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博物馆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博物馆设计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260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博物馆的序厅空间,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博物馆整个展示活动的开首与前导,序厅的设计要紧密扣住博物馆展览的主题与内容;同时它又是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延伸与拓展,序厅的立意要着重彰显博物馆展览的社会现实和教育意义。博物馆展览序厅的设计,源于展览内容,又要高于展览内容,不能凭空臆造,更不能只是通俗化的图解,要从展览内容中提炼精华,加以艺术再创作,最终要高于展览内容,对展览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由此可见,优秀的序厅空间设计,是博物馆展览教育的思想性与信息传播的艺术性高度融合的结晶,是对整个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2.博物馆序厅设计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背景
2.1博物馆序厅设计的发展历史
当今世界,博物馆的分类至今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在我国,三类划分法一度成为我国博物馆分类的权威性标准,即:综合性、纪念性、专门性(亦称专题性)。 序厅的基本形制设计也随着博物馆性质的定义而发生着变化。通常,门厅与序厅在综合性博物馆中是分开的:有些博物馆,除了主人口序厅外,在每个不同主题的陈列馆内,还设有各具特色的小序厅。而在中小型博物馆中。尤其是陈列主题单一的馆。通常门厅与序厅是合二为一的。博物馆建设的不断创新,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门厅也充当了序厅的角色,这两个在过去被认为是不同序列的空间,两者的界限、区分逐渐模糊。因此,在这样的新时代赋予的特定模糊空间,重新审视序厅的艺术设计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2.2博物馆序厅设计的研究背景
在对博物馆序厅空间的研究方面,清华大学的董松先生在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博物馆陈列中的序厅设计研究》中指出,序厅设计应当集中体现陈列展览的主题思想,起到点题、烘托气氛的作用。论文就博物馆功能分析的角度系统探讨了博物馆序厅的产生、发展及其设计元素构成等问题,同时对序厅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平面布局、空间处理和设计原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首都博物馆程旭先生的《序厅设计的几点思考》一文,结合其从事博物馆陈列没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就设计师在序厅设计构思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樊灵燕女士在《博物馆序厅设计初探》中提出了序厅设计在创造博物馆整体展示形象中的地位与重要性、分析解读了序厅设计多样化的艺术设计形态,同时展望了博物馆序厅今后的发展趋势。
3.博物馆序厅设计的一般原则
博物馆序厅的设计一般因展品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其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前言,其可谓是序厅的一个引子,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展示,使参观者对整个序厅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前言在博物馆序厅的设计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其表现形式多以文字为主,形式简单。第二,场馆导览,其主要是介绍博物馆展厅的展品位置、楼层分布等,使参观者对序厅布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方便接下来的参观。一般博物馆都是将场馆导览放在序厅中,但也有部分博物馆将其放在入口处。场馆导览主要是采用触摸查询一体机或图文展板的形式,对博物馆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展示。第三,标志性展品。该部分主要是将博物馆内具有代表性与标志性的东西拿出来进行展示。其特征主要有,多数为视觉工程类展品,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震撼力与感染力,可以引起参观者的注意。第四,总揽性展品,采用某个独特的视角,对展出的内容进行概况与抽象,其展示内容比较普遍,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属于标志性展示。总之,多种因素影响序厅展品内容的设计,只有通过设计师与策划师对众多因素的分析,确定最佳的平衡点,才能在序厅设计上有所突破,设计出一个科学、美观的序厅,使其成为博物馆的眼睛。最后,对于博物馆观众而言,序厅空间还应该注重满足观众摄影留念的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展陈,在获得心灵体验与思想教育的同时,还希望能将这些值得纪念的瞬间永久地保存下来。但是出于展品文物的保护原因或是临时展览的版权问题,博物馆展陈正文部分往往谢绝摄影,这就要求序厅空间的设计规划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博物馆观众的这一遗憾。这里并非只是单纯地提出序厅空间应有自己独特的标志性景观,而且还对序厅空间材质的质地和颜色提出了要求。此外,为了配合观众照片整体效果的呈现,选取合适的照明方式也应该成为设计师设计序厅空间时所应着重考虑的对象。除此之外,观众的摄影留念可能会引起的人流滞缓的问题,这也都需要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师给予通盘的规划。
4. 序厅设计发展的可能趋势
随着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博物馆建设的现代化、博物馆陈列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特征会不断涌现。这些部对序厅的形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序厅设计亟需加以改进。我们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当今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以广泛的视野去思考序厅空间生存与发展。第一,人性化趋向。21世纪,将更注重对人文主义的关怀,倡导关怀人、尊重人和人性解放的一脉相承。因而体现在博物馆展示陈列设计观念上,要将 “以人为本”和传统的“以物为本”同等重视起来,本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博物馆将不再是超然至上的宝库,而是社区群体休闲与教育的场所:博物馆也不再是少数人孤芳自赏的殿堂,更不是单纯 的艺术品储藏所, 它将与社会生活、观众群体更为紧密地结合。因此,序厅设计应更多地从人性化层面加以考虑。第二,多元化趋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序厅设计要向前发展,就必须探究渊远广博的历史沉积,丰富多彩的文化遗存,及相互影响渗透的当代国际多元文 化,从而拓宽视野,为序厅陈列展示艺术的创新,特别是原创性的创作与设计,提供自由驰骋的多向维度。第三,整体化趋向。今天的整体化设计是建筑设计、序厅设计、展示陈列设计一体化的进程,做到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序厅设计要在博物馆建筑、整体陈列展示设计中,既体现恰如其分的设计个性化,也服从于整体感的处理:着眼于整体陈列顺序的节奏,从不同配置、造型、色彩、材质、语言上做到风格的整体统一。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序厅空间是陈列展览中的重要一环,是博物馆观众的第一视点。它会给予每位观众一定的体验感受,这样的艺术感染力是通过具有创意的陈列语言和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实现的。序厅设计应是高度概括的陈列语言和准确的艺术形式,努力营造出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和内容融为一体的意境氛围来引导观众,感染观众,帮助观众留下对陈列展览最深刻最难以忘怀的记忆。 21世纪是一个全新世纪,新世纪中国博物馆设计应当与时俱进,跨入世界先进博物馆行列。
参考文献:
[1] 唐潇骏.博物馆序厅空间初探——以观众参观体验为中心的考察[J].博物馆研究,2012,(03):23-27.
[2] 樊灵燕.博物馆序厅设计初探[J].设计论坛,2007,(01):72-73.
博物馆设计范文2
【关键词】博物馆;智能化;节能;人性化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全国各地建设了众多造型新颖的博物馆。现在的博物馆在建筑艺术形式在具有丰富的内涵,使得各地的博物馆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博物馆在产品的陈列展览形式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如多媒体展示、智能灯光等形式,使得展品更加形象、逼真。智能化系统作为体现现代化博物馆的最关键元素,系统的设计应做到技术上先进可靠、功能上实用、经济上合理、管理上方便,并根据智能化最新的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环保、适用的建设方针进行设计。
二、设计思想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做为甲级智能化楼宇,是集博物馆、报告厅、临时展览、科学体验和教育、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楼宇,针对“收藏、研究、教育”——博物馆三大基本职能我们对博物馆进行了如下定位:
1、智能化博物馆
智能化博物馆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智能化博物馆的目的是:应用现代4C技术构成智能建筑结构与系统,结合现代化的服务与管理方式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 舒适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空间。以求构成对博物馆的信息、设备、环境进行全面的自动化管理。
2、数字化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全方位和多形式采集、标准化存储和加工,并通过网络连接和一系列相关规定、协议,实现文物信息的资源共享、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为不同用户提供数字化的辅助决策、科学研究、展览展示、文化交流、教育培训和游戏娱乐等服务的综合信息系统。
3、人性化博物馆
博物馆应配备完善的接待、多媒体导览、观众互动项目、文化活动、餐饮、纪念品商店等服务体系,体现当今博物馆功能多元化、服务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多功能会议厅应具有专业扩声、会议发言表决、多语种同声传译、3D电影播放等国内最先进的设施。
在展览的艺术形式方面,博物馆应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触摸屏等多媒体导览系统、智能灯光系统、高流明投影仪等智能化设施,营造不同类别的陈列氛围,具备形式上的亲和力、趣味性、互动性,做到雅俗共赏。
博物馆应配备有完善的服务设施,首先在各大门处、大厅安装有参观导览系统。自动售票系统能够自动地接受多种硬币、纸币,并配有不同语言的语音导览设备。展陈区留有充足的观众休息空间及全面介绍博物馆展陈内容的观众视听室、播音室、电化教育室、观众参与室、文化教育等休闲、服务性空间。
馆内还应提供物品自动寄存、邮筒、ATM自动柜员机及周全的残疾人服务设施,细微之处备显人文关怀。作为智能化建设者应考虑到设置特殊人群专用的触摸屏和残疾人电话。
4、节能型绿色博物馆
在建筑节能成为全民共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情况下,有着“研究、教育”功能的博物馆更加要走在时代前列。通过楼宇自控系统的智能化优化控制,可以把能耗最大的建筑机电设备能耗降到最低,实现建筑节能。同时,可以根据馆内空气质量等环境条件,自动控制建筑设备运行,保证馆内环境的绿色舒适。
三、系统设计
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根据博物馆的具体需求,结合当今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智能化系统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子系统: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为满足博物馆内语音和数据通信传输的需求,系统按六类标准设计,语音和数据(内网和外网)信息点均采用六类模块,部分对大容量数据传输有要求的房间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式,满足各功能区域对语音、数据、视频等信息传输的需求。
2、计算机网络系统
博物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内网和外网两套网络,内网和外网物理隔离,两套网络均采用两层星形网络架构,核心交换机采用三层智能交换机,接入交换机采用两层千兆智能交换机,实现主干千兆(支持升级至万兆)、百兆(部分千兆)到桌面的传输速率。整个博物馆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为观众免费提供WiFi网络环境,并可扩展各类移动终端智能运用。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过对博物馆内各类机电设备的集中监视和管理,达到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节约能源的目的。系统主要对冷热源群控系统、空调新风系统、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电梯系统、变配电系统进行监视和控制。博物馆展厅以及公共区域的温湿度应能根据环境以及参观人员数量的变化进行自动调节,使博物馆的温湿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4、能源计量系统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创建绿色节能型博物馆,根据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博物馆设置能量计量系统。由于空调是博物馆的能耗大户,系统采用超声波能量表对博物馆各区域的空调用量进行分区域远程集中计量,对博物馆各区域的用电采用远传电表进行计量,方便管理者清楚了解各区域的能耗情况。
5、智能照明系统
智能照明系统可以为博物馆创造一个舒适节能的灯光环境,同时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公共照明的管理。系统主要对门厅、展厅、多功能厅、公共区域的灯光进行开关控制和调节控制,创造一个绿色节能、现代化的博物馆。
6、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是博物馆智能化最重要的子系统。系统采用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对博物馆内各重要机房、公共区域、展厅、库房等处进行全面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根据博物馆的功能划分和相关标准设计,系统的设计需根据博物馆的级别报国家或省市公安机关审核。
7、入侵报警系统
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各重要机房、主要出入口、库房等处设置各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对博物馆的财物安全进行防护,系统设计应考虑和视频安防监控、智能照明系统联动。
8、门禁管理系统
门禁管理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博物馆内各重要机房、库房等处设置门禁点,系统具有防胁迫、防折返、视频联动、灯光联动等功能,对进出各重要区域的人员进行管理。
9、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采用数字型广播系统,终端喇叭根据防火分区的划分进行分区设置,系统支持背景音乐、业务广播、紧急广播功能。系统除了在消控中心可以控制,还可以在馆长办公室等处进行控制。
10、多媒体会议系统
博物馆的会议室除了满足日常办公召开小型会议的需要,还要满足召开大型研讨交流的会议。普通小会议室设置扩声系统和投影显示系统即可满足要求。多功能厅设置专业扩声系统、投影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表决系统、同声传译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集中环境控制系统等,满足召开各类大型会议的需求。
11、机房工程
博物馆的机房包括监控中心和信息中心。监控中心一般和消防控制室合用,机房按照A级机房标准设计。机房工程包括机房装修、机房供配电、机房UPS、机房照明、机房空调、机房消防、机房安防、机房防雷接地、机房动力环境监测等内容。
12、综合管路支撑系统
综合管路的设计,其内容包括与整个智能化系统相关的预埋管、预留孔洞、弱电竖井、线槽、管路及系统的电源供应、接地、避雷、屏蔽和机房。综合管路的设计还牵涉到和其它管道(如暖通、给排水和强电)的关系,以及建筑功能的综合配管或调整,线槽敷设预埋等,同时还要考虑博物馆建筑的特殊性。系统设计以满足智能化各子系统功能为目的,充分考虑与各专业的协调。
博物馆设计范文3
引言一、研究背景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fn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从近代博物馆出现到当今现代博物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变化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存在,充分发挥了收藏、研究、教育二大功能。基十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的收藏和保存,博物馆通过专家学者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揭示了藏品中蕴藏的关十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内涵,发现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构成重要的科研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在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博物馆充分利用藏品和相关科研成果信息,设计、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并对社会公众开放,通过运用大量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多感官、多渠道地向观众传播各类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信息,使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观众在参观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博物馆发挥了独特的公众教育与服务功能,这不仅是有它别十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标志所在,更体现了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新类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关十数字博物馆的概念、规则等问题,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定义方式。笔者比较同意的一个说法是: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实体藏品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实现藏品的永久保存,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博物馆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为文化遗产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和传播手段。2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十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一些信息科技大国与重视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以及亚洲的口本都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展工作,这些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来推动文化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纷纷兴起。尽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可以说得上是举世瞩目。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数字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创新工程。它改变了以往藏品资源存储、加工、管理及使用的传统方式,成为以数字化手段收集、保护、展示各种重要文物、标本的重要“场所”,是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数字博物馆在教育与服务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它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发扬光大。同时,它以自身的开放性,为科学成果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针对数字博物馆展示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论述博物馆展示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介绍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相关概念和要素,阐述实体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设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特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进}fn对比、探析出数字化展示的内容设计与实物性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差异所在。
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数字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提供必要、有价值的参考,使专业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数字博物馆在展示的内容设计方面与实体博物馆的相异之处,突出数字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fn实施有效设计创作,进}fn使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更好地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充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同时,本研究也为数字博物馆在展示内容设计方面更深层次的研究初步奠定基础,以促进其相关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三、文献综述近些年有关数字博物馆展示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数字化展示相关技术的探讨,目_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吴伟波、曹文君在《对十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专门介绍了多媒体数字化文物展示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和动画处理技术,同时,对数字博物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展示页面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荣国栋、孟祥旭((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一文简要介绍了二维扫描技术和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的性能参数,并以文物红陶的制作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Inspeck3D-DF建造文物模型。李振波、孟祥旭等《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及交互漫游实现研究》一文针对数字博物馆虚拟漫游的需要,根据虚拟现实中复杂虚拟场景漫游的特点,探讨了复杂虚拟场景构建及进行多通道交互漫游的若干技术问题,结合数字博物馆的实践,给出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并通过立体显示等多通道交互技术实现了复杂场景的虚拟漫游。
博物馆设计范文4
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免费开放的实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大大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文化产品的销售就成了博物馆的一大收益来源,加之本身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博物馆更加需要良好的文化产品来满足需求。但是,我国的大部分博物馆文化产品缺乏设计,纪念品摊位常出现随处可见的小商品,因此常有人调侃:“都是‘义乌’出品,哪里都有,不用买。”部分博物馆的独立文化产品仅仅是对某种文化元素的牵强附会,缺乏认真的设计思考,这种“偷懒”使得产品变得粗糙,缺乏收藏意义。
二、乌兰察布与博物馆——课题的产生
笔者参加了乌兰察布博物馆的驻场设计工作,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乌兰察布博物馆终于开馆。笔者对该地文化产生巨大兴趣,并且希望设计出精致的文化产品来体现自己对我国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的观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乌兰察布自战国至汉末都是匈奴的领地;北魏前夕,鲜卑设立北都;隋唐时,突厥又建大利城进行管辖;以后的宋元明清,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相继生息之地。乌兰察布博物馆以历史为线索,展厅以“走上乌兰察布”为主题,创造出萧索神秘悠远的游牧风情。博物馆文化产品的设计使笔者在视觉传达和博物馆展陈设计这两个专业中找到了交汇点。乌兰察布博物也使笔者的很多设计想法有了实际意义。明信片便于承载文化,成本偏低,成为笔者设计的选择。
三、设计特殊性——民族融合的大背景
乌兰察布对民族问题尤为重视,街上的店铺无一不要求汉蒙双语,足见国家对于民族平等的重视。民族的共存、融合、发展,是乌兰察布的一大主题。同时,乌兰察布博物馆也体现出了一点,即这不仅仅是汉民族的博物馆,或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博物馆,而是讲述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从古至今交流弥合,最终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发展的博物馆。在这个前提下,明信片在人物选择上就有了依据:契丹神秘悠远,拓跋珪与檀石槐恢宏壮阔,这都是乌兰察布历史上少数民族游牧风情的特征体现;冯太后和拓跋宏推行“孝文改革”,在北魏中后期全面推进汉化,体现出我国的民族融合。
四、设计目标——现代的通史类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
乌兰察布博物馆是当地历史的承载,对当地的历史传承影响巨大。对于参与历史类博物馆设计的人员来说,讲述并传承历史是一种责任。乌兰察布的历史厚重深沉。相对于秦皇汉武,檀石槐、拓跋珪显得并不那么如雷贯耳;相对于唐宋元明,鲜卑、北魏在大家心中只是个很模糊的概念。但听到这些名词,我们可能联想到北地的朔风劲草、古老的战马嘶鸣、草原游牧民族特有的豪放、神秘而宏阔,使得这个博物馆有着独特的魅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视觉语言把这些魅力讲述出来,但这种讲述不是枯燥的背书,我们要让观者易于接受这些知识,这就需要用现代的视觉语言来表述这些知识。比如,真正阅读过《三国志》的人并不多,然而明代有《三国演义》,使这段历史家喻户晓;《百家讲坛》里品三国的出现掀起了风潮,即使不同时代、不同语言,却同样引人入胜、同样成功地推广文化。这也是我们在为博物馆设计相关礼品时应注意的。历史是有趣的,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迅速产生兴趣,陌生也会产生抵触,历史类博物馆礼品设计应该努力把这种历史的趣味性外化,与观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设计形式可以轻松现代,但内容必须严谨。许多文化产品在历史内容上错误百出,而博物馆是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正确性是第一位的。在乌兰察布博物馆明信片设计中,笔者参考了《二十四史》的相关段落,在人物绘制中对服饰等元素进行了考据,避免纰漏。
五、结语
博物馆设计范文5
1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的价值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国家对素质教育和科教文化教育也更为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场所,其所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传统博物馆中,展示设计主要是通过展品实物结合文字、图片等方式,比较被动,缺乏互动性①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可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历史文化,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对于观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 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总体策略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
虚拟现实技术是当前一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历史事件相结合,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从而将观众置于历史文化中心,亲身感受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如博物馆在对历代服饰艺术的展示设计中,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具体的虚拟场景,让观众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场景,在游览中置身于当时的历史背景,近距离观察和感受各种古代服饰。在参观游览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点击服饰获得解释说明。运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使观众置身于历史文化场景当中,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者② ,能够极大地吸引观众,激发好奇心,并将展品更加直观、近距离地展示给观众,让观众更好地感悟历史文化。
2.2 利用互动操作对参观路线进行自定义
以往的博物馆通常都会为观众设置固定的游览路线,但是不同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参观倾向。基于此,可以利用互动操作的方式,实现对参观路线的自定义,节省参观时间,获得良好的参观体验。如可以制作相应的App,让观众对博物馆的展品及项目事先进行了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设定,由系统推荐相应的游览路线,并提醒观众重点关注的展品和项目。在博物馆中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引导交互系统,观众在利用互动操作规划游览路线之后,可以在App中存储,并随时调出查看。这种博物馆互动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观众为中心的原则,大大增强观众的兴趣和代入感,进而使博物馆对观众的科学文化感染熏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通过不同层面开展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
3.1 通过观众行为方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触碰类互动展示设计主要侧重于观众和展品之间的肢体互动,以获得更好的反馈。因此,在此类互动展示设计中,需要应用大量多媒体设备,利用装置和多媒体开展综合性互动设计,能够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创造更加新奇、独特的环境,吸引观众,激发继续深入探索的欲望。利用场景道具构建,引导观众和环境道具之间的互动,从而为观众带来更加新奇、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在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触碰类互动设计将传统陈列展示的单一信息传递模式加以改变,观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实现与展品之间主观的交流互动,使观众新鲜感得到满足① 。观众对自己的感受做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反馈。此类互动设计通过与观众的互动,接收观众反馈信息,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让观众获得更加独特、生动、全面的体验,这样的设计过程是不断完善的。② 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感官体验类互动展示设计更加重视观众个体性特点,能让观众获得更高的体验经历。利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进行互动,让展品展示更加活跃生动,从而与观众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具体设计中,要结合展品的历史背景、文化主题等,对展示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通过不同的视角,对展品包含的信息进行全方位诠释,进而对观众个性化互动体验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的刺激。
3.2 通过观众思维模式层面开展互动展示设计
① 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路线转换型互动展示设计中,通常采用文字、图片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引起观众的感悟、理解、记忆。在原有平面基础上,对设计范畴加以扩展,使观众以往经历、经验等通过记忆的形式出现。观众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在互动过程中得到更强的感受和体验。基于展品空间、时间、排序等陈列发展改变,找到最理想的互动展示设计方法。基于不同的历史线索、历史主题,为观众设计不同的参观路线,让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选择路线,从而满足观众对历史信息的获取需求。② 环境渗透型互动展示设计。博物馆互动展示设计中,通过环境因素对观众产生影响,进而得到相应的反馈互动,改变了过去单一枯燥的信息模式,实现了展示的形象化、生活化、生动化,观众能从中有选择性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观众通过探索新奇的环境,获取相应的知识信息内容。对于单一展品采用不同的造型化处理,运用虚拟现实、电子媒介、背景音乐、文字、色彩、灯光等多种手段,实现良好的交互,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传统展示的内涵,让观众能在观展中“穿越”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实现思绪的转变与融合。通过观众反馈的体验和思考,能极大地提升展品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到真实性,体验到不同时空的魅力。③ 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观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利用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让观众“看见”和“听见”一个与以往不同的博物馆,给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独特的记忆。因此,情景综合型互动展示设计的重要核心内容是通过营造展品氛围,使观众真正融入其中。观众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进入到设计者设计的特殊综合型情景中,参观博物馆,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在具体设计当中,应当考虑如何使观众能真正融入情景氛围,通过设计让场景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充分引发观众兴趣。基于此,要以展品为基础,充分挖掘每件展品蕴含的独特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在互动展示设计中表达出来,在相关情节上添加一定的娱乐成分,在形成良好互动的同时,避免增加观众的压力。
博物馆设计范文6
[关键词]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眩光;照度均匀度;显色性
[中图分类号]J525.2[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5.03.02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博物馆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衡量博物馆建设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照明设计的合理性。博物馆灯光设计作为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成为博物馆设计中的一门学科。照明关乎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舒适的室内灯光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带来健康、安全、舒适等感觉。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发现,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纯理论的角度,而从人、环境与艺术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的成果尚未见诸于媒体。本文拟基于对安徽省博物馆的调研,提出现代博物馆照明的设计原则,以期为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一、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概述
博物馆展品是研究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文物,展品的色彩、工艺和细节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映入观者眼帘的展品其色彩之所以会有所不同,源于灯光在投射时还原质量的差异。因而,博物馆内的灯光设计应以恢复展品原本的颜色、肌理、层次对比为原则,以真实还原古现代的文化和历史。
现代博物馆中的绘画、仿古器具、剪纸手工艺等展品区域对色彩辨认度要求极高,通常情况下照明光源应选择显色指数高于90的光源,显色指数低于90的光源适宜用于对色彩辨认度要求一般的展品。展品的色彩和色调的纯度会受到光源显色性的影响,而博物馆内专用的LED照明芯片,能够将光源的显色指数提升至95。
将一般照明与局部重点照明相结合是博物馆照明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方法。对于不同大小的展品,其照明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对立体式展品可采用定点照明与漫射照明相融合的方式,以展现其细节;对体积较大的三维展品应使用定点照明与反射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并从展品的两侧分别进行投射,形成块状不一的阴影部分,以增强其立体感。博物馆照明设计在应用明暗之间的搭配、光影之间的排列,及饱和度的对比,以使展品在具有立体感的同时,应具有新的生命活力。现代博物馆的轨道灯能将展品原本的色彩还原出来,进而真实呈现历史文物的原貌。
二、安徽省博物馆照明设计存在的问题
安徽省博物馆建于1956年11 月14日,建馆以来,以其丰富的文物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展陈大楼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安徽省级保护文物。安徽省博物馆主要展示平面绘画、书法作品、雕塑、工艺品等。
为了满足观者从明亮的室外走入光线较暗的展厅时,中间需要一个从亮到暗的过渡空间的视觉需求,安徽省博物馆在进门处设有一个门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安徽省博物馆在灯光设计初期是考虑了人性化问题的。在展示大厅的照明设计中,采用了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设计理念,但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博物馆灯光显色性的要求。二楼文物展示区的照明所采取的是侧窗采光与一般照明相结合的方式,灯具选择的是荧光灯,荧光灯是目前博物馆最常用的人工照明光源,但在实际参观中我们发现,其对照度、均匀度的控制均存在一定不足。真迹馆照明采用的是人工照明为主、展柜照明为辅的方式,由于挂画不规范、灯光角度不合理等原因,博物馆内出现了眩光严重的情况。
通过对安徽省博物馆的实地考察,我们对其照明系统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发现其照明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1.文物展示区照度均匀度不足
照度是指光通量在单位面积的光照程度,其国际单位为勒克斯(1勒克斯=1流明/平方米)。照度均匀度越高,光线分布就越均匀,给观众的视觉感觉就越舒适,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照度均匀度的比值越大,说明照度均匀性越好,否则就说明照度不够均匀。由于文物藏品等展品历史悠久,照度不能太高,否则将因光太强而损害文物藏品。
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展示区照明采取的是高侧窗采光与一般照明相结合的方式。高侧窗采光指的是采光口下沿距室内地面2.5 m以上的采光形式,这种将采光口提高的做法可以有效避免一般侧向采光带来的眩光和占用过多墙面的问题[1],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光线较好。其不足之处是照明的光源分散不均,靠近窗口的照度较亮,而展厅内部的照度较低,离内墙1 m处的照度最低。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展示区所展示的文物多为书画和织物藏品,立体性不强,由于采用高测窗采光,其光源较集中,尤其是中午自然光较强烈时甚至会有少许眩光,这对于纸质展品的损害不言而喻,也影响了观众的参观舒适感。
安徽省博物馆照明灯具以荧光灯为主,其优点是造价低廉、安装便利,其缺点为显色指数仅为 65~80,显色指数较低,无法保证书画和织物藏品表面的照度与周围的照度的比值达到3GA6FA1,而荧光灯都含有汞(36 mm的荧光灯中含25 mg~45 mg的汞),报废后对环境有较大污染,荧光灯的灯具效率仅为70%,远远不及LED日光灯。可见,安徽省博物馆文物展示区在灯具选择上存在一定误区。
2.真迹馆眩光严重
博物馆照明设计要避免出现眩光现象,因为眩光会使观众无法看清展品,使观众感觉不舒适,影响展示效果。如果在一个气氛较为愉悦的空间里出现眩光,那么不仅会影响人的视觉范围,而且也会破坏整个空间的氛围。
眩光是指由于视线中明亮度的分散与照度面积的不恰当,抑或是具有极度的比较,而导致观者不舒适感或造成观者观察展品细微部分能力的降低。眩光分为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前者是指靠近视线方向存在的发光体所产生的眩光,后者是指视野里因擦光俏或平滑物产生的高反射亮光所形成的眩光。
博物馆内的照明大多采用的是人工照明为主、展柜照明为辅的方式。安徽省博物馆内的照明由于灯光角度、玻璃展柜等原因出现了眩光严重的情况。该馆真迹馆中的挂画多为1.5 m长,挂画方式多为直挂,即画面与地面垂直,射灯以一定角度直射画面时,画面对灯光会有反射,观者观赏挂画时能感到反射眩光存在。经验表明,为了在挂画展示区域取得最佳的照明效果,画与地面最好成75°~85°夹角,以便于观众以舒适的角度欣赏。安徽省博物馆真迹馆中有大量的文物玻璃展柜,其照明方式以荧光灯为主,灯光集中照在展品上会产生轻微的反射眩光,当人们的视线直接面向射灯时会产生明显的眩光,强烈的眩光极大地影响了观赏的舒适度。
3.展示大厅照明显色性差
显色性是指展品色调所显现的程度,或色调逼真的程度。光源的显色性是指不同光谱的照明光源对于所照物体的色彩呈现程度,通常以显色指数进行定量评定,其最大值为100。显色指数高的光源对色彩的再现能力好,观者看到的颜色与自然光的原色相差不多;显色指数低的非自然光源对色彩的再现力较差,观者看到的颜色与自然光的原色相差较大。由于在大多情况下,自然光线和非自然光线,都能让人们正确无误地识别物体的色调,因此我们应当根据照明的区域和展品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是采用非自然光线还是自然光线。
安徽省博物馆展示大厅的照明设计采取的是天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而人眼在自然光下比在人工光下的灵敏度要强。因此,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现代博物馆要创造良好的参观环境,在对博物馆照明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处理好这对矛盾。另外,还需要考虑文物保护问题,确保文物在合理的光照条件下不会发生褪色、变黄等现象,同时保证观者能够看得清楚。安徽省博物馆展示大厅采取的是以卤钨投光灯为主的照明方式,其照明均匀度达不到书画等展品对光源特别敏感的显色性要求,展示大厅所采用的灯具显色指数应不低于90,而LED射灯作为照明光源效果会更佳。
三、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原则
现代博物馆灯光设计的好坏关乎着整个展厅设计的成功与否,采用合理的照明设计能提升博物馆的设计品位,打造一个美观的展示空间。
为了保持展品的完整性,博物馆照明设计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光辐射以降低对文物藏品的损伤。光的作用有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两种,光的这些作用会造成展品表面的退色和脆化。因此,博物馆的灯光设计应选用合理的光源,尽可能地将辐射滤除。另外,体积大小不一的文物,其照度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博物馆整体空间的照明设计需要注意局部照明与整体照明之间的配合、文物藏品的背景色彩与亮度的配合。一般来说,现代博物馆的灯光设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文物展示区照度均匀度应注重均衡统一原则
在博物馆文物展示区的灯光设计中,保持照度均匀度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在展品照度均匀的情况下,观者才能对展品进行全面的欣赏,并提高欣赏的舒适度。由于文物藏品年代久远,忌光,因此其照度不能过高,否则将不利于文物的保护。但是如果照度太低,观者的欣赏舒适度就会随之降低。若想在不同的灯光效果中保持不同比例的照度均匀度,那么在灯具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到大中小藏品的照明均匀的个性化要求,还要考虑整体亮度与照度的均匀。
首都博物馆新馆三楼的文物展示区,堪称是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对照度均匀度控制的典范。
由于首都博物馆藏品的规格差异很大,因此若想在不同的灯光效果中保持不同比例的照度均匀度,设计师就必须考虑到整个照明系统的统一,灯具不仅需要考虑到大中小藏品的照明均匀的个性化要求,还要考虑整体亮度与照度的均匀。首都博物馆文物展示区灯光设计采用两组灯具系统,一组是为大型展品进行照明的,一组是为小型展品进行照相的。这两组灯具系统都装有调光装置,能够满足不同展品的照度需求,可应对各种临时性的展出。与此同时,为确保不同文物对投射光源的精确性要求,博物馆的灯光设计还应注重配光灯与投光灯的比例搭配。首都博物馆文物展示区为保证照度均匀度而采用了投光灯照明的方式,以色温3000 K、显色指数100的QT12光源为主,局部使用色温2900 K、显色指数100的MR16光源;在墙灯照明和展厅一般的照明区域中专门使用色温4000 K、显色指数95的CFL光源;在展示大厅的大面积画面照明中选用色温4200 K、显色指数92的CDM光源。从使用数量来看,虽然首都博物馆展示大厅大量使用超过色温4000 K的光源,但是这些光源都经过了漫反射光的过滤处理,从而将光污染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灯光照明的均衡统一能使观者感到轻松愉悦。在现代博物馆照明设计中,照明均匀度是达到最佳观赏效果的关键。因此,综合性的博物馆需要不同的灯光效果来适用于每个场景、展厅或展品,以最适宜的灯光氛围和最佳的灯光设施来迎接观者。不同照度、色温、型号、品种的灯具应与不同的照明方式和角度相结合,以确保整体灯光的均衡统一。
2.对眩光的控制应采用舒适性原则
眩光是在博物馆灯光照明设计中需要反复思虑的问题之一。博物馆内的眩光大多出现在两处:一是挂壁式展品;二是有玻璃隔断或置于玻璃展柜的展品。
壁挂式展品的灯光设计,应不使光源在光泽亮丽的画面和玻璃质感的画框上产生正反射,以避免发生眩光现象。如扬州双博馆书画展厅,展品高度为2 m(画面越小,它的炫光范围也就越小),而等于展品高度1.5倍的观看距离为最适宜的距离;展品距离地面高度为0.6 m,展品在安装时应倾斜30°。通过视线范围的分析,可以计算出在最差的画面情况下,顶棚上方装置灯具的无眩光区域与墙的距离应控制在1.23 m~1.88 m之间。如若将灯光效果和外观效果考虑在内,轨道式的投射灯与墙之间的距离应为1.5 m。调整安装照明设备的距离和角度能够很好地解决壁挂式展品的炫光难题。
贵重的文物通常会用玻璃展柜维护起来,且内部会统一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这样防眩光就成了须考虑的首要问题。扬州双博馆国宝厅在照明设计中采用顶光的投光方式,其优点在于既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又便于实施、操作。主光源在展品顶部,顶面光源与展品有较大距离,顶面灯具的材料为扩散性材料――PS扩散板。光源通过灯罩的上方投射再经平顶折射,双侧一般有半透光的灯罩以扩散光源,底部由格栅进行分散,从而最大程度地解决了眩光对观赏的影响。其所选择的照明灯具为LED光带和LED射灯,其优点体现在:(1)寿命长,发光时间长达100 000小时;(2)响应时间短,仅有几十纳秒;(3)结构牢固,能够经受较强的震荡和冲击;(4)发光效能高,能耗小。[3]LED光源是固体发光,低压直流驱动,具有环保节能、便于安装和维护的优点,其光源输出利用率高,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减少直接眩光。所谓的二次光源就是受到光源照射的光反射面和光透过面。越是扩散性高的材料,其亮度就越比一次光源缓和,对眼睛越有利[4]。而二次反射眩光消失或减弱的方法是控制周围物品的亮度,使之低于画面的亮度。
3.展示大厅显色性应注重人性化原则
从照明学的角度来说,自然光应属于显色性最好的光源。为此,人们一方面在不断开发在质量和效果上能胜过日光的光源;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采光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使之成为博物馆照明设计的主体。要使观者对展品的质感、肌理、色彩、外观等方面看得更加真切并具有美感,灯光设计师就要全面考虑展示大厅的显色性与眩光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满足观者的观赏需求,整体的照明系统设计应注重人性化的原则。
上海博物馆新馆中国历代钱币馆的展示大厅对灯光显色性的人性化需求的把握就恰到好处。古币在浅灰色的室内色调的衬托下更显悠远古朴,灰色调能够避免展品的表面相互折射,使光源的颜色不受影响,进而达到最佳的显色性。在进行展柜部分的灯光设计时,观者视线范围内看到的展品的亮度与展品自身光亮度的比例应小于3GA6FA1,这样可以减少非观赏物对视觉的干扰。在挑选灯具和装置遮光板方面,应防止展柜内光源投射的光线进入到观者视线范围并对观者的鉴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可将光源和文物之间的角度进行适当调节,避免展品光滑表面的光线通过折射进入到观者视线范围内,进而不能真切地展示文物自身的样貌和色调。
四、结语
博物馆成功的灯光照明设计应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同时也是21世纪照明技术中最值得探究的课题之一。未来,随着博物馆承载展品的增加,观者对博物馆展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照明设计将成为博物馆设计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如何创造出一个优质的光环境,使展品达到最佳展示效果,更好地满足观者的审美需要,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姜萌.博物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0.
[2]李建华,于鹏.室内照明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46.