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状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状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状况

发展状况范文1

关键词:农村金融 发展 分析

中国的农村金融改革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范畴,其中,前者包括国家对农村资金流动的引导、农村融资媒介的创新和发展等;后者指当前所进行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反思农村金融改革的文献不胜枚举,然而,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作一全景式的展示,进行系统的概括和分析的文献目前尚不多见。本文旨在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作一个透彻的了解,以期对农村金融改革的绩效作出准确的评价。本文的工作是,依照现代金融发展理论所提供的一套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衡量。首先从宏观层面来展示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其次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来进行分析。无论在宏微层面上状况如何,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在于金融体系是否能够发挥正常的功能,因此,本文展示了农村金融体系的金融功能发挥状况。

1、金融工具的相对规模:货币化程度与金融相关率

金融结构是指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在分析金融工具时,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金融工具绝对规模的增长也反映了金融深化或金融发展的状况,但分析金融工具相对于经济总量的规模即相对规模则更有意义。这是因为相对规模往往体现了金融和经济的匹配状况。金融工具相对规模指标主要是货币化程度和金融相关率。由于金融发展首先是货币化程度的加深,并且经济货币化是金融深化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因此,金融发展的第一个也是基础性的衡量指标应该是货币化程度。根据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三种职能,农村经济货币化应该表现为:在农村居民的收支形态中,货币化收支占总收支的比重状况。

货币化比率虽然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良好指标,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较高的M2/GDP也许意味着:金融市场不发达导致信用集中于银行;银行金融工具单一,从而所创造的货币供应量较多;银行不良资产率较高且不能得到及时的冲消;当经济不景气时,公众形成悲观预期导致对货币需求的谨慎动机增强,从而货币需求增强,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在利用货币化比率或者金融相关率来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时,我们要对所得出的结论持谨慎的态度。

2、金融机构状况:盈利水平、风险与抗风险能力

各种金融机构种类的增多是金融发展的一个表现,不过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上囿于三类: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由于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一方面反映出金融体系自身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关系到金融机构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主要关注这三类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即盈利水平、风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1)盈利水平。农村信用社以前历年亏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是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如指令性贷款支持乡镇企业等;二是体制改革,如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脱钩时遗留给信用社的呆账、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信用社时带来的损失等;三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

(2)风险水平。考察金融机构风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不良贷款率。按照不良贷款“一逾两呆”的统计口径,近年来由于各地农村信用社普遍加大了贷款清收力度,促使从2005年以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呈递减趋势。不良贷款率的递减趋势较不良贷款余额的递减趋势更明显,这实际上表明,贷款总额的增加对不良贷款率起到了很强的稀释作用。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与其亏损的形成原因相同。

(3)抗风险能力。考察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资本充足率。2004年以来,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在“央行票据置换资本充足率标准”的作用下超常增长,但其稳定性受到置疑。但仅按《巴塞尔协议》或许会低估我国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因为该协议把国家声誉、核心存款剔除于核心资本之外,而在我国,由于存在国家对存款安全性的无限担保,故国家声誉完全可作为一种核心资本;另外,在我国,大量忠实而低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符合核心存款的定义,并且也一直充当着银行系统的核心资本。不过从长远来看,基于国家声誉和大量忠实而低成本的居民储蓄存款上的抗风险能力,由于银行系统道德风险的催化,最终会使得银行系统的风险水平增大。

3、金融市场结构:集中度和进入壁垒

发展状况范文2

一、毛竹产业现状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毛竹林6.7万亩,至今,面积略有增加。据主管部门统计,现有毛竹林面积10万亩,集中分布在“五乡三场”,占全市毛竹面积的91.4%。其中:泽覃乡及原绵江林场5万亩;拔英乡及原拔英林场1万亩;日东乡及日东林场2万亩;大柏地乡1万亩;岗面乡1万亩。毛竹林面积仍然只占全市林地总面积的3.6%,蓄积量约1000万根。通过招商引资等措施,买竹山搞低改万亩以上大户3户;毛竹加工企业13家,其中:大柏地2家、泽覃4家、拔英2家、日东1家、城区4家,包括6家外商企业。毛竹新植(连片30亩以上),从**年至**年,全市仅3694亩,其中,沙洲坝七堡村境内一种植大户就新植毛竹实生苗2000多亩,占新植面积的一半以上。

二、毛竹发展趋势

毛竹发展逐步为各级党政所重视,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去年,市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快毛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瑞发[2006]11号)文件,成立了专门机构,提出了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竹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确定了2015年毛竹面积增至30万亩的发展目标,并在政策扶持、科技指导、优化服务及奖、补激励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做大做强毛竹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这是今后我市毛竹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趋势之二,随各级、各媒体的广泛宣传和毛竹种植大户典型示范,广大干部群众,尤其竹农,对发展毛竹产业的认同感在不断增强。大柏地乡领导认为应把毛竹作为山区主导产业来抓,并提出“把竹山当田耕、把竹子当菜种、把竹林当果护”。

趋势之三,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致富群众和新农村建设,各级抓毛竹生产发展的力度在逐步加大,一些乡镇按照市委文件要求,及时贯彻,分解任务,制订了具体的毛竹发展方案。拔英乡领导决心象抓烟叶生产一样,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群众抓好毛竹产业发展。

趋势之四,通过政策优惠及招商引资等措施,吸引了不少外来及本地种植大户,在毛竹低改和新植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外商吴土金以大投入,在泽覃境内多处进行毛竹低改,面积达一万多亩;“内商”张贤传在日东境内毛竹低改达三千多亩;种植大户黄木生在沙洲坝境内新植毛竹实生苗2000亩基础上,准备在岗面再发展1000亩。

趋势之五,目前毛竹面积虽号称10万亩,但在全市山地总面积所占比例仍然甚微,宜竹山地大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且各乡镇都有,面积不等,对我市竹业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

趋势之六,为推动毛竹产业发展,各级对笋、竹加工企业十分重视和支持,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加,市场拉动随之增强,全市13家毛竹加工企业,在安排就业、毛竹增值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三、存在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落实还不到位。去年年底,市委下发11号文件后,至今已过半年,不少乡镇包括一些重点乡镇,仍停留在一般号召上,未作广泛宣传形成氛围;没有按文件要求,设立专门机构,落实人员,制订方案,尤其是分解任务,落实面积;思路不清、认识不一、导向不强,市里检查督促也不够。

2、相关部门协调不够。市委文件下发后,相关部门工作仍未启动,缺乏协调沟通,以致目标不明,职责不清,有的甚至还不知道自己是成员单位,如何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开展指导和服务将成一句空话。

3、服务意识不是很强。市委提出把毛竹作为主导产业之一来发展,一些部门和个人还没有把思想统一到这一重大决策上来,仍未跳出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小圈圈,在主动服务、积极帮助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有的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不吃不请不给办,没有“好处”拖着办,挑出毛病就“罚”办,使得竹农,尤其一些种植大户包括外商觉得心寒、担忧。

4、经营理念仍很陈旧。这些年毛竹面积虽有增加,但多为产低质劣的残次林,诸多因素当中,粗放经营最为突出。据主管部门调查,绝大部分低产竹林均为长期乱砍竹、滥挖笋和培育粗放造成。一些竹农更是只顾眼前利益,砍大留小,只砍不育。

5、加工企业基础薄弱。我市13家毛竹加工企业,多为作坊式小规模企业,设备简单落后,加之本地竹源供给不足,常常停停打打,半年收购半年生产,且都是一些粗加工,半成品往外拉。

三、几点意见建议

1、抓启动,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毛竹发展作为一个产业体系,需要各方的关心关注,单靠主管部门不行。务必由竹业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力量,启动运行,群策群力,做好服务毛竹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2、抓督促,实行级级负责,重在落实。市委提出2015年毛竹面积增至30万亩的任务艰巨,说了就要做到。市里要加强检查督促,在落实上下功夫,象抓脐橙,抓新农村建设一样抓竹业发展,充分挖掘发展空间和潜力,采取重点、非重点并进,低改、新植并举的措施,做到级级负责、层层落实。尤其要抓好示范引导,按照文件要求,建好领导示范点,明确规定市挂点领导要有连片500亩以上低改示范点,连片200亩以上的新植示范点;乡镇主要领导要有连片300亩以上的低改示范点,连片100亩以上的新植示范点。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及大户的带头、带动作用,以调动广大竹农发展竹业的积极性。

3、抓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兑现政策。要切实按照文件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让利于民,从政策、资金、技术各方面予以扶持。要多站在竹农角度想事谋事,加强平时的指导,确保毛竹生产健康发展,以免一出问题就是处罚。尤其是业务主管部门,更要加强全程种、管安排和技术指导,转变竹农经营理念,“精耕细作”竹山。目前,我市毛竹资源处恢复性增长阶段,要想方设法为竹农搭建创业平台,一些方面既要把关,一些方面也应适当放宽。“四个打造”既学温州,就要学学温州的谋事之略和成事之魄,在采伐审批、税费收取、斩杂抚育等方面予以方便,尤其是季节性强的低改斩杂抚育上,恢复增长阶段应有恢复增长手段,即审即批,急报急办。斩杂低改是增扩面积、改变林相、提高竹质的有效措施。主管部门应主动做好全程服务工作,优先搞好作业设计,优先定好采伐指标,优先做好政策兑现。

发展状况范文3

【关键词】现代中医美容;发展状况

现代中医美容学是一门以人体健美为对象,由多种基础、临床学科相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中医学科,是在中医基本理论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体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研究损美性疾病的防治和损美性生理缺陷的掩饰或矫正,探讨防病健身、延衰驻颜的方法,以达到维护、修复、塑造人体形神美为目的的专门学科[1]。现代中医美容脱胎于传统的中医美容,是对传统中医美容的继承和创新。传统中医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数千年的发展史中,始终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经过祖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独特的美容体系——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形神俱美、文质并重,并且方法多样,安全有效,深受人们欢迎。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需求亦不断提高,中国的医学美容事业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医美容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融合了现代科技的中医美容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将现代中医美容的发展现状作简单概述。

1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传统中医美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早在西周时期就形成了最早的医学分科,将医学分为四科,即食医、疾医、疡医、兽医。而疡医,则便是是最早的中医外科医生。而各种对于皮肤疾患的治疗和护理则便是属于中医外科的范畴。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已有一些关于美容药物的记载,如“荀草……服之美人色”,“蕃草……服之媚于人”[2]。在数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多种损美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方法,甚至还涉及外科、牙科美容,并涌现出一大批著名医家及经典著作。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具有保健美容或治疗美容作用的药物达160余种,并提到了美容用品的独特剂型——面脂,如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唐代著名医家及养生大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分别辟有“面药”和“妇人面药”专篇。明代医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载药1892种在“眼目”、“面”、“鼻”、“唇”、“须发”、“胡臭”、“诸疮”等篇中,集中介绍了数百味美容药物,对每一味药物的功效及使用方法,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以上这些不过是沧海拾遗,由此可见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多么丰富而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而现代的中医美容正是对这些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现代学者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研究,并加以整理和总结,通过不断实践和验证,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中医美容。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美容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教育组副组长黄霏莉女士和首都医科大学的马斌荣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医美容咨询系统”,该系统使用多媒体技术,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1993年底的400余种中医医籍及近10年40种期刊中有关中医美容的信息进行了整理、总结和归纳,成为中医美容科研、教学、临床治疗中随时可以提取的资料库。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创新的科技也为中医美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验人员运用现代技术对中草药进行药理研究,分析其发挥作用的药理成分。运用现代工艺的加工和提取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其有效成分,如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该技术是以低温高压提取,能有效防止中草药活性成分和热敏物质氧化,减少有效成分流失,特别是能较好地保留中草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成分,且无溶剂污染。使用该技术萃取分离的中草药有效成分是普通方法提取的2.5倍。

另外,对于制剂剂型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也促使现代的中医美容更加便捷、实用、有效。例如将传统汤剂的改为口服液并改善其色泽、气味、质地再加以精美包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医美容的形象和品位,良好的口感也使之更趋于求美者接受。

2适应时代潮流,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2.1中医美容具有诸多优点

2.1.1整体观念、辨证求美: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而整体观念把人体美与五脏六腑乃至外在环境联系起来。中医讲:“有诸内,必形于外。 ”转贴于 发生于我们皮肤体表的一些损美性疾病往往就是体内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这就说明了对于一些损美性的疾病,不仅要外治还要内调,要运用内服外用药物、针灸、按摩等各种治疗养护方法进行全面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黄褐斑,常常由于肝肾亏虚、肾阴不足等原因引起,那么在治疗黄褐斑的如果只是单一的使用祛斑的面膜外敷或是使用现代医学美容的激光、光子等技术来治疗,疗效差而且易反复。倘若,在外治的同时配合补益肝肾、滋补肾阴的内服药,再辅以针灸推拿疗法,从根本原因上治疗,就能得到较好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中医美容的这一整体观念得到了广大求美人士的普遍认同。

2.1.2方法多样、安全有效:中医美容方法众多,大致可分为中药、针灸、推拿、刮痧、气功、音乐、心理、食膳、养生等,其中每一大类又有若干种具体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优势。如中药又分内服外用,内服又分为疗效迅速并且可以随证加减的汤剂、便携的丸剂、使用方便的口服液、滋补力强的煎膏剂等;外用有膏剂、酊剂、气雾剂等。这些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或无。在这个崇尚绿色、自然、无害的时代,中医美容自然深受欢迎。

2.1.3融入生活、简单易行:中医美容很多治疗和养护方法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食膳美容,古人云:“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食物与药物治病原理相通,源自“药食同源”一说。的确,很多中药界与药物和食物之间,如山药、大枣既是美味的食物,同时也属益气健脾的药物。中医讲: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皮肤、毛发等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的濡养而表现出滋润、光泽的健美状态;脾不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亏少,导至腹胀、便溏、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毛发枯槁,皮肤粗糙等临床症状,有损人体健美。那么一个脾气虚弱的人就可以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诸如山药、大枣之类具有益气健脾作用食物,来实现美容的目的。这样,既享美味又养容颜,简单易行,何乐不为?

2.1.4独特的审美理念:中医美容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说中医美容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可以说中医美容带着浓重的人文气息。现在连奥运都讲究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中医美容的这一点可以说是紧握了时代脉搏。另外,中医美容讲究中和(自然)之美、神韵之美、文质之美,这种理念也正好与现在的潮流相呼应。这样的中医美容自然会受青睐。

2.2市场环境为中医美容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首先,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追求更加完美的生活状态,人们愿意也有能力去消费美容产品,而中医美容内调外护、绿色自然、方法多样、安全有效等特点也正好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其次,众多商家嗅到了中医美容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商机,纷纷投资致力于中医美容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大家所熟知的知名品牌百草集、丁家宜等就是成功中医药美容的典型案例。现在,国外商家也纷纷进军中医美容市场,04年4月,资生堂“中医美容与健康”研究项目由日本中医学协会在日本正式启动,旨在开展中国中医药学中涉及美容与健康部分的研究,并探寻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化妆品和保健品的开发工作的可能性。

3注重学术研究,人才水平不断提高

上世纪80年代,各种有关中医美学和中医美容学的著作陆续出版,如《中医美学》、《实用传统美容法》、《中医美容大全》、《针灸美容》、《中医美容学》等,各类有关中医美容的论文也日渐增多。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成立,标志着中医美容与中医其他科室一样成为独立的学科。为了适应中医美容发展的需要,对于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也呈现了蓬勃发展的态势。全国许多中等或高等医药院校开办了医学美容专业,不论是中医院校还是西医院校, 中医美容学都是作为主干学科。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中医美容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这些人才充实到美容行业中,大大提升了美容行业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4相关法规不断出台

卫生部2002年1月,卫生部颁布了19号令(《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医疗美容的定义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体的容貌和人体各部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将美容划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医疗美容可谓一级诊疗科目,美容外科、美容牙科、美容皮肤科和美容中医科为二级诊疗科目”,进一步确立了中医美容的学科地位。

中医美容博大精深,虽然近十几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还有诸多方面的欠缺。由于各种原因,中医美容科在各大医院里还不是很多见,而市场上的形式多样的中医美容也欠缺规范,从事中医美容的人才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没有医学基础。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也打击了一部分消费者的信心。所以未来的发展亦是任重而道远。对于未来中医美容的发展应该从进一步加强中医美容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融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快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几个方面入手,加快中医美容的发展,促进中医美容的成熟。

参考文献

发展状况范文4

关键词:农资;物联网;连锁经营;信息平台与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F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3-0075-03

0 引 言

农资是重要的农业投入品,是连接工业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资保障和基础[1]。农资市场在生产季节有大量、稳定的需求。农资流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农用工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农资流通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稳定。农资物流是农业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但研究较少的问题。

2011年以来,陕西、云南、辽宁等地纷纷开始建立大型农资物流中心。伴随大型农资工业园区的建立,农资物流管理将更加网络化、智能化、透明化。随着我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趋势的提速,农资流通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提上日程。作为推动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的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领域的应用可以加快现代农资物流的发展,提高农资物流的管理水平。

目前,农资市场普遍存在着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主体混乱、农资质量安全问题严峻、价格持续增长、技术服务欠缺、售后服务不到位、交易成本高、宏观管理和监控不系统等问题[2-3]。也有学者认为农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我国农资产品的安全[4]。农资市场的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资物流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1 农资的分类特点

由于范围大,涉及面广,目前农资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陈建梅[3]给出了一个被普遍采用的定义,即农资是指特定于农林牧渔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凝结了劳动者劳动价值的物质生产资料。总体上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渔机和渔具等七大类农资产品。陈万龙[5]认为“农资产品”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以及畜牧生产所需的畜禽、饲料等,农业生产需要消费的其他原料、材料、燃料。

要实现农资流通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必须对农资的类别有清晰、明确、规范的界定。多数农资相关网站把农资分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兽药和其他。张璐[6]构建了农资商品本体的分类体系。其中,农业生产资料的第一层分类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土地以及其他。张璐是结合农资领域的相关网站、《科学叙词表》、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对农资进行的分类,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但需要对第一层类别进一步细分。农资商品的分类能够促进农资流通的信息化。

渔机渔具需求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其在沿海地区的需求量远高于内陆。土地作为一种不可移动的农资商品,无法参与实际的流通过程。肥料比化肥涵盖面更广。因此,本文研究的农资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膜、饲料、种畜禽、农业机械、中小农具、兽药及其他。

2 农资物流发展现状

2.1 农资物流

农资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7],是指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现代农资物流是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任登魁[8]基于物流阶段将现代农资物流分为农资供应物流、农资生产物流、农资销售物流以及废弃物流四个方面。其中,农资供应物流是农资物流研究的主要内容。

刘飞驰[9]等人认为,农资物流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存储条件要求高。部分农资商品技术含量高,对储运的条件(光照、湿度、温度等)要求高;部分有毒、有害、有刺激性气味的农资需要专业化储运条件;部分农资需要全程冷链运输等。二是季节性强。三是农资利润低。

汝宜红[10]认为,农资物流具有如下特点:配送方向是从城市流向农村;配送路线是从干线运输到支线运输;配送规模从大到小,成扩散型;配送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等。陈万龙[5]认为我国农资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分散性、需求差异性、市场无序性等特点。李莉[11]认为农资物流企业建立自己的配送体系还存在一些障碍。例如,终端客户群分布广泛,地理条件、交通通讯状况千差万别,导致产品的统一配送难度大;农资产品具有品种多、季节性强、地域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加大了企业在仓储、运输上的管理难度;物流配送系统存在的车辆空驶问题难以避免;终端销售网点农忙过后基本处于空闲状态;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等。

马福晶[12]指出:我国农资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存在着信息内容单调、信息产品和技术的实用性差、信息咨询服务滞后等不足。

一些专家对农资供应链进行了研究。李奎刚[7]分析了豫北地区邮政农资物流的不足之处,以农资超市的建立为基础,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现代农资供应链网状模型。这种现代农资供应链并没有包含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子商务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将这种运作方式应用于回收物流(尤其是农用机械)是值得借鉴的。

图1 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

杨荫[13]指出了农资市场物流体系存在着供给的分散性、需求的差异性和平台的落后性等问题,提出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理顺农资的流通渠道,建设高效、快捷、有序的农资市场物流体系的建设方向。洪运华[14]分析了我国农资供应链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农资供应链管理存在现代经营理念淡薄、管理支持不够、信息管理不完备等问题。

因此,我国农资物流目前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农资的特点使得管理难度较大;二是农资物流的季节性导致部分农资资源闲置;三是农资物流体系有待完善;四是农资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低。在农资物流中采用供应链管理理念有利于提高农资物流的整体管理水平。

2.2 农资连锁经营

农资连锁经营是近几年农资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资连锁经营模式的优劣势、现状、解决策略、连锁店选址等方面。

范小建[15]分析了连锁经营在净化农资市场、提供优质农资、改善农资服务的优势。吴忠华[16]针对连锁经营存在的管理不规范、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建议从多方面进行解决。例如,采用多种模式构建连锁网络;提高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和规模优势;强化企业的信息和物流建设;着力解决淡季经营问题;搞好人力资源管理等。杨毅[17]认为存在市场环境混乱、经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信息流与物流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钱韧[18]认为农资连锁经营的问题主要有:缺乏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农资市场区域广阔,人口分散,运输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消费者的教育效果差等。

欧阳斌[19]将汽车4S 店的管理模式和商圈分析理论应用于陕北果业的农资连锁店的选址研究。有效的连锁店地址的选择能够大大提高农资物流的效率,加速农资的流转。

尽管有很多不足之处,连锁经营正逐渐成为农资流通的主要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传统流通方式相比,培育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实现农资连锁经营,能够更好地规范农资市场,有效降低农资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为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提供渠道支撑,最终实现物尽其流。

2.3 农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的相关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有大量文献可供参考,但是,基于农资的特定的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目前研究很少。洪运华[20]构建了一个现代农资配送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客户关系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模块。这些模块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现代农资供应链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吴东庆[21]等人提出建设一个以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方式运营的统一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农资统一门户网站、农资信息资源库、农资垂直搜索引擎、信息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农资店进销存管理系统、农资交易信息电子市场等功能。平台的服务对象包含农户、公众用户、农资商、管理部门、农资店、运维管理员等。

农资配送信息系统和营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大大提高了农资配送效率,优化了农资销售模式,改善了农资管理水平。但是,上述信息平台和信息系统只是针对农资物流局部的应用,不能为整个农资物流供应链服务。建立基于农资物流供应链理念和农资连锁经营渠道的农资信息服务平台和系统是农资物流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农资市场和农资流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2.4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

在农资物流体系中,物联网技术主要应用于追溯系统和监管系统。方薇[22]等人将农资产品的基本信息,用RFID 与网屏(或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提出了一种农资信息溯源服务系统。可以通过该系统对农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供应生产配送销售消费)进行质量信息的跟踪追溯。通过融合知识服务、商务精准推送、农资监控调度等扩展功能,系统使农资供应链和商务链实现了有机结合。虽然目前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资领域的期刊文献很少,但多家科研部门正在联合开发物联网的农资应用系统。

据供销总社与中科院联合签署的战略协议,双方将重点在农资物联网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农资商品质量追溯技术标准、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云数据平台、农资供应链商务智能系统、农资科技一体化服务系统、农资溯源智能化终端、化肥商业淡储监管系统等7个应用领域开展技术合作。供销系统农资行业率先应用了物联网技术[23]。

湖北省作为全国5个试点省份之一,已开始运行农资市场监管系统。系统录入了在湖北省市场上销售的农机 (包括配件)、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种子等五大类农资商品的信息。通过该系统可查询到商品信息、经营主体信息、农资监测信息等,可追溯入库产品的“身世”,并将多次抽检不合格的农资商品自动打入黑名单[24]。

2012年年底,无锡提出协调推进“农资物联网”六项内容建设的意见,包括农资产业链用户信息网络地图,农药、尿素、复合肥农资质量追溯系统,统一的农资商品编码标准,农资物流配送跟踪与智能调度系统,农资产品电子商务,农资管理与流通智能信息平台增值服务示范[25]。

物联网技术在农资物流中的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RFID、WSN、云计算技术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农资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将掀起一轮农资物流领域的“革命”浪潮。

3 结 语

我国农资物流目前存在着管理难度大、农资资源闲置、物流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等问题。建立一个基于供应链理念、连锁经营渠道、物联网技术的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将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极大地提高农资物流的流通效率和监管水平。农资物流信息监管平台致力于提供各种农资生产、销售、物流、技术服务、重要农资的租赁和回收等多方面信息,为客户关系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政府监管提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 商建发[2009]98号. 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R].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9,(5):33-34.

[2] 蔡文. 我国农资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5):25-26.

[3] 陈建梅.我国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特点、问题与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07(3):9-11.

[4] 董舟,田千喜. 农资市场的逆向选择与我国农产品安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19) : 10330-10331.

[5] 陈万龙. 农资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特点及其建设方向[J].中国市场,2008(2):61.

[6] 张璐,康丽,程新荣,等.农资商品本体分类体系方法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9(8):38-41.

[7] 李奎刚.豫北地区现代农资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48-50.

[8] 任登魁.现代农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1):72-75.

[9] 刘飞驰,邹小梅,陈泽民.我国农资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农资,2010(8):46-47.

[10] 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1] 李莉. 对农资市场发展的理性思考[J]. 农业经济,2009(3):95-96.

[12] 马福晶.浅谈农业物流信息化服务系统[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4-65.

[13] 杨荫. 农资市场呼唤现代物流体系[J]. 经济导刊, 2008(6) : 63-64.

[14] 洪运华. 农资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 2007(6) : 100- 101.

[15] 范小建.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资料的连锁经营[J].中国供销社合作经济,2002(6):15-17.

[16] 吴忠华. 我国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经济纵横,2006(8):26-28.

[17] 杨毅,王保利,万广圣.我国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市场论坛,2006(1):49-52.

[18] 钱韧. 关于农资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问题探讨[J]. 乡镇经济,2007(5):61-64.

[19] 欧阳斌. 陕北果业4S农资连锁概念店的选址与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8) : 4860-4861.

[20] 洪运华. 中国农资连锁经营的发展之路[J]. 商场现代化,2006(5):6-8.

[21] 吴东庆,刘任,郭世仁. 广东省农资营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2(16):217-220.

[22] 方薇,超远,良图. 混合编码模式的农资溯源服务系统[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4):164-167.

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 教育发展 主成分分析 教育现状 建议

21世纪的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但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当前,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科教兴新”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已成为新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教育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础工程,不同的教育层次对人力资源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各层次的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和力度也存在差异。因此研究新疆教育人力资源发展状况对新疆教育的发展及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综述

国外许多学者在教育经济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作出了重要贡献。Romer 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投入,同时,Nelson and Phelps也宣称,初期高水平的人力资本会使劳动力有创造性思维,从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能力。 Psacharopoulos在教育经济领域的研究广泛而深入,他认为,在不发达国家,小学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比发达国家高。Esim的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他区分了处于发展阶段的亚洲国家的初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McMahon也认为,东亚的突出成就关键在于发展了小学和初中教育,因此,每个层次教育对于经济增长作用存在差异,这一结论或许为 Kim and Lau的发现提供了一种合理解释。

我国不少学者也致力于从人力资本角度探究原因,如吴玉呜、李建霞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区域综合实力强弱归根结底体现在教育竞争上,而高等教育对于GDP增长率的贡献,表现出由东部、中部到西部逐步减弱的梯次分布。因而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的针对性政策,政府可大力投资地区的“优势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财政促进经济增长的效率。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十九个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X1)、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教育经费年增长率(X3)、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 )、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 )、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 )、研究生在校生数(X7 ) 、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高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0) 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 、每万人中中学生数(X13)、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 )、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X15)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

所用数据均取自《1995-2006年新疆统计年鉴》及《新疆教育年鉴》,由于要使统计口径一致,教育经费选取的是地方财政支出中教育的支出,财政支出选取地方财政总支出。

本文利用SPSS软件,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教育发展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疆教育的发展方向、经济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依据。

方差分解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十九个指标中可以提取三个主成分,这三个主成分可涵盖教育发展的89.124%的信息。进一步分析,可得因子载荷矩阵,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X1)、平均每个高等学校教师负担学生数(X4)、平均每个普通中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5 )、研究生在校生数(X7 )、研究生在校生年增长率(X8)、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X12) 、 每万人中中学生数(X13)、初中学校毕业生升高中学校比率(X15)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X16)、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X17)、各类学校在校生占全疆人口的比重(X18)、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X19)指标上有较大的正载荷,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X2)、平均每个小学教师负担学生数(X6 )、小学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1)、每万人中小学生数(X14 )有较大的负载荷,由于第一主成分涵盖了教育经费状况、学校老师及学生的大多情况,无论是教育经费还是老师及学生数都是教育的资源,因此第一主成分称之为教育资源因素。第二主成分在在校生年增长率(X9)、中等教育在校生年增长率(X10)上具有较大正载荷,把第二主成分可以称之为政策影响因素,第三主成分在教育经费年增长率(X3)上有较大的正载荷,因此称之为教育投资增长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新疆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了教育资源、政策影响及教育投资增长三个主要因素。

三、新疆教育现状分析

1.新疆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育层次发展不平衡,从全国比较来看,新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受过高中教育的人数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8.43%,为东部平均水平的46.11%,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2.22%,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9%;受过初中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8.15%,东部平均水平的32.52%,中部平均水平的31.79%,为西部平均水平的60.82%。这种“倒金字塔”式的状况直接导致了生产一线和广大基层普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制约了生产力的解放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由于经济因素的影响,新疆高等教育的学校中有90.32%集中在北疆,而相对于南疆等欠发达地区,教育支援严重不足的现象长期存在。

第三,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调,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由于国家高校扩招,从2000年至2005年高校教师负担学生数上涨了58.67%,这对于本来就师资严重不足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使老师学生比更加严重失调,

第四,中等教育力度不够。从1995至2005年,虽然小学升学率在提高,而且都在90%以上,但初中升入高中的比率却一直在35%左右。这种教育状况表明,有大多数适龄人口不能正常接受高中层次的教育,这对新疆实施“科教兴新”和“人才强新”战略非常不利。

第五,少数民族教育力度不够。虽然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依然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一是汉语师资严重不足。二是在较为落后的民族地区,由于教学条件不足,备课资料匮乏,备课没有基本汉文资料。三是信息闭塞,很多的教育信息不能及时的获得,所学知识较为落后。

2.新疆的教育政策现状分析

2003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关于调整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确定了中等师范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即2004年停止三年制师生的招生计划,2005年取消中等师范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实现新疆师范教育结构由“三级”向“二级”过渡。

政策和措施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卓越的成绩并不等于教育工作的完美无缺。当前,人们已经意识到新疆教育工作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教育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

3.新疆教育投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共投入资金4.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配套1.5亿元,各县配套0.388亿元。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共投入资金9.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5.4亿元,自治区本级财政1.77亿元,地(州)、市、县级学校投入1.92亿元。自2002年以来,教师工资实行自治区财政统发。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项目”共向新疆投资8.3亿元。

虽然在教育投入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依然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投入力度降低、投资效益较低、投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到2004年,新疆教育平均投入只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5.45%,为东部平均水平的26.4%,为中部平均水平的56.77%,为西部平均水平的95.1%。

四、加快新疆教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搞好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大、中、小学教育。

应重点提高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合格的技术工人,以期持续快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高等教育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应不断加强“产、学、研”结合,促使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信息化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强九年义务教育。

应在进一步巩固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推进12年义务教育。目前,至少应在县级先普及12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的宝贵人力资源。

3.重视提高、巩固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千方百计地把保证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纳入政府目标,保证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在提高当地教师的素质的同时,千方百计将高素质师资资源配置到边远贫困地区。

4.改善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整体使用效益。

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应努力保障教育经费的基本投入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另外财政部门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现规模效益;优化专职教师、后勤行政人员及学生的比例,逐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分析-兼复胡咏梅教授等[J].《教育与经济》.2004,(1):24-28

[2]胡永远 ,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9):34-37.

[3]唐祥来 经济增长与教育发展水平之关系-个比较分析.《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4]林 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第6期

发展状况范文6

关键词:发展状况;SWOT分析;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83-02

1 云浮新港概况

云浮新港有限公司(后简称云浮新港)成立于2006年,近年来云浮新港开始发展壮大,作为云浮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水路沿西江上行可通广西梧州,下行可达肇庆,广梧、云芩、江罗、阳罗等,四条高速公路和揭南广铁路贯穿其间,集疏运为一体,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另一方面,云浮市的经济近年来有所发展,依靠石材产业,云浮市的经济逐步增长,新港所在的县云安县经济也同样呈逐年增长的状态。

2 基于SWOT分析对云浮新港的发展研究

2.1 优势(Strengths)

(1)地理优势。云浮新港位于广东“大西关”的云浮市,地处泛珠三角“黄金水道”的西江中游南岸,两广航运节点,且航道水深优良,水陆铁交通十分便利。

(2)设备优势。

外贸作业区:码头有40.5吨集装箱装卸桥、10吨门座式起重机、45吨门座式起重机各1台;堆场有40.5吨龙门起重机2台、32.5吨龙门起重机、5吨龙门起重机各1台。

内贸作业区:码头有55吨岸边吊、40吨岸边吊、5吨岸边吊各1台、10吨桥吊2台;场内有40吨龙门起重机、10吨龙门起重机各1台。

云浮新港港务有限公司还配备了可供两个港区调配使用的作业机械,目前共有40吨正面吸车2台,叉车16台、场内拖车6辆、港外运输拖车72辆。

2.2 劣势(Weaknesses)

(1)腹地经济欠发达。《广东统计年鉴2009》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在肇庆,佛山,梧州四市当中,云浮市GDP排位最后,仅占四市GDP总值的5.3%。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问题是制约云浮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云浮已经和广梧高速、云岑高速、江罗高速和阳罗高速等四条高速公路相连通。但是,虽然2008年,云浮市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划,适时提出了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的计划,到目前为止,除云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南广高铁和云浮新港建设顺利推进外,其余工程进展缓慢。

(3)内河港口先天不足。内河港口决定云浮新港的先天条件不足,吃水浅,河面不够宽,很多大型船只不能进入,运输量较小。

(4)经营业务单一。云浮新港现阶段主要经营进口业务,而出口业务比重极少。据云浮新港的工作人员介绍,云浮新港的业务有99%是外贸港口,主要是进口业务。而业务中99%是石材。

(5)过关手续繁琐且关税较重。广州港、深圳港、南沙港等港口相比,由于新港的报关手续较严格和关税较重,销售到国外的货物主要通过深圳港和广州港这类大型海港港口。通过我们的采访,由于通关麻烦,耗费时间长,部分企业更愿意先通过陆路运输到大海港再出口。

2.3 机遇(Opportunity)

云浮新港的前任最大股东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81.63%),第二大股东为云浮市港务局(13.8%)。2011年12月6日,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受让中交二航局持有的云浮新港港务有限公司71.63%股权,成为云浮新港最大的股东。

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在港口的建设与发展上有丰富的经验,在新股东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引领下,将会有更多的客户选择云浮新港,使云浮新港的业务多样化。珠海港望成立西江联盟,联合西江流域的各大港口,做大做强。

2.4 挑战(Threat)

(1)存在招工难现象。存在招工难的工种主要是机修人员,本地的机修人员大多数更愿意前往深圳、东莞等薪资较高的地方就业。即使有少数本地人愿意应聘,职业培训也是一个问题,培养一个熟练技工的成本较高,一个培训生,在经过1—2年后,仍可能无法独自作业。另一方面,而若从外地招工,需提供住宿等,增加公司的成本,公司有成本压力。

(2)与西江其他港口竞争激烈。以云浮市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区域内,有云浮港、肇庆港、梧州港和佛山港四港,后三港已占有珠江水系国家级内河主要港口五个中的三个席位,圈内还有广州港部分内港港区,密集的港口、繁忙的码头、激烈的竞争,压缩着圈内云浮新港的发展空间。

我们通过对比从云浮新港港务有限公司所获得的数据和上网查找的国内其他港口的相关指标得出结论,云浮新港在发展和运营上仍然不及国内其他内港。我们所持有的数据中,云浮新港的散货吞吐量为15148.9t+104.7t;新港吞吐量,2010年为100万,2011年为143万。相比之下,深圳盐田港,其2011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334万TEU,按照月计算比新港的吞吐量大。

3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较可行建议:

(1)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拓展港口经济腹地。政府以及云浮新港港务有限公司应积极推进以新港为龙头、海陆联动的集疏运网络体系建设。交通问题是制约云浮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据调查,至今为止,除云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和南广高铁和云浮新港建设顺利推进外,其余工程进展缓慢。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快交通工程的进度。

(2)加快推进港口战略合作,培育港口合作新优势。基于云浮新港与周边港口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建议新港与西江其他港口建立的长期互利合作机制,达到双赢的状态,同时也带动广东省的港口发展,逐渐强化新港资源配置功能。另外,珠海港股份有限公司有望成立西江联盟,联合西江流域的各大港口,做大做强;这对于新港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利于新港的发展,拓展更多的业务。

(3)解决招工难问题关键在改善用工条件。首先,港务有限公司应该提高工人的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对于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劳动报酬的高低仍是其选择在哪里就业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很大,他们就肯定会考虑在本地就业。其次,要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在这个问题上,重视与不重视,结果大不一样。一般食宿行、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人文环境欠佳的企业都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胜权.港口经济的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水运,2012,(1):12-1.

[2]张振华,张胜权.基于SWOT分析的芜湖港口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2012,(1):12-1.

[3]姜斌远.加快广东省内河港口发展的对策研究[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1,(3):11-1.

上一篇论文撰写

下一篇青春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