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资源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1

关键词:开发;分类;整合;有效;使用灵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新教育改革理念下,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之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展开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可以便捷地访问、有效地运用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库,成了我们每位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完成的现实任务。

一、转变理念,用技术学习

当前,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不仅是一种实施教学流程的手段,更应该是“教”与“学”中学生思维碰撞的源头和实施课外探究的纽带。上海大学社科学院李梁教授提出: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当从“向技术学习”转型为“用技术学习”,不能片面地将媒体技术视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工具,而是让多媒体技术升华为一种“灵动”的具有生命力的传递桥梁,成为课堂教学的“左右手”。“向技术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应该是被动接受的,教师被动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在被动情境中只能是被动接受。而“用技术学习”充分强调人的主动性、创造力。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就是要“用技术学习”,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媒体技术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在工作中灵活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而展示教师教学的独特魅力。

二、概念呈现,理解整合

课程资源也可以说是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和与教学相关信息资源,包括“教”与“学”中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可以是校内资源,也可是校外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库,需要教师将教材知识资源和大量的非教材资源整合起来,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备条件,建设成立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课程资源库。教师要正确地树立合理、科学的观念,促使语文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达到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的目的。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下,教师可利用空余时间,收集、制作大量剪报、图文、图像、视频信息以及微课录制等,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整合这些材料就可组建一个小的资料库。逐步完善,使它成为容量大、内容充裕的语文教学资源库,这样既有利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又方便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与学中交流、探究,为教师使用课程资源、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多重服务和深度支持。

三、整合资源,建立成库

语文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从知识点到素材资料的捕捉、积累,再到素材资源整合过程。教师就某一类型或单元主题挖掘教材,寻找与这一类型或单元主题相关联的知识、素材,包含文本知识点、下载搜集的图片、PPT课件和Flash资料,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捕捉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从而形成与语文教学相匹配的、主题突出、富有特色的语文课程资源,通过整合大量素材、资源,建立这一知识类型或单元主题的课程资源库。不过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水平不同,在建立语文某一类型或单元主题的资源库时,教师要考虑这些因素,决定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确立课程资源建立的深度和广度。低年级学生从兴趣着眼,建立以形象、直观为主的语文教学资源库。在素材收集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他们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寻找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形象性思维的资源,确立选择富有“儿童化”的语文学习资源。高年级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建立课程资源库时相关知识的范围要广泛,注重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教学辅助素材更要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增大拓展、延伸素材所占的比重。

四、梳理归纳,分类整合

针对语文课程资源容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类型和主题择取,对大量的文本文献类资源、超文本的教学资源、图片、音视频、微课等进行必要、合理的梳理和归纳,建设成立主题鲜明、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延伸有度的课程资源,切实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什么,就到这个库里进行搜索和择取,即为教师节约了大量时间,也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反复使用。由于资源库中的资源充裕丰富,数量多、品种全、形式多样,教师从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取舍资料,这样建立者再根据使用频率、与课程知识的关联程度、与教材内容的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分类成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进而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便于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运用,并进行深层的探究和体验。五、有效使用,促进教学媒体教学应以积极思想为导向,通过语文课堂上具体的教学案例,利用编码和解码的方法,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分析,选择有用的教学素材建数据库,并把文本语言多媒体化,让课件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资源内容的丰富多彩,呈现形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原创语文教学资源中优秀成果的不断涌现,教师将资源的使用和语文教学实际相整合,着重整理一些优质资源。根据语文学科的课程需求,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学需要,有效地使用资源,促使资源的使用既迎合教材特点,适合教师特色,又在学科性和实用性上有效地贴近和满足教学需求。总之,增强师生使用语文课程资源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库的利用率,让教师研发的语文教学资源既能体现语文知识、文学特点和学生需求,又能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情况,也使教师在使用课程资源时,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对资源进行取舍,巧妙设计运用,使语文课程资源库在真正意义上成为有效教学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黄允娟.浅析小学语文个人教学资源库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3(3):8.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2

〔关键词〕语文 教学资源 开发

1 课程资源概述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2 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策略

2.1 强化语文教学资源意识。过去,学校把教材和学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统一”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是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的动力源泉。

2.2 联系生活,创建环境资源。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

2.2.1 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要根据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2.2 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与大自然相比,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一堂课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但我们可以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把课堂融入社会。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反映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更典型、更生动。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境,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来启发引导学生,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

2.2.3 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要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以熏陶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3 用好远教――借鉴资源

3.1 观看光碟,学习借鉴。远程教育配发的光碟中有课堂实录、优秀课例、专家点评,教师通过观看教学光碟,不仅可以了解新课标精神、学习先进的课改经验,而且可以把自己的课与名师的课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3.2 查阅资料,拓展知识。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表现出来,新教材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网上学习的空间,教师通过网上可以查阅资料,把更多的知识引入课堂,也可以介绍一些好的网站,供学生选择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信息进行交流。

3.3 借鉴资源,制作课件。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方借鉴资源,通过电脑制作课件,在教学中适时使用,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4 把握丰富珍贵的学生资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4.1 学生的经验资源。学生的原有经验是他们获得新的经验的基础和前提。每个孩子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是建立在自己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状况,使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融合,进而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经验结构。另外,学生的经验还是教师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3

近年来,徐家初中又在此基础上全力围绕一个核心、强化一种意识、突出五大主线,实施“自主教育”,初步建构了“自主教育”办学特色模式。

一、一个核心――以办学理念为灵魂

“为每个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无限空间”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和发展灵魂,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理论基石。我们以此为核心,把教育、教学、管理的主线贯穿到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中,力求让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有更高层次的飞跃。

二、一种意识――以校本研究为先导

在“自主教育”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以校本研究为先导,以主题研究为抓手,努力强化科研意识,引导、鼓励教师尽快地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自主教育”的主题研究中,有效地促进“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建设。教师一方面对学校统一发放的学生自主教育材料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自行从网上学习适合自己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保证自主教育理论之“渠”的清澈。

三、五大主线――全面促推工作

自主教育,不仅包括自我管理,还包括生活、学习、评价上的自主。所以,我们以“自我教育”“自理生活”“自主学习”“自己管理”“自主评价”五大主线为抓手,全面促推工作。

1.自我教育,夯实基础

自主教育追求的境界是“自觉秩序化的管理与实施”,这是落脚点但并非起点。我们不仅仅从管理与实施上去抓,更重视思想观念的培养与形成,即以“自我教育”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于是,我们精心设计文化长廊与班级墙面文化,在上面宣传他们自主管理的图片、每周推选的值周班长和班委会成员及他们的人生格言,以重视大氛围的营造;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本周班委会都要进行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同学们面对面地评议班干部,对以身作则、工作能力强、管理效果好的班干部继续推选,以通过日常点滴教育与专题德育活动进行自我教育渗透;文科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筛选信息、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理科课堂通过目标预设、教师示范、榜样引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推理的能力,以相关知识内容渗透自主观念……总之,把自主观念的形成当做学校一项重点工作实施。

2.四线并行,共促发展

有了自我教育的基础与自我管理的经验,让其他四线并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我们的努力下:

课前,同学们自觉收放好上节课用品,清理好演算纸,准备好下节课文具;课间,四五人一组跳绳、踢毽;中午,大家自觉排队领饭、收拾餐桌、洗刷餐具;开展活动时,“议事管委会”将活动方案与老师共议并布置、实施、检查……教室内、楼前有巡视管理的初三“轮岗学生会干部”,他们参与管理、现身说法,为学弟学妹快速成长做好向导督查,同时做好服务工作。“我的活动我做主”“我的课间我做主”……“自主管理”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班级、学校犹如一个社会空间,在这个大环境中学生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学习上,班主任于开学初带领大家一起探讨“中学生如何自主学习”,同学们将方法内化、提升,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任课教师利用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方法的渗透与传授。于是,自主的观念被延伸到了课堂上,“榜样示范法”成为教与学中主要策略:教师“示范”引领全体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互助式”小组中,3、4号同学以1、2号小组同学为“榜样”,学习榜样同学的学习方式与过程,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再是浪费时间。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4

一、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备课

自从国家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后,我们学校开展了全面的培训学习,我便开始用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来备课了。备课时,除了可以用电脑来写备课教案,还寻思着怎样制作教学课件,既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又要使学生容易接受。这样使我的备课变得新颖了。对于我这样操作电脑不太熟练的人来说,同时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只要自己虚心地、努力地学习,制作教学课件将不会是一件难事。目前,我已能运用电脑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学课件给学生上课,正努力做一些更好的课件。说它简单,原因就是设备接收到的信息化教育资源里有许多优秀的课件、课案,我下载后做一些,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通过搜集与整合,备课越来越丰厚、充分,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上课

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掌握教学内容,对所学习的内容记忆更为深刻,能够完成一些平时我们无法完成的教学内容。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九课《鲸》时,因为学生根本没有到过海边,更不用说见到鲸了。所以在上课前,我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关鲸的图片先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先对鲸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教学中再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但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在给学生上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用课件给学生出示了地震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录像,让这些从未经历地震的学生如同亲临地震现场一样,不但让学生认识到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从情感上博得了学生的同情,从而使他们更加投人地学习课文。

三、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布置作业

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设备给学生上课,到了快要结束课程时,我总要再找一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里有的课堂练习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当然设计这套练习的初衷,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的。但是,因为我们学校现在还没有能力配学生微机室,为了让学生也能及时得到这套资源的学习,不让资源白白浪费掉,所以也把这部分资源找了出来和学生共同学习。这样,学生既得到练习,也知道了如何操作多媒体设备完成练习。因为只有供教师操作的一台电脑,所以在给学生进行多媒体练习时,学生说什么答案,老师就打什么答案。当出现有意见分歧的答案时,老师可让学生举手表决,赞成哪种答案的学生多,老师就选择哪种答案,系统在检查做题答案时正确与否便可见分晓。这种练习的方式,不同于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平时的作业本练习可以不与同学交流,自己独立完成;而这种练习的方式,除了自己的意见,还可以适当参考别人的意见,综合后得出一个有效的结果。这个结果如果是正确的,他会和同学们同喜同乐;这个结果如果是不正确的,他也不会太失落,因为也有同学和他一起承受这个结果。所以说,使用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课堂练习,我的语文练习课更丰富了,教学效果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四、有效整合,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资源 开发 利用

一、进行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不过,教学资源是多样性的,如何在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时做到合理充分地运用,发挥资源的价值,将成为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课题。对于学生提高学习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资源总地来看,可分为课内和课外教学资源。

1.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内教材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首要因素,教师教学或是师生互动都离不开教材的辅佐,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根据教材进行备课,要对教材进行理解和研究一番,充分掌握教学目标,学习的重难点。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决定运用何种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掌握重难点,使教学资源发挥到极致。

2.相对于课内教学资源,课外的教学资源就显得丰富得多,教师要积极开发和利用这样的资源,主动建立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组织等,并引导学生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与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多媒体、辩论赛、展览、广告、古迹、自然景色、旅游景点等,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的素材,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和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印象,并提高了效率,增加了学习兴趣。其实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体现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一起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欢乐、团结互助的学习环境,把学习和生活相结合,这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又一重点。如何创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幽雅温馨的环境进行学习。首先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定期对班级进行美化,美化时可让学生在墙壁上绘制不同主题的彩绘,可以对班级后学习园地进行设计,也可以在墙壁或是走廊上张贴名人名言,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受到熏陶。如此优雅的环境其实就是很直观的一种教学资源。当然了,教学资源环境还有天然的,如花草树木、石景、雕像或历史古迹,等等,都可以引入校园环境设计中,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在教室里设置“小小图书馆”,课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尽可能的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当然了,阅读的目的不是读死书,而是要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分析和总结,并学会从文中提取有利于学习的信息资源,并将情感融于文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升华为自己的感悟和感情。这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一部分。

3.利用网络开拓视野。信息时代带动着网络和多媒体的发展,网络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教学,成为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一大部分。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更新教学设备,与网络接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三、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进行实践和体验

1.精心选用教材资源。教学资源多种多样,如果选用不当、引导错误或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对学习没有帮助,还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比如,多媒体、网络的运用,应用的时机对了,选用的资料对了,那么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语文课堂增加活力。可是如果引导不当,导致学生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或者沉迷于游戏,那就得不偿失了。此外,不管是何种教学资源,都应当以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开发教材的各种可利用资源,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2.在实践中利用资源。语文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也是抒发感情的一门学科,所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开展一些语文学习的活动,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大环境。比如,多设计一些竞赛活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营造生动、欢乐的课堂氛围,可设计一些游戏运用于课堂中,寓教于学;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外实践,等等。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和变化,教学资源也不断丰富和多样化。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这个时机,积极开发教学资源,认识到教学资源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将教学资源同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资源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资源;小学语文;有效整合

在小学教学课程体系中,语文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学科,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人文类的学科,培养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能力、很好地与外界沟通。[1]语文不仅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情感、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应时代的趋势,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机结合,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教师依靠课本及板书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比如对于某一首诗歌意境进行分析,教师单纯靠口头表述很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教师科学有效地将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充分体现以学生“主人翁”的教学地位,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内容,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释放学生的天性,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将语文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们,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信息化资源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教师要勇于创新,积极寻找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及思路。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可以使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掌握教学内容、体会教学思想,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其更加牢固;再次信息资源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推进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二、信息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资源与小学语文有效整合的基础,才能够通过信息技术高效地寻找教学资源,为小学语文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开展信息化资源之前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只有掌握了信息技术才能为小学语文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为学生有效地拓宽知识渠道。例如,小学语文教师要定期参加科学的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充分地挖掘信息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以教材为基础,课堂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网络信息技术下,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科学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小学语文的学习,他不同于数学的抽象,但语文的灵活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写作目的,这就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人生经历、生活经验比较欠缺,或许不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考,而是通过传统的教师说教模式,学生的学习较为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语文的学习。[3]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构建情景教学,教师将小学语文与情景教学有机结合,通过更直观的感受理解语文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开展。例如,教师在讲解“江雪”的这一内容时,这一首诗言简意赅,情感丰富,主要表现诗人在遭受打击后有深感孤寂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诗人孤寂又无可奈何的感受,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为学生创设这首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以视频或者图片的形式展现这首诗的内容“一座座山峰,却不见飞鸟的踪影,一条条小路,没有行人的踪迹。茫茫白雪覆盖大地,一位穿着蓑衣、戴着笠帽的渔翁,在一个小船上独自垂钓。”学生通过这样直观的感受,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所谓小组合作教学就是教师科学有效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性、积极性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使学生之间自由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例如,教师在讲解“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以及怎样从自身做起,学生们展开激烈的讨论研究,教师借用信息资源充分用数据、统计图、视频的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我国环境的具体情况,包括森林树木逐年减少、水资源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料,然后根据学习主题,使学生充分探讨植树及节约用水的意义。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搜索节约用水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学生们共同分享,从而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的意义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参与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也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为学生积极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度,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才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发言,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并鼓励他们别出心裁,积极探索创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胆地尝试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变为“主人翁”的角色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身的才华。教师在讲解“动手做做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或图片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一些手工制作,如折纸、卷纸、废旧物品改造等,学生通过观察教学视频,认真分析手工制作步骤,使学生深刻体会课文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实践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