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黄生借书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黄生借书说范文1
“老师,我放在图书角的两本新书上面不知被谁画了两笔,心疼死我了。”
“我的书还被别人踩了一脚呢!”
“我的书被人撕坏了!”
……
这些话是我们班图书角建立一个月来,学生们反映给我的各类问题的缩影。而现在自从班级换客诞生以后,我再也不用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发愁了。究竟什么是“换客”?为何会有如此魔力?这要从开学说起。
学校一开学,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决定在每个班建立图书角,图书主要来源是靠班级学生捐赠(学期结束再还给每位同学)和向学校图书馆借书。可是一个月不到,就出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在班会课上我强调了很多次,要爱惜书籍,可是收效甚微。时间一长,有的学生把自己捐的书都带回了家。
针对上述情况,我召集班干部商量解决方法。班长小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说:“既然放在图书角的书容易损坏,那还不如放在我们自己身边,由自己保管,然后再相互交换着看。”文娱委员婷婷说:“这个办法不错,这样就避免了人多手杂,图书也就不容易损坏和丢失了。”
按照大家想的办法,我在班上统计了每个同学拥有的图书,打印出来贴在班级图书角的墙壁上面。并且在每一本书的后面写上这是谁的书,以便于同学们进行借阅。书借出去以后在书名前面贴一个标签写上借书人的名字,让同学知道书已借出。班上几名贫困生,家里的藏书比较少,我就和他们一起以班级的名义去图书馆借书,然后分给他们保管,让他们和其他同学互相借阅。这样既保证了学校的图书不被损坏和丢失,又增加了班级图书角的藏书量。
每隔一个月,我们就去图书馆换一次书,增加图书的流通性,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由于图书安全有了保障,学生们一下子来了热情。他们把家里的图书都贡献了出来,图书角里的藏书量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
大家借阅的热情空前高涨,现在他们还帮自己起了一个非常时髦的名字叫“换客”。看到学生们一有空就认真看书的样子,特别是有的学生想要借看书人手中的书,在边上催着其还书的情景,我想到了《黄生借书说》中的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看到大家读书这么投入,我和班干部们开心极了。
上述措施实行以后,教室里读书的气氛越来越浓了。现在学生对图书角的喜爱越来越强烈,图书角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威力和效果还在不断增强。
黄生借书说范文2
一、祖父
祖父指“祖辈与父辈”,是两个词。如:①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②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黄生借书说》)以上的“祖父”均指“祖辈、父辈”,不指“父亲的父亲”。古汉语中表示“父亲的父亲”单用一个“祖”。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二、父母
父母指“州县长官”。如:彼豪民恃其资,诬去贤使君,袁人失父母。(《书博鸡者事》)。大约从宋开始,把州、县长官称为“父母官”,简称父母。此例中的“父母”即是“父母官”的简称,指“袁州路总管”。
三、丈夫
“夫”读一声,不读轻声。“丈夫”是“身长,一丈之夫”的意思。如: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食足矣。(韩非《五蠹》)②丈夫亦爱怜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③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国语·越语上》)①②的“丈夫”指“男丁、男子”。③的“丈夫”指男孩。
四、妻子
这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子女”。如: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②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古汉语中,表示“男子的配偶”单用一个“妻”字,如“吾妻之美我也,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代也有单指“妻子”的时候,一般在诗词中出现。如:“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
五、夫人
“夫”读二声,不读一声,“夫人”是两个词,意思是“那个人”。如:①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②夫人有恩而背之,不详莫大焉。(《中山狼传》)
六、丈人
“人”读二声,不读轻声,“丈人”一般指“老年人或长者”,是尊称。如: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荷蓧丈人》)②愿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④家丈人召使前击筑。(《史记·刺客列传》)①②中的“丈人”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可译为“老人”。③中的“丈人”指“长者”“长辈”。④中“丈人”是“主人”的意思。
七、无赖
今天一般指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或刁钻泼辣,无理取闹的意思。而古义没有以上意思。如:①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②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①中的“无赖”是“胡作非为”的意思。②中的“无赖”是“活泼顽皮”的意思。
八、父兄
今天指“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古义有时单指“兄”。如: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北》)
九、亲戚
今天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代指“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伯叔、子侄及母、妻家中的人。”如: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①句中的“亲戚”就专指父母兄弟。
十、小子
今天一般称“男孩或对青年人的鄙称。”而古代指小孩子(有贬义)。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十一、父
父读作“fǔ”,指“老年男子”,是尊称。如:①渔父见而问之。(《屈原列传》)②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①中的“渔父”指打渔的老年男子。②中的“其父”指那位老人,即“善术者”,并非“善术者的父亲”。有时,加在男子名字后,表示对男子的美称。如,王粲《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与’之叹音。”
十二、子
子用作对人的尊称,可译为“先生”或“您”。如: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②子不闻藏书者乎?(《黄生借书说》)①中的“子”可译为“先生”。②中的“子”可译为“您”,都是对人的尊称。另外“子”有时指“男子的自称”,如:“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赤壁赋》)
十三、女
女读作“rǔ”,同“汝”,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如: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②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十四、舅
舅指“丈夫的父亲”,今称“公公”。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②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苛政猛于虎也》)
十五、姑
姑指“丈夫的母亲”,今指“婆婆”。①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②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杜甫《新婚别》
黄生借书说范文3
受传统教育模式、师资素质、家长观念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少、自主性不强、阅读量不足的现状与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高。因此,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兴趣谈几点看法。
一、 看爱看的书
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禀赋、语言知识储备和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同,他们喜欢读的书也是不同的:有的喜欢百科知识,有的喜欢文学;有的喜欢侦探小说,有的喜欢历史故事……真正适合学生的书,学生是不会拒绝的。
“看爱看的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对喜欢科普科幻类书籍的学生,可以推荐儒勒·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可怕的科学》系列、《昆虫记》等;对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推荐四大名著等;对喜欢童话的学生,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等。对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我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简单用自己的眼光判定哪些书“有用”、哪些书“无用”,而应确立“学生喜欢的书就是好书”的观念。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书,学生都可以看。我们要像期待种子发芽一样期待学生兴趣的萌发与成长,只有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喜欢上看书。
笔者班里有个学生一直以来不爱看书,但他十分喜爱军事武器图片。笔者送给他《武器百科》和几本《兵器知识》杂志,一下子就把他吸引住了。一段时间后,笔者又借给他《军事知识全知道》《世界军事探秘》等书,他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他已开始看《决战朝鲜》《》等大部头的军事纪实小说了,并且读书兴趣正逐渐转向其他类别的书。笔者欣喜地发现这个孩子爱上看书了!可见,对于学生的阅读,教师要给予引导,从让学生“看自己爱看的书”入手,逐步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 营造读书氛围
(一) 建设班级“小书吧”
要使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前提是要有书读。受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支持程度、社会资源(书店、图书馆)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孩子接触书、拥有书的机会要远远少于城里的孩子。针对这种情况,建设班级“小书吧”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经常要求家长买书是不切合实际的,但每学期买1~2本书一般家庭还是会同意的。以笔者任教的两个班77名学生为例,每学期每位学生买两本书,每个人买的书如果不相同(这个教师可以引导),两个班就有154本,初中3年6个学期,两个班的学生就可以看到924本书了,这个量还是可以的,也是可行的。让学生把这些书借给班里,放在班级“小书吧”的书架上,每个月从两个班的“小书吧”拿出一部分书相互交流,一学期结束,清理书架,愿意捐给班里的继续留在书架上,不愿意捐的自己拿回去。笔者把自己的藏书也放进“小书吧”,又定期地向学校图书室借一批书放在书架上,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学生“有书读”的问题。教室内有书,借阅起来很方便,“小书吧”是学生们共同参与的成果,这对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起到了很大作用。
(二) 举办“班级书市”
每学期开展一两次“班级书市”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家里的课外书中挑选几本拿到班里,几个人合作摆一个摊位。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书摊写海报,给自己的书写简要介绍,向同学推荐这些书。学生既是“摊主”也是“顾客”,看谁卖掉的书多,看谁买到的书多。教师参与其中,也摆出自己的摊位。笔者通常组织两个任教班一起开展这个活动,有时也联合其他感兴趣的班级开展。活动的前半部分是“班级书市”,后半部分则组织学生介绍自己买到的书,说一说为什么要买这本书。这样的活动对活跃班级读书氛围、丰富学生的藏书十分有益。
(三)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每节语文课前抽出3~5分钟安排一名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看过的书,讲读书心得;在班里设置“好书推介”专栏,轮流安排学生向同学推荐好书,写出推荐理由张贴在墙;在教室里开辟“展示角”,将学生的“阅读收获卡”定期张贴。这些等于给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既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学生的激励。
(四) 集体阅读
每天安排20~30分钟的集体阅读时间,师生一起静静地阅读;每周抽一节语文课举行班级读书会,推荐读物,读中指导,读后交流……集体阅读有利于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阅读心理态势。
(五) 让学生借书看
清代文学家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笔者在班里设了“图书交流站”专栏,每个月学生从自己的藏书中拿出几本作为交流书目,把书名写在统一制作的“交流书目单”上,贴到“交流站”里,开展同学间互借书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更新“交流书目单”。笔者把自己的“交流书目单”也贴入其中,鼓励学生来借书,也会向学生去借书。学生还可以向班级“小书吧”借书,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借来的书是要还的,那种“虑人逼取”“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的心情会促使学生认真地看书。
三、 延伸阅读
(一) 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
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大多选自一些优秀著作,许多选自名著。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们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原著,利用课文教学激起学生读原著的兴趣。每册语文课本后都有“名著导读”,教师要利用它们上好读物推荐课。对课内介绍过、学到过的书,学生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和向往感,容易产生“一读为快”的愿望。
(二) 电视延伸到阅读
学生课余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较多,如何将学生看电视的兴趣转移到看书上来呢?笔者作了一些尝试。新版《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播出后引起了强烈争议,笔者从网上搜集了各种观点,放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告诉学生:当抽象的文字转变为具象的影像时,林黛玉没有了想象中的美,关羽没有了想象中的英,贾宝玉没有了想象中的帅,张飞没有了想象中的傻,名著的欣赏如止于电影、电视的话就会丢掉很多乐趣,要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还是要去品读原著。一段时间下来效果还不错:看四大名著的学生明显增加,学生看书的热情也明显提高。
近几年热播的《百家讲坛》,通俗易懂,深受观众喜爱,许多学生喜欢这档节目。笔者有意识地介绍学生去看这档节目,还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并借机推荐学生去读《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的《品三国》等书,在班里掀起了《论语》热、《三国》热。
四、 适时评价
(一) 即时评价
要对学生在课前阅读交流、阅读收获卡的制作、集体阅读、班级读书会等阅读活动中的表现作出即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二) 平时交流
经常和学生聊一聊,如最近在读什么书,有多少时间在读书等,方式要随和、亲近和自然,不要给学生压力,对学生的阅读要加以肯定与指导。
(三) 评比奖励
一学期结束评选“阅读之星”,一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成果展,从阅读的量、阅读的收获、个人的进步等方面综合评价,把书当做奖品奖励给学生。
黄生借书说范文4
校园生活,风光独特。
高中生的学习是紧张的,但也不乏味。一但老师布置的作业多了,下了课,同学们仍埋在作业堆里,甚至老师赶他们到操场上去玩,都不愿意。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少,不用说下课铃一响,大家都忙着往外跑,参加各项活动。
学校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和一些活动。如:综艺节。我是第一次参加像今年这隆重的活动。看着健儿们在赛场上拼搏的样子,便想到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上,也应该有这样的拼搏精神,真是为他们感到骄傲。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从不轻易地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抓紧一分一秒,为了自己的学习梦想去奋斗努力。
太阳升到头顶,这是中午的休息。时间若是在周六,班主任老师还要组织同学们与同年级别班的同学打比赛,说:是为了让同学之间更加了解、交流、沟通,也叫友谊比赛。没办法,老师说出来了,于是大家就急急忙忙地跑到操场上,准备着打友谊赛。经过一番激烈地拼搏后,哎!我们又输了。老师却说,没什么,为的是交流,下次再来。既然老师都这样说了,我们也就没什么说的了,只能看书了。
还有一些同学不爱体育的,就去徐主任那里借书看,或是几个同学在一块儿,谈天说地,谈学习,谈人生,谈祖国。
头顶上的太阳渐地移到西方,放学了,几个家住得远的同学,背上书包,欢呼着走向车站。但也有些贪玩的同学,还留在学校里踢足球,直到天黑了,他们才提着书包走出校园。
黄生借书说范文5
温馨上午茶
为了节省彼此的时间,提高效率,出发前一天,我们跟香港黄福銮纪念学校校长约好,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到访。没想到路上异常顺利,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只用了四十分钟,来得太早,我们犹豫着是否该先找个地方等一等,准时到达,以免扰乱他们正常的教学秩序。没想到在凛冽的寒风中,校长、副校长已经等候在校门口了,我们赶紧下车:“对不起,我们来得太早了!”“没关系!”校长操着港式普通话安慰我们:“从深圳赶过来,难免会或早或迟一点。”看着他儒雅的表情、真诚的微笑,我们感觉很温暖,陌生感也一扫而光。
校长把我们领到会议室,刚刚坐定,就有校工送来了甜品、咖啡、奶茶等吃的东西。见我们满脸愕然,校长解释说刚好到了上午茶时间,所以邀请远道而来的客人们一起分享。边喝上午茶,边听校长做报告,大家感觉非常惬意。以前只是在电视或者报刊上听说过“上午茶”,总觉得有点小资和遥远,想不到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在这个微微有些犯困的上午十点,我们真切地体验了一回“上午茶”,初步感受到它的精妙之处。
香港小学课程多、容量大,每天要上八节课,即上午五节,下午三节。为有效利用时间,他们连着上第一至三节,没有课间休息。这样一来上课时间有保障了,但脑部的负荷也大大增加了。为解决这个问题,第三节课后,有半小时的大课间活动,学生们在操场上开展文体活动,教师们则聚在一起喝上午茶,吃一些甜品、点心。
安排教师喝上午茶,花不了多少时间和金钱,却能迅速缓解教师的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一个细节安排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让教师的心与学校贴得更近。
流动荣誉室
走进大堂,我们发现有一排醒目的橱窗,里面张贴着学校社团参加各种比赛所获得的荣誉和照片,把奖杯也一并摆了出来。这样一个开放式的走廊,人来人往,不担心有人损坏奖杯吗?摆在这儿是临时做秀,还是一项长期的行为?校长说:“奖杯摆在这里,是想让学生们更直观地了解学校近期取得的成绩,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激发上进心。至于奖杯的安全问题,我们一点儿都不担心,这是全校的荣誉,大家都很珍惜它。奖杯我们一直摆在这儿,直到孩子们获得新的奖杯来代替它们。”
为印证校长这番话,课间我们特意躲在隐蔽角落悄悄观察,正如校长所言,学生们只是默默地观看,静静地欣赏,没有丝毫不雅举动。
在二楼走廊以及连着走廊的两间大办公室,我们还看见了一排排摆满奖杯、奖旗、奖状的柜子,尽管这些柜子已经相当陈旧,奖杯、奖旗、奖状也颇有些年头了(有些奖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产物,有的奖状上甚至还印着英国米字旗)但是每一樽奖杯都擦拭得干干净净,每一面奖旗、奖状都收拾得一尘不染。校长说:“这里保存着学校开办二十多年来取得的所有荣誉。”
“太厉害了!”有人发出感叹,“可是这么多奖杯摆在这儿会不会浪费空间?”
“当然会占用一些地方,但这样做绝对有价值。这些奖杯、奖旗、奖状凝聚了师生们的心血和汗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学生们的成长,经常有校友回来参观,每天有孩子来看望它们。”
“那管理起来多麻烦呀!”有人追问。
“我们实行的是开放式管理,由家长教师(家长义工)负责维护这些荣誉室,所有的门都是开着的,既保证通风换气,又方便校友和学生们随时进来观看。”
想想内地很多学校平常总是将荣誉室锁得紧紧的,学生们难得一睹荣誉的“风采”,还有些学校每隔几年就要将荣誉室装修一下,美其名曰“与时俱进”,最终的结果是荣誉室越来越华丽,而凝聚着师生心血的奖杯、奖旗、奖状却常常不翼而飞,能够完整保存建校史上所有荣誉的学校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然而就在香港的这所普通小学,我们见证了这样一个收藏奇迹,体现了学校管理者对荣誉的敬畏,对师生劳动成果的尊重,对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认同,对细节管理的孜孜追求。哪怕是一张很久以前的奖状也要精心保存,直到某一天主人翁与它欣喜重逢,神思相通,洒下幸福的泪水,重温当年那份激情、喜悦和梦想!
简陋图书馆
该校暂时还没有名人捐建的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只是由几间普通的教室改成的图书室。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没有豪华的装修、漂亮的装饰、变化的线条,甚至连高大一点的书柜都没有。书籍都摆在一排排低矮的藤制书架上,高不及肩,显得有点小气。
“为什么不将书架做得高大美观一些呢?”有人问。
“哦,我们是参照小学生的身高来订制书架的。”校长说,“这些书架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矮了一些,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则刚好合适,他们可以很轻松地浏览书架上的书,并且能够很方便地拿到每一层书架上的书。”
经他这么一提醒,我们再看,虽然书架高不及肩,但是学生们穿行其间,视野极其开阔。无论是浏览图书,还是取书、还书,都格外轻松、便捷。
黄生借书说范文6
黄麓菱问丁老师:“为什么大家都不爱看这类书?”丁老师笑着说:“你为什么不去问他们呢?”
于是,利用晨会的时间,黄麓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关于哲学书的阅读。
人称“玉米”的郁溢扬快人快语:“我觉得吧,哲学讲的是很高深的道理,那都是很有学问的人研究的,我们小学生,看那些书干吗!”
周光海平时话不太多,这时也插了一句:“我听爸爸说过哲学是关于人生的思考,既然是关于人生,可以自己去发现,不用读那些枯燥的书。”
庄家澎的阅读口味本来就跟大家不同,他说:“班里有《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我本来就打算看完《丁丁历险记》以后去看一看的,我不喜欢那些显得很诗意的文字,既然这是专门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应该会比较适合我们的。”
丁老师对大家的答案似乎胸有成竹。他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小时候有没有问过类似的问题: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下大家激动起来了,汤志博抢着说:“是呀是呀,我小时候问了许多次,妈妈总是说,你是我们从路边捡来的!”李青芮接过话题说:“我什么问题都问过,像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人为什么要吃饭,经常把爸爸妈妈问得不耐烦了。”
丁老师说:“每个人童年时都会有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哲学所关注的,从很久远的古时候,希腊就已经有了‘哲学’这一说法,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爱智慧’,喜欢哲学,就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说着,他先拿起一本绘本给大家读起来。
“这是一本绘本,题目是‘人性的善与恶’。书中没有什么情节,很浅显地展示了十二组关于人性的对立的观念,如‘有些人认为,善与恶是完全相反的概念,我们能够清楚地区分他们;但也有人认为,善与恶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不好的东西常常也会披着漂亮的外衣’。”
读完绘本,外号“小糊涂”的刘程凯更糊涂了,他摸着脑袋问:“哲学不是让人有智慧的吗?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呀?”
邓悦瑶提醒他:“我觉得这本绘本说得非常好,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总想着从书里得到一个答案呢?”
让我们背上智慧背囊,踏上追求智慧的旅程吧!
智慧背囊初级篇
《风到哪里去了》
丁宇宸眼中的书:这是一本温暖的书,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都让我觉得很亲切,就像妈妈给我讲故事时的感觉。以前我不知道它是一本哲学书,还以为它是讲科学问题的呢。从读到这本书的那天起,我就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不过换了一种样子,跑到别的地方去了。
“儿童哲学启蒙”系列有《人性的善与恶》《爱与友谊》《人类的信仰》《生活的意义》等绘本。
陈梦婷读过《生活的意义》,来听听她的想法吧: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生活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生活在于玩个痛快,也有人生活在拘束里。不过我觉得,人要是只想着玩个痛快,到头来两手空空,真的没什么意义。
智慧背囊中级篇
“大师经典哲学绘本”系列也有四个故事:《画家、城市和大海》《当颜色被禁止的时候》《擦亮路牌的人》《收集思想的人》。
庄家澎一开始并没有把《擦亮路牌的人》看得有多了不起: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暗暗不服气,什么大师经典哲学,是假的吧?这不就是一个故事吗?看完我才明白,大师就是大师!她把哲学隐藏得太深了。她用故事来告诉我们,幸福,其实就是用音乐和诗来改变自己。
是的,读着这些绘本,沉浸在故事里的时候,你会不知不觉开始思考一些问题。
宋紫祺读过《收集思想的人》:思想就是人的头脑里开出的美丽花朵?真好玩!作家真了不起,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变成了美丽的花。老师让我们把自己遇到的那些好玩的事记下来,是不是也在收集思想呢?
《写给孩子的哲学启蒙书》系列
陈晨有话说:我读了哲学启蒙书里的这样一句:这都是为你好!啊哈,我妈也经常这样说我。现在我知道怎么回答她了,大人们经历过的事,想让我们接受,这样用心虽好,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这些事,就没法儿理解了。小孩和大人都没有错,大人应该想想其他办法来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观点。
智慧背囊高级篇
《哲学家讲的哲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