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1
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作为教师,应该从对该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变化出发,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建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英语教育同样也不例外,英语作为一外来语种,无论是语言环境还是学生对英语的认知程度,都需要我们去研究、摸索出一条更加适应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的教学思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英语课堂教学的体会如下。
一、分清角色,努力打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施教,用自己“领导者”的姿态授课,用自己的“填鸭式”灌输知识,这样下来整个课堂都是教师在做主演,学生做配角,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搞得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没有一丝生机,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记住、吃透的知识微乎其微,教师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疲惫不堪。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好课堂的45分钟,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1)、做好英语课堂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有部分同学对英语存有抵触情绪,一听上英语课脑袋首先就发懵了,大脑一片空白,久而久之,英语成绩自然是低得可怜,更谈不上用语言去交流了。英语教师如何去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课堂准备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引导”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来上这堂课;其次是“兴趣”准备,我见过有的老师一上课就说“请同学们翻开书……页”“我们今天学习……课”。这种教学引导也太直接了,学生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如果老师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适宜青少年的能吊起学生胃口的开场白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的话,学生就会提起精神,进入状态;再次就是“信息”准备,也就是准备好与课程相关的各种道具、教学设备等,让学生全身心高度紧张的去学习,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应该没有几个同学上课睡觉,做小动作了。(2)、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定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一个活动型占优势的课堂,必定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课堂;一个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基础知识学习为辅的课堂,必定是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课堂。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精美的课堂导语好比优美的文章开头,没有好的开头,读者何以继续往下读你的文章?要让学生对这堂英语课一见钟情,起到先声夺人之效,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用生动的画面去吸引他们,学生在声图并茂的感召下,自然兴致倍增,气氛上来了,思考和回答问题就会相当积极踊跃,这样一堂45分钟的英语课,学生就会觉得意犹未尽,期待着下一堂英语课的到来 3.不断增强教师对学生的“爱心”。一个没有爱心的老师是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如果没有爱心,老师会从心理上轻视课堂教学,认为我把课程教完就没我什么事了,谈什么会不会的问题;如果没有爱心,老师会把整个课堂搞得特别压抑,没有什么人会在一个压抑无比的环境下调动自己的五脏六腑各个系统去学习的,自然就会学而无获;如果没有爱心,发现学生上课睡觉、做小动作,都会置若罔闻,熟视无睹。
二、创新思维,努力改进“课上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本领的主阵地,但短短的45分钟时间,学生很难把教师所授内容彻底消化,所以就要开辟一条课外教学之路。有的人会说,那就给学生补课,增加课程安排,加大授课程度,我认为这种方法也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即使学生不烦,老师也会有想法喽。所以,我认为:(1)、充分利用好课上的45分钟,把学生全身心调动起来,做到“授之以渔”。老师在课堂上要有选择性地精讲。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见什么讲什么,这样自己浪费了时间,又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时间,只是“填鸭式”的灌输。对于比较简单的课文,不求通篇全讲,而是采取让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这样学生就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自信和乐趣。注意对学生自我教育的培养,学生一看就会、一点就通的知识尽量少讲,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学会体会和总结。在做句型练习时,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精讲就是讲解要精辟透彻,画龙点睛,抓住实质,依靠大纲,钻研教材,落实每篇课文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多练就是指帮助学生在初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进行大量有实效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做到内容适当集中,内容逐步加深,单项练习与综合练习并举,关注同学的反映,为学生当堂解决问题。(2)、拓展课外教学,让学生把课上所学内容在课外实践运用,从而加深学习内容的记忆程度。方式有:①布置课外作业。要注意作业的内容不是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东西,就运用所学句型去说去练,或者和家里懂英语的人去做简单的对话练习;②在学校设立“英语角”,为学生创设一种英语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应用。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2
进行“换位教学法”尝试教学。一学期摸索下来,本学期我校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本人体会颇深。
本人在数学科的教学上,已基本形成一定模式,课前写出学案,每小组发一份课前预习,让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探究知识。课前让各小组汇报预习情况,每组派一人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重难点以及碰到的问题,探究知识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询问学生通过预习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汇报予以肯定及适当解释,用十分钟左右时间引导学生发现归纳新知识,然后练习巩固,让学生讲解解题过程,从分析到运用新的知识点,解题演算,一步步要求学生像教师一样能破解知识,这样学生能吃透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变、学习积极主动的目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大胆尝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讨论问题积极,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表达知识的口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晚自习讨论题目很激烈,各自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有的问题争执不下,才请教老师。但有部分学生性格孤僻,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仍然很不适应这种教法,还需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们大胆发言,彼此互相帮助,互相当教师。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3
关键词: 诗意课堂 学生主体 中学英语教学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的平台――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平台,学生个体和群体、教师个体和教学技能、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是充满活力的。在这个平台上,一群鲜活的生命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下面我就谈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要注重兴趣的激发、兴趣的维护、兴趣的升温和兴趣的延续。比如我在上牛津英语Module 1 Unit 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课前就在大屏幕上播放“健康歌”的动画版,学生的兴奋点很快就转移过来了,有的饶有兴趣地看着大屏幕,有的哈哈大笑,甚至有的伴着音乐开始跳起来,这样学生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在心灵深处受到了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了正确的审美观点,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以牛津英语模块2 Unit 1为例。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UFO(不明飞行物)的报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一定的火候顺势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 UFO?”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课文,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再通过scanning让学生们观察这篇文章的结构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并齐读文章第一段,强调标题引领篇章作用。他们会发现文章第一段就是报道的关键点,继而讲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倒金字塔”。这类文章语言简约,含义丰富,常用倒叙和插叙,并经常插入人物访谈或评论,思维的跳跃性很大。学生学习这些重点就水到渠成了。
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2.营造和谐课堂
著名的教育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期望,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热情、关心、信赖和期望传递给学生,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余地,多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体验成功的愉快。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如:“Well done”“Excellent”“Never give up”“a clever boy”,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不断进取,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3.营造语言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培养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增长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锻炼运用英语的能力。如教学牛津英语module 3 Unit 3 Task Giving a talk about a historical event时,我在大屏幕上投放马丁卢瑟金和莱茵河的图片,让学生边听演讲边猜他是谁。我在本节课的结果呈现部分创设情境――屏幕上是与2010上海世博的图片和美国前任总统布什与被袭击的世贸双子星大楼,用“suppose you are...”让学生发挥想象,就这一历史事件发表演讲。要相信在这种情境下,给学生一个创作机会,他会给你一份奇迹。
4.评价是一种幸福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用“学懂了吗”、“成功”等字眼,衡量一节课。其实在课堂上,还有比成功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幸福。同学们的互评,老师的表扬,学生的良好表现,以及他们的赏识,评价与被评价都是一种幸福。比如我在module 3 Unit 3 Task 结果呈现部分――Giving a talk about a historical even中,用“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等提问鼓励同学积极发言找出做演讲同学的闪光点。同学们都很积极评价,我再进行总结、表扬。课堂洋溢幸福,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评价没有定格的标准,只要我们能用心发现学生的点滴,使他们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就是教学最终追求。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它们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教学恰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课堂教学艺术渗透着美、体现着美。它使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都受到美的熏陶,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获得发展――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履行人民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将“真、善、美”带给学生,让生命诗意地徜徉在英语课堂上。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4
【关键词】紧迫感和责任感 更新观念 正视学生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59-01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我校也不甘落后,积极响应,提出要求,全面部署,具体落实。近两年来本人参加了课题《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有效课堂的实践研究》(宜昌市课题研究课题)的实践、探索,感受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老师要有更强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我们每一位职教人要深刻认识到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许多老师还缺乏对当前形式的认识,认为中职教育的成功与否看学生就业情况就行了,或者认为现在我们学生的就业率很高就万事大吉了。这里我们必需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当前特殊历史时期用工短缺的短期现象,而且一些技术密集型企业已不愿接收我们以过去模式培养的学生。放眼世界,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悄然发生巨变,我国经济正在由过去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我国正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中国制造”已不再是低廉产品的代名词。培养懂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中职生源逐年减少,校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没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没有先进的办学条件,学校将没有出路,无法生存下去。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老师在中职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和肩负的重任。中职教育改革已进行了多年,然而,时至今日,不少老师仍在观望、等待,应付形式,缺少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强。认为改革是上层或某几个人的事,他们搞好了我们我们照抄照搬就行了,现在自己课堂上管住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同时,许多专业课要由文化课教师转岗担任,部分教师行动不够主动,学校安排外出学习培训还有怨言,培训效果可想而知是很难达到预期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职业教育改革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来实现,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更新教学观念,体现先进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面向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重点。我们许多老师是由普教转为职教的,部分老师应试教育模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很难突破;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忽视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也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再加上近几年学校引进了部分非师范类的专业课教师,加强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但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表现出简单的“师带徒”的做法。
要实现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和能力本位理念,转变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只有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近几年我们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陆续把老师送到高校或企业学习培训,校际之间互相学习、交流,要求教师之间多互相听、评课等,所以老师一定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此外,老师要多订阅专业杂志,勤上网、勤到图书室(馆)自学、搜集新信息,更新知识,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老师要正视学生,适当降低理论难度
大家知道,中职学生是在初中毕业分流时就被分流出来的特殊群体,他们这一特殊群体学习基础普遍偏差,他们几乎没有在学习中获得什么乐趣,更谈不上成功感、成就感了,自卑心理严重,学习意志薄弱,学习习惯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教师上课之前就信心不足,认为反正他们什么都差,教好教歹都一样。其实,我们的许多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的毛病虽多,但都是可教、可改的。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进入学习状态,潜心钻研,不断进步。
四、学校要不断创新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其内容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作相应调整,体现出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努力改进教学评价方式,由过去的简单量化评价向学业成绩、职业技能的综合评价转变,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参加各种职业活动的名次、成绩纳入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有待进一步深化,对实践课程与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规范。
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特点应在于其突出的职业性、实用性与技术性。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既要评价学生专业能力水平,还要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既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也要对专业教育过程进行综合考核。打破过去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采取笔试、口试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技能考核,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教师个人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制定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案,奖优罚劣,不怕得罪人,不搞平均主义,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大胆创新。
中职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人心齐,泰山移”,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游铭钧.论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5
一、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就语文阅读课来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基本采用“四步导读”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师诱导下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课文语言。第二步,在老师引导下学生细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第三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品评课文语言。第四步,在老师辅导下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会运用语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言实践提供服务。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读”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师生间、生生间、师生及教材之间的双向多边的互动反馈。“四步导读”模式符合《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流程的设计是合理的。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调整或删减,形成灵活的教学风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变的。
三、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教学体会范文6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自学、小测、精讲、巧练、讲评、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以下三个环节。
1.自学。
要求学生课前按照教师布置的提纲进行自学。在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集中精力听自己不懂的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课能力。
2.小测试。
每节课开始时利用5~10分钟进行小型测试,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当堂公布成绩。检查测验的内容一般事先告诉学生,使大部分后进生经过认真准备也能得到满分,从而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精讲巧练。
所谓精讲巧练,就是画龙点睛,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讲透,在掌握概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围绕重点进行多样化的练习。精讲是巧练的基础,巧练是巩固加深精讲效果的措施,两者互相促进。只有精讲巧练,才能落实双基,为发展学生智力奠定基础。
二、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喜欢学习数学。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讲清“表面积”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交流计算方法后,又领着学生测量、计算学校的一个空水池的表面积(这个水池没有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都热情高涨。又如在教学“统计和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引入,请学生在调查了解好朋友喜欢吃的水果、喜爱的体育运动等基础上,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激发出来。而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中的“位置与方向”时,我先让学生确定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办公楼、教师宿舍各自的方向,再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在哪幢楼的哪个方向、在图上应该怎样画等,本来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的难点,而现在学生却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很快就掌握了。
三、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数学规律
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是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是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骑哪种自行车会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但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而在教学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时,我首先出示情境图:小华家新买了一套房子,准备装修,请你帮助小华算一算他家要买多少块瓷砖?然后让学生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块瓷砖,再请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估计是否正确。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现用不同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个发现是否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呢?我又让学生举例进行验证。在验证前,我先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再让学生举符合要求的例子。学生在独立举例后,全班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概括乘法分配律及其字母表示的方法,并使学生体会到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享受探究规律的乐趣,树立探究数学规律的信心。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采取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而在后进生的转化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首要问题,这已为现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国内外的教改实验所证实。
1.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毅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方面有显著的差别。有关统计表明,约有20%的学生随着知识拓宽和难度增加而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