们身边吗?

10月4日 周二

嫁给何京洪10年之后的今天,我再一次觉得,他真的是世界上最无趣的男人之一。别人到了7年好歹还会痒一痒,我的婚姻却依然平淡无波。

9月30日,我和他说起这个体验时,他皱了皱眉说:“‘十一’长假不得看老人啊,不得带孩子啊,折腾什么?”我咬紧后槽牙,把想说的话给咽了回去。今天,儿子被婆婆“抢走”过“奶奶溺爱周”去了,就我们两人回家。

午觉过后,趁他有点恍惚时,我问他:“还有7天就世界末日了,你想跟点什么啊?”他打了个哈欠,赶苍蝇一样摆了摆手说:“反正一块儿死,该干吗干吗呗。”我不甘心地追问:“有什么事儿没跟我一起做会觉得遗憾?”他冷静,不,应该称之为冷酷地答道:“想干的事儿多了,去这儿玩,去那儿玩,就剩7天了,还去哪儿啊?该干吗干吗呗。”我怒斥道:“你真没劲!”他答道:“我这叫入戏,你过7天就死了难道还想巴厘岛、塞班岛?”我特泄气地说:“平常的事儿也行啊,就没什么事儿你想跟我一起做?”他想了半天说:“一起散散步吧,溜达溜达。”我忍不住捶了他一拳:“不是成天溜达吗?都快死了也就这待遇?你能死得踏实吗?”

何京洪皱起了眉头,我知道,这代表他有点烦了。果不其然,他甩了我一句:“那你说你想怎么着吧!”我被问得噎了一下,是啊,想干吗呢?貌似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情急之下,我大声说:“烛光晚餐!”怎么地吧,我就“三俗”了!不争馒头也得争口气!何京洪无奈地点了点头:“明天吧。”

晚上临睡前,我捅了捅他:“10年来,你都沾枕头就打呼噜,还剩7天就死了,你还打算这么过?”他无奈地凑过来,有点敷衍地亲了我脸颊一下,然后嫌热,迅速闪开。即使这样,我心里却有一小团快乐像爆米花一样炸开。

10月5日 周三

本以为,烛光晚餐理所当然应该存在于西餐厅里,这是常识。所以,当我看到何京洪下楼买烟顺手带回4根停电时会用的红蜡烛时,我以为自己眼花了。

“你这是……”我挣扎地问。

何京洪一副“你明知故问”的表情说:“不是你说要烛光晚餐吗?”

我负隅顽抗:“咱家做不出西餐。”他无所谓地说:“那就中餐呗,上次买的牛腩还没烧呢。”

牛个坑爹的腩!这不摆明欺负中年妇女吗!要是对面坐着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你能扔给她4根1块5的蜡烛,然后让她系上围裙去炖牛腩?我发出绝望的大喊:“有本事你炖啊!”何京洪看了我一眼说:“行,你给我打下手吧。”

递大葱给他的时候,他忽然说:“一直都是我给你打下手。”

“嗯。”我气还没消,胡乱应着。

“我挺喜欢跟你一起买菜的,看你砍价。”他一边把牛腩切块,一边接着说,“咱家厨房小,每次洗好菜递给你,你都躲一下抽油烟机,伸个大胳膊来接,劲儿特大,每次都跟从我手上抢走似的。”

“哼。”我讽刺地接话,“没能像小姑娘似的柔弱无骨,真不好意思啊。”

他没理我,头也没抬地接着说:“每次给你打下手,我都觉得挺踏实的。”这是情话吗?是吗?我不知道,却觉得鼻子忽然一酸。

晚上,我没“激”他,他照例没亲我,早早睡死,我心里却不再只是一股怨念。细想起来,自从答应了这个体验,我满脑子都是要求,他应该亲我,应该弥补我,应该怎样。我没想过他真正想怎样,也没想过我能给他什么。可今天我觉得,我“逼”出来的亲吻并不甜蜜,他无意的一句真心话,却直达我的心里。

10月6日 周四

一早爬起来,和了糯米面,裹上豆馅儿,炸了一篓炸糕。刚认识时,我俩早上经常去原来单位边上的小巷子里吃炸糕,每天他都会叮嘱我说:“烫,别急着往嘴里塞。”如今怕地沟油,一晃好几年没吃过了。

何京洪洗漱出来时,炸糕刚出锅。他拿起一个吹着气儿问:“怎么突然吃这个了?”我笑着说:“烫,别急着往嘴里塞。”他一愣,跟着也笑了起来。

吃到一半,他忽然说:“一会儿出去溜达溜达吧。”没等我说话,他又补了一句:“去原来我单位那边,那边都是银杏树。”接着,他又有点讪讪地跟了一句:“吃着炸糕突然想起来的。”

我知道,他不好意思表达爱。这一点,曾令我愤怒多年。这些年,想听他说句“好听的”简直难如登天,于是我发脾气、冷战、逼他,这次接受体验,多少也有点“逼”的意思。但我没想过表达是种互动,用行动挑起他的真情,他就会说出真正的“甜言蜜语”,即使这甜言蜜语并没有披着“我爱你”的外衣。

10月7日 周五

昨天散步时,我拉住了他的手,他也很自然地握住了我的手。那个瞬间,我真有种时间倒流的感觉。可我仍然觉得不甘心。还有4天就“死”了,好歹除了散步,也得一起干点别的事吧?得轰烈点,浪漫点吧?

一早起来我就揪住了何京洪:“你觉得最浪漫的事是什么?”

“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我打了他一下:“别敷衍,还变老呢,再4天就‘死’了。”

“那就和你一起慢慢等死。”

这男人,真是砸不烂、煮不熟的铜豌豆!我循循善诱:“你就不想关上手机,随便买张车票,私奔一天?”

“今天是返程高峰,买不到票。”

“半夜爬起来一起去看日出?”

“你不是喝中药调身体呢吗?还是保证睡眠吧。”

我气得连肢体语言都加上了,冲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快死了你懂不懂!你就不想做点有激情的事儿?”他扫兴地答道:“又不是真死。”

真是4天后不死,今天也得被他气死!我嚷道:“要真死呢?”

他想了半天,然后说:“那就把你小时候日记给我看看,把我小时候日记给你看看,然后找个地儿挖个坑,埋一块儿。”我忽然觉得,他还挺浪漫的。

10月9日 周日

这两天下了班吃完饭,我俩继续散步。散得我心虚不已,体验快一周了,还都是家长里短这点事,这两天更绝,光剩散步了,这哪儿像要“死”的人啊?我这可怎么向编辑交差?

散来散去,都是家门口那条路。这10年,不知道走了多少回,熟悉到哪家店铺换了多少个招牌都能如数家珍,就像我熟悉他的纹路是怎么一道一道地被岁月印在了脸上。我是个特能入戏的人,带着过几天就是世界末日的心情,一路上不停地说:“你还记得吗?这里曾经……你还记得吗?咱俩那次……”忘了从哪年开始,散步时我俩渐渐不再说话,太熟悉了,熟悉到说什么都觉得重复。可这两天我却觉得,或许渐渐到了中年,浪漫的感觉和当年不一样了。

当我说起过往时,他全部都记得。这也是一种浪漫。

10月10日 周一

被我折磨着体验了一周,今天,何京洪一早就打趣我:“明天就‘死’了对吧。”我懒得理他,今天忙得很。

晚上临睡前,我给自己心理建设了一番:“关迪,这7天你也算没白过,好歹也明白了一些道理。以后咱也不当怨妇了,何京洪就这么一个人,他对甜言蜜语和浪漫的理解和我不一样。与其逼着他照我的方式来,还不如让他真心实意一点儿。”好,想通,睡觉!

缩进被窝里,何京洪又损我:“这一睡可就直接睡到‘死’了啊!”我懒得理他:“反正你也一起‘死’。”他平躺在床上,双臂撑在头后,看着天花板说:“就算世界末日真来了,这么天天跟你一起买菜做饭带孩子,散散步,吵吵架,踏踏实实地一过10年,挺好的,不枉我来这世上活一回。”

十一返程高峰范文3

【关键词】黄金周 带薪休假 旅游市场

1 对新旧休假制度的解读: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公众开始适应并懂得如何协调忙碌的工作与休闲的生活。休假制度日益成为全国公众关心的话题。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开始实施每隔周日放假的制度,不久后又修订为每周六、周日都放假的制度。1999年国务院通过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宣布,从1999年国庆节起,每年的春节、“五一”节和国庆节都放假三天。虽然法定的三个公众假期是三天,但在实施中一直是通过上移下借两个周末的形式,来形成每年长达三个七天的全国性放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的实施在经过几年以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于是,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修改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以及新出台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经国务院通过并均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从明年起,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从之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从2008年起,五一劳动节从放假3天减为1天,新增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调整为从农历除夕开始计假。新年(元旦)仍放假1天,国庆节仍放假3天。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条例》指出,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一个年度安排。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2回顾“黄金周”的假日经济

2.1“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特征

2.1.1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火爆增长,居民旅游需求持续旺盛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92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7%;实现旅游收入43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0%。从人均旅游花费来看,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游客人均花费达到475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1.1%,虽然增速较上年有所下降,但游客人均花费仍创出历史新高。这些都充分表明目前中国居民仍然保持旺盛的旅游需求。

2.1.2休闲度假旅游快速增长

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周边出游方式大幅度增长。自驾车出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出游方式。2007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在通往各大景区的公路上,来自各地的私家车络绎不绝。城市周边景区(点)、各类旅游度假区、开放性景区(点)以及非景区(点)的游客显著增加,非著名景区(点)游客大幅度增长。以休闲度假为主体的城市周边住宿设施的出租率高于市内客房出租率。全国假日办、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十一”黄金周统计报告显示,假期里人们出游的目的地更加分散了,长线旅游、旅行社组团的接待量有所下降,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游转变,有70%的城市居民选择了农村旅游,形成了7000万人次的农村旅游市场。

2.1.3假日旅游的经济影响明显

据统计,2000年春节,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一成;全国旅游花费约1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六分之一。2001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接待继续增长。共接待旅游者4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8亿元。2006年春节,全国共接待游客78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8亿元。从一个个“黄金周”不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消费时尚的引导下,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在迅速扩张,巨大的旅游消费有力地拓展了相关行业的市场。

2.2“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景区超负荷承载,环境破坏严重

浪潮式的客流,使许多旅游地的客流量远远超过旅游地的容量和接待能力,导致景区景点及旅游线路超负荷承载。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2.2.2交通、住宿供需矛盾突出

游客都集中在一定时间出游,给运输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铁路、民航、公路在黄金周旅客出行和返程时段,供需矛盾突出,是制约黄金周旅游的瓶颈。浪潮式的假日旅游使得饭店宾馆爆满、拥挤。住宿的困难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以及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2.2.3旅游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投诉增多

假日游人骤增,超出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承接能力和管理容量,导致接待标准名不符实,服务质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和旅游地形象。旅游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问题引起的投诉。二是由于行业内部的服务引发的投诉:首先是旅行社自身的服务问题,低价组团造成了行程中旅行社无法兑现合同内容,原订的四星级宾馆变成了三星、甚至更低,卫生间没有热水,自费项目一天比一天增多,景点只过不进等;其次是景区(点)的服务,南方的旅游热点地区比较集中,游客投诉景区存在诱导购物、擅自提高商品价格等现象;导游“甩团扣团”依然存在;再是旅游饭店、餐饮和娱乐场所的服务质量有所降低。

3 新的休假制度:“带薪休假”

3.1新的休假制度的产生和实施的现实条件

一个人要从潜在旅游者变成现实旅游者,须具备两个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即一定的收入水平和较多闲暇时间。目前,我国人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消费能力,旅游意识也日益增强,旅游需求不断增长。

3.1.1工业社会发展创造的相当的物质经济条件

相当的物质经济条件是带薪休假制度产生的根本性条件, 一方面, 人们超越温饱线,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劳动者在食品等基本花费方面的比例降低,人们的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另一方面,工业社会迅速发展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可以为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提供充分的物质经济条件。既能够承担带薪休假所需要的财力上的支持又能够为带薪休假创造良好的度假旅游条件, 保证公民带薪休假权利的真正实现。

联合国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一个划分贫困与富裕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地在59%以上者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我国人均GDP在2003年首次突破1000美元, 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是45.6%,城市居民家庭的是37.1%。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普遍已经升级到小康标准,乡镇则普遍正处于从温饱到小康升级的过程中。

3.1.2公众度假旅游需求意识及需求市场的基本形成

旅游活动是带薪休假的主要内容,如果公众没有度假旅游的需求, 带薪休假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我国的“黄金周”为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完成了培养旅游需求意识和旅游需求市场的前提。一方面,“黄金周”创造了较为充裕的时间条件,使那些本来受时间限制的潜在消费需求成为现实的消费实践,主要表现为中国公众的中远程休闲度假旅游。另一方面,“黄金周”推行所形成的全国性的集中旅游行为,以及这种集体式旅游所造成的氛围,使中国公众的旅游意识迅速形成。一些中国城市居民已经形成定期休假旅游的生活方式,“黄金周”使中国公众的旅游需求由潜在状态上升为现实状态。

3.2新的休假制度的出台及其意义

休假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合理分配和利用时间及其它资源,使我国的休假制度与国际社会休假制度接轨,能够大大降低公民休假福利对社会生产、运转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具有社会进步性,弥补了“黄金周”集中放假制度时间方式上的不足

带薪休假制度的建立是中国从全民集中度假的粗放型模式向全民分散度假的精细化、个性化模式发展和转型的必要支撑之一。由带薪休假而形成的分散休假模式,避免了集中休假的弊端,减少了国家每次因“黄金周”放假而发生的在社会管理上的巨大成本,避免因社会各个方面的暂时停止运转而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避免了因为人群聚集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比如减少传染病交叉感染的几率,减少人口拥挤可能带来的交通事故,减少过量游客给景点带来的环境破坏,等等。促进人们更为自主、更为自由、更为理智成熟的消费方式。

3.2.2使旅游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趋于合理,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

实施个性化的带薪休假制度,不但可以让旅游者自我选择出行时间,自然地错开旅游高峰,大幅度减少“黄金周”节假日旅游压力,消灭瓶颈效应,使旅游业的供给资源和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趋于合理。而且可使更多的潜在旅游者实现旅游愿望,产生更为丰富多彩的旅游需求,真正发挥旅游业能够促进内需的作用。带薪休假制度符合旅游行业的运转规律和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它将促进假日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再一次提升。

3.2.3有利于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旅游流季节性分布的高强度,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得旅游市场在特定时间段内进入卖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不必以服务为优势便能获得高额利润,这必将导致旅游服务质量低下,损害广大旅游者的利益,危害整个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薪休假制度的施行,使旅游者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安排旅游活动,旅游者对旅游地的远近、旅游对象、旅游设施设备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旅游市场将进入买方市场,旅游经营者必将注重旅游地形象的塑造,注重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如此就会给旅游者以满意的心理体验,进一步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3.3新制度的施行与落实

法律的完善是带薪休假制度得以存在和落实的根本保证,带薪休假制度的福利的实现,必须首先要完善立法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应完善《劳动法》中带薪休假制度的法律条文,主要是补充对带薪休假权利保护方面的内容,规定对权利被侵犯者的救济措施,以及对侵权者的惩罚措施。同时,还可以在相关的行政法规中,制订有关对违反带薪休假制度的单位或个人的制裁措施。法律上的救济制度可以使公众的带薪休假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另一方面,要根据《劳动法》制订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细则。制订实施细则是带薪休假制度得以落实的当务之急,实施细则的法律效力虽然低于《劳动法》条文,但是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劳动法》是赋予公众抽象的带薪休假权利,实施细则能够使劳动者享有具体的带薪休假权利,没有实施细则,有关带薪休假制度法律条文的运用和实施将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周昌军.假日消费特征与消费心理分析[J].发展论坛,2001,(04).

[2]吴苏云.假日经济现象浅析[J].科教文汇(上半月), 2006,(05).

[3]李芳,齐雪青.浅析我国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旅游科学,2001,(01).

[4]厉有为.应把集中冲击式假日经济转变为分散均衡式假日经济[J].中国经贸导刊,2003,(09).

[5]任萍.黄金周旅游利弊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7).

[6]何惠.假日旅游经济均衡问题与解决思路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06).

[7]宋莉,陆朋.浅析假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