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味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梦的味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梦的味道

梦的味道范文1

曹公“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心血凝成了一部红楼,几百年中,寻韵解味之人无数。今日,我也用自己的拙笔,谈谈红楼一梦的味道

辛酸

大观园中的故事,辛酸成为了主题,封建时代的女子命运的缩影,在这十二金钗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瘦弱的身影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这是黛玉寄人篱下的辛酸。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冷艳的外表下,寂寞的心灵无人能懂,唯有无可奈何,望空长叹,这是宝钗难求真爱的辛酸。

不说谁是谁非,不论谁真谁假,我为晶莹雪感叹,也为寂寞林惋惜。因为她们的美丽各异,却同样辛酸。

甜美

纵然有千红一窟的开头,万艳同悲的结局,红楼梦中也会有甜蜜与和美,哪怕只是短暂的一晚,一刻,一瞬间。

如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红红火火,众才女斗妍诗的高雅优美,芦雪庵即景联古律的热闹非凡,更有三宣牙牌令,两宴大观园的团圆欢乐……

这些晶莹剔透的女儿聚集在一起,往往会在用她们的甜美笑容感染着读者的同时,让人惊叹于她们的聪慧与才气,震撼于她们甚至不让须眉的胆识与气魄。

大观园中的奇女子比比皆是,这份甜美是那么的珍贵,也许就是因为最后失去了这份甜美,才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悲苦

红楼之忧,红楼之愁,不仅有那难以摆脱的悲酸,更有那充斥全书的悲苦。

若说黛玉与宝钗,也许有人只是感叹惋惜,毕竟她们多少还曾经得到些什么。而说到香菱、迎春等女子的命运,则只剩下悲苦了。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她们完全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甚至在香消玉殒后,都没有人过多的关注她们,可能只有贾宝玉这样的痴情种,才能够陪我祭悼这些娇弱的亡魂,让我获得些许的安慰。细品这些故事,浓浓的悲苦抑在心中,久而弥重……

热辣

“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难再扶.”每当读到这一段,想到那缓缓倒下的芳躯,都不禁热泪盈眶

鸳鸯拒婚,三姐自刎,金钏跳井……这一串荡气回肠、百转千折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刚烈的女子,她们就像一团热辣的火焰一样,不惜燃烧自己,去追求哪怕一瞬间的光明。凄丽至极,惨烈至极,绝望之美,无与伦比!

在那个封建时代,不屈从于礼法的女儿难能可贵,虽然她们摆脱的方式只剩下了毁灭。但那滚烫的心与热辣的情,却永远的留在了大观园中,她们让我敬佩,也让我怜惜。

梦的味道范文2

檬又在回想以往的事情。

记得那一次,檬很不乖,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一起贴纸条在前面同学的身上,其实,那也不完全是檬的错。正想着,柠走了过来。

“檬子,去踢毽子吧!”柠说。檬不高兴地说:“怎么,给我起个日本人的名字?那你呢?柠子吗?!”“去你的!”柠说,“我打你啊!”“打呀!看谁打得赢!”檬开玩笑得说。柠瞪了檬一眼,转身踢起了毽子。

檬看着,毽子上下飞舞,说:“柠,我拜你为师好不?”柠疑惑地说:“什么呀?”“哦,算了,没什么!”

“嘿!你还真敢打我嗬!看招!”“哎呀呀!”

檬顺着声音一看,哦,又是幻。

“幻,你除了打人,还会干什么?”檬质问幻。

“檬,我看你也想挨打了吧!”

檬不会打幻,并不是因为檬打不过幻,其实,檬在五年级的时候,也是个顽皮的女孩,经常欺负男同学,只因为幻和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幻比檬小,檬一直把幻当妹妹看待。

幻打的那个男生,愤怒地还了手,幻便哭了。哭,是幻最有力的武器,男生也就是害怕她这一点。她哭了,许多女生围了上去,问这问那,也是,幻是女生们的“代表”,檬曾经也这么认为。

“不上去安慰安慰她?”柠问道,似乎有点讥讽的味道。

“随她吧。她呀,受点委屈,长点智慧。”檬只是淡淡地带过。

梦的味道范文3

也曾挣扎,也曾矛盾,坚持的开始果然无味。也曾游摆不定,也曾松懈气馁。坚持的过程伴随坚持与放弃的选择,坚持并未到底,尝到失望的浓烈气味。

没有尝过坚持到底的人是遗憾的人,历尽艰辛,坚持不懈换来的结果是最甜最好的。

“一曝十寒”“七分热情”,坚持,我真是无法品尝你诱人的美味?我这十几年真是过的糊涂,细想过往,竟从未对某件事坚持到底过叹口气、摇摇头,对自己十分否定。

回忆,拾捡石板路上干枯的叶儿。好像好几次嚷着减肥,却从未成功,不见肉跌,只见肉长。计划好了每天早上、晚上跑步,一分析:只要坚持,瘦五斤绝对没问题。刚开始,热情激涨,可第二天,脚软无力,大腿隐隐作痛,便想腿好了再继续。可腿好了后,我又开始抱怨:这麽早起床干嘛?······有一天,我又理定了一个计划:早上去爬楼梯。我从一楼爬到七楼,又从七楼跑到一楼,这样反反复复。刚跑完,我马上坐下,因脂肪堆积、饭量增大,大腿又长粗了。哼!如此折磨自己,还不吃人间美食,当我傻瓜?坚持的苦涩让我对坚持到底的美味望而止步。

学习中也不是没有尝试坚持,只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颗粒无收,为这豪情壮志,时间倒失去了不少。

现在,又在苦恼这个妙龄季节,瞅着我这朵不起眼的花,看来又面临一次“非人”选择:要麽继续长肉,长成猪的重量;要麽实施减肥计划,去除身上多余的脂肪······唉~面临两难选择,真想选择逃避。

但愿删除记忆中柠檬的味道,但愿留下的不是柠檬酸味的残酷

梦的味道范文4

?我??遇到一件?氖拢?拖袷??奈兜溃???奈兜谰褪俏??的苦?;?我????模?拖袷撬岬奈兜溃辉谖??快?返?r候,就似乎是幸福的甜味。

?些味道不也是形容我??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在?雨?後??且黄?x煌的彩虹,也?苦?後??切腋#?苍S??倪^後是快?贰

?我????e人???的?r候,在感?@自己?槭谗岜炔贿^?e人,?自己比?e人差,其??老天是很公平的,每??人生下?矶际且?拥模?L期之後你就???滥阕畲蟮?橙耸悄阕约海???l?只有??僮约壕????e人,因??你自己就是你一生最大的?橙恕

我喜?g??檬草不只因??它有那??我陶醉的特殊味道,?因???檬草的?色,??的就像意味著我??度?的光?,?煌????的人生的第3次生命,也因???色?是意味著衰老,我????????多多的苦?,?些苦?就是要磨?我??的意志,使我??自己????,?得更?立,苦?就是在??我??,就像在?W?似的,只要突破苦?我??就??w?z人生的波折。

??檬草我喜?g你的味道,喜?g你的?色,我更喜?g你的含?。

梦的味道范文5

辞职去旅行

背负着生活的压力,承担着家庭的责任,梦想总是被这样那样的理由―棒子打晕在去旅行的路上,有时甚至觉得连想想都罪过。苏夷风在决定辞掉那份收入可观的工作时,遭到了周围几乎所有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有劝说,有担心,出发点是好的,但这并不能阻止倔强的苏夷风放弃自己心中早早种下的那个梦想。

而立之年的苏夷风,厌倦了夹在人群里、挤在电梯上,中午下楼吃个工作便当,然后回办公室继续敲键盘的生活,即使能在月底拿到丰厚的收入,那种最初的成就感也被―成不变的生活状态慢慢磨得只剩下了麻木,以至于他开始觉得,未来看不到希望,亦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哪里。于是,苏夷风决定,重新寻找生活的激情,就从这次骑行开始。

艰辛路漫漫

从2012年6月16日算起,青岛出发直至巴黎,苏夷风共用时178天,横跨欧亚大陆,途径18个国家,400多个城市,旅程近两万公里。这些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怎样的一种艰辛和磨砺,恐怕只有经历过这一切的他才能真正体会。

在五四广场举办的出发仪式上,苏夷风从未想过会有如此多的亲人和朋友为他送行,有多年未见的同学,也有通过电台、博客认识喜欢他的陌生人,大家为他祝福,为他加油。来不及和每个人握手告别,苏夷风便心怀感激的踏上了远行的旅程。一辆单车,一个梦想,苏夷风骑过陕西、甘肃,由新疆出境至哈萨克斯坦,然后经俄罗斯、芬兰、瑞典、丹麦……荷兰、比利时,最终到达法国巴黎。一路走来,有感动,有意外,有惊喜,也有惊险。

初出国境的苏夷风就在哈萨克斯坦遇到了他出发以来最大的一次“麻烦”,当合法公民遇上不靠谱的“警察”,电影大片里的惊险场面就这么上演了,满脸无辜的小伙子被警察用枪顶着脑袋,在穿插着中文、英语、哈萨克语的一番讨价还价后,苏夷风最终用100多美金赎回了自己被强行扣下的护照。时至今日,在说起这段经历时他都有些后怕。旅途中的困难除了这种概率极小的偶发性事件之外,还有一路的住宿餐饮、语言交流、天气行程等等诸多问题。我们生活中任何―件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这次长途骑行的问题事件。为了尽量节省开支,苏夷风吃过超市里快要过期的三折面包,睡过中餐馆餐桌拼成的简易床板,每每骑到一个城市,总会寻找方便的快餐,便宜的旅馆,而每天花在寻找旅馆上的时间大概就需要用去两三个小时,开始还带着帐篷寻找搭建营地的苏夷风在10月底之后彻底放弃了这种方式,温度的降低、雨天的增多和体力的消耗使得骑行变得更加困难。当暴雨将眼前的骑行镜淋得模糊不清时,当因为骑行太久小腿快要抽筋时,苏夷风也会心情低落,也会委屈难过。这个时候的他,会选择停下来,给自己一个足够的睡眠,打起精神,继续接下来的旅途。

且行且珍惜

选择骑行这样的方式去梦想中的城市,注定是一场困难重重的战斗,虽然如此,苏夷风还是遇到了很多施以援手的热心人。计划书做得再详细,总有突然的变化和跑偏的时候,后来的旅程已经慢慢脱离了最初的计划,虽然有GPS和地图,但还是会在细枝末节的小路间走迷糊,尤其是路牌非英文的国家,于是问路成了苏夷风每天必不可少的项目,也正是借由此他会主动与当地的陌生人进行交流。

在骑行的路上,苏夷风遇到了很多让他感动的事,令他感激的人。当他询问别人便宜旅馆的时候,经常会被亳不相识的陌生人邀请到自己家中住宿而不收取任何费用。苏夷风也曾遇到善良的德国大叔,看他因骑车太疲倦,偷偷为他预定了两天的酒店房间,当苏夷风找到那位大叔的电话想要表达感谢时,大叔说:“希望你日后想起德国时,能尽是美好的回忆。如果以后有人需要你的帮助,就把这份心意传递下去。”

问及这次旅行是否有遗憾,苏夷风想了很久,坦言道“没有”。他觉得没什么遗憾,因为知道不可能所有事情都能尽如人意,能走完这一路,便已是莫大的幸运,极尽珍惜,对得起自己,也很是值得。

已回到青岛的苏夷风在谈到完成这次骑行后的心态变化时,这样说道:以前觉得有些事情做之前不一定能成,有些事情觉得比较困难就知难而退了,现在的我会主动去试一试,万一能成呢,面对困难,我的信心更足了一些。一次跋山涉水的旅途就是一次潜移默化的成长,也许连苏夷风本人都未曾意识到,比起从前,在朋友的眼中,骑行归来的他已经变得更淡定,更成熟了。

分享的味道

一路走来,苏夷风路过了许多国家和城市,遇见了无数陌生人和新奇事物,感受着不同的异国风情和味道。

中欧南部的一个小国斯洛文尼亚,比邻阿尔卑斯山,没有太多自己独立的历史和文化,却有着倾倒众生的自然风光,在这个并不大的丘陵国家,你可以看到层峦叠嶂的群山和湛蓝湛蓝的天空,红色绿色的小房子一层两层,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风光也不过如此。

走在俄罗斯小镇街头的场景,夜幕降临后的大街上弥漫着酒精的味道,提着酒瓶的男人不时从身边经过,令平时不怵喝酒的苏夷风也畏了三分。

梦的味道范文6

关键词: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赏识艺术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没有爱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充满爱的教育教学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的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行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1]。赏识是爱的真诚流露和具体展现。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教育工作者有效把握和恰当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可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未成年人道德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点燃未成年人道德智慧的火花,促使未成年人进行积极的道德自我建构,从而取得良好的道德启蒙教育成效。

一、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赏识艺术的含义

人性渴求和希冀赏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赏是人性的内在期望和殷切需求。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所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赞誉和赏识。对于“赏识”一词,我们并不陌生。从字面的意思理解,赏识就是“赞赏”“颂扬”“称许”。《辞海》注解: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加以重视或赞扬。《宋史•欧阳修传》:‘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2]。因此,找寻他人身上的亮点以及事物的价值加以赞美和称扬,便构成了赏识的应有之义。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而且是一门教育艺术。赏识教育是充盈人性光芒、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给受教者以必要的鼓励和称赞,可唤醒他们锐意进取的内在动机,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反之,如果教育者吝啬对受教者的赞叹或表扬,则无法使他们体验到参与教育活动的乐趣与活力,受教育者反而备感枯燥与乏味,甚或产生厌恶及抵触情绪,教育影响也就难以恒定而持久,严重影响受教者身心的健全发展。尤其是对“乐嬉戏、惮拘检”的未成年人来说,赏识教育更是值得肯定和提倡。“赏识教育是发掘孩子生命潜能的教育,是打破传统功利色彩、注重生命发光放彩的教育,它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与尊严,它倡导的是成长的快乐与喜悦。”[3]由于赏识教育既能迎合未成年人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又可摆脱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缺陷与不足,因而它备受教育工作者的好评和青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把赏识未成年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教育真理。他反复强调,师长或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看到未成年人的优点和长处,进而敏锐地捕捉未成年人的上进心理并予以积极引导。唯当如此,教育工作者才能用赏识的目光对待未成年人。“从孩子很小时起就注意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公民自豪感;他才有可能去发现孩子们的不同的天赋、才能和兴趣,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为之创设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条件,使之在精神生活的某个领域找到‘表现自己’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天地,树立起自尊心和自豪感,逐渐产生‘道德的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锻炼自己,成为‘有用的人’和道德高尚的人。”[4]410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赏识艺术。所谓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的赏识艺术,是指教育工作者在充分肯定和信任孩子的基础上,不断捕捉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和闪光点,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的道德主体性,唤醒他们仰慕和向往高尚道德的精神追求,促进未成年人道德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过程。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进行启蒙教育,可创设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使未成年人感受来自师长们真切的关心和爱护,从而获得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心境和勤勉进取的精神状态,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和道德品质,在教育工作者的鼓励和赞赏中实现道德的不断成长与自我超越。

二、赏识艺术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优势

赏识艺术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效能。洞悉和开掘赏识教育的艺术价值,是开展道德启蒙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求。

(一)有利于挖掘未成年人的道德潜能

按照美国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任何个体至少都具有言语-语言、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视觉-空间、身体-运动、交流-互动和自知-自省等七种潜能,但这七种潜在的能力或能量深藏于人们的深层意识之内,在自然的情境下并不能有效显现,且在个体身上表现有异。要将沉睡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尚有赖于适宜的赏识手段进行唤醒、调动和激发。由于当前教育深受科技理性的主宰,因此教育工作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未成年人的智力和能力等潜能的开发层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其道德潜能的开垦和发掘,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的家庭道德启蒙教育中,“许多家长的道德启蒙教育意识依然淡漠,特别是还没能真正从传统重智轻德的片面认识中摆脱出来。如一些家长认为,儿童教育主要是智力启蒙教育,至于道德教育,那是学校和社会的事,用不着他们费心;还有的家长认为,道德教育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既然是一辈子的事,‘树大自然直’,家庭教育对道德教育的贡献仅仅是‘杯水车薪’,进行与否,对孩子今后的道德教育效果并无大碍,因而对道德启蒙教育不屑一顾”[5]。即使在学校的道德启蒙教育中,不少教师功利化的心态也导致他们将启蒙教育的任务拘泥于道德知识的传授,不同程度地忽视了赏识艺术的激励作用和唤醒功能,因而无助于未成年人道德潜能的开发,这本身就构成了对道德启蒙教育的伤害,不能不说是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的大缺憾。家长和教师运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进行道德启蒙,可唤醒未成年人深层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使未成年人内在的道德潜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和迸发出来,让未成年人的道德人格与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道德品质,为孩子完美人格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感

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表明,道德责任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能点燃受教者奋进的激情,将自觉遵守道德、履行道德以及维护道德作为自己的应有品质。由此,培养受教者的责任心和义务感,自然成为道德教育不容规避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道德启蒙教育中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感,不仅关系着未成年人个体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而且影响着民众素质提高和社会道德进步。一如苏联教育家安•谢•马卡连柯的洞见:责任感是未成年人获得道德的、精神的、社会性发展的人格品质与精神特质。未成年人对家长、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和思维,随着未成年人年龄的增长而日渐明朗起来,他们将恪守社会公德的责任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良好品德,逐渐迁移到对国家、社会、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上来,扩展到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轨道上来。今天的未成年人就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以赏识的态度和方法进行道德启蒙,可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未成年人的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使之勇敢地承担道德责任,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前提下,循序渐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师长的赞赏中深化道德认识,践履道德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有益于鼓励和引导未成年人改过迁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每个未成年人抬起头来走路,特别是要使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能够抬头来走路。这就要求师长们赏识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正视过错,积极面对失败。未成年人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期望自己的言行能够得到师长的赏识而努力表现自我。但其稚嫩的心灵也害怕失败,担心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认可,从而变得畏缩不前,失去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孤僻、内向、怯懦的未成年人而言,他们更渴望受到赏识。师长的激励和赞扬,给未成年人带来力量,成为未成年人前进的动力。师长对他们优点、道德行为的肯定和赞扬,对其改正缺点、错误行为的期待和勉励,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强化上进的愿望,摆脱自卑心理,走出失败的阴影,加强道德自勉。“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护儿童身上一切好的东西,正像园丁无微不至地爱护嫁接在野生树上的良种果树枝那样。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揭发儿童的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前当众宣布。应当让儿童表现出克服自己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的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艺术。”[4]34所以,用赏识的手段推进儿童道德的自勉,可助长未成年人改过迁善的品性,使之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获得精神寄宿的家园。

三、运用赏识艺术的教育策略

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师长们不仅要树立赏识的意识,而且要掌握赏识艺术的技能技巧,学会和善于运用赏识艺术,有效推进未成年人道德的发展。

(一)运用明确具体、针对性强的语言赞赏未成年人的行为

赞赏艺术的运用要遵循受教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符合未成年人心理特征和思想实际的赞赏才能有效调动未成年人接受道德教育的积极性,更有益于发展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所限,尤其是儿童对美丑、是非、善恶的认识较为模糊,倘若无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家长或教师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表现用笼统、模糊、抽象的语言如“太棒了”“好极了”“太精彩了”等加以赞赏,孩子既可能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好在哪里而无以内化或强化,又可能自以为自己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因而弱化赞赏艺术的教育效果。因此,师长们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以及启蒙教育的内容,运用明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语言进行表扬和赞许。如对于3~6岁的学前未成年人,可用“宝宝第一次能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了,妈妈相信你会越来越有礼貌的”“今天你洗手后及时关掉了水龙头,干得不错”“你能主动向爸爸承认自己的错误,进步很大”“你为自己的谎言而难过,爸爸相信今后你一定能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学会自己整理房间了,我的宝宝长大了”“宝贝真懂事,都会关心照顾爷爷了”等语言加以表扬,逐步引导孩子养成基础文明素养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艺术手段

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赏识教育中交替使用的艺术方式。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过程中,奖励具有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适宜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未成年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均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亲切的目光、温馨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肯定的眼神、赞许的点头以及热烈的鼓掌等精神激励,以及玩具、书画、食品、服饰甚或金钱等物质奖励,都会调动未成年人遵守道德规范、表现道德行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但由于道德的终极关怀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追求,因而教育未成年人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毋庸置疑,在道德启蒙教育中,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来唤醒、激发孩子的道德意识是必要的,但处理不当,就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物质奖励而服从父母或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随着父母的主观意志而转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道德选择、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创新能力的发展。”[6]在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师长单纯以物质奖励来刺激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久而久之,未成年人形成了为了获得物质奖励而遵守道德的习惯,学会了追求物质享受,养成没有物质奖励就不接受道德教育的不良习性,形成讨价还价、凡事先讲报酬的坏毛病,教育结果事与愿违。因此,只有用精神激励来引导物质激励,才能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保证道德启蒙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三)应将赏识教育和批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未成年人道德启蒙教育中,适宜的奖励与批评,可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凡是受到奖励、褒奖、赞许的行为,会因得到褒奖而强化,使行为方式继续保持下去;凡是受到批评、反对、惩罚、阻止的行为,会因为受到惩处而强化,使行为方式得以放弃,矫正。”[7]因此,师长们在运用赏识艺术的同时,不能忽视挫折教育的积极意义。倘若为了运用赏识艺术而一味地纵容、迁就未成年人,极易削弱他们的进取意识和自主精神,扼杀未成年人道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任性、固执、依赖与自私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如此,赏识艺术就成为滋生孩子自以为是、骄横霸道、盛气凌人等歪风邪气的“帮凶”。此外,滥用赏识手段,孩子就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贬低赞赏艺术的价值。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将赏识教育和适度的批评教育有机地融入启蒙教育活动过程中,该奖当奖,该罚宜罚,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道德的健康成长。

(四)培养未成年人自我悦纳和自我鉴赏的能力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运用赏识的艺术手段培养未成年人优良的道德品质,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赏识教育的知识与艺术,还需要得到未成年人的积极配合和支持。未成年人对赏识教育的理解和接纳程度,直接关系到赏识功效的发挥。实际上,赏识教育艺术的内在魅力就在于开启未成年人的内心感悟与积极体验,激发他们努力上进的愿望,倘若未成年人本身抵制道德启蒙教育活动,不知或不能自勉,那么,任何形式的赞许与鼓励手段也无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师长们要创设各种条件,引导孩子形成自信、自尊、自强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未成年人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克服困难,依靠自己的努力完成道德任务的信心和勇气,在自我激励与自我超越的强大精神动力的支撑下,将道德认知内化为精神动力与道德品质,提升自我效能感,不断完成教育工作者的道德教育任务,稳步达到道德启蒙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1664.

[3]张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赏识教育研讨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4-06-24(2).

[4][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M].王家驹,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冯永刚.道德启蒙教育:成人———你准备好了吗?[J].思想理论教育,2005(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